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压力与压强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物理 压力与压强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物理 压力与压强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A B

ρρ

∶=8∶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

A.F F

甲乙

∶=1∶1,p p

:=1∶2 B.F F

甲乙

∶ =1∶1,p p

:=1∶4

C.F F

甲乙

∶=1∶2,p p

: =2∶1 D.F F

甲乙

∶ =8∶1,p p

:=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按(甲)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A B

F G G

=+

若按(乙)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A B

F G G

=+

A B

A B

11

F G G

F G G

+

==

+

m

V

ρ=,可得

A

A A B

B B

B

A

B A

1

8

V

m

m

V m m

ρρ

ρ

ρ

==

=?

则AB两物体的边长之比为

1

2

,则AB两物体的面积之比为

1

4

,因为所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

B

B

A A

B

A

1

4

F

F F

S S S

F S F S F

S

p

p

=??=

==

乙乙

故选B。

2.如所示,一密度均匀的实心物块放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若沿虚线将该物块切去一部分,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p',则()

A.p < p' B.p > p' C.p= p'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原来物体的重力为G原,梯形的下表面积为S1;给原来的物体增加G部分的物体,如图所示,成为规则物体,那么,整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1111

G G G G G

p p

S S S S

+

==+=+

原原

沿虚线将该物块切去一部分,设此时剩余部分的重力为G',梯形的下表面积为S2,根据第一幅图的情况可知,质量和面积是等比例减小的,所以总压强是不变的。根据关系可知:

G G G G G

p p

S S S S

+

==+=+

2222

''

';

根据p总相等可得:

1

G G

p p

S S

+=+

那么:

1

G G

p p

S S

=

-'->0

所以:

p>p′;

故选B。

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

B.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易拉罐会变瘪

C.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会掉下来

D.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玻璃管上方气压下降,气压计内部气压可将细玻璃管中的液面托起更高,A选项错误;

B.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罐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外部气压作用下,易拉罐被压瘪,B选项正确;

C.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且作用存于各个方向上。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受到大气压竖直向上的作用,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同样会受到大气压垂直作用于其上的作用,纸片同样不会掉下来,C选项错误;

D.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5Pa,相当于10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试管中水柱产生的压强远远小于大气压强,试管中的水柱可以被大气压托住,故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不会从管口流出,D选项错误。

故选B。

4.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烧杯质量为100 g,活塞面积为7×10-5 m2,g取10 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 .1.26×105 Pa

B .1.10×105 Pa

C .1.01×105 Pa

D .0.96×105 P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此时活塞所受摩擦力与大气压力方向向右,可得:

pS +f =m 1g =9.8N ;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此时活塞受摩擦力向左,受大气压力向右,可得:

pS -f =m 2g =5.6N ;

联解上述两个关系式,可得:

pS =7.7N ,

p =

52

7.7710N

m

-=? 1.10×105Pa , 故应选B 。

5.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 甲、Δm 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

A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B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C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D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mg F G Vg gSh p gh S S S S S

ρρρ=

===== 切割之前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

p p =甲乙

gh gh ρρ=甲甲乙乙

由图可知

h h 甲乙<

所以

ρρ甲乙>

由图知

S 甲乙<S

在切割之前

p p =甲乙

所以由F pS =可知,切割之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力

F F 甲乙<

因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且G mg =,所以,切割之前

m m 甲乙<

当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剩余的压力相同,即

F F =甲剩乙剩

则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

m m =甲剩乙剩

根据切去的质量-m m m ?=剩得

m m ??甲乙<

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6.如图所示,甲、乙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甲

A .△m 甲<△m 乙,p 甲′

B .△m 甲>△m 乙,p 甲′>p 乙′

C .△m 甲=△m 乙,p 甲′=p 乙′

D .△m 甲<△m 乙,p 甲′>p 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h ?,则甲、乙切去的质量分别为

2

m V l h ρρ?=?=?甲甲甲甲甲 2m V l h ρρ?=?=?乙乙乙乙乙

由于p p <甲乙,即

gl gl ρρ<甲甲乙乙

化简可得

l l ρρ<甲甲乙乙,

两边乘上l 甲,可得

2l l l ρρ<甲甲乙甲乙

从图可以明显看到l l <甲乙,两边乘上l ρ乙乙,可得

2l l l ρρ<乙乙甲乙乙

由上面两式可得

22l l ρρ<甲甲乙乙

两边乘上h ?,可得

22l h l h ρρ?

m m ?

在没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前

3

2

==gl p gl l ρρ甲甲甲甲甲甲 3

2

=

=gl p gl l ρρ乙乙乙乙乙乙

由p p <甲乙可得

gl gl ρρ<甲甲乙乙

即l l ρρ<

甲乙甲

切去h ?之后

'=)p g l h ρ-?甲甲甲( '=)p g l h ρ-?乙乙乙(

''=()()()()0l l l p p g l h g l h g l h g l h g h l l ρρρρρ---?--?<-?--?=?<甲乙乙

甲乙甲甲乙乙乙

甲乙乙乙甲甲

则''p p <甲乙 故选A .

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端挂有高为 12.5cm 、横截面积为 100cm 2 的柱形 物块,将物块放入底面积为 500cm 2,质量忽略不计的圆柱形容器中。当物块 浸入水中深度为 2c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8N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2×103Pa 。现向容器中加水至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为 5N 时停止加水,已知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当拉力为 1N 时弹簧伸长

1c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柱形物块所受重力大小为 8N

B.停止加水时水的深度为 15cm

C.在此过程中向容器中加入水的质量为 2.7kg

D.加水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等于柱形物块变化的浮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圆柱体浸在水中的深度是2cm,横截面积是100cm2,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3kg/m3×10N/kg×2×100×10-6m3=2N

圆柱体受到竖直向上8N的拉力.圆柱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和浮力是平衡力,所以

G=F浮+F拉=2N+8N=10N

故A错误;

B.注入水的质量为m,圆柱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拉力是平衡力,此时拉力是5N,重力是10N,受到的浮力

F=G-F拉'=10N-5N=5N

倒水之前弹簧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是8N,倒水之后弹簧测力计的对圆柱体的拉力是

5N,弹簧缩短3cm,圆柱体被向上拉动3cm,此时圆柱体已经距离原本水面高1cm处,并且物块还有5cm浸在水中,因此水面上升了6cm,原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1.2×103Pa,则原来的水深

h=

p

g

ρ

=

3

33

1.210Pa

10kg/m10N/kg

?

?

=0.12m=12cm

停止加水时水的深度为

12cm +6cm=18cm

故B错误;

C.倒入水之后水深增加6cm,圆柱体的排开水的深度增加了

5cm-2cm=3cm

所以增加水的体积为

V=500cm2×6cm-100cm2×3cm=2700cm3所以增加水的质量为

m=ρ水V=1g/cm3×2700cm3=2700g=2.7kg 故C正确;

D .加水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为

△p=ρ水g △h =103kg/m 3×10N/kg ?0.06m=600Pa

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

△F=△p ?S=600Pa ?2×100×10-4m 2=12N

柱形物块变化的浮力

△F 浮=5N -2N=3N

故加水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大于柱形物块变化的浮力,故D 错误。 故选C 。

8.两个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 甲、S 乙。其中分别盛有质量为m

、m 乙,体积为V 甲、V 乙两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甲、p 乙。现在两液体中分

别浸没一个相同的物体(容器足够高),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为Δp 甲、Δp 乙,则下列选项中一定能使Δp 甲>Δp 乙的是( ) A .S 甲V 乙 B .S 甲>S 乙,m 甲>m 乙,V 甲S 乙,V 甲V 乙,p 甲

A .甲、乙的密度可表示为:m V ρ=甲甲甲

,m V ρ=乙

乙乙;当在两液体中分别浸没一个相同的

物体(体积为V )后,液面升高的高度

V h S

?=

由p =ρgh ,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增加量

?p 甲=ρ甲g ?h 甲=

m V g V S ??甲甲甲

m V

p g h g V S ρ?=?=

??乙乙乙乙乙乙

要使?p 甲>?p 乙,即

m V m V

V S V S >甲乙甲甲乙乙

则有

m 甲V 乙S 乙>m 乙V 甲S 甲

若S 甲V 乙,则m 甲V 乙S 乙和m 乙V 甲S 甲的大小不能确定,故A 错误; B .若S 甲>S 乙,m 甲>m 乙,V 甲

误;

C.若S甲>S乙,V甲?p乙,故C正确;

D.若S甲V乙,p甲

故选C。

9.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S的薄壁圆筒形容器,内盛某种液体,将质量分别为A

m、B

m、

C

m,密度分别为

A

ρ、

B

ρ、

C

ρ的均匀实心小球A、B、C放入液体中,A球漂浮、B 球悬浮、C球下沉,如图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 A、F B、F C。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若A B C

m m m

==,则

A B C

F F F

=<

B.将C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可能上浮

C.只取出A球,容器中液面的高度降低了A

B

m

S

ρ

D.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

A B C

g

m m m

S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小球A漂浮,小球B悬浮,小球C沉底;

(1)当A B C

m m m

==时三小球的重力相等,物体悬浮或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物体下沉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据此判断三小球受到的浮力关系;

(2)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沉底,将C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据此判断剩余部分在液体中的状态;

(3)由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相等时悬浮可知液体的密度,小球A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小球A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V Sh

=求出只取出A 球时容器中液面的高度降低的高度;

(4)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根据

m

V

ρ=求出B球和C球排开液体的体积,进一步求出三球放入液体后排开液体的总体积,利用V Sh

=求出容器内液体上升的高度,利用p gh

ρ

=求出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

【详解】

由图可知,小球A漂浮,小球B悬浮,小球C沉底;

A .若A

B

C m m m ==,则三个小球的重力相同,因物体悬浮或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物体下沉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小球A 和B 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小球C 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则A B C F F F =>,故A 错误;

B .因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沉底,则将

C 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剩余部分一定仍沉底,故B 错误;

C .由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相等时悬浮可知,液体的密度为B ρ,小球A 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

A A A F G m g ==浮

由浮排F gV ρ=

可得,小球A 排开液体的体积

A A A

A B B

F m g m V g g ρρρ=

==浮排液 只取出A 球,容器中液面降低的高度

A

A B A B m V m h S S S

ρρ?=

==排

故C 正确;

D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由m

V

ρ=可得,B 球和C 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分别为

B

B B B

m V V ρ==

排,C

C C C

m V V ρ==

三球放入液体后,排开液体的总体积

C

A

B

A B C B

B

C

m m m V V V V ρρρ=++=

+

+

排排排排

容器内液体上升的高度

C

A

B

B

B

C m m m h V S S

ρρρ+

+

?'==

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

C

A

B

B

B

C

C B A B C ()B m m m m g p g h g

m m S

S

ρρρρρρρ+

+

?=?'==++

故D 错误。 故选C 。

10.如图,厚度不计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内装有水,上端固定的细线悬挂着正方

体M(不吸水)竖直浸在水中,M有1

5

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水的深度为11cm。已知容

器底面积是200cm2,重为4N,正方体M边长为10cm,重20N;若从图示状态开始,将容器中的水缓慢抽出,当容器中水面下降了6cm时,细绳刚好被拉断,立即停止抽水,不计细绳体积与质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图未抽出水时,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为26N

B.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8N

C.M最终静止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900Pa

D.M最终静止后,M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200Pa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物体M的底面积

S M=L2=(10cm)2=100cm2=0.01m2

若容器内没有物体M,水的深度为11cm时水的体积

V=S容h=200cm2×11cm=2200cm3

这些水的质量

m=ρ水V容=1.0g/cm3×2200cm3=2200g=2.2kg

因物体M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所以,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

F=G容+G水+F浮=G容+G水+G排

即:未抽出水时,容器内水和物体M的共同作用效果与2.2kg水的作用效果相同,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

F=G容+mg=4N+2.2kg×10N/kg=26N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来正方体M浸入水中深度

h1=(1﹣1

5

)L=

4

5

×10cm=8cm

水面下降6cm时正方体M浸入水中深度

h2=h1﹣△h=8cm﹣6cm=2cm

则物体M排开水的体积

V排=S M h2=100cm2×2cm=200cm3=2×10﹣4m3此时正方体M受到的浮力

F 浮

=ρ水gV 排=1.0×103kg/m 3×10N/kg ×2×10﹣4m 3=2N

所以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F 拉=

G ﹣F 浮=20N ﹣2N=18N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细绳刚好被拉断时,容器内水的深度

h 3=h ﹣△h =11cm ﹣6cm=5cm

容器内剩余水的体积

V 水剩=S 容h 3﹣V 排=200cm 2×5cm ﹣200cm 3=800cm 3

当物体M 恰好浸没时,需要水的体积

V 水=(S 容﹣S M )L =(200cm 2-100cm 2)?10cm=1000cm 3>800cm 3

所以,细绳被拉断、M 最终静止后,M 没有浸没,则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

h 4=M V S S -水剩

容=3

22

800cm 200cm 100cm -=8cm=0.08m 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ρ水gh 4=1.0×103kg/m 3×10N/kg ×0.08m=800Pa

故C 错误,符合题意;

D .M 最终静止后,排开水的体积

V 排′=S M h 4=100cm 2×8cm=800cm 3=8×10﹣4m 3

正方体M 受到的浮力

F 浮′=ρ水gV 排′=1.0×103kg/m 3×10N/kg ×8×10﹣4m 3=8N

M 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 压=

G ﹣F 浮′=20N ﹣8N=12N

M 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M =M F S 压=2

12N 0.01m =1200Pa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厚度相同的部分并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压强p 甲、p 乙比较,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p 甲> p 乙

B .一定是p 甲> p 乙

C .可能是p 甲= p 乙

D .一定是p 甲< p 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3G a 甲甲=3G a 乙

,设a

=5cm ,a 乙=10cm ,截去厚度为2cm , 则G 甲=

1

8

G 乙,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后的压强

p 甲=332

51035

G G a +甲乙甲=3G a 甲甲+313G a ?乙甲=3G a 甲甲+13×38G a 甲甲=3113G a ?甲甲 p 乙=382

105810

G G a +乙甲乙=3G a 乙乙+312G a ?甲乙=3G a 乙乙+12×3

1

8

G a 乙乙

=1716×3G a 乙

乙 故p 甲> p 乙。 故选B 。

12.下列函数图像能正确地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关系

B .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

C .压力一定时,物体受到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

D .液体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关系,图像应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故A不符合题意;

B.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若压力为零,则摩擦力为零,而选项中图象反映的是压力为零,仍有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P=F

S

可知,压力一定时,物体受到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图像为双曲线的一部

分,故C符合题意;

D.根据P=gh

ρ可知,液体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关系,而选项中图象反映的是深度增大压强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B.三个容器中,乙杯的水对杯底的压力最大C.三个容器中,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 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C.甲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容器的重力加上水的重力,即

F G G

=+

甲水

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G G G

=++

乙乙水木

又因为,木块漂浮在水中,所以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即

F G

=

木浮木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排开水的重力,即

F G

=

木浮木排

所以,木块重力等于木块排开水的重力,即

G G

=

木木排

所以,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F G G G G G G =++++乙乙水木乙水木容容排

又因为甲和乙是相同的容器且水面高度相同,所以

===F G G G G G F +++乙甲乙水木水容排容

同理可得,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F 甲丙

则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故C 错误;

甲乙丙图中是三个相同的容器,所以底面积S 是相同的,根据公式F

p S

=可得,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故A 正确;

B .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所以容器底所处的深度相同,由公式p gh ρ=可得,容器底受到的压强相等,甲乙丙图中是三个相同的容器,所以底面积S 是相同的,根据公式F pS =,所以三个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相同,故B 错误;

D .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变小,根据公式F gV ρ=浸浮液可得,小球所受的浮力变小。 故选A 。

14.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地面压强相等,已知ρ甲<ρ乙,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 ′甲和m ′乙,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m ′甲一定大于m ′乙 B . m ′甲一定小于m ′乙 C . m ′甲一定等于m ′乙 D . m ′甲可能等于m ′乙

【答案】A 【解析】 【详解】

据最初压强相等有:

ρ甲gh 甲=ρ乙gh 乙,

即:

ρ甲h 甲=ρ乙h 乙

ρ甲<ρ乙,故:

h 甲>h 乙。

甲的横截面积:

S 甲=h 2甲,

乙的横截面积:

S 乙=h 2乙.

设切去的高度为△h ,要比较切去部分的质量,切去部分的质量=密度×切去部分的体积:

m ′甲=ρ甲S 甲?h=ρ甲h 2甲?h=ρ甲h 甲h 甲?h m ′乙=ρ乙S 乙?h =ρ乙h 2乙?h=ρ乙h 乙h 乙?h

则:

m′甲>m′乙。

故选A。

15.如图(a)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若将它沿斜线切割为如图2(b)所示的两部分,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分别p a和p b,则()

A.p>p a>p b B.p a>p>p b C.p<p a<p b D.p a<p<p b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原来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

G Vg Shg

p gh

S S S

ρρ

ρ

====

若沿如图所示的虚线方向切成a、b两部分,由图知对a两部分

V a<S a h

a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a a a a

a

a a a a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

ρ

===<==

p a<p

对b两部分

V b>S b h

b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b b b b

b

b b b b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

ρ

===>==

P b>p

综上

p a<p<p b

故选D。

二、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照相机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左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会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成像时,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A正确;

B.如果换一个焦距较小的透镜,所成的像将变小,像距也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左边,所以要想让像成在光屏上,应该将蜡烛向右移动,从而像也向右移动直到光屏上,故B错误;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像也向左移动,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 错误;

D.如果把蜡烛和光屏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 正确。

故选AD。

17.如图所示,白板上画有两个黑色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明显发生了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下方箭头是凸透镜形成的虚像

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

D.把玻璃杯移得离白板更远一点,观察到下方的箭头比移动前变得更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玻璃杯下半部分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

B.据图能看出,此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据B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相当于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增大物距,像距缩短,像变小;把玻璃杯移得离白板更远一点,即增大物距,观察到下方的箭头比移动前变得更小,故D错误。

故选C。

18.如图所示,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拿走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将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已能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近视眼镜取走后,若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此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在光屏与透镜之间,若要再次成清晰的像,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应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或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黄健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B.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在光屏上呈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物体在一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放大的像不一定是虚像,故A项错误;

B.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故B项正确;

C.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放大的像不一定都是正立的,故C项错误;

D.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相交形成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D项错误。

故选B。

20.某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如图所示,当蜡烛距透镜1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6cm

C.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像一定会变小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4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可能得到烛焰的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题意可知,物体经凸透镜后成的是实像。物距为10cm,像距为6cm,物距大于像距,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

10cm>2f

f<5cm①

此时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

f<6cm<2f

3cm<f<6cm②

综合①②得

3cm<f<5cm

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像一定会变大,故C错

误;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4cm时,如果

3cm<f<4cm

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可以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21.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答案】C

【解析】A. 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的像,说明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错误;

B. 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成虚像时是正立的,如图成的是实像,是倒立的,故B 错误;

C. 由图知,物距位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故C正确;

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投影机的成像特点,而照相机利用的是成缩小实像的规律,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22.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5 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应是15cm,此时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5 cm,物距变为35cm,物体处于二倍焦距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应用是照相机,故应选A.

23.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

初中物理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受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②A对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 ③物体B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④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A.只有②③正确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2.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3.一个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管道如图甲所示,利用拉力F将一木块从管道的左端竖直拉进,右端竖直拉出。已知管道中的竖直管口对木块的挤压作用相同,并测得拉动全过程中拉力和木块移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重力为2N B.4~6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N C.0~2秒,木块受到的合力为7N D.2~4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4.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乙对甲的支持力和甲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弹簧正上方O点释放一个重为G 的金属小球,下落到A点时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至最低点B点,随即被弹簧竖直弹出(整个过程弹簧在弹性范围内)。 A.小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 B.小球在B点时受平衡力 C.小球从A点到B位置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 D.小球从A点到B位置做减速运动 6.下列关于生活中几个事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辆汽车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跳高运动员竖直向下蹬地的力大于他的重力,运动员就能从地上跳起来 C.鸡蛋掉到地面上破裂,是因为地面对蛋壳的作用力大于蛋壳对地面的作用力 D.一袋重500N的米放在地面上,用300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这袋米受到的合力为200N 7.如图,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到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8.妈妈做饭时,小军在旁边仔细观察。联想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了 B.把鸡蛋向碗沿一撞,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 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高压电饭锅重力约为10N 9.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doc

《第九章压强》 、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且指向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物体的重力 G: F=G=mg。 5、固体可以大小不变、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6、重为 G的物体在承受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 G F( 与重力无关) ㈡压强 1、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P30 ⑴课本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 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 量法和对比法。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4、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 5、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 Pa); F:牛顿( N) S;米2 2 ( m) 6、单位:帕斯卡( pa)1pa = 1N/m 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 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是指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 gh。 ⑷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 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4 4 1.5× 10 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 5× 10 N。 7、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 : 用力切菜易切断 2) 减小受力面积举例 : 磨刀不误砍柴功、缝衣针做得很细 8、减小压强的方法: 1) 减小压力举例 : 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9.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固体的压力和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 F=G容 +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F/S)。 、液体压强(P33)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020中考物理压力和压强

第十三章《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 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 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 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

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 液), 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 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 说明: A 、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 、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 :Pa ;g :N/kg ;h :m C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 、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 F=G FG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培优竞赛力学综合八(附解析).doc

综合训练(八) 1.一般情况下,河水越靠近河的中央,水的流速越大;越靠近河岸,水的流速越小,如图所示。假设水 的流速与离河岸的距离成正比,一艘船船头始终垂直河岸方向( 船相对水的速度不变) ,从河岸 A点向对岸驶去并到达对岸下游处的B点。则在下列示意图中,能合理描述其行进路径的是() 2. 如图所示,把测量大气压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放在电子秤上,玻璃管A由支架固定,且跟水银槽B的 底部不接触。当大气压强是 1.0 × 105Pa时,电子秤的示数为Q,若外界大气压强下 降时,电子秤的读数将() A.等于 Q B.大于Q C.小于 Q D.无法确定 3. 一根大弹簧内套一根小弹簧,大弹簧比小弹簧长0.2m,它们的下端平齐并固定,另一端自由,如图所 示,当压缩此组合弹簧时,测得弹力与弹簧压缩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大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小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2 ,则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1 和 k2() A.k 1 =10N/m k 2 =20 N/m B.k 1 =10N/m k 2 =30 N/m C.k 1 =20N/m k 2 =10 N/m D.k 1 =20N/m k 2 =30 N/m 解析:压缩距离在0~0.2m 时,压力等于一根弹簧中的弹力.当压缩距离大于0.2m 时,压力等于两 根弹簧的弹力之和. 由 (b) 图知,当x=0.2m 时,,由此得大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当大弹簧压缩0.3m 时,小弹簧压缩0.1m,此时压力. 由此得: 解得. 4.A 、B 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 A 放入甲杯, B 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A、B 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A. 4:9B.3:5C. 2:3D. 1:2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的物体在平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 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 ;F :牛顿(N )S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

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 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 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 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 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 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1)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膜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膜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2)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F=G FG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综合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A B ρρ ∶=8∶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 A.F F 甲乙 ∶=1∶1,p p 乙 甲 :=1∶2 B.F F 甲乙 ∶ =1∶1,p p 乙 甲 :=1∶4 C.F F 甲乙 ∶=1∶2,p p 乙 甲 : =2∶1 D.F F 甲乙 ∶ =8∶1,p p 乙 甲 :=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按(甲)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A B F G G =+ 甲 若按(乙)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A B F G G =+ 乙 故 A B A B 11 F G G F G G + == + 甲 乙 ∶ 由 m V ρ=,可得 A A A B B B B A B A 1 8 V m m V m m ρρ ρ ρ == =? 则AB两物体的边长之比为 1 2 ,则AB两物体的面积之比为 1 4 ,因为所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 B B A A B A 1 4 F F F S S S F S F S F S p p =??= == 甲 乙 甲 乙乙 甲 甲 乙 故选B。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体 A、B 高度相等,其底面积 S 的大小关系为 S A>S B.现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发现 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恰好均相等.则关于对切去部分的质量△m A、△m B以及底面积△S A、△S B的判断,正确的是() A.△S A>△S B,△m A=△m B B.△S A>△S B,△m A>△m B C.△S A<△S B,△m A>△B D.△S A<△S B,△m A<△m B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p= F G mg Vg Sgh S S S S S ρρ =====ρgh,柱体 A、B 高度相等,且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相等,所以有: ρA gh=ρB gh,故ρA=ρB,水平地面上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G,根据 G=mg、ρ=可得,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 ρA(S A﹣△S A)gh=ρB(S B﹣△S B)gh,则S A﹣△S A=S B﹣△S B,又因为S A>S B,所以, △S A>△S B,故CD错误; 因为S A>S B,柱体 A、B 高度相等,所以A的体积大于B的体积,又因为ρA=ρB,所以,m A>m B,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m A﹣△m A)g=(m B﹣△m B)g,即m A﹣△m A=m B﹣△m B,所以,△m A>△m B,故A错误,B正确.故选B. 3.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各自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若把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所示,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A. p1+p2B. p12+p22 C. 33 12 2 1 p p p + D. 33 12 2 2 p p p + 【答案】D 【解析】 【详解】 设两正方体的密度为ρ,边长分别为L甲和L乙,

初三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V-S 图像】 1.(2017年朝阳一模)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甲、乙两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 .弹簧测力计对甲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对乙的拉力 C .甲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甲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的机械能 2.(2017年东城一模)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假设所受到的阻力不变,其?-t 图象如图6所示。其中0~1s 内和3~4s 内的图象为直线,1~3s 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单选) A .0~1s 内电动汽车做匀速运动 B .1~3s 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 C .3~4s 内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 .3~4s 内电动汽车的牵引力一定最小 3.(2018年石景山二模)一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其运动的路程(s )与时间(t )关系如图12所 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5s 时的速度小于2s 时的速度 B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大于后3s 做的功 C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后3s 做功的功率 D .前3s 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后3s 物体所受的拉力 图12

【机械能转化】 1.(2017年东城一模考)两年一届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于2015年12月1日在 丹麦欧登塞落幕,中国队以8金3银2铜领跑奖牌榜。关于运动员从图8所示的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接触到蹦床时开始减速 C.所受重力等于弹力时动能最大 D.在最低点时速度为零、受力平衡(提示,画受力分析图) 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从高 于a位置的c位置沿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d.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 ( ).(多选) A.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a至d的过程中,重球作减速运动 B.重球下落至b处获得最大速度 C.由a至d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下落至d处时重力势能减少量 D.重球在b位置处具有的动能等于小球由c下落到b处减少的重力势能 图8

初二物理压力和压强的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压力和压强的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中压力和压强的知识点比较难理解些,所以更要把公式定理记清晰,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融汇贯通: 压强知识点 1.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3.F=PS;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6.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 7.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例外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8.液体压强计算:P=液GH(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解放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距离,单位M。)

9.液体压强公式:P=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多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1.013105帕=76CM 水银柱高。 13.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简易煮好。 14.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备战中考物理与压力与压强有关的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如所示,一密度均匀的实心物块放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若沿虚线将该物块切去一部分,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p',则() A.p < p' B .p > p' C.p= p'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原来物体的重力为G原,梯形的下表面积为S1;给原来的物体增加G部分的物体,如图所示,成为规则物体,那么,整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1111 G G G G G p p S S S S + ==+=+ 原原 总 ; 沿虚线将该物块切去一部分,设此时剩余部分的重力为G',梯形的下表面积为S2,根据第一幅图的情况可知,质量和面积是等比例减小的,所以总压强是不变的。根据关系可知: G G G G G p p S S S S + ==+=+ 总 2222 '' '; 根据p总相等可得: 1 G G p p S S +=+ 2 ' 那么: 1 G G p p S S = 2 -'->0 所以: p>p′; 故选B。 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面上,A的边长比B大.如果从其正中间水平或竖直方向打通一个横截面积大小相同的圆柱形的小孔后,使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相等.设想了下列四种做法:

(1)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2)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3)B水平打孔、A竖直打孔;(4)A水平打孔、B竖直打孔; 以上想法中能实现目的是 A.(1)、(2)B.(1)、(3) C.(2)、(3)D.(2)、(3)、(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两个正方体质量相等的放在水平面上,由于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A、B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又因为A的边长比B大,所以A、B的底面积S A >S B,由p=F/S可知,A、B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A<p B; (1)当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时;A小孔的重力为G A′=S孔G/S A,B小孔的重力为G B′=S孔G/S B,则G A′<G B′,由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力F′=G-G′,则F A′>F B′;由于A、B的底面积不变,S A>S B;由p=F/S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 A′可能会与p B′相等,故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可行; (2)柱状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是p=ρgh,当竖直打孔时,由于物体仍是柱状体且高度不变,由p=ρgh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所以,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仍是p A<p B,故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不可行; (3)由(2)知道,若A竖直打孔,A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由(1)知道若B水平打孔,则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由p=F/S可知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 B′会减小,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可以达到相等,故A竖直打孔B水平打孔可行; (4)A水平打孔,由于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由p=F/S可知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 p A′减小,B竖直打孔,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 p A′<p B′,故A水平打孔、B竖直打孔不可行;综上所述只有B正确,故选B. 3.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烧杯质量为100 g,活塞面积为7×10-5 m2,g取10 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中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电功率的综合计算问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电功率的综合计算问题 1.两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 2A ”,乙标有“20Ω 0. 5A ”。如将它们并联起来,电路中的最大总功率及将它们串联起来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 A .30W 30V B .15W 10V C .15W 15V D .30W 60V 【来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复习模拟试题(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两端允许所加的最大电压,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两电阻并联时,并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较小的一个,再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求出干路电流,利用P UI =求出电路中的最大总功率;已知两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两电阻串联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两个允许通过最大电流的较小值,再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最大电压。 【详解】 AD .根据U I R = 可得,两电阻两端允许所加的最大电压 2A 10Ω20V U I R ==?=甲甲甲,0.5A 20Ω10V U I R ==?=乙乙乙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则两只电阻并联时,电路中的最大电压 10V U U ==乙 通过乙电阻的电流 110V 1A 10Ω U I R = ==甲 则并联电路中的最大总功率 1()10V (1A 0.5A)15W P UI U I I ==+=?+=乙 故AD 错误; BC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则两只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0.5A I I '==乙 根据U I R = 可得,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 ()0.5A ()15V 10Ω20ΩI R U R I R '+'''==+=?=乙甲 故B 错误、C 正确。 故选C 。 2.小灯泡L 的额定电压为3V ,它的I —U 图象如图甲所示,把小灯泡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至B 端。闭合开关S ,电压表示数为1.5V ,再将滑片P 向左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3V ,已知电源电压恒定,滑动变阻器的铭牌标有上“10Ω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大全

1. 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 方向:垂直于受力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 大小:重力和压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力,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 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总等于重力 1.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 概念: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 公式:P=F/S ,(F表示压力,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 2 5. 单位:帕斯卡(符号为:Pa), 1Pa = 1N/m 意义:1Pa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等。 (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把菜刀磨锋利,推土机的铲刃,汽车上的安全锤,图钉的尖头,注射器的针头等。 7.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等。 (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坦克的履带,滑雪板,高楼的地基,坐在沙发比坐在板凳上舒服等。 1.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 壁有压强。 2. 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 公式:P= pgh, (p表示液体的密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1cm的水柱的压强是100Pa) 4. 补充: (1)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等其他因素无关。 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注意:深度不是高度)。 (2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3)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 p 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

全国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如图所示,底面积均为100cm 2的薄壁容盤甲和乙(不计容器质量),里面分别装有质量均为2kg 的水和另一种液体,液面相平。把一物块浸没在甲客器的水中、水未溢出,甲容器中水面上升5c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之比为1:3:当把另一完全相同的物块浸没在乙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物块的密度等于3×103kg/m 3 B .乙容器中液体密度小于甲容器中液体密度 C .乙容器对地面压强为3.5×103Pa D .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了15N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由p=ρgh 知道,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是: 32110kg m 10N/kg 0.05m=5P 00a p g h ρ?=????=容器底/, 由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之比为1:3,所以,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是: =3=350Pa=1500Pa 0p p ???甲地面容器底, 由于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固体产生的,即 = =1500Pa G p S ?物 甲地面, 所以,物体的重力是: G 物=mg =1.5×103 Pa×100×10-4 m 2 =15N , 因为甲容器上小下大,所以,物体实际的体积: V <hS =0.05m×100×10-4 m 2 =5×10-4 m 3, 即物体的密度, 33 43 =10N/kg 15g 310kg/m 510G V Vg m m ρ-= >?=??物物物, 故A 错误,符合题意; B .由图知道,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的体积小于水的体积,又因为质量相同,根据 m V ρ= ,故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ρ液 <ρ水,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知识点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要点 一、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和联系见下表: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涵洞、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 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g=9.8牛/千克,h是液体的深度。

4、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这是由于水不流动时,必须使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大小相等。 (3)船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三、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3、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13×105Pa。 4、标准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1325×105 Pa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计算过程为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 Pa,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被称作流体。 2.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重点、难点剖析 (一)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可以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方面来比较。 (二)注意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压强公式 P=F/S 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 体的表面积,关键看所讨论的压力是靠哪一个面承受,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对应。 (三)知道液体压强的特征: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液体内部就存在着 由于本身重力而引起的压强。通过推理和实验都可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为p=ρgh。

学下期八年级物理培优专题训练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下期八年级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一) 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 一、选择题 1. (2016镇江)如图所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不考虑空气阻力,则无人机在空中 () 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 平衡力 B.加速上升时,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C.匀速下降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大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 D.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细线会偏离竖直方向 【答案】B 2. (2016玉林)为防止因惯性可能造成的伤害,许多汽车上都配置安全带,但火车上却没有配置。主要原因是() A.人在火车上惯性消失了 B.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 C.火车极少急刹和突然加速 D.人在火车上所受重力比在汽车上所

受重力大 【答案】C 3. (2016滨州)小明学习惯性的知识之后,在探究跳远成绩是 否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研究中,他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地球由西向 东自转,赤道附近的速度约为460 m/s,滨州市城区地面的自转 速度约为370 m/s。关于跳远成绩与地球自转关系的分析中正确 的是() A.因为人有惯性,地球没有惯性,所以向东跳成绩更好 B.因为人的惯性小,地球的惯性大,所以向西跳成绩更好 C.因为跳起后,地球会向东自转一段距离,所以向西跳更有利有提高成绩D.因为人和地球都有惯性,且自转速度相同,无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 答案:D 4.(2016天津)直升飞机沿竖直方向匀速升空时,在竖直方向受到升力F、重力G和阻力f,下面关于这三个力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F>G+f B.F

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

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0xx年真题】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液体。 其中甲、乙、丁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若将小球A放在甲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漂浮,此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1;若将小球A用一段不计质量的细线与乙容器底部相连,并使其浸没在该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2;若将小球A放在丙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 静止时悬浮,此时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3;若将小球A放在丁容器的液体中,用一根不计质量的细杆压住小球A,使其浸没,且不与容器底接触,小球A静止时丁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2 F1=F3 F4 B.F1=F2=F3 F4 C.F1=F3 F2 F 4 D.F1= F2= F3=F4 2、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公式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例:图2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在窗子密闭的旅行车上备有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图3中的四把铁锤,质量相同,形状不同。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该选择的铁锤是()3、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 F/S )。例: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三个容器,倒入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1、P2、P3的关系是 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F1、F2、F3的关系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初中物理压力压强专题-详解

总复习:压强 压强 液体的压强 (一)压力 1.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挤压作用时就有压力产生。 2. 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受力的物体并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 3. 压力不是重力,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1)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而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 (2)压力的方向可以向上,可以向下,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即只要指向物体表面并垂直于物体表面即可;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与重力无关,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无其他外力作用时,压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重。 (二)压强 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用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单位面积”应理解为“单位受力面积”是指施加压力的物体与受压力的物体互相接触并挤压的面积。 2. 压强的定义式S F p =;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压强的单位符号是Pa ,2/11m N Pa =。用该公式分析问题时切忌不能单纯用数学观点去分析得出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的错误结论,应注意当满足压力F 不变这一条件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1 221S S P P =;当满足受力面积S 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2 121F F P P =。 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三)液体的压强 1. 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液体有流动性产生的。但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重力大小无关,即一定重力大小的液体可以产生不同的压力、压强。 2.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3. 液体压强公式gh p 液ρ=,其中h ——液体的深度,是从液体的自由表面到所研究的液体内部某点(或面)的高度,即从上向下量的距离。 4. 定义式S F p /=与gh p 液ρ=的区别与联系。 (1)液体压强公式gh p 液ρ=是根据流体的特点,利用定义式S F p /=推导出来的,只适用于液体,而S F p /=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2)在公式S F p /=中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在液体压强公式gh p 液ρ=中决定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

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压力与压强

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压力与压强 知识点一:认识压力 1、请你画出图1-3各图中木块对表面的作用力的示意图,所画的力的示意图有什么共同点? 图1图2图3图4 总结: (1)叫做压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被压物体的表面垂直并指向被压物体; (3)图1-3中,图与重力有关,图与重力无关;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重力(大于、小于、等于); (4)由图4可知,压力作用在物体表面上,能使物体发生。 2、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 B、压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同 C、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大小相等 D、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3、物体重3N,力F为2N,物体放置情况和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在图中各受力面受到的压力为1N的是() F F F A、B、C、D、 知识点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拿出一端削尖的铅笔,用两手的食指压住铅笔的两端,体验一下两手指的感觉通过观察与体验,你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猜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__ 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12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 的,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比较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你认为100N的压力作用在0.5m2的沙地上,与40N的压力作用在0.2m2的沙地上,哪个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理由是。 知识点三:认识压强与压强的计算

初中物理培优训练题(一)

培优训练题(一) 1.如图2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和灯丝电阻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R 2=20Ω,当 开关S 1 、S 2闭合,S 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b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1,灯L 消耗的功率是其额定功率的 ;当开关S 1、S 2、S 3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a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5A ,此时电阻R 1的功率为10.8W 电压表的示数为U 2,且U 1∶U 2=1∶3,R 1>R 2,求: (1)电源电压; (2)此灯泡的额定功率; (3) 当开关S 1闭合,S 2、S 3都断开,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b 端时灯L 的电功率。 2.如图18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当只断开开关S 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1,电阻R 2的电功率为P 2,总功率为P 总;当只断开开关S 2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A 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R A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2,电阻R 2的电功率为P ’2,总功率为P ’总;当只闭合开关S 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B 点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 B ,电压表V 1的示数为U 1,电压表V 2的示数为U 2,电流表的示数为I 3,。已知:P 总=6W , P 2∶P 2, =4∶1,U 1∶U 2=4∶3,I 2∶I 3=9∶8。求: (1)P ’总; (2)I 1∶I 3; (3)R A ∶R B 。 4 1 图18 2

3.如图19甲所示是液压汽车起重机从水中打捞重物的示意图。A 是动滑轮,B 是定滑轮,C 是卷扬机,D 是油缸,E 是柱塞。通过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A 上升,被打捞重物的体积是V =0.6m 3。若在打捞前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 0=1.9×107P a ,当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比打捞前增大了0.6×107P a ,重物完全出水后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比打捞前增大了0.8×107P a 。假设起重时E 沿竖直方向,重物出水前、后E 对吊臂的支撑力N 1与N 2之比为10∶13,重物出水前卷扬机牵引力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9乙所示。吊臂、定滑轮、钢丝绳的重以及轮与绳的摩擦不计。(g 取10N/kg )求: (1)被打捞物体的重力; (2)重物出水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重物出水前匀速上升的速度。 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9V 且保持不变,小灯泡L 的额定电流是0.3A 且灯丝电阻保持不变,R 1是定值电阻,R 2是滑动变阻器。当开关S 1、S 2断开,闭合S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a 点时,小灯泡正常发光,R 1和R 2的功率分别是P 1a 和P 2a ;当开关S 1、S 2断开,闭合S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b 点时,R 1和R 2的功率分别是P 1b 和P 2b ;当开关S 1、S 2闭合,S 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c 点时,R 1和R 2的功率分别是P 1c 和P 2c ,电路的总功率是10.8W 。若P 1a ∶P 1b ∶P 1c =9∶4∶81,P 2b ∶P 2c =2∶9。图中没有标出a 、b 、c 的位置。 求:⑴定值电阻R 1和小灯泡灯丝的阻值; ⑵滑动变阻器位于a 、b 和c 点时接入电路的阻值。(6分) 图 19 乙 1.2×10 2.4×10 3.6×10 4.8×10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