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栀子黄芩黄柏4味药解决从头到脚一切炎症

黄连栀子黄芩黄柏4味药解决从头到脚一切炎症
黄连栀子黄芩黄柏4味药解决从头到脚一切炎症

黄连栀子黄芩黄柏4味药解决从头到脚一切炎症,

比消炎药疗效好、见效快,4味药解决从头到脚一切炎症,太管用了!

中医说:“阴阳不衡,病则生。”人的病无非阳病、阴病。这个方子专门治疗阳亢之病。

就是不管什么样的上火,在它面前都能很快平息。所以古人讲它是热病的常用方。

如果掌握好这个方子,治病基本上半边天都可以拿下来,因为它的作用实在太大了。

这个方子叫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不是张仲景的方,但是也是一张古方,是唐方,出自《外台秘要》,方中黄连、黄芩的组合,还有黄柏、栀子的组合,都是张仲景的经典配伍,把这两张组合起来就叫做黄连解毒汤。

火热之邪盛极即为毒,黄连解毒汤4味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这几味药,清热泻火解毒功效都比较强,常用于治疗发热、身体各个系统感染的急性炎症,属于热毒火毒症状的,都适合使用这个药方,清热解毒的功效很强大,直泄火毒。好比一锅水开得很旺的时候,你给它泼点冷水,相当于用点清热、降火法。《成方便读》载:“治一切火邪,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燥咽干,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等证。”可以说朝吃夕效,夕吃朝效,就是早上吃,下午就见效,下午吃,第二天早上就好。

在治疗身体各系统的症状,身体伴有一些火热毒的症状,适合选择性的加入这个药方里面的一些药材,当使用的时候必须注意掌握用量,一般6到10克为宜,也要注意使用时间,毕竟苦寒之品长期使用,损阳伤脾耗气。

黄连解毒汤:黄连、栀子各9克,黄芩、黄柏各6克。

黄连味苦,治疗中焦实火,善清心、胃之火。

黄芩苦寒,如果说黄连降的是心火,黄芩更偏重于降肺火。黄芩还有一个比较奇妙之处,熄胆火,小柴胡汤,用它来熄胆火,胆火重的表现是什么?口苦咽干,严重的目眩。

黄柏苦寒,治疗下焦实火,善泻肾火炽盛。

栀子性寒,栀子就太厉害了,它可以治疗三焦实火,擅长于使热邪从小便排出。从三焦来讲,擅长清三焦的热毒,上中下都可配它。但实际上这个三焦概念也包含三焦是水道,它既能既清热,又能够利水。所以能引三焦之热从小便出。

都是苦寒药,所以虚冷的人,要注意,不要轻易吃,以防雪上加霜。

火曰炎上,炎上的火,我们用清凉的药。热火牙痛,牙齿里头长了痈疮,牙龈肉都爆起来的,

黄连解毒汤,简直就是它的克星。一般逢年过节,肯定煎炸烧烤,大鱼大肉,一吃下去肠胃一堵,牙齿上火就肿。黄连解毒汤,喝一两包下去大便一通,火就下去了。所以《内经》说,膏粱厚味,足生大疔。膏粱厚味能够积热毒,毒热久了它就会成疮。所以清淡饮食很重要。心开窍于舌。舌头像火苗一样,心主火。所以口腔溃疡,舌尖红红的,或者急性咽喉炎,吞咽不利的,咽喉肿肿说话声音都沙哑了的,黄连解毒汤4味药泡茶以后,啜饮,含在嘴巴里头再吞下去,让它作用在那里,效果好。

肝火目赤,凡是熬夜看手机、电脑,看到眼睛发红发痛发胀,黄连解毒汤清热明眸。

再看火是什么颜色的?赤色的,红红黄黄的。黄赤为热,清稀为寒。一个人得了尿道炎、膀胱炎,他的尿是什么颜色的?黄赤黄赤的。尿道炎、膀胱炎,急性的,短、赤、涩、难忍,有些吃消炎药都拿不下。用什么?黄连解毒汤。

上火烦躁失眠的,一个人很郁闷,又烦躁,翻来覆去睡不着。每天晚上临睡前要喝凉水才能

睡觉,黄连解毒汤比任何安眠药都管用,所以两个失眠的人,你就端两杯水,一杯热水,一杯凉水。拿热水的,温通经脉;拿凉水的,清热解毒。这叫顺其势。

还有一种带状疱疹痛得不得了,龙胆泻肝丸跟黄连解毒片一起吃。带状疱疹长于腋下,腋下周围是肝经所管。所以用龙胆泻肝丸,而且疱疹长得很快,像火蔓延一样。所以用黄连解毒。心肝火一清,疱疹再也蔓延不了,火的源头都让你遏制了,后面就慢慢好了。

总而言之,黄连解毒汤做为清热解毒的代表方,也是基础方,涉及面相当广,像大热、烦躁这一类,类似于咽干口燥,大热烦躁,错语不眠等具有气分热盛的一些特点,又涉及血分,比如便血、衄血等。也不是说这些病同时出现,只要符合这个热毒,都可以用这个方子。所以有句话说,炎火上烧,人急躁,心如止水黄连汤。收起

黄芩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黄芩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作者:丁舸,杨宜花,左志琴,赵永红 【摘要】黄芩是临床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清热燥湿、清肠止痢、清泻肺火、泻肝胆火、泻火解毒、清热泻痞、清热安胎、和解少阳、清热止血等方面。 【关键词】黄芩;清热燥湿;方剂;中药配伍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6CB504702)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胃、胆、大肠经。《神农本草经》云:“主诸热黄疸,肠侦,泄痢,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主治秘诀》也曰黄芩:“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风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由此可见,黄芩在临床上用途广泛,在许多方剂中也均有配伍,现将其配伍意义阐述如下: 1清热燥湿 黄芩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清热燥湿是黄芩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本草经疏》指出:“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湿热也,黄疸、肠侦、泄痢,皆温热胜之病也,折其本,则诸病自瘳矣。”对于湿热病证,黄芩常与清利湿热药配伍,则效如桴鼓。如甘露消毒丹主治瘟疫、暑温、湿温,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方中以黄芩为君药,既清热燥湿,又泻火解毒,配上滑石、茵陈清热利湿,既使湿热从内而燥之,又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之。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证型疾病疗效显著,宋诵文〔1〕用本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8例,治愈率为91.8%,总有效率98%。叶伟东等〔2〕用本方加减治疗病毒性瘀疸型肝炎42例,显效34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7.6%。如此配伍还有《温病条辨》中的黄芩滑石汤等。 2清肠止痢 黄芩善祛大、小肠湿热而止痢,为治痢要药。张元素曰:“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身热久不可者,黄芩与芍药、甘草同用。”《本草经疏》也指出黄芩:“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均说明黄芩有较好的止痢之效。如治里热夹表邪下利的葛根芩连汤,取黄芩清里热,厚肠胃而治痢,以解胃肠之里急;合葛根发表解肌,升清阳而止痢,以解肛门之后重。二药合用,既内清里热,又外解表邪,以达里和表解之功。又如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的黄芩汤和治湿热痢疾的芍药汤中均以黄芩与芍药配伍,一清一敛,相互制约,共奏清热止痢,和中止痛之功,治疗腹痛下痢、身热口苦诸证。再如,治湿热食积的枳实导滞丸中黄芩、黄连相伍,也是取其厚肠止痢的作用。黄芩抗菌范围广泛〔3〕。 3清泻肺火 黄芩苦寒,主入肺经,尤善清肺经火热,故有“黄连泻肺”之说。正如《滇南本草》云:“上行泻肺火,……,所谓实火可泻,黄芩是也,热证多用之。”《丹溪心法》亦云:“泻肺火,降膈上热痰。”对于肺中有热或肺有痰热,常首选黄芩以治之。如清气化痰丸主治痰热咳嗽,方中黄芩苦寒,善清泻肺火,清气分热,以黄芩泻火之力助胆南星降痰之功,体现了“治痰必降其火”之旨。又如定喘汤主治外感风寒、痰热内蕴所致的哮喘气急,方中黄芩苦寒泻肺,与桑白皮合用,清泻肺热,止咳化痰,故《本草纲目》说:“黄芩得酒上行,……,得桑白皮泻肺火。”如此类方还有黄芩泻肺汤、黄芩泻白散等。 4泻肝胆火 黄芩味苦性寒,入胆经,肝胆相表里,故有清泻肝胆的作用。如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中均将黄芩与龙胆草、栀子等药同用,增强全方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又如天麻钩藤饮,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使全方熄风定痉之功得增。现代药理研究证明〔4〕,天麻钩藤饮200%水煎剂经胃管给狗用药,每日80mL,共给10-20d能使高血压狗的血压降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半斤(15g,先煎)甘草炙,二两(6g) 黄芩三两(9g) 黄连三两(9g)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肌清热,燥湿止利。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臭秽稠黏,肛门灼热,喘而汗出,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方解]本方所治协热下利是因太阳表证误下,表邪内陷阳明大肠所致。大肠热盛,肠失传导,故身热下利、臭秽稠黏、肛门有灼热感;肺与大肠相表里,肠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热盛津伤则胸闷烦热、口干作渴、小便黄赤短少;舌红苔黄,脉数,皆为里热偏盛之象。本方证病机特点是表邪未尽,大肠热盛,传导失司,迫肺蒸表。立法组方应外解肌表未尽之邪,内清大肠已炽之热。 方中葛根甘辛而凉,人脾胃经,既能解肌退热、因势达外,又能升发脾胃清阳而止利,其先煮者可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故重用为君。黄连、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厚肠止利,用之为臣。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四药配伍,共奏解肌清热、燥湿止利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辛凉升散与苦寒清降并施,寓“清热升阳止利”法。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本方是治疗热泻、热痢的常用方,无论有无表证皆可使用。临床以身热下利,臭秽稠黏,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大肠湿热下利者,可合六一散加减; 夹有食滞者,加山楂以消食;如伴腹痛者,加炒白芍以柔肝止痛;兼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热痢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以行气而除后重。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胃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麻疹下利、秋季腹泻、小儿中毒性肠炎、阿米巴痢疾、肠伤寒、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化疗后腹泻等属肠热下利者。 4.使用注意虚寒下利者忌用本方。 [方歌]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

黄连栀子黄芩黄柏4味药解决从头到脚一切炎症

黄连栀子黄芩黄柏4味药解决从头到脚一切炎症, 比消炎药疗效好、见效快,4味药解决从头到脚一切炎症,太管用了! 中医说:“阴阳不衡,病则生。”人的病无非阳病、阴病。这个方子专门治疗阳亢之病。 就是不管什么样的上火,在它面前都能很快平息。所以古人讲它是热病的常用方。 如果掌握好这个方子,治病基本上半边天都可以拿下来,因为它的作用实在太大了。 这个方子叫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不是张仲景的方,但是也是一张古方,是唐方,出自《外台秘要》,方中黄连、黄芩的组合,还有黄柏、栀子的组合,都是张仲景的经典配伍,把这两张组合起来就叫做黄连解毒汤。 火热之邪盛极即为毒,黄连解毒汤4味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这几味药,清热泻火解毒功效都比较强,常用于治疗发热、身体各个系统感染的急性炎症,属于热毒火毒症状的,都适合使用这个药方,清热解毒的功效很强大,直泄火毒。好比一锅水开得很旺的时候,你给它泼点冷水,相当于用点清热、降火法。《成方便读》载:“治一切火邪,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燥咽干,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等证。”可以说朝吃夕效,夕吃朝效,就是早上吃,下午就见效,下午吃,第二天早上就好。 在治疗身体各系统的症状,身体伴有一些火热毒的症状,适合选择性的加入这个药方里面的一些药材,当使用的时候必须注意掌握用量,一般6到10克为宜,也要注意使用时间,毕竟苦寒之品长期使用,损阳伤脾耗气。 黄连解毒汤:黄连、栀子各9克,黄芩、黄柏各6克。 黄连味苦,治疗中焦实火,善清心、胃之火。 黄芩苦寒,如果说黄连降的是心火,黄芩更偏重于降肺火。黄芩还有一个比较奇妙之处,熄胆火,小柴胡汤,用它来熄胆火,胆火重的表现是什么?口苦咽干,严重的目眩。 黄柏苦寒,治疗下焦实火,善泻肾火炽盛。 栀子性寒,栀子就太厉害了,它可以治疗三焦实火,擅长于使热邪从小便排出。从三焦来讲,擅长清三焦的热毒,上中下都可配它。但实际上这个三焦概念也包含三焦是水道,它既能既清热,又能够利水。所以能引三焦之热从小便出。 都是苦寒药,所以虚冷的人,要注意,不要轻易吃,以防雪上加霜。 火曰炎上,炎上的火,我们用清凉的药。热火牙痛,牙齿里头长了痈疮,牙龈肉都爆起来的, 黄连解毒汤,简直就是它的克星。一般逢年过节,肯定煎炸烧烤,大鱼大肉,一吃下去肠胃一堵,牙齿上火就肿。黄连解毒汤,喝一两包下去大便一通,火就下去了。所以《内经》说,膏粱厚味,足生大疔。膏粱厚味能够积热毒,毒热久了它就会成疮。所以清淡饮食很重要。心开窍于舌。舌头像火苗一样,心主火。所以口腔溃疡,舌尖红红的,或者急性咽喉炎,吞咽不利的,咽喉肿肿说话声音都沙哑了的,黄连解毒汤4味药泡茶以后,啜饮,含在嘴巴里头再吞下去,让它作用在那里,效果好。 肝火目赤,凡是熬夜看手机、电脑,看到眼睛发红发痛发胀,黄连解毒汤清热明眸。 再看火是什么颜色的?赤色的,红红黄黄的。黄赤为热,清稀为寒。一个人得了尿道炎、膀胱炎,他的尿是什么颜色的?黄赤黄赤的。尿道炎、膀胱炎,急性的,短、赤、涩、难忍,有些吃消炎药都拿不下。用什么?黄连解毒汤。 上火烦躁失眠的,一个人很郁闷,又烦躁,翻来覆去睡不着。每天晚上临睡前要喝凉水才能

黄连 黄芩 黄柏 三位中药的区别及作用

黄连黄芩黄柏三位中药的区别及作用 黄芩善于治疗肺热咳嗽、高热惊风、吐血鼻衄、头痛鼻渊等症、如配知母、桑白皮、荷叶、银花、连翘、桔梗、桔仁等治疗肺热咳嗽痰多等症。配生石膏、山栀子、大黄、生地等治疗鼻衄、血热斑疹等症,配苍耳子、知母、木笔花、桑白皮、赤芍等治疗鼻窦炎等。与夏枯草、双钩藤、菊花等配伍,可以治疗肝炎上炎引起的眼花、目赤肿痛、心烦头晕等症。? 黄连在临床上常用对湿热泄泻、高热神昏、吐血、衄血、心下痞满、胃火炽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的治疗。如治疗胃肠实热、胃火炽盛引起的胃内嘈杂、牙龈肿痛、胃脘作痛、口舌生疮时,常与连翘、厚朴、枳实、栀子配伍。治疗肝火旺所至的肋胁胀痛、口苦泛酸时常与吴茱萸配伍。治疗心火亢盛引起的胸闷、心痛、夜不能寝时,又常常与瓜蒌、半夏等药物配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连中含有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甲基黄连碱、木兰碱等物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痢疾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此,黄连还是一种很好的抗菌消炎药。? 黄柏是黄柏树的内皮,临床上主要用于对湿热下注、淋病、痢疾、尿浊带下、骨蒸劳热梦遗等病的病症的治疗,如治疗痢疾时常与木香、黄连,马齿苋、白头翁、秦皮等配伍、治疗湿热下注时所至的

泌尿感染。常与栀子、大黄、龙胆草、木通、瞿麦、当归等配伍。治疗血尿时又常与小蓟、地榆、白茅根等配伍。治疗妇女带下、常与车前子、芡实、苍术等配伍。? 黄芩、黄连和黄柏虽然都属清热降火药,但黄芩偏于清上焦火,黄连偏于清中焦火,而黄柏则偏于清下焦火。根据其各自的特点,临床上遇有心炎、肺火时常先黄芩,遇有胃炎时常选黄连,遇有大肠及膀胱湿热火盛时可选黄柏治疗。? 摘自----------《中药基础学》

《伤寒论》清肠热三方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

《伤寒论》清肠热三方——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 汤 ?《伤寒论》清肠热三方——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2017-12-20 岐黄民间传承『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第579 期作者:陈明北京中医药大学编辑/ 许红⊙ 校对/ 刘刚长篇中医小说《中医冰无双》上篇之《太白古墓》(点击自动跳转阅读)可在历史文章中浏览查看。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qhmjcc),享受健康快乐阅读。概述葛根黄芩黄连汤别名葛根芩连汤(《中国医学大辞典》)。处方葛根15克,甘草6克(炙),黄芩9克,黄连9克。功能主治表里两解,清热止利。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心下痞,胸脘烦热,喘而汗出,口干而渴,苔黄,脉数。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800毫升,先煮葛根,减至600毫升,纳入诸药,煮取2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备注方中重用葛根,既能发表解肌,以解在表之邪,又能升清陌,止泻利,使表解里和。因里热已炽,故用黄芩、黄连以清里热,甘草协调诸药。共奏表里两解,清热止利之功。摘录《伤寒论》黄芩汤处方黄芩三两(今9克),甘草(炙)二两(今6克),芍药二两(今6克),大枣十二枚。功能主治泄泻或痢疾。身

热不恶寒,腹痛,口苦咽干,舌苔黄,脉弦数。用法用量水一斗(今2000毫升),煮取三升今(600毫升),去滓,温服。备注方中黄芩苦寒,清热止利;芍药味酸,敛阴和营止痛;甘草、大枣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之功。摘录《伤寒论》白头翁汤处方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备注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治要点。摘录《伤寒论》《伤寒论》里有三个清大肠热治疗泄泻、痢疾的方剂,分别是葛根黄芩黄连汤(简称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这三个方子在临床上使用的几率很高,这是因为大肠热比较多见的缘故。大肠有热可致大便不调大肠,中医称为“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指大肠是主管传导糟粕的。大肠将小肠吸收后的水谷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葛根芩连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组成: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葛根芩连汤是Ⅰ类方。葛根芩连汤这个方出在《伤寒论》,这个《伤寒论》上葛根芩连汤本来是用在治疗协热下利。也就是说外邪由太阳进阳明,由表入里的时候化热,化热进入阳明了,当然如果阳明本身那个胃肠有积滞这些它就可以形成腑实了,而胃肠热郁在气分,阳明涉及胃肠,没有这些明显的积滞,一般地邪迫津液下泄可以形成一种协热下利这种类型。但是表邪还在,原来是治疗表邪还在,热邪入里化热造成协热下利。那表证还有一定的寒热,内在又形成协热下利,比如大便热痢,热泻,那肛门灼热,臭秽。由于是里热,所以里

热迫津液外泄可以出汗,里热迫肺可以气喘。所以这个是表里同病。从《伤寒论》的时候针对病机,表证还在,里热已成,以协热下利为主,是这样的。所以它叫热陷阳明。热是外邪入里郁而化热,表邪没有尽,产生了热泻、热痢。因为仲景时代下利那个利很多和痢疾那个痢不分了。所以这个方过去用是热泻、热痢都可以,但兼有表证,表邪入里化热内陷阳明这样产生的。所以发热,它有整体发热,下利。由内热可以造成胸脘烦热,特别口干作渴,喘而汗出。是反映出什么?内热形成以后,内热伤津液,内热迫肺,热迫津液外泄。同时热邪逼迫津液下泄,就形成邪迫津液,协热下利。往往伴随有像肛门灼热这一热象,下利有一种热气臭秽,有这种特点,热证。 针对这个要解表清里相结合。胃肠有热要清里,外有表邪要解表。尽管现在这个方运用,有没有表证都用,大多在使用的时候表证不明显。这个方君药是葛根,用葛根量比较大,重用葛根。用它两方面,一个方面解肌透邪,它可以解肌透表,它偏凉性。对内,既能够清内热,解肌透热达外。有一点表邪,葛根还可以散邪。它有升脾胃清阳的作用,升阳有助于止泻。这样它表里兼顾,对解表清里、止泻上都有作用。作为君药,用量也重用,较大。黄芩、黄连两个药作臣药,那是清热燥湿,在这种方里是一种清热燥湿。说它厚肠止利,清热燥湿。厚肠胃,止泻痢。经常说到黄连、黄芩的苦寒燥湿,作为湿邪,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黄柏的神奇功效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黄柏的神奇功效黄柏的功效: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黄柏别名檗木、檗皮、黄檗,黄柏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清热燥湿,黄柏的作用是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等,黄柏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如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黄柏。 药名:黄柏 别名:檗木、檗皮、黄檗。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苦;寒。 归经:肾经;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煎汤,3-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 黄柏炮制: 1、黄柏: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或切丝,晒干。 2、黄柏炭:取黄相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放凉,晒干。 3、酒黄柏:取黄柏片,用黄酒喷洒拌炒如盐黄柏法(每黄柏片10O 斤用黄酒10斤)。 4、盐黄柏:取黄相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晾干(每黄柏片100斤用食盐2斤半,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 黄柏的作用: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黄柏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黄柏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1、黄柏治小儿热痢下血:黄檗半两,赤芍药四钱。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大者加丸数。 (《阎氏小儿方论》) 2、黄柏治小儿脓疮,遍身不干:黄檗末,入桔矾少许掺之。(《简便单方》) 3、黄柏治痢疾:黄柏300克,翻白草450克,秦皮300克。将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黄柏200克,共水煎两次,合并煎液,用文火浓缩成膏状,将剩余100克黄柏研细粉加入膏中,搅匀,低温烘干,研细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选编》) 4、黄柏治小儿脐疮不合:黄檗末涂之。 (《子母秘录》) 5、黄柏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黄檗一斤,黄连一升,栀子二十枚。上三味,细切,以水五升,渍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尽。呕者加橘皮一把,生姜二两。 (《千金翼方》)

葛根芩连处方概况综述

葛根芩连处方概况综述 09中药专2 钟海城 0906601223 【处方来源】葛根芩连汤,出自于《伤寒杂病论》,原文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处方与分析】 葛根200g 药物解表退热,治下利,为君药 黄芩75g 药物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为臣药 黄连75g 药物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为臣药 炙甘草50g 药物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佐药 蔗糖粉适量辅料赋形、矫味及黏合的作用 【功能与主治】解肌,清热,止泻。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小儿一次半袋,一日3次;或者遵医嘱。 【贮藏条件】密封。 【规格】6g/袋 【方解】本方证是因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口渴、胸闷烦热、口干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数,皆为里热偏盛之象。表未解而里热炽,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以苦寒之黄连、黄芩为臣,清热燥湿,厚肠止利。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本方佐使。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热利自愈。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可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本方功能解表清里,然从药物配伍作用来看,显然以清里热为主,正如尤怡所云:“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由于葛根能清热升阳止利,汪昂称之“为治泻主药”,故本方对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现有剂型】市场销售品种,主要有葛根芩连片、葛根芩连丸、葛根芩连颗粒、葛根芩连口服液、葛根芩连胶囊。 【制备工艺】 1、取黄芩、黄连,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二),分别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并适当浓缩; 2、葛根加水先煎30分钟,再加入黄芩、黄连药渣及甘草继续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适当

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热止利

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热止利 葛根黄芩黄连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葛根24g 炙甘草6g 黄芩9g 黄连9g 上4味,以水1600ml,先煮葛根,减400ml,再下诸味, 煮取400ml,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解表清热止利。 (主治) 主证:发热,项背强急,喘而汗出,口渴,下利多恶臭,肛门灼热感,苔黄,脉促或滑数。 副证:小便短赤,或心下痞,或心下悸。 (临证加减) 1.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中毒性痢疾:用葛根芩连汤加藿香、苏叶、钩藤、广犀角等,配合局方至宝丹为主,治中毒性痢疾全 部治愈。[中医研究院学术论文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2.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婴幼儿腹泻:用葛根芩连汤加六一散、车前草等。[福建中医药,1964,td,:18] 3。葛根芩连汤加味或黄连粉治疗痢疾:以葛根芩连汤加味,或单用黄连粉治疗一般性痢疾,其治愈率几乎100%。[中华

志,1973,(5):295] 4.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菌痢:方用葛根9g,黄连、甘草、黄芩各4.5g。每日工剂。[江苏中医,1960,t5,] . 5。加味葛根芩连汤配合腹部电热吹风治疗4,JL病毒性肠炎:钵方为葛根、板蓝根、乌梅、茯苓各lOg,黄芩、白术、石榴皮 各6g,黄连、炙甘草、藿香(后下)、草豆蔻(后下)各3g。每,日l剂,水煎3次,分4—6次服。忌生冷、鱼腥、油腻等食物。 用电热吹风,男性顺时针,女性逆时针方向回旋吹熨,避免烫伤, 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f2,:23] 6。《伤寒论》对泄泻下利的辨证施治: (1)表邪人里:太阳病初起发热、恶寒、无汗而见下利,用 葛根汤;表邪未尽,误用攻下,邪热人里成热利,用葛根黄芩黄 连汤;少阳火郁不伸,邪热内迫阳明,下趋大肠,为太少合病, 用黄芩汤;外证未除,屡用攻下,损伤脾阳而下利,用桂枝人

黄连·黄芩·黄柏的区别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0237346.html, 黄连·黄芩·黄柏的区别 作者:韩德承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03期 “三黄”即黄连、黄芩、黄柏三味药的简称,都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中药材,但功效有异同。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性寒,味苦,无毒,入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关于黄连之苦,有很多歇后语:“半夜吃黄连——暗中叫苦”“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等等,说的是黄连味道苦。可它虽苦,但是一味常用的良药。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它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等症;外用治疗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等症。《名医别录》载:黄连“主五脏冷热,久下泄便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日华子本草》亦载其:“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所含的小檗碱对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等致病菌皆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能兴奋心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压;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有显著的抗箭毒样作用及抗肾上腺素样作用;能松弛血管平滑肌,对子宫有显著的兴奋作用,有利胆作用;与秋水仙协同有抗癌作用。 黄连不同的炮制方法各有专攻。泻心火,生用;火在上,酒炒,用于目赤、口疮等;火在下,童便炒;火在中,姜汁炒,可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伏火,盐水炒;火在气分而痛,吴茱萸拌炒,可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食积成火,黄土炒;止泻,壁土炒;肝胆火,醋炒或胆汁炒;热结于下,朴硝拌炒;血中伏火,干漆拌炒等等。 黄连在辨证施治中,与多味中药配伍。治湿热内蕴、血热妄行,配黄芩、大黄等;治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半夏、竹茹;治泻痢、热滞,配木香、黄芩、葛根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栀子、连翘等;治热毒疮疡,可配赤芍、丹皮等;治胃火炽盛的中消证,配天花粉、知母、生地等。注意:黄连属大苦大寒药,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2011级硕士伤寒论论文 论文题目: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姓名:张金超 学号:20110931024 专业:中医临床基础 学院:基础医学院 2011年12月8日

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张金超(20110931024) 摘要:葛根芩连汤来源于《伤寒论》,原方用于治疗桂枝汤证误下,导致表邪入里化热,热邪下迫大肠所致下利不止。本方既能清热止利,又能散表邪而退热,现常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过敏性紫癜、急性脑梗塞、痤疮、黄带的治疗。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幽门螺杆菌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过敏性紫癜;急性脑梗塞;痤疮;黄带 葛根芩连汤是经典古方之一,来源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第34 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芩连汤的组成为: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黄连三两。用于治疗桂枝汤证误下,导致表邪入里化热,热邪下迫大肠所致下利不止。葛根辛凉,既可解散肌表之邪,又能升津液、起阴气而止利;黄芩、黄连苦寒,清里热、厚肠胃、坚阴止利;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四药相配,既能清热止利,又能散表邪而退热,为表里双解之利,但以清里热为主要作用。葛根芩连汤药味较少,作用明确,是中医药的经典方剂,也是临床常用的方剂。本文将其近5年来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急性肠炎 周仕昌[1]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5g,黄连3g,黄芩6g,金银花10g,木香6g,茯苓10g,马齿苋10g,扁豆衣10g,荷叶10g,法半夏8g,竹茹8g)治疗急性肠炎120例,12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72例,女48例;年龄15~78岁。患者均于夏秋季节发病,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每日腹泻3次以上,伴恶心呕吐,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等,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5个/HP,可见红细胞;大便隐血试验阳性。120例患者均有效,其中治愈102例(85.00%),有效18例(15.00%)。龙洁儿等[2]将2006年5月~2008年8月门诊、急诊及住院的急性肠炎湿热型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2组起病6小时~4天,均有饮食不洁病史,以腹泻为主,大便呈水样便或稀烂便,泻下急迫,色黄浊,多则每天20余次,少则每天7~8次,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或脉滑数。治疗组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处方:葛根、救必应各30g,黄芩、车前草、槟榔各15g,黄连10g,甘草1g,每天1剂顿服,三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予思密达每次1包,每天3次,三天为一疗程。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2.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 溃疡性结肠炎 张士军[3]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治以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疏风清热,予葛根芩连汤、香连丸合桑菊饮加减治疗。处方:葛根20g,黄芩、黄连各15g,甘草6g,木香12g,桑叶12g,菊花、杏仁、连翘、桔梗、芦苇、薄荷、白术各10g。加减:湿重于热者加厚朴、陈皮、苍术燥湿宽中,挟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山楂以消食化滞;身热加金银花、蒲公英、贯众;便血者加仙鹤草、茜草、白及;夏季盛暑之时发生泄泻,证见泻下如水,自汗面垢,烦渴尿赤,可加藿香、香薷、扁豆衣、荷叶以清暑化湿;脘痛甚加延胡索、枳壳、乌药、白芍药。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对照组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每次

040慢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040慢性肠炎经方案例 夏某,女,52岁,郑州人,有多年慢性肠炎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大便溏泻1日3~4次且胶结不爽,肛门灼热,轻微腹痛,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弱。辨为大肠湿热,气虚不固证,治当清热燥湿,健脾益气,给予葛根芩连汤与四君子汤合方加味:葛根24g,黄连10g,黄芩10g,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山药24g,炙甘草 10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大便溏泻日仅1次,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基本成形,肛门灼热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大便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消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大便溏泻、肛门灼热辨为热,再根据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因苔黄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大肠湿热,气虚不固证。方以葛根芩连汤清热燥湿止泻;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止泻,加山药益气固涩止泻。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葛根黄芩黄连汤 【方药歌诀】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合成方, 大肠热利或兼表,清热止利功最好。 【学用导读】葛根芩连汤既能治疗细菌性痢疾,又能治疗急性肠胃炎,用方关键是审证求机。再则,运用葛根芩连汤务必认清葛根于方中的治疗作用。 【中医辨证】大肠热利证:腹痛,下利,或便脓血,利下不爽,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喜饮冷水,或汗出,或气喘,或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葛根芩连汤,以主治大肠热利证为基础方,以主治太阳温病证与大肠热利证(发热,恶寒,汗出或无汗,腹痛,下利臭秽,肛门灼热,头痛,或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为临床扩大应用。

89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89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干姜9g 黄芩9g 黄连9g 人参 9g 4 味,以水1200mi ,煮取400ml ,去滓,分2 次温 (功效]清上温下,辛开苦降。 (主治) 主证:呕吐频作,或食入即吐,下利。 副证:或胸膈痞闷,舌质淡,苔薄黄,脉虚数。 (临证加减) 1。本方之剂量:原方四味为各等份。但在临 证应用时, 病情之寒热虚实而异。如病急,不下利但呕,脉证热重寒轻,重用黄芩、黄连;如为慢性,又脾虚者,脉证热轻寒重,则重用人参、干姜。方中黄连不应小于3g ,急性胃肠炎者用10~15g . 2.患本方证,若汤水不得人口:去干姜,加生姜汁少 许,许许呷之,此少变古法,屡验。

3.干姜黄苓人参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药用干姜、 黄连各9g ,黄苓12g ,党参30g ,砂仁6g ,广木香、炙甘 草各 lOg 。热重于寒干姜减量;寒重于热黄苓、黄连减量。每 工剂, 文火煎 3 次,取汁 400ml ,分 3 次服。 [四川中医, 1974 , cls ,: zs] 中张仲景对呕吐的治疗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创造了一些现 在仍 然行之有效的方剂。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气主降,以下 行为 顺,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则发生呕吐,张仲景对呕吐辨证 以寒 热为纲,其中关于胃寒呕吐的尤多。张仲景对呕吐的辨证论 治可 归纳如下。 ( 1 )胃寒饮停:呕吐多为清水痰涎, 脘闷不食, 头晕目眩, 心悸,苔白腻,脉滑。治宜温化寒饮,和胃降逆。方用小半 夏汤 El 4.浅谈《伤寒杂病论》 中关于呕吐的治疗: 《伤寒杂病论》 或五苓散。 (2) 肝胃虚寒:食谷欲呕或干呕,吐涎沫,

黄芩在皮肤病临床应用(一)

黄芩在皮肤病临床应用(一) 【关键词】黄芩皮肤病临床应用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的根。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枯老中空者称枯芩(片芩);细条者称条芩;条细中实而坚者称子芩。黄芩味苦性寒,入肺经;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炭可止血,长于清肺热,泻上焦之火。一般用量10克。皮肤科临床取其清肺泻火之功,常用于湿热引起的皮肤病,如湿疹、皮炎、红斑类疾患。 主治:用于湿温、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1功用 1.1清肺胃火之功能: 本品专清肺胃上焦之火,可治疗痤疮、酒渣鼻等;同时对积热上熏之疾,如唇炎、唇部血管神经性水肿亦有治疗作用。 1.2燥湿清热之功能: 本品能泻大肠下焦之火,又治湿热疮疡之疾,如带状疱疹、湿疹等。 2药理作用 2.1抗菌作用 黄芩煎剂100%浓度,平板法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琏球菌(a,B)、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平皿法试验对大肠杆菌、桔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2.2抗真菌作用 黄芩煎液,试管斜面法试验4%浓度抑制狗小牙胞菌及堇色 毛癣菌,8%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10%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15%浓度抑制共心性毛癣菌及铁锈色毛癣菌。黄芩水浸剂1:3浓度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K、W、氏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2.3抗病毒作用 黄芩可抑制HIV-Ⅰ病毒逆转录酶(RT)和细胞病变(CPE),抑制病毒荧光抗原(FA)、P24抗原和成人TCC白血病毒,抑制HIV-Ⅰ在H9细胞中生长。 2.4抗过敏作用 黄芩甙、黄芩素及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对多型变态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Ⅰ型变态反应为强。此外对佐剂性关节炎的继发性损害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抑制佐剂所致骨退化和破坏的增强 2.5免疫调节作用 黄芩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增强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花环百分率。黄芩甙可以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和脾脏B细胞分泌溶血素的含量,可提高IGM的水平增加IgG的含量,体内用药还可增强整体的免疫功能,因此黄芩有望成为新的免疫调节剂。 3临床作用 3.1痤疮、酒渣鼻

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颈椎疼痛难忍,一侧有些肿,眼睛晕花。给开葛根汤加党参、当归、川芎以补气 血,以推病邪。一付,效果明显。 葛根12克、麻黄9、桂枝6、白芍6克、炙甘草6、党参15、当归10、川芎6。生 姜9克、大枣4个掰开。 800毫升水泡一小时,烧开后,小火熬到200毫升,只熬一次,分2次饭后喝。[处方] 葛根、丹参、白芍、威灵仙、防风各50克,川芎、乳香、没药、川椒、五加皮、桂、桑枝、荆芥、生甘草各2O克,细辛3克,全蝎、蜈蚣各10克。[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极细末,装人瓶内备用,每次服3克,黄酒或温开水送服。每日 3次。 [处方] 葛根、白芍、当归各30 克,丹参、木瓜、生地、全蝎、川芎、桂枝、酸枣仁、乳香、没药各10克,细辛3克,生甘草12克。 [制用法] 每日l剂,水煎分3次口服。 [验证] 用本方治疗颈椎病患者113例,其中治愈者102例,显效者6例,无效者5例。治愈的102例中,5-10剂治愈者42例,11-15剂治愈者22例。 桂枝汤是伤寒论治疗太阳中风一个方子。近来用于治疗颈椎病很有特效。我的同堂妹妹,得了颈椎病在县医院诊断为颈椎骨质增生兼有脑供血不足。证状颈项硬痛,头晕,舌胎薄白。脉象寸浮尺弱。以桂枝加葛汤加减五剂病愈。处方:枝枝10克,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葛根20克,天麻10克,钩藤10克,生姜三片,大枣12个,水煎服。本方在桂枝汤散风的基础上,用白芍为炙甘草的二倍量与炙甘草相配以止痛,再用葛根等药扩张脑血管以增加脑的血流量,促进脑供血。因而病愈。 颈椎病神方:葛根麻黄桂枝汤 秘方:葛根12g,麻黄9g,桂枝(去皮)、白芍药切、炙甘草各6g,生姜9g,大枣 (擘)12枚。 用法:如上肢活动受限加桑枝10,鸡血藤各15g;肩臂疼痛加姜黄12g。 方解:本方用于治疗颈椎病。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及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酸疼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伴有头晕目眩,甚至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肩背部有沉重感,上至无力,手指发麻,抓不住东西;伴有怕冷,不出汗等表现。麻黄、桂枝能发汗散寒,温经通络的作用,芍药、甘草能养阴止痛。本方出自我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经历代名医临床辨症加减而来,实至名归的传世秘方。荐方人:张艳 春 《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桂枝加葛根汤,原方为: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甘二两,大枣 十二枚(擘),麻黄三两。 宋臣在校勘《伤寒论》时按:如果要有麻黄的话,本方即为葛根汤,而不是桂枝加葛根汤了,故这个方子没有麻黄,为抄写错误。

黄柏的药理研究进展

【关键词】黄柏;,,药理作用 摘要:归纳总结了黄柏的药理作用,认为其在降血糖作用、对肠管的影响、降血压作用、抗菌、抗炎、解热作用、抗癌作用、对免疫系统作用、抗溃疡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痛风作用、前列腺渗透作用、抗病毒作用等多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黄柏;药理作用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可分为关黄柏和川黄柏两大类,生于深山、河边、溪旁及树林中,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及河北、内蒙古、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广西等地,山东、甘肃、浙江也有生产。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祛腐。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痔漏、盗汗、遗精、骨蒸劳热、风疹瘙痒及疮疡后,伤口感染属阳证者[1]。随着近年来对黄柏研究的深入,又发现了黄柏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现就黄柏近年来的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1 降血糖作用 黄柏皮中含小檗碱,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kim sungjin 等[2]研究了黄柏提取物(p55a)对erk2及pi3激活性及对糖原合成的影响,结果:(p55a)的丁醇提取物可是细胞irs1及pi3激酶活性及对糖原合成的影响,结果:(p55a)的丁醇提取物对细胞核及细胞质中的erk2活性皆有刺激作用,而水提物则无上述作用,且hepg2细胞经与(p55a)的丁醇提取物(10 μg/ml)培养1 h后,可使糖原的含量比对照组增加1.8倍。说明(p55a)的丁醇提取物通过激活erk2及pi3-激酶,促进肝糖原合成,调节血糖浓度。 2 对肠管的影响[1] 对家兔的肠管作离体后实验发现肠管张力及振幅均增强、松弛、收缩增强,这分别为黄柏的化学成分黄柏酮、柠檬苦素、小檗碱作用的结果。 3 对血压的影响 王德全等[3]报道,黄柏胶囊中的小檗碱用于犬的静脉注射后,血压显著降低,且不产生快速耐受现象,降压作用可持续2 h以上。黄柏的水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1]。 4 抗菌、抗炎、解热作用 赵鲁青等[4]取50%复方黄柏冷敷剂水溶液用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稀释成4种浓度后,接种金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菌液,确定最低抑菌浓度为0.031 g/ml。小鼠耳肿胀实验结果为6%和12%的复方黄柏和冷敷剂由二甲苯所致的鼠肿胀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大鼠皮内色素渗出实验结果声明:6%和12%的复方黄柏冷敷剂水溶液外敷在白鼠皮肤,有明显渗出作用。取健康豚鼠做化腐生肌发现,复方黄柏冷敷剂对金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破损皮肤,有明显的抗菌、抗炎作用,并经兔眼结膜实验和小鼠肌肉注射实验,未发现局部刺激作用。南云生等[5]对黄柏及其6种不同温度、辅料炒制品的水煎液,对黄柏各种样品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链型球菌等5种细菌的抑菌作用比较,得出结果:对不同菌种,最低抑菌浓度不同,各样品的抑菌强度对不同菌种无规律性变化。考察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影响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影响进行急性抗炎实验,发现生品的抗炎作用最强。对于酵母所致的大鼠体温升高的作用可看出黄柏及其炮制品的清热作用较弱且缓慢。李仲兴等[6]应用 muellerhinton琼脂稀释法进行黄柏对112株金葡菌及112株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可以提高黄柏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黄柏对金葡萄用的mic90和mic50分别为7.8(1∶20)和0.244 mg/ml(1∶640),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90和mic50分别为7.8(1∶20)和0.122 mg/ml(1∶1280)。郭志坚等[7]的抑菌实验表明,黄柏叶的3种黄酮苷化合物黄柏甙a、b和山奈酚3oad甘露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有抑菌作用,尤其对枯草杆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0.12 mg/l,无抑菌作用。产美英等[8]选用16种抗感染中草药,对阴道加德纳菌以管碟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阴道加德纳菌对黄柏中度敏感。桧垣修一等[9]应用气相色谱

黄连黄芩黄柏三位中药的区别及作用

黄连黄芩黄柏三位中药的 区别及作用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黄连黄芩黄柏三位中药的区别及作用 黄芩善于治疗肺热咳嗽、高热惊风、吐血鼻衄、头痛鼻渊等症、如配知母、桑白皮、荷叶、银花、连翘、桔梗、桔仁等治疗肺热咳嗽痰多等症。配生石膏、山栀子、大黄、生地等治疗鼻衄、血热斑疹等症,配苍耳子、知母、木笔花、桑白皮、赤芍等治疗鼻窦炎等。与夏枯草、双钩藤、菊花等配伍,可以治疗肝炎上炎引起的眼花、目赤肿痛、心烦头晕等症。 黄连在临床上常用对湿热泄泻、高热神昏、吐血、衄血、心下痞满、胃火炽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的治疗。如治疗胃肠实热、胃火炽盛引起的胃内嘈杂、牙龈肿痛、胃脘作痛、口舌生疮时,常与连翘、厚朴、枳实、栀子配伍。治疗肝火旺所至的肋胁胀痛、口苦泛酸时常与吴茱萸配伍。治疗心火亢盛引起的胸闷、心痛、夜不能寝时,又常常与瓜蒌、半夏等药物配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连中含有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甲基黄连碱、木兰碱等物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痢疾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此,黄连还是一种很好的抗菌消炎药。 黄柏是黄柏树的内皮,临床上主要用于对湿热下注、淋病、痢疾、尿浊带下、骨蒸劳热梦遗等病的病症的治疗,如治疗痢疾时常与木香、黄连,马齿苋、白头翁、秦皮等配伍、治疗湿热下注时所至的泌尿感染。常与栀子、大黄、龙胆草、木通、瞿麦、当归等配伍。治疗血尿时又常与小蓟、地榆、白茅根等配伍。治疗妇女带下、常与车前子、芡实、苍术等配伍。 黄芩、黄连和黄柏虽然都属清热降火药,但黄芩偏于清上焦火,黄连偏于清中焦火,而黄柏则偏于清下焦火。根据其各自的特点,临床上遇有心炎、肺火时常先黄芩,遇有胃炎时常选黄连,遇有大肠及膀胱湿热火盛时可选黄柏治疗。 摘自----------《中药基础学》

葛根汤医案

葛根汤医案 一、偏头痛 刘渡舟医案:李某,男,38岁。患顽固性偏头痛二年,久治不愈。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动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及后背经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舌淡苔白,脉浮略数。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治当发汗怯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 麻黄4克,葛根1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12克,大枣12枚。 麻黄、葛根两药先煎,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 3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原方再服,至15剂,头痛、项急诸症皆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34) 按语:本案脉证病机,切合葛根汤证。临床服用本方后,常有脊背先见发热,继而全身汗出,这是药力先作用于经输而使经气疏通,邪气外出的反映,为疾病向愈之佳兆。 二、口眼歪斜 毕明义医案:于某某,男,82岁,1983年3月25

日诊。时值隆冬大寒,患者早晨醒后,右上眼险及右口唇不自主的时时抽动。回家就早餐时,家人发现其右侧口角偏向左侧,有上限险下垂,与之问答,口齿不清,三日后来我处诊治。刻诊:右侧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睑裂扩大,鼻唇沟消失,右侧口角歪向左下方,右侧鼻孔缩小,同时右侧鼻翼变小,鼻准偏向左侧。苔薄白,脉浮紧。脉证合参,属中风口眼歪斜。治当解肌疏风散寒。疏葛根扬。 葛根、麻黄、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去核)各10克。 以水1000m1,煎至400m1,温服200mI,日服二次。嘱服药后用温热绵物敷右侧整个面部,以使局部汗出。1剂后,头痛项强鼻塞即除,言语较前清楚,口歪减其半。又继服1剂,痊愈。(四川中医199l<5);43) 按语;风寒侵袭面部阳明经络,气血失荣,经脉失养,而病口噤。《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口噤。”又本案见脉浮而紧,为风寒闭阻脉络之象,《金E要赂》曰:“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有,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喝僻不遂。”用葛根汤散阳明经邪,通阳明经络,邪解正复,经通络畅,则噤僻自已。 三、痉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