(完整版)五年级下第一单元苏教版

(完整版)五年级下第一单元苏教版
(完整版)五年级下第一单元苏教版

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

等式:6+x=14 36-7=29 50÷2=25 y-28=35 5y=40 方程:6+x=14 y-28=35 5y=4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啊!

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X+22=84 3x=96

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原价:x元3x=480 x+6.4=7.3

优惠:112元

现价:988元

x-112=988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为等式。

50+a=50+a 50+a-a=50+a -a x+20=70 x+20-20=70-20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X=20 2x=2×20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X=60 3X÷3=60÷3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利用这个等式的性质可以解方程。

X+10=50 x÷0.2=0.8

解:X+10-10=50-10 解:X÷0.2×0.2=0.8×0.2

X=40 X=0.16

检验:检验:

把X=40代入原方程,把X=0.16代入原方程,

左边=40+10=50 左边=0.16÷0.2=0.8

右边=50 右边=0.8

左边=右边左边=右边

所以X=40是正确的。所以X=0.16是正确的。

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填空,并说明运用了等式的哪条性质.

(1)如果3x+7=8,那么3x=8-______;(3)4x+37.5=108.5,4x+37.5-37.5=()

(2)如果2x=5-3x,那么2x+______=5;(4)如果2x=10,那么x=______.

一、填空(25分)

1、小明身高138厘米,比哥哥矮a厘米,哥哥身高()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米2。

3、一堆煤有a吨,每车运b吨,运了5车后,还剩()吨。

4、在自然数中,与数a相邻的两个数是()和()它们三个数的和是()。

5、当5x=11时,x=(),4x=()。

6、2.8比()的5倍少1.2。

7、已知x=4是方程ax-18=6的解,a的值是(),6a=()。

8、小丽买了5个笔记本,每个x元,付出了20元,应找回()元。

9、某班有学生40名。女生有40-b名,这里的b表示()。

8、当a=10时,b=15时,3a=(),b÷a=()。

9、解1.7x=8.5时,需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x=()。

10、四年级有X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5人,三年级有()人。

11、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最大的数是A,最小的数是(),中间的数是()。

12、学校有a个足球,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2.5倍。学校有足球和篮球共()个,篮球比足球多()个。

13、一枝圆珠笔a元,比一枝钢笔便宜6.9元,买一枝钢笔和一枝圆珠笔共用()元。

14、一辆汽车t小时行了s千米,每小时行()千米

二、选择(10分)

1、下面()说法是正确的。

A、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B、2a一定大于a。

C、x=20是方程4÷x=0.2的解。

2、爸爸今年a岁,比妈妈大3岁,表示妈妈岁数的式子是()。

A、a+3

B、a-3

C、a-3+1

3 、长方形的周长是c米,宽是b米,长是()米。

A、c-b

B、c-2b

C、c÷2-b

4、下面各式不属于方程的是()。

A、7+5x

B、7.2+8.3=15.5

C、X+2=7

5、已知△+△+○=19 △+○=12,那么:△和○分别是()。

A 9、8 B、7、6 C、7、5

三、判断(5分)

1、y=6是方程。()

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3、x2与2x表示的意义相同。()

4、甲数减去乙数,差是b,甲数是x,乙数就是x-b。()

5、X=3是方程 8+2X=30的解。()

四、计算(29分)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5分)

3×x = 7×b+8= a×1.2×a= 5d-2d= ⅹ·ⅹ=

2、解方程:(24分)

12÷ⅹ=0.3(检验) 6.75 -x=1.68(检验)0.7x=4.2

0.7x+6×5=37 (10 x-25)÷5=15 2X - 7.5 = 8.5 7.9X –X = 8.97 13(X + 5 ) = 169

五、解决问题:(共31分)

1、李明到书店买了4本连环画和3本故事书,一共付了29.7元,连环画每本4.8元,故事书每本多少元?(本题6分)(用两种方法解)

2、根据统计,2004年亚洲人口约有39亿,比欧洲人口的5倍还多4亿,2004年欧洲人口有多少亿?(用方程解)(本题5分)

3、图书室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3倍少75本,科技书有495本。文艺书有多少本?(用方程解)(本题5分)

4、小红和小明共有126张邮票,小红的邮票是小明的2倍,小明和小红各有多少邮票?(用方程解)(本题5分)

5、爸爸比儿子大36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用方程解)(本题5分)

6、北京和上海相距1320km。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相对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20km,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本题5分)

一、解方程

48-3 x =16 5 x ×(5+1)=60 99 x =100- x 36÷ x=18

x÷6=12 56-2 x =20 65y-30=100 20x=40 – 10x 19y+y=40

4y+2=6 x+32=76 3x+6=18 9÷ 4x=1

16+8x=40 2x-8=8 4x-3×9=29 88-4x=80-2x

54-X=24 7X=49 126÷X=42 78y+2y=160

8x-3x=105 2(x+3)=10 12x-9x=9 80y-90=70÷ 30

56x-50x=30 5x=15(x-5)78-5x=28 90y-90=90-90y

23y÷ 23=23 4x-20=0 80y+20=100-20y 3x-1=8-2x

53x-90=16 2x+9x=11 12(y-1)=24 42x+28x=140 80÷ 5x=100 7x÷ 8=6 25-5x=15 65x+35=100 79y+y=80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6、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0、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不同点: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

第二单元 1、物体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5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6、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7、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口算。(另卷共6分) 二、填空题。(第7题4分,其余每空0.5分,共13分) 1、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 ),用( )计算比较简单。 2、的积是()位小数,如果2.35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把0.5改为()。 3、4.032 0.8的积是()位小数, 的积是()位小数。 4、由7个1,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数是(),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5、把 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倍。 6、在里填上”>:”,”<”或者”=”。 4.7 1.02 4.7 3.4 4 3.4 2 7.6 12 76 1.2 0.48 0.9 0.48 0.25 1.01 0.25 75 0.13 0.13 7.5 7、根据,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积。(4分) 4.4 2.1=( ) 0.44 0.21=( ) 0.924=()×()92.4=( )×( ) 8、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3.3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三、判断题。(5分)

1、7.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7.6。()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 4、0.7 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四、计算题。(33分) 1、用竖式计算。(12分) 8 0.12= 1.9 3.5= 2.3 1.29= (验算) 0.401 0.3= 0.45 0.96= 0.17 0.71 2、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前3题每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卷)

语文五下第一单元练习 (4分) 本题不需要作答,将根据你的书写和卷面情况评分。 (10+5+3+3=21分) 1.看拼音,写词语。 jì mò h?ǎi huāng shān chán juān nuǎn liú ()()()()() 2.把正确的序号填在句首的括号中。 ()①下列词语中,读音错误的一个是: bang tiào luǒ lù hún jia dīng dāng A 蹦跳 B 裸露 C 浑身解数 D 叮当 ()②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兴致勃勃 B 仰扬顿挫 C 成千盈百 D 冰清玉洁 ()③下列词语中的“解”和“游人不解春何在”中的“解”意思一样的是: A 难解难分 B 土崩瓦解 C 解放思想 D 通俗易解 ()④《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独具匠心,其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李白 D 王勃 ()⑤下列哪一个不是鲁迅先生作品中刻画的艺术形象: A 孔乙己 B 闰土 C 祥子 D 祥林嫂 3.选择填空。 冶炼提炼磨炼 为了纯净的镭,居里夫人终日对成吨的工业废渣进行,艰苦的环境和简陋的条件出她顽强的意志,坚定决心用科学技术来为人类造 4.照样子写词语。 笔墨纸砚: 叽叽呱呱: (10+10+6=26分) .默写课文有关内容。 ①《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②《只拣儿童多处行》: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这繁花,不留,阳光下就像。 春光,竟会这样地,这样地,它把一冬天、力量都出来了。 2.填空。

①中秋佳节,给远方亲人、朋友送祝福,可以引用《水调歌头·中秋》中的名句:,。其中“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中秋”则是它的。平时还读过这首词。 ②鲁迅先生幼时在“书屋”念书,书屋后园的蜡梅冰清玉洁的韵致,使人不由想起古诗句:,。人们也常用,等名言警句来勉励那些想成为“东风第一枝”的有志之士。长大后,鲁迅先生对敌人横眉冷对,对人民满腔热忱,由此产生的名言“,”是他思想的写照。 ③《游园不值》的作者,以“,”一句描绘春光的无限生机;杜甫写的一诗中“,”细细刻画春雨的特点;而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句虽也有“春”字,描摹的却是雪落枝头的景象。 3. 按要求写句子。 ①元宵佳节,小暖想和家人举办个灯会,请为他想一则字谜,并写上谜底。 ②请用《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中的句子赞颂植树造林后的美好景象。 ,;,。 ③早晨刚进校园,发现没带红领巾,怎样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四、阅读。(8+11=19分) (一) 早啊!鲁迅的书桌上就刻了一个“早”字。 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励厉):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历励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 1.用“√”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1分) 2.选择填空。(2分) “当铺”的“铺”在文中应该读(pū pù),“铺”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商店;床;驿站,现用了地名。“当铺”的“铺”意思是:。 3.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2分) 4.用“﹏”画出体现鲁迅先生迟到原因的句子,他只是默默回到座位,为什么不想解释清楚呢?(3分)

(完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姓名班级 一.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舞蹈组绘画组篮球组围棋组种类航模组书法组羽毛球 组 人数15人8人12人9人13人20人7人 (1)我最喜欢( )小组。 (2)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多。 (3)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少。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 )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 )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活动情况统计表。 (1)最喜欢()的人最多,最喜欢()的人最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 三.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1、星期()销售量最少。 2、星期()销售量最多。 3、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一样多,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也一样多。 四.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 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比吃茄子的人数多12人,喜欢吃白菜的有()人。 2、喜欢吃胡萝卜和西红柿的一共有()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五.体育课上,老师对二年三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表后回答问题。 1.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多,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少。 2.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多()人, 3.二年三班一共有()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并解答出来。

六.下面是二年一班同学喜欢春游的地方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喜欢去()的人数最多,喜欢去()人数最少。 2.喜欢去动物园的比喜欢去游乐场的少()人。 3.如果让你组织这次春游活动,你想组织同学去什么地方春游?为什么? 七.下面是二年二班同学阅读课上阅读图书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表,并回答问题。 1.喜欢阅读()的人数最多,喜欢阅读()人数最少. 2.二年二班一共有()人。 3.学校图书室响购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八.胜利小学要举行阳光少年评选。二年三班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评选,下面是同学们投票的情况。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最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学习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学习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引: 教师谈话说明学习内容。 二、议: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

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练: 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6.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座号:_________得分:_______ 一、口算:(另卷)(6分) 二、知识万花筒(15分) (1)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是(),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 (2)36×0.21积是()位小数,2.35×0.5积是()位小数, 0.25×1.04积是()位小数,150×3.2积是()位小数。(3)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13.5,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结果是()。 (4)在○里填上“>”“<”或“=” 4.32×0.98○4.32 6.09×2○6.09 34×0.35○0.35 14.8×7.5○7.5×14.8 6.3×7.04○7.04 18.9×1○1 756×0.9○756 1×0.94○1 4.25×1.1○4.25 (5)0.24×0.8=(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6)一个长方形花坛,长是9.6米,宽是6.5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7)一种茶叶每千克的售价是48.5元,买0.5千克要付()元,买 2.4千克要付()元。 (8)13.56×4+6×13.56可以用()律进行简算,0.25×3.5×4可以用()律进行简算。 (9)用1分钟可以做45题口算,李强的速度是她的1.4倍,李强每分钟可做()题口算。(10)把5.95改写成与它大小相等的三位小数是()。 三、我是小清官(5分) (1)0.2小时等于20分钟() (2)8.2×0.78 > 8.2 ( ) (3)6.9995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是7.00。( ) (4)5.03×3.05的积有四位小数。() (5)一个数乘0.01,等于将这个数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 四、快乐选择A、B、C(5分)。 (1)3.491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A、3.49 B、3.5 C、3.50 D、3.495 (2)下面的算式中,积等于10的是() A、12.5×0.8 B、1.25×0.8 C、2.4×5 D、2.5×0.4 (3)近似值 4.2是把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时所得到的,下列各数中()不可能是这个小数。 A、4.2399 B、4.21 C、4.27 D、4.248 (4)下面各式中积最小的是() A、15×1 B、5×0.5 C、5×1.5 D、5×0.1 (5)4.8×37+4.8×63=4.8×(37+63)是应用了()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师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 D、加法交换律 五、我是神算手。 (1)在列竖式计算 0.36×0.15 1.45×0.12 0.86×1.4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6.5×0.39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对分数和小数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数有一个更广泛的认识,也可以为下一阶段学习有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负数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数,教材注重营造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例1就是温度计显示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一方面,气温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能接触到的信息,学生对温度计并不陌生;另一方面,在温度计上读取数据,可以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零上20摄氏度比0摄氏度高,而零下20摄氏度比0摄氏度低;零上20摄氏度和零下20摄氏度分别在0摄氏度的上方和下方,从而引出“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大于0”。例2还借助了直观的示意图,使学生可以认识到海拔高度都是和海平面比较后的结果。同时也是为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教材为了突显“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例1、例2后面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用正数和负数便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3是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商店上半年每个月的盈亏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在统计表中,通常以正数表示盈利,以负数表示亏损,可以通过统计表作进一步的经济数据分析,它高于生活。例4是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了从一个地点出发,沿着东西向的大街行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正数、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程。不仅例题,还有一些课堂的练习题都是应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少于0。 (2)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问题,使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新知,为学生多提供自主探讨和交流的机会。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其中“你知道吗”,简单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既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负数的认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难点: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新授课2课时,练习课1课时,共3课时。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一 数据收集整理 第一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1. 下面是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报纸的情况。 (1)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 (2)算一算,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 (3 )如果二(2)班订阅报纸,选择( )合适。如果全年级订阅同一种报纸,选择上述报纸合适吗? 为什么? 2. 寒假里同学们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课外书情况。 (1)最喜欢( )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 )类的人数最少。 (2)我们班最喜欢漫画书的有( )人。 (3)我最喜欢阅读的数是( ),最喜欢这类书的有( )人。 3.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个学科,把结果填入下表。 (2)我们班最喜欢数学的有( )人。 (3)我最喜欢( )学科,最喜欢这个学科的有( )人。 (4)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1. 下面是小丽记录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情况。 (1) 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3) 最喜欢踢足球的比最喜欢跑步的少几人? (4)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 几个同学对二年级舞蹈小组同学的年龄进行了统计。 (3) 如果再来几个同学加入舞蹈小组,哪种年龄的同学可能最多?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一数据收集整理 第三课时数据收集整理 (2)卖出()矿泉水最多。 (3 )如果你们班要去春游,用班费为每位同学买一瓶矿泉水,你有什么建议?(2)我最喜欢吃(),全班最喜欢吃这种主食的有()人。(3)如果学校食堂要给班上同学供应早餐,说说供应哪几种早餐合理? 2.下面是实验小学二(1)班同学植树情况。每个■表示一棵树。 □□□■ □□□■ ■■□■ ■■□■ ■■■■ ■■■■ ■■■■ ■■■■ 杨树柳树松树椰树 ()棵()棵()棵()棵(1)二(1)班一共植了()棵树。 (2)()树植得最多,( )树植得最少。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 ),用( )计算比较简单。 2、4.032 0.8的积是()位小数,的积是()位小数。 3由7个1,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数是(),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4、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倍。 5、根据4.4X 2.1=0.924 ,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积。(4分) 4.4×2.1=( ) 0.44 ×0.21=( ) 0.924=()×()92.4=( )×( ) 6、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3.3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7、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填空。 8.12×0.5=□×□12.5×8.7×0.8=(□×□)×□ (2.5+0.6)×4=□×□+□×□ 4.1×1.5+5.9×1.5=(□+□)×□ 8、在○里填上>、<或= 924×0.6○924 1×0.44○0.44 7.3×1.8○7.3 9、两个因数的积是8.45。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则积是() 10 6.23×4.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二、判断题。 1、7.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7.6。()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0.7 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4、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5、1.25×(0.8+1) = 1.25×0.8+1 () 三、用心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0.25的12倍是()A、0.03 B、0.3 C、3 2、一个数乘0.01,也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到它的()。A、1/100 B、1/10 C、10倍 3、0.7×0.2与7×0.02的积()。A、相等B、不相等C、无法判断 4、0.065×45=2.925,如果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是()。A、3.0 B2.9 C、2. 四、细心算一算。 1、用竖式计算。 4.2×0.8= 1.5×6200= 2.7×0.101= 2、用简便方法计算。 3.45×102 0.47×0.5×0.8 0.46×1.9+0.54×1.9 3、计算下面各题。 6.54×1.2-1.87 3.17+0.4×1.6 0.26×0.85+0.15 六、应用题。 ㈠只列式不计算。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使它成为乘加应用题,再列式,不计算。 五年级有学生120人,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的1.5倍,?列式: 2、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使它成为乘减应用题,再列式,不计算。 五年级有学生120人,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的1.5倍,?列式: ㈡解决问题。 1、学校美术室的宽是5.4倍,长是宽的1.2倍。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只梅花鹿高1.46米,一只长颈鹿的高度是梅花鹿的3.5倍。 ⑴长颈鹿有多高?⑵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3、王老师从家骑车到学校要用0.25小时,每小时行驶18千米,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用0.9小时能到学校吗? 4城市的出租车在3公里以内收费10元,超过3公里后,每公里加收1.60元。李师傅乘坐了14公里,要花多少钱?

(完整版)五年级下第一单元苏教版

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 等式:6+x=14 36-7=29 50÷2=25 y-28=35 5y=40 方程:6+x=14 y-28=35 5y=4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啊! 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X+22=84 3x=96 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原价:x元3x=480 x+6.4=7.3 优惠:112元 现价:988元 x-112=988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为等式。 50+a=50+a 50+a-a=50+a -a x+20=70 x+20-20=70-20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X=20 2x=2×20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X=60 3X÷3=60÷3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利用这个等式的性质可以解方程。 X+10=50 x÷0.2=0.8 解:X+10-10=50-10 解:X÷0.2×0.2=0.8×0.2 X=40 X=0.16 检验:检验: 把X=40代入原方程,把X=0.16代入原方程, 左边=40+10=50 左边=0.16÷0.2=0.8 右边=50 右边=0.8 左边=右边左边=右边 所以X=40是正确的。所以X=0.16是正确的。 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填空,并说明运用了等式的哪条性质. (1)如果3x+7=8,那么3x=8-______;(3)4x+37.5=108.5,4x+37.5-37.5=() (2)如果2x=5-3x,那么2x+______=5;(4)如果2x=10,那么x=______. 一、填空(25分) 1、小明身高138厘米,比哥哥矮a厘米,哥哥身高()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米2。 3、一堆煤有a吨,每车运b吨,运了5车后,还剩()吨。 4、在自然数中,与数a相邻的两个数是()和()它们三个数的和是()。 5、当5x=11时,x=(),4x=()。 6、2.8比()的5倍少1.2。 7、已知x=4是方程ax-18=6的解,a的值是(),6a=()。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人教版(含答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一、小小统计员。(8分) 二、下面是二年级1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情况。(25分) 1.完成下表。(8分) 2.回答问题。(17分) (1)最喜欢()的人数最多,最喜欢()的人数最少。(6分)(2)最喜欢小白兔的比最喜欢小猫的多()人。(6分) (3)你还能发现什么?(5分) 三、下面是小红养的几种花。(20分)

1.完成下表。(8分) 2.回答问题。(12分) (1)小红一共养了多少朵花? (2)哪种颜色的花的数量最多? (3)蓝色的花的数量比黑色的花的数量多多少朵? 四、解决问题。(20分) 1.完成下表。(6分) 2.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香蕉的多多少人?(5分)

3.喜欢吃香蕉、橘子、苹果的一共有多少人?(5分)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4分) 五、看图解决问题。(27分) 1.完成下表。(16分) 2.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涂一涂。(8分) 3.一共有多少个图形?(3分)

第一单元测试 答案 一、【答案】 二、 1.【答案】 2.【答案】(1)小狗,小猴子 (2)1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发现喜欢小狗的人数比喜欢小猫的人数多3人。三、 1.【答案】 +++=(朵) 2.【答案】(1)1393126 答:小红一共养了26朵花。 (2)答:红色花的数量最多。 -=(朵) (3)918 答:蓝色的花的数量比黑色的花的数量多8朵。 四、 1.【答案】 -=(人) 2.【答案】19181

答: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香蕉的多1人。3.【答案】18221959 ++=(人) 答:喜欢吃香蕉、橘子、苹果的一共有59人。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喜欢吃香蕉的和喜欢吃苹果的一共有多少人? +=(人) 181937 答:喜欢吃香蕉的和喜欢吃苹果的一共有37人。五、 1.【答案】 2.【答案】 +++=(个) 3.【答案】567826 答:一共有26个图形。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倍数与因数 、如果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则a和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例:3×4=12,3和4都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如果a×a=c,则a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例:3×3=9,3是9的因数,9是3的倍数。 2、找因数的方法:找因数就是找所有能乘得这个数的乘数,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看哪两个自然数的积是这个数,直到两个乘数逐渐接近,没有其它乘数能得到这个积为止。(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找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所得的积就是倍数。(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2,3,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2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0是最小的偶数,1是最小的奇数) 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2和5公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是2和5共同的倍数。

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先满足个位上是0,再满足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例:690,30,660,780,1110…… 7、性质:一个数的倍数的倍数,依然是这个数的倍数。例如:3和9,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4和8,8的倍数都是4的倍数。 四、质数和合数 、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合数至少3个因数) 五、100以内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奇数: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49,51,53,55,57,59,61,63,65,67,69,71,73,75,77,79,81,83,85,87,89,91,93,95,97,99共50个奇数。 2、偶数: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70,7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在5、-2、1.9、+6、-40、-12、0中正数有( ),负数有(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如果某蓄水池的标准水位记作0米,用正数表示水面高于标准水位的高度,那么低于标准水位0.4米,应该表示为( )米。 3. 某天甲市的最高气温是25℃,记作+25℃,乙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可以记作( )℃。 4.一袋大米的标准质量是50千克,如果比标准质量少0.3千克,记作-0.3千克,那么比标准质量少2千克,记作( )千克。 5.一瓶饮料的外包装上标有“净含量500±5克”,表示这瓶饮料的质量在( )~( )克之间。 6.如果客车前进100米用+100米来表示,那么客车倒退10米用( )米来表示。如果上来10人用+10人来表示,那么下去6人用( )人来表示。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2.2℃和-2℃所表示的温度相同。( ) 3.-3和+4相比,+4更接近0。( ) 4.正数一定大于0,负数一定小于0。(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果某商店盈利800元,记作+800元,那么亏损100元,记作( )元。 A.+100 B.-100 C.+700 D.无法表示 2.如果+5分表示比平均分高5分,那么-9分表示( )。 A.比平均分低9分 B.比平均分高9分 C.和平均分相等 D.无法确定 3.如果顺时针旋转60°记作-60°,那么逆时针旋转45°记作( )。 A.45° B.-45° C.+60° D.无法表示 4.负数与正数比较,( )。 A.负数比正数大 B.负数比正数小 C.正数和负数一样大 D.无法比较 四、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1)在上面的方框里填数。 (2)在-2和3中,( )更接近0。 (3)与-2相邻的两个整数分别是( )和(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1《春光染绿了我们双脚》课文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向荒野岭进军,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锨镐叮叮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溪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我们走到哪里, 哪里便披上绿袍, 千年裸露的山岩, 结束了烈日的煎熬。 寂寞多年的荒山, 如今已枝繁叶茂,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 便涌起阵阵林涛。 小鸟抖动彩翼, 来这里搭窝筑巢;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快活得叽叽直叫。 撑起绿色的大伞, 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 在茂密的树丛中,

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 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 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待到金色的秋天, 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走遍青山碧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带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的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知春亭和园门口大概是他们集合的地方,太阳已经偏西,是他们归去的时候了。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讲解学习

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3.6×5表示5个3.6的和是多少 或者3.6的5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2.6×0.4就是求2.4的十分之四 是多少。8.5×3.4就是求8.5的3.4倍是多少。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时(注意要把末尾对齐),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5、积的近似数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要 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若大于或等于5向 前一位进一,若小于5舍去。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6、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7、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0除外),另一个印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8、两个因数同时扩大或缩小时,积就扩大或缩小两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的倍数的积。 9、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积就扩大或缩小两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的倍数的商 10、常见的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时=60分1分=60秒 11、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仅供学习与参考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细心填写(20) 1.含有未知数的()是方程。 2.在①3+x=8 ②x+21=30 ③17x ④5×18=90 ⑤y÷6=1.7 ⑥4x>100中 等式有:()方程有:()(填序号) 3.解方程x+6.2=12时,方程左右两边应同时()6.2。 4.解方程25x=325时,方程左右两边应同时()25。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米,宽是2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6.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最小的一个是n,其他两个分别是()和()。 7.如果3x=12.3,那么x-2.5=()。 8.在○里填上“>”“<”或“=”。 (1)当x=13时,7x○91;(2)当x=0.8时,x÷0.4○0.4; (3)当x=49时,x-25○25;(4)当x=8.6时,48+x○8×7.6。 9.按要求在横线上列方程。 (1) 5与b的和是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个y的和是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8千米,t小时行429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盒牛奶x毫升,东东喝了200毫升,还剩780毫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办公桌每张价格是120元,办公椅每把价格是45元,买n套办公桌椅共付了1485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个和()个一样重。 二、判断是非。(正确的打“√”,错误的打“×”)(7) 1.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就叫做解方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3.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等式中只有一部分是方程。() 4.因为42+x=77,所以x=77+42。() 5.4.5x-36=0是方程。()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2例1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数学教案 ●二、倍数与因数 1、如果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则a和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 的倍数,例:3×4=12,3和4都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如果a×a=c(两个a是相同的乘数),则a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例:3×3=9, 3是9的因数,9是3的倍数。 2、找因数的方法:找因数就是找所有能乘得这个数的乘数,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看哪两个自然数的积是这个数,直到两个乘数逐渐接近,没有其它乘数能得到这个积为止。(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找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所得的积就是倍数。(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2,3,5的倍数特征 1、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2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0是最小的偶数,1是最小的奇数) 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2和5公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是2和5共同的倍数。 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先满足个位上是0,再满足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例:690,30,660,780,1110…… 7、性质:一个数的倍数的倍数,依然是这个数的倍数。例如:3和9,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4和8,8的倍数都是4的倍数。 ●四、质数和合数 1、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合数至少3个因数) ●五、100以内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奇 数: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4 9,51,53,55,57,59,61,63,65,67,69,71,73,75,77,79,81,83,85,87,89,91,93,95, 97,99共50个奇数。 2、偶 数: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 8,50,52,54,56,58,60,62,64,66,68,70,72,74,76,78,80,82,86,84,88,90,92,94, 96,98,100共51个偶数。 3、质 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 97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新版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新版全册)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 12 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 311 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 1214 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1/ 3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