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评表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评表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评检查表(100分)

检查者签名:被检查科室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护理_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记录表 科室:科 年度:2013年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 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组长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并设有质控员,质控员职责明确。 2、护士长负责制订护理质量控制目标、实施方案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各质控员按职责定期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3、护士长根据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重点容制订本科室每月护理质量控制重点容。 4、日常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要求每月每项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护士长审阅后签字。 5、每月底在科室周会上对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护理质量控制总结,护士长签字后交护理部审查。 6、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阳

成员:静、欧敏、侯茂华、林巧、成凤、维、江利霞、周超琴、黄耀皿、 具体职责:负责科室日常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包括科室核心制度落实、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病人的管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三基培训(包括新进人员培训)、病区管理、药品质量的管理、院感、抢救仪器、抢救车的管理,不良事件等。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通报、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并针对问题进行培训,不断持续改进。 护士长签字: 年月日 2013年度科护理质量目标 1、床护比≥1:0.4 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压疮、各种护理缺陷、跌伤、走失、坠床、静脉炎等)≤20人次;护理严重差错、事故为0。

3、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各种信息知晓率、护理措施执行率≥95%、健康教育90%。 护士长签字: 年月日 年度科室护理质量控制计划按二甲办、护理部要求,以科室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下继续成立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小组,使护理工作不断得到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组长:阳(主管护师)。 副组长:侯茂华(护师)、静(护师)、欧敏(护师) 小组成员: 侯茂华(护师)、欧敏(护师)、周超琴(护师)、勋明(护师)、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4.18.1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规范,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 4.18.1.1 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 【C】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设输血科或血库。 责任科室: 1):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 2):设输血科或血库:院办——文件。 2.有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并有活动记录。 责任科室: 1):有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院办——文件。 2):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并有活动记录:输血管理委员会、医务科。 3.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 责任科室:科教科。 4.有“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责任科室:输血管理委员会、医务科。 【B】符合“C”,并 1.科室按照输血工作的相关管理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 责任科室:临床各输血科室。 2.职能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与改进成效评价,有记录。 责任科室:医务科。 【A】符合“B”,并 1.输血科和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95%,并严格履职。 责任科室:输血科和临床医护人员。 2.有全院输血管理工作的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输血工作的机制。 责任科室:输血科。 4.18.1.2 医院有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血标本等制度与流程,并遵循。【C】 1.有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 (1)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责任科室:医务科。 (2)有应急用血预案。 责任科室:输血科。 (3)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 责任科室:医务科、输血科、护理部。 (4)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责任科室:护理部。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 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 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最新)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护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记录本 科室:___________ 年度:___________ 护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要求 1、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2、本质量控制记录本由各科室护士长负责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年度护理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方案及护理质量控制指标。 5、科室根据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各科室每月护理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6、日常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要求每月至少检查4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关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护士长阅后签字负责。 7、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护理质量控制总结,护士长签字后交护理部审查。 8、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制度 (一)护理部将日常督察和月检查相结合,坚持每周1—2次深入病房督查各病区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特别是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发现的各类隐患及时纠正,现场处理,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效、可行的防范措施。每周进行单项重点质量抽查,每月组织一次全面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提出整改措施,限时整改,并随时下科室督察落实整改情况。 (二)各科室质控员根据护理质量标准,每日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和护士长联系,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三)各科护士长根据《护士长手册》上的工作要求,每日有重点的检查,有目的地跟班检查,把好基础护理、分级护理质量关、医嘱关、查对关、交接关、特殊检查诊疗关、护理记录关、健康教育实施关,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登记,及时反馈当事人立即整改。 (四)护理部每月在护士长会上汇报、讲评当月质控结果,指出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供代鉴,对共性问题制定可行的改进措施。 (五)护理部每月初将日常督查以及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量化考核报送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奖惩。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督查表

合江健欣医院输血管理督查 督查时间:年月日科室:输血科 督查内容: 一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是□否 至少应有: ⑴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有□无 ⑵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有□无 ⑶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有□无 ⑷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有□无 2.进行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有: ⑴计划□有□无⑵讲义或课件□有□无⑶签到□有□无⑷考核□有□无 ⑸每年至少1次□是□否 3.有“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有□无 4.科室开展输血质量管理工作,有: ⑴计划。□有□无 ⑵检查记录。□有□无 ⑶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有□无 ⑷改进措施得到落实。□是□否 5.输血科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为100%。□是□否 6.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为100%。□是□否 7.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操作。□是□否 二 1.有以下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 ⑴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有□无 ⑵应急用血预案□有□无 ⑶用血申请流程□有□无 ⑷用血流程□有□无 ⑸输血管理流程□有□无 ⑹采集血标本流程□有□无 2.对相关制度、流程进行培训与教育,有: ⑴计划□有□无 ⑵讲义或课件□有□无 ⑶签到□有□无 ⑷考核□有□无 3.输血科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是□否 4.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血液科等主要用血部门)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 □是□否

三 1.医院对输血适应证有严格管理规定。□有□无 2.医院有用血后效果评价管理规定。□有□无 3.对用血趋势,有: ⑴评价□有□无 ⑵分析□有□无 ⑶以上工作每月一次□是□否 4.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症相关规定。□是□否 5.做到科学、合理用血。□是□否 科学、合理用血相关评价指标: ⑴输血申请合格率100%□是□否 ⑵用血适应症合格率≥90%□是□否 ⑶成分输血比例≥90% □是□否 6.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有评价。□是□否 四 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有□无 2.有信息反馈制度。□有□无 3.有计算机管理设施用于血液管理。□有□无 4.对血液出入库: ⑴有核对领发登记制度□有□无 ⑵有工作记录□有□无 ⑶资料保存完整□是□否 ⑷电子文档有安全备份□有□无 5.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是□否 6.对血液存放环境有监测记录。□有□无 7.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 ⑴分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是□否 ⑵标识明显□是□否 8.对储血冰箱: ⑴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有□无 ⑵有温度监测记录□有□无 9.血液保存温度符合要求。□是□否 10.血液保存期符合要求。□是□否 11.对贮血冰箱进行消毒: ⑴每周一次□是□否 ⑵有记录□有□无 ⑶记录保存完整□是□否 12.对贮血冰箱进行细菌监测: ⑴每月进行一次□是□否 ⑵有记录□是□否 ⑶记录保存完整□是□否 13.输血器械: ⑴符合国家标准□是□否 ⑵“三证”齐全□是□否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2)

,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标准: 4.18.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施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 4.18.1.1依据输血管理法律法规和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 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价要点C 达到标准[C]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施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定,设血库。成立了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确立委员会职责,确定主管职能部门为医务科,由医务科、血库履行了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每季度组织活动,对医院用血不良事件,输血安全进行分析,相关活动有记录。 2.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及活动记录。 3.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 4.临床输血监管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资料目录: 标准: 4.18.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施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

4.18.1.2医院有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标本制度与流程并遵循。 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价要点C 达到标准[C] 1.临床输血相关制度与规范中,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有应急用血预案;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2?有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与教育。 资料目录: 标准:4.18.3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4.18.3.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合理用血。 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价要点C 达到标准[C] 1.医院对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 2.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症相关规定,用血合理。 : 资料目录 4.1832 开展对临床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血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价要点C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管理制度流程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督查表.doc

医院输血管理督查表 督查时间:年月日科室:输血科 督查内容: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是□否 至少应有: ⑴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有□无 ⑵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有□无 ⑶医务人贝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有□无 ⑷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有□无 2.进行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有: ⑴计划□有□无⑵讲义或课件□有□无⑶签到□有□无⑷考核□有□无⑸每年至少1次□是□否 3?有“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有□无 4?科室开展输血质量管理工作,有: ⑴计划。□有□无 ⑵检查记录。□有□无 ⑶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有□无 ⑷改进措施得到落实。□是□否 5.输血科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为100%。□是□否 6?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为100%。□是□否 7?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操作。□是□否 1.有以下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 ⑴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有□无 ⑵应急用血预案□有□无 ⑶用血申请流程□有□无 ⑷用血流程□有□无 ⑸输血管理流程□有□无 ⑹采集血标本流程□有□无 2.对相关制度、流程进行培训与教育,有: ⑴计划□有□无 ⑵讲义或课件□有□无 ⑶签到□有□无 ⑷考核□有□无 3.输血科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是□否 4?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血液科等主要用血部门)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 □是□否

—— 1.医院对输血适应证有严格管理规定。□有□无 2.医院有用血后效果评价管理规定。□有□无 3.对用血趋势,有: ⑴评价□有□无 ⑵分析□有□无 ⑶以上工作每月一次□是□否 4.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症相关规定。□是□否 5?做到科学、合理用血。□是□否 科学、合理用血相关评价指标: ⑴输血申请合格率100%□是□否 ⑵用血适应症合格率》90%□是□否 ⑶成分输血比例》90%□是□否 6.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有评价。□是□否 四 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有□无 2.有信息反馈制度。□有□无 3.有计算机管理设施用于血液管理。□有□无 4.对血液出入库: ⑴有核对领发登记制度□有□无 ⑵有工作记录□有□无 ⑶资料保存完整□是□否 ⑷电子文档有安全备份□有□无 5.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是□否 6.对血液存放环境有监测记录。□有□无 7.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 ⑴分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冋冰箱存放□是□否 ⑵标识明显□是□否 8.对储血冰箱: ⑴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有□无 ⑵有温度监测记录□有□无 9.血液保存温度符合要求。□是□否 10.血液保存期符合要求。□是□否 11.对贮血冰箱进行消毒:

最全的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一、临床输血申请 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 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 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乙肝两对半、艾滋抗体、梅毒试验、丙肝抗体共八项。 4、对平诊患者择期手术者,应申报用血计划,在规定时间送达输血科,以便备血,经治 医师应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或亲友互助献血,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事宜,互助献血登记表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填写,输血科(血库)审核签字,到血站或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输血申请单的填写 (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清楚填写内容,不得缺项。 (2)用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 )”表示。 (3) “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 6、患者1次用血或备血超过1600ml时,经治医生要履行报批手续。 7、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血浆: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至输血科划价缴费,输血科见缴费处方后溶解血浆,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处方划价缴费后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注:单独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剂一次住院第一次输注需抽取1管EDTA 抗凝标本连同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复检血型)。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 采集: 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 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标准: 4.18.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施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 4.18.1.1 依据输血管理法律法规和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 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价要点C 达到标准[C]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施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定,设血库。成立了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确立委员会职责,确定主管职能部门为医务科,由医务科、血库履行了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每季度组织活动,对医院用血不良事件,输血安全进行分析,相关活动有记录。 2.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及活动记录。 3.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 4.临床输血监管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4.18.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施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 4.18.1.2 医院有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标本制度与流程,并遵循。 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价要点C 达到标准[C] 1.临床输血相关制度与规范中,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有应急用血预案;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2.有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与教育。

标准: 4.18.3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4.18.3.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合理用血。 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价要点C 达到标准[C] 1.医院对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 2.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症相关规定,用血合理。 4.18.3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4.18.3.2 开展对临床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血。 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价要点C 达到标准[C] 1.临床医师、护士提供输血知道的教育与培训,每年一次。 2.临床医师合理用血评价。 4.18.4 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4.18.4.2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并保存。 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审要点C 达到标准[C] 1.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且保存。 2.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完整率为100%。

2015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病区1doc资料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科室: 中医医院护理部 二0一年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说明 一、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均由护士长填写; 二、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1.护理质量管理措施,为达到科室年度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保证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合格而拟定的提高科内护理质量的相关措施。 2.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护士长负责制,科内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具体分工和全科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模式。 三、护理质量管理记录表 护士长每周对科内护理质量管理内容应进行不少1次的检查,将检查时间,检查中存在问题、管理措施及管理效果情况记录在相应的记录表上。 四、护理质控小结 护士长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质控小结,对科内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采取的有效措施,突出的管理效果,需改进的环节,并做好详细记录。 五、中医专科特色护理质量评价 护士长每季度进行一次中医专科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的有效措施。 六、临床护理质量指标 护士长每月进行一次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统计 七、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护士长根据科室相关专科每月进行一次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统计 八、护理工作质量指标 护士长每月进行一次护理工作质量指标统计 九、科室临床护理管理监控情况表

护士长每季度根据临床护理管理质控情况进行统计 目录 1、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4 2、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9 3、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架构与职责、、、、、、、、、、、、、、、、、、、、、、、、、、、12 4、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分工、、、、、、、、、、、、、、、、、、、、、、、、、、、、、、、、、13 5、护理管理记录表、、、、、、、、、、、、、、、、、、、、、、、、、、、、、、、、、、、、、、、14 6、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分析小结报告、、、、、、、、、、、、、、、、、、、、、、、、、35 7、中医专科特色护理质量评价、、、、、、、、、、、、、、、、、、、、、、、、、、、、、39 8、临床护理质量指标、、、、、、、、、、、、、、、、、、、、、、、、、、、、、、、、、、、、、43 9、护理工作质量指标、、、、、、、、、、、、、、、、、、、、、、、、、、、、、、、、、、、、、46 10、科室临床护理管理监控情况表、、、、、、、、、、、、、、、、、、、、、、、、、、47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4.18 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标准: 4.18.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施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 4.18.1.1依据输血管理法律法规和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 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价要点C 达到标准[C] 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施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定,设血库。成立了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确立委员会职责,确定主管职能部门为医务科,由医务科、血库履行了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每季度组织活动,对医院用血不良事件,输血安全进行分析,相关活动有记录。 2. 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及活动记录。 3. 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 4. 临床输血监管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资料目录: 标准:

4.18.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施行)》 4.18 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 4.18.1.2医院有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标本制度与流程并遵循。 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价要点C 达到标准[C] 1. 临床输血相关制度与规范中,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有应急用血预案;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2. 有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与教育。 资料目录: 标准:4.18.3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4.18.3.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合理用血。 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价要点C 达到标准[C] 1. 医院对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 2. 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症相关规定,用血合理。 : 资料目录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护理文书)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科内自查) 科室:检查日期:年月日检查者:项 目 内容 检 查 内 容 静脉输液 存在问题1、血压计袖带、止血带、垃圾分类落实不到位。 2、护士排班、输液不分工 3、处置时,不用治疗车,端盘在室内操作 4、换瓶时,不消毒,液体瓶插上输液管倒放在治疗车上 原因分析1、由于护士配置不足,治疗性工作较多,忽视了基础工作 2、没有按照整体排班,分工不明确,需要提高排班质量。 3、护士对于污染物品存放概念不清楚,未能及时纠正 4、护士无菌意识薄弱 整改措施1、加强管理,应协助整理好物品 2、全院护士长要求整体排班,责任到人。 3、学习常规物品消毒制度,督促护士加强学习 效果评价1、分析存在的问题,使每位护士从主观上有正确认知。 2、常规物品消毒制度落实到位。 3、遵守操作制度 评价日期:年月日评价者: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科内自查) 科室:检查日期:年月日检查者:

项 目 内容 检 查 内 容 静脉输液 存在问题1、消毒包、无菌包放在办公室、护士站的台面上 2、化验标本,放在办公台面上 3、采血台、物品柜,物品不分类放置 4:止血带、垫巾数量、清洁问题 原因分析1、由于护士无菌区域无菌观念意识不强 2、护士对于污染物品存放概念不清楚 3、没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整改措施1、对新入院护士进行无菌原则、观念分析应用培训。 2、治疗车不够用要提出计划 3、护理单元内卫生明确分工。 4、严格物品分类存放 效果评价1、无菌区清洁区明确划分 2、物品分类放置 3、遵守一人一巾一代一带及物品消毒原则 评价日期:年月日评价者: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科内自查) 科室:检查日期:年月日检查者:项 目 内容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标准: 4.18.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施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 4.18.1.1 依据输血管理法律法规和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 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价要点C 达到标准[C]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施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定,设血库。成立了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确立委员会职责,确定主管职能部门为医务科,由医务科、血库履行了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每季度组织活动,对医院用血不良事件,输血安全进行分析,相关活动有记录。 2.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及活动记录。 3.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 4.临床输血监管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资料目录:

标准: 4.18.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施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 4.18.1.2 医院有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标本制度与流程,并遵循。 说明: 本标准达到评价要点C 达到标准[C] 1.临床输血相关制度与规范中,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有应急用血预案;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2.有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与教育。 资料目录: 标准: 4.18.3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4.18.3.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合理用血。 说明:

安全输血护理-综合质量PDCA[持续改进]

临床输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一、背景 《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1版)》中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条款中对临床用血的整个过程提出要求。为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要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护理质量的,我院于2015年1月进行输血质量监控,以提高本院输血安全。 现状调查:2015年一季度通过现场督查本院输血患者17例,对实施输血操作的护士进行临床实操考核和现场访谈,存在缺陷项为:核对内容不全面9例;输血登记本记录不全面、不规范15例;输血袋去向不明3例;评估不全面3例;输血时间不规范2例;接血无人签名2例;输血流程掌握不熟1例。 2015年第一季度临床输血护理质量缺陷分析 9 8 7 3 3 2 2 1 25.71% 48.57% 68.57% 77.14% 85.71% 91.43% 97.14% 100%0 12345678910核 对 内容 不 全 面 登 记 本记 录 不 全 记 录 不 规 范 血 袋 去 向 不 明 评 估 不 全 面 输 血 时间 不 规 范 接 血无 人 签 名 流 程掌 握不熟 项目 0.00% 10.00%20.00%30.00%40.00%50.00% 60.00%70.00%80.00%90.00%100.00% 例数 累计百分比 80%

二、原因分析 (1)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足够的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 (2)输血流程:医院输血流程不健全 (3)制度:医院未制定相应的输血质量考核标准 (4)职能部门:考核频次不够 (5)设备:医院未配备“血制品转运箱”,未安置“血袋放置点” 无血制品转运箱 为 何 存 在 临 床 输 血 护 理 质 量 缺 陷 ? 人 料法 监督力度不够 培训不到位 护士责任心不强 新入职护士掌握不到位 制度执行不到位 输血流程 不健全 监督、检查 不到位 输血护理质量考核标 准不健全 无血袋放置点 三、计划 1、整理输血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 2、规范安全输血护理记录,全院实施,并考核。 3、修订输血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学习输血知识及相关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并考核。 4、加强落实《输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科室对每一位护士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1.目的: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为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科学、合理,制订本标准。 2.职责:输血委员会和医教科负责本标准的落实,检查各部门本标准的执行情况。 3.范围:各临床用血科室、输血科。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4.输血前告知:患者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入病历保存。 5.输血前检查: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检查乙肝二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原)、艾滋病毒抗体(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在病历中有检验结果。 6.输血申请:(1)明确输血治疗的原因和目的、血液制品种类、数量、输注日期;输血申请单填写正确、完整、清楚,无缺项现象,检验结果未到请填写“已送检”,注明“输血前检查标本已采集送检,结果见检验报告。” (2)输血申请单和血液样本必须在预定输血日期前送到输血科,否则,属不良事件。 7.血样的采集: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试管标签到患者前,按照医院“三查七对”制度核对患者信息,核对无误后采集血液样本,将标签贴在试管上,再次核对患者,确认无误后录入样本号码。 8.血样的运送:血样管和输血申请单等相关资料交专门人员送输血科。输血科收到样本,与样本运送人员核对血样管与输血申请单,核对无误接收样本,核对有误应退回样本并与有关科室联系。 9.血型鉴定:(1)输血科接收样本后,鉴定ABO血型和Rh(D)血型,ABO血型需进行正反定型。

(2)血型鉴定结果与输血申请单上血型核对(输血申请单无血型结果,将血型鉴定结果填上),血型核对有误,应立即与有关科室联系,查找原因。 10.血液入库、贮存:(1)输血科从采供血机构领取的血液由两名工作人员再次核查血液包装、外观、血袋标签等内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退回采供血点。 (2)按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 (3)贮血冰箱温度每日记录6次。 (4)血库冰箱每周消毒1次,血库冰箱空气培养每月1次。 11.交叉配血:(1)交叉配血前鉴定患者血型和血液制品血型。 (2)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和特殊介质(凝聚胺)配血,配血无凝集、无溶血为配血合格。 (3)交叉配血试验由2人互相核对并双签名;1人值班时,自已复核并签名。 (4)交叉配血样本保存2~6℃冰箱至少7天。 12.发血:(1)护士持病历并携带运血箱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查对患者信息、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外观和血液信息。 (3)凡血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漏血;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血液发出后非血液质量问题不退回。 13.输血记录:患者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

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科内自查)

XXXXXX妇产科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记录本 科室: 年度: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 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组长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质控员,质控员职责明确。 2、护士长负责制订护理质量控制目标、实施方案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各质控员按职责定期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3、护士长根据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本科室每月护理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4、日常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要求每月每项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护士长审阅后签字。 5、每月底在科室周会上对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护理质量控制总结,护士长签字后交护理部审查。 6、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具体职责:负责科室日常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包括科室核心制度落实、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病人的管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三基培训(包括新进人员培训)、病区管理、药品质量的管理、院感、抢救仪器、抢救车的管理,不良事件等。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通报、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并针对问题进行培训,不断持续改进。 护士长签字: 2016年月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一. 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 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及考核工作。 2. 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身体素养文化意识。 3. 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二. 加强护理管理,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1.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量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控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 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 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件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 4. 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严格查对制度。 三. 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1. 在培养护士日前礼仪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2. 注意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提高整改措施。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内容详实)

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在院长或分管院长领导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负责对全院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杜绝临床输血事故发生。 2.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3.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运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4.制订本院输血计划,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并认真组织实施。 5.制订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6.提倡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 7.加强职工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严防责任事故发生。 8.执行用血审批制度及统计上报制度。 9.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医院输血管理工作会议,及时通报输血管理工作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及时整改。 10.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总结会,对输血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二)临床输血制度 为了使临床输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临床输血必须在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 3.临床输血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4.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5.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作好相应记录。 6.执业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7.受血者或家属必须知情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8.执业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后,向输血科(血库)申请备血。 9.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标本收集、处理、检测及输血前检查工作。 10.输血科(血库)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适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1.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 12.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七查”指:①查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②献血者条形码号;③献血者血型;④血液品种;⑤采血日期及效期;⑥储存条件;⑦输血器材质量。“八对”指:①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②

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2017修订]

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要求,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顺利通过二甲评审特制订本方案。 一、质量管理的目的 通过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使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活动、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符合客观的要求,促进内涵建设,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 二、质量管理宗旨 提高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增加病人安全可信度及满意度。 三、质量管理方针 (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在护理实践中,持续地改进护理服务过程和效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1、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率100%(合格分90分) 2、急救物品和药品管理完好率100%(98分合格) 3、分级护理合格率≥90%(90分合格) 4、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90分合格) 5、护理安全管理合格率100%(90分合格) 6、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率100% 7、输血操作合格率100%(98分合格) 8、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00分合格) 9、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95分合格) 10、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85分合格) 11、护理理论考核合格率≥95%(80分合格) 12、病区管理及消毒隔离合格率≥95%(90分合格) 13、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95%

14、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风险评估率≥95% 15、年压疮发生率(难免、带入除外) 0 16、健康教育合格率90%(90分合格) 17、满意度≥90%(优质护理满意度≥95%) 五、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结构 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即护理部质控组、科护士长质控组、病区质控组组成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一)成立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组织结构: 主任:章志 副主任: 邹国英 委员:胡其红许财凤封小莲熊国凤吴卫英姜小英解秀梅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理单元三级控制和管理,并设大外科、大内科、特殊科室3个质量管理小组。 (三)各级质控组人员 1、护理部质控:胡其红邹国英许财凤封小莲熊国凤 2、大科质控: 大内科:熊国凤张国花曾淑华胡月华刘欢欢吴卫英 大外科:封小莲章晓华江虹解秀梅姜小英邱仙红 特殊科室:许财凤李琴胡莉莉黄芳付敏 3、病区质控 内一科:熊国凤江文英张海燕 内二科:曾淑华付艳霞吴小凤 内三科:胡月华严玉兰朱双双 感染科:刘欢欢姚秀华 外一科:江虹黄红英严才英 外二三科:章晓华刘小婷黄晓兰 妇产科(产房):封小莲姜小英游琪华曾珍刘延 儿科:张国花张永红徐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