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信息学名词解释

公安信息学名词解释
公安信息学名词解释

1.警务:泛指警察(公安部门)的事务性工作,包括警察行为和内部的行政管理。

2.公安信息:是指反映警务及其活动过程的全部信息,或者定义为“公安信息是有关公安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3.语法信息:是指由符号之间组成的结构及其相关关系,它是信息形式。

4.语义信息:是信息包含的内容以及信息在逻辑上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5.语用信息:是指信息的价值和效用。信息的价值和效用依赖于接受者的判断和使用要求。6.侦查法:是指从学科领域借鉴而来的信息收集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勘查法、搜查法、隐蔽身份调查法、秘密力量收集法、技术侦察法、询问法。

7.公安信息储存:是指把经过描述、定义和揭示后的公安信息按照顺序和格式要求进行存放、保管的过程。

8.公安信息检索:是指从已储存的公安信息中查找出用户所需公安信息或者其他线索的过程。9.数据检索:是一种直接查找某个特定数据的过程。

10.事实检索:是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一系列情况的检索。

11.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对象是文献本身,即查找含有所需内容的文献。

12.查全率:是指被检出满足提问要求的信息数量占全部文献库中具有满足要求的信息总量的百分比。

13.信息分析:是指以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职能活动。

14.内容整理:主要是指对信息资料的分类、数据的汇总、观点的归纳和总结等,分别称之为分类整理、数据整理和观点整理。

15.信息分析方法:是指信息分析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和技巧的总和。

16.定性分析法:一般来说,在信息分析研究工作中,定性分析是根据大量数据、资料和其他有关信息找出研究对象的内涵、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是形成概念、观点,作出判断和得出结论所必须依靠的基本方法。目前,定性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17.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旨在利用数字方法和工具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出现现象和事物内在的数量关系。

18.信息传输:通过一定的方法、媒介,把信息从一方传送到另一方的过程就是信息传输。19.计算机网络:是将分散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起来,彼此间互相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集合体。

20.系统:系统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由一些元素,按照一定的法则或结构组织起来的一个集合体。

21.TCP/IP协议:TCP/IP作为一种网络协议,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输方式。因此,TCP/IP广泛应用于实现不同机种和异种操作系统的互联,是Internet基础协议。

22.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存储数据结构、生成与数据库相关的报表和报告,以及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软件。

23.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输出等活动的总和。

24.数据处理系统:是指能够执行数据处理活动的计算机系统。

25.管理信息系统:广义来讲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来为组织各管理层提供和决策信息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狭义来讲,是指专门用于专门用于管理控制层的信息系统。

26.办公自动化系统:是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信息系统,它可以根据组织的需要将办公室中的信息处理集成起来,对办公室中的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储存、信息利用、信息反馈等进行整合处理。

27.决策支持系统:对于只能为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支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一般称为“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辅助决策者作出决策。

28.新系统逻辑方案:是指经分析和优化后,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29.系统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或者说,系统测试是根据系统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

错误的过程。

30.系统评价:是对一个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估计、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

31.信息安全:是指通过各种信息技术,保证在各种系统和网络中传输、交换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3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是指组成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安全。

33.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就是一段小小的计算机程序,此程序具有自我复制和繁殖的能力,并依附在其他可执行的正常程序上等待特定情况发生,随之进行破坏动作或干扰系统的正常操作。34.防火墙:是一种通过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的访问控制技术。

35.电子警务:是警务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所谓电子警务,是公安组织的一种基于信息和信息技术,与现实警务相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

36.公安工作信息化:简称公安信息化,是人们日常工作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具体地说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装备各级公安部门,把公安信息作为重要警力,并同其他传统警力资源一起,组成一个高效能的公安行政系统,提升现有公安机关警务模式的快速反应能力、协同作战能力,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新要求和高期望。

37.电子政务:是一种信息化行政模式,在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同时,政府需要进行机构精简、结构优化和部门整合,面向流程重组政务,形成一个高质、高效、低成本的政府运行模式。38.载波传输: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调制,将基带信号装载到一个等幅等频的电磁波上去,然后由这个电磁波带着基带信号传输的过程。

39.数值型数据:是由特定的符号或自然数所表示的数据。

40.公安信息学:是将信息科学原理应用于公安工作实践的一门科学。它遵循信息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把公安信息作为研究对象。以公安信息的运动规律、公安信息系统的组织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内容,并从中揭示公安信息的产生、收集、传输、存贮、处理、识别和利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

41.信息整理:是将信息进行选择、分类和编码工作,除去无用和多余的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42.信息学:是把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43.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和数据等信息媒体作为一个集成体,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交互式处理的系统。实现这一功能的技术成为多媒体技术。

44.知识信息源:可以包括在社会信息源中,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运动状态的认识和描述,是人们实践的结果。

45.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交换信息时所遵循的规则。

46.信息需要:可以表述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对信息的不满足感和必要感。

47.生命周期法:又叫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是将制造业中工程化的设计制造方法移植到软件行业的结果。

48.公安信息系统:是由从事公安信息处理工作的部门,人员和设备组成的专用信息系统,它是公安机关中的一个子系统。

49.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的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全部调查对象作出评估和推断的一种信息调查方法。

50.公安信息管理:公安信息管理是对公安信息、公安信息活动过程、公安信息基础结构进行规划、组织和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活动。

51.信息:信息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三类:通俗定义:信息就是音信、情况、数据、报道、事实、情报、知识、新闻和信息。狭义定义: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定义: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以及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的反映。

52.信息研判:即分析与决策一体化,就是对信息分析报告所提供的多种方案进行研究,选择,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的过程。

53.战略目标转移法:是William King在1978年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系统是为组织服务的,为了使信息系统的实施和运行得到组织长期、有效的支持,必须保证信息系统的战略和目标与组织总的战略和目标保持一致。

54.信息系统:泛指各种形态、各种模式的用于经济、管理、教育、工程等所有领域并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统称。

55.关键成功因素法:是由麻省理工学院一个研究小组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找到影响人们成功的关键因素,对它们给予足够关注,通过控制它们来保证达到系统目标。

56.信息安全监察:是指公安机关为了保障信息安全而依法对信息设施、信息系统、信息事件以及信息本身进行的监督管理工作。

57.公安信息的分析:是指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主要手段,通过对公安信息的整理、分析、评价、预测、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新的信息产品。

58.信道:是指传输信号的通道,又称传递媒介。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

59.信息管理:通俗地讲,获取信息、以最有效的方式使用信息、在适当的时候摒弃信息统称为信息管理。

60.数据流:是指处理功能的输入和输出,用一个水平箭头或垂直箭头来表示。箭头指出数据的流动方向。

61.系统结构:是指电子警务系统的体系结构,事实上,它是一个信息系统,因此,经常被描述为电子警务体系结构中的信息体系结构。

62.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连接的几何形状,用来表示网络结点的分布结构及相互关系。

63.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的集合;广义的信息资源不仅包括信息本身,而且包括相关的信息技术设施、信息工作者、组织机构和政策、法规等。

64.公安信息的研判:是指信息分析的成果的研究、选择,是对信息分析成果的进一步加工,从而为公安内部管理和各项公安业务活动指定出决策依据的一种具有科研性质的职能活动。65.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输出等活动的总和。

数据处理系统是指能够执行数据处理活动的计算机系统。

66.信息选择:指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处理者为了满足使用的要求,必须从大量收集的信息中选择出所需信息并排除多余信息,这一信息处理过程就是信息选择。

67.信息技术:是传输、处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技术的总称。

68.查准率:是指检出并满足提问要求的信息数量与实际检出的信息总数之比。

69.信息量:就是接收信息的人知识变化的数量,即对某一事物而言,接收信息的人收到信息后对该事物不肯定性减少的程度(数量)。

70.正反馈:在公安信息控制系统中,凡是反馈信息与原控制信息作用相同,使系统输出变量继续按原方向变化的反馈叫做正反馈。

71.管理信息:是指管理与决策活动所需要的信息。

72.基础信息:是指公安工作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那部分信息。

73.实时信息:是指从它的发生到传送至决策者手中时间间隔为零。

74.滞后信息:是指从它的发生到传送至决策者手中的时间间隔大于零。

75.动态公安信息:是指经常处在变化中的信息,如每日警情、发破案信息、暂住人口信息、各种监控信息以及日常警务活动发生的其他信息等。

76.静态公安信息:是指相对稳定的信息,如常住人口信息、指纹信息、档案文件等。77.潜在信息资源:是指存在于个人大脑中的信息资源,是一种没有表达出来被社会共享的资源形态。

78.现时信息资源:是经过个人表述(发表)后,能够被他人所用的信息资源。

79.零次信息资源:是指未经转述加工的自然状态,如平时所说的各种“现场”、“一线”等。80.一次信息资源:是直接在零次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用各种方式转述(表达)出来的信息资源,如从案件现场直接拍摄下来的照片或录像。

81.二次信息资源:是以一次信息资源为基础,由经提炼加工后的信息所组成。

82.三次信息资源:是在二次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再次加工、整理后的结果。

83.信息调查法:是访问法、问卷法和观察法等信息收集方法的统称。

84.访问法:是信息收集人员将信息调查的事项,以面谈、电话或网络在线交流的形式,向被调查者询问,以获得所需信息的方法。

85.问卷法:是指信息收集人员向被调查者发放格式统一的调查表并由被调查者填写,通过调查表的回收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方法。

86.观察法:是指通过察看,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信息的方法。

87.普遍信息调查:也叫全面,是指研究对象的总体(如全国人口情况、全国民警基本素质等)进行的全面性信息调查。

88.典型调查方法:是指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从被调查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出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剖析,借以反映所研究对象的一般性状态和发展趋势的方法。

89.重点信息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部门(单位)进行调查。重点是指那些在整体中占有较大比重的部门,能够从数量上反映整体情况。

90.公安信息的分析与研判的秘密力量和预警作用:是指公安信息的分析与研判不仅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要求进行,而且要做到“抢先一步”,即预测,主动指出应当怎样和怎样去做。91.信息分析方法:是指信息分析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和技巧的总和。

92.细细分析方法的归类:是指众多的信息分析方法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联系组成的有机整体。93.系统外部环境:是指当一个系统被确定下来后,该系统的周围是一个更大的系统。94.子系统:在系统的内部还有系统,我们称之为子系统。

95.接口:子系统之间的接点和系统与环境的作用点,通常叫做接口。接口位于边界上,且伴随有输入和输出的作用(物质、信息和能量)。

96.闭(环)系统:系统不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即孤立于环境之中,这样的系统成为封闭系统,也称闭(环)系统。

97.开(环)系统:系统是在环境中成长和运行,它受环境影响,是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系统,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系统。

98.系统的环境:通常的做法是把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直接有关的外部世界定为系统的环境。99.信息系统:泛指各种形态、各种模式的用于经济、管理、教育、工程等所有领域并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统称。

100.数据库:是指根据信息的逻辑结构组织起来的数据(信息)集合。它包括两个部分:信息自身和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

101.数据处理系统:是指能够执行数据处理活动的计算机系统。

102.程序化决策:是指重复出现的例行性决策,是一种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某一具体公安管理问题所作出的决策,它们具有重复性、多量性、定型性和标准性等特点。

103.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以前未曾发生过或未曾处理过的问题,决策时无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可以遵循。

104.群体决策:通常情况下,管理者很少单独解决组织的决策问题,决策常常由委员会、领导成员、项目组的集体方式进行,即群体决策。

105.公安信息系统开发:是立足于公安工作实际,综合运用信息科学与各种信息技术,建设服务于公安机关信息系统的过程。

106.“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

107.“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布局、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发出来设计信息系统。

108.系统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或者说,系统测试是根据系统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

109.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能被非法地篡改、破坏,也不能被偶然、无意地修改,应保持它的真实面貌。

110.保密性:是指信息必须按照拥有者的要求保持一定的秘密性,防止信息在非授权的情况下被访问或一旦被泄露也能保证在一定期限内不被解读。

111.可用性: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当需要时能正确存取所需的信息,且信息必须是可用的。112.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硬件和存储媒体安全,使它们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破坏。

113.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各种程序及其数据、文档不被任意篡改、失效和非法复制,保证计算机运行的软件是无害的。

114.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内存储的数据或资料不被非法使用和修改,保障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和纯洁性。

115.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信息系统的连续正确运行。116.信息战:是指为了国家的军事战略而采取行动,取得信息优势,干扰对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117.计算机病毒的生存周期:我们把计算机病毒从设计产生至相应的检测清除软件产生的这段时间称为计算机病毒的生存周期。

118.文件型病毒:是指计算机病毒将自身附着在其他可执行文件上的病毒,感染时以文件为对象。

119.“混合型”病毒:是指具有开机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寄生方式的计算机病毒。这种计算机病毒扩大了病毒程序的传染途径,它既感染磁盘的引导记录,又感染可执行文件。

120.良性计算机病毒:是指那些只是为了表现自身,并不彻底破坏系统或数据,但会大量占用CPU时间,增加系统开销,降低系统工作效率的一类计算机病毒。

121.恶性计算机病毒:是指那些一旦发作后,就会破坏系统或数据,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的一类计算机病毒。

122.黑客:现在通常的含义是指利用通信软件,通过计算机网络非法进入他人系统,截获或篡改计算机数据,危害信息安全的计算机入侵者或入侵行为,即“电脑”搞乱分子。

123.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124.网络管理:是指监督、调度和控制网络通信服务以及信息处理所必需的各种活动的总称。125.公安信息资源开发:公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即把信息资源中蕴含的公安信息及知识收集和挖掘出来,以一定的媒介传递给需求者,使之在公安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过程。126.公安信息编码:就是把公安信息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127.书面指示:领导或决策机构用文字表述自己的需要,指示下级为其选择某一方面的信息。

128.口头指示:领导亲自找下级机关负责人或信息选择的工作人员谈话,交代意图。129.公安信息的制作:是指数据处理完毕、新的信息生成后,为使用户正确地接收、理解该信息的内容而做的工作。

130.信息方法:

131.网络化信息检索:

132.系统分析:

133.数据通信:

134.公安信息活动:

135.网络管理:

136.信息方法:

137.数字数据网: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管理学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管理学 领导 leadership:是指管理者通过影响下属达到实现组织和集体目标的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使下属心甘情愿地为组织目标而努力。 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是指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的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激励 motivation: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发人的内在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满足和超越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 非正式组织:不是由管理部门规定,而是由于地理上的相邻,兴趣相似或者利益相同等而自发形成的组织。 目标管理 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由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由员工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

控制的定义:就是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正式组织(Formal organization)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对其内部成员的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以政策、章程、组织结构等加以明文规定所形成的组织体系。 成熟度(maturity):个体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和意愿的程度,包括心理成熟度和工作成熟度。 人本管理思想:人本原理强调,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创造条件来尽量发挥人的能动性。要强调和重视人的作用,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搞好对人的管理。 外变量: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设立对照组能达到排除外变量的作用。 量性研究:通过数字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书上又称定量研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设计,是在实证主义哲学观下的研究流派,主要特征是强调客观、精确,确认食物是可以寻求规律的,真理具有惟一性,常常用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将研究结果量化。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生物信息学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信息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 Homology (同源):来源于共同祖先的序列相似的序列及同源序列。序列相似序列并不一定是同源序列。 (直系同源):指由于物种形成的特殊事件来自一个共同祖先的不同物种中的同源序列,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 (旁系(并系)同源):指同一个物种中具有共同祖先,通过基因复制产生的一组基因,这些基因在功能上的可能发生了改变。基因复制事件是促进新基因进化的重要推动力。 (异同源):通过横向转移,来源于共生或病毒侵染而产生的相似的序列,为异同源。 Score:The sum of the number of identical matches and conservative (high scoring) substitutions in a sequence alignment divided by the total number of aligned sequence characters. Gap总是不计入总数中。 6.点矩阵(dot matrix):构建一个二维矩阵,其X轴是一条序列,Y轴是另一个序列,然后在2个序列相同碱基的对应位置(x,y)加点,如果两条序列完全相同则会形成一条主对角线,如果两条序列相似则会出现一条或者几条直线;如果完全没有相似性则不能连成直线。 7. E值:得分大于等于某个分值S的不同的比对的数目在随机的数据库搜索中发生的可能性。衡量序列之间相似性是否显著的期望值。E值大小说明了可以找到与查询序列(query)相匹配的随机或无关序列的概率,E值越小意味着序列的相似性偶然发生的机会越小,也即相似性越能反映真实的生物学意义,E值越接近零,越不可能找到其他匹配序列。 值:得分为所要求的分值比对或更好的比对随机发生的概率。它是将观测得到的比对得分S,与同样长度和组成的随机序列作为查询序列进行数据库搜索进行比较得到的HSP(高分片段对)得分的期望分布联系起来计算的。通常使用低于来定义统计的显著性。P=1-e-E 9.打分矩阵(scoring matrix):在相似性检索中对序列两两比对的质量评估方法。包括基于理论(如考虑核酸和氨基酸之间的类似性)和实际进化距离(如PAM)两类方法,是序列相似性分析的基础,其不同的选择将会出现不同的分析结果。 10.空位(gap):在序列比对时,由于序列长度不同,需要插入一个或几个位点以取得最佳比对结果,这样在其中一序列上产生中断现象,这些中断的位点称为空位。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学中心,属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一部分,具有BLAST, Entrez ,GenBank等工具,还具有PubMed文献数据库。另外还具有Genome, dbEST, dbGSS , dbSTS, MMDB, OMIM, UniGene, Taxonomy, RefSeq, etc. 序列格式:是将DNA或者蛋白质序列表示为一个带有大于号(>)开始的核苷酸或者氨基酸序列的新文件,其中大于号后可以跟上序列的相关信息,其他无特殊要求。 13genbank序列格式:是GenBank 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单位,是最为广泛的生物信息学序列格式之一。该文件格式按域划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整个记录的信息(描述符);第二部分包含注释,主要包含生物功能或数据库信息;第三部分是feature,对序列的注释;第四部分是序列本身,以“统发生树(Phylogenetic tree )是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用树状分支图来概括各种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是一种亲缘分支分类方法。在树中,每个节点代表其各分支的最近共同祖先,而节点间的线段长度对应演化距离(如估计的演化时间)。是用来研究物种进化与多样性的基础,是相近物种相关生物学数据的来源。17.基因树与物种树:物种树反映一组物种进化历程的系统树,其中每一个内部节点就代表一个物种形成的过程,而基因树则是代表来源于不同物种的单个同源基因的差异构建的系统树,而其内部的一个节点则代表一个祖先基因分化为两个新的独特的基因序列的事件。基因

护理管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护理管理学 一、填空题: 1.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和效益原理。 2.双因素理论认为_激励因素是防止员工产生不满情绪的因素,保健因素是使员工得到工作满意的因素。 3.控制过程的三个关键步骤包括确立标准、衡量成效和评价并纠正偏差。 4.在领导者影响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非权力性影响力。 5.创新内容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 6.自管理科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7.强化是指能使_个体操作性反应频率增加_的一切刺激。 8.控制的主要功能是_限制偏差的积累和使组织适应环境变化。 9.与人本原理相对应的原则是_能级原则_和_动力原则_。 10.霍桑实验共分四个阶段:_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和群体实验 11._ 计划_是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 12.组织变革的阻力来源于个人阻力、组织阻力和领导者的阻力。 13.按照性质和职能,我国的卫生组织大致可分为三类:卫生行政组织、卫生事业组织和群众性卫生组织。 14.临床护理模式包括_个案护理_、_功能制护理_、__整体护理__和临床途径。 15.双因素理论中的两个因素指的是_保健因素_和_激励因素_。 16.护理质量缺陷分为_患者不满意_、_医疗纠纷_和医疗事故三种。 17.组织文化的作用有导向作用、_凝聚作用_、约束作用、_激励作用_、_辐射作用_。 18.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了激励要适度和_激励要公平_两个方面。 19.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有_人工处理_和_计算机处理__。 20.根据控制点位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可以分为_事先控制_、_过程控制_和事后控制。 21.领导方式论认为基本的领导方式包括_独裁式领导_、_民主式领导_和_放任式领导_。 22.激励的基本模式为需要—动机—_行为_—_目标_—需要被满足,通过反馈形成循环。 23.需要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 24.控制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二、选择题: 1.医院的分级管理,下列哪项是对的 [ C ] A.三级九等 B.二级九等 C.三级十等 D.二级十等 2.王某是护理部主任,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与她的领导职能无关。 [ B] A.向下属传达她对护理管理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医疗器械商谈判以期达成一项护理用品购货协议 C.召集各科护士长讨论和协调评估工作的落实情况 D.筹备护理技术竞赛活动 3.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理想有效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C ] A.1.1 型 B.5.5 型 C.9.9 型 D.9.1 型 4.由于肥胖会给个人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如果肥胖者有意识的在饮食方面加以控制,可以由此减轻体重避免了肥胖影响自己的形象,最终使控制饮食的行为得到强化,指的是 [ B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5.下列哪项不可以加大管理幅度 [ A ] A.中低层存在较多的专业问题 B.上下级之间有效的联系 C.内外部环境的缓慢变化 D.重复性工作计划明确 6.理人员的考核和评价,关键指标是 [ B ] A.工作数量 B.工作绩效 C.工作质量 D.工作结果 7.组织最重要的管理资源是 [ A ] A.人力资源 B.财力资源 C.信息资源 D.时间资源 8.在管理方格理论中,贫乏管理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A ] A.1.1 B.1.9 C.9.1 D.9.9 9.下列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 B ] A.归因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强化理论 D.期望理论 10.当前我国医院护理管理体系是几级负责制 [ B ] A.二级或一级 B.三级或二级 C.四级或三级 D.四级负责制 11.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地位、安全、工作环境等因素是 [C] A.激励因素 B.心理因素 C.保健因素 D.生理因素 12.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指的是 [ A ] A.系统 B.组织 C.总体 D.团体 13.ABC时间管理法中,最优先、必须完成的目标是 [ A ] A.A 目标 B.B 类目标 C.C 类目标 D.D类目标 14.院的主要职能是 [ A ] A.医疗 B.教学 C.科学研究 D.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 15.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 B ] A.以人为本 B.组织的价值观 C.软性管理 D.增强群体凝聚力 16.关于公平原理,以下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 A.公平即经济报酬平等 B.报酬的公平与否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 C.公平不是平均主义 D.客观评价工作业绩是公平分配的前提17境领导理论认为,适宜采用授权型领导方式的员工成熟度类型是[D] A.能力低,动机水平低 B.能力低,动机水平高 C.能力高,动机水平低 D.能力高,动机水平高 18.奖励护士的优质服务行为使其更加提高护理质量依据的理论是 [D] A.人类需要层次论 B.双因素理论 C.成就需要论 D.强化理论 19.真正的科学护理管理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 [ A ] A.南丁格尔时期 B.马斯洛时期 C.法约尔时期 D.赫茨伯格时期 20.护理部根据护理专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模式,遵循的管理原理是 [ C ] A.系统原理 B.人本原理 C.动态原理 D.效益原理 21.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强调激励的中心问题是 [ B ] A.分析人的动机 B.满足人的需要 C.观察人的行为 D.改造和修正人的行为 22.把自己的情感置身于说话者的位置上即换位思考指的是哪种倾听技巧 [ C ] A.专注 B.接受 C.移情 D.对完整性负责 23.冲突双方都必须以放弃部分利益为前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方部分需要的冲突解决方式是 [ C ] A.合作 B.回避 C.妥协 D.迁就

教育学名词解释(20200524071808)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 各种影响和作用。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从作用的反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 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2.正向功能: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3.负向功能: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业。 4.显性功能: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 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5.隐性功能:隐性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 6.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 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 体功能或固有功能。 7.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教育 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也称工具功能。 8.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 规则。 9.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 关系。 10.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 统一综合。 11.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 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12.教学: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 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13.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 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 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 14.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

护理学常见100条名词解释

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磁砒、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磁砒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啪桫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15.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保健机构和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运用卫生资源和医疗手段,有计划、与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活动过程。

生物信息学名词解释资料

1.生物信息学:研究大量生物数据复杂关系的学科,其特征是多学科交叉,以互联网为媒介,数据库为载体。利用数学知识建立各种数学模型; 利用计算机为工具对实验所得大量生物学数据进行储存、检索、处理及分析,并以生物学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 2.二级数据库:在一级数据库、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衍生而来,是对生物学知识和信息的进一步的整理。 3.FASTA序列格式:是将DNA或者蛋白质序列表示为一个带有一些标记的核苷酸或者氨基酸字符串,大于号(>)表示一个新文件的开始,其他无特殊要求。 4.genbank序列格式:是GenBank 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单位,是最为广泛的生物信息学序列格式之一。该文件格式按域划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整个记录的信息(描述符);第二部分包含注释;第三部分是引文区,提供了这个记录的科学依据;第四部分是核苷酸序列本身,以“//”结尾。 5.Entrez检索系统:是NCBI开发的核心检索系统,集成了NCBI 的各种数据库,具有链接的数据库多,使用方便,能够进行交叉索引等特点。 6.BLAST:基本局部比对搜索工具,用于相似性搜索的工具,对需要进行检索的序列与数据库中的每个序列做相似性比较。P94 7.查询序列(query sequence):也称被检索序列,用来在数据库中检索并进行相似性比较的序列。P98 8.打分矩阵(scoring matrix):在相似性检索中对序列两两比对的质量评估方法。包括基于理论(如考虑核酸和氨基酸之间的类似性)和实际进化距离(如PAM)两类方法。P29 9.空位(gap):在序列比对时,由于序列长度不同,需要插入一个或几个位点以取得最佳比对结果,这样在其中一序列上产生中断现象,这些中断的位点称为空位。P29 10.空位罚分:空位罚分是为了补偿插入和缺失对序列相似性的影 响,序列中的空位的引入不代表真正的进化事件,所以要对其进行 罚分,空位罚分的多少直接影响对比的结果。P37 11.E值:衡量序列之间相似性是否显著的期望值。E值大小说明了 可以找到与查询序列(query)相匹配的随机或无关序列的概率,E 值越接近零,越不可能找到其他匹配序列,E值越小意味着序列的 相似性偶然发生的机会越小,也即相似性越能反映真实的生物学意 义。P95 12.低复杂度区域:BLAST搜索的过滤选项。指序列中包含的重复 度高的区域,如poly(A)。 13.点矩阵(dot matrix):构建一个二维矩阵,其X轴是一条序列, Y轴是另一个序列,然后在2个序列相同碱基的对应位置(x,y) 加点,如果两条序列完全相同则会形成一条主对角线,如果两条序 列相似则会出现一条或者几条直线;如果完全没有相似性则不能连 成直线。 14.多序列比对:通过序列的相似性检索得到许多相似性序列,将这 些序列做一个总体的比对,以观察它们在结构上的异同,来回答大 量的生物学问题。 15.分子钟:认为分子进化速率是恒定的或者几乎恒定的假说,从而 可以通过分子进化推断出物种起源的时间。 16.系统发育分析:通过一组相关的基因或者蛋白质的多序列比对或 其他性状,可以研究推断不同物种或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 17.进化树的二歧分叉结构:指在进化树上任何一个分支节点,一个 父分支都只能被分成两个子分支。 系统发育图:用枝长表示进化时间的系统树称为系统发育图,是 引入时间概念的支序图。 18.直系同源:指由于物种形成事件来自一个共同祖先的不同物种中 的同源序列,具有相似或不同的功能。(书:在缺乏任何基因复制 证据的情况下,具有共同祖先和相同功能的同源基因。) 19.旁系(并系)同源:指同一个物种中具有共同祖先,通过基因重 复产生的一组基因,这些基因在功能上可能发生了改变。(书:由于 基因重复事件产生的相似序列。) 20.外类群:是进化树中处于一组被分析物种之外的,具有相近亲缘 关系的物种。 21.有根树:能够确定所有分析物种的共同祖先的进化树。 22.除权配对算法(UPGMA):最初,每个序列归为一类,然后找 到距离最近的两类将其归为一类,定义为一个节点,重复这个过程, 直到所有的聚类被加入,最终产生树根。 23.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是一种不仅仅计算两两比 对距离,还对整个树的长度进行最小化,从而对树的拓扑结构进行 限制,能够克服UPGMA算法要求进化速率保持恒定的缺陷。 24.最大简约法(MP):在一系列能够解释序列差异的的进化树中 找到具有最少核酸或氨基酸替换的进化树。 25.最大似然法(ML):它对每个可能的进化位点分配一个概率, 然后综合所有位点,找到概率最大的进化树。最大似然法允许采用 不同的进化模型对变异进行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发育 树。 26.一致树(consensus tree):在同一算法中产生多个最优树,合并 这些最优树得到的树即一致树。 27.自举法检验(Bootstrap):放回式抽样统计法。通过对数据集多 次重复取样,构建多个进化树,用来检查给定树的分枝可信度。 精品文档

护理管理学习题册答案

护理管理学练习册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E 4A 5A 6B 7D 8D 9D 10D 二、简答题 1. 简述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 答:护理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方法人性化,管理研究科学化2. 护理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护理管理模式研究,护理质量管理研究,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护理经济管理研究,护理文化建设研究,护理管理环境研究 第二章管理理论和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E 4B 5C 6A 7C 8A 第三章计划 一、单项选择题 1E 2D 3E 4D 5E 6A 二、填空题 1.制定目标体系、组织实施、检查评价 2. 最优先(必须完成的),较重要(很想完成的),不重要(可暂时搁置的)3.5年以上、一年或更短 三、名词解释 1.目标管理:是组织内管理人员与下属在具体和特定的目标上达成的协议,并写成书面文件,定期以共同制定的目标为依据来检查和评价目标达到情况的过程。它既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一种管理方法。 2.项目管理:通过项目相关人的合作,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目标和满足项目相关人的需求。 四、问答题 1.简述管理决策的原则。 答:目标原则:围绕组织预定的整体目标进行 信息真实原则:对全面真实信息进行归整比较

可行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 对比择优原则:充分比较权衡利弊从中择优 集体决策原则:集思广益反复论证 2.简述目标管理的特点。 答:强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强调自我管理、强调自我评价、强调整体性管理。 第四章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E 2B 3A 4B 5B 6D 7C 8C 9D 10B 11 A 二.简答题 1.简述组织设计的原则。 答:统一指挥的原则;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原则;管理层次的原则;管理幅度的原则;职责与职权相应的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简述组织设计的基本程序。 答:职务设计;职能分析和设计;组织结构框架的设计;联系方式设计; 管理规范设计;各类运行制度的设计;反馈和修正。 3.简述正式组织的特点。 答:(1)有共同的目标 (2)明确的信息沟通系统 (3)协作的意愿 (4)讲究效率 (5)分工专业化但强调协调配合 (6)赋予职权,下级服从上级 (7)不强调工作人员工作的独特性,组织成员的工作及职位可以相互替换4.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答:(1)自然或自发形成的,一般无章程和确定的权利和义务 (2)组织成员之间情趣、爱好等相似 (3)组织内成员一般都有自己的领袖人物 (4)有不成文的无形规范 (5)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6)组织内部信息交流和传递具有渠道畅通,传递快的特点 第五章人力资源管理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培训资料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4、教师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它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及其日常行为的一种总体性评价与概括性认识,也是驾驶群体内部或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所持有的价值认识与情感认同。 5、观察: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 6、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7、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 8、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9、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10、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 11、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盒途径,系统的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2、人的发展:是指作为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人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两个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 13、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攒在和运行的一整套原则) 14、操行计量评定法:是指使用以百分位满分或实行百分制计分法,评价者根据一定的积分标准和规则,依据学生的品行表现予以加分或减分,以对学生的品德做出评价的方法。 15、体育: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1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及其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与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 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她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 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就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 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与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人在医 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 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 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就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与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就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与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与真菌孢子。★★★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 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 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

生物信息学名词解释(原创)

名词解释(笔者承认偷了点懒,只是把能在网上找到的都整合在一张上面了,此整理仅适合开卷考试) 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产生蛋白质产物和直接转录RNA参与生物功能的过程。 基因调控:涉及基因的启动关闭、活性的增加或减弱,发生在转录阶段、转录后加工阶段和翻译阶段。 负调控(Negative control):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结合在受控基因上时不表达,不结合时就表达的形式。 正调控(Positive control):基因表达的活化物( activators )结合在受控基因上时,激活基因表达,不结合时就不表达的形式。 一次数据库:记录实验的结果和一些初步的解释。 二次数据库:对一次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提炼加工后形成的、便于使用的数据库。 空位罚分 (gap penalty ):序列比对分析时为了反映核酸或氨基酸的插入或缺失等而插入空位并进行罚分,以控制空位插入的合理性。 Consensus sequence:共有序列,指多种原核基因启动序列特定区域内,通常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0及-35区域存在一些相似序列。 FASTA序列格式:是将DNA或者蛋白质序列表示为一个带有一些标记的核苷酸或者氨基酸字符串,大于号(>)表示一个新文件的开始,其他无特殊要求。 Similarity相似性:是直接的连续的数量关系,是指序列比对过程中用来描述检测序列和目标序列之间相同DNA碱基或氨基酸残基顺序所占比列的高低。 genbank序列格式:是GenBank 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单位,是最为广泛的生物信息学序列格式之一。该文件格式按域划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整个记录的信息(描述符);第二部分包含注释;第三部分是引文区,提供了这个记录的科学依据;第四部分是核苷酸序列本身,以“//”结尾。 模体(motif):短的保守的多肽段,含有相同模体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源的,一般10-20个残基。 查询序列(query sequence):也称被检索序列,用来在数据库中检索并进行相似性比较的序列。 打分矩阵(scoring matrix):在相似性检索中对序列两两比对的质量评估方法。包括基于理论(如考虑核酸和氨基酸之间的类似性)和实际进化距离(如PAM)两类方法。 空位(gap):在序列比对时,由于序列长度不同,需要插入一个或几个位点以取得最佳比对结果,这样在其中一序列上产生中断现象,这些中断的位点称为空位。 PDB:PDB中收录了大量通过实验(X射线晶体衍射,核磁共振NMR)测定的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记录有原子坐标、配基的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的描述等。PDB数据库的访问号由一个数字和三个字母组成(如,4HHB),同时支持关键词搜索,还可以FASTA程序进行搜索。 Prosite:是蛋白质家族和结构域数据库,包含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位点、模式、可帮助识别蛋白质家族的统计特征。 PROSITE中涉及的序列模式包括酶的催化位点、配体结合位点、与金属离子结合的残基、二硫键的半胱氨酸、与小分子或其它蛋白质结合的区域等;PROSITE还包括根据多序列比对而构建的序列统计特征,能更敏感地发现一个序列是否具有相应的特征。 PIR:是一个集成了关于蛋白质功能预测数据的公共资源的数据库,其目的是支持基因组蛋白质研究。SWLSS—MODE:是目前最著名的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服务器,建立在已知生物大分子结构基础上,利用同源建模的方法对未知序列的蛋白质三级结构进行预测。 E值:衡量序列之间相似性是否显著的期望值。E值大小说明了可以找到与查询序列(query)相匹配的随机或无关序列的概率,E值越接近零,越不可能找到其他匹配序列,E值越小意味着序列的相似性偶然发生的机会越小,也即相似性越能反映真实的生物学意义。 点矩阵(dot matrix):构建一个二维矩阵,其X轴是一条序列,Y轴是另一个序列,然后在2个序列相同碱基的对应位置(x,y)加点,如果两条序列完全相同则会形成一条主对角线,如果两条序列相似则会出现一条或者几条直线;如果完全没有相似性则不能连成直线。 多序列比对:通过序列的相似性检索得到许多相似性序列,将这些序列做一个总体的比对,以观察它们在

护理管理学名词解释[精品]

护理管理学名词解释[精品] 管理(management)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各项职能工作,合理有效利用和协调组织管理所拥有的资源要素,与被管理者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学(management)是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与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角色”(role)是描述一个人在某个位置或状况下被他人期望的行为总和。 循证医学实践(evidence based medical practice)是指卫生保健人员审慎地、准确地、明智地应用最佳科学证据,并使之与熟悉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照病人的愿望,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符合病人需求的临床变革的过程。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就是指通过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来的符合人性的、邮寄的、扁平的组织。 管理原理(theory of management)是对管理工作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分析和概括。 管理原则(principle of management)是根据管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而引申出的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系统(system)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计划(plan)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的行为进行设计设计的活动过程。计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长期计划(long-term plan)一般指5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medium-term plan)一般指2-4年的计划。短期计划(short-term plan)一般指1年或1年以下饿计划。目标是在宗旨和任务的指导下,组织要达到的可测量的、最终的具体成果。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期末重点+真题) 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要素(考研真题) 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深入地认识这三个要素,一个方面对“教育”概念认识的一个深化,另一方面也为教育形态的认识提供了概念基础。 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教育影响(期末重点)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非制度化的教育 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 制度化教育 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业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家庭教育 是指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期末重点+考研真题) 是指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依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发展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纪律、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等一系列行为,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适应一定社会或阶段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社会教育 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实验教育学(考研真题)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生物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劳动起源论 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 第二章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考研真题) 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个体功能 是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体现,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 教育的正功能 是教育在促进社会和人发展上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教育的负功能 是指教育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愿望相反的效果。 教育的本体功能: 指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即教育的职能(教育自身具有的能力或承担的职责)。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期末重点+考研真题) 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电子版本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 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 位。★★★★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 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 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 人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 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 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 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14.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 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5.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16.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 的物品。★★ 17.隔离(isolation):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 围人群接触。★★★★★ 18.体温(body temperature):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 神经的温度。★★★ 19.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fever):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 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