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白描手法

诗歌鉴赏白描手法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

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白描、细描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白描、细描 白描: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渲染、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它原为中国画技法,即用简练的墨线来勾勒画面,不事烘托,不着色彩。这种绘画手法被引入文学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或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捷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勒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作用:可使描写的景物的内涵更加丰富,使描写的人物更富神韵,更能传神地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能烘托气氛,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所描写重点更加突出,使人过目不忘。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历来被认为是元曲中的绝唱,早在元代就被周德清《中原音韵》列为“秋思之祖”,它的独特魅力主要在于对秋景的简洁、朴素的描绘。前三句由名词铺排而成,十八个字九个名词,罗列了九种景物,集中展示了“秋”的特色,描绘出一幅简洁明快的秋景图。 再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没有任何修饰,寥寥数语就勾勒出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以小见大,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劚,zhú,用砍刀、斧等工具砍削或锄一类的农具。

细描(工笔):即“细节描写”是对诗词中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一般会使用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使所描写的人或景物形象生动逼真,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 例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给我们很深刻的印象。主人“约客”,正是想以此打发难耐的梅雨时光。主人孤坐久候,客人迟迟不到;主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笃笃的敲棋声将灯花震落。貌似“闲敲”,其实不闲:这一细节将主人的落寞失望、烦躁、焦灼等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2000年全国高考题) 又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再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

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注意与白描相区分的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白描、细描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白描、细描知识点白描: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渲染、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它原为中国画技法,即用简练的墨线来勾勒画面,不事烘托,不着色彩。这种绘画手法被引入文学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或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捷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勒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作用:可使描写的景物的内涵更加丰富,使描写的人物更富神韵,更能传神地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能烘托气氛,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所描写重点更加突出,使人过目不忘。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历来被认为是元曲中的绝唱,早在元代就被周德清《中原音韵》列为“秋思之祖”,它的独特魅力主要在于对秋景的简洁、朴素的描绘。前三句由名词铺排而成,十八个字九个名词,罗列了九种景物,集中展示了“秋”的特色,描绘出一幅简洁明快的秋景图。 再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劚,zhú,用砍刀、斧等工具砍削或

锄一类的农具。)全诗没有任何修饰,寥寥数语就勾勒出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以小见大,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细描(工笔):即“细节描写”是对诗词中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一般会使用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使所描写的人或景物形象生动逼真,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 例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给我们很深刻的印象。主人“约客”,正是想以此打发难耐的梅雨时光。主人孤坐久候,客人迟迟不到;主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笃笃的敲棋声将灯花震落。貌似“闲敲”,其实不闲:这一细节将主人的落寞失望、烦躁、焦灼等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2000年全国高考题) 又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白描手法)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白描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采莲曲 萧纲①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注】①萧纲(503-551),字世缵,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第三子;粱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古体五言诗语言平实,情感自然,对仗工整,诗中以“莲”贯通全篇,说明题材是咏物诗。 B.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 C.“风起”“莲多”二句转入对采莲境况的描写,从“难渡”二字可感受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

D.“棹动”船移”二句运用白描手法写采莲场面:船在荷丛中穿过,碰落莲花,惊起栖息的白鹭。 E.这首诗描写了江南的水国风光和采莲女劳动生活的情态,表现了她们对纯洁美好爱情的追求。 2.诗歌的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AE 2.①这两句写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 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莲情态美,构思十分巧妙,富有情韵; ③这两句是借物抒情,借写“荷丝”“菱角”来写采莲女的生活情态,表达作者对这种环境的喜爱和生活的向往。 【试题分析】 一、了解“白描”的概念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明确“白描”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地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诗歌手法赏析:白描

诗歌手法赏析:白描 诗歌手法赏析:白描 一、介绍白描手法 白描是一种描绘事物形象的手法,以细腻、准确的笔触表现事 物的特征和细节。它通过生动、逼真的描绘方式,使读者能够清晰 地感受到描写对象的形态、色彩和质感,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 二、白描手法的特点 1:注重细节描写:白描手法通过对事物细节的特别关注和细致 入微的描绘,使读者能够看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 2:准确传神:白描手法追求准确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和形态,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描写对象的形象。 3:注重质感:白描描绘的物体不仅仅是形态和特征,还包括物 体的质感,如光影效果、触感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事物的真实存在。 三、白描手法的运用 1:人物描写:白描手法在人物描写中的运用,可以刻画人物面 部特征、肢体动作和服饰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2:物体描写:白描手法在物体描写中的运用,可以表现物体的 形状、纹理和光影效果,使物体形象更加真实、细腻。 3:自然景观描写:白描手法在自然景观描写中的运用,可以表 现自然景观的细节特征、变化过程和气息感受,使读者能够身临其 境地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四、白描手法的实例赏析 1:人物描写实例: 描写人物的面容特征时,白描手法可以准确地表达其眼睛的神采、笑容的弧度以及皮肤的白皙等特征。例如:“他眼中闪烁着智 慧的光芒,慈祥的笑容温暖了整个房间,他的皮肤白皙如同少女般 娇嫩。” 2:物体描写实例: 白描手法在描绘物体时可以表达纹理的细腻和光影的变化。例如:“那只水杯沿着边缘有着精致的花纹,从上方透过来的阳光在 杯壁上泛起一道道金色的光线,使整个杯子显得异常亮丽。” 3:自然景观描写实例: 白描手法在描绘自然景观时可以表达大自然的壮丽和纷繁多样。例如:“山势雄伟,云雾缭绕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注释] 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③青楼:泛

指华美的楼房。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④恶草:杂草。 [翻译]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

初中语文考试必考内容:古诗文中的白描

初中语文考试必考内容:古诗文中的白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白描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白描原本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是只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重在以形传神。 引入诗歌中,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运用白描,能使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作空间。 白描手法在诗歌中有多种用法。 当白描手法用来刻画人物形象时,通常不描绘背景,只突出人物主体。 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首诗中,白居易就用了白描手法来塑造卖炭翁的形象。根据他的描写,我们很容易在脑海中形成卖炭老人这个形象: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由此可见,白描手法用于写人,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描写卖炭老人这个形象时,没有出现环境描写,这也是白描用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特点。 当白描手法用来叙事的时候,诗句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比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劚(zhú)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里“劚”是锄地的意思。 这首诗讲述了农家父子二人的悲惨遭遇: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在这首诗里,作者没有半句议论或抒情,却深刻地揭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当白描手法用于描写景物的时候,不追求华丽,往往都非常朴实。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连用九个意象,描绘出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没有写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显无疑。 由此可知,白描手法用于写景,可以让读者快速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高考的诗歌鉴赏题,设题经常会涉及白描手法及其作用,比较典型的如2015年福建卷,考的是陆游的《秋夜纪怀》: 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问题是:“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分值是3分。 第二联出现了“风”“林”“叶”“露”“草”“虫”这些自然意象,作者描写这些意象的时候,运用的是白描手法,没有用华丽的词藻修饰,只是简单地铺排,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答案: 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到这里,诗歌中白描手法的运用我们就讲的差不多了,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白描手法通常是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运用白描,能使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作空间。 当白描手法用来刻画人物形象时,通常不描绘背景,只突出人物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XX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 1.白描: 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 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X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 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与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

《天净沙·秋思》的白描艺术赏析

《天净沙·秋思》的白描艺术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中国古典文学家元稹的名作。在这首诗中,元稹以其独特的白描艺术,描绘了一个秋天景象,抒发出他深沉的思考。 首先,元稹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场景。他写道:“天净沙,云轻梳;微风拂篱,月高轩。”他描绘出来的是一个梳妆之后的清新景象,仿佛是月光下的真实世界。空旷的田野,绿色的围墙,再加上温柔的微风,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和平宁静的秋天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其次,诗歌中充满着元稹对秋天的感悟。他在诗中写道:“远山秋色,苍茫萧萧;离愁绵绵,忆故人稀。”元稹用“苍茫萧萧”这个词语形容远山的秋色,表达他对被无尽悲伤蒙尘的离别之恋的深切思绪。而“离愁绵绵,忆故人稀”,则表达了一种沉浸在深不见底的思念之中,甚至自怨自艾。这些表达,不仅凸显出秋天的凄凉,而且把缅怀故人的情怀深深浓缩在其中,使这个景象变得更具有感染力。 最后,元稹用他那天籁般的语言,提出了几个有趣的季节比喻。他写道:“夜夜庭前,月月楼上;离愁闲愁,莫断肠中。”他用“夜夜”比喻秋天永恒的离别之恋,用“月月”比喻秋天深情的回想,用“闲愁”表达对离别的惆怅和怅然若失。诗中的季节比喻,把秋天的凄凉与悲伤,描绘得情致深沉,宛如春天的繁芳,夏天的炙热,冬天的寂寞,尽收视觉的尽头。 以上就是元稹用白描艺术描绘的秋天景象以及此景象带来的思考。通过这一白描行文,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秋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它还包含着无尽的情感,如离别之痛,怀念之念,抑郁之情,

以及怅然若失。元稹以其精湛的白描艺术,让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凄凉之美,也可以理解其中的惆怅之意,令我们在他的描写中,看到一个更加多姿多彩的季节。

村夜白居易诗歌赏析

村夜白居易诗歌赏析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那么下面小编带大家来鉴赏白居易的《村夜》吧。 村夜白居易诗歌赏析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1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2注释 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苍苍:灰白色。 切切:虫叫声。 绝:绝迹。 独:单独,一个人。 野田:田野。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3赏析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

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 主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白描手法+教学设计+

白描手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中白描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找出并赏析《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白描手法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赏析本诗运用白描手法的句子,提高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手法 【学生活动】读诗《天净沙·秋思》 【教师引导】《天净沙·秋思》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什么是白描手法呢? 【明确】白描手法源自国画技法,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创作中,白描手法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表达效果:白描手法可以写人,也可以叙事、绘景。写人叙事重传神,绘景重自然,具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二、佳作·赏风光 【教师引导】谈到白描,不得不提及田园诗的鼻祖陶渊明,他对农村的生活有着极强的感知力和捕捉力。陶潜的田园诗数量多,成就高,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练,有人称其为“白描圣手”。在《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陶潜用寥寥数笔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图。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农村生活场景在世族文人看来,也许难登大雅之堂,但诗人用用语浑朴天然,用白描手法,天然无饰,不尚雕琢,来表现蕴含其中的质朴、和谐、充满自然本色情趣的真美。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白居易的诗歌赏析

白居易的诗歌赏析 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白居易的诗歌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白居易的诗歌赏析一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白居易的诗歌赏析二 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

诗歌工笔白描再现质朴美

诗歌工笔白描再现质朴美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衬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描摹景物的特征,呈现事物的本质,再现自然美,反映作者的感情。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如白居易叙事诗?卖炭翁?中的“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作品以个别表现一般,目的是要揭露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和的感人形象。 一是用白描手法描写煤炭老翁的肖像。诗歌中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 二是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诗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主人公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因为“衣正单〞而“愿天寒〞,一旦天暖,又“心忧炭贱〞,反映了他非常悲惨的生活境遇。“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

三是用白描手法刻画穿黄衣的太监神态。诗中的“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是皇宫里派出来的采办,穿黄绸衣裳的是头儿,穿着白绸衫的是随从。“翩翩〞,轻快的样子,笔调有些黑色幽默。“黄衣〞、“白衫儿〞,都是太监的服装,抓住特征进展人物刻画,三言两语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更能激起读者对狐假虎威的太监的痛恨。 白居易笔下的卖炭老翁让人同情,而岑参诗歌?戏问花门酒家翁?中的沽酒老人安然乐观,也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在道旁酒店休息片刻,用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诗歌大意是:花门楼前酒店里,七旬老人摆开酒瓮卖酒给客人。老人家,我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作品前两句使用白描手法,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的情景。花门楼前酒店美酒飘香,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千里河西边塞地区安定、感人的景象,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作了铺垫。 后两句用轻松而诙谐的语调与沽酒老翁逗乐。诗人没有索然寡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联络凉州榆钱初绽的春色,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捕捉了动人的诗意,给诗歌带来了生活的乐趣,让读者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注释]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④恶草:杂草. [翻译]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 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诗词鉴赏描写手法

诗词鉴赏描写手法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古诗词鉴赏之手法题的最后一类-----诗词的描写方法。 白描 一、白描: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 【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是不是很直白的描述,将画面不加任何修饰的描绘出来,这就是白描啦!) 【例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析】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细描 二、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工笔细描的方法就是将人(作者)的视觉、触觉、

听觉、嗅觉、味觉和感觉等所感知的事物的形体、情态、声音、色彩、气味以及感受等细致地描写出来的一种方法。描写时常采用形容、修饰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等细腻的笔法对描写对象从正面做充分且具体的描绘刻画) 【例】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析】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描写的角度——正面、侧面】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对象。(通俗的说就是直接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下来,就是正面描写) 【例】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通过他人感受和反馈来表现描写对象。 【例】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用船帆沉重来侧面描写天气的阴霭,用鸟儿飞的迟缓突出天色的错暗)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通过别人看到罗敷女的反应,来表现罗敷的美貌)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通过蝉声的聒噪,来突出山林的

高中语文诗歌白描手法赏析难点讲解及练习

高中语文诗歌白描手法赏析难点讲解及练习 高中语文诗歌白描手法赏析难 点讲解及练习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 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 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再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 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

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注意与白描相区分的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 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 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 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 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

诗歌鉴赏之艺术技巧: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之艺术技巧:表现手法 1.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彻上人》两首可谓是此中名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灵彻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前者初看是一幅“风雪夜归人”的画图。前两句是一组静的景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半山腰闪出茅草的房屋,一片萧疏凄凉的景色。画面中心是诗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向茅草屋慢慢移动着,透出断肠人在天涯的况味。而后两句是一组动的画面,天色漆黑,风雪交加,犬吠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诗人被主人迎入柴门。“归”字用得很妙,有宾至如归之感,日暮途穷,继之以风雪,极尽旅途之苦,风雪中得入柴门,“是在凄凉中得安乐境”,带来了一股温暖的气息。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这画境是一个“象”,而诗人的“兴”

就是画面中寓含不尽的韵味。如题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画面上出现,而是从“风雪夜归人”的画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诗人就是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旅途的艰难,仕途的坎坷,风雪严寒,世态炎凉,而在萧条的山村,白屋人家却保留着这美好的情谊,这才是诗人的“兴”之所在,整篇饱含着含蓄蕴藉的不尽韵味。 后者写山林幽深,夕阳西下时送人的惆怅情境,境界幽远,耐人寻味。“苍苍”是色调,苍苍翠竹,使人不由产生翠竹如海的联想,“杳杳”是声音,杳杳钟声,深山寺院的那份清幽,对于读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在这样的清幽环境下,在一个黄昏,诗人送灵彻上人远行,那份静寂,那份孤清,值得读者可以细细寻味。“带”字的活用,使得整个画面充满动感。灵彻上人在诗人和读者的心中,似乎走在不尽的夕阳当中。最后一句写的是灵彻越走越远了,只有青山陪伴着诗人守着那份清幽。前两句主要是静写,后两句静中有动,而这其中的动也有静的画面。竹林,寺院,钟声,斜阳,僧人,青山,构成一幅无比美妙的图画。从中,我们远远地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韵味。但这韵味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下子很难说出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用心良苦。这就需要读者细细去品味诗中的含蓄蕴藉。诗人的“兴”就是诗人通过对一个如绘的山水画面的营建,表现出云闲飘逸的闲适的感受,使读者心灵在“夕阳送友图”中得到澄澈虚空。这两首诗写得含蓄空灵,启人深思。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析】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2006年高考北京卷)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