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计划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计划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计划

教育技术学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 掌握计算机教育应用原理、电视节目制作和远程网络教育, 能对现代教育媒体环境下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开发、设计、运用、管理和评价, 适应21 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各级教育技术机构, 各类大中学校从事信息科技、计算机课程专业教学、电教管理、校园网络开发和教学软件设计等, 也能够到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培训和人才开发等相关工作。能够继续攻读教育技术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学、计算机科学、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接受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技术原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熟练运用各种现代教学设备;

3.具备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

4.具有媒体(电视电声教材、网络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5.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能力;

6.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

7.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 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普通教育学、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与教学开发、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网络教育应用、软件工程、网络程序设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电子线路实验、数据库原理、网络教育应用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3 周。

主要专业实验: 媒体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实验等。

四、毕业合格标准

1 .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 .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98.5 学分。包括: 所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文化素质教育、军训、公益劳动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标准修业期限: 四年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六、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七、各类课程的课内学分分配表(见附表二)

八、外语、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表(见附表三)

九、本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见附表四)

十、本专业开出的全院性公共任选课(见附表五)

课程拓扑图(见附表六)

附表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必修部分)

注:表中有★号的为主要课程,有” *”为考试课;/为上半期开课,/

为下半期开课。

教务处长:黄冰系主任:主管院长:敖发良

缪裕青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选修部分)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实践与其它环节部分)

注:1、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

2、力『▲”符号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3. 加”()”表示课外学时。

附表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