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提纲

高考政治复习提纲
高考政治复习提纲

2007年高考政治复习提纲

一、正确把握高考方向

1、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基本情况分析:

●难度——近年来的基本走向(整体及结构)

●量度——不断调整后的基本走向

●结构——难度结构、内容结构

2、考试大纲解读

●整体编排思路

●大纲复习思路

重点难点解读

变化之点解读

二、重视学科价值增强学科能力。

1.重视理论价值增强“透视”能力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背教条”,不是拿“敲门砖”,而是学习掌握一种科学的认识工具。

如,2006年全国“文综”能力测试II卷第34题。以表格的方式列出了我国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简要过程。这一过程是重要的社会政治现象,这一过程反映了政治学的什么道理,学生需要对政治学科的知识理论有到位的理解,才能够顺利解答。

在学习中我们必须有这样的理解:现代民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程序民主,换言之,离开了程序就没有民主,只剩下专断了。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民主的程序运作、过程运作。

2.重视思维价值增强分析能力

高考能力要求中第一项能力表达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这是因为只有获取的信息准确,才能为应用知识提供前提。否则,究竟运用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将会成为有效解答问题的第一个障碍。因而,怎样获取信息、能否有效获取信息就构成了考生重要的应考能力。在政治学科中,获取信息就不仅要获取表层的信息,更要求获取深层信息,那就是要用学科理论知识解读的信息。在这里,学科价值和思维价值就联系在一起了。事实上,考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也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但仅有理论,仅有学科知识,没有对学科知识和试题材料的综合分析,也难以有效解答问题。因而,复习过程中,更要重视运用学科理论知识分析问题。

2006年高考试题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又有新的要求,表现在II卷第39题第(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实践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打开国门有着本质的不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这种不同。”这是一道对比说明题,需要考生联系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既要联系历史知识,还要联系政治学的有关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思维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理论知识做支撑,思维就无从谈起,因为理论知识、各种信息都是思考问题的基本元素。

3.重视观念价值提高人文素养

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价值观的问题,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国家的要求,也是中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因此,政治学科的教学与复习一定要重视价值观的引

导。在全国“文综“I卷第28题中用了一个当下中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这句话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消费心理。经济学家称之为“炫耀性消费”。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观与人生价值观正确关系的是①消费方式是人生价值观的外在表现②消费品折射着人生的价值追求③炫耀性消费扭曲了人生的价值④炫耀性消费提升了人生的价值。此题很生活化地引导着中学生的消费观,从答题的角度看仍然没有难度,因为试题的设置本身就很以人为本,即从技术操作上也能够让学生答好。备选项都是三个,④明显是错误的,所以没有干扰性,其他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了。这种考查方式的重要价值更在于引导广大考生理解消费观和人生价值的关系。

三、2006年高考备考复习思路

(一)、突出重点、强调基础。

第一,全面复习中突出重点。

如何理解全面:作为综合试题,一份试卷不可能覆盖三个学科的所有重点知识(即使少部分也覆盖不了)。由于它的功能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能力,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科学性、敏捷性和发散性,而不是直接考查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所以它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覆盖知识面,哪怕是重点知识。如果没有对教材知识的全面的了解和理解、掌握,那就无法应对综合考试。

第二、强调基础中注重整合。

题目学科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学科准确性。答题之所以正确率低,看起来是考生思维的转换能力差,反映出来的深层问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

如何复习、掌握基本理论?

(1)、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

(2)、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

纵向串联;横向串联。

(3)、掌握基本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

(二)锻炼思维能力,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是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训练。高考有多种能力要求,其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三)联系现实问题:

复习中坚持知识与现实问题的有机结合,不能就知识研究知识。要明确知识就是“工具”,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因而知识要围绕解决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要特别注意知识“工具”的适用性。这样,学科知识就必须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不能以原来的体系呈现。普遍适用的知识是不存在的,因而答题中生搬硬套也是不可取的。

关注社会热点的基本思路

社会热点的考查方式及价值所在

如何把握社会热点问题:

依据:中央几个文件;社会大众关注焦点;

2007年经济工作八项主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12月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

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六、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

七、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八、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007年高考应注意的主要重大问题: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总)(产业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任务:

◆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

◆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积极扩大进口,积极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

◆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要注意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

◆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继续综

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信息化;集约型增长方式)

3.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三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全面把握,突出重点,协调推进。从根本上说,发展经济是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在坚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

4.经济结构调整(总)

(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结构调整、地区结构调整、资源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等(“京三角”、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

2007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任务之一就是“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一,要健全全国统一市场,完善区域互动机制,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支持特色产业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深化分工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

化配置。

第二,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

第三,要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要继续推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建设一批重点工程,着力支持科技、教育、特色产业、重点区域发展。

第五,加强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支持重大装备研发制造,力争在装备制造业振兴方面取得突破。

第六,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的产业转移。

第七,东部地区必须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开拓,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5.分配体制改革(个税改革、房改政策)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遵循的原则包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7.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实现社会公平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环境———七大社会事业将筑起中国和谐社会的大厦。

社会事业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不断发展社会事业,有利于推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协调发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和公平正义。

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

9.开拓并完善农村市场,扩大消费需求,拓宽投资渠道

10.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11.生态与资源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

要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必须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继续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把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基本手段,把加强依法治理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大力倡导健康、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和良好社会风气,使全社会都积极投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1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汇率改革;入世;“走出去”战略;倾销和反倾销、关税、外汇储备、贸易大国)

2006年12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五年来,为配合入世,我国共清理,修订,废除了2300多件与世贸组织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红头文件。我国在五年过渡期中已经开放了104个服务行业,接近世贸组织发达成员的水平。而下调进口关税和取消非关税措施的承诺则早在2005年初就基本履行完毕。此外我国还主动实施部分开放资本市场的措施。建立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等制度。截至2006年11月底,已有52家境外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有7家国内证券公司、6家期货公司获准到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国有企业以直接上市和红筹方式赴境外上市达200多家,累计筹资1419亿美元。从明年开始,我国入世进入后过渡期,还将进一步对外开放旅行社、铁路货运和电信服务业等服务部门。

五年来,在政府的倡导和鼓励下,我国企业通过实施“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的“三自”发展战略,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一些害怕入世的行业由“担心”变成了“信心”,这些变化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到出口总额的56%,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达到28%,94%的出口产品是制成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过去外汇短缺时期,出口创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有效途径。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外汇短缺转化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我国国际收支持续盈余,固然有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格局变化的因素,但在更深层次上则与我国储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结构性矛盾,以及过多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关。这一转变,既显示了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也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贸易摩擦增多和国内资源更多流向国外等问题。不仅如此,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进而导致国内资金过于充裕,刺激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对物价稳定造成潜在压力,使货币政策调控面临难题,长期下去将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要加强财政、货币、贸易、产业、投资政策的协调配合。最重要的是,通过政策杠杆和产业引导,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外贸增长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我国外贸规模已经很大,位居世界第三,但出口效益和质量还有较大差距,这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外贸中的反映。要采取措施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鼓励先进技术、重要原材料、关键设备进口,稳步扩大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利用外资要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重点放在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上,引导跨国公司把更多高端制造、研发环节转移到我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还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可以直接消化一部分出口,增加进口需求。要通过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制度改革,稳定消费者支出预期;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强其消费能力;通过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1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公民权益保障)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特征之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其中第一项目标和任务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

保障。

15.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关系)

16.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非合作论坛、访问南亚四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平崛起;维护国家安全;共同合作)

17.国际关系(单极化与多极化的较量;中国与美、俄、法、日等的关系,中国与联合国、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世贸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的关系)

18.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

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需要;建设和谐文化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

(文明旅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族精神)

19.发展文化生产力

20.安全问题(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环境安全、人口安全;能源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公共危机应急机制)

政治学科2007年高考用书主要修改

一、经济常识(上册)主要修改有:

1、P15最后一段结尾修改为: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铜铸币,在西周至春秋时期广泛使用。

2、P21最后一段最后一行:删去“同时对各金融机构实行监督。”

3、P72第二段第四行加入“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由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五百万元。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另起一段。

4、P72第三段删去“公司成立以后,董事会成为全体股东利益的代表,行使法人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还以入股的形式建立名优商品的货源基地”“从而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规模”等文字。

5、P73第二段第九行,将“并要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改为“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6、P74第一段修改为:“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最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万元,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一人有限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7、P80最后一段文字及图片,删除。替换为: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家电、通讯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它在把TCL品牌从电话机扩展到以“TCL王牌”彩电为代表的音视频产品之后,于1996年兼并了香港陆氏公司彩电项目,开创了国企兼并港资企业之先河。1997年与河南美

乐彩电实现强强联合,2000年后又兼并一家空调厂和一家电机厂。兼并、联合使公司产品规模进一步扩大,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得以增强。2001年,TCL集团在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列第6名。

2002年7月,北京燕京啤酒集团与广西桂林漓泉啤酒公司实行强强联合,成立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借助于燕京品牌和资金优势,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一套价值500万元的纯净水设备,与2003年5月投入使用,是啤酒当年产量突破30万吨大关,年利润突破1亿元,首次跻身中国七百多家啤酒厂前十强行列。”

8、P93 原阅读与思考《三九精神》删去。替换为: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以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明确要求。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并适应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要求,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并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中央和地方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继续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创造企业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提示:

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涉及公司的哪些机构?各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从上述要求中,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哪些特点?

9、P103农业部分修改:

●所有农业发展道路的改成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

●P103第二段改变为: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首先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制定出有利于……

●P104第三段改变:最后一句: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10、P112倒数第二段第五行“而且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修改为“而且要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11、P113第二段第一行,修改为:“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二、政治常识部分主要修改有:

1、P25全国人大及其常务会组织系统图修改为:

2、P25倒数第三段立法权:删除原来的文字,修改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国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

案。”

3、P45最后一段,加“特别行政区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

4、P75 最后一段“中国近代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P137 国际法的黑体字

国际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6、P146 资料卡第一段删去“损失财富……”等文字修改为“财富损失不计其数。”参战国家为61个国家。

高考必背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考点汇总(必修_选修)_框架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一、货币 二、价格 三、消费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 五、企业与劳动者 企业如何成功经营 六、投资与理财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八、财政与税收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一、公民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5)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选举 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管理 监督的渠道和意义 二、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3)公民救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 (4)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对政府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方法 (5)政府的权威的表现和确立 三、政治制度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民代表的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民代表的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实行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2)我国的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领导核心地位、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容和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政策 信仰自由;依法管理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1、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2、{联合国}宗旨原则、作用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基本目标、宗旨、立场、基本准则 2、我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在政治的考试中,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很多的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针对这些知识,我们应该使自己必须记会,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变得简单。今天来看看高中政治考试必背的90个知识点,或许会对你有用哦! 经济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两个属性:价值和交换价值 1.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 3.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 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于求是,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7.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手机的相对少的时候,这时候汽车价格可能会稍低于3万,手机稍高于1万,但汽车价格基本还是手机价格的3倍 8. 当一件商品价格上升时,买它的人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也会相应地减少;价格下降时,买它的人会增多,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会增大 9.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因为系数低,说明花在吃饭上的钱很少,剩下的钱可以用在娱乐上、装修、购买奢侈品 10. 中学生的消费观: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度消费,同时不可以盲从别人,消费的时候要理智,平时消费中;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尽量少买或者不买对环境有危害的商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不能随意挥霍。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学习高中政治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中政治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政治高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政治高考知识点1 1、文化传播及其主要途径 (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③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的含义及发展 ①含义: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这些传播的媒介,就是传

媒。传播媒体、传播技术是文化传播的物质保证和实现方式。 ②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功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4、文化交流的态度: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政治高考知识点2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国际关系表现为共处与竞争、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多种形式,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整理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整理 高考政治知识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1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 交换价值←---价格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高考政治复习整套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复习整套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 4 5 6 7 8 9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 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 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2、贷款消费的含义?条件? 贷款消费是指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些买主k恶意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条件: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 13、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5、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6、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7、绿色消费的含义?特征?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18、为什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取新的成就。实践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广大。 1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0、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 (1)原因: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本质要求 (2)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 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分类总结

关于核心的说法 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3.“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关于(产生)生存和发展的说法: 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关于关键的说法: 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属性的说法: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可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还可以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有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关于特点的说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关于前提、基础的说法: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政治高考知识点精选归纳

政治高考知识点精选归纳 高三在人生中是一段异常拼博的岁月,也是一次非凡的人生经历。为了不让人生留下遗憾,同学们可要好好复习哦。政治高考知识点只有哪些?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政治高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政治高考知识点1 1、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③(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影响?

(1)****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为什么:世界各民族间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社会实践决定了文化是世界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文化是民族的。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总结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总结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最重要的考试。其中政治学科的复习,需要学生们掌握好每个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⑴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⑵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⑵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

管理.等。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①:公平的含义: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财政与税收(1)国家财政财政及其作用国家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⑴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整理 在政治高考试题中,做好主观题是非常重要的,主观题的分值非常大,主观题的得分 直接影响着总分数,那么你想知道主观题会考察哪些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 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 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 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 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3.民主选举 (1)选举的几种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我国现阶段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在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的 具体条件来确定。我国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是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摹本国情出发,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选择。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 基础和标志,也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能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归属感、责任感,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4.民主决策的方式

高考政治小知识点集锦

高考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之—— 祝同学们在六月开始中取得好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考政治小知识点集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 2、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 3、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着质的不同,不同质的东西不能进行量的比较。√ 4、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买者的目的所在。× 5、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存在形式。√ 6、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7、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8、假冒伪劣商品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9、人们购买商品都希望“经久耐用”,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 10、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11、价值是不同的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不同的商品相互比较、相互交换的基础。√ 12、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基础和物质承担者。× 13、商品生产者降低自己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14、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15、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16、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17、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都成正比。√ 18、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9、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0、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1、商品、货币、价值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都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2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24、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时,都需要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25、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地说与商品本身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大小成反比。√ 2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7、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

最新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2020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②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 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 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决定消费。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③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通 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5、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解决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要求。 (2)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加快科技发展;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 ⑤积极“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管理者、经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者的素质;实行“强强联合”; 8、为什么重视就业?解决措施? (1)重视就业的原因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党和政府 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高中政治学科高考知识点总结(强烈推荐)

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总结 1.货币的内涵 (1)商品的含义和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所以,货币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反之则出现通货紧缩。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和工具: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结算中经常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使消费更加简单、方便、高效、安全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在我国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 (2)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①外币、银行存款等外币支付手段;②股票、债券等外币有价证券;③其他外汇资产。 (3)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通常用100单位外币能兑换多少本币表示。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为物价稳定,对外为汇率稳定),能让人民生活安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价值规律 (1)价格的含义:价值的大小叫价值量,价值量用货币表示叫价格。 (2)影响因素:①供求关系(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处于买方市场;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处于卖方市场。 ②价值(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间接因素:气候、时间、政策、宗教、习俗等,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④其它因素:货币的发行量(过多,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过少,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 国家经济政策(利率、税收、价格政策等)。 (3)价值规律: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普通商品(耐用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超级详细)

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知识点必修一第 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P5。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 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4.纸币的产生和发展P6: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一是由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备注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②通货膨胀是宏观上的卖方市场;但卖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卖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①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②通货紧缩是宏观上的买方市场;但买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买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

2021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1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 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 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 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 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 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 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 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 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 8、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 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 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 知识。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 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B、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

区别联系 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纸币发行过少;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怎样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常考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提几点建议。 【技巧点拨】1.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5.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6.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常考点】政府为稳定物价所采取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 国家稳定物价的措施 【技巧点拨】1.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 2.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3.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5.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常考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公民应该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技巧点拨】1.从微观上看:a。公民要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写清楚材料是如何体现某一种民主参与方式、途径的,以及该民主参与方式的意义);b公民要切实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

2.从中观上看:a公民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b公民要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从宏观上看,公民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文化的作用 【常考点】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作用;说明创建良好文化环境的意义;分析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原因。 【技巧点拨】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6.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常考点】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技巧點拨】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常考点】材料是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