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小学科学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设计教师: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

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

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课时).面包发霉了(1课时).减慢食物

变质的速度(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儿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挖掘本地贴近儿童的生活自然情况和课本资源的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二)教学实施

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实验材料一次呈现给学生不要太多.太复杂.因为小学生注意力还是很容易转移的.况且要面对的还仅仅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生理能力还没到那种程度。

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让学生清清楚楚得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一个实验.怎样做.观察什么现象等等。并注意培养学生记录的习惯。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文字描述科学现象。学生对现象的描述能力各有不同.科学现象的描述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培养重点是科学实验能力。一方面.我们要尽量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设计一些简单的但又很有趣的实验给学生.我们也要鼓励学生注意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或对同一问题寻找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对不同实验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收集好实验的数据。有结构的探究活动.老师们上课时要力求把三维目标整合好.体现一个完整的科学学习过程。

四.课程评价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以及社区有关组织和人士也将被邀请参与对科学课程的组织.实施.方法和效率等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

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参考本(标准》的建议.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科学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来发明.创新一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

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一)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

科学课程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而确定的。这些内容集

中反映了一个学生经过3—6年级的科学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

1.科学探究方面

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

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交流是否为双向或多向的;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动手能

力怎么样.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怎么样。要注意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

得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水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具体可以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

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

己的学习或研究;能不能关心科学技术.热心参与有关活动.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

3.科学知识方面

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

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二)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

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供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教师观察:科学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据此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必要时开展个别教学指导。长期.系统的观察应有记录。

与学生谈话:科学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家长以平等的身份向学生询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对

这些问题的看法或想法。

杰出表现记录: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如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

测验与考试:测验与考试在科学课程的评价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在学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二是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要改变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新情景的运用.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产品分析: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一切结果都可以用来评价。例如.科学课笔记.科学图画.科学诗文.科学概念图.科学实验报告.科学调查报告.手抄报等等.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逐步学会分析个人科学学习的特点.以利扬长避短。

学生成长记录袋:由教师或学生收集学生的学习结果.如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评定量表:即教师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这种评定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表.程度量表.等级量表和等值量表。

作业法:即教师提供一项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与能力。作业法从形式上可分为短周期与长周期两种。

短周期作业:指教师提供某一作业任务.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其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某些方面的水平与能力。

例:教师向学生提供一句话.“堆肥是有机物腐败的结果”.让学生提出一个研究题目.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提出猜想。

长周期作业:指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经历一段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其间教师参与全程指导.并根据学生对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对其有关方面作出评价。

例:教师要求学生针对居住区周围的环境提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报告研究结果及其价值。

评议法: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指标.除上述方法外.还需采用评议法.即先由学生按指标要求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考试与作业情况.作出综合评定。

最新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潘丹 一、学情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每个教学单元都有7个课题,这7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来说,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而本学期上课时间为18周,共计36课时,教学时间十分紧张。 2.单元简析 第一单元“电”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版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 设计者:杨坤 背景: 本学期是小学毕业的最后阶段。从学生方面看: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经过近6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期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学习内容看:本期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学习单元:“负数”、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整理和复习”,其中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是小学阶段数学内容的总复习。即本期的数学学习,除完成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本期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回忆、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学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中利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形成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网络,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的学习质量。 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板桥小学《科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程纲要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回郭镇万达实验小学 【设计教师】郑丽娟王艳蕊马会娜马爱娇王世辉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设计日期】2012年2月 【适用年级】六年级下学期 【授课时间】 课文 38课时 古诗词背诵 5课时 综合性学习 15课时 口语交际 5课时 习作 11课时 回顾拓展 10课时 机动时间 24课时 总计 108课时 【课程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要点,抓住典型例子了解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特点,初步体会其好处。 7.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15篇(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1.1光的来源和传播 1.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3凸透镜成像 1.4光与颜色 2.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2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2.3声音的传播 2.4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3.1电和我们的生活 3.2手电筒的秘密 3.3串联与并联 3.4安全用电 4.1电磁铁的性质 4.2电磁铁的磁力 4.3电磁铁的极性 4.4电磁铁的应用

1.1光的来源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理解光源概念,并能对不同光源进行分类。能在自主探究和老师的引导中,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猜想和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体会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乐于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描述、猜测、动手探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假设,尝试动手探究并作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 视频、带有小孔的纸板、手电筒、夹子、蜡烛、纸屏、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活动: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分钟)夜晚中的城市,五光十色,灯火通明。 教师提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美、亮)。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最美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灯光)。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了光,那么会怎样?学生思考回答(什么都看不见)。 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光的世界,进行一次奇妙之旅。 (二)思考讨论,活动探究 1.光的来源 (1)提问: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各小组轮流发言,教师把发光的物体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太阳、月亮、电灯、火、蜡烛、镜子、萤火虫等。) (2)提问:这些都是光源吗,例如月亮,例如镜子它们真的会发光吗?学生有人回答不是,这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教师予以鼓励的评价,课外知识真多,真棒!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材来源:《科学(四年级上册)》,青岛出版社2020年7月第1版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28课时 设计者:工作室 一、课程背景 (一)课标分析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3-4年级学段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长周期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贡献自己的想法和力量。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基于所学的知识,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或降低到0℃时,水会沸腾或结冰。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个时刻的位置;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中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动物王国”“冷与热”“天气与气候”“水的三态变化”“位置与速度”“技术与生活”6个研究主题。 第一单元《动物王国》以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为例,按照不同动物的特征及其珍稀程度构建了《蚂蚁》《鱼》《鸟》《哺乳动物》和《我国的珍稀动物》5课;第二单元《冷与热》从触觉感知明显的“冷与热”出发,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了《哪杯水热》《温度计的秘密》《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热气球上升的秘密》《风的形成》5 课。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了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分为《一天的气温》《风向与风力》《降水量》《天气和气候》。第四单元《水的三态变化》以水的3种形态为研究对象,研究水蒸发、沸腾、凝结的条件,并探究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规律。第五单元《位置与速度》通过不同的探究方法,来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置及物体运动的快慢。第六单元《技术与生活》了解刹车系统,知道面团长大的原因以及技术产品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课文49课时 习作14课时 练习21课时 综合性学习3课时 机动时间24课时 总计108课时 一、课程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14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要点,抓住典型例子了解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特点,初步体会其好处。 7、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15篇(段)。 8、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阅读的兴趣,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课内习作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 各种各样的岩石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 (一)5 观察、描述矿物 (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 :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

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 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

六年级音乐下册课程纲要

六年级下学期音乐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音乐鉴赏课与表演课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教材 授课时间:28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小学六年级 课程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综合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综合测试卷 相信你是一个爱学习、勤动脑的好孩子,现在就请你在这张试卷上摘取属于你的累累果实吧!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4分) 1、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环路叫 。 2、你知道能导电的物体有: 、 等,不能导电的物体有: 、 、 等。 3、 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4、我知道所有的岩石都是有一种或几种 组成的。 5、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 、 和适当的 。 6、蚕豆种子的构造为 、 、 、 。 7、按照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 类食物、 类食物。 8、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 。 9、如果在食物上滴上碘酒,食物变成紫黑色,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较多的 ; 如果拿食物在白纸上涂抹,白纸变得油腻、更透明,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较多的 ; 如果用火烧时带有焦味,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较多的 。 10、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 11、通过学习,你认识的岩石有 、 、 、 等。 12、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一种是 ,一种是 。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人体来说,低于36∨的电压是安全的。 ( ) 2、砖块也是一种岩石。 ( ) 3、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 ,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电压还是1.5V 。 ( ) 4、动物产的卵都能发育成新一代生命。 ( ) 学校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完整)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小学科学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设计教师:康海勇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7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课时),面包发霉了(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

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26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辛英 时间:2012年2月 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进行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学会将搜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分类等,加工内化成自己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了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要珍爱生命。 科学知识目标: 物质世界: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新能源。 生命世界: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一些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了解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各种信息;了解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地球与宇宙: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特点;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

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6个课题。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学期教材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学习目标,提出新学期要求。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内容标准: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能够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 教学安排: 【课时2】细胞 【课时3】我从哪里来 【课时4】人的一生 【课时5】我像谁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内容标准: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安排: 【课时6】让身体热起来 【课时7】摆的秘密 【课时8】钻木取火 【课时9】通电的线圈(一) 【课时10】通电的线圈(二) 【课时11】无处不在的能量 【课时12】开发新能源 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 内容标准: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人教四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1——6课) 一、填空题 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土壤是植物的家,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 4、种子内有(胚根)和(胚芽)。(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5、植物的根向有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植物的(向水性) 6、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二、判断题(将你认为对的画√错的画×) 1、死亡的生物腐烂后会变成腐殖质(√) 2、土壤中只有空气没有水(×) 3、一粒种子发芽才能长成一株植物(√) 4、植物的根只向有肥的方向生长,不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5、植物是靠根来“喝水,靠身体内的导管运送水分(√) 6、人们常说,大地是植物的母亲(√) 7、没有一定的温度,种子也不会发芽(√) 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有许多植物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 三、问答题 1、土壤里主要有哪些成分?(有沙、黏土、空气、水分、腐殖质矿物质等) 2、种子的身体一般分为哪几部分?(种皮、子叶、胚根、胚芽) 3、种子发芽一般需要哪些条件?(空气、水分和一定的温度) 4、植物的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根向有水和有肥的方向生长) 5、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 (向阳处的植物长得高大茂盛,背阴处的植物长得矮小稀疏)

6、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植物是靠根来吸收水分“喝水”的) 7、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的“身体”里是怎样输送的?(靠体内的导管来运输水分的) 四、实践技能题 1、认真做教材P2-P3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水中冒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2)、用玻璃棒搅拌停止后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 (烧杯内物体分成几层,动植物碎片浮在上面,沙、土等渣滓沉在杯底。说明土壤中有沙、黏土和动、植物尸体残渣等) (3)、将土壤放在酒精灯上烧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 (冒烟、闻到一股臭气;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 2、见教材P6下面对比实验,说一说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需要空气、水) 4、说一说种子发芽后根向上长还是向下长。(根向下长) 5、做好教材P10-P11的观察实验。几天后,两个盒中的菜豆的根分别朝那边长?说明根有什么特性?(放棉线的盒中菜豆的根向棉线的方向长,另一盒中的菜豆的根向下长;说明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 6、做一做教材P13的实验,填好表格的内容,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植物的茎向有光的方向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7、认真做好教材P15-P16的实验想一想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瓶内水减少了;切开植物的茎,可以看到茎内有许多被红水染红了的细管;说明植物植物是靠根吸收水分,靠茎内的导管输送水分) 第二单元(7——11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汇总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电): 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2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寻样不容 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2、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 缘体)来做。 13、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 1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15、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 上。⑤开关坏了。 16、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哪里出了问题。检测时要检2次。 17、闪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制成的。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小学科学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设计教师: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 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 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课时).面包发霉了(1课时).减慢食物 变质的速度(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类型:基础课程 设计教师:伏牛路第二小学张萍 适用年级:六年级学生 所需课时:61课时 时间:2015年3月9日 一、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对课程总目标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下就六年级下册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将学习目标定位如下: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感受百分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够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其中给出的有关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坐标系的方格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数学思维方法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教版《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授课,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比例三个单元。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一个单元。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具体课程内容包括: 1、第一单元《负数》 2课时 2、第二单元《百分数》 5课时 生活与百分数 1课时 3、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9课时 圆柱 6课时

(完整word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电 一、填空: 1、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2、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头发,梳子会吸引头发;用梳子慢慢接近纸屑,梳子会吸引纸屑、;摘下羊毛织成的帽子,帽子会吸引头发;用一块羊毛制品摩擦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这个侧 4、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当它们靠近时会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注: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各带上不同的电荷,异种电相互吸引。 5、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这时两个气球相互排斥,这是因为两个气球带上了相同的电荷(-),同种电相互排斥。如图: 6、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从而便物体带上静电。 7、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 动。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 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 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 才能流动。 8、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9、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10、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才能正常工作的。 1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 12、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13、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14、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检测前要要断电源。但不能用它来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6、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17、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8、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为绝缘体,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9、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控制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遥控开关是通过感应光亮、声音等控制电流通断的。 20、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在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大气中云层之间由于摩擦产生大量电荷,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并产生闪电。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四年级下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四年级下册) 设计者:刘淑玲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大象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共34课时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课程目标 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

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