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教案

课堂教案教案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教师姓名教研室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教案对象各专业授课时间学时

教案内容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教案目的

与要求

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

教案内容

提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教案重点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树立法律权威,就是树立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教案难点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大学生应成为尊重法律权威、信仰宪法法律的先锋。

教案手段

从《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一篇题为《让人民在法治中身心平安》的文章导入课程,增强大学生对法治中国的认识。从我国《宪法》相关条文和党的代表大会关于

与方式

“依法治国”的表述,增强大学生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庄严感。

介绍一些难记知识的记忆方法,提高课堂教案效率,减轻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畏难

感。例: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内容可以巧妙地概括为“一条道路、

二个结合、三个统一、四贵实施”。

引导学生认识“党大还是法大”是个伪命题,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党与法的关系。

分析习近平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讲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引导学生分析种错误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民主就应该是人民自己做自己的主,

不需要由谁来领导。一种错误观点认为,依法治国的本意就是排斥党的领导,强调

党的领导就不是依法治国,是搞“党治”。引用习近平原话提高讲授力度,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领

导人民有序治理国家,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

用表格方式帮助学生区分法治与德治。

讲授“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的内容,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有本质区别:制度基础不同;领导力量不同;权力主

体不同;权力行使方式不同。播放视频资料:《中国的依宪执政不是西方的宪政民

主》。

讲授第二节内容。使用的案例包括:大学生侵入地震局网站发布假消息被判刑、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如此判案、名女乘客在航班飞行时互殴被拘留天、捡钱不还也犯

法。用表格方式帮助学生区分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讲授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要

强调其学理基础是将法律、权力、权利和程序视为治国理政的四个基本要素。使用

案例“云南沙甸禁酒”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

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讲解正

当程序时,要强调:程序正义可防止丛林正义;程序正义优先于实体正义;按照正

常程序实现不了的实体正义只能放弃。讲解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时,提问:如何认

识“我又不犯法,学法有什么用”的观点?引导:法律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大

学生应该学习法律,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认识法

律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强调: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与长期自觉养成的生活

习惯有很大关系,大学生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养成科学

的法治思维方式。

讲授“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强调:树立法的权威,就是树立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讨论:大学生如何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教研室主任意见教案实施情况总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