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

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
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

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船体建造过程中船体建造的工艺要求及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3 基本要求

3.1 要求

3.1.1 船体理论线:船体构件安装基准线。

3.1.2 船体检验线:以分段为基本单位设计全船统一的肋骨检验线、中心线、直剖线、水线对合线等。

3.2 船体建造精度原则

3.2.1 从设计、放样开始,零件加工应为无余量、少余量。

3.2.2 以加放补偿量逐步取代各组立阶段零部件的余量。

3.2.3 线形复杂涉及冷热加工的零件,加工时必须加放余量。加工结束后按要求进行二次划线、切割工作。

3.2.4 施工单位需对精度造船中的余量、补偿量实施结果、板材收缩值等及时向精度管理小组反馈。

3.3 分段作业图具备的主要资料与文件的信息:常规信息、纵、横、平、侧视图、节点详图、主要结构型值、胎架图、组立图、装焊工艺顺序、焊接工艺、吊环加强图、重心重量坐标、完工测量图表(包括补偿量、收缩原始测量记录表)、零件明细表、零件流程编码等等。

3.4 分段建造实施密性舱室角焊缝气密检测试验。

3.5 船体焊接工艺按PaxOcean-W-003《船舶焊接原则工艺规范》,分段完工主尺度应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3.6 尾轴管等的制作需经内场加工、装焊、再机加工等多道工序,设计部对该零件单独绘制加工、装焊、机加工图。

3.7 对大型铸件,设计部按计划按时出图、编制工艺文件。

3.8 切割要求

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 3.8.1 钢材材质的控制

3.8.1.1 钢材进入喷丸流水线前,须按设计要求核对供货钢材所标签的材料信息表。

3.8.1.2 切割中心将有关钢材信息:材质、规格、船级社钢级、数量、以及检验合格编号、生产炉批号等输入计算机系统以备跟踪、抽查。

3.8.1.3 钢材的质量标准按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生产中发现不符

合质量标准的钢材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3.8.1.4 预处理喷丸质量、涂膜厚度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未经预处理的材料不得流入工位。

3.8.2 材质的跟踪与传递以分段为单元(具体情况参见全船结构验收项目表)。

3.8.2.1 切割中心负责炉批号汇总(品质检部负责炉批号传递和提交)。

3.8.2.2 切割中心须将有关材质、规格移植到钢板余料上。

3.8.3 零件切割下料

3.8.3.1 零件流程编码必须齐全,对合线、矫正线、构架线数控划线必须清晰,零件的坡口形式、企口上下、首尾、正反、左右等零件加工符号、尺寸、标注必须正确无误。

3.8.3.2 下料后零件的减轻孔、人孔、透气孔、漏水孔、切口、面板的自由边都必须打磨。

3.8.3.3 切割下料零件,严格按分段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散装件、标准件等,分阶段配套、堆放,确保分段零件配套完整及零件分流正确。

3.8.3.4 切割材料严格按下料工艺单要求,材料规格材质不准擅自替代。

3.8.4 型材加工必须控制其直线度、水平度、角尺度及焊接质量。

3.8.5 拼板切割零件其直线度精度、对角线精度达到质量标准。

3.8.6 数控切割、门式切割、光电跟踪切割等设备的操作人员须每天上下班做好起始点检测保养,从而确保零件切割精度。

3.8.7 板材的吊装严禁直接用钢丝绳捆扎。

3.8.8 操作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做好切割下料实动工时的原始记录。

3.8.9 加工单元配套完工后,需将分段切割加工资料、草图、盘片、板图等资料文件

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 保管好,以防散失。

3.8.10 切割中心应认真落实处理好切割残余边材及割渣,应预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定时、定期清除残渣,确保切割平台的平整度。

4 船体分段结构建造

4.1 双层底分段(舷侧分段建造相同)

4.1.1 工艺要求

4.1.1.1 拼板时以肋骨检验线、板端部对合线为准,误差≤1mm。

4.1.1.2 纵骨、纵桁以对合线为准安装,误差≤1mm。

4.1.1.3 中组立时分段主尺度、构件垂直度符合 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4.1.1.4 大组立时分段四周内外底板垂直度和内、外纵骨垂直度,误差≤4mm。

4.1.2 工艺过程

4.1.2.1 建造方法:以内底为基面反造,外场翻身,与外板正态合拢;对艏艉部有曲面外板的分段,采用以内底为基面反造,待外底纵骨定位后,外板反贴,装焊定位,外场翻身,然后内部构架焊接。

4.1.2.2 胎架形式:内场由平直中心流水线生产或采用支柱式胎架,外场采用水平搁墩或水平胎架。

4.1.2.3 工艺操作程序(以典型平行舯体双层底分段为例):

4.2 单底分段(甲板分段相同)

4.2.1 工艺要求

4.2.1.1 拼板时以肋骨检验线、板端部对合线为准,误差≤1mm。

4.2.1.2 纵骨、纵桁以对合线为准安装,误差≤1mm。

4.2.1.3 分段主尺度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4.2.2 工艺过程

4.2.2.1 制造方法:正造。

4.2.2.2 胎架形式:由平直中心流水线生产或采用支柱式胎架。

质量体系文件 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

Rev.0 / Date 01-09-2011

构 件 小

架 内 肋 内 线 底 板 构 底 跟 检 纵 纵 架 舾 踪 板 焊 拼 接 板 验 骨 桁 焊 装 补

及 装 安 接 修 焊 装

正 漆 架 外 线 底 检 纵 验 骨 及 装 修 焊 正

外 大 完 组 完 工 测 量 底

焊 接 舾 交 装 验 整 立 分 完

板 焊 拼 接 板

段 成 4.2.3 工艺操作程序:

构 件 小 组 立

完线验 工、线 测肋、 量骨船 并检台 完验对 善线合 中、线 心水标 平记 胎 底 二 构 焊

工 交 装 验

架 板 次 架 前 焊 制 装 划 安 测 接 造 焊 线 装 量

涂 检

4.3 上层建筑分段(包括甲板桅屋、烟囱、机舱棚分段) 4.3.1 工艺要求

4.3.1.1 分段主尺度、构件垂直度、甲板平整度、围壁平整度等应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a. 窗的开孔高度尺寸,应以上口为基准线;

b. 设计部在技术协议书中明确,厂商应提供窗框外形尺寸的开孔样板;

c. 施工人员对门、窗划线、开孔应按厂商提供的样板。门窗开孔切割形式由设 计定,可以数切亦可手工切割。

质量体系文件 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

Rev.0 / Date 01-09-2011

4.3.1.2 控制焊接变形,减少火工矫正。

a. 装配点焊,在有条件情况下应采用CO 2焊接;

b. 严格控制焊脚高度,以控制焊接变形;

c. 注意部件的焊接方法及焊接顺序,湿房间的具体位置。 4.3.1.3 加强及吊环

a. 上层建筑外围壁光面应少设马脚、吊环。加强拆除后的马脚,应批磨光;

b. 加强及吊环应尽量考虑设置在构架上。 4.3.1.4 对外提交报验前,做好自检工作。 4.3.2 工艺过程 4.3.2.1 建造方法:

a. 除烟囱外的上层建筑分段均以甲板为基面反造;

b. 烟囱卧造。

4.3.2.2 胎架形式:支柱式胎架 4.3.3 工艺操作程序:

划 线 检 验 门 窗 开 孔 围拼 壁 板焊 及 修 正 扶装 强 材焊

及 加 强 构件小组立

构 架 结 构 完 整 性 检 查

纵 横 构 架 安 装

分 段 吊 装 加 强

铁 舾装 围 壁 板 吊 装

管 舾 件 装 焊

甲 板 拼 板

吊 环 装 焊

线 完 工 测 量

焊 检 焊 交 验

件 、 支焊 验 接

及 修 正

4.4 机舱区双层底分段制造 4.4.1 工艺要求

4.4.1.1 机舱区双层内底、机座面板与胎架吻合,间隙误差≤2mm 。 4.4.1.2 分段内外底端缝处垂直度误差≤4mm 。

4.4.1.3 分段主尺度及机座面板、内底水平要求符合 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 量标准

4.4.1.4 凡通过主焊缝的管子开孔时,焊缝必须先焊透后方可开孔,覆板施焊。

质量体系文件

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

Rev.0 / Date 01-09-2011

4.4.1.5 海底门根据开孔样板划线、开孔。 4.4.2 工艺过程

4.4.2.1 建造方式:以机舱内底板为基面反造,外板反贴。

4.4.2.2 胎架形式:支柱式胎架和主机座附近设计桁架式胎架。 4.4.3 工艺操作程序:

构件小组立 内

吊胎 构 件 与 外 板 焊 接

底 舱铁 内舾 管件 件装 、焊

环架 装, 焊翻 、身 拆搁 离置

胎 架 制 造

铺 内 底 板

板 上 二 次 划 线

构 件 安 装

焊 前 测 量

外 板 安 装

焊 接

完 工 测 量 及 交 验

密 性 试 验

焊 前 测 量

焊 接

4.5 机舱舷侧分段

机舱舷侧的制造与机舱平台(主甲板)分段的舷侧分段相似,其制造工艺参照机 舱平台(主甲板)分段的舷侧分段。 4.6 机舱平台分段和机舱主甲板分段 4.6.1 工艺要求

4.6.1.1 外板组立制造工艺要点

a. 应大力推广支柱式胎架。按结构特点,由设计确定少量桁架式胎架;

b. 胎架底脚线应有四角定位点及板缝线;

c. 拼板以肋骨检验线为准,误差≤1mm ;

d. 曲面分段必须二次划线;

e. 外板与胎架吻合;

f. 肋骨冲势正确,误差≤3mm 。 4.6.1.2 分段施工工艺要点

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

a. 平台胎架应平整,主甲板胎架梁拱正确,线形光顺。

b. 大组时应测量分段下口半宽,焊前应放8mm反变形。

c. 分段两端面平面度误差≤4mm,极限≤8mm。

d. 纵向构件以对合线为准,误差≤1mm。

4.6.2 工艺过程

4.6.2.1 建造方法:机舱平台(主甲板)分段的舷侧以外板为基面侧造,整个分段以平台(主甲板)为基面反造。

4.6.2.2 胎架形式:支柱式胎架

4.6.3 工艺操作程序:

构件小组立

外板胎架制造铺

线

台平

强完中工心验

主甲板

二构

测线线

量、等

及肋标

完骨记

善检

装次

线

架制造拼装

4.7 艉尖舱分段制造

4.7.1 工艺要求

4.7.1.1 艉尖舱壁定位时必须与地面预埋件刚性固定。

4.7.1.2 各肋板中心线对准艉尖舱壁中心线,误差≤1mm。

4.7.1.3 尾轴管小组立时,前后中心线垂直度误差≤2mm。

4.7.1.4 尾轴管安装时必须保证尾轴毂尾端加工余量。

4.7.1.5 尾轴管焊接时(包括尾轴管小组时与尾轴毂焊接及中组时与艉尖舱壁铸钢件焊接)必须预热,并派人专职监视轴孔中心线情况,发现偏差,随即调整焊接顺序,

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 确保轴孔中线精度。焊后保温冷却。

4.7.1.6 外板端面平面度误差≤4mm,极限≤8mm。

4.7.1.7 分段主尺度误差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4.7.2 工艺过程

4.7.2.1 建造方式:以艉尖舱壁为基面侧造,外板外贴。

4.7.2.2 胎架形式:桁架式(支柱式)胎架。

4.7.3 工艺操作程序:

尾轴毂定位尾轴管安装

尾轴管预热焊接

构件小组立

尾轴管前铸钢件定位

尾尾

艉轴

胎架制造尖

完线尾

工、

测船

量坞

及对

完合

善线

中标

心记

4.8 舵机平台分段建造

4.8.1 工艺要求

4.8.1.1 舵机平台定位时,其四周及挂舵臂处必须用[20槽钢]与地面预埋件刚性固定。

4.8.1.2 挂舵臂安装时,其下舵钮中心线向艉倾斜 10mm 作反变形,并用[20 槽钢]斜撑与地面拉紧。

4.8.1.3 在挂舵臂焊接时,挂舵臂必须预热,焊后保温冷却,焊接过程中派人专职监控,一旦发现舵钮中心线偏离监控点,随即调整焊接顺序,确保精度。

4.8.1.4 外板端面平面度误差≤4mm,极限≤8mm。

质量体系文件

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

Rev.0 / Date 01-09-2011

4.8.1.5 分段主尺度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4.8.2 工艺过程

4.8.2.1 建造方法:以舵机平台为基面反造,外板反贴。 4.8.2.2 胎架形式:支柱式胎架。 4.8.3 工艺操作程序:

构件小组立

外 板 板 缝 及 与 构 架 焊 接

挂 舵 铺 舵 机 平 台 板

安 装 纵 横 构 架

舵 臂 与 构 架 焊 接

机 平 台 板 焊 接

挂 舵 臂 预 热

挂 舵 臂 预 热

胎 架 制 造 二 次 划 线 焊 前 测 量 构 件 焊 接

外 板 安 装

完 线 工 、

挂 舵 臂 与 外 板 焊 接

测 肋 坞

完 工 交 验

对 装 焊 吊 环

涂 装

量 骨

及 检 合

线 完 验

善 线 标

中 、 心 船

记 4.9 其余艉部分段制造

艉部除艉尖舱分段及舵机平台分段外的其余分段,与机舱平台(甲板)分段相似, 其建造参照机舱平台(甲板)分段制造工艺施工。 4.10 艏底部分段 4.10.1 工艺要求

4.10.1.1 分段尾端大接缝平面度≤4mm ,极限误差≤8mm 。 4.10.1.2 企口尺寸确保。

4.10.1.3 分段主尺度等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4.10.2 工艺过程

4.10.2.1 建造方式:以平台为基面反造,外板反贴。 4.10.2.2 胎架形式:支柱式胎架。

质量体系文件 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

Rev.0 / Date 01-09-2011

4.10.3 工艺操作程序:

构件小组立

完 线 工 、

测 肋 量 骨 及 检 完 验 善 线 外 板 焊 接 吊 环 安 装

平 台 拼 板 焊 接

坞 对 合 线 标 胎 架 制 造

二 次 划 线

构 件 安 装

外 翻 身 焊 接 密 性 试 验

完 涂 工 焊 接

舾 装

板 安 装

交 装

中 、 记 心 船

4.11 球鼻艏分段(艏部鼻梁分段) 4.11.1 工艺要求

4.11.1.1 艏柱中心线误差≤4mm 。

4.11.1.2 胎架底脚线应有四角定位点及板缝线。 4.11.1.3 拼板以肋骨检验线为准,误差≤2mm 。 4.11.1.4 装焊结束后切割外板加工余量。

4.11.1.5 尾端大接缝平面度≤4mm ,极限误差≤8mm 。

4.11.1.6 舱壁垂直误差≤0.1%h ,(h 为舱壁高度)且极限误差<12mm ,二者取小值。 4.11.1.7 分段主尺度等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4.11.2 工艺过程

4.11.2.1 建造方法:以舱壁为基面侧造,外板反贴。 4.11.2.2 胎架形式:支柱式胎架。 4.11.3 工艺操作程序:

构 件 小 组 立

完 线 坞 纵 向 隔 板 安 装 横 向 肋 板 安 装 艏 柱 包 板 安 装

完 工 测 量 及 交 验

工 、 对 测 肋 合 量 骨 线 并 检 标 完 验 记 善 线 舱 壁 板 定 位

胎 架 制 造

二 次 划 线

吊 环 安 装

构 架 焊 接 外 板 安 装

涂 装

焊 接

、 心 船

质量体系文件 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

Rev.0 / Date 01-09-2011

4.12 艏部主甲板分段 4.12.1 工艺要求

4.12.1.1 胎架底脚线应有四角定位点及板缝线。 4.12.1.2 拼板以肋骨检验线为准,误差≤1mm 。 4.12.1.3 尾端大接缝平面度≤4mm ,极限误差≤8mm 。

4.12.1.4 舱壁垂直误差≤0.1%h ,(h 为舱壁高度),极限误差<12mm ,二者取小值。 4.12.1.5 分段主尺度等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4.12.2 工艺过程

4.12.2.1 建造方法:以主甲板为基面反造。 4.12.2.2 胎架形式:支柱式胎架。 4.12.3 工艺操作程序:

构 件 小 合 拢

外 板 胎 架 制 造

外 板 二 次 划 线 外 板 拼 板

肋 骨 安 装

焊 接

横 梁 、 甲 板 纵 骨 安 装

完 工 测 量 及 交 验

焊检台 前验 对 测线 合 量、 线 并中 标 完心 记 善线 主 甲 板 胎 架 制 造

主 甲 板 二 次 划 线

主 傍 板 安 装

焊 前 交 验

甲 板 拼 焊

焊 接

涂 装

肋、 骨船

4.13 艏部其余分段

艏部其余分段的制造与机舱平台分段相似,其制造工艺参照机舱平台分段。 4.14 槽形舱壁制造 4.14.1 工艺要求

4.14.1.1 按设计要求安装加强排。

4.14.1.2 分段主尺度等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4.14.2 工艺过程

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 4.14.2.1 制造方法:以槽形舱壁平直面为基面制造。

4.14.2.2 胎架形式:用[20槽钢支撑落地支撑式,下墩采用支柱式胎架。

4.14.3 工艺操作程序:

构件小组

下墩胎架制造

槽加

槽槽

划密

线

完线

工、

测水

量平

及检

完验

善线

中、

心船

台卸

线

涂交舾

装装验

5 船体分段总组(根据公司实际生产需要,亦可不进行总组,直接进船台搭载)5.1 双层底分段总组

5.1.1 工艺要求

5.1.1.1 总组时以肋骨检验线为准,误差≤4mm。

5.1.1.2 总组后总段主尺度等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5.1.2 工艺过程

5.1.2.1 胎架形式:采用搁墩为总组胎架。

5.1.2.2 总组方法:正态总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