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1.聚合物表面改性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化学改性、光化学改性、表面改性剂改性、力化学处理、火焰处理与热处理、偶联剂改性、辐照与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1)化学改性是通过化学手段对聚合物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其具体方法包括化学氧化法、化学浸蚀法、化学法表面接枝等。

化学氧化法是通过氧化反应改变聚合物表面活性。常用的氧化体系有:氯酸-硫酸系、高锰酸-硫酸系、无水铬酸-四氯乙烷系、铬酸-醋酸系、重铬酸-硫酸系及硫代硫酸铵-硝酸银系等,其中以后两种体系最为常用。

化学浸蚀法是用溶剂清洗可除去聚烯烃表面的弱边界层,例如通过用脱脂棉蘸取有机溶剂,反复擦拭聚合物表面多次等。

聚合物表面接枝,是通过在表面生长出一层新的有特殊性能的接枝聚合物层,从而达到显著的表面改性效果。

(2)光化学改性主要包括光照射反应、光接枝反应。

光照射反应是利用可见光或紫外光直接照射聚合物表面引起化学反应,如链裂解、交联和氧化等,从而提高了表面张力。

光接枝反应就是利用紫外光引发单体在聚合物表面进行的接枝反应。

(3)表面改性剂改性

采用将聚合物表面改性剂与聚合物共混的方式是一种简单的改性办法,它只需要在成型加工前将改性剂混到聚合物中,加工成型后,改性剂分子迁移到聚合物材料的表面,从而达到改善聚合物表面性能的目的。

(4)力化学处理是针对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而提出来的一种表面处理和粘接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对涂有胶的被粘材料表面进行摩擦,通过力化学作用,使胶黏剂分子与材料表面产生化学键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了接头的胶接强度。力化学粘接主要是通过外力作用下高分子键产生断裂而发生化学反应,包括力降解、力化学交联、力化学接枝和嵌段共聚等。(5)火焰处理就是在特别的灯头上,用可燃气体的热氧化焰对聚合物表面进行瞬时处理,使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而达到表面改性的效果。热处理是将聚合物暴露在热空气中,使其表面氧化而引入含氧基团。

(6)偶联剂是一种同时具有能分别与无机物和有机物反应的两种性质不同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相同的两个基团,一个基团的性质亲无机物,易于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基团亲有机物,能与聚合物起化学反应,生成化学键,或者能互相融合在一起。偶联剂主要包括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两大类,其作用机理同表面活性剂的改性机理相同。

(7)辐照改性是聚合物利用电离辐射(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分子的激发和电离)来诱发一些物理化学变化,从而达到改性的目的。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是通过适当选择形成等离子体的气体种类和等离子体化条件,对高分子表面层的化学结构或物理结构进行有目的的改性。2.哪些物质能形成液晶,判断、表征

形成液晶物质的条件:

(1)具有刚性的分子结构。

(2)分子的长宽比。棒状分子长宽比>4左右的物质才能形成液晶态;盘状分子轴比<1/4左右的物质才能呈现液晶态。

(3)具有在液态下维持分子的某种有序排列所必需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通常是与结构中的强极性基团、高度可极化基团、氢键等相联系的。

液晶相的判断:各种液晶相主要是通过它们各自的光学形态即织构来识别的,即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各种不同的由双折射产生的光学图像,这些图像是由“畴”和向错构成的。

液晶态的表征:

(1)偏光显微镜。利用液晶态的光学双折射现象,在带有控温热台的偏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液晶物质的织构,测定其转变温度。

(2)热分析。热分析研究液晶态的原理在于用DSC或DTA直接测定液晶相变时的热效应及相转变温度。

(3)X射线衍射

除上述三种方法之外,电子衍射、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流变学和流变光学等手段,均可用以研究高分子液晶行为。

3.聚合物导电

导电高分子导电机理:

高分子材料要能导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要能产生足够数量的载流子(电子、空穴或离子);以及大分子链内和链间要能形成导电通道。

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机理既不同于金属也不同于半导体,金属的载流子是自由电子,半导体的载流子是电子或空穴,而导电高分子的载流子是离域π电子和由掺杂剂形成的孤子、极化子、双极化子等构成。

导电高分子结构: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共同特征-交替的单键、双键共轭结构,亦称为共轭的双键。

导电聚合物是由具有共轭双键的聚合物经过化学或电化学的掺杂而形成的。导电聚合物除了具有高分子聚合物的一般的结构特点外还含有一价的对阴离子(P型掺杂)或对阳离子(N型掺杂)。

高分子材料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

(1)掺杂率:掺杂率小时,电导率随着掺杂率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达到一定值后,随掺杂率增加的变化电导率变化很小,此时为饱和掺杂率。

(2)共轭链长度:π电子运动的波函数在沿着分子链方向有较大的电子云密度,并且随着共轭链长度的增加,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导致聚合物电导率的增加。

(3)温度: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电子从分子热振动中获得能量,克服其能带间隙,实现导电过程。

提高导电性:

要增加高分子的电导性,必须设法使电子云在分子内和分子间有一定程度的交叠。(1)掺杂

掺杂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氧化还原掺杂、质子酸掺杂。还有掺杂—脱掺杂—再掺杂的反复处理方法,这种掺杂方法可以得到比一般方法更高的电导率和聚合物稳定性。

掺杂的目的是为了在聚合物的空轨道中加入电子,或从占有的轨道中拉出电子,进而改变现有π电子能带的能级,出现能量居中的半充满能带,减小能带间的能量差,使得自由电子或空穴迁移时的阻碍力减小因而导电能力大大提高。

实际上,主要是由掺杂剂形成的孤子、极化子、双极化子产生导电。

(2)形成电荷转移型聚合物

聚合物电荷转移复合物通常是由聚合物给体和小分子受体之间靠电荷的部分转移而形成。通常情况下, 复合物的电导率要比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各自的电导率都要高得多。(3)改善聚合物自身的结构

导电高分子的分子链共轭长度是影响其导电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线性共轭导电聚合物的电导率随着其共轭链长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快速增加。

(4)改善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形态

(5)制备方法和加工工艺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分散性有利于导电率的提高, 但是分散性太好会使之形成结构均一的涂膜, 使电导率下降。

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影响因素:

分子侧链的性质、体积和数量以及主链的规整度、柔顺性、聚合度、结晶等对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链的柔顺性决定分子运动能力,链的运动进而又影响导电填料分子的表面迁移。(2)通常情况下,聚合物结晶度大,其电导率越高。

(3)聚合度以及交联程度对电导率也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聚合度增长得越大,价带和导带间的能隙就会变小,导致导电性能提高。另一方面,聚合度过高还会影响到体与导电填料的相容性。提高体系的交联程度往往使体系导电性下降,一般认为交联导致聚合物结晶性降低,非晶部分含量增大所致。另外,过度交联也会影响和阻碍导填料粒子的迁移和运动能力。

(4)聚合物基体树脂与导电填料粒子间的界面能决定着渗流网络的形成。

(5)导电填料种类的影响。一般而言,纤维状的粒子比球形粒子的逾渗值Vc小很多,通常纤维状粒子的长径比越大,形成网络的机率就会越高。另外,粒子的比表面积越大,也越容易形成导电网络。

4.聚合物介电性能

介电机理:

介电性是指高聚物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分子极化引起的电能储存和损耗的性质。

产生原因是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分子极化。

对不同性质的电介质往往只有一种极化作用占主导地位,非极性分子主要是电子极化;离子晶体主要是离子极化;强极性介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偶极子分子极化。低介电材料分子组成一般没有离子键,所以降低材料的极化率主要是降低材料中的电子极化率和分子极化率。低介电意味着材料中不含自由电子、空穴和离子,因此低介电必然绝缘;绝缘材料中不含自由电子、空穴和离子,但是分子极化、电子极化能力有可能却较强,因此介电常数可能较大。极化机理:

主要有以下几种极化:电子极化、原子极化、偶极极化、界面极化。

(1)电子极化:外电场作用下分子中各个原子或离子的价电子云相对原子核的位移,使分子带上偶极矩。

(2)原子极化:分子骨架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造成的,使分子带上偶极矩。

以上两种极化统称为变形极化或诱导极化,其极化率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聚合物在高频区均能发生变形极化或诱导极化。

(3)偶极极化(取向极化):是具有永久偶极矩的极性分子沿外场方向排列的现象。(4)界面极化:是一种产生于非均相介质界面处的极化,这是由于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子或离子在界面处堆积的结果。

影响介电常数的因素:

(1)分子结构。分子极性越大,一般来说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增大。交联、结晶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加,限制了分子的运动,介电常数减少;支化减少分子间作用力,介电常数增加。同一聚合物高弹态下的介电常数比玻璃态下大。

(2)频率和温度。与力学松弛相似。在不太高的温度范围内,取向作用占优势,介电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当温度很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促使偶极子解取向,且这种解取向作用占优势,故介电常数随温度升高而缓慢下降。

(3)外来物的影响。增塑剂的加入使体系黏度降低,有利于取向极化,介电损耗峰移向低温。极性增塑剂或导电性杂质的存在会使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增大。

降低介电常数:

(1)降低电子极化率:引入小分子元素降低电子密度(Si-C取代Si-O);引入强电负性元素,减少外加电场对电子的作用,例如掺氟,由于氟原子具有非常强的电负性,能将电子牢牢束缚住;

(2)降低分子极化率:引入极性低的原子或原子基团是降低分子极化率的有效途径,电子极化率较低的原子基团主要有C一C、C一F、C一O、C一H单键。

(3)材料分子密度的降低有助于降低介电材料的有效介电常数,一般采用在薄膜中增加孔隙度的方法。

5.聚合物导热

导热机理:

热量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到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或者从一个物体中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叫做导热。单纯的导热过程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原子和电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将能量从高温区域传到低温区域,而组成物体的物质并不发生宏观的位移。热导率的影响因素:

对高分子材料的热导率有影响的因素很多,如温度、压力、结晶度、取向,以及交联程度等。(1)温度。对于高结晶聚合物,热导率随着绝对温度的上升成比例上升,并在100K左右达到最大值。精确的极值点依赖于具体的结晶度,随着结晶度的增加,极值点往低温区移动。在热导率达到最大点后,随着温度的上升,热导率逐渐降低,并在熔点附近急剧下降。对于无定形的聚合物,热导率在4K以下随着温度的上升急剧上升,并在4-15K之间构筑一个小平台,15K以后热导率继续上升。最大值大约在玻璃化温度Tg附近。

(2)结晶度。根据声子传热原理,固体拥有完美晶格结构的,具有最大的传热能力。结晶度越高,表示原子排列越规整,完美晶体经常被看成原子振荡器,会产生简谐振动,不会产生热阻。杂质和晶体缺陷会降低晶体的热导率,这是由于声子自由程降低的结果。

(3)交联。对于非晶聚合物,交联有助于原子的热运动向周围的原子扩散,因而交联程度的增加可以提高材料的热导率;而对于结晶聚合物,交联程度的增加会破坏原有的晶胞,从而降低材料的热导率。

在高分子中,有利于热运动向周围原子扩散的因素会提高其热导率。

聚合物结构与导热性能:

共轭高分子、复合高分子。

高导热填料:(1)具有自由电子的固体,(2)具有完善晶体结构,能振动产生声子的固体,包括金属、固体氧化物、非金属单质和其它二元化合物。

提高热导率的途径:

为获得高导热性体系,如何利用各种手段使得体系中的导热网络最大程度上形成并达到有效地热传导是最关键的研究问题。

(1)让填料间形成最大的堆砌度,可获得较高的导热性。

(2)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不仅取决于填料本身的热导率,而且还取决于颗粒表面易湿润的程度。

(3)提高界面相的热导率,能极大的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界面相热导率的提高,可能是因为聚合物分子在界面相产生取向。

(4)一定体系的界面层厚度与填料粒子大小和填料的含量的变化是无关的,只与填料的表面能有关。界面层厚度越大,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越低。

(5)增大颗粒或粉末形态的各组元的粒度,以减小比表面积来减少总的相界面面积。(6)陶瓷纤维作为增强组元并将纤维进行定向排布,以得到沿纤维方向具有很好导热性能的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答案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5×12 =30分) 构型:由化学键决定的原子基团间的空间排列方式 分子链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型的性质 高斯链:又名高斯线团,是末端距分布符合Gauss分布函数的线团。 熔限:高分子晶体的熔融发生在一个温度范围内,称为熔限。 多分散指数:描述高分子的分子量多分散性大小的参数,通常是Mw/Mn或Mz/Mw 取向:高分子的链段、整链或其晶体结构沿外力方向所作的优先排列。 粘弹性:高分子固体的力学性质兼具纯弹性和纯粘性的特征,称为粘弹性。 溶度参数:定义为(CED)1/2,用于指导非极性聚合物的溶剂选择。 冷拉:高分子材料在拉伸条件下,发生应力屈服,出现细颈、细颈扩展所导致的大形变行为。 增韧:即增加聚合物材料韧性,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有弹性体和刚性粒子增韧力学损耗:高分子材料在动态力学条件下,应力与应变出现滞后所导致的机械能损耗 银纹:由于应力或环境因素的影响,聚合物表面所产生的银白色条纹 二、简答题(8×5=40 分) 1.分别写出顺丁橡胶、聚丙烯、聚异丁烯、聚甲醛、聚氯乙烯的结构式,比较其玻璃化温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2.高聚物熔体的流动机理是什么?其流动行为上有什么特征? 答:流动机理:高分子链的重心移动采用高分子链段的协同跃迁的方式完成,通常称为“蠕动”。 熔体流动的特征有三: 1,高粘度,缘自高分子巨大的分子量; 2,剪切变稀:高分子链受剪切作用时,发生构象变化。 3,弹性效应:高分子流动变形中包含可逆的构象变化,导致其表现出Barus效应、爬杆效应等现象。 3.何为θ溶液?θ条件下,Huggins参数取何值?此时溶液中高分子链的构象有何特征? 答:处于θ状态,即高分子链段间作用等于高分子链段与溶剂分子作用的状态的高分子溶液,称为θ溶液。 此时,Huggins参数为1/2;溶液中高分子链的构象与同温度条件下的高聚物本体的非晶区构象相同。 4.请说明聚乙烯、尼龙-66和交联顺丁橡胶溶解行为上的差异。 答:PE:非极性、结晶性,需要在高温下采用非极性溶剂溶解; Nylon-66:极性、结晶性,常温下采用极性溶剂溶解; 交联顺丁:只有熔胀过程,而不溶解 5.试从结晶热力学的角度分析天然橡胶的拉伸结晶现象。 答:天然胶NR,主体成分是顺式聚异戊二烯,具有规整性,可以结晶。 晶体的熔点:Tm=△H / △S。由于NR柔顺性大,结晶中的熵变巨大,导致熔点低,常温下不能结晶; 拉伸条件下,NR分子链的构象变化,结晶的熵变减小,使熔点高于室温,所以NR在拉伸条件下可以结晶。

《高分子材料》课后习题参考

1绪论 Q1.总结高分子材料(塑料和橡胶)在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1)最早被应用的塑料 (2)第一种人工合成树脂 (3)是谁最早提出了高分子的概念 (4)HDPE和PP的合成方法是谁发明的 (5)是什么发现导致了近现代意义橡胶工业的诞生? 1.(1)19世纪中叶,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经硝酸硝化樟脑丸增塑,制得了赛璐珞塑料,被用来制作台球。(2)1907年比利时人雷奥·比克兰德应用苯酚和甲醛制备了第一种人工合成树脂—酚醛树脂(PF),俗称电木。(3)1920年,德国化学家Dr. Hermann Staudinger首先提出了高分子的概念(4)1953年,德国K.Ziegler以TiCl4-Al(C2H5)3做引发剂,在60~90℃,0.2~1.5MPa条件下,合成了HDPE;1954年,意大利G.Natta以TiCl3-AlEt3做引发剂,合成了等规聚丙烯。两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5)1839年美国人Goodyear发明了橡胶的硫化,1826年英国人汉考克发明了双辊开炼机,这两项发明使橡胶的应用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奠定了现代橡胶加工业的基础。 Q2.树脂、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的定义。 化工辞典中的树脂定义:为半固态、固态或假固态的不定型有机物质,一般是高分子物质,透明或不透明。无固定熔点,有软化点和熔融范围,在应力作用下有流动趋向。受热、变软并渐渐熔化,熔化时发粘,不导电,大多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等,根据来源可分成天然树脂、合成树脂、人造树脂,根据受热后的饿性能变化可分成热定型树脂、热固性树脂,此外还可根据溶解度分成水溶性树脂、醇溶性树脂、油溶性树脂。 通用塑料:按塑料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分类,具有产量大、用途广、价格低、性能一般的特点,主要用于非结构材料。常见的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 工程塑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能够经受较宽的温度变化范围和较苛刻的环境条件,并在此条件下长时间使用的塑料,可作为结构材料。又可分为通用工程塑料(如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和特种工程塑料(如聚酰亚胺PI,聚苯硫醚PPS)。Q3.弹性体、天然橡胶、合成橡胶,通用橡胶、特种橡胶的定义。 弹性体:是一类线形柔性高分子聚合物。特点:①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大的形变②除去外力后能迅速恢复原状 天然橡胶:指从植物(巴西橡胶树,银菊,橡胶草)中获得的橡胶,主要成分顺式聚1,4-异戊二烯。 合成橡胶(synthetic rubber):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材料,包括通用合成橡胶和特种合成橡胶。 通用橡胶:主要指用于轮胎制造和民用产品方面的橡胶,产量占合成橡胶的50%以上,包括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乙丙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特种橡胶:指具有特殊性能和特殊用途能适应苛刻条件下使用的合成橡胶,包括硅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氟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氯醚橡胶等。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1.聚合物表面改性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化学改性、光化学改性、表面改性剂改性、力化学处理、火焰处理与热处理、偶联剂改性、辐照与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1)化学改性是通过化学手段对聚合物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其具体方法包括化学氧化法、化学浸蚀法、化学法表面接枝等。 化学氧化法是通过氧化反应改变聚合物表面活性。常用的氧化体系有:氯酸-硫酸系、高锰酸-硫酸系、无水铬酸-四氯乙烷系、铬酸-醋酸系、重铬酸-硫酸系及硫代硫酸铵-硝酸银系等,其中以后两种体系最为常用。 化学浸蚀法是用溶剂清洗可除去聚烯烃表面的弱边界层,例如通过用脱脂棉蘸取有机溶剂,反复擦拭聚合物表面多次等。 聚合物表面接枝,是通过在表面生长出一层新的有特殊性能的接枝聚合物层,从而达到显著的表面改性效果。 (2)光化学改性主要包括光照射反应、光接枝反应。 光照射反应是利用可见光或紫外光直接照射聚合物表面引起化学反应,如链裂解、交联和氧化等,从而提高了表面张力。 光接枝反应就是利用紫外光引发单体在聚合物表面进行的接枝反应。 (3)表面改性剂改性 采用将聚合物表面改性剂与聚合物共混的方式是一种简单的改性办法,它只需要在成型加工前将改性剂混到聚合物中,加工成型后,改性剂分子迁移到聚合物材料的表面,从而达到改善聚合物表面性能的目的。 (4)力化学处理是针对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而提出来的一种表面处理和粘接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对涂有胶的被粘材料表面进行摩擦,通过力化学作用,使胶黏剂分子与材料表面产生化学键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了接头的胶接强度。力化学粘接主要是通过外力作用下高分子键产生断裂而发生化学反应,包括力降解、力化学交联、力化学接枝和嵌段共聚等。(5)火焰处理就是在特别的灯头上,用可燃气体的热氧化焰对聚合物表面进行瞬时处理,使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而达到表面改性的效果。热处理是将聚合物暴露在热空气中,使其表面氧化而引入含氧基团。 (6)偶联剂是一种同时具有能分别与无机物和有机物反应的两种性质不同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相同的两个基团,一个基团的性质亲无机物,易于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基团亲有机物,能与聚合物起化学反应,生成化学键,或者能互相融合在一起。偶联剂主要包括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两大类,其作用机理同表面活性剂的改性机理相同。 (7)辐照改性是聚合物利用电离辐射(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分子的激发和电离)来诱发一些物理化学变化,从而达到改性的目的。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是通过适当选择形成等离子体的气体种类和等离子体化条件,对高分子表面层的化学结构或物理结构进行有目的的改性。2.哪些物质能形成液晶,判断、表征 形成液晶物质的条件: (1)具有刚性的分子结构。 (2)分子的长宽比。棒状分子长宽比>4左右的物质才能形成液晶态;盘状分子轴比<1/4左右的物质才能呈现液晶态。 (3)具有在液态下维持分子的某种有序排列所必需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通常是与结构中的强极性基团、高度可极化基团、氢键等相联系的。 液晶相的判断:各种液晶相主要是通过它们各自的光学形态即织构来识别的,即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各种不同的由双折射产生的光学图像,这些图像是由“畴”和向错构成的。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 高聚物的结构 按研究单元的不同分类,高聚物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高聚物的链结构,即分子内的结构,是研究一个分子链中原子或基团之间的几何排列;另一类为高聚物的分子聚集态结构,即分子间的结构,是研究单位体积内许多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对高聚物材料来说,链结构只是间接影响其性能,而分子聚集态结构才是直接影响其性能的因素。 高聚物链结构 高聚物的链结构包括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近程结构是指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立体异构、连接顺序、以及支化、交联等;远程结构是指高分子链的构象、分子量等。 高聚物链结构是决定高聚物基本性质的主要因素,各种高聚物由于链结构不同其性质则完全不同。例如,聚乙烯柔软容易结晶,聚苯乙烯硬而脆不能结晶;全同立构聚丙烯在常温下是固休,可以结晶,而无规立构聚丙烯在常温下则为粘稠的液体等。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 高聚物的分子聚集态结构包括晶态、非晶态、液晶态、取向态等;高聚物的分子聚集态结构是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形成的,是决定高聚物制品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即使具有相同链结构的同一种高聚物,由于加工成型条件的不同,其成型品的使用性能就有很大差别。例如,结晶取向程度不同直接影响纤维和薄膜的力学性能;结晶大小和形态不同可影响塑料制品的耐冲击强度,开裂性能和透明性。 因此对高聚物材料来说,链结构只是间接影响其性能,而分子聚集态结构才是直接影响其性能的因素。研究高聚物分子聚集态结构的意义就在于了解高聚物分子聚集态结构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其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便人为地控制加工成型条件得到具有预定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同时为高聚物材料的物理改性和材料设计建立科学基础。 2.高聚物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链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不同的高聚物,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当然会显示出不同的材料性能出来。聚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题目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习题集考试为开卷考试,但只能带课本,不能带任何资料,就是希望大家完全掌握下列知识,做合格高分子专业研究生! 一、提高聚合物样品电镜下稳定性的方法 对样品进行支撑: 1.大目数电镜铜网,如 400目铜网; 2.无定型材料作支持膜:硝化纤维素(火棉胶),聚乙烯醇缩甲醛(PVF),或无定型碳;碳支持膜:通过真空蒸涂的办法,将碳沉积在光洁的载玻片或新剥离云母片表面,然后漂在蒸馏水表面,转移至铜网上。 二、提高聚合物样品成像衬度的方法有几个? (1)染色:将电子密度高的重金属原子渗入聚合物的某些区域通过提高其电子密度来增大衬度的。从最终效果上染色分正染色和负染色。从作用机制上染色分化学反应和物理渗透。从手段上分直接染色和间接染色。 最常用的染色剂有:四氧化锇(OsO4)、四氧化钌(RuO4) 四氧化锇(OsO4)染色:四氧化锇染色是利用其与-C=C-双键以及-OH和-NH2基团间的化学反应,使被染色的聚合物含有重金属锇,从而使图像的衬度提高。 四氧化钌(RuO4)染色:四氧化钌染色是利用其对不同聚合物或同一聚合物的不同部位(如晶区和非晶区)的不同渗透速率,使不同

聚合物或同一聚合物的不同部位含有不同量的重金属钌,从而使图像的衬度提高。 (2)晶粒方向: 为得到清晰的衬度,可调整晶体样品的取向,使得除透射电子束外,只出现一个很强的衍射束,一般称为双光束情况 (3)调整样品厚度; (4) 结构缺陷; (5)一次电子与二次电子相位 三、何为橡胶的高弹性?高弹性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化学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的高分子能够作为橡胶材料?请用应力应变曲线表达出橡胶、塑料、有机纤维三者的区别。 橡胶的高弹性:小应力下的大形变、外力除去后可以恢复; 高弹性的本质是熵弹性。橡胶弹性是由熵变引起的,在外力作用下,橡胶分子链由卷曲状态变为伸展状态,熵减小,当外力移去后,由于热运动,分子链自发地趋向熵增大的状态,分子链由伸展再回复卷曲状态,因而形变可逆。 具有橡胶弹性的化学结构条件: (1)由长分子链组成 (2)分子链必须有高度的柔性 (3)分子链必须结合在一个交联网络之中 第一个条件是熵弹性的本源;第二个条件是分子链迅速改变构想的可能;第三个条件保证了可恢复性,这是橡胶材料不同于单分子链之处。 (4)具有橡胶弹性的凝聚态结构:无定形态。(橡胶的聚集态是指很多生胶分子聚集在一起时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方式和堆砌

高分子材料试题及答案.pdf

《高分子材料》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材料按所起作用分类,可分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两种类型。 2、按照聚合物和单体元素组成和结构变化,可将聚合反应分成 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两大类。 3、大分子链形态有伸直链、折叠链、螺旋链、无规线团四种基本类型。 4、合成胶粘剂按固化类型可分为化学反应型胶粘剂、热塑性树脂溶液胶粘剂、热熔胶粘剂 三种。 5、原子之间或分子之间的系结力称为结合键或价键。 6、高分子聚合物溶剂选择的原则有极性相近、溶解度参数相近、 溶剂化原则。 7、液晶高分子材料从应用的角度分为热致型和溶致型两种。 8、制备高聚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方法有插层聚合和插层复合两种。 二、解释下列概念(20分,每小题4分): 1、 材料化过程:由化学物质或原料转变成适于一定用场的材料,其转变 过程称为材料化过程或称为材料工艺过程。 2、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用适当的 工艺方法组合起来,而得到的具有复合效应的多相固体材料称之为复合材料。 3、 聚合物混合物界面:聚合物的共混物中存在三种区域结构:两种聚合物 各自独立的相和两相之间的界面层,界面层也称为过渡区,在此区域发生两相的粘合和两种 聚合物链段之间的相互扩散。 4、 共混法则:共混物的性能与构成共混物的组成均质材料的性能有关, 一般为其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与均质材料的性能乘积之和。或是倒数关系。 5、 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复合材料结构中至少有一个相在一维方向上是纳米 尺寸。所谓纳米尺寸是指1nm~100nm的尺寸范围。纳米复合材料包括均质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析出纳米级尺寸增强相和基体相所构成的原位复合材料、纳米级尺寸增强剂的复合材料以及刚性分子增强的分子复合材料等。 三、比较下列各组聚合物的柔顺性大小,并说明理由(5分,每小题2.5分): 1、 聚丙烯与聚苯烯 聚丙烯>聚苯烯,原因:随着长链上侧基体积的增大,限制了分子链的运动,分子的柔性降低。 2、 聚乙烯、氯化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聚乙烯>氯化聚乙烯>聚氯乙烯,原因:随着长链上氯原子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分子的柔性降低。 四、比较下列各组聚合物的Tg大小,并说明理由(5分,每小题2.5分): 1、 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和聚丙烯腈 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腈,原因:随着分子链上侧基的极性增强,分子链产生的内旋转受到限制越大,是其Tg增高。 2、 聚( 3、3-二甲基—1-丁烯)、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基咔唑 聚(3、3-二甲基—1-丁烯)<聚苯乙烯<聚乙烯基咔唑,原因:随着分子链上侧基体积的增大,分子运动越困难,所以Tg增高。 五、按照给出条件鉴别高分子材料(6分,每小题3分): 1、 序号 密度(g/cm3) 洛氏硬度 软化温度℃ 冲击强度J/m

聚合物共混改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聚合物共混改性考试试卷 一、名称解释 20分 聚合物共混改性: 答:是以聚合物(聚合物或者共聚物)为改性剂,加入到被改性的聚合物材料(合成树脂,又叫基体树脂)中,采用合适的加工成型工艺,使两者充分混合,从而制得具有新颖结构特征和新颖性能的改性聚合物材料的改性技术。 相逆转: 答:聚合物共混物可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发生相的逆转,原来是分散相的组分变成连续相,而原来是连续相的组分变成分散相。在相逆转的组成范围内,常可形成两相交错、互锁的共连续形态结构,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提高。 热塑性塑料: 答:热塑性塑料是指加热后软化、可塑,冷却后硬化,再次加热可熔融软化,固化成型,具有反复可加工成型的特点。 增容作用: 答:使聚合物之间易于相互分散,能够得到宏观均匀的共混体系。改善聚合物之间相界面的性能,增加两相间的粘合力,使P-P共混物具有长期稳定的性能。 二、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特点 10分 答:单相连续结构:构成聚合物共混物的两个相或者多个相中只有一个相连续,其他的相分散于连续相中。单相连续结构又因分散相相畴的形状、大小以及与连续相结合情况的不同而表现为多种形式。 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这种结构中没有一相形成贯穿整个试样的连续相,而且两相相互交错形成层状排列,难以区分连续相和分散相。有时也称为两相共连续结构,包括层状结构和互锁结构。 相互贯穿的两相连续结构:共混物中两种组分均构成连续相,互穿网络聚合物(IPNs)是两相连续结构的典型例子。 三、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分哪两类?各自的定义是什么?画出聚合物共混物的UCST、LCST 相图。15分 答:分为热力学相容性和工艺相容性两类。 热力学相容性是指相互混合的组分以任意比混合,都能形成均相体系,这种相容性叫热力学相容性。 工艺相容性是指对于一些热力学相容性不太好的共混高聚物,经适当加工工艺,形成结构和性能稳定的共混高聚物,则称之为工艺相容性。 相图略 四、界面层的结构组成和独立相区的区别 10分 答:①界面层内两种分子链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相区内到界面形成一浓度梯度; ②界面层内分子链比各自相区内排列松散,因而密度稍低于两相聚合物的平均密度; ③界面层内往往易聚集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及其他添加剂等杂质,分子量较低的聚合物分子也易向界面层迁移。这种表面活性剂等低分子量物越多,界面层越稳定,但对界面粘结强度不利。 五、以PC/PP共混体系为例,举例说明哪些手段可以用来加强体系的相容性?10分 答:1. 通过共聚改变某聚合物的极性; 2. 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在一组分或两组分上引入极性基团或反应基团; 3. 在某聚合物上引入特殊作用基团;加入第三组分进行增容;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分别区分“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简单组分高分子材料”和“复杂组分高分子材料”,并请各举2~3例。 答: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廉的塑料。通用塑料有:PE,PP,PVC,PS等; 工程塑料:是指拉伸强度大于50MPa,冲击强度大于6kJ/m2 ,长期耐热温度超过100℃的,刚性好、蠕变小、自 润滑、电绝缘、耐腐蚀等,可代替金属用作结构件的塑料。工程塑料有:PA,PET,PBT,POM等; 工程塑料是指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是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的塑料。日本业界将它定义为“可以做为构造用及机械零件用的高性能塑料,耐热性在100℃以上,主要运用在工业上”。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复进行。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砜、聚苯醚,氯化聚醚等都是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中树脂分子链都是线型或带支链的结构,分子链之间无化学键产生,加热时软化流动、冷却变硬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热固性塑料:第一次加热时可以软化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化学反应一交链固化而变硬,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此后,再次加热时,已不能再变软流动了。正是借助这种特性进行成型加工,利用第一次加热时的塑化流动,在压力下充满型腔,进而固化成为确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这种材料称为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的树脂固化前是线型或带支链的,固化后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成为三维的网状结构,不仅不能再熔触,在溶剂中也不能溶解。)酚醛、脲醛、三聚氰胺甲醛、不饱和聚酯、有机硅等塑料,都是热固性塑料。 简单组分高分子材料:主要由高聚物组成(含量很高,可达95%以上),加入少量(或不加入)抗氧剂、润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如:PE、PP、PTFE。 复杂组分高分子材料:复杂组分塑料则是由合成树脂与多种起不同作用的配合剂组成,如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等组成。如:PF、SPVC。 用天然或合成的聚合物为原料,经过人工加工制造的纤维状物质。可以分类两类 1)人造纤维:又称再生纤维,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人工加工而改性制得。如:粘胶纤维、醋酸纤维、蛋白质纤维等 2)合成纤维:以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和纺丝的方法制成。如:涤纶、尼龙、腈纶、丙纶、氨纶、维纶等 3.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定义和实质。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将聚合物(有时还加入各种添加剂、助剂或改性材料等)转变成实用材料或制品的一种工程技术。 大多数情况下,聚合物加工通常包括两个过程:首先使原材料产生变形或流动,并取得所需要的形状,然后设法保持取得的形状(即硬化),流动-硬化是聚合物工过程的基本程序。 高分子材料加工的本质就是一个定构的过程,也就是使聚合物结构确定,并获得一定性能的过程。 第一章习题与思考题 2.请说出晶态与非晶态聚合物的熔融加工温度范围,并讨论两者作为材料的耐热性好坏。 答:晶态聚合物:Tm~Td;非晶态聚合物:Tf~Td。 对于作为塑料使用的高聚物来说,在不结晶或结晶度低时,最高使用温度是Tg,当结晶度达到40%以上时,晶区互相连接,形成贯穿整个材料的连续相,因此在Tg以上仍不会软化,其最高使用温度可提高到结晶熔点。熔点(Tm):是晶态高聚物熔融时的温度。表征晶态高聚物耐热性的好坏。 3.为什么聚合物的结晶温度范围是Tg~Tm 答:T>Tm 分子热运动自由能大于内能,难以形成有序结构 T

高聚物的电学性能

高聚物的电学性能 一、几个基本概念 1、高聚物的介电性:高聚物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分子极化将引起电能的贮存和损耗,这种性能称为介电性,通常用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来表示。 2、分子的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分子或者其中某些基团中电荷分布发生的相应变化称为极化,包括电子极化、原子极化、取向极化、界面极化。 3、介电常数(介电系数):定义含有电介质的电容器的电容与相应真空电容器的电容之比为该电容器的介电常数e。e是衡量电介质极化程度的宏观物理量,它可以表征电介质贮存电能的能力。 4、介电损耗:在交变电场中电介质消耗一部分能量而发热的现象称为介电损耗。高聚物的介电损耗可分为电导损耗和偶极损耗,其中前者是非极性高聚物介电损耗的主要部分;后者是极性高聚物介电损耗的主要部分. 5、介电击穿:在强电场中(107~108V/m),随着电压的升高,高聚物的电绝缘性能会逐渐下降,电压升高到一定数值时,高聚物中因有很大的电流通过而完全失去了绝缘性质,大量电能迅速释放,有时甚至伴随着物理破坏(如材料局部烧毁等),这些现象统称为介电击穿。 一、高聚物的导电特点 1、材料导电原理: 2、载流子:电子、空穴、正负离子 3、材料的导电性与载流子的多少及其运动速度有关 4、材料导电性的表示方法:电阻率(体积电阻率与表面电阻率)或电导率 5、大多数高聚物导电性很低,属绝缘体,有部分高聚物具有半导体、导体的导电率 聚合物的导电机理:导电载流子可以是电子、空穴、正负离子;无共轭双键的非极性高聚物主要是离子导电共轭聚合物、聚合物的电荷转移聚合物、聚合物的自由其-离子化合物和有机金属聚合物具有强的电子电导(表现为半导体或导体)。 二、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 1、表面电阻率Rs:表征高聚物表面的导电性,规定为单位正方形表面上两刀形电极之间的电阻,单位为欧姆 2、体积电阻率Rv:表征高聚物体内导电性,是体积电流方向的直流场强与该处体积电流密度之比,单位为欧姆*米

2010年聚合物结构分析习题集

《聚合物结构分析》基础习题 第一章绪论 1、聚合物链结构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2、测定聚合物聚集态结构的方法有哪些? 3、测定聚合物结晶度的方法有哪些? 4、聚合物取向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5、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6、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7、聚合物支化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8、聚合物交联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9、可以根据哪几种性能的变化来研究聚合物的转变与松弛现象? 10、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11、聚合物本体粘流行为的研究内容是什么?测试仪器有哪些? 12、材料的电学性能包括哪些?测试仪器有哪些? 13、材料的热性能包括哪些?测试仪器有哪些? 14、材料密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第一篇波谱分析 1、要求记住划分成光谱区的电磁总谱,知道不同光谱法研究的是分子中的哪一种运动形式。第二章红外光谱 1、红外光谱试验中有哪几种制样方法?分别适应于哪种类型的样品?对于那些易于溶解 的聚合物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对于那些不容易溶解的热塑性聚合物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对于那些仅仅能在溶剂中溶胀的橡胶样品,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 对于粘稠的低聚物和黏合剂可以采用哪种方法制样? 2、红外光谱仪中常用的附件有哪些?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3、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即纵、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4、记住书中表2-1中红外光谱中各种键的特征频率范围。 5、名词:红外光谱中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和特征吸收频率,官能团区,指纹区,透过率,吸光度,红外二向色性,衰减全反射,光声效应 6、红外光谱图中,基团的特征频率和键力常数成___正比____,与折合质量成___反比____。 7、官能团区和指纹区的波数范围分别是1300-4000cm-1和400-1300cm-1。 9、论述影响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 10、在红外谱图中C=O的伸缩振动谱带一般在1650-1900cm-1,该谱带通常是含C=O 聚合物的最强谱带;记住表2-2中C=O在不同分子中红外光谱图上对应的吸收谱带的位置。对于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甲酯来说,按C=O的伸缩振动谱带波数高低,依次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 12、为什么可以用红外光谱技术来判断两种聚合物的相容性?p14 13、对于伸缩振动,氢键会使基团的吸收频率下降,谱带变宽;对于弯曲振动,氢键会使基团的吸收频率升高,谱带变窄。 14、共轭效应会造成基团的吸收频率降低。 16、叙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会画图2-7的原理图。

2013年聚合物结构及性能测试试题集 2

《聚合物结构及性能测试》基础习题 第一篇波谱分析 第一章红外光谱 1、红外光谱试验中有哪几种制样方法?分别适应于哪种类型的样品?对于那些易于溶解 的聚合物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对于那些不容易溶解的热塑性聚合物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对于那些仅仅能在溶剂中溶胀的橡胶样品,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 对于粘稠的低聚物和黏合剂可以采用哪种方法制样? 2、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即纵、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3、记住书中红外光谱中各种键的特征频率范围。 6、红外光谱图中,基团的特征频率和键力常数成___正比____,与折合质量成___反比____。 7、官能团区和指纹区的波数范围分别是1300-4000cm-1和400-1300cm-1。 9、论述影响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 10、在红外谱图中C=O的伸缩振动谱带一般在1650-1900cm-1,该谱带通常是含C=O 聚合物的最强谱带;对于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甲酯来说,按C=O的伸缩振动谱带波数高低,依次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 12、为什么可以用红外光谱技术来判断两种聚合物的相容性? 13、对于伸缩振动,氢键会使基团的吸收频率下降,谱带变宽;对于弯曲振动,氢键会使基团的吸收频率升高,谱带变窄。 14、共轭效应会造成基团的吸收频率降低。 16、接枝共聚物和相应均聚物的共混物的红外谱图是相同的,可以用共混物模拟接枝共聚物。 17、如何用红外光谱鉴别(1)PMMA和PS;(2)PVC和PP;(3)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 19、写出透过率和吸光度的定义式,并标明各符号意义。 、问答题 1. 某化合物的红外谱图如下。试推测该化合物是否含有羰基 (C=O),苯环及双键 (=C=C=)?为什么? 2.简单说明下列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有何不同? A. CH3-COO-CO-CH3 B. CH3-COO-CH3

高聚物结构-问答计算题

1.简述聚合物的结构层次。 答聚合物的结构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和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高分子的链结构包括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一级结构包括化学组成,结构单元链接方式,构型,支化与交联。二级结构包括高分子链大小和分子链形态。三级结构属于凝聚态结构,包括晶态结构,非 态结构,取向态结构和织态结构。 2.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和线形低密度聚乙烯在分子链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高密度聚乙烯为线形结构,低密度聚乙烯为具有长链的聚乙烯,而线形低密度聚乙烯的支链是短支链,由乙烯和高级的a–烯烃如丁烯,己烯或辛烯共聚合而生成。共聚过程生成的线形低密度聚乙烯比一般低密度聚乙烯具有更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高密度聚乙烯易于结晶,故在密度,熔点,结晶度和硬度等方面都高于低密度聚乙烯。 3.假若聚丙烯的等规度不高,能不能用改变构象的办法提高等规度 答不能,提高聚丙烯的等规度须改变构型,而改变构型与构象的方法根本不同。构象是围绕单键内旋转所引起的分子链形态的变化,改变构象只需克服单键内旋转位垒即可实现;而改变够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才能实现。 4.试从分子结构分析比较下列各组聚合物分子的柔顺性的大小:

(1)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腈; (2)聚氯乙烯,1,4-聚2-氯丁二烯,1,4-聚丁二烯; (3)聚苯,聚苯醚,聚环氧戊烷; (4)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 答(1)的柔顺性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腈; (2)的柔顺性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1,4-聚丁二烯>1,4-聚2-氯丁二烯>聚氯乙烯 (3)的柔顺性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聚环氧戊烷聚苯醚聚苯 (4)的柔顺性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聚偏二氯乙>烯聚氯乙烯 5.请排出下列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的顺序,并指出理由: (1)顺1,4-聚丁二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 (2)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尼龙66。 答(1)分子间作用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聚丙烯腈>聚氯乙烯>顺1,4-聚丁二烯 聚丙烯腈含有强极性基团,所以分子间作用力大;聚氯乙烯含有极性基团,分子间作用力较大;顺序1,4-聚丁二烯是非极性分子,不含庞大的侧基,所以分子间力作用小。 (2)分子间作用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尼龙6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聚乙烯 尼龙66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因此分子作用力最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含有强极性基团,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大;聚苯乙烯含有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考试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考试复习提纲 1、通过人类五次产业革命的学习给予了我们哪些启发? ①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②科学技术成为推动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③近代科学技术更多地关注在纳米以及生物、宇宙等未知领域 ④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更关注新型材料的研究,为人类更好的服务 2、通过对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八大领域问题的了解,你对人类未来前景有什么看法? ①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往往是“连锁反应”,全面爆发,相互激发,形成技术的“群体革命”,可以看出所有革新都是为了生活的更好,只有适应大自然,合理改造自然。才是出路之所以在! ②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应考虑走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3、为什么说新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发展八大领域的先导? ①新材料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为各领域提供材料基础,各领域的发展离不开材料,材料是 八大领域发展的先导。 ②新材料的产生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材料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起着关键的 支撑作用,而新材料是高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材料科学每前进一小步,人类文明就前进一大步。 4、表述四大材料各自的特征及不同功能,请用材料中电子的行为来论述其内在机理。 ①金属材料 特点:导电性能优良,强度、硬度高,高温变形,耐磨,加工性能好等。 内在机理:原子核较重,核外电子云较密集,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处于自由运动状态,每个电子可和若干个电子随时作用形成金属键。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特点:耐高温、耐腐蚀、韧性低、可塑性差、加工困难、强度高、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内在机理:电子被束缚在个别原子上,不可自由移动,故呈现脆性。 ③高分子材料 特点:高分子材料按特性分为橡胶、塑料、纤维、涂料、粘合剂等,不同材料有各自的特性内在机理:分子量大,分子量分布具有多分散性,合成制备方法、成型加工工艺多样化。④复合材料 特点:在一个特定的基体中,填充有一种或多种填充体,既能保留原组分或材料的主要特色,并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可以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相互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新的优越性能。 功能机理: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要求。

2010年聚合物结构分析习题

《聚合物结构分析》基础习题 。 第二章红外光谱 1、红外光谱试验中有哪几种制样方法?分别适应于哪种类型的样品?对于那些易于溶解 的聚合物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对于那些不容易溶解的热塑性聚合物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对于那些仅仅能在溶剂中溶胀的橡胶样品,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 对于粘稠的低聚物和黏合剂可以采用哪种方法制样? 2、红外光谱仪中常用的附件有哪些?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3、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即纵、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4、记住书中表2-1中红外光谱中各种键的特征频率范围。 5、名词:红外光谱中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和特征吸收频率,官能团区,指纹区,透过率,吸光度,红外二向色性,衰减全反射,光声效应 6、红外光谱图中,基团的特征频率和键力常数成___正比____,与折合质量成___反比____。 7、官能团区和指纹区的波数范围分别是1300-4000cm-1和400-1300cm-1。 9、论述影响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 10、在红外谱图中C=O的伸缩振动谱带一般在1650-1900cm-1,该谱带通常是含C=O 聚合物的最强谱带;记住表2-2中C=O在不同分子中红外光谱图上对应的吸收谱带的位置。对于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甲酯来说,按C=O的伸缩振动谱带波数高低,依次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 12、为什么可以用红外光谱技术来判断两种聚合物的相容性?p14 13、对于伸缩振动,氢键会使基团的吸收频率下降,谱带变宽;对于弯曲振动,氢键会使基团的吸收频率升高,谱带变窄。

14、共轭效应会造成基团的吸收频率降低。 16、叙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会画图2-7的原理图。 17、简述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基础。p25 19、接枝共聚物和相应均聚物的共混物的红外谱图是相同的,可以用共混物模拟接枝共聚物。 22、如何用红外光谱鉴别(1)PMMA和PS;(2)PVC和PP;(3)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 24、写出透过率和吸光度的定义式,并标明各符号意义。 第三章激光拉曼散射光谱法 2、与红外光谱相比,拉曼光谱有什么优缺点? 3、名词:拉曼散射,瑞利散射,斯托克斯线,反斯托克斯线,拉曼位移, 4、红外吸收的选择定则是分子振动时只有伴随有分子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红外吸收;拉曼活性的选择定则是分子振动时只有伴随有分子极化度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红外吸收。 5、对多数吸收光谱,只有频率和强度两个基本参数,但对激光拉曼光谱还有一个重要参数,即去偏振度或退偏振比。 7、如果一个化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中没有波数相同的谱带,说明该化合物具有对称中心。 8、拉曼光谱在聚合物结构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第四章紫外光谱

高聚物的力学状态作业

个人收集整理-ZQ 1 / 1 请阐述非晶态高聚物地力学状态及原因. 随着温度地变化,高聚物地形变能力发生变化,呈现分阶段地力学状态.非晶态高聚物地力学状态分别为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 玻璃态:当温度较低时,分子热运动能量很小,链段和大分子链地运动都被冻结.高聚物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仅有键长和键角地微小改变,形变量很小,弹性模量较大,此时地形变是可逆地,属于普弹形变.上述力学状态称之为玻璃态.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高弹态:当温度进一步提高时,分子热运动能量增加,链段能够自由旋转,但大分子链仍被冻结,此时高聚物受外力作用,链段自由运动使长链大分子卷曲和伸展,所以形变量很大,而弹性模量则较小.当外力除去后,通过链段运动又可恢复原状,因此该阶段地形变也是可逆地.这种大变形量高弹性地弹性形变地力学状态称为高弹态.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粘流态:当分子热运动地能量继续增加,链段和大分子链均能发生运动,此时高聚物在外力作用下,大分子链发生相对滑移,形变量急剧增加,产生很大地不可逆地流动变形,出现粘性流动现象.这种粘性流动形变状态称之为粘流态.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什么是玻璃化温度?有什么特点?如何应用玻璃化温度? ⅰ)玻璃化温度:使高聚物保持玻璃态地上限温度.常以g T 表示. ⅱ)玻璃化温度g T 是温度升降时,高聚物由玻璃态向高弹态或由高弹态向玻璃态转化地温度,其本质是高聚物地分子链运动刚被解冻或冻结地温度.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ⅲ)玻璃态是塑料地使用温度,凡室温下处于玻璃态地高聚物都可用作塑料. 通过实例说明高分子材料性能地特点. 聚四氟乙烯:它是由四氟乙烯经而成地,其结构简式为 [] ,具有优良地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是当今世界上耐性能最佳材料之一,除熔融金属钠和外,能耐其它一切化学药品,在中煮沸也不起变化,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抗和地场合.有密封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和良好地抗老化能力、耐温优异(能在℃至℃地温度下长期工作).聚四氟乙烯本身对人没有毒性.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聚酰胺(,俗称尼龙):具有良好地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有一定地阻燃性,易于加工,适于用玻璃纤维和其它填充增强改性,提高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精彩试题

第一章 聚合物合金的概念、合金化技术的特点? 聚合物合金:有两种以上不同的高分子链存在的多组分聚合物体系 合金化技术的特点:1、开发费用低,周期短,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2、易于制得综合性能优良的聚合物材料。3、有利于产品的多品种化和系列化。 热力学相容性和工艺相容性的概念? 热力学相容性:达到分子程度混合的均相共混物,满足热力学相容条件的体系。 工艺相容性: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剥离现象具有一定程度相容的共混体系。 如何从热力学角度判断聚合物合金的相容性? 1、共混体系的混合自由能(ΔG M )满足ΔG M =ΔH M -TΔS M <0 2、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参数χ 12 为负值或者小的正值。 3、聚合物分子量越小,且两种聚合物分子量相近。 4、两种聚合物的热膨胀系数相近。 5、两种聚合物的溶度参数相近。 *思考如何从改变聚合物分子链结构入手,改变聚合物间的相容性? 1、通过共聚使分子链引入极性基团。 2、对聚合物分子链化学改性。 3、通过共聚使分子链引入特殊相互作用基团。 4、形成IPN或交联结构。 5、改变分子量。 第二章 *列举影响聚合物合金相态结构连续性的因素,并说明分别是如何影响的? 组分比:含量高的组分易形成连续相; 黏度比:黏度低的组分流动性较好,容易形成连续相; 内聚能密度:内聚能密度大的聚合物,在共混物中不易分散,容易形成分散相;溶剂类型:连续相组分会随溶剂的品种而改变; 聚合工艺:首先合成的聚合物倾向于形成连续性程度大的相。 说明聚合物合金的相容性对形态结构有何影响?

共混体系中聚合物间的工艺相容性越好,它们的分子链越容易相互扩散而达到均匀的混合,两相间的过渡区越宽,相界面越模糊,分散相微区尺寸越小。完全相容的体系,相界面消失,微区也随之消失而成为均相体系。两种聚合物间完全不相容的体系,聚合物之间相互扩散的倾向很小,相界面和明显,界面黏接力很差,甚至发生宏观的分层剥离现象。 什么是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如何控制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结构? 微相分离:由化学键相连接的不同链段间的相分离 控制溶剂、场诱导、特殊基底控制、嵌段分子量来控制 *简述聚合物合金界面层的特性及其在合金中所起的作用。 特性:1、两种分子链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相区到界面形成一浓度梯度;2、分子链比各自相区内排列松散,因而密度稍低于两相聚合的平均密度;3、界面层内易聚集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其他添加剂、分子量较低的聚合物分子。 作用:力的传递效应;光学效应;诱导效应。 第三章 简述橡胶增韧塑料的形变机理及形变特点。 形变机理:银纹化和剪切带形变 特点:1、橡胶的存在有利于发生屈服形变;2、力学性能受形变机理影响 简述橡胶增韧塑料形变机理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形变机理的因素。 定量研究:高精度的蠕变仪同时测定试样在张应力作用下的纵向和横向形变 影响因素:树脂基体;应力和应变速率;温度;橡胶含量;拉伸取向 简述橡胶增韧塑料的增韧机理,并列举实例加以说明。 多重银纹化增韧理论:在橡胶增韧的塑料中,由于橡胶粒子的存在,应力场不再是均匀的,橡胶粒子起着应力集中的作用。(脆性玻璃态高聚物受外力作用发生银纹形变时材料韧性很差) 银纹-剪切带增韧机理:银纹和剪切到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ABS 拉伸过程中既有发白现象,又有细颈形成) 试比较橡胶增韧塑料和刚性粒子工程塑料的异同点。 1、增韧剂种类不同; 2、增韧的对象不同; 3、增韧剂含量对增韧效果的影响不同; 4、改善聚合物合金性能的效果不同; 5、增韧机理不同; 6、对两相界面黏结强度的要求是相同 第四章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试题两套和答案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试卷两套和答案 第一套 一. 解释或说明以下基本概念(20分,每题2分) 悬浮聚合;单体在水中,悬浮剂存在下 由自由基引发剂引发进行的聚合反应 LDPE 的制备;采用自由基引发剂,在高温高压下合成的 PE 乳液聚合特点;分子量和聚合速度同时提高 熔融缩聚;在单体和聚合物熔点以上进行的聚合过程 高顺式聚丁二烯;顺式含量打印 94%的聚丁二烯 界面缩聚;在两不相容的溶剂界面进行的缩聚反应 双酚A 型环氧树脂;由双酚 A 作为单体组分之一而得到的氧树脂 TDI ;甲苯二异氰酸酯 氨基树脂;由尿素或三聚氰胺等与甲醛反应得到的树脂 溶液丁苯胶:采用溶液法合成的丁苯胶 二.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 自由基聚合可以采用四种工艺过程, 乳液、 悬浮 、 溶液、 本体 。 2. 乳聚丁苯橡胶一般分为两种 低温、 高温 。 3. 乳液丁苯胶的合成是按 自由基 机理进行反应的。 4. 酚醛树脂是由 苯酚 ___________ 与 甲醛 反应制备的。 5. 制备PE 采用的催化剂(引发剂)是 TiCI4+AIR3 ;制备PP 采用的催化剂(引发剂)是 TiCI3+AIR3 ___________ 。 6. 聚氨酯是由 异氰酸酯 与多元醇反应制备的。反应类型为 聚加成反应。 7. 悬浮聚合主要组分包括 悬浮剂 、单体 、引发剂、水 。 8.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单体分别为 不饱和酸酐 和 二元醇 。 A.耐热性好、机械强度高; B.耐热性好、柔韧性好; C. D.低温性好、机械强度高; 5. LDPE 特点是支链量( 多 ),机械强度( 低),可应用于薄膜。 A.少,低; B. 少,高; C. 多,低; D. 多,高; 6. 低温乳液丁苯在( C )性能上优于高温丁苯。 A.极性、弹性、老化性; B. 加工性能、色泽、老化性; C.弹性、强度、加工性能; D. 极性、弹性、老化性; 7. 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主要作用是( A )。 A.固化; B. 断链; C. 支化; D. 聚合; 8. 不能参与界面缩聚的单体有: D A.二元胺+二元酸; B.二元酰氯+二元胺; C.二元醇+二元酸; D. A 和C ; 9. 悬浮聚合与本体聚合工艺相比,前者( B )。 A.工艺简单,成本低; B.导热效果好,产物纯度低; C.转化率高,成本低; D.后处理工艺简单; 10. 酚醛树脂可由下列哪一类化合物进行合成? A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 乳液丁苯胶可选用(C. A. BPO ; B. K 2SQ ; 2. 本体聚合常采用分段聚合工艺,其目的是( A.降低反应温度; B. 导出反应热; 3. 离子聚合过程,一般选择( D )工艺。 A.悬浮聚合; B. 乳液聚合; C. 4. 聚醚型聚氨酯与聚酯型聚氨酯相比具有( )作为引发剂。 C. K 2SO-FeSQ ; B. C. D. TiCl ) 提高转化 本体和悬浮;D. C 3 -AlCl 3; D. 简化工艺; 本体和溶液; 低温性好、柔韧性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