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引导后进生

班主任如何引导后进生
班主任如何引导后进生

班主任如何引导所谓的“后进生”

江旭晨2004.7

班主任工作是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主导者,是学生心灵的美容师,是学生心灵的开启者。只有把工作落到实处可才以化被动为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接任初二(2)班主任工作后,就发现班里所谓的“后进生”能占班里一半左右,因此,对班里“后进生”的教育就成为我班主任工作的很大一部分。任何引导“后进生”,

“后进生”的消极心理

1.自卑心理

“后进生”或因功课不好。或曾犯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冷”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他们老是觉得不如别人,心态消极,对需要付出一定劳动才能完成的事情,缺乏热情和兴趣。为了寻求一时的心理平衡,他们就设法从另一方面表现自己。比如一些人在课堂上精神萎靡,听不进老师的讲课,时而做小动作,时而伏在课桌上,时而东张西望。下课后,马上冲出教室,无故欺负比他弱、小同学。

2.戒备心理

“后进生”由于多次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做了好事,成绩有了进步,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他们就感到老师不相信自己。可是,一旦出现误差,又容易受到批评、训斥。他们感到批评是属于自己的,好象自己是在被监视之中,再努力也是枉然。他们对老师、同学、家长经常处于猜疑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与老师之间形成一堵精神之墙,听不进也不想听正确的教育,甚至有意躲避教师。

3.逆反心理

他们与老师有了隔阂之后,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老师要求做的,偏偏不做,强制着做了也做不好;老师要求不做的,他反而积极做。

4.厌学心理

“后进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不学好照样可以挣大钱,或者认为只要有关系,照样有好工作;另外,他们畏难,学习要吃苦,费脑筋,玩比做作业有乐趣;还有,他们觉得费力不讨好,再用功,总是不及格、总是落后。于是,“破罐子破摔”,混日子,直至流向社会。

中学生心理异常产生的原因

中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

(一)中学生自身的弱点:

1.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最终形成。他们处在半成熟、半懂事状态,年龄小,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办起事来容易欠考虑,顾此失彼,甚至不计后果。

2.心理结构缺陷。青少年心理各种成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心理结构还不健全。比如:有的学生认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意志还不坚强,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和打击;有的学生的世界观是正确的,然而情绪还不稳定,冲动起来非常强烈,一发不可收拾。

3.生理早熟和心理成熟滞后造成的矛盾,极易引发异常行为。

(二)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陈旧的风俗、习惯死灰复燃;凶杀打斗的影视天天在播放;格调低下的书刊、电子出版物铺天盖地充斥着文化市场……这些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青少年。中学生感情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一旦引起他们兴趣,产生共鸣,将会不计后果,做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傻事来。此外,社会上腐败之风,对孩子的心灵的影响也相当严重,使很多中学生心理失衡。

(一)家庭环境的不良

上行下效,父母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言行,特别是溺爱与专制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自由散漫与胆怯懦弱。另外,破损的家庭结构,是导致中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家庭结构破损会使中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表现为情绪不稳,一遇到挫折与打击,很容易出现意外。

(四)学校教育的失误

教育方法的不当,教师的教育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只能是口服心不服,在学生心灵的深处种下仇恨的种子,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感情对立。另外,教师的言行举止、校风,也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良好性格的培养、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抗挫折耐力的培养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

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等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除了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外,作为班主任,应将其融入常规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之中,并辅之有效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问题的有关活动。

充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环境所感染,因此,创设一种氛围,影响学生心理十分重要。第一,通过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健康心理、和谐的人际关系,使

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陶冶心理品质。第二,在班报设计、教室点缀上,以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调适好自己的心情,并在全班学生中大力提倡勤勉、健美、合作、奋进的班风,敬业、求实、自省、乐学、善思、自信、志远的学风,以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第三,通过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创设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幸福、民主、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质。第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文明的社会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1.启发法。班主任启发学生对自己、他人的情绪、意志品质、态度、习惯等。特别是有些学生对某些问题存在疑惑或不同观点时,班主任要想在学生中树立“权威”,开启他们的心灵,就必须善于用自己丰富的知识,耐心启发诱导学生,而不能用传统的“家长说教”。

2.交流法。罗杰斯把心理治疗的三原则——移情、无条件关注、真诚引进教育领域,以促进学生态度的改变。同样,这三原则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适用的。班主任与学生应该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不要完全否定学生的意见。这就对班主任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知识面宽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3.实践法。减少说教,加强学生的实践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除了积极参加学校日常规定的各项义务劳动之外,还应该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积极参与区、学校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意识、观念。

4.自律法。心理教育不能搞“行政命令”,更不能搞公安局式的“禁闭+手铐”,而应引导、鼓励学生自律,逐渐培养、优化其意志品质。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作为班主任——人生的导航员,要想更好的自我实现,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