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物理方程教案3行波解

数学物理方程教案3行波解
数学物理方程教案3行波解

数学物理方程教案3

主要内容:

1、掌握行波解求解思路和一般步骤。

2、掌握有源化无源的冲量原理法和三维化一维的平均值法和求解步骤。

3、理解推迟势的物理意义。

第二章行波法

上一章已经学习了建立数学物理方程和定解条件的基本方法,即确定了定解问题,那么从本章开始,我们将重点学习各种求解数学物理方程的方法,主要包括:行波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和格林函数法等。

我们知道,求解常微分方程时,一般是先求方程的通解,再用初始条件来确定通解中的任意常数,从而得到特解。那么这种思想能否用于求解偏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呢?也就是说先求出偏微分方程的通解,再用定解条件确定通解中的任意常数或函数。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很难定义通解的概念,即使对某些方程可以定义并求出通解,但要通过定解条件来确定通解中的任意函数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能够使用类似于常微分方程的求解过程来求解偏微分方程的,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的偏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尤其在求解无界区域上的齐次波动方程等类型的定解问题时,可以考虑这种先求通解再确定特解的方法。另外,从物理学上看,对于齐次波动方程反映了媒质被扰动后在区域里不再受到外力时的振动传播规律,如果问题的区域是整个空间时,由初始扰动所引起的振动就会一直向前传播出去,形成行波,而这类问题可以得到通解,我们把这种主要适用于求解行波问题的方法称为行波法,本章将讨论这种方法的求解思路、方法和应用。

2.1 一维波动方程的达朗贝尔公式

2.1.1 达朗贝尔(D`Alembert)公式的导出

对于无限长的弦的自由振动、无限长的杆的纵向自由振动以及无限长理想传输线上

的电流和电压均满足相同的波动方程的定解问题

泛定方程: 2

tt xx u a u =,(,0x t -∞<<∞>) (2.1)

初始条件: ()()()()

,0,0t u x x u x x ?ψ=???=??, (2.2)

式中,(),()x x ?ψ为已知函数。

因为对于无限长弦,其边界的物理状态并未影响到所考察的区域,所以不需提出边界条件。此定解问题即为初值问题。

为了用行波法求解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求出(2.1)的通解。做变量代换,引入新的自变量

x at

x at ξη=-??

=+?

, (2.3) 利用复合函数求微商的法则,可以得到

x x x u u u u u ξηξηξη=+=+, (2.4)

()()()()()() 2xx x x x x x x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ξηξηξηξξηηξξξηηη

ξη=+=+=+++=++, (2.5)

()t t t u u u a u u ξηξηξη=+=-+, (2.6)

()

2

()()()() ()()2tt t t t t t t u u u a u u a a u u a u u a u u u ξηξηξηξξηηξξξηηηξη??=+=-+??

??=--++-+=-+??, (2.7)

将上面得到的,tt xx u u 代入式(2.1),得到

()()2222a u u u a u u u ξξξηηηξξξηηη-+=++, (2.8)

0u ξη=. (2.9)

求上面方程的解,先对η积分,得 ()()0u u d d c c ξξηηηξξ==+=??, (2.10) 再对ξ进行积分可得

()()()()()212,u c d f f f ξηξξηξη=+=+?, (2.11)

式中,()()12,f f ξη分别是ξ,η的任意函数。把代换(2.3)代入此式,得到

()()()12,u x t f x at f x at =-++. (2.12)

容易验证,只要12,f f 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表达式(2.12)就是自由弦振动方程(2.1)的通解。

下面我们利用初始条件(2.2)来确定任意函数1f 和2f 。即求满足定解条件的解。把式(2.12)代入式(2.2)得

12(,0)()()()u x f x f x x ?=+=, (2.13)

12(,0)()()()t u x af x af x x ψ''=-=, (2.14)

0121()()()x

x f x f x d c a

ψαα-=+?, (2.15) 由(2.13)式和(2.15)式容易解得

0111()()()222x x c

f x x d a ?ψαα=++

?, (2.16) 0211()()()222

x x c

f x x d a ?ψαα=--?. (2.17) 将()1f x 和()2f x 中的x 分别换成x at +和x at -,代入(2.12)得

[]11(,)()()()22x at

x at

u x t x at x at d a ??ψαα+-=++-+?. (2.18)

这就是达朗贝尔公式或称为达朗贝尔行波解。它是一维无界齐次波动方程的初值问题的特解的一般表达式。

例1. 求解初值问题

2

0|,|4tt xx

t t t u a u u x u ==?=??

==??, (2.19) 解:显然这是一个一维无界齐次波动方程的初值问题,()(),4x x x ?ψ==,故由

达朗贝尔公式(2.18)有

()[]11,422 4x at

x at

u x t x at x at d a x t

α

+-=++-+=+?. (2.20) 2.1.2 达朗贝尔公式的物理意义

首先,我们以无限长弦的横向自由振动为例来阐述达朗贝尔公式的通解式(2.12)的物理意义。

先考察第一项

()11u f x at =-, (2.21)

它是方程(2.1)的解,对于t 不同的值,就可以看到弦在不同时刻相应的振动状态。

在t =0时,()()11,0u x f x =,它对应于初始时刻的振动状态,假如图2.1(a )曲线表示的是0t =时的弦振动的状态(即初始状态);在1/2t =时,()11,1/2(/2)u x f x a =-的图形如图2.1(b )所示;在1t =时,()11,1()u x f x a =-的图形如图2.1(c )所示;在

2t =时,()11,2(2)u x f x a =-的图形如图2.1(d )所示。这些图形说明,随着时间的

推移,()11u f x at =-的图形以速度a 向x 轴正向移动,所以()11u f x at =-表示一个以

速度a 沿x 轴正向传播的行波。

同理,第二项()22u f x at =+表示一个以速度a 沿x 轴负向传播的行波。所以说达朗贝尔公式表明:弦上的任意扰动总是以行波形式分别向两个方向传播出去,其传播的速度正好是弦振动方程中的常数a 。也正是基于此原因,上述求波动方程通解的方法叫做行波法。

(a)

(b)

(c) (d)

图2.1 行波示意

然后,我们研究满足初始条件(2.2)的达朗贝尔公式特解。从特解(2.18)的表达式可以看出,沿x 轴正、负方向传播的行进波,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初始位移,一部分来源于初始速度。

至于行波的具体波形,取决于初始条件(2.2)。为了使这个概念具体化,我们分别对以下两种特殊情况进行讨论:

(1)()0x ψ=(只有初始位移,初速度为零的弦振动) 此时由(2.18)给出

[]1

(,)()()2

u x t x at x at ??=

++-. (2.22) 先看第二项,设观察者以速度a 沿x 轴正向运动,则t 时刻在x c at =+处,他所看

到的波形为

()()()x at c at at c ???-=+-=. (2.23)

由于t 为任意时刻,这说明观察者在运动过程中随时可看到相同的波形()c ?,可见,波形和观察者一样,以速度a 沿x 轴正向传播。所以,()x at ?-代表以速度a 沿x 轴正向,称为正行波。而第一项的()x at ?+则当然代表以速度a 沿x 轴负向传播的波,称为反行波。正行波和反行波的叠加(相加)就给出弦的位移。

(2)()0x ?=(即只有初速度,初始位移为零的弦振动) 此时式(2.18)给出

1(,)()2x at

x at

u x t d a ψαα+-=?, (2.24)

设()x ψ为

()

2x a

ψ的一个原函数即

()()0

12x

x x d a ψααψ=?, (2.25)

则此时有

()()(),u x t x at x at =ψ+-ψ-, (2.26)

由此可见第一项也是反行波,第二项也是正行波,正、反行波的叠加(相减)给出弦的位移。

所以,达朗贝尔解表示正行波和反行波的叠加。 例2. 设初速度()x ψ为零,初始位移为

0 ()22 (0)()22 (0)0 ()x x x x x x x ααα?αα

α<-???+-≤≤?=??-≤≤??>?

, (2.27)

的无界弦的自由振动位移。

解:则此时达朗贝尔解(2.18)给出了弦的位移为

[]1

()()()2

u x x at x at ??=

++-, (2.28) 即初始位移(图2.2最下一图的粗线),它分为两半(该图细线),分别向左右两方以速度

a 移动(见图中由下而上的各图中的细线),每经过时间间隔

4a

α

,弦的位移由此二行波

的和给出(见图中由下而上的各图粗线)。

图2.2 弦的波动示意

2.1.3 依赖区间和影响区域

1. 依赖区间

由达朗贝尔公式(2.18)可看出,定解问题(2.1)~(2.2)的解在一点

()(),:,0x t x t ∈ΩΩ-∞<<∞>处的值,仅依赖于x 轴的区间[],x at x at -+上的初始条件,而与其它点上的初始条件无关。我们称区间[],x at x at -+为点(),x t 的依赖区间,它是过点(),x t 分别作斜率为1a ±的直线与x 轴所交截而得的区间。如图2.3所示。

图2.3 依赖区间

2. 影响区域

从一维其次波动方程的通解

()()()12,u x t f x at f x at =++-

可知,波动是以一定的速度a 向两个方向传播的。因此,如果在初始时刻0t =扰动仅在一有限区间[]12,x x 上存在,那么经过时间t 后,它所传到的范围就由不等式

12,(0)x at x x at t -≤≤+>, (2.29)

所限定,而在此范围外仍处于静止状态。

在(),x t 平面上,上述不等式所表示的区域如图2.4,称为区间

[]12,x x 的影响区域。

在这个区域中,初值问题的解(),u x t 的数值是受到区间[]12,x x 上的初始条件影响的;而在此区域外,(),u x t 的数值则不受区间[]12,x x 上初始条件的影响。

特别地,当区间[]12,x x 缩成一点0x 时,点0x 的影响区域为

00,(0)x at x x at t -≤≤+>, (2.30)

这是过点0x 作两条斜率各为1a ±的直线0x x at =-和2x x at =+所夹的三角形区域。如图2.5所示。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看到在(),x t 平面上,斜率为1a ±的直线0x x at =±对波动方程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称为波动方程的特征线,且特征线族x at c ±=(任意常数)正是波动方程的特征方程()()

2

2

2

0dx a

dt -=的特征曲线。

x 1

图2.4 []12,x x 的影响区域

x x

图2.5 0x 的影响区域

从本节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行波法是以波动现象的特点为背景的变量变换为出发点的。它先求通解,再用定解条件求特解,与求解常微分方程的方法相近,故而思路简洁,用于研究波动问题也很方便。但因为一般偏微分方程的通解不易求,用定解条件求特解有时也很困难,所以这种解法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一般只用于求解波动问题。

2.2 半无限长弦的自由振动

对于半无限长弦的自由振动的定解问题的研究,需要根据端点所处的物理状态(即边界条件)的不同分别加以讨论。

1. 端点固定(即第一类齐次边界条件) 一端固定的半无界弦的自由振动的定解问题为

泛定方程: ()2

, 0,0tt xx u a u x t =<<∞>

(2.31)

边界条件: ()0,0u t =, (2.32) 初始条件: ()()

()(),0,0t

u x x u x x ?ψ=??=?, (2.33)

其中边界条件表示0x =端弦是固定的,求解区域是(),x t 平面上的第一象限。对半无限长弦问题的处理基本思想是设法把它化为无限长弦问题,借助已知的达朗贝尔公式加以解决。

从物理上我们可以设想:半无限长弦在端点的反射波可视为无限长弦在0x <部分传播过来的“右”行传播波,且保持端点处为波节。从而半无限长弦问题可以作为特定的

(()0,|0x u x t ==)的无限长弦问题。

从数学上可以这样考虑:利用延拓法,把半无界区间延拓到整个无界区间。用无界域上的波函数,它既满足达朗贝尔公式,又要满足()0,|0x u x t ==,即

[]011(,)|()()()022at

x at

u x t at at d a ??ψαα=-=+-+=?. (2.34)

由于函数()(),x x ?ψ的任意性,必须把()x ?与()x ψ延拓成x -∞<<∞区间上的

奇函数。这样我们把上述初始条件改为

()()()()()() 0,0 0x x u x x x x ??≥?=Φ=?

--≤?

, (2.35) ()()()()()() 0,0 0t x x u x x x x ψψ≥?=ψ=?--≤?

. (2.36) 这样处理后,因为函数定义在x -∞<<∞整个区间,所以可以直接应用达朗贝尔公式(2.18),于是得

()()()()11,22x at

x at u x t x at x at d a

αα+-=

Φ++Φ-+ψ?????, (2.37) 然后利用()x Φ、()x ψ的奇函数特性,最终用()x ?和()x ψ来表示。

为此,在(),x t 平面上的第一象限应分为两个区域,如图2.6所示:

图2.6 (),x t 平面上的两个区域

(1),0x at t >>; (2)0,0x at t <<>。

由图2.6可见,由于在x at >区域内的任何点的依赖区间全部位于(0,0)t x =≥的区间内,因此解只依赖于0t =、0x ≥的初值条件,所以在区域(1)内的解,只须将()x ?与()x ψ的具体形式直接代入式(2.37)即可得到,

()()

[],,11 ()()()22x at

x at

u x t u x t x at x at d a ??ψαα

I +-==++-+?,()0,t x at >> (2.38) 而区域(2)内的点的依赖区间已跨越到负x 轴上去了。因此要利用()x Φ与()x ψ的

奇函数特性,得

()()

[][]00,,11()()()()2211()()()22x at

x at x at at x

u x t u x t x at at x d d a x at at x d a ??ψααψαα??ψααII +-+-=??=+--+--????=+--+???, (2.39) ()0,0t x at ><<

我们来讨论上述解的物理含义:

若x at >,我们看到其解就是达朗贝尔解,这说明端点的影响尚未传到。

若0x at <<,此时的解与达朗贝尔解不一样,这说明端点的影响已经传到。为简单起见,设初速度为零,此时

()[]1

,()()2

u x t x at at x ??=

+--, (2.40) 其中第一项,由上节讨论得知是沿x 轴负向向端点传播的反行波,在此称为入射波。至于第二项是由端点传来的以速度a 沿x 轴正向传播的正行波,在此称为反射波。注意在端点()0,|0x u x t ==,即弦始终不动,这说明在端点0x =处如射波和反射波的相位始终相反,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半波损失。

2. 端点自由(即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 定解问题转变为

泛定方程: ()2

, 0,0tt xx u a u x t =<<∞> (2.41)

边界条件: ()0,0x u t =, (2.42) 初始条件: ()()

()(),0,0t

u x x u x x ?ψ=??=?. (2.43)

同“端点固定”的分析方法相同,我们采用延拓法,将半无界问题延拓为无界问题。在此边界条件下,应设()00?'=和()00ψ'=,这样才能保持端点自由(即()0,0x u t =),因此应将()x ?与()x ψ延拓成在x -∞<<∞整个区间上的偶函数,这样0x =端的边界条件自然会得到满足。即将定解问题(2.31)~(2.33)的初始条件改为

()()()()()() 0,0 0x x u x x x x ??≥?=Φ=?

-≤?

, (2.44) ()()()()()() 0,0 0t x x u x x x x ψψ≥?=ψ=?-≤?

. (2.45) 这样处理之后,由于函数定义在x -∞<<∞整个区间上,因此可以直接应用达朗贝尔公式(2.18),于是得到

()()()()11,22x at

x at u x t x at x at d a αα+-=Φ++Φ-+ψ???

??. (2.46) 然后,像上面的步骤一样,利用()x Φ与()x ψ的偶函数特性,将(),x t 平面上的第

一象限分成两个区域(1)x at >及(2)x at <。最后得到:

当0,t x at >>时

()()[]11,,()()()22x at

x at

u x t u x t x at x at d a ??ψαα+I -==++-+?, (2.47)

当0,0t x at ><<时

()()

[][]0000,,11 ()()()()2211 ()()()()22x at

x at x at at x u x t u x t x at at x d d a x at at x d d a ??ψααψαα??ψααψααII +-+-=??=++-++-?

????

?=++-++?

???????. (2.48)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0,t x at >>时,端点的反射波影响还未达到x 点,所以它和无界域的达朗贝尔公式相同;当0,0t x at ><<时,端点的影响已经达到x 点,端

点的运动状态由初值函数引起的波动和端点反射波共同决定,不过此时无半波损失。 例 3. 半无限长的弦,初始位移和初始速度都为零,端点作微小的横振动0|sin x u A t ω==,求解弦的振动规律。

解:此物理问题转化为下列定解问题

()()()()2, 0,0,0,00

0,sin tt xx t u a u x t u x u x u t A t

ω?=<<∞>?

==??=?. (2.49) 由定解条件知,此弦的振动是单纯由端点的振动引起的。因此,在0x ≥区域,弦振动应按右行波传播。故可令,其解为()(),u x t f x at =-,代入边界条件,得

()()sin , 0A t f at t ω=-≥ (2.50)

为确定函数f ,令z at =-得

()()()sin /sin , 0z

f z A z a A z a

ωω=-=-≤ (2.51)

于是得

()()

()(),sin

sin /, /x at u x t A A t x a t x a a

ωω-=-=-≥. (2.52)

2.3 三维波动方程的泊松公式

我们已经在2.1节讨论了一维波动方程的初值问题,并获得了达朗贝尔解,但波在三维空间的传播的情况更具有普遍意义。例如,在研究交变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播时,就要讨论三维波动方程。本节我们讨论三维波动方程的问题。

在三维无限空间传播的波动问题,就是要求下列定解问题。

泛定方程: 2

tt u a u =?,(),,,0x y z t -∞<<∞> (2.53)

初值条件: ()

()00

||t t t u M u M ?ψ===??=?. (2.54)

其中M 代表空间中任意一点。根据2.1节中用行波法求解一维波动问题的思路,我们想到,若能通过某种方法将三维的波动问题转化为一维的波动问题,就可以借助2.1节的结

果或仿照2.1节的方法来求得三维波动问题的解,事实上,在球坐标系中,(,,)u u r θ?=,如果波动在三维空间中传播时与(,)θ?无关时,即具有球对称性时,可以化为()u u r =,显然就是一个一维问题,所以,通过某种转化,利用一维行波解的结果来得到三维波动问题的解是一种可能的途径。

为此,我们先介绍平均值方法。

2.3.1 平均值法

首先定义一个函数

()()()002

1

1,,,44M M r

r

s s u r t u M t ds u M t d r ππ

=

=

Ω????

, (2.55)

其中2sin ds

d d d r

θθ?Ω=

=为立体角元。显然,(),u r t 只是独立变量r 和t 的函数,称之为函数(),u M t 在以0M 为中心,r 为半径的球面0M

r s 上的平均值。而0M 是一个参量,

而且容易看出来(),u r t 和我们所要求的()00,u M t 有很紧密的联系:

()()0000

,lim ,r u M t u r t →=. (2.56)

因此,欲求波动方程(2.53)的解(),u M t 在任意一点0M ,任意时刻0t 的值

()00,u M t ,只要先求(),u M t 在0t 时刻,以0M 为中心,r 为半径的球面0M r s 上的平均

值,再令0r →即可。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称为平均值法。

Y

图2.7 0M 与M 的坐标关系

注意,如图2.7所示,这里各坐标变量之间的关系为

000sin cos sin sin cos x x r y y r z z r θ?

θ?θ

=+??=+?=+??, (2.57)

其中

r =

下边我们来通过求三维齐次波动方程的通解来导出泊松公式。

2.3.2 泊松公式

为了用平均值法求解三维的波动问题,我们对(2.53)式两边在球面0M

r s 上积分并乘以常数因子

1

,则得 002

144M M r r

tt s s a u d ud π

π

Ω=?Ω????

, (2.58) 交换微分和积分号的顺序得

002221144M M r r s s ud a ud t π

π

?????Ω=?Ω ? ?

?????

????, (2.59) 由(2.55)式得

()()22

2,,u r t a u r t t

?=??. (2.60)

又因为在直角坐标系中

222222u u u

u x y z

????=++???, (2.61)

由变量x 和r 的关系(2.57)我们有

0.u u r x r u r x x u r r

???=

???=?-?=?, (2.62) 所以

()()2

2

2

220002322

..r x x x x x x u u r u u x r r r x r r r r ??----??????==+ ?????????, (2.63)

类似地可得

222

2200232

22

2

2

2

2

002322

()()()()

r y y y y u u u y r r r r r z z z z u u u z r r r r ---???=+???---???=+???, (2.64)

故有

2222222

222322

22

22

321()u u u u r r u r u x y z r r r r u u ru r r r r r ????-??=++=+????????

=

+=???, (2.65)

代入(2.60)得

222

22

()a u ru t r r ??=??, (2.66) 即

22222()()ru a ru t r

??=??, (2.67) 不妨令

(,)(,)v r t ru r t =

(2.68)

则可得

2

tt rr v a v =, (2.69)

这就是一个一维的波动方程,其通解可以表示为

12(,)()()v r t f r at f r at =++-, (2.70)

因此

12()()

(,)(,)f r at f r at v r t u r t r r

++-=

=

, (2.71) 注意到(,)(,)v r t ru r t =,当0r =时有

(0,)0v t =, (2.72)

12()()0f at f at +-=, (2.73)

所以

000000102001

010*********(,)

(,)lim (,)lim

()()

lim ()()()()

lim ()()

r r r r v r t u M t u r t r f r at f r at r

f r at f at f r at f at r f at f at →→→→==++-=+-+---=''=+-, (2.74) 而由(2.73)还可以得到

1020()()f at f at ''=-, (2.75)

故有

0010(,)2()u M t f at '=, (2.76)

此即波动方程(2.53)在任意时刻0t ,任意一点0M 处的解,其中10()f at '为任意函数。

为了得到方程(2.53)满足初始条件(2.54)的特解,我们需要用这两个初始条件来确定

(2.76)中的任意函数10()f at '。为此,我们将(2.71)两边乘以r 后再分别对r 和t 求导

12()(())f r at r f at u r r ''++-?

=?, (2.77) 121(()())f r at ru a r t t

f a ''?

?+--=, (2.78) 将此二式相加,并取0r at =,0t =,(注意,这里之所以令0t =是为了代入初始条件得到10()f at '的值)则得

000000

0102

20

00

2()11441()()1 1 41 1( )

()

4M M r r M M r r r at t r at t r S S t S S at t f at uds uds r r

u u ds ds r a r M M ds ds at at ru ru r a t r r r a t r a t ππ?ψπ

π======????

+??

???????????

?=?+? ?

?

??????????'?

??=

?=??++???

=?????????0

00M M at at S S ???

???

??

??

, (2.79)

将此结果代入(2.76),则得

0000

00

14()

()

(,)M M at at S S M M u M t ds ds a a t at t ?πψ??

???=

?+??

??

??

, (2.80) 注意到00,M t 的任意性,故一般可写为

()()(,)14M M

at at S S M M u M t ds ds at a a t t ?ψπ???

????''=

?

+????, (2.81) 其中M '表示以M 为中心at 为半径的球面M

at S 上的点。

至此,我们得到了三维无界空间波动方程的初值问题的解,即(2.81)式,称此式为泊松(Poisson )公式。

2.3.3 泊松公式的物理意义

下面我们讨论泊松公式的物理意义。式(2.81)是三维波动方程式(2.53)~(2.54)的解,它表示点(),,M x y z 和时刻t 的值,仅与以点M 为球心,at 为半径的球面上的初始条件有关。换言之,只有与点M 相距为at 的点上的初始扰动能够影响到(),,,u x y z t 的值。

为了形象起见,我们设扰动只限于区域0T (即初值函数()M ?'、()M ψ'在空间某个有限区域0T 内,而在0T 外为零)。在空间任取一点M ,我们考察M 点处,各个时刻所受到初始扰动的情形。

我们知道,函数u 在点M 和时刻t 的值(),u M t 是由()M ?'、()M ψ'在球面M

at s 上

的值所决定。也就是说,只有当球面M

at s 和区域0T 相交时,(2.81)中的积分才不为零,从而也才不为零。我们用1d at =和2D at =分别表示点M 到区域0T 的最近和最远距离,如图2.8所示。

显然,当1at at <即1t t <时,球面M

at s 不与0T 相交,(2.81)中的曲面积分为零,因而(),0u M t =,这时扰动的“前锋”还未到达M 点。从时刻1t 到2t (即//2d a t D <<),球面M

at s 和区域0T 一直相交,(2.81)式中的曲面积分不等于零,这时M 点处于扰动状态。

当2t t >时,球面M

at s 又不与区域0T 相交,(),u M t 又取零值,这时,扰动已经越过

了M 点,即表明扰动的“阵尾”已经过去了。这表明初始扰动(包括初始位移和初始速度)都无残留的后效,即三维空间中局部扰动的传播无后效现象。如像人们讲话的每个音节产生的波浪经过听话者的耳朵所在的地点之后,空气都静止下来等待下一个扰动的到来。

如果我们考察的区域0T 中任意点0M 处的扰动,在某一时刻0t 在空间中传播的情况,扰动传到以0M 为中心,0at 为半径的球面00M

at s 上,所以解(2.81)式也称为球面波。这样,在时刻0t 受到0T 中所有点初始扰动影响的区域,就是以点00M T ∈为中心,0at 为半径的球面族的全体。当0t 足够大时,这种球面族有内外两个包络面。我们称外包络面为传播波的波前,内包络面为传播波的波后。

当区域0T 是半径为R 的球形时,波的波前(I )和波后(II )都是球面,如图2.9所示。

图2.9 球形波振面示意

波前以外的部分,表示扰动还未传到的区域,而波后以内的部分是扰动已传过,并恢复了原来状况的区域。因此,当初始扰动限制在某一局部范围内时,波的传播有清晰的波前和波后。这就是物理学中的惠更斯原理。

例4. 设大气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球形薄膜,薄膜内的压强超过大气压的数值为0p ,假定该薄膜突然消失,将会在大气中激起三维波,是球球外任意位置的附加压强p 。

解:其定解问题是

2000

0(1)|0(1)|0tt t t t p a p p r p r p ==?-?=?

=??>??

?=?, (2.82)

如图2.10所示,设薄膜球球心到球外任意一点M 的距离为r ,则当11r at r -<<+时有

()()0

220000022202

0()sin ()

21cos 12121M

at

S p at d M ds d p at at at

r a t p at art p r at r π

θθθ

??πθππ'==-??

+-=- ?

??

??

=-

--?

?

??

??, (2.83) 注意0|(0)t t p M ?===',故由泊松公式可得

()()2

001

(,)4)

1142(M

at S p M t a t p r at a t r p

r at r

M ds at πππ??=

??????--- ???'=???

=-??, (2.84) 而当1at r <-和1at r >+时,由于()M ?'与()M ψ'均为零,故有(,)0p M t =。

类似地,我们当然可以求得球内任意位置处的附加压强。

M

图2.10 球形薄膜的波动示意

例5. 利用三维泊松公式求解下列问题

()20

0, ,,,0|2, |0

tt t t t u a u x y z t u x y u ==?=?-∞<<∞>?=+=?, (2.85) 解 由泊松公式

()()()()()2200222220000,,1

(,,,)4sin cos 2sin sin 1()sin 412sin .cos sin sin 42M r at

s u x y z t dS a t r

x at y at at d d a t at

at x y d d a t d d a t x y

ππππππ?ξηρπθ?θ?θθ?π?θθ???θθπ=?

=

?+++?=???

?=+++???

??=+????????

2.4 强迫振动

前面所讨论的只限于自由振动,其泛定方程均为齐次的。现在我们来考虑无界弦的纯强迫振动。它的定解问题为

泛定方程: ()2

,tt xx u a u f x t -=,(,0x t -∞<<∞>) (2.86)

初始条件:

{

00|0

|0

t t t u u ====. (2.87)

这时泛定方程是非齐次的。由前面的讨论我们想到,如果能将方程中的非齐次项消除掉(即将方程变为齐次方程),就可以利用2.1节的达朗贝尔公式而得到此定解问题的解。为此,我们先介绍冲量原理。

2.4.1 冲量原理

我们知道,(2.86)中的()(,)

,F x t f x t ρ

=

((,)F x t 是在x 处外力的线密度,也即单位

长度弦所受到的外力)是在时刻t ,在x 处单位质量的弦上所受到的力即力密度。这个力是持续作用着的,即从时刻零一直延续到某一时刻t ,(当然,时刻t 以后的力不影响在时刻t 的振动,故可不考虑时刻t 以后的力)。根据物理学中的叠加定理,我们可以将持续力(,)f x t 所引起的振动(即定解问题(2.86)~(2.87)的解),看作是一系列前后相继的瞬时力

(,)f x τ(0)t τ≤≤所引起的振动(,;)x t ωτ的叠加。即

(,)lim (,;)t

u x t x t ττωτ?→==∑, (2.88)

现在我们来分析瞬时力(,)f x τ所引起的振动。从物理的角度考虑,力对系统的作用对于时间的积累是给系统一定的冲量。我们考虑在短时间间隔τ?内对系统的作用,则(,)f x ττ?表示在τ?内的冲量。这个冲量使得系统的动量即系统的速度有一些改变(因

为(,)f x t 是单位质量弦所受的力,故动量在数值上等于速度)。即

(,)f x P V ττ?=?=?, (2.89) 其中P ?为动量增量,V ?为速度改变量,

由于(,)f x τ是单位质量的弦的受力,因此(2.89)式成立。

由于0τ?→,我们可以把时间τ?内得到的速度改变量看成是在t τ=时刻的一瞬间得到的,而在τ?外的其余时间则认为没有冲量的作用,即没有外力的作用,则在τ?这段时间里,瞬时力(,)f x τ所引起的振动的定解问题就可以表示为

20, |0

|(,)t tt xx t t a t f x ττωωτττωωττ

==?-=<<+??

=?=???. (2.90) 为了便于求解,再令

(,;)(,;)x t x t ωτυττ=?, (2.91)

则有

()

20

|0

|,tt xx t t t a f x ττυυυυτ==?-=?

=?=?? (2.92)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求解纯强迫振动即定解问题(2.86)~(2.87),只要求解定解问题(2.92)即可,从而

(,)lim (,;)lim (,;)t t

u x t x t x t ττττωτυττ?→?→====?∑∑, (2.93)

(,)(,;)t

u x t x t d υττ=

?. (2.94)

上面这种用瞬时冲量的叠加代替持续作用力来解决定解问题(2.86)~(2.87)的方法,称为冲量原理。

下面我们从数学上进行验证冲量原理的合理性。 首先证明(2.94)满足初始条件(2.87)。由式(2.94)知道

(,0)(,0;)0t u x x d υττ===?, (2.95)

固定积分上下限相同,其值为零。这样(2.94)满足初始条件(2.87)。

为了证明(2.94)也满足初始条件0|0t t u ==,需要用积分号下求导公式

()()()()()()()()()()22113'

'3322311,,,,t t t t t d t d d t t t t dt t

?????τ?τττ???????=+-???,(2.96) 把式(2.96)应用于式(2.94),得

(,;)0x t t υ=0

(,)(,;)(,;)t

t t u x t x t d x t t υττυ=+?, (2.97)

由式(2.92)知(,;)0x t t υ=。所以

(,)(,;)t

t t u x t x t d υττ=?, (2.98)

则得

(,0)(,0;)0t t

u x x d υττ==?, (2.99)

可见初始条件(2.87)也得到满足。

其次,证明(2.94)满足非齐次泛定方程(2.86),为此对式(2.98)再应用公式(2.96),得

(,)(,;)(,;)t

tt tt t u x t x t d x t t υττυ=+?, (2.100)

又由式(2.92)知(,;)(,)t x t t f x t υ=,所以有

(,)(,;)(,)t

tt tt u x t x t d f x t υττ=+?, (2.101)

(,)(,;)t

xx xx

u x t x t d υ

ττ=

?, (2.102)

把式(2.101)和式(2.102)代入式(2.86),得

()2

20

(,)t

tt xx tt xx u a u a d f x t υυτ-=-+?, (2.103)

又由式(2.92)知2

0tt xx a υυ-=,即得

2(,)tt xx u a u f x t -=, (2.104)

故(2.94)也满足非齐次方程(2.86)。这就验证了(2.94)确实是式(2.86)~(2.87)的定解问题的解。

还应指出的是:

(1)冲量原理也可以用于输运方程。但需注意,冲量定理只适用于单一“源”(热源或强迫力)的问题——即要求其它条件均为齐次的。

(2)冲量原理也可以用于波动方程或输运方程的混合问题。但需注意,边界条件必须是一、二、三类边界条件,甚至0x =端与x l =端的边界条件可以是不同类型(只要(,;)x t t υ的边界条件的类型与原定解问题的边界条件相同就行)。

2.4.2 纯强迫振动

根据冲量原理,我们把求解式(2.86)~(2.87)的问题转变为求(2.92)的初值问题。令

T t τ=-,则

T=02T=00

|0

|(,)

TT xx T a f x υυυυτ?-=?

=?=??, (2.105) 故由达朗贝尔公式有

()()()

()11(,;),,22x at x a t x at x a t v x t f d f d a a

ττταταατα++----=

=??, (2.106) 代入(2.94)得

()()

0()

1(,),2t x a t x a t u x t f d d a ττατατ+---=?? (2.107)

此即纯强迫振动的解。

例6. 求初始值问题

, ()(,0)0(,0)0tt xx t

u u x x u x u x =+-∞<<∞??

=??=?, (2.108)

解:由(2.107)有

[]{}

()

0()22

21(,)21()()412

t x a t x a t t u x t d d a x t x t d xt τταατ

τττ+---=??=+----??=???. (2.109) 2.4.3 一般强迫振动

一般强迫振动的定解问题如下

2(,),(,0)tt xx u a u f x t x t -=-∞<<∞> (2.110)

0|()t u x ?==, (2.111) 0|()t t u x ψ==. (2.112)

对于这种定解问题,我们注意到泛定方程和定解条件都是线形的。利用叠加定理,我们可以认为弦振动由自由振动的初值问题引起的和单纯又强迫力引起的振动的合成,即令

(,)(,)(,)u x t u x t u x t I II =+ (2.113)

使(,)u x t I

、(,)u x t II

分别满足下列初值问题,即

20tt xx u a u I I -=, (2.114)

0|()t u x ?I ==, (2.115)

0|()t t u x ψI

==, (2.116)

2(,)tt xx u a u f x t II II -=, (2.117)

0|0t u II ==, (2.118) 0|0t t u II ==. (2.119)

则(2.114)加上(2.117)即为(2.110);(2.115)加上(2.118)即为(2.111);(2.116)加上(2.119)即为(2.112)。所以要求解定解问题(2.110)~(2.112)只需求解定解问题(2.114)~(2.116)和定解问题(2.117)~(2.119)即可。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章 傅里叶级数

(20141008)第二章 傅里叶级数 1. n a 和n b 的推导 如果以2π为周期的函数()f x 可以展开成三角级数,即 01 ()(cos sin )2n n n a f x a nx b nx ∞==++∑ (1) 成立。在等式两边同时对x 积分有 0001()d d (cos sin )d 2022n n n a a f x x x a nx b nx x a ππππππππ∞-- -==++=+=∑???g 因此 01()d a f x x πππ- =? 将等式(1)左右两边同时乘以*cos ()kx k N ∈然后对x 积分有 01 ()cos d cos d (cos sin )cos d 2n n n a f x kx x kx x a nx b nx kx x ππππππ∞---==++∑??? 利用三角函数的正交性,等式右边的第二项积分而言,当n k ≠时,积分为0,而当n k =时,积分为k a π,所以 ()cos d 0k k f x kx x a a ππππ-=+=? 因此 *1()cos d , k a f x kx x k N πππ- =∈? 将等式(1)左右两边同时乘以*sin ()kx k N ∈然后对x 积分后同理可得 *1()sin d , k b f x kx x k N πππ-= ∈? 合并上述结果,可以得到

1 ()cos d , (=0,1,2,3,)n a f x nx x n πππ -=?L 1()sin d , (1,2,3,)n b f x nx x n π ππ-==?L n a 和n b 即为()f x 的傅里叶系数,等式(1)的右边即为()f x 的傅里叶级数。记为: 01 ()~(cos sin )2n n n a f x a nx b nx ∞=++∑ 此处之所以没有使用“=”,是由于尚不清楚()f x 的傅里叶级数是否以()f x 为和函数,且其是否收敛也未可知。 对于()f x 的傅里叶级数而言,如果()f x 是奇函数,显然有 02 0, ()sin d n n a b f x nx x π π==? 由于此时()f x 的傅里叶级数仅剩下正弦项,因此也成为正弦级数; 如果()f x 是偶函数,同理有 02()cos d , 0n n a f x nx x b π π==? 且由于此时()f x 的傅里叶级数仅剩下余弦项,因此也成为余弦级数。 2. 关于傅里叶级数的一些重要结论 以2π为周期,定义于[,]ππ-上的函数()f x x =的傅里叶展开式为 2 141cos(21), (,)2(21)n n x x n π π∞ =--∈-∞+∞-∑ 证明(应该不会考)如下:

数学物理方程第三版第一章答案(全)

数学物理方程第三版答案 第一章. 波动方程 §1 方程的导出。定解条件 1.细杆(或弹簧)受某种外界原因而产生纵向振动,以u(x,t)表示静止时在x 点处的点在时刻t 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假设振动过程发生的张力服从虎克定律,试证明),(t x u 满足方程 ()?? ? ??????=??? ??????x u E x t u x t ρ 其中ρ为杆的密度,E 为杨氏模量。 证:在杆上任取一段,其中两端于静止时的坐标分别为 x 与+x x ?。现在计算这段杆在时刻t 的相对伸长。在时刻t 这段杆两端的坐标分别为: ),();,(t x x u x x t x u x ?++?++ 其相对伸长等于 ),()],([)],([t x x u x x t x u x t x x u x x x ?+=??-+-?++?+θ 令 0→?x ,取极限得在点x 的相对伸长为x u ),(t x 。由虎克定律,张力),(t x T 等于 ),()(),(t x u x E t x T x = 其中)(x E 是在点x 的杨氏模量。 设杆的横截面面积为),(x S 则作用在杆段),(x x x ?+两端的力分别为 x u x S x E )()(x u x x S x x E t x )()();,(?+?+).,(t x x ?+ 于是得运动方程 tt u x x s x ???)()(ρx ESu t x =),(x x x x x ESu x x |)(|)(-?+?+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x ?,再令0→?x 得 tt u x s x )()(ρx ?? = x ESu () 若=)(x s 常量,则得 22)(t u x ??ρ=))((x u x E x ????

数学物理方程谷超豪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 二 章 热 传 导 方 程 §1 热传导方程及其定解问题的提 1. 一均匀细杆直径为l ,假设它在同一截面上的温度是相同的,杆的表面和周围介质发生热交换,服从于规律 dsdt u u k dQ )(11-= 又假设杆的密度为ρ,比热为c ,热传导系数为k ,试导出此时温度u 满足的方程。 解:引坐标系:以杆的对称轴为x 轴,此时杆为温度),(t x u u =。记杆的截面面积4 2 l π为S 。 由假设,在任意时刻t 到t t ?+内流入截面坐标为x 到x x ?+一小段细杆的热量为 t x s x u k t s x u k t s x u k dQ x x x x ????=???-???=?+221 杆表面和周围介质发生热交换,可看作一个“被动”的热源。由假设,在时刻t 到t t ?+在截面为 x 到x x ?+一小段中产生的热量为 ()()t x s u u l k t x l u u k dQ ??-- =??--=11 1124π 又在时刻t 到t t ?+在截面为x 到x x ?+这一小段内由于温度变化所需的热量为 ()()[]t x s t u c x s t x u t t x u c dQ t ????=?-?+=ρρ,,3 由热量守恒原理得: ()t x s u u l k t x s x u k t x s t u c x t ??-- ????=????11 2 24ρ 消去t x s ??,再令0→?x ,0→?t 得精确的关系: ()11 224u u l k x u k t u c -- ??=??ρ 或 ()()11 22 2112244u u l c k x u a u u l c k x u c k t u --??=--??=??ρρρ 其中 ρ c k a =2 2. 试直接推导扩散过程所满足的微分方程。 解:在扩散介质中任取一闭曲面s ,其包围的区域 为Ω,则从时刻1t 到2t 流入此闭曲面的溶质,由dsdt n u D dM ??-=,其中D 为扩散系数,得 ?????= 2 1 t t s dsdt n u D M 浓度由u 变到2u 所需之溶质为 ()()[]???????????ΩΩΩ ??=??=-=2 12 1121,,,,,,t t t t dvdt t u C dtdv t u C dxdydz t z y x u t z y x u C M 两者应该相等,由奥、高公式得: ????????Ω Ω??==????????? ??????+???? ??????+??? ??????=2 12 11t t t t dvdt t u C M dvdt z u D z y u D y x u D x M 其中C 叫做孔积系数=孔隙体积。一般情形1=C 。由于21,,t t Ω的任意性即得方程: ?? ? ??????+???? ??????+??? ??????=??z u D z y u D y x u D x t u C 3. 砼(混凝土)内部储藏着热量,称为水化热,在它浇筑后逐渐放出,放热速度和它所储藏的 水化热成正比。以()t Q 表示它在单位体积中所储的热量,0Q 为初始时刻所储的热量,则 Q dt dQ β-=,其中β为常数。又假设砼的比热为c ,密度为ρ,热传导系数为k ,求它在浇后温度u 满足的方程。 解: 可将水化热视为一热源。由Q dt dQ β-=及00Q Q t ==得()t e Q t Q β-=0。由假设,放 热速度为 t e Q ββ-0 它就是单位时间所产生的热量,因此,由原书71页,(1.7)式得 ??? ? ??-=+??? ? ????+??+??=??-ρρββc k a e c Q z u y u x u a t u t 20222222 2 4. 设一均匀的导线处在周围为常数温度0u 的介质中,试证:在常电流作用下导线的温度满足微分方程 ()2201224.0ρω ρωρc r i u u c P k x u c k t u +--??=?? 其中i 及r 分别表示导体的电流强度及电阻系数,表示横截面的周长,ω表示横截面面积,而k 表示导线对于介质的热交换系数。 解:问题可视为有热源的杆的热传导问题。因此由原71页(1.7)及(1.8)式知方程取形式为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答案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答案 第一章. 波动方程 §1 方程的导出。定解条件 4. 绝对柔软逐条而均匀的弦线有一端固定,在它本身重力作用下,此线处于铅垂平衡位置,试导出此线的微小横振动方程。 解:如图2,设弦长为l ,弦的线密度为ρ,则x 点处的张力)(x T 为 )()(x l g x T -=ρ 且)(x T 的方向总是沿着弦在x 点处的切线方向。仍以),(t x u 表示弦上各点在时刻t 沿垂直于x 轴方向的位移,取弦段),,(x x x ?+则弦段两端张力在u 轴方向的投影分别为 )(sin ))(();(sin )(x x x x l g x x l g ?+?+--θρθρ 其中)(x θ表示)(x T 方向与x 轴的夹角 又 . sin x u tg ??=≈θθ 于是得运动方程 x u x x l t u x ???+-=???)]([22ρ∣x u x l g x x ??--?+][ρ∣g x ρ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x ?,再令0→?x 得 ])[(2 2x u x l x g t u ??-??=??。 5. 验证 2 221),,(y x t t y x u --= 在锥2 22y x t -->0中都满足波动方程 222222y u x u t u ??+??=??证:函数2221),,(y x t t y x u --=在锥2 22y x t -->0内对变量t y x ,,有 二阶连续偏导数。且 t y x t t u ?---=??- 23 222)( 22 52222 3 2222 2 ) (3) (t y x t y x t t u ?--+---=??- -

数学物理方程 答案 谷超豪

第一章. 波动方程 §1 方程的导出。定解条件 1.细杆(或弹簧)受某种外界原因而产生纵向振动,以u(x,t)表示静止时在x 点处的点在时刻t 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假设振动过程发生的张力服从虎克定律,试证明),(t x u 满足方程 其中ρ为杆的密度,E 为杨氏模量。 证:在杆上任取一段,其中两端于静止时的坐标分别为 x 与+x x ?。现在计算这段杆在时刻t 的相对伸长。在时刻t 这段杆两端的坐标分别为: 其相对伸长等于 ),()],([)],([t x x u x x t x u x t x x u x x x ?+=??-+-?++?+θ 令 0→?x ,取极限得在点x 的相对伸长为x u ),(t x 。由虎克定律,张力),(t x T 等于 其中)(x E 是在点x 的杨氏模量。 设杆的横截面面积为),(x S 则作用在杆段),(x x x ?+两端的力分别为 于是得运动方程 tt u x x s x ???)()(ρx ESu t x =),(x x x x x ESu x x |)(|)(-?+?+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x ?,再令0→?x 得 若=)(x s 常量,则得 22)(t u x ??ρ=))((x u x E x ???? 即得所证。 2.在杆纵向振动时,假设(1)端点固定,(2)端点自由,(3)端点固定在弹性支承上,试分别导出这三种情况下所对应的边界条件。 解:(1)杆的两端被固定在l x x ==,0两点则相应的边界条件为 (2)若l x =为自由端,则杆在l x =的张力x u x E t l T ??=) (),(|l x =等于零,因此相应的边界条件为 x u ??|l x ==0 同理,若0=x 为自由端,则相应的边界条件为 x u ??∣00==x (3)若l x =端固定在弹性支承上,而弹性支承固定于某点,且该点离开原来位置的 偏移由函数)(t v 给出,则在l x =端支承的伸长为)(),(t v t l u -。由虎克定律有 x u E ??∣)](),([t v t l u k l x --==

数学物理方程总结

数学物理方程总结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浙江理工大学数学系 第一章:偏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偏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221 1 (,,, ,,,)0n u u u F x u x x x ???=??? 其中12(,,...,)n x x x x =是自变量,12()(,,...,)n u x u x x x =是未知函数 偏微分方程的分类:线性PDE 和非线性PDE ,其中非线性PDE 又分为半线性PDE ,拟线性PDE 和完全非线性PDE 。 二阶线性PDE 的分类(两个自变量情形): 2221112222220u u u u u a a a a b cu x x y y x y ?????+++++=?????? (一般形式 记为 PDE (1)) 目的:可以通过自变量的非奇异变换来化简方程的主部,从而据此分类 (,) (,)x y x y ξξηη=?? =? 非奇异 0x y x y ξξηη≠ 根据复合求导公式最终可得到: 22211122222 20u u u u u A A A A B Cu ξξηηξη ?????+++++=??????其中: 考虑22111222( )2()0z z z z a a a x x y y ????++=????如果能找到两个相互独立的解 那么就做变换(,) (,)x y x y ξφηψ=??=? 从而有11220A A == 在这里要用到下面两个引理: 引理1:假设(,)z x y φ=是方程22111222( )2()0z z z z a a a x x y y ????++=???? (1)的特解,则关系式(,)x y C φ=是常微分方程:22111222()2()0a dy a dxdy a dx -+= (2)的一般积分。 主

数学物理方程公式总结-14页文档资料

无限长弦的一般强迫振动定解问题 200(,)(,0)() () tt xx t t t u a u f x t x R t u x u x ?ψ==?=+∈>? =?? =? 解()()().() .0()1 11(,)(,)222x at t x a t x at x a t u x t x at x at d f d d a a ττ??ψξξατατ++----??=++-+ +??????? ???? 三维空间的自由振动的波动方程定解问题 ()22 22222220001,,,,0(,,) (,,)t t u u u a x y z t t x y z u x y z u x y z t ??==???????=++-∞<<+∞>? ????????? =????=??? 在球坐标变换 sin cos sin sin (0,02,0)cos x r y r r z r θ?θ??πθπθ=?? =≤<+∞≤≤≤≤??=? L 21()1 () (,)44M M at r S S M M u M t dS dS a t r a r ?ψππ??''?=+??????????? 乙 (r=at) 221()1() (,)44M M at at S S M M u M t dS dS a t t a t ?ψππ??''?=+??????? ???? 乙无界三维空间自由振动的泊松公式 ()sin cos ()sin sin (02,0)()cos x x at y y at z z at θ?θ??πθπθ'=+?? '=+≤≤≤≤??'=+? L 2()sin dS at d d θθ?= 二维空间的自由振动的波动方程定解问题 ()22 2222200,,,0(,)(,)t t u u u a x y t t x y u u x y x y t ?ψ==??????=+-∞<<+∞>? ???????? ?? ==??? 22000011(,,)22at at u x y t a t a ππθθππ?????= +????????? ???? 傅立叶变换

数学物理方法第05章习题

第五章 习题答案 5.1-1一长为l 的均匀细杆,0=x 端固定,另一端沿杆的轴线方向被拉长d 而静止(假定拉长在弹性限度内)。突然放手使其振动,试写出振动方程与定解条件。 解:振动方程的形式与自由杆的振动方程一样。 ()l x u a u xx tt ≤≤=-00 2 ρ Y a = 2 初始条件:()()l x x l d x U ≤≤= 00, ()00,=x U t 边界条件:()0,0=t U ()0,0=t U x (右端自由振动) 5.1-2 长为l 的弦两端固定,密度为ρ,开始时在ε<-c x 处受到冲量I 的作用,写出初始条件。 解: ()00,=x U 在ε≥-c x 处 ()00,=x U t 在ε<-c x 处 由动量定理有: [] ερ ερ2)0,(0)0,(2I x U x U I t t = ?-?= 即:()??? ??<-≥-=ε ερ εc x I c x x U t 200, 5.1-3 长为l 的均匀细杆,在振动过程中,0=x 固定,另一端受拉力0F 的作用。试写出边界条件。(横截面积S ,杨氏模量Y )。 解:()0,0=t U 2 20),(t U S S t l P F ????=?--ρεε 当0→ε时有YS F t l U x U Y S F x l x 0 0),(= ???? ?==

5.1-4线密度为ρ,长为l 的弦两端固定,在某种介质中作阻尼振动,单位长度受阻力 t u h F ??-=,试写出其运动方程。 解:如图,取微元x d ,它的两端与x 轴间的夹角分别为21αα、,两端受力分别为 ()()t x T t x x T ,,d 、+,受力分析如下: x 轴方向: ()()0cos ,cos ,d 21=-+ααt x T t x x T 21,αα很小,则()()t x T t x x T ,,d =+, 即弦上张力不变。 y 轴方向:()()2221d d d sin ,sin ,d t u x g x x F t x T t x x T ????=??=?+-+ρραα 略去重力x g d ρ 有: x t u h x x u T t u x d d d 2222???-????=??ρ 所以:02 222=???+???-??t u h x u T t u ρρ 设2 a T =ρ 有:02 =+-t xx tt u h u a u ρ 5.1-5一均匀细圆锥杆作纵振动,锥的顶点固定在0=x 处,试导出此杆的振动方程。 解:设体密度为ρ,取微元x d (s 与s '中间一段) 则质量()?? ? ????-'?+??=s x s x x m 31d 31d ρ 而2 22 d 2d x x x x x x x s s +≈??? ??+=' 故()x s s x x x x m d d 31d 2 3 ??≈??? ?? ??-+??=ρρ 纵向上由牛顿定律有:s t x P s t x x P t u m ?-'?+=???),(),d (d 22 ()s x t x u x x x x t x x u Y t u x s ???? ???????-??? ??+??+??=???),(d ,d d 222ρ 1α 2α x l ()t x x T ,d + ()t x T , ()t x u , x x x d + x s s '

数学物理方程小结word

数学物理方程小结 第七章 数学物理定解问题 数学物理定解问题包含两个部分:数学物理方程(即泛 定方程)和定解条件。 §7.1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出 一般方法: 第一确定所要研究的物理量u ,第二 分析体系 中的任意一个小的部分与邻近部分的相互作用,根据物理规 律, 抓住主要矛盾, 忽略次要矛盾。(在数学上为忽略高级 小量.)第三 然后再把物理量u 随时间,空间的变为通过数 学算式表示出来, 此表示式即为数学物理方程。 (一) 三类典型的数学物理方程 (1)波动方程: 0 :),(:),(:22222222==??-??=?-??→f 当无外力时t x f x u a t u 一维t r f u a t u 三维 此方程 适用于各类波动问题。(特别是微小振动情况.) (2)输运方程: 0 :).(:),(:2222==??-??=?-??→f 无外源时t x f x u a t u 一维t r f u a t u 三维 此方程 适用于热传导问题、扩散问题。

(3)Laplace 方程: . 0(:0 :).程时泊松方程退化拉氏方f f u 泊松方程u 拉氏方程t r ==?=?→ 稳定的温度和浓度分布适用的数学物理方程为Laplace 方程, 静电势u 在电荷密度为零处也满足Laplace 方 程 。 §7.2定解条件 定解条件包含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1) 初始条件的个数等于方程中对时间最高次导数 的次数。例如波动方程应有二个初始条件, 一般 选初始位移u (x,o )和初始速度u t (x,0)。而输 运方程只有一个初始条件选为初始分布u (x,o ), 而Laplace 方程没有初始条件。 (2) 三类边界条件 第一类边界条件: u( r ,t)|Σ = f (1) 第二类边界条件: u n |Σ = f (2) 第三类边界条件: ( u+Hu n )|Σ= f (3) 其中H 为常数. 7.3 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分类

2019年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章分离变量法.doc

2019年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章分离变量法.doc

第二章 分离变量法 分离变量法是求解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和积分变换 法一起统称为Fourier 方法. 分离变量法的本质是把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通过变量分离,转化为一个所谓的特征值问题和一个常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并把原定解问题的解表示成按特征函数展开的级数形式. 本章介绍两个自变量的分离变量法,更多变量的情形放在其他章节中专门讨论. §2?1 特征值问题 2.1.1 矩阵特征值问题 在线性代数中,我们已学过线性变换的特征值问题. 设A 为一n 阶实矩阵,A 可视为n R 到自身的线性变换。该变换的特征值问题(eigenvalue problem )即是求方程: ,n Ax x x R λ=∈, (1.1) 的非零解,其中C λ∈为待定常数. 如果对某个λ,问题(1.1)有非零解n x R λ∈,则λ就称为矩阵A 的特征值(eigenvalue),相应的n x R λ∈称为矩阵A 的特征向量(eigenvector). 一般来讲,特征值问题(1.1)有不多于n 个相异的特征值和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但可证明: 任一n 阶矩阵都有n 个线性无关的广义特征向量,以此n 个线性无关的广义特征向量作为n R 的一组新基,矩阵就能够化为Jordan 标准型. 若A 为一n 阶实对称矩阵,在线性代数中有一个重要结果,即存在一个正交矩阵T 使得 1T AT D -=, (1.2) 其中D =diag 12(,,...,)n λλλ为实对角阵. 设12[ ... ]n T T T T =,i T 为矩阵T 的第i 列向量(1)i n ≤≤,则式(1.2)可写为如下形式 1212 [ ... ][ ... ]n n A T T T T T T D =, 或 , 1.i i i A T T i n λ=≤≤ (1.3) 上式说明,正交矩阵T 的每一列都是实对称矩阵A 的特征向量,并且这n 个特征向量是相互正交的. 由于此结论在一定意义下具有普遍性,我们以定理的形式给出. 定理1.1 设A 为一n 阶实对称矩阵,考虑以下特征值问题 ,n Ax x x R λ=∈, 则A 的所有特征值为实数,且存在n 个特征向量,1i T i n ≤≤,它们是相互正交的(正交性orthogonality ),可做为n R 的一组基(完备性completeness ). 特征值问题在线性问题求解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举例说明之. 为简单起见,在下面两个例子中取A 为n 阶非奇异实矩阵,故A 的所有特征值非零,并且假设A 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i T 相应的特征值为, 1i i n λ≤≤. 例1.1 设n b R ∈,求解线性方程组 Ax b =. 解 由于向量组{1}i T i n ≤≤线性无关,故可做为n R 的一组基. 将,x b 按此

数学物理方程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 §1 方程的导出。定解条件 1.细杆(或弹簧)受某种外界原因而产生纵向振动,以u(x,t)表示静止时在x 点处的点在时刻t 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假设振动过程发生的张力服从虎克定律,试证明),(t x u 满足方程 ()?? ? ??????=??? ??????x u E x t u x t ρ 其中ρ为杆的密度,E 为杨氏模量。 证:在杆上任取一段,其中两端于静止时的坐标分别为 x 与 +x x ?。现在计算这段杆在时刻t 的相对伸长。在时刻t 这段杆两 端的坐标分别为: ),();,(t x x u x x t x u x ?++?++ 其 相 对 伸 长 等 于 ),()],([)],([t x x u x x t x u x t x x u x x x ?+=??-+-?++?+θ 令 0→?x ,取极限得在点x 的相对伸长为x u ),(t x 。由虎克 定律,张力),(t x T 等于 ),()(),(t x u x E t x T x = 其中)(x E 是在点x 的杨氏模量。 设杆的横截面面积为),(x S 则作用在杆段),(x x x ?+两端的力分别为 x u x S x E )()(x u x x S x x E t x )()();,(?+?+).,(t x x ?+ 于 是 得 运 动 方 程 tt u x x s x ???)()(ρx ESu t x =),(x x x x x ESu x x |)(|)(-?+?+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x ?,再令0→?x 得 tt u x s x )()(ρx ?? = x ESu () 若=) (x s 常量,则得 22)(t u x ??ρ=))((x u x E x ???? 即得所证。 2.在杆纵向振动时,假设(1)端点固定,(2)端点自由,(3) 端点固定在弹性支承上,试分别导出这三种情况下所对应的边界条 件。 解:(1)杆的两端被固定在l x x ==,0两点则相应的边界条件 为 .0),(,0),0(==t l u t u (2)若l x =为自由端,则杆在 l x =的张力 x u x E t l T ??=)(),(|l x =等于零,因此相应的边界条件为 x u ??|l x ==0 同理,若 0=x 为自由端,则相应的边界条件为 x u ??∣ 00 ==x (3)若l x =端固定在弹性支承上,而弹性支承固定于某 点,且该点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由函数)(t v 给出,则在l x =端支 承的伸长为)(),(t v t l u -。由虎克定律有 x u E ??∣)](),([t v t l u k l x --== 其中k 为支承的刚度系数。由此得边界条件 )( u x u σ+??∣ ) (t f l x == 其中 E k = σ 特别地,若支承固定于一定点上,则,0)(=t v 得边界条件 )( u x u σ+??∣0==l x 。 同理,若0=x 端固定在弹性支承上,则得边界条件 x u E ??∣)](),0([0t v t u k x -== 即 )(u x u σ-??∣).(0t f x -= 3. 试证:圆锥形枢轴的纵振动方程为 2 222)1(])1[(t u h x x u h x x E ??-=??-??ρ 其中h 为圆锥的高(如图1) 证:如图,不妨设枢轴底面的半径为1,则x 点处截面的半径l 为:

数学物理方程-第五章格林函数法

第五章 格林函数法 在第二章中利用分离变量法求出了矩形区域和圆域上位势方程Dirichlet 问 题的解.本章利用Green 函数法求解一些平面或空间区域上位势方程Dirichlet 问题. 另外,也简单介绍利用Green 函数法求解一维热传导方程和波动方程半无界问题. 应指出的是:Green 函数法不仅可用于求解一些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或初边值问题,特别重要的是,它在偏微分方程理论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1 格林公式 在研究Laplace 方程或Poisson 方程边值问题时,要经常利用格林(Green )公式,它是高等数学中高斯(Gauss )公式的直接推广. 设Ω为3R 中的区域,?Ω充分光滑. 设k 为非负整数,以下用()k C Ω表示在 Ω上具有k 阶连续偏导的实函数全体,()k C Ω表示在Ω上具有k 阶连续偏导的实 函数全体. 如()10()()()()u C C C C ∈Ω?ΩΩ=Ω,表示(,,)u x y z 在Ω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而在Ω上连续. 另外,为书写简单起见,下面有时将函数的变量略去. 如将(,,)P x y z 简记为P ,(,,)P x y z x ??简记为P x ??或x P 等等. 设(,,)P x y z ,(,,)Q x y z 和(,,)R x y z 1()C ∈Ω,则成立如下的Gauss 公式 ( )P Q R dV Pdydz Qdydx Rdxdy x y z Ω ?Ω ???++=++???????? (1.1) 或者 ( )(cos cos cos )P Q R dV P Q R ds x y z αβγΩ ?Ω ???++=++???????? (1.2) 如果引入哈米尔顿(Hamilton )算子: ( ,,)x y z ??? ?=???,并记(,,)F P Q R = ,则Gauss 公式具有如下简洁形式 ???????=??Ω Ω ds n F dv F (1.3) 其中(cos ,cos ,cos )n αβγ= 为?Ω的单位外法向量. 注1 Hamilton 算子是一个向量性算子,它作用于向量函数(,,)F P Q R = 时,其运算定义为 (,,)(,,) , F P Q R x y z P Q R x y z ??? ??=???????=++???

(整理)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章分离变量法word版

第五讲补充常微分方程求解相关知识。

第二章 分离变量法 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常用解法,分离变量法。 解常微分方程定解问题时,通常总是先求出微分方程的特解,由线性无关的特解叠加出通解,而后用定解条件定出叠加系数 一阶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基本方法也是转化为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对于二阶以及更高阶的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情况有些不同:即使可以先求出通解,由于通解中含有待定函数,一般来说,很难直接根据定解条件定出,因此,通常的办法就是把它转化为常微分方程问题 (第六讲) §2.1 有界弦的自由振动 什么是分离变量法?使用分离变量法应具备那些条件? 下面通过两端固定的弦的自由振动问题来说明。 定解问题:考虑长为l ,两端固定的弦的自由振动,其数理方程及定解条件为 .0 ),(u ),(u 0, ,0u ,0u 0, l,0 ,0 t 0022 222l x x x t t x x u a t u t t l x x ≤≤==>==><

数学物理方程第一章部分答案

第一章. 波动方程 §1 方程的导出。定解条件 1.细杆(或弹簧)受某种外界原因而产生纵向振动,以u(x,t)表示静止时在x 点处的点在时刻t 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假设振动过程发生的张力服从虎克定律,试证明),(t x u 满足方程 ()?? ? ??????=??? ??????x u E x t u x t ρ 其中ρ为杆的密度,E 为杨氏模量。 证:在杆上任取一段,其中两端于静止时的坐标分别为 x 与+x x ?。现在计算这段杆 在时刻t 的相对伸长。在时刻t 这段杆两端的坐标分别为: ),();,(t x x u x x t x u x ?++?++ 其相对伸长等于 ),()],([)],([t x x u x x t x u x t x x u x x x ?+=??-+-?++?+θ 令 0→?x ,取极限得在点x 的相对伸长为x u ),(t x 。由虎克定律,张力),(t x T 等于 ),()(),(t x u x E t x T x = 其中)(x E 是在点x 的杨氏模量。 设杆的横截面面积为),(x S 则作用在杆段),(x x x ?+两端的力分别为 x u x S x E )()(x u x x S x x E t x )()();,(?+?+).,(t x x ?+ 于是得运动方程 tt u x x s x ???)()(ρx ESu t x =),(x x x x x ESu x x |)(|)(-?+?+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x ?,再令0→?x 得 tt u x s x )()(ρx ?? = x ESu () 若=)(x s 常量,则得 22)(t u x ??ρ=))((x u x E x ???? 即得所证。 2.在杆纵向振动时,假设(1)端点固定,(2)端点自由,(3)端点固定在弹性支承上,试分别导出这三种情况下所对应的边界条件。 解:(1)杆的两端被固定在l x x ==,0两点则相应的边界条件为

数学物理方程第一章答案

数学物理方程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 §1 方程的导出。定解条件 1.细杆(或弹簧)受某种外界原因而产生纵向振动,以u(x,t)表示静止时在x 点处的点在时刻t 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假设振动过程发生的张力服从虎克定律,试证明 ),(t x u 满足方程 ()?? ? ??????=??? ??????x u E x t u x t ρ 其中ρ为杆的密度,E 为杨氏模量。 证:在杆上任取一段,其中两端于静止时的坐标分别为 x 与 +x x ?。现在计算这段杆在时刻t 的相对伸长。在时刻t 这段杆两 端的坐标分别为: ),();,(t x x u x x t x u x ?++?++ 其 相 对 伸 长 等 于 ) ,()],([)],([t x x u x x t x u x t x x u x x x ?+=??-+-?++?+θ 令 0→?x ,取极限得在点x 的相对伸长为x u ),(t x 。由虎克 定律,张力),(t x T 等于 ),()(),(t x u x E t x T x = 其中)(x E 是在点x 的杨氏模量。 设杆的横截面面积为),(x S 则作用在杆段),(x x x ?+两端的力分别为 x u x S x E )()(x u x x S x x E t x )()();,(?+?+).,(t x x ?+ 于 是 得 运 动 方 程 tt u x x s x ???)()(ρx ESu t x =),(x x x x x ESu x x |)(|)(-?+?+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x ?,再令0→?x 得 tt u x s x )()(ρx ?? = x ESu () 若=) (x s 常量,则得 22)(t u x ??ρ=))((x u x E x ???? 即得所证。 2.在杆纵向振动时,假设(1)端点固定,(2)端点自由,(3) 端点固定在弹性支承上,试分别导出这三种情况下所对应的边界条件。 解:(1)杆的两端被固定在l x x ==,0两点则相应的边界条 件为 .0),(,0),0(==t l u t u (2)若l x =为自由端,则杆在 l x =的张力 x u x E t l T ??=)(),(|l x =等于零,因此相应的边界条件为 x u ??|l x ==0 同理,若 0=x 为自由端,则相应的边界条件为 x u ??∣ 00 ==x (3)若l x =端固定在弹性支承上,而弹性支承固定于某 点,且该点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由函数)(t v 给出,则在l x =端支 承的伸长为)(),(t v t l u -。由虎克定律有 x u E ??∣)](),([t v t l u k l x --== 其中k 为支承的刚度系数。由此得边界条件 )( u x u σ+??∣ ) (t f l x == 其中 E k = σ 特别地,若支承固定于一定点上,则,0)(=t v 得边界条件 )( u x u σ+??∣0==l x 。 同理,若0=x 端固定在弹性支承上,则得边界条件 x u E ??∣)](),0([0t v t u k x -== 即 )(u x u σ-??∣).(0t f x -= 3. 试证:圆锥形枢轴的纵振动方程为

数学物理方程课程

《数学物理方程》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0110040 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程/equation of mathematic phys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 开课部门:基础课教学部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地位:数学物理方程是地球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或技术)基础课。数学物理方程是反应自然中物理现象的基本模型,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工具,与数学其他学科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诸如数值分析、优化理论、系统工程、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有广泛联系。对于将来从事工程地震技术工作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期望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深刻地理解数学物理方程的不同定解问题所反应的物理背景。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使学生了解数学物理方程建立的依据和过程,认识这门学科与物理学、力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的极密切的广泛的联系。掌握经典数学物理方程基本定解问题的提法和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掌握求解基本线性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重要理论的同时,注意启发和训练学生联系自己的专业,应用所学知识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学生在进入本课程学习之前,应修课程包括: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场论与向量代数。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奠定了良好的数学基础。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可进入下列课程的学习:四大力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近代物理实验等。且为进一步选修偏微分方程理论、数值计算、控制理论与几何分析等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偏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弦振动方程及定解条件 第三节热传导方程及定解条件 第四节拉普拉斯方程及定解条件 第五节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分类 第六节线性算子 2.重点难点 重点:物理规律“翻译”成数学物理方程的思路和步骤,实际问题近似于抽象为理想问题 难点:数学物理方程的数学模型建立及数学物理方程的解空间是无限维的函数空间 3.基本要求 (1)了解数学物理方程研究的基本内容,偏微分方程的解、阶、维数、线性与非线性、齐次与非齐次的概念;了解算子的定义。了解三类典型方程的建立及其定解问题(初值问题、边值问题和混合问题)的提法,定解条件的物理意义。 (2)掌握微分算子的运算规律,理解线性问题的叠加原理 (3)了解二阶线性方程的特征理论 (4)掌握两个变量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分类方法及化简方法 (5)掌握三类方程的标准形式及其化简过程,会三类方程的比较,并能通过标准形式求得某些方程的通解。 第二章分离变量法 1.教学内容 第一节有界弦的自由振动。 第二节有界长杆的热传导问题。 第三节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边值问题。 第四节非齐次方程得求解问题。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答案(平时课后习题作业)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答案(平时课后习题作业)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答案 第一章. 波动方程 §1 方程的导出。 定解条件 4. 绝对柔软逐条而均匀的弦线有一端固定,在它本身重力作用下,此线处于铅垂平衡位置,试导出此线的微小横振动方程。 解:如图2,设弦长为l ,弦的线密度为ρ,则 x 点处的张力)(x T 为 ) ()(x l g x T -=ρ 且)(x T 的方向总是沿着弦在x 点处的切线方向。仍以),(t x u 表示弦上各点在时刻t 沿垂直于x 轴方向的位移,取弦段),,(x x x ?+则弦段两端张力在u 轴方向的投影分别为 )(sin ))(();(sin )(x x x x l g x x l g ?+?+--θρθρ 其中)(x θ表示)(x T 方向与x 轴的夹角 又 . sin x u tg ??=≈θθ 于是得运动方程 x u x x l t u x ???+-=???)] ([22ρ∣ x u x l g x x ??--?+] [ρ∣ g x ρ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x ?,再令0→?x 得

])[(2 2x u x l x g t u ??-??=??。 5. 验证 2 2 2 1),,(y x t t y x u --=在锥2 22 y x t -->0中都 满足波动方程 2 22222y u x u t u ??+??=??证:函数 2 2 2 1),,(y x t t y x u --= 在锥 2 22y x t -->0内对变量t y x ,,有 二阶连续偏导数。且 t y x t t u ?---=??-2 3 222)( 2 2 52222 32222 2)(3) (t y x t y x t t u ?--+---=??-- ) 2()(22223 222y x t y x t ++?--=- x y x t x u ?--=??- 23 222)( ()() 2 25222232222 23x y x t y x t x u - ---+--=?? ( )( )2 22 252222y x t y x t -+- -=- 同理 ()()22225222222y x t y x t y u +---=??- 所以 ()() .22 22 2225222222 2t u y x t y x t y u x u ??=++--=??+ ??- 即得所证。 §2 达朗贝尔公式、 波的传抪 3.利用传播波法,求解波动方程的特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