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研究笔记及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研究笔记及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研究笔记及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研究

第一讲导论

世界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新学科,是国际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陈岱荪、张培刚、陶大镛、蒋学模、加尔布雷斯、周培源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第一节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世界经济学的定义

对于“经济”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其中主要有如下两种理解:

所谓世界经济就是再生产过程超过国界,扩大到全世界,在全世界范围内完成其余过程,即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物质再生产过程和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2、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范围的生产关系或国际生产关系。

3、世界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①世界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A、政治经济学以人类各种不同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作为其研究对象,而世界经济学则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世界经济形成以后的世界生产关系为其主要研究对象。

B、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及其相应的分配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时,不考虑这种关系在国内或国外的区分,而也并经济学在研究世界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时,针对世界经济整体内部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C、政治经济学对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进行高度抽象的理论研究,而世界经济学则根据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国际生产关系进行较具体的研究。

D、世界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分支。

②世界经济学与国别经济研究的关系;

世界经济学必然要涉及国别经济研究,国别经济研究是世界经济学的基础,两者既能区别又密切联系,世界经济学没有国别经济研究作为自己的基础就不能深入揭示国别经济,生活的运动规律。同样,国别经济研究如果离开世界经济整体的研究,也不能深刻揭示各国国民经济生活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趋势。

③世界经济学与部门经济学的关系;(国际贸易学)

部门经济学既进行理论的研究,也进行实际业务和改革的研究,而在世界经济学中,这些领域是作为国家生产关系的目标者或其实现的渠道或纽带进行理论研究。(为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

④世界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关系;

国际经济学研究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世界经济学考虑的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世界经济。

4、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学的和意义

首先,研究世界经济学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序言》中说:“我考虑,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

的次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其次,研究世界经济学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的需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累进税制,西方国家征收遗产税,防止财富世代传下去。

第三,研究世界经济学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世界政治和认清国际形势。

政治是经济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具体体现。

二、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1、世界经济的形成(略,不靠)

2、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时期:

A、第一时期为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时期(1860-1917)。

B、第二时期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体系并存的世界经济时期(1917至今),这一时期的世界经济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二战结束,第二阶段,从二战结束至今,称为当代世界经济。

论述:3、当代世界经济的大调整

二次大战后的当代世界经济大调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世界经济大调整的开始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第一阶段的特征:

①国际经济体系和组织的创立。

1944年7.1-7.22,在美国召开的会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6年召开的联合国世界贸易会议:关贸总协会。

有力推动金融、贸易、资本的国际化。

②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萨伊定律:供给自行创造需求)

运用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对经济进行干预,如英国航空公司的国有进程。邓小平讲的分有制不代表社会主义,1929年经济危机使传统理念受到冲击,和有制不代表资本主义。

③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

1952年7月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7月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10月1日变为欧盟),加强欧洲国家间经济合作,与美国抗衡。

④西方发达国家的产生结构进行调整和转移。

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性和资本密集性的产生转移到其他国家,美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⑤各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经济战略二次大战以来,一大批亚、非、拉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统治,走上了不同的模式。

第二阶段: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持续阶段(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二阶段的特征:

①国际金融、贸易体系和组织发生和酝酿着新的变化。

②西方发达国家对干预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③西方发达国家两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

④发展中国家和地位对国际经济关系与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

⑤前苏联东欧国家改革陷入困境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分化。

第三阶段: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深化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第三阶段的特征:

①西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纷纷制定跨世纪科技发展战略。

全球掀起第二次信息革命,建立信息高速分路规划,美国总统克林顿亲自担任信息委员会主任。

②国际性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革。

出现了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模式。

③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和西方企业管理变革。

九十年代美国高科技产品占制造业比例超过30%,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0—70%,美国掀起企业变革的,变纵向为横向,金子塔向网络、企业并购的高潮。

④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发展进入新阶段。

其一跨国公司经济一体化达到新的规模,到1996年全世界母公司达到4.4万家,子公司达到28万家,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40%,国际贸易60%,国际投资的90%。

其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再掀起新的高潮。

其三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强,表现在93年12月15日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成立正式的经济贸易组织。

第二节新科技术革命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什么是科技革命

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科技革命,包括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考)所谓科学,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秩序,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系统理论知识。

所谓技术,是在科学的指导下,总结在生产过程和其他实践过程中,从设计、装备、方法、规范到管理等的系统知识。

科学产生技术,技术推动科学,两者相互促进,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科学与技术的目的和任务不同。

第二,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第三,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不同。

二、新科技革命的内容

1、微电子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运用时现代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三微:尺寸—微米级,功耗—微瓦级,速度—毫微秒级;四最:最佳设计方案,最洁净环境,最精细工艺,最低成本。(1945年2月15日第一台计算机)

2、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

原子能的开发和能用是标志。

新能源:原子能,生物技术能:海洋能,地热能:太阳能等。

3、空间技术的发明与应用。(1957年10月4日人造卫星是现代科技革命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4、新型材料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结构、复合、能材料。

5、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基因、细胞融合、移植技术。

三、新科技术革命的特点

1、全球性

前两次科技革命发生在少数发达国家,而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美国,然后波及其他发达国家,进而在全球迅速推广。

2、全面性

3、国际性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课题本身具有国际性,需要国与国之间相互合作,共同研究。

4、全面变革生产力诸要素

前两次科技革命侧重于劳动工具的变革,而这次则引起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的全面变革。

5、开发速度快

一项技术从发明到产品制成的时间,科技革命大大缩短。

6、科技革命和技术革命有机统一

过去技术革命往往是系统的技术革命,有时科学革命落后于技术革命,而现代科技革命则实现了有机统一。

四、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推动世界经济加速发展

①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机械化走向自动化。

②现代科技革命使天然材料逐步让位于人工材料。

③现代科技革命使企业管理现代化。

2、引起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

3、使发达国家间技术竞争更加激烈

第二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一、全球化的概念

1、什么叫全球化 1990奥斯特雷 1981莫维“化”就是过程。

简单地说,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上的相互融合过程,具体来说,它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保证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量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方面:

①是市场化合一体化的过程。

②是民族性和地方性不断弱化的过程。

当前经济、技术、通讯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的趋势。

③是经济、贸易投资自由化得过程。

各国的关税不断降低,9.3%,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加入WTO,150个国家。

2、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三者之间的区别

(考)①经济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区别。

A、经济国际化:

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体系是以积极参加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为前提,并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通过对外贸易,利用外贸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对外投资等途径,取得经济效益,带动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

B、经济国际化的主要特征:

一是市场高度开放,国内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二是三次产业的全面开放,蹦产业依靠与国际产业的合作与竞争获得发展和提升的动力。

三是投资领域的自由化和国际化,而且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渐趋平衡。

C、区别:

经济国际化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出发,相对于经济国内化而言,它的实质是市场的自由化和国际化。

而经济全球化是从全球角度讲的,它是一种更先进更复杂的形式,它意味着国际上分散的经济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运作的整合。

②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区别:

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为实现共同的政治与经济目的,通过相互或协定,制定共同的行为准则,甚至通过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国家的机构,实现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联合。

实现全球经济活动一体化的三个必要条件:

第一要求生产要素的全面自由流动;

第二要求有超国家的权威性协调机构;

第三相应要求各国之间作必要的主权让渡。

③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一句话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质阶段的综合

二、经济全球化特征

1、生产国际化

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垂直分工和水平型分工。

2、贸易自由化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起着先异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①世界贸易模式不断扩大,1950年世界贸易额为610亿美元,1997年世界贸易额为61000亿美元,增长了100倍。20万亿左右,理在贸易额。

②世界贸易结构出现新趋势

A、在总贸易结构中:贸易比重下降,贸易比重上升。

B、在商品贸易结构中:

(a)初级产品贸易在出口中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

(b)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的比重上升,而纺织、服装等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下降;

(c)在服务贸易结构中,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服务出口比重下降,信息服务业、知识与资本要素密集型服务出口比重上升。

③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多边贸易体制正式确立。

3、资本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动力。

①国际直接投资规模

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从1960年地680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地160000亿美元。

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从1970年地40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地16000亿美元。

②国际直接投资的国别流向

第二次大战前,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二战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双向对流的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成为国际投资重要的流出国,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欧美投资增长较快。

③国际直接投资产业流向

二战后初期,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流向采掘业,自然资源开发业。

六七十年代转向制造业。

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向服务业。

④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区流向

二战后,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

90年代以后,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东亚。

4、金融自由化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和重要特征,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力量。

首先,世界各国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

外汇交易额750亿美元增长到4万亿美元。

其次,证券投资国际化。

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流。

第三,金融衍生品市场崛起。

衍生品的品种有2万多种。

5、跨国公司日益全球化

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

具体表现在:

①跨国公司的权量剧增

1993年,母公司3.5万家,子公司17万家,现在母公司7万家,子公司80万家左右。

②跨国公司的规模日益扩大

有些跨国公司的实力已经超过某些国家的经济总量。

6、区域集团化、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区域集团化、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一些新特点:

①通过调整、合并,区域性经济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

②突破了区域性经济集团只能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组成的传统观念;

③区域性经济集团中的意识形态色彩越来越淡化;

③有些发达国家不仅属于一个经济组织,而且在多个区域经济组织中发挥作用。

三、经济全球化的七大趋势

第一大趋势:信息引领经济发展;

第二大趋势:技术表现为独立的商品形态;

第三大趋势:私人资本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力;

第四大趋势:国际经济体系面临重组;

第五大趋势:高素质人才无国界流动;

第六大趋势:各国之间的依赖性增强;

第七大趋势:发展中国家改革和开放相互兼容。

(考)四、经济全球化产生的背景(80年代末90年代初)

1、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北美、西欧盛行。(思想理论背景)

2、各国都在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

3、WTO的成立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了制度化阶段。(经济活动法制化背景)

4、跨国公司也能在全球进行资深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5、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技术迅猛发展并有了重大突破。

五、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

①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扩大世界产品。

②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与互动加强。

③为发展中国家发挥自发优势,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④促进各国间的技术竞争,大大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

2、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

①资本主义因有的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它弊端将影响整个世界经济。(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②导致国际投机猖獗,金融风险增加,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影响。

③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④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竞争的难度。

首先,市场竞争的特点是优胜劣汰,嫌贫爱富;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更具隐蔽性;

第三,对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经济霸权威胁。

⑤为西方垄断资产阶级推行其思想文化战略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

1、何为世界经济格局

所谓“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包括在世界经济统一体中的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它们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向多级化方向演变。

主要特点:一超多强一超就是美国

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一)世界经济开始全面复苏,演变前景仍然错综复杂。

1、多数国家经济探底回升,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

2、全球贸易额大幅度降低,2010年全球贸易增速较快,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3、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回升,存在许多积极因素。

4、全球旅游业开始全面复苏。

5、财政赤字规模扩大,增强了利率上升和通涨的担忧。

6、全球制造业复苏迹象明显但有波动,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攀升可能阻碍世界经济复苏。

7、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失业率普遍较高。美国失业率。

(二)世界经济复苏持是复苏艰难而缓慢的过程。

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

国际市场食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全球通涨预期继续升高;

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增加;

日本地震系列灾害全面冲击巨大;

北美局势持续动荡;

国际资本异常流动扩大;

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

第二步:欧元时代拉开大幕

欧元正式流动的好处:

第一、增强了欧洲人的欧洲意识,把欧洲一体化从统一货币推向整治联合。

德、法坚决反对美国打伊拉克战争,显示了其整治联合。

第二、欧元提高了价格的透明度,使欧洲大市场的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货币统一了,同一货物的价格一目了然,中国产品到了欧洲就可以立即分散到欧洲的各地。(茶杯例子)

第三、欧元增强了欧元国抵御外部金融动荡和冲击的能力。

团结起来抵抗外部的冲击,规避金融危机对外带来的影响。

第四、欧洲公民借助欧元在区内流动往来、务工、经商、旅游更为密切,更加健康。

欧洲好多国家互相鉴证,过去货币兑换比较麻烦,现在都使用欧元了,在欧洲旅游非常方便。

欧元正式流通的弊端:

第一、欧元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是一餐“大锅饭”。

共16个国家,既有发达也有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受发展中国家拖累,经济参差不齐。

第二、欧洲央行掌握了货币政策决策权后,成员国手中缺少了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制订的,而财政政策是各国自行制订的,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经济不利,经济不景气,要求降低利率拉动经济,欧洲央行不同意。

第三、欧元的运行受制于自身经济改革的迟缓。

尽管统一使用欧元,但16个国家体制不统一,都于自身经济体制。

第四、欧盟东扩后,对欧元也是一个大考验。

有许多国家加入欧盟,但新加入的国家经济发展还不如中国,进一步导致经济参差不齐,欧元经受压力,欧元经受进一步考验。

三、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深层次经济原因分析。

1、问题的提出

理由:参加了9.11事件,是基地组织的同盟,说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1.9.16做好准备,2003.3.20发动。

2、从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来看,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正原因。在虚拟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有哪些特征:

首先,在“虚拟资本主义阶级”,金融资本家又重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主题。

其次,在“虚拟资本主义”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硬通货可以用虚拟资产来交换其他国家的物质产品。

仅凭虚拟资产的游戏,就可以获得其他国家的产品。

第三、美国通过“货币霸权”来充分享受虚拟经济带来的好处。

由于在“虚拟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危机已不是物质产品的过剩危机,

而是证券、外汇、地产等虚拟资产的供应过剩危机,是资产泡沫破灭后引起的金融系统崩溃。

当代世界经济与全球化研究考试复习题:(考试题为论述题,从以下13个题目中选择2题作为考试试题,每题35分。每题有名词的必须进行解释,否则扣5分。考试时鼓励多写。)(仅供参考)

1、世界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关系。(举例说明)

2、世界经济学与部门经济学、国别经济研究的关系。(举例说明)

3、学习世界经济学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4、当代世界经济大调整各阶段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5、科学与技术有什么区别,以及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6、新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7、经济国际化有哪些特征,它与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有哪些区别?

8、经济全球化特征及其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区别)。

9、经济全球化特征及其产生的背景。

10、经济全球化特征及其七大趋势。

11、欧元正式流通的利弊。(举例说明)

12、当前国际经济的特点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3、虚拟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有哪些新的特征和表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 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 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 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梅光迪,胡先骕,吴宓。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稳健的文化抉择。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 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 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 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 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 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丛书。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 义。 创造社:1921年6月。日本东京。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创造》《创造周刊》《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 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忠实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强调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文学美感,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革 命”,侧重自我表现,浓重的抒情色彩。 初期创作:郭沫若《女神》,郁达夫小说,田汉戏剧。 以1925年五卅为界 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习题

周围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脊神经节:指位于脊神经后根在近椎间孔处的膨大部分,含感觉性的假单极神经元胞体。 2.交感干:是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接而成的串珠状结构,位于脊柱两侧。 (二)填空题 1.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 2.脊神经共有31 对,其中颈神经8 对,胸神经12 对,腰神经 5 对,骶神经 5 对,尾神经 1 对。 3.脊神经前支构成的神经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4.臂丛是由第5~8对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对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该丛在锁骨后方比较集中。 5.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的节段性,第2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胸骨角平面,第4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男性乳头平面,第8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肋弓平面。 6.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至大腿后面,在腘窝上角处分成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7.腓骨颈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将出现小腿外侧群肌和小腿前群肌瘫痪。 8.感觉性脑神经是ⅠⅡⅧ对脑神经,运动性脑神经是ⅢⅣⅥⅪⅫ对脑神经,混合性脑神经是ⅤⅦⅨⅩ对脑神经。含有副交感纤维的脑神经是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9.动眼神经自中脑脚间窝出脑,经海绵窦前行,穿眶上裂入眶。 10.三叉神经3个大分支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其感觉纤维的分布在体表大致以睑裂和口裂作为分界标志。 11.迷走神经在胸部经肺根后方贴食管走行,左迷走神经经食管前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干,右迷走神经经食管后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后干。 12.喉上神经的外支支配环甲肌,内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 13.右喉返神经绕右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 14.腮腺的分泌受舌咽神经支配,泪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 15.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平滑肌、心血管和腺体。 16.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在,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和。 17.动眼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三)单项选择题 1.脊神经前、后根的合成部位是(C ) A.椎管 B.椎孔 C.椎间孔 D.横突孔 2.脊神经中不含运动纤维的是(C ) A.前支 B.后支 C.前根 D.后根 3.颈丛的主要分支是( A ) A.膈神经 B.枕小神经 C.耳大神经 D.锁骨上神经 4.关于膈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运动性神经 B.在前斜角肌前面下行 C.除分布到膈外,还分布到胸膜、心包等 D.损伤后,表现为同侧膈肌瘫痪 5.受肌皮神经支支配的肌是( B ) A.三角肌 B.肱二头肌 C.肱三头肌 D.肱桡肌 6.关于股神经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发自骶丛 B.经腹股沟管至大腿部 C.在股三角处位于股动脉外侧 D.支配膝关节屈肌 7.支配小腿三头肌的神经是( A ) A.胫神经 B.腓总神经 C.腓浅神经 D.腓深神经 8.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可能损伤了( D ) A.眼神经 B.面神经 C.滑车神经 D.动眼神经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

现在把我这次读《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所作的一点笔记记下,或许能对自考的朋友有点帮助。 1、被称为“东北李”:李辉英,“西南艾”的是:艾芜。 2、首倡传记文学:郁达夫。 3、散文名称确立:“五四”以后。 4、30年代出现两种新形式:杂文、报告文学(五四时期)。 5、创立叙事、抒情两大散文体制:先秦时。 6、扫荡我国古典小说中美人名士之局:林纾。 7、以“信达雅”为宗:严复。 8、最早、最积极提倡文学革命运动的是:《新青年》。 9、开创“随感录”:《新青年》。 10、五四运动“四大副刊”:《时速新报》的《学灯》,《京报》的《京报副刊》,《晨报副埂》,《民国日报》的《觉悟》。 11、现代散文史上第一个专载散文的刊物:《语丝》。 12、王统照的《去来今》“唱着时代之歌,激发着人类的向上自尊心”(唐弢)。 13、王统照把散文称为:“纯散文”。 14、最早提出“文学斯文”概念的是:刘半农(1917.5《我之文学改良观》)。 15、专门论述白话散文:傅斯年的《怎样做白话文》(1918.12)。 16、率先把文学散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的是:周作人。(第一个把议论性和批评性的杂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 17、周作人最先把自己的散文称为:“抒情的论文”。(《自己的园地?旧序》)。 18、陈独秀大量写随感,数量公次于:邵力子,常署名“只眼”。“独秀文章究竟爽快”(鲁迅称赞)。 19、“幽默”最初出现于:《语丝》(曹聚仁的《论幽默》)。 20、“简直可以当做普通名词读,就是认做社会上的某种典型”——瞿秋白评鲁迅杂文形象。 21、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瞿秋白主编,1925.6.4-27)。 22、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又称为《新俄国游记》。 23、孙福熙最早的游记:《赴法途中漫画》。 24、创造社发起人:成仿吾。 25、开创“斥妄”新路子: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 26、抗战散文诗的勇敢的先驱者:林英强(《麦地谣》、《苗徭自歌》)。 27、“此书在游记文学中,当时算是最好的最有社会性的一部”:梁绍文的《南洋旅行漫记》。 28、“一部最典型、最深刻的人生的血书”:鲁迅的《野草》(阿英称道)。 29、徐蔚南、王世颖合著:《龙山梦痕》。 30、以“世上最孤立的人”“倔强者”自诩:高长虹(《心的探险》)。 31、现代散文中“涩如青果”一派:废名、俞平伯。(周作人评) 32、“零余者”的感伤之歌:郁达夫、钟敬文。 33、飘泊者的哀歌:《长跪》、《秦淮暮雨》、《纪念碑》、《流浪集》。 34、新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专集:《夜哭》。 35、鲁迅称“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 36、最早出现的北伐从军记:《北伐从军杂记》(金声) 37、巴金称缪崇群的散文“洋溢着生命的呼声,直接诉于人类善良的心灵的文字”。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教学文稿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 1.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脑脊髓 3.神经组织包括什么? 神经元神经胶质 4.神经元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每个神经元都包括神经和突起两部分,后者又包括轴突和树突5.什么是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节、神经核、网状结构?在中枢部灰质: 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处(脊髓灰质) 白质: 神经纤维,即轴突的聚集处(脊髓白质) 皮质: 灰质在脑表面成层配布(大、小脑皮质) 髓质: 脑内皮质深方的白质 神经核: 皮质以外,聚成一团的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 纤维xx:

起止、行程、功能基本上相同的一束神经纤维 在周围部神经节: 神经元胞体聚集处,有感觉神经节与内脏运动神经节之分 神经: 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合而成,由结缔组织膜包被 网状结构: 位于灰、白质交界区,由纵横交错的纤维和散在的神经元核团组成 6.12对脑神经中各种成分及其主要支配? 单纯感觉性 Ⅰ嗅神经(特殊内脏感觉性纤维) 起自嗅黏膜的嗅细胞,周围突分布黏膜上皮,中枢突由嗅丝经筛孔至嗅球,传导嗅觉冲动Ⅱ视神经(特殊躯体感觉性纤维) 视网膜内的节细胞轴突—视神经—视神经管—视交叉—视束—间脑外侧膝状体,传导视觉冲动 Ⅷ前庭蜗神经(特殊躯体感觉性纤维) 前庭神经: 传导平衡觉 蜗神经: 传导听觉 单纯运动性 Ⅲ动眼神经(一般躯体运动+一般内脏运动)

一般躯体: 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下斜肌 一般内脏: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Ⅳ滑车神经(一般躯体运动)支配上斜肌 Ⅵ展神经(一般躯体运动)支配外直肌 Ⅺ副神经(特殊内脏运动) 颅根: 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 脊髓根: 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Ⅻ舌下神经(一般躯体运动)支配舌内肌、舌外肌 混合性 Ⅴ三叉神经 特殊内脏运动: 支配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一般躯体感觉: 面部皮肤、眼及眶内、口腔、鼻腔、鼻旁窦的黏膜、牙、脑膜,管理头面部的痛、xx、触、压觉。 Ⅶ面神经 特殊内脏运动(面神经核——脑桥):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 一、关于“现代” 二、分期问题 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 导论 一、关于“现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 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表现对象: 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 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②创作手法: 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 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 ③重视思想理论 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 传:感悟式、评点式 (2)联系 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 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 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 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 3、小结: 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 重视学习、吸收、借鉴 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 二、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 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 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 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 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 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 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 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 自我的认识动力 “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由文学如何实践与表现这一不断演变的人的观念,而构成、丰富、发展。 3、文学现代化首先变革的几个方面: (1)文化机制的变革 ①印刷、著作等相关法律保障文学活动 ②报刊、书籍、现代出版业发展

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真题笔记)

考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的参考书是什么?怎么读这些书呢?需要了解些什么信息? 我跟你分享下我的考研经验,参考书里面我会提到。 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 现代文学方向参考书目共有14本。分别为: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钟、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观》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这个书目就是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时一直以来给出的考研指定书目,自2009年起,北大不再指定书目,不过实际上院里的老师们讲,考研依然按照这些书出题,所以好好看这些书就行。 一门专业课,一门专业基础,共有300分。 其中,专业课150分中,名词解释为30分,共6个。每个五分。论述题五选四,每题30分。 文学基础,大综合50分。大题(论述题)为100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述题共占据了220分,可谓得论述者得天下。 1、招考信息:有关北大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考试信息,如:招生人数、录取人数、历年报考人数、考生来源情况、录取标准、复试分数线、复试人数、参考书目,等等。(这些信息在网上多逛逛你就能找到了,我就不赘述了。) 2、复习资料:包括历年专业课真题、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笔记、授课讲义,一些专题复习笔记等。这个我是在网上买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完整,当然,价格也不低;这里就不具体说哪个网了,免得被怀疑是打广告。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网上买资料不要轻易地随意把钱打给陌生人,不安全,我就差点被骗。 根据我自己的考研经验,我整理了一下主流的一些方法论,摘论如下: 专业课,照搬教材定论只能及格,观点陈旧平庸也没有高分。这就对专业课的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能融会贯通,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么基础再好,也只能仰天长叹。现当代文学对于作品的阅读不可或缺。北大出题总是会强调结合具体作品,结合具体作家,所以这一点十分关键。 因此,仅以现代文学方向来论,阅读作品和相关作品的评论是重点中的重点,阅读评论主要是参考论述观点,阅读作品最重要的是体会和感悟,解答论述题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中间也不能缺乏一些经典的观点。因此我的思路是,整个现代文学来说,必须重点读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三本书,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中提及关键作品,必须有一个阅读基础,这是作论述题的关键。这部分几乎涵盖了整整120分的分值。 其次,就专业基础来说,对于古代文学,古代文论,外国文学和外国文论四个方面,基础性的是理解外国文论的各种流派理论,这对于专业基础课中的大题是非常有益处的,因为,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 (部分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 精读散文(一)社稷坛抒情(秦牧) 一、(抒情内涵)主题思想1、围绕社稷坛的特殊场所生发联想2、通过对五色土象征意义的阐发3、表达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和最祖国和平统一、繁荣昌盛未来的祝愿 二、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征(秦牧散文特征:文思活泼,联想丰富) 1、结构似松散、行文流水,仿佛各种意象漫不经心的随意组合,但中心突出,主题明确①起始:描述社稷坛景象②中间:对照其他名胜,突出特点,展开想象③最后:多少万年的劳动经验和生活积累起来,才有今天的人类文明,这一中心 2、内在结构①显示了较为清晰的观念框架②论证的逻辑线索 三、重知识、重趣味,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问题风格 1、知识性(学术气息)①从社稷坛、五色土→古代五行观念②比较了古印度、古希腊世界万物起源的哲学思想 2、趣味性与知识性紧密联系(五行观念) 3、运用杂文和随笔的写法调合到抒情散文中,夹叙夹议加强谈天说地的趣味性;涉古论今投入感情, 以丰富的知识,给人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精读散文(二)黄鹂——病期琐事(孙犁) 一、主题思想1、通过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观感回忆和描叙 2、对照童年时代和战争时代的回忆 3、表达对“美的事物”的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 4、揭示“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表达自己在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 二、艺术特点1、构思看似自然随意、而实际富于匠心①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描写表现主题 ②四次不同场合写黄鹂,看似娓娓道来,其实层层递进,不同侧面描写美的本质和意境 2、引用对比、白描、渲染和烘托的艺术手法表现主题①渲染:开头童年的回忆→神气和美丽 ②烘托:第一次抗战时见的黄鹂→声音和色彩→烘托美丽 ③白描:第二次猎鸟场景→对“老史”描写→突出灵性 ④最后两次黄鹂不同处境的对比 3、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文笔朴实、语言简洁又带感情色彩 精读散文(三)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一、主题1、通过对台湾春寒斜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 2、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子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青少年时代的大陆记忆给他带来慰藉和痛苦,相 隔25年催生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滋养了对故乡的想象 3、通过塑造这一形象传达出漂泊他乡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4、表现了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由衷的赞美 二、结构特征(多种感觉方式展开想象,多种意向会聚于统一意境) 1、以写诗的方法写散文,以情感和意境来组织和结构文章,将多种与雨有关的意向会聚于一体抒发情感①对人民忠诚→救担架员民工牺牲生命②关心群众利益、注意群众影响→借被子知是嫁妆要送回③关心同志→给“我”馒头开饭 2、写台北的春雨,交叉运用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幻想等联想和想象方式编织成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 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为文学研究会的力作。文学研究会也注重翻译,以译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为多,他们还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

神经系统解剖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神经系统解剖学 导语: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系统解剖学是一个大的学术范围,也是一门相关课程的名称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系统解剖学是一个大的学术范围,也是一门相关课程的名称,大家具体的神经系统有哪些吗?神经解剖学的内容里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内容介绍。 一概念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均极为复杂,人体的神经系统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人体又是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神经系统能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进行迅速而完善的调整,使人体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见,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的调节作用,人类的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特别是大脑皮层不仅进化成为调节控制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而且进化成为能进行思维活动的器官。因此,人类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主要功能 ⒈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共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⒉神经系统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使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⒊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语言和思维,人类不仅能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且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这是人类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看完上面的神经系统解剖学的介绍后,对于神经系统的概念和主要功能作用,就会认识了,人类之所以能够适应和改造世界的原因,也是源于神经系统受外界刺激后自身调节的作用,神经系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很敏感,也是发展变化很快的部分。 生活知识分享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

1 / 41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 1.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脑脊髓 3.神经组织包括什么? 神经元神经胶质 4.神经元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每个神经元都包括神经和突起两部分,后者又包括轴突和树突5.什么是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节、神经核、网状结构?在中枢部灰质: 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处(脊髓灰质) 白质: 神经纤维,即轴突的聚集处(脊髓白质) 皮质: 灰质在脑表面成层配布(大、小脑皮质) 髓质: 脑内皮质深方的白质 神经核: 皮质以外,聚成一团的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 纤维xx:

2 / 41 起止、行程、功能基本上相同的一束神经纤维 在周围部神经节: 神经元胞体聚集处,有感觉神经节与内脏运动神经节之分 神经: 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合而成,由结缔组织膜包被 网状结构: 位于灰、白质交界区,由纵横交错的纤维和散在的神经元核团组成 6.12对脑神经中各种成分及其主要支配? 单纯感觉性 Ⅰ嗅神经(特殊内脏感觉性纤维) 起自嗅黏膜的嗅细胞,周围突分布黏膜上皮,中枢突由嗅丝经筛孔至嗅球,传导嗅觉冲动Ⅱ视神经(特殊躯体感觉性纤维) 视网膜内的节细胞轴突—视神经—视神经管—视交叉—视束—间脑外侧膝状体,传导视觉冲动 Ⅷ前庭蜗神经(特殊躯体感觉性纤维) 前庭神经: 传导平衡觉 蜗神经: 传导听觉 单纯运动性

Ⅲ动眼神经(一般躯体运动+一般内脏运动) 3 / 41 一般躯体: 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下斜肌 一般内脏: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Ⅳ滑车神经(一般躯体运动)支配上斜肌 Ⅵ展神经(一般躯体运动)支配外直肌 Ⅺ副神经(特殊内脏运动) 颅根: 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 脊髓根: 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Ⅻ舌下神经(一般躯体运动)支配舌内肌、舌外肌 混合性 Ⅴ三叉神经 特殊内脏运动: 支配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一般躯体感觉: 面部皮肤、眼及眶内、口腔、鼻腔、鼻旁窦的黏膜、牙、脑膜,管理头面 部的痛、xx、触、压觉。

神经解剖试题精选

1 / 17 1.脊髓末端终止部位()脚交叉的纤维C.接受中脑黑质、大脑基底核纤维 D.以上都不对 A.第1腰椎下缘 B.第2腰椎下缘 C.第1骶椎下缘 D.骶管 裂孔 2.有关脊髓灰质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前角的γ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B.侧角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C.胸核发出纤维形成脊髓小脑后束 D.侧角见于脊髓全长 12.苍白球() A.属新纹状体 B.属旧纹状体 C.是间脑的一部分 D.是深感觉传导路的第三级神经元 13.胼胝体() A.是大脑的联络纤维 B.是大脑的投射纤维

2 / 17 3.对于脊髓白质的叙述,以下哪项正确?() C.是大脑的连合纤维 D.连接两侧嗅球 A.薄束和楔束只存在颈胸段 B.脊髓小脑前后xx传导意识性 本体感觉 C.红核脊髓xx调节伸肌xx D.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同侧前 角神经元 4.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纤维束是() 15.视交叉中央部受压迫,可导致() A.脊髓丘脑xx B.皮质脊髓xx A.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B.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C.薄束和楔束 D.红核脊髓xx C.单眼鼻侧视野偏盲 D.单眼颞侧视野偏盲 5.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传导束是() 16.一侧视束损伤可导致() 3 / 17 A.皮质脊髓xx B.脊髓丘脑xx C.红核脊髓xx D.薄束和楔束A.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B.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6.在脊髓灰质中,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C.双眼视野同向性(对侧半)偏盲 D.患侧眼全盲 A.前角 B.侧角 C.后角 D.骶髓2-4节前后角之间 17.皮质脊髓侧束损伤,可导致() 7.脑干内内脏感觉核是哪一个?() A.伤面以下同侧硬瘫 B.伤面以下同侧软瘫 A.疑核 B.迷走神经背核 C.三叉神经脊束核 D.孤束核 4 / 17 C.伤面以下对侧硬瘫 D.伤面以下对侧软瘫 8.下列核团中,哪个不属于躯体运动核?()18.脊髓丘脑xx损伤,可导致() A.疑核 B.展神经核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读书笔记 (2)

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 ——读《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文艺理论界提出“重写文学史”的概念以来,不少文学史的专家、学者潜心学术,对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深入考察,研究成果颇丰,但大部分学术型著作千篇一律,缺乏文学史研究的深度和锐度。诸多学术成果中仅有个别极富深刻见地和创新理念的佳作,陈思和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可谓不可多得的佳作中的有力代表。 陈思和潜心于当代文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极大热情,使其总能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去冲破已成定势的思维模式,而开拓出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教程》这本具有创新性整体性的文学史教材,再次体现了他个性化的研究视角和富有魅力的个人学术姿态,从而成为了当代文学史这门学科“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以文学作品为主型的感性文学史”,它“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这门学科逐步走向成熟的新阶段,也是‘重写文学史’沉潜10年逐步积累显示的实绩”。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文学史的观念几乎僵化和凝固,众多文学史著作在内容、体例与编排上大同小异,“文学运动、思潮”+“作家作品”是一般文学史的通例。陈思和主编的《教程》则一反以往文学史的主流写法,极力打破那种一成不变的写作模式。它虽然也是集体创作之物,但始终贯穿着主编的文学史观念和个性化的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教程》选取“以作品为主型”的文学史视角,舍弃、压缩大量枯燥、乏味的文学运动思潮和文学史背景,把重点放

在分析解读各种文学作品上,让接受者直接接触活生生的作品,由自身的亲历体验构成对文学史过程中深蕴的精神传统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就使得作品得以从重重叠叠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包裹下解放出来,获得文学的本体地位。具体说来,书中深入探讨的数十种文学现象和七十五篇作品,使读者有种目不暇接之感,其中五六十年代的大量散文、随笔及“文革”时期的地下写作等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作品都是第一次进入文学史的视野,这就显示了编纂者宏大的学术视野和开放性的研究格局,宏观和微观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了中国当代文学丰富的精神内涵之中。 为了使《教程》作为一部通俗浅近的普及性文学史而能被阅读者更好地接受,陈思和提出了一些颇有见解的文学理论范畴:多层面、潜在写作、民间理论、战争文化心理、共名和无名等等,它们使得人们对理解文学的发展、对现有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也构成了这部文学史叙述的核心观念。这里,笔者只就自己感兴趣的两个文学概念——“潜在写作”和“民间”相关概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1、“潜在写作” 陈思和提出“潜在写作”,是为了说明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即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那个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很显然,“潜在写作”概念的提出是与研究者对以往当代文学史单一的性质感到不满、并希望有所改变的预想分

神经解剖学考博真题-精品总结_附件

神经解剖学考博真题 1]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0年博士考试神经解剖学 1.突触的超微结构及分类2。神经元学说的起源及进展3. 为什么人体只有一个神经系统,从发生、形态和功能等方面论述CNS和PNS的统一性 4.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牵涉痛是因为一个脊神经节神经元的周围突即分布到躯体部,又分布到内脏器官? 综合1、试述神经递质的合成、运输有关的结构及其机制2、DA的中枢通路及其病理意义 2]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1年博士考试神经解剖学 1. 脑神经III、VII、IX、X的起核、终核、纤维成分、神经行程、分支分布及功能。 2. 锥体系的传统概念及修正。 3. 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神经通路和功能概念。 4. 海马结构的细胞构筑,主要纤维联系和边缘系统的功能。 5. 5-HT能神经元在脑内的分布、神经通路、主要受体分型和多种神经功能。 6. 多巴胺能神经元在脑内的分布、神经通路、受体分型和功能。 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2年博士考试神经解剖学 1神经之间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2. 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及各成分的分布区域或支配器官。3.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 瞳孔大小的调节及瞳孔对光反射的临床意义。5. 从外侧沟进入内囊经过哪些结构?描述并解释内囊膝损伤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4] 2003年中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试题(神经解剖学) 论述题一、试述神经元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20二、牵张反射的解剖学基础,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三、脑桥小脑三角区肿瘤可能累及哪些结构?病人可能 出现哪里症状和体征?(20分) 四、人体各语言中枢的位置、功能及受损后表现。 五、周围神经的再生过程和影响因素。(20分) 5] 2004年中南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神经解剖学) 论述题一、大脑皮质的细胞分层及皮质功能柱概念。(20二、神经营养因子的概念及对神经元的作用。(20) 三、脊髓灰质Rexed分层与解剖学神经核团的关系。 四、边缘系统中与学习和记忆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结构和机能学基础。(20分) 五、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的研究进展。(20分) 6]湘雅医学院2005年神经解剖学(博士) 一简答题 1、神经元理论的概念 2、闸门学说的解剖学基础 3、从发育角度分析脑干神经核团的分布、功能 4、LTP的构成、分子基础和功能意义 5、分析脑干内脏神经节的纤维联系 二论述题 1、脊髓前角、前连合交叉、脊髓半侧性损害后的症状及解剖学基础 2、大脑皮质各语言中枢的定位及纤维联系 7]2006年中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神经解剖学试题

神经解剖学试题精选3

神经解剖学试题 神经系统总论 中枢神经系统 一、选择题 ( 一 )A 型题 1. 神经系统 A. 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联络 B. 在调节各系统中起辅助作用 C. 可以调节内环境的平衡 D. 包括脑、脊髓及周围神经 E. 位于颅腔和椎管内 2. 中枢神经系统 A. 是指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 B. 包括脑和脊髓 C. 指脊神经和脑神经 D. 是指脊髓和脑干 E. 又称内脏神经 3.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 A. 神经胶质 B. 神经节 C. 神经元 D. 神经核 E. 以上都不对 4. 神经元 A. 由胞体和突起两大部分组成 B. 突起分为树突、轴突和树突棘 C. 分为单极、双极和多极神经元 D. 多极神经元属感觉神经元 E. 双极神经元属运动神经元 5. 神经纤维 A. 是树突包被髓鞘而 B. 有髓比无髓纤维传导速度快 C. 仅存在于周围神经系统 D. 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构成 E. 以上都不对 6. 马尾是由 A. 骶部脊神经根形成 B. 下部脊神经前根形成 C. 下部几对脊神经形成 D. 是在脊髓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的总称 E. 以上都不是 7. 脊髓节与椎骨的关系 A. 第 4 颈髓节平对第 4 颈椎 B. 第 6 胸髓节平对第 6 胸椎 C. 第 5 腰髓节平对第 3 腰椎 D. 骶尾节平对第 2 腰椎 E. 以上都不对 8. 脊髓 A. 中央管内的灰质叫中央灰质 B. 中央管内有脑脊液向上通第 4 脑室 C. 由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神经纤维组成 D. 侧角灰白、质交界处有网状结构 E. 以上都不对 9. 中间外侧核 A. 位于脊髓后角边缘层 B. 存在于脊髓全长 C. 中枢接受内脏感觉纤维 D. 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胞体 E. 是交感神经低级 10. 关于脊髓,哪项是错误的 A. 前角存在于脊髓全长 B. 侧角存在于脊髓全长 C. 薄束贯穿后索全长 D. 皮质脊髓侧束贯穿脊髓全长 E. 成人脊髓下端平对第 1 腰椎体的下缘 11. 骶副交感核 A. 位于 S2 ~ S 4节段相当于侧角的位置 B. 位于 S 2~ S 4节段后角的内侧部 C. 位于 T 1~ L 3节段相当于侧角的位置 D. 位于 T 1~ L 3节段相当于后角内侧的位置 E. 是副交感节后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 12. 薄束和楔束 A. 是后根内侧部粗纤维的直接延续 D. 薄束起自第 5 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 C. 楔束起自第 4 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 D. 终于脊髓后角固有核 E. 贯穿脊髓全长 13. 脊髓丘脑束 A. 是后根外侧部细纤维的直接延续 B. 起自脊髓灰质前角 C. 经白质前连合至对侧外侧索和前索上行 D. 传导同侧的痛、温觉和粗触压觉 E. 一侧损伤时出现同侧痛、温觉障碍 14. 皮质脊髓侧束 A. 在脊髓侧索前部下行 B. 逐渐终于对侧灰质 C. 支配对侧前角运动神经元 D. 所有纤维都终于中间神经元 E. 一侧损伤出现同侧肢体随意运动障碍 15. 脑干是由 A. 丘脑、脑桥和延髓组成 B. 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版 默认分类 2008-09-06 15:14 阅读667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一鲁迅主要著作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16 《热风》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坟》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而已集》大革命失败后抗击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南腔北调集》对“第三种人”、论语派等的诘难。《三闲集》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二心集》30年代初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 《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对30年代上海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及儒道各家的审视。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抗议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反击中共左倾路线。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上篇 一、《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狂人日记》 (一) 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视角 1、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 2、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 《药》华家的精神愚昧。《故乡》闰土的心灵麻木。《祝福》祥林嫂的恐惧。 《明天》单四嫂子的孤独空虚。《在酒楼上》吕纬甫像苍蝇飞回原地的颓唐消沉。 《孤独者》魏连躬行先前所反对的一切,看似胜利实则失败的“复仇”。 《伤逝》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失去附丽后回到旧家庭中。 ——对灵魂的拷问,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 (二) 格式的特别——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 1、情节结构模式 ○1看/被看 《示众》系列:表现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及对启蒙的质疑批评。 《狂人》《孔》《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祝福》《长明灯》《铸剑》《理》《采薇》 ○2离去—归来—再离去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重要时间和事件 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 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26.1920.3胡适诗集《尝试集》出版,是中国第一部新诗别集。 27.1918.5刘半农在《新青年》发表《卖萝卜的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同年7月他又发表了《窗纸》、《无聊》中国最早的散文诗。 28.1920年陈衡哲(女)发表《小雨点》——中国最早的童话小说。 29.1919.3《终身大事》(胡适)发表于《新青年》。 30.1918.5钱玄同发表最早也是《新青年》最早的一篇白话“随感录”。 31.“鲁迅”是他于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 32.1903年鲁迅发表了第一篇译述小说《斯巴达之魂》。 33.1908年鲁迅、周作人合译了《域外小说集》(最早用直译方式)。 34.1909年鲁迅创作自己第一篇小说《怀旧》。 35.《阿Q正传》最初发表于1921.12—1922.2《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 36.1923年的《稻草人》是我国最早的童话集。 37.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38.1922年《冲积期化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长篇小说。 39.1921.8〈女神〉出版,共56首,大多作于1919~1920。 40.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等在北京成立“新月诗社”,以1926年4月〈诗镌〉的创办为标志,新格律诗派即“新月诗派”开始形成。 41.1925年李金发第一部诗集〈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主义走向实践。 42.1934年10月周扬在〈国防文学〉中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 43.1936.6.7中国文艺家协会在上海成立。 44.〈倪涣之〉是叶圣陶惟一的一篇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优秀长篇,写于1928年,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