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试题

现代管理学试题
现代管理学试题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一种与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通过管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它活动才能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管理从字面意思上是“管”和“理”二字的连用,即表示在权力的范围内,对事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

借鉴中外学者对管理概念的认识,我们把管理的定义明确为:所谓管理就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历史发展

人类产生之初就有了管理,管理是人类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活动。

人类是以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特征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协调、配合和控制,也就必然需要管理。所以,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的阶段,管理具有其不同的特点。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国家管理是管理的最为基本的形式。

(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管理思想的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征。

(1)科学管理。

(2)分权管理。

(3)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二战后,在管理科学理论的推动下,人类的管理实践活动进入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历史阶段,即管理的现代阶段。

(1)系统化管理。

(2)民主化管理。

(3)科学化管理。

(4)法制化管理。

(5)以人为本。

(6)追求效率。

三、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随着管理的功能不断完善和发展,管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涵义

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研究对象包括:

(一)、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即研究如何合理商效地协调和使用管理组织的人、财、物等资源,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包括对各种资源在使用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问题。

(二)、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即如何正确处理管理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三)、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1)研究管理组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注重社会效益,促进社会文明全面进步,促进组织的民主建设,使组织成员得到全面发展。(2)研究如何根据国家的社会的要求,促进管理组织系统的改革,培养组织文化。维护社会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理论性与应用性统一

(1)管理学的知识来源于人们的管理实践,是人们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管理学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有价值。(3)管理学的知识和理论是否正确,归根到底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2、定性和定量相统一

管理学借用数学的各种知识和方法,构成定量化,并通过定性分析来实现其更高程度的科学化与精确化。

3、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统一

管理本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表现为一种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它又表现为一种社会属性。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阶级里,对管理学的理解、把握与实际运用是不同的。

4、一门软科学

管理本身就是软件,其原因是:(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较少的投入或消耗争取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管理必须借助于被管理者及其他各种条件,并通过他们来体现或实现管理的价值。(3)通过管理提高效益,需要一个过程。管理效益的产生不像设计一种新产品,生产出来,销售出去,很快能看到效果,其效果如何很难定论。

5、鲜明的朝代特征

不同历史阶段的管理,在思想、内容、性质、方法和手段等各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努力揭示现代管理规律、反映未来管理趋势,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学科知识体系,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

(一)、现代管理学的涵义。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二)、现代管理学的特点。

1、变革性

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传统管理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是传统管理学和继承和发展。同时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应更加注重变革。

2、开放性

(1)广泛地吸收当代人类文明成果,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提供新的血液。(2)现代管理学的研究队伍空前扩大,充满生机。(3)围绕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共同问题,加强学术交流,使现代管理学理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3、严密性

现代管理从逻辑体系到理论内容都更加严密,表现在:(1)对学科基本概念的界定更加准确、清晰,表述更加简洁。(2)学科体系趋于完善,结构安排更加合理,为管理科学的进

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3)学科理论走向成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密切。严密性标志着管理科学在当代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实用性

(1)在研究重点上,立足于现实,有的放矢。(2)在研究方法上,加大定量研究的力度,定量研究将使现代管理学理论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在调查研究上,强调管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并受到检验不断发展。

四、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准则、管理规范及其管理手段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内容方面的基本问题。

4.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5.关于管理创新与管理国际化的基本问题。

概念辩析:

管理与管理学:所谓管理就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与现代管理学: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途径与方法

一、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

1.学习现代管理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学习现代管理学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3.学习现代管理学有助于面向未来,实现管理的国际化与管理创新。

二、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国情包括两方面:一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民族文化传统;二是我们自己在管理领域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经验需要总结,有哪些教训可资借鉴。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三、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2、定量分析法: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找其数量规律的方法。

3、历史研究法: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带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难点分析: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

(1)学习现代管理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学习现代管理学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这一点意义可以从现代管理学对于推动生产力、推动现代社会的向前发展的作用方面理解,经济发展中没有相应的管理,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得不到推广和有效运用的,所以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

(3)学习现代管理学有助于面向未来,实现管理的国际化与管理创新。这一点从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这个角度理解。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长城、战国李冰都江堰、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春秋《墨子*尚贤》、汉高祖刘邦、孔子的人本主义思想VS韩非子的专制管理思想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战国商鞅/韩非子的“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管仲国家控制商品/货币及对社会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以获取更多的财富、战国荀子“上下俱富”、西汉司马迁“上下俱富”的方略——善因论

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巴比伦王国的汉穆拉比法典——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282条)、古埃及设立宰相职务分开神权和世俗权力(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的《旧约全书》宰相约瑟)、古印度孔雀王朝大臣查纳卡雅*考底里耶(约公元前332-298年)《政事论》成为印度公共行政管理的奠基之作

2、生产管理思想:古埃及的胡夫金字塔、15-16世纪威尼斯造船厂、公元前370年古希腊瑟诺芬——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的最好(制鞋)

3、教会管理思想:罗马天主教会所实行的既分级又分领地且分部门的一套管理体制

古代管理思想的局限性;

1、具有直观性,表现在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

2、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表现在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反人道的一面、强烈的等级观念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P35

[英]小詹姆斯*瓦特

马修*鲁滨逊*博尔顿

发展了:市场研究与预测技术、生产计划技术、生产

过程规范化和产品部件标准化、依据工作流程有序安装机

器、建立详尽的生产统计记录按机床/部门进行成本核算、

培训工作与管理人员、按成果支付工作工资、工作福利由

工作自己管理

计划方面成果几乎无人能

及、成本核算制度优越

[英]亚当*斯密

1776《国富论》卓有成效地论述了经济和政治理论,

对管理问题进行了一起探讨,对管理理论作出了贡献。劳

动分工—制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

出代表

[英]罗伯特*欧文

首次提出关心人的哲学:改善工厂内的工作条件、限

制童工的最低年龄、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为工作提供厂

内膳食、设立按成本向工作出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通过

建造房屋改善工人居住条件

人事管理的先驱者

人际关系之父

[英]查尔斯*巴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强调劳资协科学管理的先驱者

贝奇作,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积极

[英]安德鲁*尤尔

强调三项原则:机械原则-协调生产的技术和过程、

道德原则-协调工人的认识和行为、商业原则协调销售和

筹措资金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管理教育的先驱者

影响了[法]夏尔*潘迪、管理

大师达约尔

[美]丹尼尔*麦卡勒姆

[美]享利*普尔

严密的管理制度、严密的组织措施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之三条基本原则:组织/沟通/信

息原则,注意到企业中人的因素,提出改变僵化的领导作

风。提出建立严格管理制度的思想、提出集中指挥的问题、

人的因素问题、消除正式组织刻板性问题

最早的组织图

出色的管理者先驱

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美]泰勒

《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科学思想之父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

流的工人

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

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

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制定标准定额是整个泰勒制的基

意义:1、开创了管理实证研究的

先河;2、使人类的管理从经验上升到

科学;3、科学是发展的局限:1、对人

的看法是错误的,把人设为“经济人”

工作动机是经济利益;2、重视技术因

素,忽视社会因素;3、科学管理中所

谓的“标准定额”超过常人;4、解决

了基层管理、车间管理中具体工作的作

业效率问题,未能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

体怎样经营与管理的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

[法]法约尔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

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

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

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

他是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

代表,提出的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尝试探讨管理问题

的结晶,是管理科学的奠基性理论,是

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

依据之一。贡献:1、为管理科学提供

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务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和分权、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跳板原则了完整的理论框架;2、提出了一般管理的概念,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3、采用演绎方法全面研究管理问题;但是由于过于追求一般性,忽视了对具体管理过程的分析,忽视了技术层面的研究,以至于缺乏可操作性。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1949年美国芝加哥人际关系论定名为行为科学早期行为科学理论

[澳]梅奥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1924-27-32霍桑实验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

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

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与古典理论相比:由原来的以

“事”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对行为的

研究;由原来的监督管理—“人性

激发”的管理;由原来的独裁管理

—参与管理

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麦克利兰成求需要论、赫茨任格双因素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弗鲁姆期望论、亚当斯公平理论、波特——劳勒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斯金纳强化理论、凯利/韦纳等人提出的归因理论

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阿吉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沙因的人性假设理论:理性—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

勒温的领导方式理论:专制式、民主式、放任式

利克特的领导方式理论:专制-权威式、开明-权威式、协商式、群体参与式布莱克和穆顿的“四分图”理论:“关心工作”/“关心人”81方格

坦南鲍姆和施米特的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专制独裁型和民主参与型之间过渡

费德勒的权变模型:领导模式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

埃文斯等的途径—目标理论:以期望理论和“四分图”理论为依据,领导为下属指明目标的途径。科曼等人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有效性取决于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下属的成熟程度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管理理论多学派并存的原因:A、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生产规模、组织规模急剧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管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B、管理学研究队伍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