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第二章   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第二章   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第二章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1.岩体应力

地壳岩体内的天然应力,主要是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下,有时也在岩体的物理、化学及岩浆侵入等的作用下形成的应力状态。按成因,地壳岩体应力包括如下成分:

①自重应力(gravitational stress):在重力场作用下生成的应力;

垂直应力σ

v

=γh

水平应力σ

h

=(μ/1-μ)γh

②构造应力(tectonic stress):地壳运动在岩体内形成的应力;

活动的(active tectonic stress):地壳内现代正在积累的、能够导致岩体变形破裂的应力,即狭义的地应力;

剩余的(residual tectonic stress):古构造运动的残留应力;

③变异应力(altered stress):岩体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或赋存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应力,通常只具有局部意义;

岩浆侵入-内部静水式应力;

挤压围岩;

岩浆喷出-冷凝收缩、水平应力显著降低;

深部蠕变-σ

h =σ

v

(d) 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岩体卸荷时,岩体中某些组分的膨胀回弹趋势部分地受到其它组分的约束,于是岩体结构内形成残余的拉、压应力自相平衡的应力系统。

2.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1)主要观点:

①“静水应力”

σh =σv =γh

②垂直应力为主的观点

σv =γh

σh=(μ/1-μ)γh

③水平应力为主的观点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应力场以水平应力为主导。

a. σ

h >σ

v

,水平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

b.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σ

h1 >σ

h2

= 0.3~0.75

(2)地壳岩体应力状态的三种基本情况:

图?

a.三向应力分布;

b.岩体破裂方位;

②潜在逆断型

图?

a.三向应力分布;

b.岩体破裂方位;

图?

a.三向应力分布;

b.岩体破裂方位;

3.我国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总体特征

(1)最大主应力σ1作用方向:

(2)地壳三向应力状态的分区性:

①喜马拉雅山前缘带--潜在逆断型应力状态分布区:

a.两个水平主应力 > 垂直主应力;

方向⊥山脉走向;

b.最大主应力σ

1

c.平行于山脉走向的断层发生逆断活动;

d.强烈水平挤压,地壳物质垂直向上。

②青藏高原-- 潜在正断型应力状态分布区:

垂直作用,最小主应力近EW向作用(拉张应力);

a.最大主应力σ

1

b.近SN向断层发生正断活动;

c.地壳岩体承受近EW向拉伸作用,形成近SN向正断层、地堑式断陷谷。

③中西部地区(环青藏高原)--潜在走滑型应力状态分布区:

垂直作用;

a.中间主应力σ

2

b.断层走滑错动,且以左旋走滑为主;

c.中等挤压区,兼有一定的逆断分量;

d.例外:天山、祁连山、岷山等。

④东北部(华北、松辽平原、汾渭地堑)--潜在正断型、张剪走滑型应力状态分布区:

中生代以来正断层、地堑式断陷盆地;

断层活动两个方向:NNE向断裂右旋走滑兼正断;

NWW向断裂左旋走滑兼正断;

引起的张剪型破坏)。

拉张区兼有一定的走滑分量(NNW向拉张应力σ

3

⑤东南地区:

作用方向NW~NWW;

最大主应力σ

1

三向应力状态:东缘-台湾地区以潜在逆断型为主;

华南地区以潜在走滑型为主。

(2)地应力场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①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欧亚板块—弹塑性介质;

印度板块—刚性体;

印度板块向北推移插入欧亚板块,类似于地基承载效应。

②“滑线场”理论:

莫尔纳等提出的“滑线场”理论—解释我国现代地应力场的形成机理。

(图示)

4.地应力随时间变化与地壳岩体应变速率的关系

(1)地壳岩体应力-应变性状与应变速率的关系:

应变:ε=ΔL/L

应变速率:C=ε/t (单位时间的应变)

临界应变速率:C 0=τk / η (τk -长期强度,η-粘性系数。)

①当应变速率C小于临界值C

时:

受力初期随应力应变增大而逐渐积累增高,到一定程度后应力不再增加、变形则不断发展;

岩体产生粘性流动变形,不发生破坏。

②当应变速率C超过临界值时:

岩体性状近似于弹性体。

岩体内的应力随应变的发展而不断增大,最终导致突然破坏。

(2)地应力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

①强烈构造变动区:

岩体的CR>C0,则必然断层带的CF>C0

a.岩体处于弹性状态,应力随时间不断增高直至破坏;

b.破坏既可沿断裂带、也可在岩体内部发生;

地壳强烈构造变动期,大体相当于地壳抬升速率约5mm/a。

②现代构造稳定区:

岩体的CR<C0,断层带的CF<C0

岩体和断层带的应力均经过初期的减速型增长阶段后,逐步稳定在与地壳应变速率和岩体性质相适应的特定水平上。

现代构造稳定区,地壳隆起及沉降微弱,无断层活动。大体上相当于地壳抬升速率≤2mm/a。

③现代构造活动区:

岩体的CR介于C0与和某一临界值Ca(相当于最危险方向断层带的CF=C0时的应变速率)之间,即CR<C0、CF>C0:

岩体内和断层带的情况不同:

a.岩体内应力发展很快进入粘性变形阶段,最大受力方向压缩、最小受力方向拉伸变形,不发生破坏;

b.断裂带处于弹性状态,应力随时间不断增高直至破坏;

现代构造活动区,地壳隆起与断裂带内的应力积累同步、同源,研究地壳隆起速率即高度极为重要:

a.判断构造稳定性。大体相当于地壳抬升速率V=3~5mm/a。

b.判断断裂带的应力集中程度。k=活动期抬升速率/现今抬升速率。5.地壳表层岩体应力状态的复杂性

(1)地质条件、岩体经历的地质历史对岩体应力状态的影响

①地质条件:

a.未遭受构造挤压和扰动的坚硬岩体

重力场为主的应力状态σX=σY=(μ/1-μ)σV

b.近期未受明显构造挤压的深部塑性变形区、高塑性沉积岩去

静水式应力状态σX=σY=σV

c.张性构造断裂带、垂直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边坡卸荷带

σX=σY=0

②岩体经历的地质历史:

a.构造作用;

b.剥蚀作用:

侵入岩体:静水式应力状态→水平应力>垂直应力

原始状态:σ

h =σ

v

=γ(h

+h)

剥蚀:σ

v =γ(h

+h)- γh

=γh

σh =γ(h0+h)- (μ/1-μ)γh0

=γh+(1-2μ/1-μ) γh

(2)岩体自由临空面附近的应力重分布和应力集中效应

①河谷临空面附近岩体内的应力重分布:

主应力方向改变;σ

1

∥坡面,σ3⊥坡面;

应力分异现象:σ

1

向临空面逐渐增大;

σ3向临空面逐渐减小,坡面附近可出现拉应力;

②河谷临空面附近岩体内的应力集中:

坡脚、谷底—主应力、剪应力增高;

坡顶—主应力降低或发展拉应力;

坡面--应力卸荷松弛,形成应力降低带,高应力集中向坡内转移;

河谷方向与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的关系;

※应力集中:主应力及剪应力在临空面附近的增大(或减小)的现象;

应力集中系数:变化后的应力与原始应力之比。

(3)不连续面附近的应力集中效应

①最有利于应力集中的结构面方向

②结构面上有利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端点、拐点、分支(交汇)点、错列点等阻碍位移变形的部位。

③断裂型不连续面(活断层)附近的应力集中情况:

a.拉、压应力“四象限”分布(图示);

b.“锁固短”附近的拉、压应力分布(图示);

c.断层斜列段附近的应力分布特征(图示);

d.复杂的构造条件对地壳岩体应力集中部位的控制作用;

(4)岩体切割面附近的残余应力效应

岩体—非均质体,各部位弹性性状不同;

卸荷—各部位膨胀、回弹趋势差异较大。

①力学模型:弹性模型(图示);

流变模型(图示);

②地质条件:

a.承载条件下胶结的颗粒体;

b.组成单元的强度、变形性不同;

c.河谷底部岩体的残余剪应力;

(图示)

6.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的研究方法

原则:自然历史分析-定性,掌握总体特征;

地应力测量-定量,技术不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地壳岩体天然应力场的研究已在更加科学化和定量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地应力场研究途径主要有如下基本方法。

(1)构造应力场演变历史的地质研究

①地质-力学研究

②构造应力的断层错动机制赤平投影解析

根据断层错动时所产生的、且长期保存在断层两盘岩体内的共生裂隙组合(下图),通过赤平投影解析,分析断层错动机制,求出断裂错动时的受力状态及历次活动的主应力方向,进而阐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和现代应力场的基本特征(解析方法查阅文献)。

共轭X断裂发展中各序次应力场和次级构造形迹的关系

(2)现代地应力场特征的研究方法

①地震形变带分析法:

通过对地震产生的地表形变现象的力学性质及组合形式的分析,判断地震发生时的构造应力场状况,为研究现今地壳应力状态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分析研究的基本程序为:

a.查明以地裂缝、隆起及陷落为主的构造形迹的特征和展布情况,着重研究各类构造形迹的结构要素及力学性质;

b.根据它们的空间组合及力学组合关系,运用应变椭球解析原理,按岩体力学观点确定地震过程的主压应力方向及应力状态。

②断层微量位错测量:

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地壳岩体的变形有连续和不连续两种形式。连续变形以应变形式显示出来;不连续变形则以不连续面(断裂面)的蠕动或相对位移的形式显示出来,这类变形是与断层成一定交角的应力作用的结果。采用高精度基线和水准测量,可以获得反映断层蠕动或相对位错轨迹的位移矢量,按岩石力

学理论即可推求断裂活动时的受力方向。

跨断层位移矢量测量及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a.跨断层三边测量:

平行断层设置固定边s,以A、B两点位参照点(下图),根据a、b两边长度的变化,计算断层另一盘P点的相对位移,即P点的位移坐标增量:

=(aq/hs) da+(br/hs)db dx

P

=(a/s)da+(b/s)db dy

P

式中da、db分别为两期a、b的差值。

跨断层三边测量示意图

b.跨断层两边测量:

垂直及斜交于断层走向设置两条基线。以垂直于断层的基线长度的变化及断层水平扭动量为直角坐标,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矢量。

大量的试验、实测及理论研究证实,断裂两侧质点受力后的位移特征,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当总体位移矢量趋向断层面时,主压应力作用方向基本基本与质点位移方向一致;当总体位移矢量背离断层面时,主压应力作用方向与断层面成0o~20o夹角,若质点背离断层面成90o角位移,主压应力作用方向与断层面平行(0o);当总体位移矢量与断层面平行时,主压应力作用方向与断层面成45o-υ/2夹角(υ为断层面的内摩擦角)。

③地应变测量:

空间点的位移有三个分量:反映垂向升降的垂直分量,通常用水准测量求得;两个水平分量,通常用三角测量获得。根据水平面上的变形可推算出水平应力的量值及方向。水平变形测量首先是将地壳应变积累近似地作为平面问题考虑,并假定地壳介质是向同性和均质连续,然后用应变摩尔圆图解水平形变参数。

④震源机制解:

通过对震源破裂形式及信息的分析解译,能够较准确地获得地壳应力-应变资料是分析讨论现今地壳构造应力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是震源深度较大的强震活动的震源机制解参数,能较客观的反映地壳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⑤原位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的6原位测试包括应力解除法、水力压裂法、波速测定法、声发射测定法,重力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应力解除法和水力压裂法。

a.应力解除法: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地应力测量方法。具体方法是在测点岩体中钻一个直径36mm的小孔,放入应力计(测量元件),同时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并记录下仪器的读数。然后再套钻一个与小孔同轴的大孔(释放槽)。此时,测试点岩石周围应力已解除,岩芯发生弹性恢复。随着应力计负荷的变化,仪器的读数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应力释放槽形成前后仪器的读数差即为“记录应力值”。只要在钻孔的三个不同的直径方向上(通常为互成60o或45o)放置三个应力测量元件,即可得到三个读数,据此计算出该测点的平面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为获得可靠的测量结果,一般在一个测点上作多次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大量的试验、实测证实,该方法的量值误差一般不超过10%,方向误差约为±5o。

图9-9 应力解除法示意图

a-测量孔;b-应力解除槽;c-测量元件;d-解除应力的岩芯;e-受力围岩;

b.应力恢复法:

c.水力压裂法:

水力压裂法是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深部应力绝对值测量方法。具体做法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基岩井孔段,用膨胀橡胶封隔器将某一段封闭,用液压装置加压,逐渐升高压力直至钻孔围岩破裂,造成液压突然降低。随后继续加压,使破裂进一步扩展。根据记录到的液压-时间关系曲线、岩石的有关参数及破裂方位,即可求得主应力量值和方位。

该方法能直接测量深部绝对应力状态,与应力解除法相比,测量得空间范围较大,受局部因素影响较小,可直接利用各类工程钻探孔进行测量。但在理

论和技术上还不够完善,测量成本较高,σ

Hmax 值误差约25%,σ

Hmin

值误差约在

10% 以内。

(3)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分析:

一般说来,数值模拟研究是一个反演问题。其要点是根据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条件、断裂活动性特征和地震活动等研究资料,确定边界条件、力学参数及外力作用方式,建立能够合理反映客观实际的力学-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通过适当的调整边界条件和力学参数,直至模型内实测点的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达到最佳拟合。根据这样确定的条件、参数和内部应力-应变特点建立定量化模式。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反映时间效应的流变有限元数值分析,推演区域地应力场随时间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这类研究有着验证研究和深化研究的双重效果。一方面,可以通过区域应力场现今情况的反演模拟,分析验证地质原型研究资料的客观性;另一方面,通过调整边界条件的反复模拟和流变的系统分析,深化对地壳岩体应力-形变作用、演化机制和区域规律的认识。

①河谷剖面应力场及构造应力量级的反演分析:(图示)

②区域应力场的平面反演分析:

龙羊峡电站区域地应力场数值模拟图

(左图为σ1方向;右图为σ1量值等值线。)

第二章 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第二章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1.岩体应力 地壳岩体内的天然应力,主要是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下,有时也在岩体的物理、化学及岩浆侵入等的作用下形成的应力状态。按成因,地壳岩体应力包括如下成分: ①自重应力(gravitational stress):在重力场作用下生成的应力; 垂直应力σ v =γh 水平应力σ h =(μ/1-μ)γh ②构造应力(tectonic stress):地壳运动在岩体内形成的应力; 活动的(active tectonic stress):地壳内现代正在积累的、能够导致岩体变形破裂的应力,即狭义的地应力; 剩余的(residual tectonic stress):古构造运动的残留应力; ③变异应力(altered stress):岩体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或赋存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应力,通常只具有局部意义; 岩浆侵入-内部静水式应力; 挤压围岩; 岩浆喷出-冷凝收缩、水平应力显著降低; 深部蠕变-σ h =σ v (d) 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岩体卸荷时,岩体中某些组分的膨胀回弹趋势部分地受到其它组分的约束,于是岩体结构内形成残余的拉、压应力自相平衡的应力系统。 2.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1)主要观点: ①“静水应力” σh =σv =γh ②垂直应力为主的观点 σv =γh σh=(μ/1-μ)γh ③水平应力为主的观点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应力场以水平应力为主导。 a. σ h >σ v ,水平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 b.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σ h1 >σ h2 = 0.3~0.75 (2)地壳岩体应力状态的三种基本情况:

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

图8-1 第 8章 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 例8-1 已知应力状态如图7-1所示,试计算截 面m-m 上的正应力m σ与切应力m τ 。 解:由图可知,x 与y 截面的应力分别为 MPa x 100-=σ MPa x 60-=τ MPa y 50=σ 而截面m-m 的方位角则为 α= -30o 将上述数据分别代入式(7-1)与(7-2), 于是得 ()()()()MPa m 5.11460sin 6060cos 250100250100-=?-?+?---++-=σ()()()MPa m 0.3560cos 6060sin 2 50100=?-?-?---=τ 例8-2 试用图解法解例8-1(图8-2a )。 (a) (b) 图8-2 解:首先,在τσ-平面内,按选定的比例尺,由坐标(-100,-60)与(50,60)分别确定A 和B 点图7-2b )。然后,以AB 为直径画圆,即得相应的应力圆。 为了确定截面m-m 上的应力,将半径CA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α2=60o至CD 处,所得D 点即为截面m-m 的对应点。 按选定的比例尺,量得OE =115MPa (压应力),ED =35MPa ,由此得截面 m-m 的正应力与切应力分别为

MPa m 115-=σ MPa m 35=τ 例 8-3 从构件中切取一微体,各截面的应力如图8-3a 所示,试用解析法与图解法确定主应力的大小及方位。 (a) (b) 图8-3 解:1.解析法 x 和y 截面的应力分别为 MPa x 70-=σ,MPa x 50=τ,0=y σ 将其代入式 (7-3)与 (7-5),得 }{MPa MPa 2696502070207022max min -=+?? ? ??--±+-=σσ ?-=??? ??--=?? ? ??-- =5.6202650arctan arctan max y x o σστα 由此可见, MPa 261=σ,02=σ,MPa 963-=σ 而正应力1σ 的方位角 o α则为-62.5o(图8-3a )。 2.图解法 按选定的在τσ-平面内,按选定的比例尺,由坐标(-70,50)与(0,-50)分别确定D 和E 点(图8-3b )。然后,以DE 为直径画圆即得相应的应力圆。 应力圆与坐标轴σ相交于A 和B 点,按选定的比例尺,量得OA =26MPa ,

最新岩体力学复习重点

岩体力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软化性:软化性是指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 2、软化系数:是指岩石时间的饱和抗压强度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的比值。 3、形状效应:在岩石试验中,由于岩石试件形状的不同,得到的岩石强度指标也就有所差异。这种由于形状的不同而影响其强度的现象称为“形状效应”。 4、尺寸效应:岩石试件的尺寸愈大,则强度愈低,反之愈高,这一现象称为“尺寸效应”。 5、延性度:指岩石在达到破坏前的全应变或永久应变。 6、流变性:指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岩石的应变或应力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 7、应力松弛:是指当应力不变时,岩石的应力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减小的现象。 8、弹性后效:是指在加荷或卸荷条件下,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9、峰值强度:若岩石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峰值,峰值最高点的应力称为峰值强度. 10、扩容:在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中,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岩石中的破列或微裂纹继续发生和扩展,岩石的体积应变增量有由压缩转为膨胀的力学过程,称之为扩容. 11、应变硬化:在屈服点以后(在塑性变形区),岩石(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呈上升直线,如果要使之继续变形,需要相应的增加应力,这种现象称之为应变硬化. 12、延性流动:是指当应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应力增大很小或保持不变时,应变持续增长而不出现破裂,也即是有屈服而无破裂的延性流动. 13、强度准则:表征岩石破坏时的应力状态和岩石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以表示为极限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间的关系方程:σ1=f(σ2,σ3)或τ=f(σ). 14、结构面: ①指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得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宏观地质界面或带. ②又称若面或地质界面,是指存在于岩体内部的各种地质界面,包括物质分异面和不连续面,如假整合,不整合,褶皱,断层,层面,节理和片理等. 15、原生结构面:在成岩阶段形成的结构面. 16、次生结构面:指在地表条件下,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界面. 17、结构体:结构面依其本身的产状,彼此组合将岩体切割成形态不一,大小不等以及成分各异的岩石块体,被各种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岩石块体称为结构体. 18、结构效应:岩体中结构的方向性质密度和组合方式对岩体变形的影响。 19、剪胀角:岩体结构面在剪切变形过程中所发生的法向位移与切向位移之比的反正切值。 20、岩体基本质量:岩体所固有的影响工程掩体稳定性的最基本属性,岩体基本质量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石完整程度决定。 21、自稳能力:在不支护条件下,地下工程岩体不产生任何形式的能力。 22、地应力:自然状态下在原岩岩体中存在的由于岩石自重和构造应力形成的分布应力,也称天然应力 23、原岩应力:在工程中指天然存在于岩体中而与任何认为因素无关的应力。

岩石力学

第一章岩石物理力学性质;1.构成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答:岩石中主要造岩矿物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2.为什么说基性岩和超基性岩最容易风化?;答:基性和超基性岩石主要是由易风化的橄榄石、辉石;3.常见岩石的结构连接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岩石中结构连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结晶连;结晶连接指矿物颗粒通过结晶相互嵌合在一起;4.何谓岩石中的 第一章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1.构成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 答:岩石中主要造岩矿物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磁铁矿等。 2.为什么说基性岩和超基性岩最容易风化? 答:基性和超基性岩石主要是由易风化的橄榄石、辉石及斜长石组成,所以非常容易风化。 3.常见岩石的结构连接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岩石中结构连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结晶连接和胶结连接。 结晶连接指矿物颗粒通过结晶相互嵌合在一起。这类连接使晶体颗粒之间紧密接触,故岩石强度一般较大,抗风化能力强;胶结连接指岩石矿物颗粒与颗粒之间通过胶结物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的岩石,其强度主要取决于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4.何谓岩石中的微结构面,主要指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岩石中的微结构面(或称缺陷)是指存在于矿物颗粒内部或矿物颗粒及矿物集合之间微小的若面及空隙。包括矿物的解理、晶格缺陷、晶粒边界、粒间空隙、微裂隙等。

矿物解理面指矿物晶体或晶粒受力后沿一定结晶防线分裂成光滑平面,解理面往往平行于矿物晶体面网间距较大的面网。 晶粒边界:由于矿物晶粒表面电价不平衡而引起矿物表面的结合力,该结合力源小于矿物晶粒内部分子、原子、离子键之间的作用力,因此相对较弱,从而造成矿物晶粒边界相对软弱。微裂隙:指发育于矿物颗粒内部及颗粒之间的多呈闭合状态的破裂痕迹线。具有方向性。粒间空隙:多在成岩过程中形成晶粒之间、胶结物之间微小的空隙。 5.自然界中的岩石按地质成因分类,可以分为几大类,各大类有何特点? 答:按地质成因分类,自然界中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按照岩浆冷凝成岩的地质环境不同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其中深成岩常形成巨大的侵入体,有巨型岩体,大的如岩盘、岩基,其形成环境都处在高温高压之下,形成过程中由于岩浆有充分的分异作用,常常形成基性岩、超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碱性岩等,其岩性较均一,变化较小,岩体结构呈典型的块状结构,结构多为六面体和八面体,岩体颗粒均匀,多为粗-中粒结构,致密坚硬,空隙少,力学强度高,透水性弱,抗水性强;浅成岩成分与相应的深成岩相似,其产状多为岩床、岩墙、岩脉等小侵入体,岩体均一性差,岩体结构常呈镶嵌式结构,岩石常呈斑状结构和均粒-中细粒结构,细粒岩石强度比深成岩高,抗风化能力强,斑状结构则差一些;喷出岩有喷发及溢流之别,其结构比较复杂,岩性不一,各向异性显著,岩体连续性差,透水性强,软弱结构面发育。 沉积岩是由风化剥蚀作用或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在原地或被外力搬运,在适当条件下沉积下来,经胶结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其矿物成分主要是粘土矿物、碳酸盐和残余的石英长石等,具层理构造,岩性一般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按形成条件和结构特点,沉积岩可分为:火山碎屑岩、胶结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等。 变质岩是在已有岩石的基础上,经过变质混合作用形成的。因其形成的温度、压强等变质因素复杂,其力学性质差别很大,不能一概而论。 6.表示岩石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及其表示方式是什么?

岩体力学名词解释

1.岩体力学:是力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立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2.天然应力:人类工程活动之前存在于岩体中的应力。 3.研究方法:工程地质研究法,实验法,数学力学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4.岩石质量指标(RQD)值:大于10cm的岩芯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数。 5.岩体: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有岩石单元体和结构面网络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并赋存一定的天然应力状态和地下水等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6.岩块:是指不含显著结构面的岩石块体,是构成岩体的最小岩石单元体 7.结构面: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岩体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界或带 8.造岩矿物:含氧岩,氧化物,氢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自然元素 9.粒间连接分类:结晶连接,胶结连接 10.风化程度指标:定性指标主要有颜色,矿物腐化程度。定量指标主要有风化孔隙率指标和波速指标 11.结构面成因分类:1地质成因类型原生结构面(沉积结构面,岩浆结构面,变质结构面)2力学成因:性结构面,剪性结构面12.机构面的影响因素:产状,连续性,密度,开度,形态,填充

胶结特征(贴硅胶结的强度最高),结构面的组合关系 13.岩石软化性:是指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 14.岩体成因分类:岩浆岩体,沉积岩体(他生沉积岩,自生沉积岩),变质岩体 15.岩体工程分类:岩体质量分级,洞室围岩分类,岩体地质力学分类(RMR分类),巴顿岩石质量分类(Q分类) 16.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密度(颗粒密度,岩块密度),岩石的空隙性 17.岩石的水理性质:岩石的吸水性,岩石的软化性,岩石的抗冻性,岩石的透水性 18.岩石的吸水率:是指岩石在常温压下自由吸入水的质量与岩样干密度之比。岩石的饱和吸水率是指岩试件在高压或者真空的条件下吸收水的质量与岩式样干质量之比。饱水系数:岩石的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之比 19.饱和吸水率:岩石试件在高压或真空条件下吸入水的质量与岩样干质量之比 20.质量损失率:是指冻容前后干质量之差与实验前干质量之比——百分数表示 21.剪切强度:在剪切荷载作用下,岩块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剪应力。 22.剪切(法向)刚度:是反应结构面剪切(法向)变形性质的重要参数

《岩石力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印 (1)

《岩石力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已知岩样的容重为γ,天然含水量为0w ,比重为s G ,40C 时水的容重为w γ,则该岩样的饱和容重m γ为( A ) A. ()()w s s G w G γγ++-011 B. ()()w s s G w G γγ+++011 C. ()()γγ++-s s w G w G 011 D. ()()w s s G w G γγ+--011 2. 岩石中细微裂隙的发生和发展结果引起岩石的( A ) A .脆性破坏 B. 塑性破坏 C. 弱面剪切破坏 D. 拉伸破坏 3. 同一种岩石其单轴抗压强度为c R ,单轴抗拉强度t R ,抗剪强度f τ之间一般关系为( C ) A.f c t R R τ<< B. f t c R R τ<< C. c f t R R <<τ D. t f c R R <<τ 4. 岩石的蠕变是指( D ) A. 应力不变时,应变也不变; B. 应力变化时,应变不变化; C. 应力变化时,应变呈线性随之变化; D. 应力不变时应变随时间而增长 5. 模量比是指(A ) A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它的弹性模量之比 B. 岩石的 弹性模量和它的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C .岩体的 单轴抗压强度和它的弹性模量之比 D .岩体的 弹性模量和它的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6. 对于均质岩体而言,下面岩体的那种应力状态是稳定状态( A ) A.??σσσσsin 23131<++-cctg B.?? σσσσsin 23131>++-cctg C. ??σσσσsin 23131=++-cctg D.??σσσσsin 23131≤++-cctg 7. 用RMR 法对岩体进行分类时,需要首先确定RMR 的初始值,依据是( D ) A .完整岩石的声波速度、RQD 值、节理间距、节理状态与地下水状况 B. 完整岩石的强度、RQD 值、节理间距、节理状态与不支护自稳时间 C. 完整岩石的弹性模量、RQD 值、节理间距、节理状态与地下水状况 D. 完整岩石的强度、RQD 值、节理间距、节理状态与地下水状况 8. 下面关于岩石变形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B ) A. 弹性就是加载与卸载曲线完全重合,且近似为直线 B. 在单轴实验中表现为脆性的岩石试样在三轴实验中塑性增强 C. 加载速率对应力-应变曲线没有影响 D. 岩基的不均匀沉降是由于组成岩基的不同岩石材料含水量不同导致的 9. 下面关于岩石水理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B )

岩体力学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20分) 1、结构面 2、蠕变 3、饱和吸水率 4、强度判据 5、围岩 6、剪切刚度 7、天然应力 8、RQD值 9、围岩抗力系数 10、岩石软化性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结构面发育的密集程度通常用()和()表示,结构面形态通常考虑结构面侧壁的()和()两个 方面。 2、表征岩石抗剪强度的基本指标是()和()。 3、垂直层面加压时,岩体的抗压强度比平行层面加压时(),而变形模量则比平行层面加压时()。 4、有一对共轭剪节理,其中一组走向为N300E,另一组走向为N300W,问形成该剪节理的最大主应力 σ1的方向为();假定岩石强度服从莫尔直线型强度理论,则该岩体的内摩擦角Φ为()。 5、测定岩石抗拉强度的方法有()和()。 6、RMR分类依据的分类指标为()、()、()、()和()。 7、从力学的观点出发,岩石的脆性破坏有()和()两种。 8、天然应力为静水压力状态时,洞壁上一点的剪应力为(),径向应力为(),重分布应力中的()为 最大主应力,()为最小主应力。 9、岩体天然应力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和()。 10、按边坡岩体中滑动面形态、数目及组合关系,把边坡岩体破坏类型划分为()、()、()和()四种。 三、问答(共30分) 1、试述地下洞室弹性围岩重分布应力的基本特点。(10分) 2、试述粗糙起伏无充填结构面的剪切强度特征(要求图加简要文字说明)。(10分) 3、试述岩体中水平天然应力的基本特点。(10分)

四、计算(共30分) 1、某岩块的剪切强度参数为:C=50MPa,Φ=600,设岩石强度服从莫尔直线型强度理论。如用该岩石试件做三轴试验,当围压σ3和轴压σ1分别加到50MPa和700MPa后,保持轴压不变,逐渐卸除围压σ3,问围压卸到多少时,岩石试件破坏?(15分) 2、在某岩体中开挖一直径为6m的水平圆形洞室,埋深为400m,已知洞室围岩的剪切强度参数为:C=9MPa,Φ=400,岩体的平均密度ρ=2.7g/cm3,设岩体天然应力比值系数λ=1,试评价该洞室开挖后的稳定性。 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20分) 1、岩体 2、单轴抗压强度 3、吸水率 4、强度判据 5、围岩 6、剪切刚度 7、重分布应力 8、RQD值 9、围岩抗力系数 10、变形模量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按边坡岩体中滑动面形态、数目及组合关系,把边坡岩体破坏类型划分为()、()、()和()四种。 2.结构面发育的密集程度通常用()和()表示,结构面的形态通常考虑结构面侧壁的()和()两个方面。 3.表征岩石变形性质的基本指标是()和()。 4.垂直层面加压时,岩体的抗压强度比平行层面加压时(),而变形模量则比平行层面加压时()。

第7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03.

西南交it 大学应用力*与工程系材#^力学教研i 图示拉伸甄压缩的单向应力状态,材料的破 坏有两种形式: 塑性屈服;极限应力为0■力=<5;或bpO2 腌性斷裂;极限应力为O ■必= CJ\ 此时,4 O>2和偽可由实验测得.由此可建 互如下S 度余件: ^mai 其中n 为安全系数? 2)纯剪应力状态: 图示纯剪应力狀态,材料的破 坏有两 种形式: 塑性屈服:极限应力为 腌性斯裂:极限应力为5 = 5 %和昭可由实验测得.由此可建立如下 =(^■1 it §7.7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1、概述 1)单向应力状态: a. <亠[6 n 其中, ?度条件:

前述a 度条件对材料破坏的原因并不深究.例如 图示低碳钢拉(压)时的强度条件为: r V J - b, b|nw W — — — // n 然而,其屈服是由于 YnurJl 起的,对?示单向 应力状态,有: 「niu 依照切应力强度条件,有:

4)材料破坏的形式 常温、静栽时材料的破坏形式大致可分为: ?腌性斷裂型: 例如:铸铁:拉伸、扭转等; "钢:三向拉应力状态. -塑性屈月艮型: 例如:低碳钢:拉伸、扭转寻; 铸铁:三向压缩应力状态. 可见:材料破坏的形式不仅与材料有关,还与应力状态有关. , 5)强度理论 根据一些实验资料,针对上述两种破坏形式,分别针对它们发生破坏的原因提出假说,并认为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某种类型的破坏都是由同一因素引起,此即为强度理论. 常用的破坏判据有: 旎性断裂:5,磁可皿 ?性斷裂:V; 下面将讨论常用的-基于上述四种破坏判据的?虞理论.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终审稿)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岩石在反复冻融后其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矿物的涨缩不均而导致岩石结构的破坏②当温度减低到0℃以下时岩石孔隙中的水将结冰,其体积增大约9%,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压力,使岩石的结构发生改变,直至破坏 2. 岩石试件在单轴压力作用下常见的破坏形式有哪些? ①单轴压力作用下时间的劈裂②单斜面剪切破坏③多个共轭斜面剪切破坏 3.影响单轴抗压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端部效应,试件的形状和尺寸,加载速率 4. 巴西劈裂试验测得的是岩石的哪个强度指标为什么 岩石抗拉强度。根据弹性力学公式,沿竖直直径长沙几乎均匀的水平方向拉力,在试样的水平方向直径平面内,产生最大的压应力。可以看出,圆柱体试样的压应力只有拉应力的3倍,但岩石的抗压强度往往是抗拉强度的10倍,这表明岩石试样在这样条件下总是受拉破坏而不是受压破坏。因此我们可以用劈裂法来确定岩石的抗拉强度。 5. 库伦准则的适用条件。 ①库伦准则是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破坏数据②库伦准则和莫尔准则都是以剪切破坏做为其物理机理,但岩石试验证明岩石破坏存在大量的微破裂,这些微破裂是张拉破坏而不是剪切破坏③莫尔库伦准则适用于低围压的情况 6. 岩石单轴压缩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一般可分为那四个阶段? ①在OA区段内,曲线稍微向上弯曲,属于压密阶段,这期间岩石中初始的微裂隙受压闭合②在AB区段内,接近直线,近似于线弹性工作阶段③BC区段

内,曲线向下弯曲,属于非弹性阶段,主要是再平行于荷载方向开始逐渐生成新的微裂隙以及裂隙的不稳定④下降段CD为破坏阶段,C点的纵坐标就是单轴抗压强度Rc 7. 岩石全程应力-应变曲线的作用是什么? 岩爆的预测,蠕变的预测,疲劳破坏 8. 蠕变分为哪几个阶段? 初始蠕变段,等速蠕变段,加速蠕变段 9. 为何岩石的蠕变曲线很难测得? 10. 在一定法向应力作用下,结构面在剪切作用下产生的切向变形形式有哪两种? ①对非充填粗糙结构面,随剪切变形的发生,剪切应力相对上升较快,当达到剪应力峰值后,结构面抗剪能力出现较大的下降,并产生不规则的峰后变形或滞滑现象 ②对于平坦的结构面,初始阶段的剪切变形曲线呈下凹型,随剪切变形的持续发展,剪切应力逐渐升高但没有明显的峰值出现,最终达到恒定值。 11. 影响结构面力学性质的因素。 ①尺寸效应②前期变形历史③后期填充性质 12. 影响结构面剪切强度的因素。 ①法向应力②粗糙度③结构面抗压强度 13. 岩体强度的决定因素。 节理,裂隙,岩块和结构面强度 14. 结构面方位对岩体强度的影响。P65 在某些应力条件下,破坏不沿结构面发生,只有当结构面的倾角A满足内摩擦角

岩体力学 中国地质大学 贾洪彪第七章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第七章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第一节概述 岩体中的应力是岩体稳定性与工程运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人类工程活动之前存在于岩体中的应力,称为天然应力或地应力(stress in the earth’s crust)。人类在岩体表面或岩体中进行工程活动的结果,必将引起一定范围内岩体中天然应力的改变。岩体中这种由于工程活动改变后的应力,称为重分布应力。相对于重分布应力而言,岩体中的天然应力亦可称为初始应力(initiaLstress)。 1932年,在美国胡佛水坝下的隧道中,首次成功地测定了岩体中的应力。半个多世纪来,在世界各地进行了数以十万计的岩体应力量测工作,从而使人们对岩体中天然应力状态有了新的认识。1951年,瑞典的哈斯特(Hast)成功地用电感法测量岩体天然应力,并于1958年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行了系统的应力量测。首次证实了岩体中构造应力的存在,并提出岩体中天然应力以压应力为主,埋深小于200m的地壳浅部岩体中,水平应力大于铅直应力,以及天然应力随岩体埋深增大而呈线性增加的观点。 利曼(Leeman,1964)以“岩体应力测量”为题,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系统地阐明了岩体应力测量原理、设备和量测成果。1973年苏联出版了《地壳应力状态》一书,汇集了苏联矿山坑道岩体的应力实测成果。各国的研究都证明了哈斯特的观点。 1957年,美国哈伯特(Hubbert)和威利斯(Willis)提出用水压致裂法(hydraulic fracturing method)测量岩体天然应力的理论。1968年美国海姆森(Haimson)发表了水压致裂法的专题论文。与此同时,伴随石油工业的发展,水压致裂法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压致裂法的应用,使岩体中应力量测工作,从几十米、数百米延至数千米深度,并获得大量的深部岩体天然应力的实测数据。在此基础上,美国用水压致裂法开展了兰吉列油田注水引起的诱发地震机理的综合研究,并成功地解析了诱发地震的机理。1975年盖依等人根据岩体应力的实测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临界深度的概念,在该深度以上水平应力大于铅直应力,该深度以下水平应力小于铅直应力。研究表明,临界深度随地区不同而不同,如冰岛等地为200m,日本和法国为400~500m,中国和美国为1 000m,加拿大为2 000m。 我国的岩体天然应力测量工作开始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才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到目前为止,我国岩体应力测量已得到数以万计的数据,为研究工程岩体稳定性和岩石圈动力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般认为,天然应力是各种作用和各种起源的力,它主要由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组成,有时还存在流体应力和温差应力等。研究还表明,岩体应力状态不仅是一个空间位置的函数,而且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岩体在天然应力作用下,不是处于静力稳定,而是处于一种动力平衡状态,一旦应力状态发生改变,这种动力平衡条件将遭破坏,岩体也将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失稳现象。引起岩体应力条件改变的因素很多,例如地球旋转速度的变化、日月的潮汐作用、太阳活动性的变化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均可以使岩体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

材料力学B试题7应力状态_强度理论.docx

40 MPa .word 可编辑 . 应力状态强度理论 1. 图示单元体,试求60100 MPa (1)指定斜截面上的应力; (2)主应力大小及主平面位置,并将主平面标在单元体上。 解: (1) x y x y cos 2x sin 276.6 MPa 22 x y sin 2x cos232.7 MPa 2 3 1 (2)max xy( x y) 2xy281.98MPa39.35 min22121.98 181.98MPa,2 ,3121.98MPa 12 xy1200 0arctan()arctan39.35 2x y240 200 6060 2. 某点应力状态如图示。试求该点的主应力。129.9129.9解:取合适坐标轴令x25 MPa,x 由 120xy sin 2xy cos20 得 y 2 所以m ax x y ( xy ) 2xy 2 m in 22 129.9 MPa 2525 (MPa) 125MPa 50752( 129.9)250 150100 MPa 200 1 100 MPa,20 ,3200MPa 3. 一点处两个互成45 平面上的应力如图所示,其中未知,求该点主应力。 解:y150 MPa,x120 MPa

.word 可编辑 . 由得45x y sin 2xy cos 2x 15080 22 x10 MPa 所以max xy(x y) 22 22xy min y x 45 45 45 214.22 MPa 74.22 1214.22 MPa,20 , 45 374.22 MPa 4.图示封闭薄壁圆筒,内径 d 100 mm,壁厚 t 2 mm,承受内压 p 4 MPa,外力偶矩 M e 0.192 kN·m。求靠圆筒内壁任一点处的主应力。 0.19210 3 解: xπ(0.104 40.14)0.05 5.75MPa t 32 x y pd MPa 50 4t pd MPa 100 2t M e p M e max x y(x y ) 2 xy2 min22100.7 MPa 49.35 1100.7 MPa,249.35 MPa,3 4 MPa 5.受力体某点平面上的应力如图示,求其主应力大小。 解:取坐标轴使 x 100 MPa,x 20MPa40 MPa100 MPa xy x y 12020 MPa 22cos2x sin 2

岩石应力应变的各个阶段

岩石的变形特性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试验方法(之二) 一、内容提要:本讲主要讲述岩石的变形特性、强度理论 二、重点、难点: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及岩石的各种强度理论。 三、讲解内容: 四、岩石的变形特性 与岩石的强度特性一样,岩石的变形特性也是岩石的重要力学特性。只有对岩石的变形特性的变化规律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应用某些数学表达式描述岩石的变形特性,进而运用这些表达式计算岩石在外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特性,并评价其稳定性。在实际的工程中,经常遇到岩石在单轴和三轴压缩状态下的变形问题。 (一)岩石在单向压缩应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1. 岩石在普通试验机中进行单向压缩试验时的变形特性 岩石的变形特性通常可从试验时所记录下来的应力-应变曲线中获得。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反映了各种不同应力水平下所对应的应变(变形)规律。以下先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 1)典型的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图15-1-17例示了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可将其分成OA,AB,BC 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各自显示了不同的变形特性。 (1)OA阶段,通常被称为压密阶段。其特征是应力-应变曲线呈上凹型,即应变随应力的增加而减少。形成这一特性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于岩石内的微裂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闭合所致。 (2)AB阶段,也就是弹性阶段。从图15-1-17可知,这一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呈直线。若在这一阶段卸荷的话,其应变可以恢复,由此可称为弹性阶段。这一阶段常用两个弹性常数来描述其变形特性。即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所谓弹性模量,是指应力—应变曲线中呈直线阶段的应力与应变之比值(或者是该曲线在直线段的斜率)被称作平均模量。就模量的概念而言,岩石的模量还有初始模量、切线模量、割线模量等。在岩石力学中比较常用的是平均弹性模量E和割线模量E50,E50是指岩石峰值应力一半的应力、应变之比值,其实质代表了岩石的变形模量。所谓泊 松比,是指在弹性阶段中,岩石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比之值。这是描述岩石侧向变形特性 的一个参数。最近几年来,经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在AB阶段,由于岩石受荷后不断地出现裂纹扩展,将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变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并不属于真正的弹性特性,只能是

第7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答案)

7.1已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单位:MPa ),试求: ⑴指定斜截面上的应力; ⑵主应力; ⑶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位置及主应力方向; ⑷最大切应力。 解: 100x MPa σ= 200y MPa σ= 100x MPa τ= 0 30α=- (1)cos 2sin 2211.622 x y x y x ασσσσ σατα+-= + -=sin 2cos 293.32 x y x MPa ασστατα-=+= (2)max 261.82 x y MPa σσσ+= = min 38.22x y MPa σσσ+== MPa 8.2611=σ MPa 2.382=σ 03=σ (3)13 max 130.92 MPa σστ-== 7.2扭矩m kN T ?=5.2作用在直径mm D 60=的钢轴上,试求圆轴表面上任一点与母线成ο 30=α方向上的正应变。设E=200GPa, 0.3υ=。 解:表面上任一点处切应力为: max 59P T MPa W τ= = 表面上任一点处单元体应力状态如图 30sin 251MPa στα=-=- 120sin 251MPa στα=-= () 00430301201 3.310E εσυσ-= -=? 2 στ τ

7.3用电阻应变仪测得空心钢轴表面某点与母线成ο45方向上的正应 变4 100.2-?=ε,已知转速min /120r ,G=80GPa ,试求轴所传 递的功率。 解:表面任一点处应力为 max 9550P P P T n W W τ== max 9550 P W n P τ∴= 纯剪切应力状态下,0 45斜截面上三个主应力为:1στ= 20σ= 3στ=- 由广义胡克定律 ()11311E E υ εσυστ+= -= 又()21E G υ=+Q V 2G τε∴= 代入max 9550 P W n P τ= ,得109.4P KW = 7.4图示为一钢质圆杆,直径mm D 20=,已知A 点与水平线成ο 60 方向上的正应变4 60101.4-?=ο ε,E=200GPa ,0.3υ=, 试求荷载P 。 解:0P A σ= 204D P πσ=? 斜截面上 02 060cos 4 σσσα== 2001503cos 4 σσσα== 由广义胡克定律 () 0006015060134E E υεσυσσ-= -= 将060043E εσυ = -代入2 04 D P πσ=? 解得P=36.2KN ο

《岩石力学》 地应力及其测量

1. 地壳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变动的?怎样理解岩体的自然平衡状态? 答:地壳是变动的。 自然平衡状态是指:岩体中初始应力保持不变的状态。 2. 初始应力、二次应力和应力场的概念。 答:未受影响的应力称为初始应力 工程开挖时,受工程开挖影响而形成的应力称为二次应力 地应力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可以用“场”的概念来描述,称之为地应力场。 3. 何谓海姆假说和金尼克假说? 答:海姆首次提出了地应力的概念,并假定地应力是一种静水应力状态,即地壳中任意一点的应力在各个方向上均相等,且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σ?=σv=γH 金尼克认为地壳中各点的垂直应力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而侧向应力(水平应力)是泊松效应的结果,其值应为乘以一个修正系数K。他根据弹性力学理论,认 为这个系数等于μ 1?μ,即σv=γH,σ?=μ 1?μ γH 4. 地应力是如何形成的? 答: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 5. 什么是岩体的构造应力?构造应力是怎样产生的?土中有无构造应力?为什么?答:岩体中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 关于构造应力的形成有两种观点:地质力学观点认为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比的结果;大地构造学说则认为是出于地球冷却收缩、扩张、脉动、对流等引起的,如板块边界作用力。 土中没有构造应力,由于土本身是各向同性介质,不存在地质构造。 6. 试述自重应力场与构造应力场的区别和特点。 答: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重力应力场,重力应力场是各种应力场中惟一能够计算的应力场。地壳中任一点的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的上覆岩层的重量,即σG=γH。 重力应力为垂直方向应力,它是地壳中所有各点垂直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垂直应力一般并不完全等于自重应力,因为板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岩体非均匀扩容、温度不均和水压梯度均会引起垂直方向应力变化。 构造应力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当前的构造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一次的构造运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构造应力主要表现为以水平应力为主,“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仅影响地壳上层一定厚度的情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垂直应力分量。” 7. 岩体原始应力状态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地形地貌;岩体结构;岩石力学性质;地下水。 8. 简述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答:1)地应力场的特性 (1)地应力场是一个以水平应力为主的三向不等压应力场 (2)地应力场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 2)垂直应力的分布规律 在深度为25~~2700m的范围内,σv呈线性增长,大致相当于按平均容量γγ等于273kN?m?3?计算出来的重力γH。 3)水平应力的分布规律

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 1、内容提要 1.应力状态的概念 1.1一点的应力状态 通过受力构件的一点的各个截面上的应力情况的集合,称为该点的应力状态。 1.2一点的应力状态的表示方法——单元体 研究受力构件内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可以围绕该点取一个无限小的正六面体,即单元体。若单元体各个面上的应力已知或已计算出,则通过该点的其他任意方位截面上的应力就可用解析法或图解法确定。 1.3主平面、主应力 单元体上切应力为零的平面称为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过受力构件内任一点总有三对相互垂直的主平面。相应的主应力用、、来表示,它们按代数值的大小顺序排列,即。是最大主应力,是最小主应力,它们分别是过一点的所有截面上正应力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4应力状态的分类 (1)单向应力状态,只有一个主应力不为零,另两个主应力均为零;(2)二向或平面应力状态,两个主应力不为零,另一个为零; (3)三向或空间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都不为零。 单向应力状态又称简单应力状态,二向、三向应力状态称为复杂应力状态。 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在平面应力状态的单元体中,有一对平面上的应力等于零,即为主平面,其上主应力为零。可将单元体用平面图形表示,如图5-1所示。 2.1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 当已知、、时,应用截面法,可得 (5-1) 式中,正应力以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切应力以对单元体内任意点的矩为顺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为斜截面外法线与x平面外法线即x 轴间的夹角,角从x轴量起,反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2.2主应力 (5-2) 式中,和分别表示单元体上垂直于零应力面的所有截面上正应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它们是三个主应力中的两个,而另一个主应力为零。三个

6、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

第六章 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 第一节 初始应力状态的概念与意义 岩体的初始应力,是指岩体在天然状态下所存在的内在应力,在地质学中,通常又称它为地应力。 岩体的初始应力主要是由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岩体的地质构造应力是与岩体的特性(例如,岩体中的裂隙发育密度与方向,岩体的弹性、塑性、粘性等)有密切关系,也与正在发生过程中的地质构造运动以及与历次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现象(例如,断层、褶皱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岩体中每一单元的初始应力状态随该单元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变化。此外,影响岩体初始应力状态的因素还有地形、地质构造形态、水、温度等,但这些因素大多是次要的,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需考虑。对于岩体工程来说,主要考虑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二者叠加起来构成岩体的初始应力场。 地面和地下工程的稳定状态与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密切相关。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可以指在没有进行任何地面或地下工程之前,在岩体中各个位置及各个方向所存在的应力的空间分布状态,它是不取决于人类开挖活动的自然应力场。 在岩体中进行开挖以后,改变了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使岩体中的应力重新分布,引起岩体变形,甚至破坏。在高地应力地区,开挖后常会出现岩爆、洞壁剥离、钻孔缩径等地质灾害。对于地下洞室工程来讲,我们把与洞室本身稳定密切相关的周围岩体称为围岩。洞室的开挖引起围岩的应力重分布和变形,这不仅会影响洞室本身的稳定状态,而且为了维持围岩的稳定,需施作一定的支护结构或衬砌。合理地设计支护结构,确定经济合理的衬砌尺寸,是与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紧密相关。所以,研究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就是为了正确地确定开挖过程中岩体的应力变化,合理地设计岩体工程的支护结构和措施。 第二节 组成岩体初始应力状态的各种应力场及其计算 一、岩体自重应力场及计算 地心对岩体的引力,使原岩体处于受力状态,由此而引起的岩体应力称为重力应力。它可以通过计算获得,其计算理论一般是建立在假定岩体为均匀连续介质的基础之上的。 1.海姆公式(Haim , 1878) 海姆认为,原岩体的垂直应力为上覆岩体自重,且在漫长地质年代由于地下岩体蠕变 的结果,造成各向等压状态,即静水压力状态(图6-1),即 Z Z Y X γσσσ=== (6-1) 式中:γ为岩体平均重度,一般取25KN/m 3;Z 为岩体 中某点的深度,m 。 在静水压力状态下,无剪应力,任意方向都是主方 向,则 图6-1 原岩自重应力计算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概述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1)天然应力:人类工程活动之前存在于岩体中的应力。又称地应力、初始应力等。 (2)重分布应力:由于工程活动改变了的岩体中的应力。又称二次分布应力、附加应力等。 天然应力,没有工程活动开挖洞室后的应立场,为 重分布应力,与天然应力 有所改变在附近开挖第二个洞室,则视前一个洞室开挖后的应立场为天然应力,第二个洞室开挖后的应力场为重分布应力 二、天然应力的组成 天然应力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由岩体自重引起的自重应力 ?由构造运动引起的构造应力 ?由流体作用引起的渗流应力 ?其它(如,地温引起的温差应力、地球化学作用引起的化学应力等) 三、天然应力的研究历史与研究意义 1、研究历史 (1)世界上 ?1878年海姆提出天然应力; ?l932年,在美国胡佛水坝下的隧道中,首次成功地测定了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到目前天然应力测点遍布全球,有几十万个测点。大部分是浅部,最深5108米(美国密执安水压致裂法)。 (2)中国 ?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天然应力量测,有几万个测点,最深的有3958米(天津大港)。

2、研究意义 (1)区域稳定 任何地区现代构造运动的性质和强度,均取决于该地区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和岩体的力学性质。从工程地质观点看,地震是各类现代构造运动引起的重要的地质灾害。从岩体力学观点出发,地震是岩体中应力超过岩体强度而引起的断裂破坏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的天然应力场基础上,常因修建大型水库改变了地区的天然应力场而引起水库诱发地震。 (2)地下洞室稳定 对于地下洞室而言,岩体中天然应力是围岩变形和破坏的力源。如果天然应力分布不均匀,可能在洞顶拉裂掉块,洞侧壁内鼓张裂和倒塌。 (3)边坡稳定 天然应力状态与岩体稳定性关系极大,它不仅是决定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各类岩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岩体高应力区,地表和地下工程施工期间所进行的岩体开挖,常常能在岩体中引起一系列与开挖卸荷回弹和应力释放相联系的变形和破坏现象,使工程岩体失稳。 (4)地基岩体稳定 开挖基坑或边坡,由于开挖卸荷作用,将引起基坑底部发生回弹隆起,并同时引起坑壁或边坡岩体向坑内发生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