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各城市工业介绍

珠三角各城市工业介绍
珠三角各城市工业介绍

各城市工业发展情况

中山

中山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

22°C,户籍人口139.4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

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

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

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

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先后建成了全国包装印刷基

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

地、民营科技园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园区,基

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优质产品为

拳头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有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锁、凯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嘉华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休闲服、大涌红木家具、南头空调、黄圃食品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分额。全球500强在中山办了20多家企业,2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0.14 亿元,工业总产值20**.4亿元。

中山市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077.2 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目前,随着神湾港的开通,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品"字形码头布局,其中,中山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更是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从中山港往香港航程仅需75分钟。中山供水供电充足,并初步建成以城区为枢纽,贯通各镇区、大中型企业的宽带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近年来,中山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1997年还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

江门

江门市区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这里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商贸而兴盛,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西方近代工业与文化也随之引入和发展。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后撤销市建制,复归新会县辖。解放后,江门改为省辖市。1983年,江门市定为省辖地

级市。江门市现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以及台山、开平、恩平、鹤山4个县级市,俗称“五邑”。全市总面积9541平方公里,人口380万人。祖籍江门五邑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多达368万人(其中海外华侨、华人215万人,港澳台同胞153万人),约占全国海外同胞的1/10,遍布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江门五邑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近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对全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估,并评选出了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我市光荣入选。王南健市长还作为地级市的惟一代表发表了主题演讲。江门是世界权威经济机构认可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范例,也是泛珠三角区域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目前,江门正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向前发展,“中国第一侨乡”的巨大魅力在今后将得到更充分的展现。目前,江门市经济总量位居广东省第四位,全市有20多个产品的生产品经营规模居广东省或全国第一位,是全国最大的纺织服装、化纤、皮革制品、食品、纸制品等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江门也是全国重要的集装箱、高能电池、线路板、照相机等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另外,我市摩托车、电视机、洗衣机等机电产品在全国也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江门市综合实力很早就跨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是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之一。

惠州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惠州市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赛、麦科特、华阳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创立了TCL电话机、TCL王牌彩电、TCL手机、富绅衬衫、麦科特照相机、德赛电池、德赛数码龙音响、侨兴电话、CECT手机等一批工业产品名牌。建立起一批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引进了美国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韩国三星、LG,荷兰飞利浦和中国联想等国内外著名厂商、跨国公司在惠州建立生产和研发基地,逐步构建起以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一齐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格局。2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5.2亿元,工业总产值1216.3亿元。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办起了80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7家。目前,惠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池和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电话机、电脑主板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成为中国华南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

20**年11月,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3亿美元,外方投资者是世界著名的英荷壳牌有限公司,将于20**年正式投产。该项目的上马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牵动效应,预计在未来的5-10年内,该项目将给惠州带来600-1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这个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惠州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奠定了惠州百年发展的格局,必将对惠州乃至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目前,惠州正加紧规划及实施三条战略经济带,一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数码信息企业为内容,打造数码信息产业带,壮大数码信息产业。二是以建设大学园区,吸引国内外名牌大学落户为契机,带动以文化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的文化产业带,发展文化产业。三是依托惠州港大港口的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开辟沿海重化工产业带,发展临海经济,以此打造惠州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圳

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30公里。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395万人,其中特区内185万人。

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从1980年至1998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2.2%,1998年达到1289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9.5%,1998年达到18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35.2%,1998年达到42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43.4%,1998年达到了453亿美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递增43.5%,1998年达到165亿元。深圳创造了“深圳速度”与“深圳效益”,综合经济实力已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的规模与格局。

十几年来,深圳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城区建成面积己达到310.3平方公里,日供

水能力338.7万吨,发电装机容量327万

千瓦,固定电话装机容量167.48万门,

移动电话装机容量136万门,建成国家一

类口岸12个,建有福田、沙头角、盐田三

个保税区和龙岗大工业区等。深圳港区是

我国沿海八大港口之一,1998年的货物吞

吐量已达到3444万吨,其中盐田港是中国

第二大集装箱深水码头,1998年集装箱吞

吐量为195.2万标箱。同时,深圳进一步

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并已从1997年

1月1日起,对在深外资企业和在深外籍人

员逐步实行国民待遇。深圳正努力建成中

国南方的旅游胜地。目前,深圳已有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青青世界、野生动物园、银湖旅游度假村、香蜜湖旅游度假村、仙湖植物园、小梅沙海滨旅游中心、观澜湖高尔夫乡村度假中心等旅游景区,这些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海内外游客,1998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93万人次。

深圳已经确定了建设园林式、花园式城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奋斗目标。到20**年,深圳将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佛山

今年第一季度,佛山工业经济结构中轻重工业的比例为49.4:50.6,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在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下,佛山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呈现出重工业化特征。

增速居珠三角前列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标志,我国提出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广东省已经把佛山列为除广州、深圳之外的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

一。近年来,佛山力推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装备制造业正走向快速发展时期,其增长速度位居珠三角前列。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佛山轻重工业的比例已经由20**年的58.8:41.2,调整为49.4:50.6,重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1.2个百分点。20**年,佛山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6.06亿元,同比增长18.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0.2%,成为佛山的新兴支柱行业。在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下,佛山的工业化进程的重工业化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

目前在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中,已经拥有中国名牌9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6个,广东省名牌37个,其中广东科达、顺特电气、震德塑机等一批著名龙头企业成为了行业顶梁柱。

“专业”机械是强项据介绍,佛山装备制造业最显著的特色在于专业机械装备制造。专业机械装备制造作为佛山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军,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佛山已经形成陶瓷机械、塑料机械、木工机械、玻璃机械、压力机械、金属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印刷包装机械及电气机械设备等一批特色主导产业群体,构成了佛山装备制造业的特色和优势。

据介绍,正是这些强势行业和产品的支撑,形成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专业”特色,使佛山拥有了省内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的地位,从而打响了佛山机械装备业的品牌。目前,佛山已逐步走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装备制造业转移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部分,为佛山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广州

一、发展基础(一)“九五”时期广州工业总体发展情况

1.广州工业经过“八五”后期的高速增长,“九五”时期进入快速平稳发展阶段。20**年,工业总产值3100.02亿元,同比增长14.7%,“九五”平均增速15.6%;工业增加值898.53亿元,同比增长13.1%,“九五”时期平均增速14.l%。

2.广州工业总量地位:200O年,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增加值占比重为37.7%。工业经济一直是我市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广州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3.在全省以及全国的地位:20**年,广州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20.9%,虽然比重有所下降,但广州依然是全省的工业制造中心。广州工业总产值规模不断增大,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二)主要成就与特点

1.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1)广州工业仍呈轻型结构特点轻工业比重在“八五”期间逐步下降,而在“九五”头三年又有所回升,后二年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比重有所上升。“九五”期末轻重工业比重大体与“八五”期末相同(1995年为59.6:40.4,20**年为59.4:40.6)。总的来看,轻型工业仍然是广州工业的优势所在。

(2)支柱产业得到培植,传统产业得到进一步改造,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崛起注:括弧内为占工业产值的百分数;交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①支柱产业地位初步确立。石油化工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行业排序中逐渐位居前列,支柱作用日渐突出。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从“八五”期间的排名13位之后发展到1996、1997年的第11位,20**年跃升到第4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 3.82%上升到20**年的 5.25%。

②传统行业如纺织、煤炭、冶金、建材等长线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压缩了过剩的生产能力,淘汰了一批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五小”企业和相关产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有市场优势的企业和产品上去,使我市的工业行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九五”期间,全市高技术产品合计完成产值1294.7亿元,其中:1996年完成133.4亿元,1998年完成180.9亿元,20**年完成487.3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96年的 6.4%上升至20**年的15.8%。

(3)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①新产品开发水平有所提高。1996-20**年,市属工业企业累计开发新产品2654个,投产2080个,投产率达78.37%;新产品实现产值636.69亿元,新增利税114.92亿元,产值利税率达18.06%。其中,达国际水平422项,占15.90%;达国内先进水平1342项,占50.56%。

②形成了一批名牌产品。截至1999年,我市有184个产品被认定为广州市名牌产品,有58个产品被认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如珠江牌钢琴、珠江牌啤酒、广日牌电梯、五羊牌摩托车、金页牌新闻纸、双桥牌味精、555牌干电池、通宝牌IC卡公用付费电话系统等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的拳头产品。1999年广州名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15.11%,创利税占全市工业利税的19.53%,销售利税率为12.65%。

(4)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通过认真落实“抓大”扶持政策,对重点大企业集团实施政策倾斜,通过兼并、重组、收购、联合、控股、参股、组织上市、资产划拨等手段,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营网络优势,对大集团、大企业进行资本重组和实施低成本扩张,促进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强强联合、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目前已初步形成石化、汽车、钢铁、造船、电梯、轻工、造纸、钢琴、啤酒、医药等一批大企业集团。

2.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和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工作获得进展。截至20**年底,全市已组建1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技术创新优势企业有18家。

(2)企业技术进步对生产发展所起的作用不断增强。1996年,企业技术进步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0%,20**年达48.1%,比1996年上升了7.1个百分点。

(3)加大了对技术改造的投入。“九五”期间,全市技术改造投资总额达373.47亿元,年均投入达74.50亿元,比“八五”期间年均投入增长了1.21倍。其中20**年投资85.9亿元,比1995年的36.5亿元增加 1.35倍。

(4)工业装备水平全面提升。目前工业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 5.7%,国内先进水平的占11.3%。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重点对汽车、摩托车、新闻纸、钢琴、啤酒、电梯、中成药等14个产品、32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使重点产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了国际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的水平。

(5)国际标准认证方面,全市累计获得ISO9000认证的企业已由1994年的7家迅速增加到20**年底的438家,占全省认证企业总数的20%。

3.外向型格局基本形成

(1)广州工业出口总量及增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1998、1999两年受亚洲金融风波影响,虽有所下降,但很快回升。20**年全市工业出口产品产值71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07%。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加快,成为出口支柱产品。20**年,广州市机电产品出口33.39亿美元,比1995年的16.92亿美元增加92.32%。机电产品在全市出口产品中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27.09%上升到36.39%。

(2)出口产品集中度有所加强,出口拳头产品初具规模。

20**年与1995年相比,出口超一千万美元的产品出口金额和比重都大幅度增加;出口超1亿美元产品由1996年的8个增至18个,其中机电类的产品由2个增至9个,表明近年我市出口产品在档次和技术含量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

4.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围绕国企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目标”的要求,我市结合实际,明确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确保了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1)实施“四个一批”。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收缩国有经济战线,改善了国有资产的配置和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推进了国企的战略性改组。如对标致汽车、乙烯两个多年来困扰广州工业发展的老大难项目进行了成功重组,挽救了国有资产,促进了两大支柱工业的发展;乐华彩电、万宝冰箱经过重组,重新焕发出活力,重振了广州知名品牌的雄风。

(2)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的转机建制工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企业行为。我市275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已有222户采用多种形势进行了公司制建制或改组转制;市属648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中小型工业企业,巳有567户进行了转制改革。

(3)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提出了符合广州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着重抓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的组建工作,并率先在工业系统试点,组建了机电、轻工、钢铁、汽车以及医药五大工业集团。

(4)强化国企领导班子建设,制定了推动国企领导体制、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实现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的结合;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进“三改一加强”,着重加强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5.非公有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九五”时期,我市在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重组步伐的同时,加大了对非公有经济的扶持力度,使非公有经济迅速发展。20**年,非公有经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9.56%;国有工业总产值完成434.83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93%。特别是“三资”企业工业经济发展迅猛,20**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44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6.39%。这表明,非公有经济已成为广州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和保证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广州工业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问题

1.支柱产业发展仍较缓慢。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等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九五”时期只是打下一定基础,支柱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与国内、省内的一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产值相对较小。

3.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形成,创新能力不强。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少,力量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4.国企改革与脱困任务依然艰巨。经过“九五”后三年的改革攻坚战,虽然大多数国企可望走出困境,但整体素质仍然不高。

5.产业组织结构层次不高,实力不强。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名列全国十大城市前列,但缺乏在全国知名度高、竞争实力强、能对我市经济起支撑作用的名优品牌和标志性大企业。

珠海

工农业生产快速增长,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发展形势较好。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16.4亿元,增长17.5%。仪器仪表、医药、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幅较大。大型企业继续发挥龙头作用,珠海电厂、格力电器、佳能等企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工业总产值增长20.5%,销售收入、经济效益实现同步增长。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工业发展后劲增强。

公开课教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高碑店一中马鹏程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问题。城市的合理分布和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城市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的影响。本节内容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良好品德。 本教材的内容分三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难点是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了解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二)过程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学案练习提高学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相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导入新课: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 南海边画的那个圈就在祖国南海之滨的珠江三角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进入主题: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学生阅读教材p64、1、2段并完成下列内容1、珠江三角洲概况 ①位置: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范围:狭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的全部和惠州、肇庆的部分县市。 广义:还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上述内容学生回答时可指导学生读p66图2-36(可结合板图或投影)增强记忆效果。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4正文3、4段完成下表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2013.12.12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标准解读 1)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则主要是由于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并向非农业活动转型;在此过程中,既包含着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推进等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向乡村扩展,甚至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事实上,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性状转化的过程。 2)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受国土大小、人口的多寡、历史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在我国,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近年城市化发展最快而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这是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3)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某些问题,如环境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等等。关于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应采取边发展、边治理的办法。其中包括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并把绿化等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控制污染的排放;等等。关于水资源的供给问题,可优先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耗水的经济部门,以减少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用水的管理;等等。关于就业问题,要把握好城市化发展的度,尽可能地做到城市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充分就业。 4)关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可按照“课标”所提出的“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工厂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城镇建设实际,讨论城市化过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组织、指导学生展开相关的社会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讨论;或根据学校教学实际,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2)教学重点 把握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不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3)教学目标

关于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几点建议(精)

关于促进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肖金成 2008年12月7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通过改革开放吸引了很多外资,但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产业发展模式,使珠三角外贸依存度较高,产业结构调整任务比较重,《规划纲要》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从而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真正实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还要做更多的工作。 一、产业结构升级有赖于企业结构调整 “珠三角”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大量外资企业入区投资设厂,尤其是港资台资居多,创造了“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带动了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使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一跃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但外资企业的根并不在中国,虽然,GDP增长很快,但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很低,在国际环境持续稳定的情况下,外向度越来越高。民营企业具有自主创新的动力,但实力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累能力很低,没 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期处于产业链条的末端。“低小散”成为珠三角产业和企业的典型特征,以至于将民营企业等同于中小企业。所谓“低小散”即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空间布局散。去年,我们给温州市做发展战略规划,也得出相同的结论。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民营企业不等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也可以发展得很快很大,国外的很多跨国公司很多都是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及大型企业多数不是靠积累而成的,一部分是通过股份制形式集中社会资金成为大企业或跨国公司,多数是通过并购在很短的时间发展起来的,我们称之为“大鱼吃小鱼”。但我们在珠三角却很少看到这种现象,所以,珠三角虽然有“华为”、“容声”等大企业和品牌,但数量不够多,规模仍不够大,其原因是企业并购意愿并不强。金融危机使珠三角受到很大冲击,但听到更多的是农民工大量返乡,很少听到企业破产或被兼并。世界经济不景气本是企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使经营不善的企业倒闭,使竞争力强的乘此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目的: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1)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完整版)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背景情况汇报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背景情况汇报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4%。区内气候温和,水网密布,主要有西江、北江、东江、潭江等。珠江三角洲海岸线长1059公里,拥有大亚湾、大鹏湾等天然深水良港。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中山市、东莞市及惠州市(龙门县除外)和肇庆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除外)等9个地级市、下辖8个县级市和2个县。 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市市区人口和用地规模一览表

注:佛山、江门两市按行政区划变动前的原城区统计。 2002年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市有关经济指标一览表 注:惠州、肇庆两市包括了整个市域,而不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部分。 (一)社会经济与城乡发展

1、主要成就 ·经济发展成就显著。2002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9535.8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040元。 ·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2002年珠江三角洲外贸总出口额1026.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0.21亿美元。 ·城市建设健康发展、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2002年珠江三角洲有设市城市17个,建制镇369个,城镇密度94个/万平方公里。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城乡一体、类型完备的城市群。按“五普”人口统计,城市化水平已达72.7%。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交通、通信网络基本完善。 ·环境保护取得较大进展。深圳、珠海、中山、佛山、惠州、肇庆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深圳、珠海、中山、惠州还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中山、肇庆、江门、惠州、佛山等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存在问题 (1)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产业发展档次不高且外向依赖性强,城市群尚未确立类似于上海一样能带动更广泛的地区和产业发展的中心城市。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在分组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

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对比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图片,提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是深圳发展如此之快?深圳发展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进入主题] 活动1:体会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 合作探究:对比P66图2-35和2-36,与1983年相比,到2002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这种变化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自主学习: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表现。 活动2: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读下列资料,获取、提炼并归纳促进珠江三角洲工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 在分组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 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对比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图片,提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是深圳发展如此之快深圳发展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进入主题] 活动1:体会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 合作探究:对比P66图2-35和2-36,与1983年相比,到2002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这种变化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自主学习: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表现。 活动2: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读下列资料,获取、提炼并归纳促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条件。 归纳:珠江三角洲的优势背景条件 国际背景: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契机) 国内背景: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先机)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良好的区位: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廉、等条件。 思考:在以上优势条件中20世纪80年代促进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关系分析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关系分析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中两个重要指标,存在紧密联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常内容,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经济发展历史进程中.社会经济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并在发展中不断前进。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本文也对其不同阶段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工业化城市化关系中国 1 工业化与城市化概念及衡量指标 1.1 工业化概念及衡量指标 工业化首先是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的提高,其次是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在就业人口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还包括人均收入的增加、生产方法、新产品式样在不断变化、城市化提高、资本形成、消费等项开支所占比例发展变化。工业化阶段是—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过程的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史看,工业化进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轻工业化阶段、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特征的重工业化阶段和以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高度化阶段。[1] 衡量一国工业化水平有一整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其中主要有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工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的比重等。 1.2 城市化概念及衡量指标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或城市地带集中的现象或过程。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规律性现象。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及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但城市化不仅仅是乡村人口向城市的移动,从本质上说城市化意味着更多的人由从事较低效率的农业劳动转变为从事较高效率的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 城市化水平通常以城市人口比重指标或非农人口比重指标来衡量。 2 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分析 2.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据H·纳里和M·塞奎因的世界发展模型,初始城市化由工业化推动。在工业化过程中,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业为获得“聚集的经济效益”而在地理上趋于集中。随之引起区域工业化的提高,带动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相应提高,非农产业就业人口向城市迁移并引起了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2]工业化进程逐步诱导城市化进程并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2.2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根据经济发展史,当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同处于13%左右的水平以后,人均收入增长使城市居民需求趋向多样化,工业结构的内部调整无法适应需求的扩大,消费、就业、资本及服务创造的需求就开始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市化开始加速并吸引工业企业进一步向城市集中,聚集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由工业化驱动后又借助需求拉动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020年大珠三角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2020年大珠三角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日前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将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联手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世界级城市群。记者从广东有关权威部门获悉,目前正推动与港澳联合研究“一国两制”条件下世界级城市群内涵、特征和发展策略,开展世界级城市群总体规划框架和重要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拟上报中央争取特殊政策支持。 近年随着粤港澳合作机制基本建立,三地合作范畴加速扩展,实施CEPA及服务业对港开放在粤先行先试政策措施初收成效,跨界基础设施网络显雏形,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生产和生活要素流通、重点合作区发展等取得一定进展。 三地缺乏深度合作 但中山大学港澳珠叁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指出,目前粤港澳仍缺乏深度合作,区域功能布局亟待进一步优化,其中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滞后、乃至于经济社会管理、城市管理等差异,已成为当前三地深度融合的最大障碍,导致三地在较多领域仍侧重自身利益,缺乏从区域整体、国家全局出发的观念。 他称,三地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早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但叁地要加快冲破局限观念上的障

碍,改变从自己角度“三个手指”出力,真正融合为“一个拳头”出击,才能达致上述目标,乃至成为国家南海战略、中国─东盟大陆桥的桥头堡。 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广东省有关权威部门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採访时也坦言,粤港澳从过去的经贸、跨境基建等层面合作,到扩展至“一国两制”下的城市规划、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全面衔接,如此融合难度越来越大。 为给三地合作寻求新的增长点和政策空间,目前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加快推动与港澳联合研究“一国两制”条件下世界级城市群内涵、特徵和发展策略,开展世界级城市群总体规划框架和重要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总体规划框架最快年内出炉,争取中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力争到二○二○年基本形成大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格局。其中,抓住跨境基建、信息网络等关键环节和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快世界级城市群的功能培育。 共建优质生活圈 同时,南沙、前海、横琴继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列为粤港澳重点合作区域之后,可望再明确成为粤港澳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新载体,通过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共同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借鉴港澳在社会事务管理、商业运行规则等方面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经验,建立符合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和生活环境。 该部门负责人强调,要建成世界级城市群,还离不开生态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构建一个生活工作便利的优质生活圈。据透露,共建优质生活圈将是“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总体规划框架的一个重点,配套的重要专项规划拟包括“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建设湾区跨界绿道规划等,致力提高粤港澳共同生活圈环保、生态和宜居的水平。

基于PROMETHEE的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测算与比较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基于PROMETHEE的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测 算与比较分析 姓名:班号: 院(系):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 评阅人:职称: 2012 年 6 月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论文作者(签字): 签字日期:年月日 摘要 随着全球化和全球城市时代的到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点。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同步加速推进,使城市变得更加重要,城市竞争十分激烈。本文在总结了城市竞争力理论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的城市竞争力研究成果并在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法(PROMETHEE)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样本进行了所辖九城市(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惠州、肇庆、江门)竞争力排名的测算和比较分析。 论文结合具体国情创造性地将城市竞争力的反映指标归纳为发展动力、发展阻力、城市间相互影响、环境条件四个方面,包括了经济实力、政府作用、居民消费水平、人力资源、科技实力、社会秩序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对外开放、对内依存、基础设施、环境水平十二个构成要素,构成要素下面划分五十八个评价指标。然后采用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法(PROMETHEE)对珠三角城市群所辖九座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名,最后分析了它们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测算结果探索了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PROMETHEE;城市竞争力;珠三角城市群;德尔菲法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lobalization and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global city, a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the cities began. Improving city competitiveness become the center of regional policy with the growing number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China,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market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 accelerate synchronously and the cities become even more important and are extremely competitiv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ity

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校: 年级及班级:高二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6周星期五第3节 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3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P70-75(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两个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进程的两个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图法、启发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图片、小黑板、导学案 【教学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开始学习新的内容,请看大屏幕,这个是一首歌的歌词,是由著名歌唱家董文华唱响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有没有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回答]《春天的故事》 [教师提问]对的,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啊? [学生回答]邓小平。 [教师提问]看来学生们都非常聪明。那我加大一点难度,歌词中的“座座城”是指哪里啊? [学生回答]深圳 [教师提问]是不是可以把范围在扩大一点呢? [学生回答]珠江三角洲

中国城市群规划汇总(最全)

中国城市群汇总(最全) 已建成的城市群三个将成世界级 已基本建成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以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而济南城市群如整合到京津冀鲁城市群,也是世界级的。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金华、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合肥、马鞍山23个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范围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滨州、德州、聊城等14市。 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8个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农业示范区以及商洛构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中西部居多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甘肃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广东:2020年建成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城市群

广东:2020年建成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城市群 如何推动“互联网+”战略落地,如何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机遇,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广东正以实际行动作出回答。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的…… 如何推动“互联网+”战略落地,如何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机遇,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广东正以实际行动作出回答。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的杨柳忠副主任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智慧城市在标准指标体系、体制机制创新、顶层设计、为民惠企服务实效、创新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领先的探索。 智慧社区建设从广东起步 杨柳忠向记者介绍说,我国在2012年前后就陆续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2年初住建部率先与广东省乐从镇联合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从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开展了相关工作。2012年底住建部启动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定位为“智慧地发展和探索新型城镇化的道路”。2013年初,住建部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全国已公布三批共277个智慧城市试点,其中广东省已公布三批共11个智慧城市试点。 “智慧社区最能体现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落脚点,《智慧社区建设指南》的编制是从广东起步的。”杨柳忠告诉记者:“2013年底,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向住建部上报了一份报告,提出要加大对智慧社区建设的关注,规范相关建设,使智慧社区建设尽快出成效。这份报告引起了住建部的高度重视,我们到深圳和广州番禺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吸纳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为去年5月份《智慧社区建设指南》的推进打下了基础。” 2020年建成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城市群 随着智慧城市的逐步推进,2014年底,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智慧城市群建设和信息化一体化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规定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成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城市群,标志着广东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能源紧张等,给未来的深度城镇化带来了挑战。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将成为深度城镇化能否落实的关键。杨柳忠认为,住建部所倡导的智慧城市是智慧地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新思路、新手段、新模式。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重要内容是重新认识城镇化发展,智慧地规划和管理城镇,智慧地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终实现市民幸福感提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广东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思路相一致 杨柳忠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思路相一致,即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将民众最关心、需求最迫切的领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2015年,随着中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及在国家信息惠民工程的带动下,更多的城市将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理流程、强化信息惠民,围绕医疗、教育、养老、社保等领域,以市民为中心,整合现有的、分散在各部门的服务,深入推进智慧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应用,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作为住建部负责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负责起草了《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杨柳忠告诉记者:“事实上,起草这个指标体系,我们就是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标准来设计的。同时我们在编制过程中也已经跟广东很多城市做了交流,吸纳了他们大量的意

2020届高三地理纠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2020届高三地理纠错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 根据下面两幅图,完成1~2题。 ) ( 1.据图甲及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②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卫星城建设、①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郊区城市化、城市蔓延④许多工业与乡镇新区建设③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协作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原料.①②③ D.①②④A.①④B.②④ C) .从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图乙中城镇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2 ①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发展相关的加工工业②实现农林牧渔等业均衡发展③在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发展粮棉生产基地④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②③.③④ C.①④ D A.①③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扩展方式与工业发展。通过图甲可知,上海市郊区的很1.C多地区已经开始了郊区城市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集中,环境恶化,郊区 C项正确。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等。故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的主导因D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素是原料。【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该地区位于上海市郊区,人们对乳肉禽2.B蛋和蔬菜等的需求量增加;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可以延长农业的生产链,项正确。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符合农业发展方向。故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上海市郊区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D【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 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发展粮棉生产基地,城镇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应实现农林牧渔等业均衡发展。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3~5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教学设计,通过创设“真实性”情境,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和过去生活得来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所提出来的问题也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也才更能显出他们的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创设“多样性”情境,以情境创设的多样性去实现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以多变的交互性去激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新颖性”情境,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刺激,让学生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种新的发现;通过创设“有效性”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热情,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 二、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学习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已经初步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学习必修Ⅱ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已初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影响有比较切身的体会。所以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在学生体验基础上,深入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掌握解决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的具体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容的要求 (1)《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2)《学科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1、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2、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发展要求: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2、本课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的整体结构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人文地理最核心的知识,城市化和工业化深刻地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体现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一) 未来国际竞争的主体是什么?答案既不是企业,亦不是国家。当今世界最为根本和最为重要的变化和特征有三个方面,那就是:政治越来越多元化、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社会越来越信息化。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国际间越来越流行的说法是“得城市者得天下”。的确如此。由于现代经济活动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城市群中进行,因此,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未来的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一国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实际上是大城市、是城市群,因为只有它们才具备参与世界分工、合作和交流所需的基础设施,也只有它们才能形成足够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然而单个城市的能量毕竟有限,即使是大城市。可以这样说,城市群已当仁不让地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新主体。 “城市群”的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于1957年提出的,意指“巨大的多中心城市区域”,戈氏总结其特征包括:以2500万的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公里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的庞大空间;以国际化大城市为核心,沿海轴线发展形成的枢纽;职能分工合理的多中心城市网络;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及其基础设施。当今世界五大城市群(大纽约城市群、美加大湖城市群、大东京城市群、英国城市群、西北欧城市群)代表了其本国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巅峰力量。大纽约城市群仅占美国版图1/918的面积,却聚集了全美1/11的人口,占去了美国公司500家强的1/3。目前,中国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初现雏形,不过,相较于前五大都市群,差距尚远。就拿都市群经济总量占其本国的百分比来说,我国三大城市群仅为38%,而美国三大城市群高达67%,日本仅大东京区大阪区就占70%。 在国内,得改革风气之先的珠三角各城市恰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快速崛起在珠江两岸,但由于长时间以来各自为营,明争暗斗,内耗严重,正被已形成合纵连横之势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日渐抛离。在国内“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之时,在加入WTO后国门日渐洞开之际,处于内忧外患中的珠三角城市们又该何去何从呢?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珠三角城市群能撤掉藩篱,用同一种声音讲话吗?能抱成团,握成拳,重现昨日辉煌吗?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去探寻现实的答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看看珠三角城市群的前世、今生及未来。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历史演进 历史恰如梁启超所言:“对于中国的中原来讲,地处偏僻的广东是一个边缘,是一个鸡肋,但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来看,广东是中国和世界的结合部”。因此,要了解位处广东的珠三角城市群的历史发展,就不得不先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说起。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历来是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和我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其地理范围大致包括现在的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的部分县区(原市辖区、惠阳、惠东县、博罗县)和肇庆的部分县区(市辖区、高要市、四会市),陆地总面积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按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为4077万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23.2%和47.2%,分别占全国总数的0.4%和3.1%。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实际上珠三角是我国内陆风云与西风欧雨交汇所形成的第一个锋面。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片神奇的土地伴随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几经沉浮,几番起落,既有过耀眼的辉煌,也有过迷茫的失落。总结个中规律就是:一闭关锁国,发展就缓慢;一改革开放,发展就迅猛。自明代实行海禁以来,中国实为闭关锁国,地处东南一隅的珠江三角洲基本上谈不上发展,到了近代,更是饱经屈辱、涤尽沧桑,香港、澳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因此,除了历史上一直被作为对外通道的广州在建国前有幸成为百万人口的城市外,身处旧中国的珠三角其它地方甚至不能称之为城市,更甭奢谈城市群的发展了。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缓慢发展时期(1949年——1978年) 这一阶段,由于新中国成立伊始即遭帝国主义封锁,因而国家强调珠三角的国防前线地位,

工业化与城市化

国家林业局在2月2日的“世界湿地日”宣布,中国新增9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四处在云南,分别是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4块高原湿地(如图)。20世纪80年代初,那帕海环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想方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沼泽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完成6-9题: 6、图中4°C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 受太阳辐射影响 B 受河流影响 C 受地形地势影响 D 受热带季风影响 7、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 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 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 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8、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A 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B 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生态,使粮食总产量减少 C 影响着对长江水的调蓄功能 D 改变植被的垂直分布,破坏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 固定耕地、保护天然林、退耕种草 B 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 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 加大投入,进行人工改造,建设湿地公园 6.C【河谷地区气温高】 7.D【金沙江地区山高谷深,四处湿地远离江边,地势较高】 8.C这道题目的出题背景就是考察湿地的相关知识,湿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9.D【加大投入,进行人工改造,建设湿地公园,实质上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错误的关键在“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