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 、通过实习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一方面结合实际,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自然地理各组成要素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观察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键,使在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2通过实习对雷山的部分地区人文、地貌、环境等进行了解。形成自己的感性认识,培养对地区地理信息的收集经验。

3通过实习锻炼自己的实地考察能力以及对当地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雷山概况;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于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7792hm2(核心区面积17334hm2,占36.58%),其中:有林地面积42348hm2,灌木林地1746 hm2,活立木蓄积345.5万m3,森林覆盖率达88.75%,是以保护台湾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包括水源涵养、旅游),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多样性相当丰富。 海拔2178.8米,主峰距雷山县城28公里,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生态优美。各类生物近20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43种,尤其

是“活化石”植物-秃杉,是中国特有一类保护树种,且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一处,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研究基地。

雷公山巍峨挺拨,雄伟壮观,森林苍翠,溪水晶亮透明,瀑布垂直飞泻,气势夺人,处处鸟语花香。在红、白、紫玉兰、杜鹃盛开的时节,美不胜收。山下,到处分布着半坡苗寨,可领略迷人的苗族风情,主峰观日出日落,云吞雾绕,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

雷山县位于贵州东南部,东西宽42.5公里,南北长59公里。是全省10个林业县县之一,也是全国100个食品工业试点之一。是苗族聚居之地,有苗、汉、水、侗等民族。

雷山县城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雷公山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处海拔480米。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最高气温35.6℃,最低气温零下8.9℃。无霜期240-250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因地处贵州的暴雨中心,水资源丰富,全县有大小溪流216条,总长647公里,年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1.56万千瓦。雷公山原始森林生物资源丰富,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种类近2000种,其中植物1370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0种,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的秃杉,被誉

为“万木之王”,成片的秃杉林是国内仅存的三片秃杉林中面积最大的一片,有30余万亩。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钟萼木、十齿花、鹅掌楸、香果树、银杏、木瓜红、马尾松等;属国家三级保护的植物有穗花杉、白莘树、青钱柳、黄杉、楠木等。用材林以杉、马尾松、华山松为主,还有秃杉、三尖杉、楠木等珍贵树种;经济林以洞桐、木姜、盐肤木为主;果木林主要是梨、桃、杏、扬梅和猕猴桃等。药材有杜仲、天麻、雷五加、蛇莲、党参、血三七、厚朴、桔梗等80多种,其中有16种属珍稀名贵中草药。动物有132科518种,属国家保护动物的有苏门羚、华南虎、毛冠鹿、灵猫、狗熊等23种。还盛产百合粉、八月笋、木耳、香菇、蜂蜜等土特产。“银球茶”获国家轻工部和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矿产资源主要有锑矿、铜矿和锌。

景观主要有层层叠叠的千户苗寨、芦笙之乡、族文物村、雷公山上的五色杜鹃花等,1982年省明确为乙类农村旅游开放区。

雷山县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14.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33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水族等。

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邮编:557100。代码:522634。区号:0855。拼音:Leishan Xian。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凯里、台江、榕江、丹寨四县市相邻。县城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42公里,距省城贵阳184公里,距雷公山主峰30公里。雷山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别是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光彩夺目,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这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郎德上寨,有中国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于一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开发得天独厚。

行政区划

雷山县辖4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丹江镇、西江镇、永乐镇、郎德镇、望丰乡、大塘乡、桃江乡、达地水族乡、方祥乡。

地理位置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雷公山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处海拔480米。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最高气温35.6℃,最低气温零下8.9℃。无霜期240-250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因地处贵州的暴雨中心,水资源丰富,全县有大小溪流216条,总长647公里,年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1.56万千瓦。

雷公山

雷公山,苗岭之巅,主峰海拔2178.8米,雷山县因此得名。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其中雷山县辖区52.7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4.23%,占雷山县总面积的29.08%。雷公山是母亲山,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清水江、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重要维持者。雷公山无山不绿,有水皆清,森林覆盖率高达90.7%以上,在已知的1390种植物中,被列为国家濒危、珍稀植物的有20种,如秃杉、红豆杉、种萼木、银杏、鹅掌秋、马尾树、榉木、楠木等,还有黑熊、猕猴、林麝、大鲵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500多种动物,是我国中亚热带一个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雷公山是神奇的山,它有三绝:"万木之王"秃杉、佛光胜景、雷公山"天书";有七特:穿衣树、苗皇城、八封林、飞瀑群、猴啸谷、千角

场、睡莲池。雷公山养育了各族儿女,雷山人民保护了雷公山。1997年4月,联合国专家考察雷公山后向世界公布:雷公山是当今保护得最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们追求反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区之一。

民族风情

雷山县以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被誉之为苗族的民族文化中心。雷山县的苗族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独具特色。雷山县苗族有三大舞:铜鼓舞、木鼓舞、芦笙舞;有三大歌:苗飞歌、别福歌(苗族叙事史诗)、游方歌;三大节:爬坡节、吃新节、鼓藏(苗年)节;三大赛:斗牛、斗鸡、斗鸟;有三大传统手工艺:银饰、蜡染、刺绣。走进雷山,你能见到唐代发型、宋时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将领略一部浓缩的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史。

旅游资源

近几年,雷山县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建起了西江、上郎德、下郎德、猫猫河、掌坳、排卡、新桥、大固鲁、小固鲁、大塘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初步形成了响水岩、雷公山顶、猴子岩、雷公坪、格头秃杉群落等风景旅游区,新修了雷公山旅游公路,修建了雷山宾馆、建鑫宾馆、新世纪宾馆、响水岩宾馆等旅游接待设施。雷山正以崭新的。风貌,迎接中外游客,八方来宾

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地的雷公山,苗岭山脉横贯黔西、黔中、黔南、及黔东南,连绵近千公里,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08°09’-108°22’,北纬

26°15’-26°22’之间。

(二)气象气候。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降水日和云雾日较多,日照少。年均温山麓为14~16℃、山腰为11.7℃、山顶为9.2℃,年均温14.3℃,1月均温3.6℃。7月均混23.5℃,大于等于l0℃的天数为197天,无霜期230天以上,有结冰现象,结冰期约20天;年降水量1400~1600mm,多集中在4~9月。

三、雷山地质;

(一)、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太隆主体部分之雪峰叠台拱。地层由下江群渐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组成,岩性主要为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岩、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状钙质板央岩和团块状大理岩。保护区地貌由雷公山复式背斜组成区域构造的主体,轴向呈北北东向,由若干次级背斜及向斜组成,由东而西主要有迪气背斜、雷公坪向斜级新寨背斜等。呈北北东向延伸的雷公坪向斜,组成了雷公山的主体,主带上山体宽厚,山脊浑圆呈波状起伏,其上剥夷面,沼泽盆地及宽缓的谷底十分发育。主脊带两侧,侵蚀沟谷强烈切割,悬崖峭壁及瀑布常见。

雷山地质

(二)、丹江镇的地质剖面画图描述,组成,清水群,第三系角度不整合。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台隆主体部分的雪峰迭台拱,地层由下江群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组成。岩性主要为灰色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岩和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状钙质板岩和团块状大理岩;中上部有大量复理石韵律发育良好的凝灰岩。这类岩石的塑性极强,抗压强度及弹性模数较小,易于风化,难以产生裂隙,在地貌上形成缓坡、丘陵。在水理性质上,不仅是良好的隔水层,且其靠近地表的分化裂隙带十分浅薄,易于封闭,富水性极弱。然而经过区域变质作用之后,风化裂隙带发育良好,浅层地下水极为丰富,利于绿色植物生长发育。

四、雷山地貌;

流水地貌组成,形成景观多样性。雷公山复式背斜组成区域构造的主体,轴向呈北北东向,由若干次级背斜及向斜组成,自东向西有迪气背斜、雷公坪向斜及新寨背斜等。雷公山地形高耸,山势脉络清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山脊自东北向西南呈“S”形状延伸,主峰海拔2178.8米,主脊带山峰一般大于1800米,两侧山岭海拔一般小于1500米。位于雷公山东侧的小丹江谷地海拔650米,是本区最低的地带。该区河流强烈切割,地形高差一般大于1000米。

保护区内有瀑布、山峰、河流、峡谷、湖泊、深潭、山顶矮林、云海等自然景观,完整的山地植物垂直带谱景观。以及响水岩、杜鹃小道、玉兰台、幽谷长廊等特色景观。

五、雷山土壤;

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其次为山地黄棕壤,土层厚。

六、雷山植被;

①生态系统多样性。1、森林生态系统。雷公山森林群落根据其植被的分布情况,以海拔1400m为界,其下为常绿阔叶林,以上为常绿落叶林阔叶混交林两种植被亚型。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异及垂直带谱组成上较简单,主要原因是山体的高度不大所致。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和中山常绿落叶林混交林组成了雷公山森林植被的主体,山顶苔藓矮林是常绿落叶林混交林在特殊地形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变型。保护区内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对清水江和都柳江上游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水量调节、补给起着重大的作用。2、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内由清水江、都柳江等永久性河流湿地。雷公山的水资源十分丰厚,一年四季清泉涓涓,整个山内泉涌不断,瀑布相叠,深沟峡谷中水流湍急,深潭浅滩相映。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农田构成了雷公山丰富的湿地系统。3、农业生态系统。农田主要分布在村寨和溪流旁及清水江、都柳江河谷两岸,主产玉米、油菜、土豆、甘薯等农作物,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关系以及种植和管理水平等原因,农作物大都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产量一般。

②景观多样性。保护区内有瀑布、山峰、河流、峡谷、湖泊、深潭、山顶矮林、云海等自然景观,完整的山地植物垂直带谱景观。以及响水岩、杜鹃小道、玉兰台、幽谷长廊等特色景观。在人文景观上有入选中国十大美丽村寨的中国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风水胜地—乌东民族风情村等村寨以及农民英雄张秀眉、杨大陆领导苗族人民反清抗暴的遗址雷公坪等景观。以及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鼓藏节等民俗风俗;苗绣、银饰等民族产品;苗族飞歌、东方迪斯科—苗族反排舞、苗族神话传说等传统文化。景观类型齐全丰富.

③国家保护植物:一级有秃杉,二级有鹅掌揪、钟车木、十齿花、香果树、福建柏、马昆树、水青冈。三级有翠相、凹叶厚朴、厚朴、白辛树、长苞铁杉、稿花杉、闯伸、金钱械、红花木莲、半枫荷、银鹊树等。其他优良用材树种如杉木、秃杉、光皮柞等,药用植物厚朴、黄连、竹节二七、天麻等。

④秃杉林在中国仅分布于郸西南的利川,滇中北的贡山、兰坪和雷公山保护区等局部地区,多分散于其他林分中或呈零星小片状。秃杉是中国珍贵速生用材树种,是适于亚热带山地生长的一种天然针叶林、属国家级保护植物。保护区秃杉林有33片,分布于雷公山东南坡海拔8DO一1300米的沟谷两侧。最大的片有2公顷,胸径10厘米以上约有5000株,保护区是树种遗传资源的一个原地保存点。

⑤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海拔1300一14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组成复杂多样,主要为甜储林、甜楮一银木荷林;1404一21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要为贵介石袜中华娥林、多脉青冈林;2100米以上为杜鹃—箭竹灌丛。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海拔1300一14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组成复杂多样,主要为甜储林、甜楮一银木荷林;1404一21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要为贵介石袜中华娥林、多脉青冈林;2100米以上为杜鹃—箭竹灌丛。

七、地图;

地图的使用;①把地图在一个视野开阔(要高,能看到的东西多清晰)并且平的地方放平,把罗盘打开与图纸的右经线水平,然后把图纸和罗盘一起转动,使得罗盘的指北针指向北方,这样地图就放好了。②找出相应的点,

八、实习心得;

雷公山在苗族人民心目中不仅是支撑天地的山,更是英雄的山,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镌刻着苗族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光辉历史。

雷公山区的苗、侗等民族千百年来一直过着自管自理的生活,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中央开辟苗疆后,设置了6个县级行政区划“厅”,史称“苗疆六厅”,地方官吏和驻军不时向苗民搜刮勒索,激起了多次农民起义。雍正十三年(1735),榕江人包利、红银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很快攻陷凯里、黄平、剑河等地,朝廷急调湖广、广西、贵州、云南之兵数万前往镇压,但大兵云集数月,旷久无功,以致大学士鄂尔泰被削伯爵衔。次年,起义军因寡不敌众,退守雷公山坚持战斗数月,后因两位主帅被俘牺牲,起义失败。

而今天我就要零距离接触雷公山了,怎能叫我不兴奋吗?爬向山顶是一种享受,而到达山顶之后又别有一番滋味。虽然当时大雾弥漫,我们不能拥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缺能体会古代道者的那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古语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站在雷公山顶才真切的明白其中意境。也许清晨,或者傍晚,来到这里,凉风细了,晨起或暮归的鸟儿喳喳地喧闹着从这里经过,留下一批,剩下的,继续飞向不知名的远方。

山顶上有一防火瞭望台,里面住着一位护山员,长年累月独身一人守着我们国家的后备资源。进去里面,狭窄空间便是其工作和生活的全部。这是何等艰辛的环境啊,而这为护山员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实在另我肃然起敬!

从山上下来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沿着那绕来绕去的山路才能观察到更多的生物。边聊天边观察边回去,其乐无穷。当回到林场时,其他同学已经跟着老师去莲花坪观察了,我们则在师姐的带领下最寻而去,但可惜,没有追上老师,回到了出发点。

终于,就要说再见了,实习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就像泰戈尔诗中写的,天空未留下痕迹,我却已经飞过。短暂的几天,雷公山的美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然而为了保留那片永远纯洁、热闹而又寂静的天空,我选择了沉默。

轻轻地,我走了,就像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惜别雷公山的一山一水。

下面是我的建议及展望:

在以后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点不同的实验,以及给我们多讲解不同的机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 以后的考察地点能更具有代表性。

2、 以后的试验希望能够很好的带动同学的集体,协作

意识。

3、 能够延长考察时间,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考察知

识。

4、 希望能够出省,考察到外省一些好的人文,自然地

理资料。

5、 希望能和别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____(省、市、区、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 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____(省、市、区、县)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0686)《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86)《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 案 1:第一次 2:第二次 3:第三次 4:第四次 5:第五次 6:第六次 7:第七次 1:[填空题] 衡量地震的指标是___、___。 参考答案: 2:[填空题] 完整的气候系统由、、、、五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 3:[填空题] 风化作用分为、、。 参考答案: 4:[论述题]论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填空题] 飞机起飞拔高后一般都要进入,因为这个高度空气能见度好。 参考答案: 2:[填空题] 河流根据地理―地质特征划分为河源、、、、五段。 参考答案: 3:[论述题] 以降水补给河流为例,说明径流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4:[填空题]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

密度减小。 参考答案: 5:[填空题] 地理环境可分为、和,而自然环境又包括和。 参考答案: 1:[论述题] 名词解释 生态平衡2、气旋3、滑坡 参考答案: 2:[论述题] 土壤基本属性和本质特点是具有,土壤四个肥力因素是、、、。 参考答案: 3:[论述题] 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E气之差值,称为。 参考答案: 1:[填空题]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地表到地心将地球划分为、、 。其间有两个分界面,分别为、。 参考答案: 2:[论述题] 论述气压带和三圈环流的形成 参考答案: 3:[论述题]简述三大岩类的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 1:[多选题]由于褶皱形成的地貌有 A:单面山 B:构造盆地 C:一山三岭两槽 D:方山 E:地堑

参考答案:BC 2:[单选题]某地经度指该地所在经线与()角距 A:赤道面 B:地心 C:极点 D:本初子午线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从水量平衡方程中可知,海洋蒸发量()降水量A:大于 B:小于 C:等于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在北半球的气旋中,气流的运动方向为 A:从中心向四周作顺时针旋转 B:从中心向四周作反时针旋转 C:从四周向中心作顺时针旋转 D:从四周向中心作反时针旋转 参考答案:D 5:[多选题]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有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惯性离心力 D:摩擦力 参考答案:AB 6:[单选题]片流作用的产物称为 A:洪积物 B:坡积物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 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1.0 分
? A、
9.931%
? B、
4.458%
? C、
2.762%
? D、
1.336%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

? A、
平原
? B、
盆地
? C、
高原
? D、
海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
? A、
地热系统
? B、

地表系统
? C、
生物系统
? D、
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以下不是冰缘地貌的是:
1.0 分
? A、
石河
? B、
冰丘
? C、
冰山
? D、

石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大气上升运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1.0 分
? A、
热力对流
? B、
动力抬升
? C、
大气波动
? D、
蒸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海陆分布的变化会通过以下哪种变化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
1.0 分

【西南●最新版】[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 第一次作业 [填空题]地域分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与。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 [填空题] 太阳能在无机界中的转化途径是,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在有机界中的转化途径是,转化形式是。 参考答案: 大气―地面―大气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表增温(长波辐射)―大气增温植物―动物―微生物光能―化学能―热能。 [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组成,主要包括、以及等,其中以为最重要,它们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物质运动。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潮汐能太阳能 [填空题]水分循环通常由、、和四个环节组成。 参考答案:凝结降水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能量来源是:和。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 [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组成是:、、和。 参考答案:大气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和生物圈。 [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即:、、、。 参考答案: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 [填空题]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海陆间热量交换:。 参考答案:大气环流、大洋洋流,季风。 [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包 括:、、、、、六大要素。 参考答案: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岩石 [填空题]太阳能对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效应是,地球内能的作用效应是。 参考答案:夷平化崎岖化

[填空题]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 参考答案:相限区地方 [填空题]水分循环通常由、、和四个环节组成。 参考答案: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 [填空题]地质循环的全过程实际蕴含着太阳能与地球内能的一系列转化及其相应的四种作用过程,即、、、。 参考答案: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 [填空题]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 是、、、。 参考答案:物理风化阶段、富钙阶段、富硅铝阶段、富铝阶段。 [填空题]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叫,非地带性单位内的地带性叫。参考答案:省性带段性 [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可概括为三类型:、、。 参考答案:周期性节律旋回性节律阶段性节律 [填空题]按照空间范围和规模的大小,大气环流可分为:、、。 参考答案:行星风系季风环流局地环流 [填空题]根据地洼学说,地壳构造的演化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地槽区地台区地洼区 [填空题]《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一书把中国境内划分为三个大区:、、。参考答案: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 第二次作业 [单选题]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 A:《管子?地员篇》 B:《汉书?地理志》 C:《宇宙》 D:《地学通论》 参考答案:A [多选题]下列分异规律属区域规模尺度的分异是: A:热力分带性

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目录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由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一、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

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B) A. 整体性 B. 综合性 C. 相关性 D. 区域性 2、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发生统一性原则的是:(A )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主导标志法 D. 合并法 3、贯彻区域共轭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B )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4、下面四种动物:①兔子;②鱼;③恐龙;④章鱼。按照动物进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B)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5、原始大气中没有:(D) A. H2O B. CO2 C. N2 D. O3 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梦溪笔谈》 D. 《禹贡》 二、多项选择题 7、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8、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ABCD)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9、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BCD) A. 景观圈 B. 自然综合体 C. 自然地理环境 D. 地球表层 10、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相对一致性的是:(BD)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合并法 11、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12、下列分异规律属区域规模尺度的分异是:(AB) A. 带段性 B. 省性 C. 干湿度地带性 D. 热力分带性 13、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14、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物理风化阶段;②富钙阶段;③富硅铝阶段;④富铝阶段。下列顺序正确的是:(A)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③② 15、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ABCD) A. 综合性 B. 整体性 C. 地域性 D. 相关性 1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C)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禹贡》 D. 《梦溪笔谈》 17、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18、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哪几种形式:(BC) A. 采集渔猎、农业社会 B. 依附自然、顺应自然 C. 征服自然、与自然共生 D. 工业化、人地协调

自然地理学1的期末复习题

1.地理环境。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2.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 3.雪线。 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4.地貌灾害。 在地貌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貌恶化,以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灾害性的破坏。 5.荒漠。 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沙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荒漠如按地貌特征及地面组成物质来分,可分为岩漠(石质荒漠)、砾漠(砾质荒漠)、沙漠(沙质荒漠)和泥漠(泥质荒漠)等四类。 6.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7.地震系列。 地震有孕育、发生和衰减的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几天或几个月)发生在同一地质构造带上,而且具有成因联系上的一系列地震。包括: a.主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能量最大的一次地震。 b.前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 c.余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 8.地质作用。 促使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表面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9.喀斯特作用。 即指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破坏与改造的作用。即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冲蚀、堆积,以及重力崩塌的总称。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 10.水土流失。 当流水对土壤、风化壳或碎屑堆积物的侵蚀量(值)超过允许侵蚀量(值)时,称为水土流失。 11.地壳运动。 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化的机械运动。 根据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类: 古构造运动:发生于晚第三纪以前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发生于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包括人类文明时期的构造运动 12.化石及其形成条件。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活动的遗迹。 形成条件: ①必须有不易分解的生物硬体,如骨骼、鳞片、贝壳、木质纤维等; ②生物死亡后要迅速被掩埋,遗体被掩埋得越快,和空气隔绝越快,就越有利于保存成化石; ③埋藏后的生物遗体还要经过长时间的炭化作用,或与CaCO3,Si O3等物质进行交换、充填等作用,才能变成化石。 13.融冻作用及其类型。 冻土地区地温低,而且发生周期性的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水分也相应地出现相变和迁移,从而引起岩石的破坏、碎屑物的分选、堆积层的变形、冻胀、融陷、流变等一系列变化过程,总的称为融冻作用。作用方式有融冻风化、融冻泥流和融冻扰动等。 (1)融冻风化 冻土层中的大小裂隙常被水填充,当夜间及冬季地温降至O℃以下时,水分冻结,形成冰脉,由于冰脉体积膨胀而向两侧围岩(土)挤压,使裂隙扩张。白天或夏季冰体融解,融水进一步向下深人,然后又再度结冰。这样经过反复冻融之后裂隙不断扩大,岩(土)体也受压破坏。这种因冰脉冻融而使岩(土)破坏的作用,称为融冻风化作用。 (2)融冻扰动 发生在活动层内,每年冬季冻结由地面向下进行时,以下尚未冻结而含水的融土,在上部季节冻土及下部永冻层的挟逼下,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各种褶曲,称为融冻扰动。 (3)融冻泥流 发生在冻土的斜坡上,夏季活动层融化时,土中的水分因下部永冻层的存在而不能下渗,造成该土层饱含水分,甚至稀释成泥浆状,在此过度湿润的情况下,土体便沿斜坡向下蠕移,成为融冻泥流。 泥流速度很慢,每年3-4cm,至多也不过30—50cm。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地貌学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考察时间:10月28日——31日考察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考察内容;(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 1 / 6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A.洪堡德 B.道库恰耶C.伊萨钦科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C.PRED系统 3.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A.贝尔B.索恰瓦C.帕萨格 4.冷湿的森林沼泽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B.Fe++ C.Ca++ 5.《21世纪议程》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A.1972B.1987C.1992 6.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是。A.孟德斯鸠B.道库恰耶夫C.白吕纳 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美国八等制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8.按照道库恰耶夫的理解,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一面镜子。A.植被B.土壤C.气候 9.美国八等制的土地潜力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A.土壤B.适宜性C.限制性 10.土地评价因素的选取原则主要是。A.因评价用途的不同而不同B.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C.A和B D.因评价者的理论水平差异而不同 1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A.道库恰耶夫B.洪堡德C.伊萨钦科 1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C.PRED系统 13.景观学的创始人是。A.贝尔格B.索恰瓦C.帕萨格 14.干旱草原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 B.Fe+++ C.Ca++ 1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首次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A.1972B.1987C.1992 16.或然论的创始人是。A.维达尔·白吕纳B.罗士培C.拉采 1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FAO土地评价纲要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18.按照狭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 19.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A.适宜性类别B.适宜性程度C.限制性因素 20.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是由首先提出的。A.贝尔格B.索恰C.帕萨格 21.湿热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 B.Fe+++和Al+++C.Ca++ 2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中提出的。 A.《我们共有一个地球》 B.《我们共同的未来》C.《21世纪议程》 23.协调论的思想是由提出的。A.罗士培B.维达尔·白吕纳C.拉采尔 24.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评价系统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 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25.按照广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D.A、B、C 26、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A.简单B.复杂C.不变 27.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交叉单列系统的是。 A.罗开富的区划方案 B.任美锷的区划方案C.黄秉维的区划方案 28.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学者是。A.拉采尔B.罗士培C.维达尔·白吕纳 29.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的评价系统基本上属于。 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30.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统一单列系统的是。A.黄秉维的区划方案B.席承藩的区划方案C.任美锷的区划方案 二.填空题 1.近代地理学早期萌发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集中反映在的著作中,在他的著作中,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方法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 第三章土壤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内容 三、实验工具 四、实验步骤 五、黄棕壤概述 第四章植物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区域气候条件 四、本区与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比较 五、主要植物 第五章水文学 一、长江 二、玄武湖 结束语 前言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家探索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方法

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1月下旬进行。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 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第一天:早晨乘客车从日照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 第四天:小茅山及中山垭口—中山陵 第五天:燕子矶—玄武湖 第六天:地质博物馆 第七天:返校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地质地貌部分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底层剖面,识别主要的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削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靠教师讲解,更要靠学生刻苦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着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

2020超星尔雅慕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四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 2020超星尔雅慕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四

东师《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2017秋17春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有明显界限限定的自然综合体是() A. 相 B. 地方 C. 限区 D. 自然区 正确答案: 2. 单独地划分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然后将两类不完全的区划单位进行交叉,可获得()。 A. 自然区域 B. 综合单位 C. 单列系统 D. 双列系统 正确答案: 3. 下列关于大洋表层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大洋表层是大洋表面以下100m深的范围 B. 海洋绿色植物的集中带 C. 大洋的基本生长部分 D. 海洋动物最集中的水层 正确答案: 4. 自然地理系统起连接作用的组成部分是() A. 水分 B. 大气 C. 岩石地形复合体 D. 土壤 正确答案: 5. ()是生态系统各要素中对干扰反映最敏感的因子,也是人类与自然合作水平是否融洽的标志。 A. 气候 B. 植被类型 C. 径流量 D. 土壤 正确答案: 6. 自然地理系统的核心是() A. 水分

B. 大气 C. 有机界 D. 土壤 正确答案: 7.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是人为干扰,自然地理环境的状态并不会变动过大,或是变动后自我调节,逐步恢复原状态,我们称之为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发展性 C. 稳定性 D. 有序性 正确答案: 8. 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表固体物质的机械搬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 地表的水平衡被破坏 B. 改变了生物界的平衡 C. 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 D. 加速了化学元素的迁移 正确答案: 9. 平地上开垦的耕地与林带的组合属于哪种典型的自然地理结构() A. 棋盘式结构 B. 水平式结构 C. 交错式结构 D. 镶嵌式结构 正确答案: 10. 下列解释中,关于自然区划单位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异质的合并 B. 是同质的归纳 C. 是不同等级异质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分布区 D. 自然地理区划单位内部结构是不同的 正确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地球内部水平联系方式有() A. 机械迁移 B. 物理过程 C. 化学过程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949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 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标准答案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地域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保持特征的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 沉积岩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过程而形成的岩石。 3.季风 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季风形成因素最主要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而形成的。 4.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化学形成不断发生着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5.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是指自上地幔顶部到大气层顶有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四大圈层组成的环境整体系统,各圈层间通过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流域 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有从一定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7.食物网 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8.气旋、反气旋 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9.土壤腐殖质层 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10.冰川作用、冻融作用(4分) 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1.黄土 12.海岸均衡剖面 13.风沙地貌 14.对流层 大气层底部,大气的垂直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

桂林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系别: **************** 年级专业: **************** 学生姓名: ********** 学号: **************** 实习时间:2011-4-11——2011-4-24 指导老师:**************** **************** 2011 年4月24日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根据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学完地质学、地图学、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自然地理课程后,组织的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本次实习,要求我们能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感性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我们野外独立研究与考察的能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地理教学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1.实习时间:2010年3月22日——2010年4月4日 2.实习地点:广西桂林市等 三、实习过程概述 1、2011-4-11 *** 实习准备: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以及收集实习资料。 2、2011-4-12 **市火车站乘车前往桂林,以及安排食宿。 3、2011-4-13 中国岩溶地质博物馆参观岩溶模型及标本;请专家讲解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2011-4-14 桂林园林植物园考察珍稀植物及亚热带生物群落特征 5、2011-4-15.16 桂林——阳朔漓江沿岸岩溶地貌,观察漓江沿岸地下河及溶洞特征。 6、2011-4-17 七星岩、芦笛岩考察地下喀斯特地貌和观察漓江沿岸多层洞穴特征。 7、2011-4-18 月亮山、象鼻山、伏波山考察穿山、孤峰等喀斯特地貌特征。 8、2011-4-19 桂林市郊唐家湾一带观察大型直立倾伏背斜,认识大型褶皱和张性构造角砾岩。 9、2011-4-20 桂林市郊刘家村北渡口观察桂林市区漓江沿岸河流的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题

成都理工大学精品课程 自然地理学 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为什么说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轨迹等与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有什么关联?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有哪些地理意义?如果没有自转和公转,地球会变成怎样? 第四节地理坐标 1.什么是地理坐标?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1.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分别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1.地表都有哪些基本的形态和特征?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1.谈谈对矿物的科学认识 2.举例比较矿物的类质同象和同质多象 3.比较石墨和金刚石形态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地壳运动极其构造行迹 1.地壳运动与变形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如何认识板块的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 第三节关于大地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形成的? 2.什么是转换断层?其研究有什么作用? 3.浅谈有关板块驱动力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火山与地震 1.火山和地震产生原因? 2.中国地震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 第五节地壳的演变 1.相对年代法与绝对年代法的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1.什么是气压?气压的垂直分布有什么特点?水平气压场不同区域对应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2.大气如何分层?为什么对流层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3.大气热量的来源有哪些? 4.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有哪些特点?逆温层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 1.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空间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2.降水的类型有哪几种?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都有哪些? 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1.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2.行星风系是如何产生和划分的? 3.什么是三圈环流? 4.季风环流和局地环流产生的原因分布是什么? 5.锋的形成原因与分类是什么?每种类型的锋对应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6.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 第四节气候的形成 1.气候形成的不同因子有哪些? 2.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有什么区别?地中海型气候又有什么不同?

综合自然地理学 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地域分异的概念:(P40) 2.景观要素的相互共轭性:(P45) 3.自然区划:(P93) 二、填空 1.地带性因素是指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非地带性因素是指由地球内能所形成的海陆分布对比关系、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等。 2.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 3.目前常用的区划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 4.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自然区划的方法有:古地理方法;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类型制图法;部门区划图叠置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和主导标志法。 5.地带性区划单位:带 - 地带 - 亚地带- 次亚地带(P106) 6.非地带性区划单位:大区—地区—亚地区—州(P113) 三、简答 1.简述地域分异因素。(P40) 2.简述道库恰耶夫自然地带学说的要点:P52 答:(1)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2)由某些宇宙-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黄赤交角等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各纬度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的动力学原因;(3)带和地带在理想情况下呈东西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的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更替;(4)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还存在另一种规律。 道库恰耶夫的地带和带,实质上是纬度地带和纬度带。 3.简述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P88 答: ①地带性规律(自然区划)是指导农业、交通和工程建设的重要规律。 ②研究地带性分异规律对于山区的土地利用也有积极意义。 ③排水良好的残积处境和排水不好的水上处境交替出现的区域,旱涝年份农业收成的互补作用显得极为重要。 ④集约化农业更需考虑土地类型的组合状况。 ⑤在牧业地区,处境的镶嵌结合有利于倒场放牧。 ⑥三北防护林建设,同样存在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做到因地制宜的问题。

云台山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

云台山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 院 别: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年 级: 2011级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王家录 职称: 2014年 5 月 20 日

目录 1引言 (1) 2前期准备 (1) 3云台山区域概况 (2) 4考察内容 (3) 4.1云台山地质地貌 (3) 4.1.1白云岩与石灰岩的区别 (3) 4.1.2岩土体地貌 (4) 4.1.3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5) 4.2云台山气候 (6) 4.3云台山水文 (6) 4.4云台山植被 (7) 4.4.1云台山植被的分布规律 (7) 4.4.2云台山植被的种类 (8) 4.4.3云台山植被的基本特征 (8) 4.5云台山土壤 (10) 4.5.1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特性 (11) 4.5.2土壤的生产力 (11) 4.5.3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12) 4.5.4土壤的保护和改善 (12) 5云台山申遗 (13) 5.1云台山申遗的条件 (13)

5.2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 5.2.1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 (14) 5.2.2云台山申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5) 6结论与讨论 (15) 6.1结论 (15) 6.2建议 (16) 参考文献 (17)

成绩表 学号姓名工作任务成绩201107074008 张良佳引言 201107074024 龙启迪前期准备 201107074030 郑杰云台山概况 201107074034 张荣升云台山地质地貌 201107074036 张达波云台山气候 201107074043 徐玲云台山水文 201107074044 徐国江云台山植被 201107074047 韦月丹云台山土壤 201107074053 施勰云台山申遗的条件 201107074066 李昌群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107074081 吴秋芳结论和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