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精品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精品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精品优质课教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

生: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帝国就是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而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

(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提示:

第一次——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败

第二次——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4.教师讲述: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5.问题思考:布匿战争有何影响?你如何看待古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问由学生生看书回答,第二问可联系今天的中东局势引导学生讨论)提示:影响——罗马共和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

国家。

6.教师过渡:在罗马共和国中,谁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呢?我们再来看看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二)罗马的共和制度

1.图片展示:《罗马的元老院》

2.教师提问:罗马共和国的机构设置情况是怎样的?举出相关史实,认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提示:执政官、元老院;共和制法律;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元老院是最重要的机构等即可。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十二铜表法》的内容。

提示: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4.教师补充:指十二铜表法(Law of the Twelve Tables ),公元前452—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公布于罗马广场。但他主要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利益服务,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实质】

“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

“十二铜表法”就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5.教师提问:罗马实行共和制,为什么又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呢?在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里,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提示:在罗马共和国里,奴隶数量多,使用广,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罗马,但是处境悲惨,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在罗马城,每天有2000多奴隶成交,爱琴海上的提洛岛是著名的奴隶交易中心。

6.教师讲述:如此多的奴隶,大多数来源于战争或者被征服的居民。如此悲惨的处境让奴隶们苦不堪言。终于,一场声势浩大的奴隶大起义爆发了,它震撼了罗马的统治,加速了共和国的衰亡。(揭示出罗马共和国衰亡的根本原因)

7.教师过渡:声势浩大的奴隶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罗马共和国的一些手握军权的将领开始争权夺利。在公元前45年,恺撒以“祖国之父”的名义实行独裁统治,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利日渐衰弱,原来的共和制还能继续维持吗?(必须依靠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帝制)

目标导学二:罗马帝国

1.建立背景:罗马奴隶主统治遭到沉重打击,军事实力人物为建立军事独裁进行争夺

恺撒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的措施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激起贵族共和派的强烈反对,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继恺撒之后,各派又经过长期斗争,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逐渐独揽大权,公元前27年,他开始实行元首制。

2.帝国建立

什么是元首制呢?元首制的实质是什么?(君主制)

你认为元首制的建立意味着什么?(罗马共和国由共和国变成了帝国)

3.版图扩张与帝国前期的繁荣

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中国的汉帝国也日渐强盛。古代罗马不但同中国有交往,而且同印度、北欧也有贸易往来。西方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正说明了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繁荣情况。

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社会安定,交通安全、税收增加,是罗马的经济繁荣起来,这在历史上是罗马的“黄金时代”,称为“罗马和平”时期。

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内容,说说中国对古代罗马的称呼和两国的交往。

4.教师过渡:繁盛的罗马帝国,统治阶级日益奢侈腐化,享乐成风。最终走向了衰落与灭亡。

目标导学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1.教师讲述:公元3世纪,罗马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农业衰落,隶农起义,日耳曼人也开始入侵,终于导致罗马帝国走向衰落。4世纪末,帝国最终一分为二。

2.教师提问:庞大的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呢?

提示: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内因);日耳曼人的入侵(外因)。

3.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消灭,西欧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有人说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为什么?(提供资料,日尔曼人实行的氏族制度)

日耳曼人为了站稳脚跟,不能实施落后的氏族制度,也不能继续实施落后的奴隶制度,只能选择先进的封建制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被迫实施中原的封建制度加以比较说明)

4.问题思考:日耳曼人统治下的西欧出现了新的阶级——大地主阶级和农奴阶级,封建生产关系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的有关内容,说说中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并对比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间的早晚,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提示:中国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期已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早近一千年。

5.拓展延伸:古罗马经历了哪两个重要阶段?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了共和制,罗马的共和制和希腊的共和制是一样的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

提示: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相同点:①都实行共和制;②奴隶都没有任何权利;不同点:雅典所有公民都能担任各级官职,能参政议政,而罗马的实权在元老院手里,雅典的公民比罗马公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欧洲的文明源头之一——古代罗马。古罗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传统,“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恩格斯的论证了罗马文明、希腊文明和欧洲文明间密切的关系。

3 板书设计

1.罗马的兴起、征服与与扩张

2.罗马共和国衰落、《十二铜表法》

3.罗马帝国的建立、繁荣与衰亡

4 教学反思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罗马帝国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较少涉及罗马法这一方面及对法律认识较为缺乏,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另外,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相关知识,因而可以从已知推向未知,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新人教版 (2)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1.了解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历程和基本社会特征。 2.了解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原因以及帝国发展的脉络。 3.通过讲述罗马帝国,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以军事征服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罗马帝国,客观上促进了多种文明的融汇,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 重点 罗马帝国的兴衰。 难点 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探讨。 关于古罗马城的建立有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拉丁姆地区亚尔巴·龙加城的国王本来是努米托,但他的弟弟阿穆略使用阴谋,篡夺了王位,并将他女儿的两个孩子投进水中,所幸的是一只母狼喂乳汁养活了他们。后来,双婴又被一位善良的牧人收养。他们长大成人后,得知了身世,便杀死阿穆略,使努米托重登王位。后来,他们在台伯河畔母狼喂养他们的地方建了一座新城,最后以哥哥的名字罗慕路斯来命名,简称为“罗马”。这就是罗马城的由来。为了表达感念之情,罗马人精心制作了一个饲养着一只母狼的永久性兽笼,置放在市政厅前面最显眼的地方,他们还将母狼的形象镌刻在罗马的城徽上,是为罗马狼。今天让我们一起踏着历史的足迹,见证罗马的历史。 一、罗马城邦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1,了解罗马城邦兴起的自然环境及时间(自然环境: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时间:公元前1000年) 2.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史料1共和国建立。

教师: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它与君主制相对。采用这种政体的国家称为共和国。 史料2公民大会通常只是每年召开一次,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执政官。执政官是共和国最高行政长官,拥有很大的权力。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得不到两人一致同意,就不能实施。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成员包括奴隶主贵族和前执政官,拥有宣战、媾和、征募军队、财政核算、批准立法等内政外交大权。 教师:罗马共和国哪个机构的权力最大?(学生可同桌讨论) 教师: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的核心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核心作用,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在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三种权力之间,存在严格的制约关系,彼此相互牵制,保持平衡。这种政治体系被后人认为是古代经典的政治体系之一,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3.《十二铜表法》 史料1如图。 史料2“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教师:为什么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 学生:《十二铜表法》是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但它的颁布,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所以仍可以说是平民的胜利。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 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 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 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地理环境: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 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 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简明教案)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文明的扩展及其影响 2、了解波斯帝国的崛起、扩张及政治统治 3、了解亚历山大帝国的崛起、扩张及政治统治 4、了解罗马帝国的崛起、扩张、分裂及灭亡 5、概括文明之间交往方式、影响及趋势 【学科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世界帝国崛起的条件,以及他们对外扩张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分析文明之间交流的意义。 2、时空观念: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明确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疆域,以及扩张的路线范围,以及在历史上存在的先后顺序。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历史实物等实证材料,分析帝国扩张的影响,以及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影响。 4、历史解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深对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各地区文明的发展、是世界文明发展的组成部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理解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性,在交流过程的包容性、平等性。通过古代世界帝国崛起、壮大、走向衰亡的历史,培养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古代文明扩展与交流的条件、概况、 【教学难点】各文明帝国崛起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他们各自扩展的时间存续和空间范围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阅读教材《亚历山大在伊苏斯》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提问:图片描绘的是伊苏斯决战的场景。你知道这是古代哪两大帝国之间的决战吗?结果如何?反映了古代文明扩展的哪种方式?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伊苏斯决战发生在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与波斯帝国之间,亚历山大取得了胜利,并最终灭亡了波斯。反映了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的方式之一。 新课探究: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农耕文明的扩展 ①农耕文明的优势: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②概况 古代埃及文明的扩展 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 展。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两河流域, 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西亚文明扩展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 “既非神圣又非罗马”的神圣罗马帝国 955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马扎尔人,收复各边区。962年,奥托加冕为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今奥地利地区自此归属神圣罗马帝国,直到其于1806年崩溃。 巴本堡家族统治(976-1246) 976年,奥托二世在多瑙河南岸恩斯河和维也纳森林之间建立东方马克(marchia orientalis),将其封与巴本堡的利奥波德一世,附属于巴伐利亚公国,另在原卡兰塔尼亚地区成立大卡林西亚公国,后该国很快分裂成一系列小国。 1043年,阿达尔贝特击败匈牙利军队,将领地向东扩张到莱塔河,该河遂成为后世奥、匈两地分界线。此后,德国人大量迁入,使得当地最终德语化。而东方马克之名也为古高地德语译名Ostarrîchi逐渐取代(该词首先出现于皇帝奥托三世签发于993年的敕文之中),之后,又逐渐音转为今日奥地利之名Österreichs。 1 156年,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将奥地利马克升格为奥地利公国,脱离巴伐利亚管制,授予其小特权,并将东方马克之西直到因河的土地封赐予奥地利。奥地利公国迁都于罗马人创建的文多波纳城,将其改名为维也纳。1192年,根据乔治堡和约(Georgenberg Pact),奥地利吞并施蒂里亚。1229年,利奥波德六世又获得卡尔尼奥拉的大部分领地,成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强大诸侯国。 但是,在1246年,腓特烈二世在同匈牙利作战时阵亡,未留儿子,其女婿巴登的赫尔曼六世也未能稳固自身的统治。 捷克统治(1251-1278) 1251年,捷克波希米亚国王鄂图卡二世夺取了奥地利,领地北起易北河,南抵亚得里亚海,一跃成为中欧强权之一。 1274年,鄂图卡二世在争夺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斗争中失败,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在选举中获胜。鄂图卡拒绝做效忠宣誓,遭到鲁道夫联合德意志诸侯对其讨伐。1276年,鄂图卡被迫放弃奥地利,1278年8月26日,鄂图卡在杜恩克鲁特战役中与鲁道夫展开决战,兵败身死。自此,奥地利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278-1806) 衰落与分裂(1282-1438) 1282年,鲁道夫将奥地利和施蒂里亚封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将卡林西亚和卡尔尼奥拉另封他人。1283年,二子之一的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成为唯一的统治者。129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奥地利领地交与其子鲁道夫三世掌管。1308年,他被其侄士瓦本的约翰刺杀,其子腓特烈三世被巴伐利亚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精品优质课教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 生: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帝国就是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而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 (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提示: 第一次——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败 第二次——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4.教师讲述: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5.问题思考:布匿战争有何影响?你如何看待古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问由学生生看书回答,第二问可联系今天的中东局势引导学生讨论)提示:影响——罗马共和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讲解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 马帝国讲解 罗马原来只不过是意大利中部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却迅速崛起,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版图辽阔的大帝国。今天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波斯帝国波斯主要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和“Parsa”闻名。这两个词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发生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拉漫尼撒3世的史料中。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但直到三世纪,这一文明才正式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时期领土东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欧洲的马其顿、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堤亚统治之下。前550年,居鲁士领导波斯各部落推翻米堤亚王国,建阿契美尼德王朝(一说始于前558),定都苏萨,是为波斯帝国之始。继而向外扩张,征服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叙利亚等地,又向东占领大夏(巴克特里亚)、粟特等,但在和北方游牧部

落马萨盖特人作战时居鲁士失败被杀。其子冈比西即位后,率兵征服埃及(前525),因发生高墨达政变,(前522),返国途中暴卒。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起义,夺得政权;实行巩固中央集权的改革;继续扩张领土,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西至爱琴海及非洲东北部(埃及)。前五世纪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波斯不断西进导致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最后以波斯失败告终。波斯的统治激起各地人民的不断反抗,境内经常爆发反波斯统治的起义。前四世纪以降,国势转衰(前404-前343年埃及曾获独立)。前333年,大流士三世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彻底打败,前330年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古代波斯是东方专制政体的典型,帝国期间西亚各地奴隶制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波斯文化多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艺术有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厅、浮雕和壁画等均甚著名。帝国都城有苏萨、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和埃克巴坦那。产生于伊朗高原的琐罗亚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时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后传入中国,称为袄教或拜火教。 波斯帝国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从美索不达米亚横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湾,势力扩及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首都苏萨。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之《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之《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材分析: 罗马作为欧洲文明的源头之一。本课主要讲述罗马的兴起,以及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衰落的一个过程。而罗马文明和希腊文明共同为我们后面学习世界近现代史奠定一定的基础。加深学生对欧洲文明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马的兴起、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 2、描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版图范围; 3、概述古罗马的政治体制; 4、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通过制作年代尺,进一步梳理罗马的兴衰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意义,认识战争的本质,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十二铜表法》; 罗马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 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 生: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帝国就是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而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

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 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知识框架】 罗马城邦和 罗马帝国 【重点梳理】 1.罗马城邦 兴起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位于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半岛,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 建立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0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发展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起义队伍多次打败罗马军团,但是最终被血腥镇压下去。在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2.罗马帝国凯 撒夺权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 帝国建立凯撒被谋杀后,内战又起。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 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罗马景点介绍

Fontana di Trevi许愿泉 也叫特莱维喷泉,这个名字指的是在喷泉处会聚的三条道路tre vie(估计应该就是英文中的Three Way)。公元前一世纪,罗马执政官阿格里帕Agrippa,由20公里外筑水道引水入罗马,解决150万市民饮水之苦,许愿泉就是当时市中心最大出水口。倚着Poli宮南墙而立的巨大海神雕刻,是13世纪教皇命Nicola Saivi尼古拉沙维设计完成的巴洛克式杰作。喷泉的中心有一尊“海洋之神"(尼普顿)的塑像,两侧是骑着马的半人半鱼海神,分别象征着暴风雨中的大海(左边)和风平浪静的大海(右边)。海神后面的雕塑代表这健康和富足,组成三角墙的雕塑则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礼物。 Basilica di San Pietro (圣彼得大教堂) 世界第二大教堂,天主教的圣地之一。这里有多件重要的艺术珍品,而且教堂本身的艺术价值也是绝对的无与伦比。教堂的名字来源于耶稣的门徒圣彼得。因为圣彼得对上帝坚信不移,于是耶稣就称其“磐石彼得”,那块磐石就在这里。 圣天使城堡 是公元139年罗马皇帝哈德连为自己和其后代皇帝所建的陵墓,巨形城墙修建在圣彼得大教堂东面的台伯河岸。6世纪,教皇Gregory一世在堡顶竖立持剑的大天使雕像,用以「对抗」当时流行的黑死病,遂有圣天使堡之名。目前,内部有专门收藏从罗马到现在之武器的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di Castle Santa Angelo)。城堡上圆下方,外围城墙是五角星形,造型伟岸坚固,仿佛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连接城堡与台伯河对岸的圣天使桥是贝尼尼的作品,被称为罗马最美丽的桥。桥上有12尊天使塑像,每一位天使手中都拿着一种耶稣受刑用的工具。城堡里有一条秘密走廊—梵蒂冈通道(Passetto di Borgo),全长约800公尺,直接通往梵蒂冈官邸,供教皇危急时逃生之用。城堡里的房间和通道布局犹如迷宫一般。

罗马帝国手游霸服攻略(中R)

罗马帝国手游霸服攻略 1、提前准备好很多罗马帝国手游礼包(越多越好,大号不能用是小号用,尤其是送10个精 锐投石的强权礼包,如4399、九游、37555等登陆签到获得,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完胜之战 等均统用),尽量选择周一、周二的开服日(以避开钱多的没边的大R玩家),新注册一九 游账号11:00准时进服(便于领初冲100%返值),一进游戏及时推出引导,直升主基地、兵营,升到8级后第一时间建军团,后充值10元,后主升、主城、神殿,神殿达到条件后尽快建筑学(5级开放)、战斗经验(9级开放),后联系代充加微信好友领毁灭者礼包,充值10086元(初次代充反之比较客观,预算初次投资一万,后期陆续送礼包充值2万,总共投 资三万),钻到位后聚宝盆活动,领东西,买100钻威望(每日必买)升级职务,后买五组 精锐投石车,后及时用钻刷日常任务(只做四星、五星的任务,用钻刷,如遇竞技场、造两 个兵、升级装备两次等则不用钻秒,土豪可只做五星),完毕后可领军团福利、打军团战场,将声望值最高等级,后及时刷战斗经验值最高级别(主城、神殿升等级用钻加速,战斗经验 也用钻加速),期间主升建筑经验至最高(用钻加速)。后商城买30分钟的攻防卷轴吃掉打战役模式,直至打不动为止(每关只打一次,一直往前冲,一星、三星经验都一样的,期间 要升统率调整最大战力,即在损耗85%以后可等待战力提升,如18级逐步开启雕像,24开 启将领,统率提升、技能中投石强攻、命中提升、神殿投石精制、投石护甲等,如竖杜巴进 攻失败卡),后酌情买体力刷世界资源矿等级(即打下矿来直接返回),当矿等级足够高时 进行采集(如采白银)。到达22级时花光幸运币探宝(此时会出黄金兵),注意招募卷轴等有了立刻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出重投)。后做七日核心任务等(造初投)、主线任务,主 城升级不要停,建筑位买到最大,尽可能不要停(繁荣并加带兵量),矿的选择金矿、石矿、木矿比例为6:5:4,升级时均匀升级,目的是增加繁荣度,金矿繁荣度增加的多。 2、第一日技能建议升投石强攻20级,后升命中(为第二天任务做准备),往后需:主闪避、命中,辅投石强攻、暴击,最次投石补给、抗暴(刷日常任务会给大量技能点,遇见500钻 的技能包一律买,且侦查礼包微、升级补给箱、紫雕碎片箱、雕像补给箱、将魂、神将魂买,且紫雕碎片箱、雕像补给箱必须等到60级以后攒此类箱子多了一起开);下午13:00-14:00 酌情建一V4小号,此时很高的几率抽到紫武(大号往往得不到),日后军团争霸用,把所 有红包发给他,按照大号模式发展(不用钻加速建筑时间、科技升级时间)。 3、升级发展核心要围绕声望,刷日常任务得声望、技能书最好持续到60级时再停止(每天 需近千钻),关卡教条S级将领要第一时间升到三级最高(需要的将魂可买SS将领招募卷 轴如20%升级雕像加成的、升级统率加成的碰碰运气,招到不好的SS将领则分解,升级关 卡教条、采集将领至三级最高),凯撒、贝利萨留、雷姬拉均留用,待日后充值1000元送闪将岚恩、命中将道恩是充值获得,优先升级闪将岚恩至三级,后升级命中将道恩、凯撒。装 备升级主首位攻击,辅主首位命中、暴击、闪避、其余五战位的闪避,七日后有紫装自选箱(自选三件、附大量升级材料)礼包遇见一定全买,但该礼包邮件只提取一个,待日后出紫 装升级加成50%活动时再提取使用。极限探险中的收获邮件也是不要提取,待雕像升级加成 时使用,(该两活动开服约一个月后出,此时需将紫雕碎片箱等开了)。当岚恩升到三级后,一旦凑够四个状态兵(弑魂之怒、鬼泣神弩等),则可构建闪避阵容,岚恩为主将领,道恩、凯撒为副将,第一战位黄金投石(满)、第二战位黄金投手(满)、后四战位为终极状态兵,以此阵容参加团战、探险(为了极限探险可酌情对其它战位升级攻击、命中)。 4、第三天晚上0:00拉霸,若第一个拉则会出现得到的兵非常差,建议拉霸高峰1-2小时后 小号先拉,后大号再拉霸,且拉霸一旦开始就不要停止中断(中断了不易出黄金投石,疑似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精品教案(师生互动型)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精品教案1(师生互动型) 课程标准: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学习目标: 了解罗马的兴起过程、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描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版图范围;概述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能够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 认识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意义,认识战争的本质,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罗马发展历史;《十二铜表法》。 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二、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罗马城邦的地理位置。 提示: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罗马城邦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台伯河畔。 2.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征服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地中海。 3.提问:罗马共和国的机构设置情况是怎样的?举出相关史实,认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并与古希腊城邦制度进行对比,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 提示:国家统治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事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平民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否决权等。总的来说,就是贵族共和和平民民主。

中世纪历史简介

意大利中世纪历史背景 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意大利这个概念在中世纪根本就是地理概念,无所谓王朝什么的。所以我只能给你列出在现在意大利国境范围内存在过的王国。 东哥特王国493-555,被优士丁尼大帝给灭了,意大利基本上从此就陷于分裂:南方被拜占庭控制(但时间不长),北方是伦巴德王国(后来被查理曼在774年给征服了),罗马附近则因为丕平献土的原因属于教皇的势力范围。而西西里地区则更是几易其主,一度被阿拉伯人占领。 后来,查理曼死后,根据凡尔登条约,他的三个孙子平分了他的领土,长孙罗退尔既得到了大概可视作“意大利”地区的土地,而且继承了皇帝的称号。罗退尔死后,他的土地又被瓜分,南方基本就可视作意大利的北部地区。 在整个的中世纪,意大利形成了大量的城市共和国(这都算不上朝代吧),比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等。同时,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也有一些小型的王国,公国割据一方:北方有萨伏依家族统治的萨伏依公国、米兰公国,南方有那不勒斯王国以及后来的两西西里王国。近代之后,经过意大利复兴运动,以撒丁王国为中心完成了意大利统一,这才基本上产生一个统一的王朝---萨伏依王朝。而意大利历史上好像也只有这一个统一的王朝,它在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建立之后被推翻。 宗教 西欧中世纪的历史中,政教矛盾一直存在,政权与教权一直是此消彼长,处于激烈的斗争中。开始,罗马教皇和神职人员总是从属于世俗的君主或领主的。但到十一世纪末,其地位大大改观。教会利用世俗封建主的相互格斗和厮拼而有力的增强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希求确立对整个欧洲的统治。不过世俗的皇帝和君主们是不甘心充当教会走卒的。他们对教会的支持与合作,说到底,无非是个利用。所以,一旦他们感到教会势力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时候,便要采取断然措施相抗衡,以至于不惜诉诸武力,总之,在中世纪,教会权(神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是尖锐复杂、旷日持久的,二者之间的斗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是五至八世纪的酝酿期;第二阶段是九到十三世纪,教权高涨,与政权形成对垒之势,期间教权达到颠峰状态,随后便开始由胜转衰;第三阶段是随着君主国家的形成和各国人(和谐)民民族意识的萌发,王权逐步得到加强,教权节节败退,王权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San Francesco di Assisi 圣方济各又称亚西西的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 (生于1182年意大利亚西西,卒于1226年10月3日) 成立方济会又称"小兄弟会"。他是动物、商人、天主教教会运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守护圣人。 (照约旦·卡塔尔拉尼的记载是1209年), 玛窦福音第十章第九节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使他决定终生要神贫. 那段福音的故事是耶稣告诉他的信徒要他们出去宣扬天国的来临, 他们宣扬时不需要带钱, 连走路的拐杖都不用带, 而且他们也不要穿鞋. 他穿著粗布衣服, 赤脚, 而且照著圣经的说法连拐杖也没有, 四处呼吁大家要反省悔过. 很快的城内有名望的人士伯纳多·昆特瓦雷把所有财产都贡献出去来跟随他, 而在一年内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罗马城邦的兴起,简单说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过程中的重要时间、事件及人物。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3.认识罗马帝国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罗马发展历史、《十二铜表法》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有一句俗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罗马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吗?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罗马城邦 1.时间、地理位置:公元前__1000__年,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2.公元前__509__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__公民大会__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3.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被称为《__十二铜表法__》。 4.罗马共和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奴隶起义是__斯巴达克__起义。 知识点二罗马帝国 5.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建立者是__屋大维__,他首创了“__元首制__”。 6.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__地中海__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知识点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7.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__476__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罗马的起源

西方文化历史的简介

一,“西方”和“西方文明”的概论 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许多新词汇,大多与两个人相关,一个是严复,一个就是梁启超。如果说严复创造的许多新词汇后来还基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话,那么,梁启超在清朝末期创造出的许多新词汇,语义则往往是飘忽不确定的。梁启超早在30岁之前就因为参与变法运动而闻名中外,他当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召感力是十分大的。但是,他这样的年纪,常常使他自我把握不准一些词汇的语义内涵,这,可以通过他的许多著作看得很清楚,大概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通过梁启超的创造而后来在中国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许多新词汇,曾经给中国思想文化界造成过许多麻烦,这一点,现在的人们应该高度注意到。 “西方”一词在中国语境中本是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并不指国家文明文化。19世纪末期,张之洞等人将欧洲地区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称之为“西学”,大意是指“西边国家的文化”的意思。 1896年,23岁的梁启超开始在《时务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时评《变法通议》,当时,他将我们现在所说的欧洲定名为“泰西”,“泰西诸国并立,大小以数十计,狡焉思启,互相猜忌,稍不自振,则灭亡随之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但是,他又在该文中说:“然则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与改而施之东方,其情形不殊,盖无疑矣。”(同上),他这里说的“西方”,同样是指的欧洲国家的意思,这样,“泰西”和“西方”的指意就重复了。后来,人们在传播梁启超思想的时候,慢慢的约定俗成,就将“西方”指意成为了“欧美国家文明”。这就是说,我们现在从文明文化角度所说的“西方”,是由梁启超最先创造的。 也许令许多人所想不到的是,现在中国文化人经常挂在嘴里的“西方文明”,无论在中国词典里还是外国词典里,都是没有的,这个组合词汇至今尚还“年轻”! 我们中国人现在常常说的“西方文明”,主要产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与当时中国留学日本的人员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人物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影响相关。日本的“文明(ぶんみぃ)”一词,是直接从中国《易经》里取出来的汉字,仿汉语发音,意思也与中国易经中说的“文明”涵义相近。但是,中国历史上很少使用“文明”一词,而福泽谕吉在他的著作中使用的“文明”一词,则主要是指与一种文化相应的历史社会形态,当时一些留学日本的中国人将“文明”词汇引入进了中国,这真可谓是“出口转内销”。之所以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热衷于谈论“西方文明”,这和当时社会上的文化人普遍关注和比较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文明文化的异同性质问题直接相关。但是,当时人们常说的“西方文明”,却与西语中的occident(欧美国家)还不是一回事情,却与外国人说的hesperiacivilization (西方的文明,意指希腊语境中的“罗马社会,此语境产生在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时代)很相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崇拜西方的中国人接受了一些妄自尊大的西方学者的思想价值观,所以,他们往往认为“西方文明”这个词汇指意着人类的“先进文明文化”内涵,这就如同德国哈拉尔德·米勒说的那样:什么是“西方文明”?对于一些具有冷战思维的西方人来说,这个答案是清楚的,“…西方文明?的特征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人权、市场经济、现代化技术、典型的民主制度、公民权。…西方文明?所代表的是文化的多元性、政教分离、自由和宽容。……但是,现代所谓标准的西方民族国家,原先其实也是个人化的武力垄断,直到后来才变成现行的民主政体。”(哈拉尔德·米勒:《文明的共存·文明是谁—从“西方文明”的起源说起》新华出版社)。这就是说,将“西方文明”指意成为“先进、政教分离、民主、人权、现代化技术”等这样的概念,这纯粹是一些具有典型的冷战和霸权思想的西方人的思想,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明文化”的概念,这,是今人所应该弄清楚的!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 【基本知识】 采邑改革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丕平献土琅城起义 罗马天主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的复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重点知识】 1、归纳西欧封建社会和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 2、理解宗教神权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3、理解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主流 【课堂记录】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奴隶制结束: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西欧封建等级制 (1)由来:采邑改革、分封土地 西罗马灭亡后,日尔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些小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兰克王国。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面临内忧外患,于是当时的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此处说明此时的国王已经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宫相手中,为后面的“丕平献土”铺垫。) (2)采邑改革核心:有条件的分封→无条件的赏赐 何谓“有条件”,主要指:第一,受封的封臣必须对上级封主在政治上宣布效忠,在军事上服从,如不履行,封主有权收回采邑;第二,采邑只供封臣终身享用,但不可世袭。(结合西周的分封制,分析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的分封制的异同点。) (3)封建等级制特点 分封基础:采邑分封,权利对应义务 从属关系: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 以土地为纽带,组成自上而下的封建等级体系,封主通过授予封地,取得对下属封臣的统辖权;封臣得到采邑,则有接受封主号令的义务。各封建主通过分封,建立起各级之间互为主从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只存在于上下互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课本34页图示及小字部分) (4)封建等级制的影响 这种制度在当时对法兰克王国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调节了封建主的内部关系,增强了王国的政治军事力量(结合“分封基础”);但是这种制度直接导致整个西欧社会权力趋于分散化,形成政治上分裂割据局面(结合“从属关系”)。 (5)知识拓展 试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同印度种姓制度、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的异同点? 【思路】本题重点在不同点,相同点只要学生知道同样是维持自身统治就可以了。 【不同点】 西欧:封建主范围内;地方分权,王权衰微 印度:涉及全体社会成员 中国:权归中央,君主专制 、罗马天主教廷 1、教皇国由来 (1)基督教产生与发展:罗马帝国镇压→定为国教 (2)教皇国建立 有利条件:地方分权,教会扩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美教案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材分析: 《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组成的《罗马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启示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4、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教学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同学们,有一句俗语叫“条条大道通罗马”。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罗马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吗? 提示:“条条大路通罗马”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围绕这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新课讲授】 教师先要求学生围绕罗马城邦、罗马帝国和罗马帝国的衰亡三个知识点梳理教材并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来讲授新课。

探究一罗马的起源 教师出示“母狼乳婴”的雕塑,向学生讲述罗马起源的传说故事,引出罗马城起源的相关史实。 探究二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兴亡 1.请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并说说罗马共和国是如何管理的。 提示: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509年。 国家管理:国家的统治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平民参加的人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2.如何看待《十二铜表法》?(出示图片) 提示:(1)《十二铜表法》是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2)《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除,两者之间的斗争也并没有因此而终止。 探究三罗马历史发展线索 1.教师通过结构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罗马历史发展的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