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股份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性

马克思股份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性
马克思股份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性

马克思股份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性

■李其庆

基本理论研究

一、马克思股份资本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股份资本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包含了深刻而丰富的内容: 11对股份资本的历史考察。股份企业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几乎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同时产生的。马克思对股份资本、股份制、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作了科学分析,得出两点结论:(1)股份公司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发展。他在《资本论》第3卷中讲到股份公司成立时指出,生产力发展了,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了,以个别资本家所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企业形式已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于是以社会资本形式出现的股份公司便产生了,在股份制中,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①(2)股份制是通向新的生产形式的“过渡点”。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②马克思对股份公司的历史进步作用作了充分肯定。他认为,股份公司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私人生产”和“私人企业”,这是他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条件越来越成熟的一种肯定。他认为,股份公司进而垄断的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已出现了向社会主义生产转变的“过渡点”,“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夺做好了准备”。③

21股份资本的基础。股份资本以信用制度的充分发展和大量生息资本积累为前提。股份公司是信用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个别资本在外部联系日益紧密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存在着内在联系的一种

联合资本的形式。此外,商品货币交换的发展和信用的扩张所形成的信用网络推动了各种商业期票、汇票、银行券、债券等的广泛流通,繁荣了金融市场,方便了股票的发行和转让,从而为股份资本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31股份制公司的特点。股份资本是资本的最适当的组织形式。马克思曾指出,股份资本是单个资本表面独立性扬弃的“最适当的形式”,股份公司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最新形式之一”。④相对独资和合伙企业形式而言,股份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的组织形式,它有以下特点:(1)资本积累迅速而广泛。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⑤把分散的、已经形成的中小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等通过股份制的形式联合起来形成巨额资本,就能迅速地兴建大型企业,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所以股份公司有利于加速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和资本增殖。(2)股份资本具有稳定性。股份公司筹集资本和获得信用比较容易,抵御危机的能力较强,因此具有稳定性,此外,由于股票具有不兑现的特点,不能像银行存款那样随时可取回,只要公司不破产,股票投资就具有永久性。因而不会像独资和合伙企业那样,往往因企业主死亡或合伙人撤资等原因导致企业关闭或影响生产。(3)股份资本筹资成本较低。企业以股票形式筹资,属于直接融资,其融资成本低于间接融资即借贷资本的成本,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4)股份资本具有流动性。股份公司筹集资本是以发行股票的形式在货币市场上进行的,股票可以

基本理论研究

自由买卖,这种流动性有利于资本流向社会经济效益较高的企业,这符合资本追求高额利润的要求。

(5)股份公司的管理制度更趋合理。股份资本和信用的发展,造成了管理劳动或管理职能同资本所有权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这种管理制度一方面遏制资本所有者在短期内攫取最大利润的欲望,另一方面也使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才干,并真正按照科学技术的要求经营。

41股份资本的性质。股份资本虽然使资本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但这仅仅是形式,就它的性质来说,股份资本依然是资本,股份公司依然是资本主义性质企业。股份公司并没有消除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因此,马克思说,股份公司作为社会资本、社会企业,只是对“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因而是“消极地扬弃”,因为它“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股份公司的生产不过是“一种没有私有财产控制的私人生产”。⑥

51其他与股份资本有关的问题。马克思主要是在“资本一般”的范围内研究股份资本的,但也涉及了其他有关问题,如股票、股息、股票价格、创业利润、虚拟资本等等。在谈到虚拟资本问题时,他指出,股票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复制品”。它的真正的资本已转移到股份公司那里去了,作为虚拟资本,它自身并没有价值,而只具有实体资本本质的标志的一面,即具有被视为带来剩余价值的特性。“股票只是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相应部分的所有权证书。”⑦股份资本具有虚拟资本固有的投机性。马克思把投机行为称为赌博,指出,“在这种赌博中,小鱼为鲨鱼所吞掉,羊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⑧“这里决不排除股票也只是一种欺诈的东西”。⑨

二、马克思股份资本理论

与当代资本主义股份制

一百多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有很大发展,特别是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股份制的发展更为迅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但从本质上说,这种发展同马克思的科学分析和预见是完全一致的。

11股份制公司加速了资本的集中,造成了规模巨大的资本主义的企业。一百多年来,股份公司和托拉斯组织已由单个的发展成集团的,由一国的发展成跨国的、全球的,由个别行业的发展成综合性的、跨行业的。目前,世界20家跨国电脑公司几乎控制了全球的计算机市场;三大航空公司、十大跨国化学公司、十大跨国半导体公司、二十大跨国汽车公司所占有的国际市场份额均在90%以上。在美国,占企业总数16%的股份公司,其资产、销售额和纯收入却分别占85%、89%和80%。日本资本额在100亿日元以上的大型股份公司有2000多家,占股份公司总数的0113%,却掌握着股票资本总额的42%。

21股份制公司的发展推动了资本的社会化。股份制的形成与发展,使得企业大规模向社会筹资变得容易了,集中的大规模生产与技术创新因而成为可能,并反过来创造新的投资需求。同时,由于股份公司完全是合资公司,通过资本联合、控股、参股,可以形成巨型公司和多级法人的母子公司,使不同的企业更易于协调和形成大规模优势等等。近年来,企业兼并成风,出现了“强强联合”的趋势,生产和资本的社会化达到空前规模,同时,股份公司也成为最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制度。

31股份制公司的发展造成了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股份制度又发展到几家垄断组织联合控制其他垄断公司或企业。随着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资本本身也趋向社会化。在扩大的社会资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造成的结果是,法人所有权和股东自然人所有权进一步分离。垄断资本家的联合持股并不是占有生产资料的个别垄断资本家的集合,而是他们任命的经理代表本企业的利益与其他垄断企业在所有制上的结合。法人联合持股以加强经理控制权的方式,使私人资本家的存在更为多余了。

41股票分散化并没有改变股份公司的资本主义性质。大量小额股票的发行和机构持股比率增加是现代股份公司制度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没有改变大资本控制和操纵社会资本的现实,因为股票的分散并没有带来股权的分散,从而也没有带来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分散。有人估计,美国最富有的5%的人口控制着美国所有股票的83%,最富有的1%的人口控制着全部财富的31%,全部股票的63%和国债的60%。此外,由于股票的分散,确定公司控制权的股份额划线大大降低了,这就是说,大垄断资本可以用自己的少量资本去控制、

操纵和推动巨额的社会资本,为自己增殖垄断利润。所以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性质。

51股份制公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股份公司本身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发达国家股份制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大规模社会集资的需要。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的社会化的矛盾,而股份公司的占有形式是社会占有形式,它部分地改变了私人占有形式。这是私人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的自我扬弃,而且是最适当、最高形式的扬弃。这种扬弃加强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自我调节能力,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容纳更多的生产力,从而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的股份资本理论

与社会主义股份制经济

股份资本是财产的组织形式,股份制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这种制度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马克思对这一制度的基本点作了深刻的分析,这些分析对于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11现代股份制度是资本集中的最迅速、最适合的形式。这是因为股份制易于实现资产的组合和重组,其融资成本较低,可以在仅仅支付股息的条件下得到使用,即可以在低于平均利润的条件下得到使用。股份制不仅可以扩大企业资本的增量,从而使集中的大规模生产与技术创新成为可能,同时还可以通过股票的买卖盘活企业资本的存量。股份的流动性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全可以利用股份制度的优越性。这些优越性证明,马克思关于股份制度是“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强大杠杆”,它“对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的影响恐怕估计再高也不为过”⑩的论述是完全正确的。

21股份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基础。首先,股份制度是商品经济、货币交换,即市场经济发育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次,股份制度必须以信用制度和金融市场、债券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基础。因此,我们在建立和发展股份制度时,必须考虑这些前提条件。

31股份制具有不同的形式。马克思特别强调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地位。他说:“还有一个例子,说明同一些范畴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有不同的地位,这就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最新形式之一:股份公司。但是,它还在资产阶级社会初期就曾以拥有特权和垄断权的大商业公司的形式出现。”

λ?在19世纪50年代以前,股份公司的主要形式是无限责任公司,而后来则让位于有限责任公司。一百多年来,股份公司的形式不断变化。目前西方现代股份公司有四种基本形式: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无限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从所有制(股份制可视为混合所有制)角度看,股份制又区分为国家控股、国家参股和民营等多种经营和组织形式。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股份制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国家的股份制形式,也应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具体国情来确定。

41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完全分离是各种形式股份公司的共同特征。因此,我们不管采取哪一种股份制度都必须实行政企分开,让公司真正独立自主地按市场经济规律去运作。

51股票市场具有投机性,因为股票属于虚拟资本,它有投资和投机两种功能。股票的投机功能有它积极的一面,它是激发人们投资的利益驱动因素,可以加速资本的积累,但是过度投机也会给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我们在建立股份制经济,发展股票市场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作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研究员,北京, 100032)

(责任编辑:苑捷)

基本理论研究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9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9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9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4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88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93、498、497、49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29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97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29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609—610页。

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46页。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中用了五章篇幅,论述了资本积累理论。这一部分内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阶级性最鲜明的体现,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积累的本质、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抽去其阶级对抗性质,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性去考察,可以看出,它也深刻地阐述了资本运作的内在规律。如果能将其中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并深谙此道的话,也有助于现代我国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走上成功之道。由此可见,它也是提升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依据,并从中还可以预测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本文试图就这一方面问题作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一、资本积累的源泉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动力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源泉的论述 1、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资本论》第一卷P634) 2、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同上P636-637)“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同上P649-650)

3、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政治经济学一般都把资本理解为“重新用来生产剩余价值的积累财富”。(同上P644)“为了要积累,人们必须把剩余产品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同上P636)“一定价值从一定量剩余价值所借以体现的产品量,随劳动生产力而增大。”(同上P663)“在生产资料的效率、数量和价值增进时,从而在积累陪伴劳动生产力发展而增进时,劳动所有的力量,都当作资本的力量投射出来,象商品所有的价值形态,都当作货币的形态射出来一样”(同上P666-667) (二)转变企业发展战略是民营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民营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一方面不断地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能分光吃光,要为企业发展留后劲。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成本,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积累,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促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50强民营企业中,比如,联想、新希望、万向、科龙、东方、美的、横店和雅戈尔等,无论是总资产规模,还是销售收入规模,或是净利润规模,其绝对量都是排名最前的。这种情况既说明了它们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同时也表明了它们在长期市场竞争中所进行的有效积累。 但是,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其成长的步伐会逐渐放缓。这是一般企业发展的一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在50强企业排序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规模和名气均较大的民营企业,其竞争力指数排名反而比较靠后。这就存在大型民营企业在做大之后如何拥有核

马克思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包括三方面: 一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统一, 人口再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协调发展; 二是追求利润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 迫使资本主义企业 不断地增加资本积累, 加快技术进步, 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保持两大部类和各部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 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提高分配的公平程度, 增加国内消费需求, 以防止和减轻经济危机。这些内容, 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人口再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协调发展 马克思认为,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人口再生产的统一。两者只有协调发展, 才能保证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果说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的话, 那么人口的再生产必须由政府计划调节。鉴于我国目前人口过多、高素质劳动力较少, 人口再生产不能适应物资料再生产发展的状况, 政府计划人口再生产的主要内容, 一是控制人口总量, 二是提高人口质量。当前, 我国劳动力严重过剩。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总量, 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内生产总值既定条件下, 降低人口出生率,减少一国的人口总量, 必然增加一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推动一国的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二、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意 义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在当时资本主义经济 条件下资本发展的自我内在张力, 以及社会生产协调发展的内 在关系。在我们今天看来, 除去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性, 这一理 论具有社会生产发展的共性特征和规律, 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一) 调整产业结构, 正确安排好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三大产 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关注的是物质生产部门两大部类之间 的生产与交换关系, 同当前两大产业的划分与现代经济中三次 产业的划分有本质上的不同, 但是, 无论是对两大产业还是三次 产业, 都是对国民经济总体产业的研究, 都是要加强产业之间发 展的协调, 促进产业的合理化与运行的高效化。马克思的社会资 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产业之间的关联和所存在的比例关系, 保 持产业之间发展的合理比例, 才能充分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 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效率。这一理论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指 导意义, 有助于我们改造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产业, 提升我 国的产业结构, 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同时, 在发展现代产业

试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

试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并阐述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动的意义。 (1)产业资本循环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态,具有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连续性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及其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是并存的,在时间上是继起的。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相互依存。(4分) (2)产业资本周转的核心概念是资本的周转速度。影响资本周速度的因素有: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的构成状况。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非劳动时间包括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作用时间和停工时间。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资本按其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价值分批地逐渐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是固定资本;而其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是流动资本。 提高资本周转速度能够:A、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其中的流动资本部分。B、减少甚至避免因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而造成的损失。C、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5分) (3)社会主义企业必须把其总资本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三种职能形式上,并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及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本循环及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加速资本的周转速度,缩短周转时间,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分)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及其循环的三种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在时间上继起。 如果是论述题,可以这样答: 一、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1)产业资本是指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资本,产业资本的运动包括单个资本(又叫个别资本,指投入一个企业的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也包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动。 (2)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从某种职能形式出发,顺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3)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和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节选自埃内斯特·曼德尔《资本论》新英译本导言 (1)这样,资本按照定义是寻求增殖、寻求剩余价值的价值。但是,如果说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话,剩余价值也产生追加的资本。所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增长表现为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动力是积累资本的动力。其所以如此,不是因为资本家有什么神秘的“积累”的欲望或倾向。这基本上可以由竞争,由“各种不同的资本”的存在来解释。马克思明确地说,若是没有竞争,增长的“熊熊烈火”就会熄灭。①完全垄断化的资本(“单一的世界托拉斯”)将基本上是停滞的资本。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89页。 (2)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是同作为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动力的机器代替劳动这种趋向结合在一起的。如果产量的扩大老是保持活劳动投入量和死劳动(机器和原料)投入量之间的一定比例,那么这种扩大很快就会达到物质极限(可供使用的总人力),从而也就达到利润极限。在持久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工资会不断增加并且侵蚀利润,以致使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逐渐归于消失。 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增长对活劳动和死劳动的投入量(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间的比例来说并不是“中立的”。它拥有大量的财富,可以用来扩大节省劳动的装备。要求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持久倾向,确实是资本积累的起文明化作用的主要的副产物,是资本主义客观上为人类作出的主要贡献。资本积累在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采取增加工厂设备和原料储备的价值这种基本形式。从长期看,这种积累正象马克思曾经想象的那样,给人以深刻印象。美国所有积累的私人非农场生产者的耐用货物的价值,以不变美元计算,在1900年和1965年之间增长了10倍以上,而这一估计肯定是偏低的,因为它所根据的是由于逃税而偏低的官方登记的材料。 资本积累当然不同于资本主义以前的统治阶级的行为。如果全部剩余价值都要以奢侈品形式消费掉,那就根本不会有资本积累。资本就将被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上。马克思纯粹为了进行理论分析,在“简单再生产”的名义下说明过这种特殊情况。这当然不符合正常运转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任何“真实”阶段。①我们已经指出过,资本主义的特点正是强制积累,即“扩大再生产”。 注释: ①我们可以说:它接近经济周期中一定阶段的停滞状态。 (3)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由生产劳动所生产、由资本家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并不是全部被非生产性地消费掉。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被转化为奢侈品,从再生产过程中消失。另一部分则转化为追加资本,用于购买追加的工厂设备、原料和劳动力。这就是资本积累过程: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能够造成剩余价值的新增量,从而造成资本的新增量。资本主义的早期“浪漫派”批评家之一西斯蒙第就已经懂得,这一运动是按螺旋形发展的,马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及现实意义 2015.12.15 摘要:虽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经济全球化,但是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仍然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营方式日趋多样化,产业结构也日益复杂,该理论依然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和微观经济管理者所遵循的主要理论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首先对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对我们认识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对当代企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经济政策 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从社会再生产中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基本环节入手,不仅揭示了商品经济社会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还揭示了社会财富实现增殖的方式。某种意义上,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不仅在政治经济学中具有基础地位,更在西方经济学以及其他应用经济学中占有基础理论的地位。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与市场机制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相互配合发挥作用,从而构成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框架。 一、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 1.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资本循环是资本所有者带足了货币到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然后进入生产过程,生产出包含有剩余价值的新商品,再到市场上去把商品卖掉,收回比原来更多的货币。这样,资本就完成了一个循环。从产业资本这一循环运动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它要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最后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资本循环分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在第一阶段中,产业资本家以“采购员”的身份,带着货币到市场上去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在第二阶段中,资本家以“商品生产者”的身份,使用购买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消费,生产出包含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新商品。这是资本循环的决定性环节。在第三阶段中,资本家以“推销员”的身份,把生

马克思股份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性

马克思股份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性 ■李其庆 基本理论研究 一、马克思股份资本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股份资本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包含了深刻而丰富的内容: 11对股份资本的历史考察。股份企业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几乎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同时产生的。马克思对股份资本、股份制、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作了科学分析,得出两点结论:(1)股份公司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发展。他在《资本论》第3卷中讲到股份公司成立时指出,生产力发展了,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了,以个别资本家所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企业形式已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于是以社会资本形式出现的股份公司便产生了,在股份制中,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①(2)股份制是通向新的生产形式的“过渡点”。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②马克思对股份公司的历史进步作用作了充分肯定。他认为,股份公司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私人生产”和“私人企业”,这是他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条件越来越成熟的一种肯定。他认为,股份公司进而垄断的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已出现了向社会主义生产转变的“过渡点”,“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夺做好了准备”。③ 21股份资本的基础。股份资本以信用制度的充分发展和大量生息资本积累为前提。股份公司是信用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个别资本在外部联系日益紧密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存在着内在联系的一种 联合资本的形式。此外,商品货币交换的发展和信用的扩张所形成的信用网络推动了各种商业期票、汇票、银行券、债券等的广泛流通,繁荣了金融市场,方便了股票的发行和转让,从而为股份资本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31股份制公司的特点。股份资本是资本的最适当的组织形式。马克思曾指出,股份资本是单个资本表面独立性扬弃的“最适当的形式”,股份公司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最新形式之一”。④相对独资和合伙企业形式而言,股份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的组织形式,它有以下特点:(1)资本积累迅速而广泛。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⑤把分散的、已经形成的中小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等通过股份制的形式联合起来形成巨额资本,就能迅速地兴建大型企业,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所以股份公司有利于加速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和资本增殖。(2)股份资本具有稳定性。股份公司筹集资本和获得信用比较容易,抵御危机的能力较强,因此具有稳定性,此外,由于股票具有不兑现的特点,不能像银行存款那样随时可取回,只要公司不破产,股票投资就具有永久性。因而不会像独资和合伙企业那样,往往因企业主死亡或合伙人撤资等原因导致企业关闭或影响生产。(3)股份资本筹资成本较低。企业以股票形式筹资,属于直接融资,其融资成本低于间接融资即借贷资本的成本,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4)股份资本具有流动性。股份公司筹集资本是以发行股票的形式在货币市场上进行的,股票可以

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一、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 资本只有经过不断的运动,才能实现增值。资本的循环是资本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在运动的总过程中,资本要实现增值,必须依次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三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实现价值的增值。 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即资本所有者以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商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这一阶段用公式表示为:G-W=A+Pm,其中,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从形式上来看,买者把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而卖者则把他们的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执行的是一般商品流通职能。实质上这里的货币同时具有资本的职能。因为资本所有者购买的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生产资本——劳动力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而生产资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所以,在G-W中,G 作为货币资本执行着资本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当这一阶段完成后,资本运动就进入第二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即资本所有者以生产组织者身份,把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用公式表示为W=A+Pm... P... W’,其中,P 代表生产,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在这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仅发挥着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发挥着资本的作用。通过生产过程,资本由生产资本的要素形式变成商品资本形式。这些商品与原有的商品相比,不仅在物质形态上发生变化,而且在价值量上也发生了变化,包含了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这一阶段是产业资本全部运动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第三阶段:售卖阶段,即资本所有者又以商品出售者的身份回到市场,把新商品销售出去,收回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一定数量的货币,用公式表示为W’-G’。经过售卖阶段,资本不仅发生了从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使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得到了实现。这个阶段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就是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能否完成W’-G’过程,对资本的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 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完成W’-G’过程,资本家收回货币,资本的循环过程才能继续。因此,商品资本要实现自己的职能,必须将它的商品形式全部转化为货币资本形式。也正因如此,马克思把这一过程称为“惊险的跳跃”。 由以上可以看到,资本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不断地循环运动,才能使价值增值,这就是资本循环的过程,用公式表示是G-W=A+Pm...P...W’- G’(G+g)。其中,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属于流通领域,生产阶段属于生产领域。可见,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在这个运动中,预付资本的价值不仅保存了,而且它的量也增加了。 2、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为了不断地获得剩余价值,产业资本不能经过一次循环之后终止自己的运动,而必须把这种循环运动不停顿地进行下去。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到,产业资本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它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

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视野下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研究

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视野下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研究资本周转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素,说明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的一个重要理论。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同样也可以对社会主义企业的经 营管理生产作出指导。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有利于我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利用有限的资本生产出更多的效益产品,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步入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这就要求我国企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参与到全球的竞争中去。 但我国企业在经营理念方面同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多数企业的资本周转速度慢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周转速度缓慢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快企业资本周转,对于我国的企业增强经营能力、增加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马克思资本周转原理出发,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代背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总结出了资本周转理论的当代价值。 并结合我国企业资本的实际周转情况,对比发达国家企业的高周转率总结出我国企业资本周转缓慢的若干原因。大多数企业的资本周转速度慢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与我国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动力不足有关,且我国企业在折旧金管理、制定合理库存量,优化资本构成方面均有所忽视。企业资本周转缓慢,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盈利和发展,更直接影响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针对我国企业资本周转缓慢的情况,今后应在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加强人力资本管理,加快现代物流建设,减少库存积压,选择合理折旧方式方面加快我国企业资本周转。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

1.生产资本的两种不同划分的区别 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又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两种划分的依据、意义和内容是不同的,不能混淆。这两种划分的区别是:第一,划分的目的和意义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据此进一步分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它们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并进而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于预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二,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不同。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第三,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包括全部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是劳动力;而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只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资料,流动资本的实物形式既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对象,也包括劳动力。这就是说,固定资本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可变资本则是流动资本一部分。 2.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意资本循环原理指导我们认识和利用社会主义资金运动的规律。资本循环原理阐明:为保证资本循环连续进行,产业资本家必须把它的资本按照再生产要求的比例,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部分,并使它们在空间上并存和在时间上继起。这一循环原理,撇开马克思分析时的资本主义性质,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也要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式。企业资金只有在不断循环中才能保值和增值。要保证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顺利进行,也必须根据生产规模、技术构成、购销时间的长短等情况,把全部资金合理地按一定比例分配在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三种形式上,并使它们各自顺利循环。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均衡生产,产品要适销对路,从而加速资金的循环。 资本周转原理指导我们认识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意义和途径。资本周转原理阐明:加速资本周转,不仅可以避免或减少因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带来的损失,而且可以节约预付资本,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这一原理撇开资本主义性质,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现实意第一,社会主义企业只有加速资金周转,才能节省预付资金,增加盈利。 第二,要加速资金周转,必须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其主要途径是: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适时储备,减少盲目生产,搞好产销平衡,发展交通运输、通讯事业和信用制度,提高固定资金利用率等。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阐明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也必须要努力保证两大部类之间、两大部类内部以及一、二、三产业之间合理发展,保持合理的、协调的比例关系,努力使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在结构上和总量上保持基本平衡。为此,在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循环和周转的资本主义性质,而且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某些共同规律。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阐明了社会化商品经济

马克思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马克思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月 凡b , 2加8 社科纵横 2加8 年2 第 VOL. 23 N0 ,2 SOC】 AL SCIENCES REVIEW 2 期 总第第 23 卷经济管理发展 , 马克思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石晶 青海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系青海西宁 81 以刀7 【内容摘要】资本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资本理论基础上, 创立了自己科学的资本理论。本文旨在归纳总结马克思资本理论的过程中, 阐述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精辟观点。 f 关健词】马克思资本理论资本 文章编号:100 7 一91 06 2加8 02 一加59 一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A 8 11 表剩余价值时, 它才变成了资本。 资本的产生和存在是一个历史范畴, 马克思认为资本 其次, 马克思认为资本包含着一定阶级关系。资本之 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同时, 马克思在长期的经 所以可以带来剩余价值, 正是因为工人生活资料被剥削, 资济研究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的资本理论, 使其本家在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地剥削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研究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马克思曾说:“谁谈劳动能力, 谁就不能撇开维持劳动能力一、资本的形成和构成理论 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的价值正是表现在劳动力的一资本的形成和定义 价值上。”〔 2]n97 1. 资本的形成 再次, 资本是一种社会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历史条件:1 究分析的资本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基础上的资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已经相当发展, 一部分人手中已经掌 本与雇佣劳动的社会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而且马 握有相当数量的货币, 并足够去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 以致克思分析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资本以及资本积累

第六章 资本循环与周转练习题(2017)

第六章资本循环与周转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循环理论是从( C ) A.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来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增殖性方面来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来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来研究资本的运动 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购买阶段用公式表示为( B ) 3.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 B )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4.在售卖阶段,资本形态的转化是( C ) 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D.商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5.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依次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D ) A.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B.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7.公式W'-G'·G-W…P…W'表示的是( C ) A.货币资本的循环 B.生产资本的循环 C.商品资本的循环 D.商业资本的循环 8.考察资本周转,重点在于分析( C ) A.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B.资本运动的间断性 C.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D.资本循环所经历的阶段和资本形式的变化

9. 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C ) A. 劳动时间和产品售卖时间 B. 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 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10.资本周转速度(A ) A.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B.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C.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11.能够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B )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D.借贷资本 12.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13.生产资料中既属于固定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D ) A.原料B.燃料 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 14.由于技术进步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是(C ) A.有形损耗B.物质损耗 C.精神损耗D.自然损耗 15.固定资本折旧率( A ) A.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B.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C.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D.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16.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D ) A.固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B.流动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C.流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17.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使( D )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B.预付总资本增加 C.剩余价值率提高D.年剩余价值率提高 18.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 B )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19.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增殖程度的是( B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循环和周转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循环和周 转解析 对于考研政治而言,从宏观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板块仅仅只占3—6分的比例,和10年之前相比,重要性下降,而且难度也大大降低,但这种评价仅仅是相对而言,从其本身的特点来看,部分基础理论的理解还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于文科学生来讲。其中一个知识点,近些年未有涉及,但今年需要大家给与注意的是:资本循环和周转。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这个点,要有针对性: 第一、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这个是资本循环的研究需要关注的方面: 要理解资本循环要经过三个阶段,执行三种职能。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必要先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然后进行生产,再把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与此相对于,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从空间上来说,必须是有的人在生产产品,有的人在卖商品,而有的人则在购买商品。如果只有生产的,而没有卖的,生产就进行不下去了。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在购买之后进行生产,生产完之后去销售,要进入下一轮的生产,必须还要购买。所以要在时间上继起。这表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第二、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与资本循环不同,资本周转所关注的重点是周转的速度。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资本周转速度带来的影响是需要考生认真理解的。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二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例题:考察资本循环的重点在于( ) A.资本运动所经历的时间长短 B.资本运动的速度快慢 C.资本循环的连续性和并存性 D.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 解析:A、B选项是资本周转所重点分析的问题。本题正确答案是C和D。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优势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创办于2005年4月,具有强大高校背景,是中国最早专门从事考研高端辅导的机构之一。并积累了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 成功学员多

试论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 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经济管理二班闫晓飞)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详细论述了他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生产平衡的思想。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不断尖锐,经济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调整,所以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学习,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的。 关键词: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主要内容现实意义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概述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当作个别的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来分析,即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自身的生产。假定了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所经过的形态变化,但未进一步考察它们。而这些未考察的内容,正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要研究的。 资本积累理论中考察的是个别资本,生产过程,这里考察的是社会总资本,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前面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这里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简单再生产。社会总资本亦称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单个资本与社会总资本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或者说是微观和宏观的关系。 (二)社会再生产的起点① 社会再生产为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但是,再生产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式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起点不是自给自足形态下和计划经济形态下的以多种必须的生产要素以实体形式的直接集中,而首先以资本积累特别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存在。 《资本论》对货币资本的作用、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有专门的论述。马克思认为,货币的作用有二: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是商品生产为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货币形式的资本,即货币资本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启动力,也是生产过程持续进行的动力,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流动资本上。全部预付资本价值,即资本的一切由商品构成的部分——劳动力、劳动资料和生产材料都必须用货币先去购买。第二,适应着生产资本的一定规模,必须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与它并存的货币形式的资本存在,以便在商品售出之前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支付工资,这是保证生产连续性和正常周转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货币作用的分析,进而对货币资本重要性的阐述,实际上揭示了市场经济形态下货币资本积累是再生产的起点这个一般规律。因此,鉴于市场经济以商品交换 ①马克思.资木论第一卷.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b9624178.html,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作者:胡文彬 来源:《商情》2014年第30期 【摘要】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阶级性最鲜明的体现,其基本内容与剩余价值理论等紧密相连,有着创新生产、规划资本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能将其中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也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本次研究深入分析了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总结了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的现实意义,提出了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于社会主义民营企业发展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资本论,应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中用了五章篇幅,论述了资本积累理论。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内容详细,深入地阐述了资本运作的内在规律,其基本原理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本次研究深入分析了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总结了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的现实意义,提出了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于社会主义民营企业发展的应用对策。 1.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的概述 1.1马克思简单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简单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的第一部分,属于马克思《资本论》第七篇的第一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只表现为价值增殖过程的一种手段,同样,再生产也只表现为把预付价值作为资本即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来再生产的一种手段,资本家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货币在不断的执行资本的职能”从这个基本理论来看,这种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研究其他经济形势的主要依据,在生产消费、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等方面进行了资本形成、社会资本再利用的全面探索。 1.2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二章指出“通过把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不付代价就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规律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前者转变为后者的过程,这也是资本积累的实质。”理解这部分的知识重点就是要明确什么样的经济状况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后,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这样资本家才有利可图,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1.3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包含着适用于一切社会生产的共同规律,对改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同样要保持企业资金循环的连续性,同样要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这对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关系重大。 1.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核心是分析和概括保证产业资本循环进行的必要条件。保证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连续继起。 保证企业资金循环正常进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企业首先必须强化资金运动观念和市场意识,真正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减少产品积压,提高产销率,在此基础上,缩短生产和销售时间,加快流动资金周转。其次,要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机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提高折旧率,加速企业固定资金的折旧和更新,使企业固定资金的更新周期跟上社会生产技术进步的周期,减少和避免固定资金的无形磨损。 2.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资本周转理论主要是分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其对剩余

价值生产的影响。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二:生产资本构成和资本周转时间。而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和节省预付资本等。 (1)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重。资本周转快慢取决于: 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②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占比重。 (2)资本周转时间。 ①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构成资本的周转时间。 ②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劳动过程中断,劳动对象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停工(休工)时间。 ③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其中有决定性意义的是销售时间。 3.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加快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量。 ①对于固定资本来说,由于资本周转加快,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减少无形磨损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固定资本更新,提高固定资本利用率。 ②对于流动资本来说,资本周转加快,维持同样生产经营规模所需要的流动资本可减少,或者预付同样数量流动资本可以满足更大生产经营规模的需要,从而提高资本的增殖能力。 (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资本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资本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2009-03-06 09:45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使学生了解单个资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学习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了解社会资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与实现形式的矛盾。 教学难点:考察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区別: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一节资本循环和周转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是指投资于工业、农业、采掘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的不断增值。产业资本的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在运动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相应转换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值,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如果用G表示货币,用W表示商品(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则购买阶段可用公式表不为:G—W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把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即让工人运用生产资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来。这个阶段是资本循环的决左性阶段,因为剩余价值正是在这个阶段生产出来的。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如果用P 表示生产过程,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那么,生产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W… 第三阶段:销售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在市场上把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如果用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用G'表示增殖了的货币,则该阶段可表示为:W' —G'。 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生产阶段是生产过程,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循环的完整公式是,G- W- P…W' —G f。 二、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职能形式循环的统一 1.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在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中,每种资本职能形式都要经过三个阶段,依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完成三种职能,实现各自的循环。因而,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念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 3,人类实践的具体形式:○1,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3,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1,辩证法: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形而上学:机械的孤立静止的格列僵化的。 5,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6,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7,质变和量变的区别: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8,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0,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 11,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4,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1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3,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4,货币的智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5,货币转换为资本的前提: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成了资本。 16,可变资本与不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不可变资本。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劳动时间的组成部分: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18,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