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的冗余邻区筛查方法

规划的冗余邻区筛查方法
规划的冗余邻区筛查方法

规划的冗余邻区筛查方法

提交人:唐亮提交时间:2009-04-08

1方法介绍

1.1思路

目前中兴后台基于切换关系的统计,只能统计那些发生过切换请求的邻区关系,对于那些从未发生过切换请求的邻区关系,则无法从后台报表中提取得出。基于这一点,通过将后台邻区切换关系统计表与无线参数表中的邻区规划表进行对比,就能筛选出那些从未发生过切换请求的冗余邻区关系来。

1.2工具准备

网规网优软件NOP4.20版本

后台软件MINOS

EXCEL邻区行转列工具

1.3实施步骤

1.获取规划的邻区关系表。可用NDE导出后台无线参数表(Radio Parameter,适用NOP4.20以上版本的是RAR压缩格式文件),将此参数导入NOP中,再利用NOP

导出邻区关系表(NeighborCell,文件为EXCEL报表格式),得到后台规划的邻区

关系;

2.获取在一段时间内,实际发生过切换请求的邻区关系。可通过MINOS提取小区级邻区切换关系,并导出为报表(GsmRelation,文件为EXCEL报表格式),得到各

小区有切换请求的邻区关系;

3.对比上述两步骤导出的邻区关系,筛选出网规网优表中规划的,但却不存在切换请求的邻区关系,即得到冗余的规划邻区;

4.删除冗余邻区。

2做法验证

本次选取西宁联通市区GSM网络中邻区个数大于25个的小区进行了排查。

1.用NDE从后台提取最新无线参数数据,导入NOP中,再从NOP中导出邻区关系表,表中邻区是规划的邻区关系,此表格记之为表A。

图0-1 从NOP中导出无线参数

图0-2 从NOP中导出的规划邻区关系表

2.在EXCEL中利用COUNTA函数统计表格A中邻区关系数量,再筛选出邻区关系数量大于25个的小区。

图0-3 规划邻区数量统计

3.将表格A中筛选出的小区邻区关系通过“行转列工具”转换,并索引出主小区CI 备用,生成如下格式,记之为表C。

图0-4 邻区行转列工具

图0-5 索引主小区CI

4.使用MINOS提取第2步中筛选出的小区的一周小区级切换关系表(周汇总),得到各小区有切换请求的邻区关系,此表格记之为表B。;

图0-6 邻区切换关系

5.通过分列“邻接小区ID”列得到邻接小区CI。同时也索引出主小区CI备用,格式如下,记之为表D。

图0-7 分列得到邻小区CI

图0-8 索引主小区CI

6.在表C和表D中,分别按照(主小区CI:邻小区CI)的格式,得到组合列。这样就做好了两表对比的准备。

图0-9 组合CI

7.使用VLOOKUP函数,通过“CI组合”列,在表C中索引表D的内容,由于C 中的规划邻区多余D中的产生实际切换关系的邻区,所以索引列会出现部分“#N/A”的情况,如下。

图0-10 从实际切换临区索引邻区CI

8.筛选出现“#N/A”的情况,得到的邻区关系就是规划的冗余邻区数据,即网规网优表中存在,但实际并无切换请求的邻区。

9.删除这些邻区。

5G邻区规划方案

5G实验网场景化邻区规划方案 一、邻区规划总原则: 1)配置LTE->NR邻区关系; 2)配置NR->NR邻区关系; 3)配置LTE->LTE邻区关系; 4)配置3层邻区。 二、场景化分类 1、MOCN站点-MOCN站点 1)4-4站内 ADD EUTRANINTRAFREQNCELL:LOCALCELLID=X,MCC="460",MNC="00",ENODEBID=XX,CELLID=X; 2)4-4外部 ADD EUTRANEXTERNALCELL:MCC="460",MNC="00",ENODEBID=XX,CELLID=XX,DLEARFCN =1300,ULEARFCNCFGIND=NOT_CFG,PHYCELLID=X,TAC=XX; 3)4-4同频邻区(FDD与FDD,3D MIMO与3D MIMO) ADD EUTRANINTRAFREQNCELL:LOCALCELLID=1,MCC="460",MNC="00",ENODEBID=919055, CELLID=111; PLMN共享: ADD EUTRANEXTERNALCELLPLMN:MCC="460",MNC="00",ENODEBID=919055,CELLID=111, SHAREMCC="460",SHAREMNC="08"; 4)4-4异频邻区(FDD与3D MIMO) ADD EUTRANINTERFREQNCELL:LOCALCELLID=1,MCC="460",MNC="00",ENODEBID=919018, CELLID=94; PLMN共享: ADD EUTRANEXTERNALCELLPLMN:MCC="460",MNC="00",ENODEBID=919018,CELLID=94,S HAREMCC="460",SHAREMNC="08"; 5)4-5外部 ADD NREXTERNALCELL:MCC="460",MNC="00",GNODEBID=1048559,CELLID=1,DLARFCN=50 9004,ULARFCNCONFIGIND=NOT_CFG,PHYCELLID=42,TAC=30671; 6)4-5邻区

居住区规划设计重点

第二章 1.居住区规模分级构成(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表述,人口规模为主要指标)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一般情况下。我国所在地区纬度越低的南方城市,或选用住宅层数越高,在同等的人口规模下,其用地规模越小。 2.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①住宅用地 1.居住区用地②公建用地 ③道路用地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④公共绿地 2.其他用地非本区配套设施用地 保留用地 不可建用地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内容) ①符合城市总体规则要求;综合考虑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风貌等地方特点和区位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资源、现状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 ②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

则。 ③适应居民的居住生活行为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和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④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⑤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4.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安全、卫生、方便、舒适、优美 5.基础资料依据:(P32页) ①政策法规资料项目(城市规划法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道路交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绿化以及工程管线等有关规范;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居住区的规划要求等) ②人文地理资料项目(基地环境特点:建筑形式、环境景观、近邻关系;人文环境:文物古迹、历史传闻、地方习俗、民族文化;居民、政府、开发、建设等各方要求,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等) ③自然地理资料项目(地形图、气象、工程地质、水源) ④工程技术资料项目(城市给水管网供水、排水、防洪、道路交通、供电等) 6.现状、区位分析(P34页)

华为LTE邻区添加指导书.docx

L T E邻区添加指导书 哈尔滨移动LTE华为专项项目组 2015年1月 目录 LTE邻区添加指导书 (3) 1、添加系统内邻区 (3) 1.1 MML命令模式 (3) 1.2脚本方式 (4) 1.2.1脚本制作步骤: (4) 1.2.2脚本执行网管操作步骤: (5) 2、添加异系统2G、TD邻区 (7) 2.1 LTE到GSM邻区添加 (7) 2.2 LTE到TD邻区添加 (9) 3、邻区添加原则及说明 (9) 3.1邻区规划原则 (9) 3.1.1系统内邻区添加原则 (10) 3.1.2 LTE到GSM邻区规划原则 (10) 3.1.3 LTE到TD邻区添加原则 (10) 3.1.4邻区添加说明 (10) 附件:LTE加234G邻区脚本工具.xlsx (10)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LTE邻区添加指导书 概述: LTE邻区涉及系统内邻区、到TD邻区、到GSM邻区,本文将通过具体示例进行详细演示,对邻区规划原则以及注意事项做了简要说明。 使用工具: 1、添加系统内邻区 LTE系统内邻区类型:按频率分为同频、异频邻区,按邻区关系分为同站、异站邻区,本文以添加异站同频邻区为例,其他情况操作方式一致。 添加邻区的方式主要存在两种:MML命令方式、脚本方式:分别对应于单个、多个邻区添加的应用场景。本文对两种方式均做详细说明。 1.1 MML命令模式 1) 邻区规划:利用Mapinfo软件,结合地理位置、覆盖方向等信息规划邻 区: 本文以XX-1添加YY-2邻区为例进行说明。 2)添加外部小区:异站邻区需先添加外部小区数据。登录网管U2000,打开“维护”菜单中“MML命令”,勾选XX站点,执行ADD EUTRANEXTERNALCELL 命令,对红色必填项添加数值: 必填项中:“本地小区标识”:源小区为1,则填写1;“移动国家码”、“移动网络码”固定填写460、00;“基站标识”、“小区标识”、“下行频点”、“物理小区标识”、“跟踪区域码”则填写邻区的EnodeB ID、Cell ID、频点、PCI、TAC。

规划的冗余邻区筛查方法

规划的冗余邻区筛查方法 提交人:唐亮提交时间:2009-04-08 1方法介绍 1.1思路 目前中兴后台基于切换关系的统计,只能统计那些发生过切换请求的邻区关系,对于那些从未发生过切换请求的邻区关系,则无法从后台报表中提取得出。基于这一点,通过将后台邻区切换关系统计表与无线参数表中的邻区规划表进行对比,就能筛选出那些从未发生过切换请求的冗余邻区关系来。 1.2工具准备 网规网优软件NOP4.20版本 后台软件MINOS EXCEL邻区行转列工具 1.3实施步骤 1.获取规划的邻区关系表。可用NDE导出后台无线参数表(Radio Parameter,适用NOP4.20以上版本的是RAR压缩格式文件),将此参数导入NOP中,再利用NOP 导出邻区关系表(NeighborCell,文件为EXCEL报表格式),得到后台规划的邻区 关系; 2.获取在一段时间内,实际发生过切换请求的邻区关系。可通过MINOS提取小区级邻区切换关系,并导出为报表(GsmRelation,文件为EXCEL报表格式),得到各 小区有切换请求的邻区关系; 3.对比上述两步骤导出的邻区关系,筛选出网规网优表中规划的,但却不存在切换请求的邻区关系,即得到冗余的规划邻区; 4.删除冗余邻区。 2做法验证 本次选取西宁联通市区GSM网络中邻区个数大于25个的小区进行了排查。 1.用NDE从后台提取最新无线参数数据,导入NOP中,再从NOP中导出邻区关系表,表中邻区是规划的邻区关系,此表格记之为表A。

图0-1 从NOP中导出无线参数 图0-2 从NOP中导出的规划邻区关系表 2.在EXCEL中利用COUNTA函数统计表格A中邻区关系数量,再筛选出邻区关系数量大于25个的小区。 图0-3 规划邻区数量统计 3.将表格A中筛选出的小区邻区关系通过“行转列工具”转换,并索引出主小区CI 备用,生成如下格式,记之为表C。 图0-4 邻区行转列工具

TD邻区频点扰码规划指导手册

一、邻区规划 1.1TD-SCDMA几个基本原则 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邻的小区一般要作为邻区; 邻区一般都要求互为邻区,即A扇区载频把B作为邻区,B也要把A作为邻区;在一些特殊场合,可能要求配置单向邻区,如当高层室内覆盖的窗口室外宏小区的信号较强, 为了避免UE重选到室外小区起呼后往室内走产生掉话,配置室外到室内小区的单向邻区, 这样可以降低室外宏小区的负荷。 对于密集城区和普通城区,由于站间距比较近(0.5~1.5公里),邻区应该多做。 目前对于同频、异频和异系统邻区理论最大可以配置32个(但是目前在LMT-R只能配置24 个),所以在配置邻区时,需注意邻区的个数,把确实存在相邻关系的配进来,不相干的 一定要去掉,以免占用了邻区名额,把真正的相邻邻区没有配置而在某些区域形成干扰。 实际网络中,既要求配置必要的邻区,又要避免过多的邻区。 对于市郊和郊县的基站,虽然站间距很大,但一定要把位置上相邻的作为邻区,保证能够及时切换,避免掉话。 因为TD-SCDMA的邻区不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而且检测周期比较短(一般32个同频邻区只需要320ms的测量周期),所以只需要考虑不遗漏邻区,而不需要严格按照信号 强度来排序相邻小区。 由于仿真模型误差或者人工参照mapinfo添加邻区主观上的误差会造成重要邻区的漏配等,可参考2G H1表,来避免重要邻区的漏配。 页脚内容1

1.2GSM-TD的邻区配置原则 邻区配置原则 配置总体策略 1)TD-GSM网络同PLMN 2)空闲状态 用户优先驻留TD网 T D<->GSM双向重选 3)连接状态 C S业务进行TD->GSM单向切换,挂机后通过小区重选返回TD网络 P S业务进行TD<->GSM双向重选 TD->GSM相邻小区配置规则 建议邻区数量控制在6个以内; GSM->TD相邻小区配置规则 目前23G操作策略为CS单向切换(TD->GSM),IDLE/PS双向重选。通话过程中发生TD->G 网切换在通话结束后UE若检测到TD网络,则尽快发起由G网到T网的重选。为了保证能及时回到T网,需要给现网中大多数的GSM小区配置TD邻区,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 页脚内容2

重要!居住区规划要点

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 一、容积率 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万科深圳研发中心总结的各类建筑分别对应的容积率数值。可以据此做初步的项目判断。容积率低于0.3,高档的独栋别墅项目。 容积率0.3-0.5,一般独栋别墅项目,密度偏大。穿插部分双拼别墅、联排别墅,可适当降低密度提高品质。 容积率0.5-0.8,一般的双拼、联排别墅。 容积率0.8-1.2,全多层项目较多。如与低层或联排别墅组合,密度较高。 容积率1.2-1.5,正常的多层项目环境一般。如果是多层与小高层的组合,环境品质较好。容积率1.5-2.0,正常的多层+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0-2.5,正常的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5-3.0,小高层+二类高层项目(18层以内)。此时如果做全小高层,环境会很差。容积率3.0-6.0,高层项目(楼高100米以内)。 容积率6.0以上,摩天大楼项目 二、居住区入口 (一)、住宅区出入口的选址要求: 1.保证安全通畅(主要指机动车对外出入口): 交通分区单元的机动车对外出入口所承担的交通流量在高峰时间控制在250辆/小时以内。说明:按照交通分区原则设计的交通分区基本能满足此项要求,实际操作中如未满足交通分区要求或者交通分区单位的机动车出入口个数不是建议值(2个),那么应该参考上页计算方法对出入口交通流量进行核算。尽量避免在大流量城市干道上开口。

2.便利居民出行: 人车混行主要出入口和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跟附近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要求不超过150米。住区各类出入口尤其是人行出入口在尽可能前提下靠近周边大型服务设施。 3.满足出入口之间距离的要求: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与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50M。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 (二)、出入口的数量: 交通分区单位的适宜的车行出入口个数为2个; 小于4公顷的项目可以考虑设置1个车行出入口; 个别项目交通分区单位可设置3个车行出入口,但一般情况不建议采用; 交通分区的车行出入口不得超过3个。 (三)、消防要求: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至少应该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当沿街的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该增设洞口尺寸不小于4×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超过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道通道口。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四)、出入口的设计要求: 1.机动车出入口的车道设计: 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连。 2.交叉口采用的形式: 住区道路与城市主干道:不建议设置交叉口;

华为LTE邻区添加指导手册

华为L T E邻区添加指导 手册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LTE邻区添加指导书 哈尔滨移动LTE华为专项项目组 2015年1月 目录 LTE邻区添加指导书 概述: LTE邻区涉及系统内邻区、到TD邻区、到GSM邻区,本文将通过具体示例进行详细演示,对邻区规划原则以及注意事项做了简要说明。 使用工具: 1、添加系统内邻区 LTE系统内邻区类型:按频率分为同频、异频邻区,按邻区关系分为同站、异站邻区,本文以添加异站同频邻区为例,其他情况操作方式一致。 添加邻区的方式主要存在两种:MML命令方式、脚本方式:分别对应于单个、多个邻区添加的应用场景。本文对两种方式均做详细说明。

命令模式 1)邻区规划:利用Mapinfo软件,结合地理位置、覆盖方向等信息规划邻区: 本文以XX-1添加YY-2邻区为例进行说明。 2)添加外部小区:异站邻区需先添加外部小区数据。登录网管U2000,打开“维护”菜单中“MML命令”,勾选XX站点,执行ADDEUTRANEXTERNALCELL命令,对红色必填项添加数值: 必填项中:“本地小区标识”:源小区为1,则填写1;“移动国家码”、“移动网络码”固定填写460、00;“基站标识”、“小区标 识”、“下行频点”、“物理小区标识”、“跟踪区域码”则填写邻区的EnodeBID、CellID、频点、PCI、TAC。 3)添加同频邻区:针对XX站点,添加同频邻区,对应的命令为ADDEUTRANINTRAFREQNCEL,对红 色必填项添加数值: 必填项中:“本地小区标识”:源小区为1,则填写1;“移动国家码”、“移动网络码”固定填写460、00;“基站标识”、“小区标 识”则填写邻区的EnodeBID、CellID。 脚本方式 制作脚本是为了更方便的对于网管中需要修改的参数进行批量修改,提高工作效率。 脚本制作步骤: 1)将需要添加同频邻区的信息填写到对应表格,得到红色区域的一个原始的脚本公式,将此公式 复制。 2)对上面的脚本公式进行修改。 ADDEUTRANINTRAFREQNCELL:LOCALCELLID=0,MCC="460",MNC="00",ENODEBID=295083, CELLID=2";{XX}/修改前原始脚本/ ="ADDEUTRANINTRAFREQNCELL:LOCALCELLID="&0&",MCC=""460"",MNC=""00"",ENODEBID="&295083&", CELLID="&32&";"{&XX&}”/修改后脚本/ 对上面“修改后脚本”中黄色部分的每个对应量,利用EXCEL函数进行赋值。 3)这个脚本的作用是:对XX执行 ADDEUTRANINTRAFREQNCELL:LOCALCELLID=1,MCC="460",MNC="00",ENODEBID=295083,CEL LID=32;这条命令(即源小区为站点1小区,添加邻区基站标识为295083、小区标识为32所对应的小区)。 集中任务管理制作:集中任务管理是对批量的站点进行集中执行,不需要对单条脚本进行逐个操作,起到了集中处理的作用。 添加外部小区定义的脚本制作过程同上。添加邻区脚本EXCEL表格如下: 脚本执行网管操作步骤: 1)打开“集中任务管理窗口”,见下图: 2)集中任务管理窗口-定义任务名称,见下图: 3)集中任务管理窗口-选择立即执行,见下图: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1、邻里单位 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使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2、居住综合体 :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居住综合区: 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它有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 3、居住区用地构成: 4、居住区: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所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相应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8 居住小区: 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 指小区级或居住区级道路分隔,并与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结构等级: ⑴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

⑵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⑶独立组团结构 6、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⑴“中心式”布局形态: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特定空间要素组合排列,表现了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顺畅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⑵“围合式”布局形态: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 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 ⑶“轴线式”布局形态:轴线设计手法作为控制城市空间的重要方法,空间轴线 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地、水体等,具有强烈的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⑷“隐喻式”布局形态: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或建筑与环境的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里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意在像外”的升华境界。 ⑸“片块式”布局形态:住宅建筑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紧密联系的群体。 ⑹“集约式”布局形态: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依靠科技进步,尽力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布局空间。 7、套型的功能空间设计: 套型功能: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功能空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厨卫、交通及其他三大部分。 套型构成:睡眠、起居、工作、学习、进餐、炊事、便溺、洗浴储藏及户外活动等功能空间 8、 幼儿园: ⑴远离各种污染源,避免交通干扰,日照充足,场地干燥,功能分区合理,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转折的环境空间。 ⑵托儿所、幼儿园的服务半径以500m左右为宜 ⑶应该有集中绿化园地,并禁止种植有毒、带刺植物 ⑷分区明确,避免相互干扰,杂物应与幼儿活动场地隔开,并设专用入口 ⑸活动室容纳人数为30人左右,面积为50~60平方米,净高2.8~3.1地面材料宜用保暖,弹性地面,墙面所有转角做成圆角,门窗坚固耐用

NASTAR邻区优化工具

频率检查与优化Nastar 1.开启E2E任务管理 2.点击 GSM邻区测量数据任务 3.点击新建任务,输入任务名称 4.选择对象小区,观察该小区的BA2步长,对话框上方的测量步长等于31 – BA2步长, 如果该小区BA2步长大于30,则该任务不需要继续执行 5.选择测量周期,一般为1 6.选择持续时间,一般为1440 7.在对话框下方频点区选择需要填充的频点 8.E2E任务完成 9.开启分析任务管理

10.点击GSM频率分析任务 11.点击新建任务,输入任务名称,任务类型选择GSM频率分析任务 12.选择数据时间设定的时间,如果之前登记过E2E任务,则起始时间与该小区E2E任务的 起始时间相同 13.选择目标小区所在的BSC,点击完成 14.任务运行完成后,选择该任务 15.在下方结果框右键点击结果,选择频率优化 16.在频率优化对话框,选择BCCH和TCH的频率范围,同时需要最近修改的频点配置

到小 改频总结20101105. docx 主分集通路检查PRS 1.打开PRS,选择性能报表下的报表管理 2.选择主分集电平任务 3.右键点击任务,选择条件查询,选择相应的对象和时间

5.打开如下的工具 主分集电平统计工 具(PRS).xls 6.按工具的提示,选择刚才导出到本地的任务结果,工具自动计算出主分集差异大的小区。语音、信令、数据业务的资源监测(扩减容工作)PRS 1.打开PRS,选择性能报表下的报表管理 2.选择容量报表(质差) 任务 3.右键点击任务,选择条件查询,选择相应的对象和时间

4.杭州一般按如下的原则考虑减容 -------------------------------------------------------------------------------A. SDCCH信道配置: SD话务量按一段时间内的最大busy_sd_max值 理论SDCCH配置数=busy_sd_max+16 SDCCH配置数=(向上取整((busy_sd_max+16)/8))*8 B. TCH信道配置: TCH话务量按一段时间(两周或一个月)内每天最忙时的话务量平均值; 理论TCH信道配置数=话务量参考爱尔兰表(2%呼损)换算。 TCH信道配置数=向上取整(理论TCH信道配置数) C. PDCH信道配置: PDCH按一段时间(两周或一个月)内每天最忙时的平均值,统计指标取(AR9315:存在下行TBF的PDCH平均个数) 理论静态PDCH数= AR9315:存在下行TBF的PDCH平均个数 PDCH信道配置数=向上取整(理论静态PDCH数/4)*4 D. 实际配置载波数: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 实际配置载波数=向上取整((SDCCH配置数/8+TCH信道配置数+PD信道配置数+2)/8) 2的意思是单小区配置1个BCCH+1个BCH; E. 实际各信道配置数量分配: 实际TCH信道配置数 = TCH信道配置数; 实际PDCH信道配置数(仅静态)= PDCH信道配置数; 实际SDCCH信道配置数=(实际配置载波数*8 -2 - 实际TCH信道配置数 - 实际PDCH信道配置数(仅静态))*8 ------------------------------------------------------------------------------- 5.扩减容实例如下

LTE网络的邻区规划及优化策略

LTE网络的邻区规划及优化策略 1.网络问题: 1)邻区过多会影响到终端的测量性能,容易导致终端的测量不准确,引起切换不及时、误切换及重新慢等; 2)邻区过少,同样会引起误切换、孤岛效应等; 3)邻区信息错误则直接影响到网络正常的切换流程。 这几类现象都会对网络的接通、掉话和切换指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要保证稳定的网络性能,就需要很好地来规划邻区。做好邻区规划优化可使在小区服务边界的手机能及时切换到信号最佳的邻小区,以保证通话质量和整网的性能。 2.合理制定邻区规划原则 1) LTE网络邻区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各小区的覆盖范围及站间距、方位角等因素。LTE邻区关系配置时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距离原则: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邻的小区一般要作为邻区; 强度原则:对网络做过优化的前提下,信号强度达到了要求的门限,就需要考虑配置为邻小区; 交叠覆盖原则:需要考虑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交叠覆盖面积; 互含原则:邻区一般要求互相配置邻区,即A扇区把B扇区作为邻区,B扇区也要将A扇区作为邻区。 在一些特殊场合,可能要求配置单向邻区。通过强大的Pioneer/Navigator网优利器,也会很容易的定位发现网络中的邻区漏配现象。 网络接入类问题的网络优化策略 1) 查询站点是否存在告警,若是,产品排障; 2) 是否存在干放,干放是否有告警或者上下行不平衡,若是,干扰问题处理; 3) 判断问题发生在RRC建立过程还是RAB建立过程; 4) RAB建立过程问题,是否存在拥塞,通过后台统计计是否用户终端导致的,跟踪信令分析来定位问题; 5) 是否存在上行干扰,若是,调整时隙优先级;

6) 跟踪小区UU口信令,如果RRC建立失败过程中rrc setup 消息多次重发是下行链路有问题的可能性大,否则上行链路有问题或者同步过程有问题的可能性大。 7) 外场测试是否复现,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是否存在越区覆盖,调整天馈;是否存在同频干扰,改换频点; 8) 是否存在系统间干扰,若是,建议处理系统间干扰或缩小覆盖范围; 掉线类问题的网络优化策略 1) 问题小区和周围邻区是否存在告警,如驻波比告警、GPS失步、小区退服等现象; 2) 通过话统统计来查看小区干扰底噪是否过高,通过调整载波优先级、时隙优先级、频点等手段进行规避干扰; 3) 查看统计话统的切换关系是否合理,需要结合GIS地理分布进行分析; 4) 核查切换参数和邻区关系是否存在异常,切换参数如门限和切换时延;是否存在漏配邻区(包括系统内和系统外); 5) 现场复测观察小区覆盖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弱覆盖、乒乓切换、越区覆盖、切换失败、小区更新和掉话等现象;可通过调整天馈、功率、切换参数或者调整门限解决和最小接入电平解决; 6) 处理室内小区时需要关注门口室内外切换关系、窗边的切换关系和室分系统是否正常等问题;

LTE邻区规划优化规则

北京移动TD-LTE华为区域LTE邻区规划优化 一:工参表核查: 经纬度核查: (1)比较工参表中的经纬度和从OMC上用DSP GPS命令查到的经纬度(用DSP GPS查到的经纬度,采信GPS锁星数量大于5个且LST CELL查询的基站处于激活状态的经纬度。下面所有述涉及DSP GPS的经纬度都是这个标准),两者有差异(标准是市区大于50米,郊区大于200米)的认为经纬度不准确。 (2)将这些站点过滤出来,查找基站实地勘查时的经纬度,DSP GPS的经纬度,单验经纬度,google经纬度,网上地图的经纬度(在百度上一搜“经纬度在线查询网站”就能搜到这个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1c2896340.html,)等5个经纬度信息,汇总到如下表格。 (3)对于以上5个经纬度信息,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推断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经纬度(比如:5个经纬度中,有3个很接近,就以这3个比较接近的为准,作为这个站的经纬度)。最后,对于单个站点的经纬度,还要参照其他地理信息,最终确认。 二:邻区规划原则 1、LTE系统内邻区 (1)LTE宏站间:市区1.5km,郊区2.5km,初始规划最多配置50条; (2)LTE宏站与LTE微站:以宏站为中心,市内500m内,郊区800M内; (3)LTE微站与LTE微站:200m以内为邻区关系。 2、4-2G邻区 (1)LTE宏站与GSM宏站:配置1.5km内,郊区为3公里; (2)LTE宏站与GSM微站:以宏站为中心,市内500m内,郊区800M内; (3)LTE微站与GSM微站:配置200米以内的。 3、4-TDS邻区 LTE配置TDS重定向邻区数不超过15条(8个频点)。

TD-LTE邻区优化指导书

LTE邻区核查与优化指导书 (仅供内部使用) 拟制: 广西LTE精品网项目组日期: 更新: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目录 (2) 1邻区优化工作概述 (3) 2邻区优化工作内容和原则 (3) 2.1邻区优化工作内容 (3) 2.2邻区优化工作原则 (3) 3邻区优化工作方法 (4) 3.1PEAC工具核查原理 (4) 3.2数据(PEAC分析的结果)后续处理 (5) 4邻区优化典型案例 (7) 4.1漏配邻区检测依据如下原则 (7) 4.2漏配邻区案例: (7) 4.3单向邻区检测依据如下原则: (8) 4.4单向邻区案例1: (8) 4.5过远邻区检测依据如下原则: (9) 4.6过远邻区案例: (9) 4.7过少邻区检测依据如下原则: (10) 4.8过少邻区案例: (10) 4.9过多邻区检测依据如下原则: (11) 4.10过多邻区案例: (11) 4.11外部数据不一致检测依据如下原则: (13) 4.12外部数据不一致案例: (13) 5PCI混淆核查优化 (14) 5.1PCI混淆核查检测依据如下原则: (14) 5.2PCI混淆案例1: (14) 5.3PCI混淆案例2: (15) 5.4PCI混淆案例3: (16)

1邻区优化工作概述 随着网络中不断的工程建设、割接等网络操作,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小区的邻区关系出现漏加、单向、多加等现象,另外,日常优化过程中对天线的调整也会带来邻区关系的变化,所以邻区优化工作一直是网络优化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通常对邻区的优化主要通过测试分析、后台性能分析、地理化观察分析以及邻区自动优化工具等方式来进行。主要优化内容包括:漏配邻区、单向邻区、多配或少配邻区,邻区外部数据配置错误等,LTE网络是快速硬切换网络,合理的邻区关系对网络来说非常重要,邻区关系过少,会造成大量掉话;邻区关系过多,会导致测量报告的精确度降低;因此定期进行邻区关系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专项优化主要利用华为工具PEAC梳理现网配置的邻区关系,完成基础的邻区关系优化,为后续的网络性能优化奠定基础。 2邻区优化工作内容和原则 2.1邻区优化工作内容 邻区优化主要做如下几方面给工作: ?LTE系统内漏配邻区核查; ?LTE外部小区一致性核查; ?LTE系统内邻区中PCI冲突核查; ?LTE系统内过远邻区核查; ?LTE系统内邻区过多过少核查; ?LTE系统内单向邻区核查; 2.2邻区优化工作原则 ?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邻的小区一般要作为邻区; ?邻区一般都要求互为邻区,即A扇区把B作为邻区,B也要把A作为邻区。如果在某些场景 下,如高速覆盖,需要设单向邻区,如A扇区可以切换到B扇区而不希望B扇区切换到A 扇区,那么可以通过将A扇区加入到B扇区的Black list中实现。 ?对于密集城区和普通城区,由于站间距比较近(0.3~1.0公里),邻区应该多做。目前 我司产品对于同频、异频和异系统邻区分别都最大可以配置64个,所以在配置邻区时,需要注意邻区个数,遵循先删除后添加的原则。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居住的物质舒适性和精神的享受性。 2、舒适性包括卫生、安全、方便、舒适。这是居住区舒适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 卫生:空气环境,日照条件,水环境 安全包含交通安全、治安安全,防火安全、防灾减灾和抗灾。 方便主要指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具体可表现在:居住区用地布局的合理、道路顺捷、车行人行互不干扰、充足方便的停车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完善、布点合理、使用方便;为居民人际交往、户外活动提供场所;同时考虑为残疾人、老任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方便条件。规划需充分考虑居民生活行为模式与特征、地方习俗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需求。 舒适舒适指健康的环境与居民生理、心理要求的适应与和谐 3、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城市中原有居住区组织形式的缺陷。 六项基本原则 ①邻里单位走位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②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③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 ④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上; ⑤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2),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⑥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4、居住小区的基本特征: ①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②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③小区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下限的依据,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5、居住组团的基本特征为: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地块不为小区道路穿越,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绿地。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规模: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hm2。 6、将四五个或更多小区组织起来,居住小区仍保持其独立性,另外增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这种住宅区被称为居住区 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50户,用地50-100 hm2。 7、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150 hm2)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 8、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的公共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9、居住综合区,是指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 10、社区与住区: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具有一种密切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①有一定的社会关系②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③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④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11、居住区与社区 城市居住区:一般简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定义为“一般称为小区,是指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第二章不同类型的居住区 第一节不同区位的居住区(农村型城市型郊区型) 居住区具有社会性和物质性 一、农村型居住区

华为邻区添加指导书

LTE邻区添加指导书 哈尔滨移动LTE华为专项项目组 2015年1月 目录 LTE邻区添加指导书 概述: LTE邻区涉及系统内邻区、到TD邻区、到GSM邻区,本文将通过具体示例进行详细演示,对邻区规划原则以及注意事项做了简要说明。 使用工具: 1、添加系统内邻区 LTE系统内邻区类型:按频率分为同频、异频邻区,按邻区关系分为同站、异站邻区,本文以添加异站同频邻区为例,其他情况操作方式一致。 添加邻区的方式主要存在两种:MML命令方式、脚本方式:分别对应于单个、多个邻区添加的应用场景。本文对两种方式均做详细说明。

1.1 MML命令模式 1) 邻区规划:利用Mapinfo软件,结合地理位置、覆盖方向等信息规划邻区: 本文以XX-1添加YY-2邻区为例进行说明。 2)添加外部小区:异站邻区需先添加外部小区数据。登录网管U2000,打开“维护”菜单中“MML命令”,勾选XX站点,执行ADD EUTRANEXTERNALCELL命令,对红色必填项添加数值:必填项中:“本地小区标识”:源小区为1,则填写1;“移动国家码”、“移动网络码”固定填写460、00;“基站标识”、“小区标识”、“下行频点”、“物理小区标识”、“跟踪区域码”则填写邻区 的EnodeB ID、Cell ID、频点、PCI、TAC。 3) 添加同频邻区:针对XX站点,添加同频邻区,对应的命令为ADD EUTRANINTRAFREQNCEL, 对红色必填项添加数值: 必填项中:“本地小区标识”:源小区为1,则填写1;“移动国家码”、“移动网络码”固定填写460、00;“基站标识”、“小区标识”则填写邻区的EnodeB ID、Cell ID。 1.2脚本方式 制作脚本是为了更方便的对于网管中需要修改的参数进行批量修改,提高工作效率。1.2.1脚本制作步骤: 1)将需要添加同频邻区的信息填写到对应表格,得到红色区域的一个原始的脚本公式,将 此公式复制。 2)对上面的脚本公式进行修改。 ADD EUTRANINTRAFREQNCELL:LOCALCELLID=0,MCC="460",MNC="00",ENODEBID=295083, CELLID=2";{XX} /修改前原始脚本/ ="ADD EUTRANINTRAFREQNCELL:LOCALCELLID="&0&",MCC=""460"",MNC=""00"",ENODEBID="&295083&", CELLID="&32&";"{& XX &}”/修改后脚本/ 对上面“修改后脚本”中黄色部分的每个对应量,利用EXCEL函数进行赋值。 3)这个脚本的作用是:对XX执行 ADD EUTRANINTRAFREQNCELL:LOCALCELLID=1,MCC="460",MNC="00",ENODEBID=295083,CELLID=32;这条命令(即源小区为站点1小区,添加邻区基站标识为295083、小区标识为32所对应的小区)。 集中任务管理制作:集中任务管理是对批量的站点进行集中执行,不需要对单条脚本进行逐个操作,起到了集中处理的作用。 添加外部小区定义的脚本制作过程同上。添加邻区脚本EXCEL表格如下: 1.2.2脚本执行网管操作步骤: 1)打开“集中任务管理窗口”,见下图: 2)集中任务管理窗口-定义任务名称,见下图: 3)集中任务管理窗口-选择立即执行,见下图: 4)集中任务管理窗口-导入批处理脚本,见下图: 注:重要的是对网元的选择。若勾选上了网元,就会对网元所有基站(小区)都会执行脚本的命令。因此

中兴LTE异系统邻区规划说明_20140118

北京移动LTE异系统邻区规划原则及实际操作方法说明 1 概述 目前LTE网络已正式商用,因目前网络覆盖相对较弱,且CS业务靠GSM网络,因此异系统邻区对LTE的用户感知影响非常大,需要我们重视。由于目前基站建设速度很快,手工规划异系统邻区效率相对较低,因此需要使用自动工具完成邻区规划工作。 2 邻区规划工具说明 名词解释: 本小区夹角:本小区天线方向与两小区连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如下图蓝色箭头所示。 邻小区夹角:邻小区天线方向与两小区连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如下图绿色箭头所示。 本小区夹角和邻小区夹角可通过经纬度、方位角计算得出,其数值均大于等于0度小于等于180度。当某小区夹角均趋近0度说明该小区天线朝向另一小区,当两夹角均趋近0度说明两小区对打。 邻区规划工具为Excel工具,共有4个Sheet,具体如下: Sheet1“规则定义” 填写邻区选取的原则,最多50条,具体如下:

第1条表示当本小区和邻小区均为宏站时,如果两小区距离<=0.2km(200m),本小区夹角<=360度,邻小区夹角<=360度时,本小区与邻小区应该添加为邻区。相当于当两小区距离<=200m时不考虑夹角全部添加。 第2条表示两宏站小区距离<=400m、邻小区夹角<=60度添加,第3条表示距离<=400m、本小区夹角<=60度添加,两条联合起来相当于400m任意夹角<=60度时添加为邻区; 第4条表示两宏站小区距离<=600m时,两小区夹角均<=60度时添加为邻区; 第5条表示两宏站小区距离<=1000m时,两小区夹角均<=30度时添加为邻区; 第6条表示两室分小区距离<=100m时,添加为邻区; 第7条表示本小区为室分,邻小区为宏站,小区距离<=200m时,添加为邻区; 第8条表示本小区为室分,邻小区为宏站,小区距离<=400m,邻小区夹角<=60度时添加为邻区; 第9条表示本小区为室分,邻小区为宏站,小区距离<=600m,邻小区夹角<=30度时添加为邻区; 第10条表示本小区为宏站,邻小区为室分,小区距离<=200m时,添加为邻区; 第11条表示本小区为宏站,邻小区为室分,小区距离<=400m,本小区夹角<=60度时添加为邻区; 第12条表示本小区为宏站,邻小区为室分,小区距离<=600m,本小区夹角<=30度时添加为邻区; 工具使用时需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上表中的内容,具体条数也需根据实际需求添加或删除,理论上条数越多规划越细致,效果越好。其中“备注”列可以不填写。 Sheet2“待规划小区表” 填写本小区的信息,具体如下:

5G NSA锚点优选小区方案指导书

5G NSA锚点优选小区方案指导书 摘要:本文介绍了非锚点小区和锚点小区再不同的组网环境下,如何实现NSA终端优先占用锚点小区的方案。 关键字:NSA组网、锚点优先占用、NSA定向切换、基于SPID的IMMCI重选、基于NSA的IMMCI 重选 适用场景:NSA组网

目录 1背景介绍 (1) 2NSA终端优先占用锚点小区方案总览 (1) 3方案四(适用版本:非锚点3.70.20/锚点3.70.20) (4) 3.1适用的组网环境 (4) 3.2对应的解决方案 (4) 3.2.1开启基于NSA定向切换和定向重选功能 (5) 3.2.2开启NSA终端独立移动性策略配置 (7) 3.2.3开启NSA终端禁止负荷均衡功能 (11) 3.3配置方法 (11) 3.3.1开启基于NSA终端的定向切换/定向重选功能 (11) 3.3.2开启NSA终端独立移动性策略配置 (17) 3.3.3开启NSA终端禁止负荷均衡功能 (24) 3.4测试信令解析 (24) 3.5应用效果 (25) 3.5.1北京移动北京邮电大学校园区域测试 (25) 3.6方案四总结 (29) 4附录-不推荐的方案一、二、三(3.5/3.6/3.70.10版本实现锚点优先的配置方案) (29)

1背景介绍 当前5G实施NSA组网模式,NSA终端必须占用锚点小区后,才能使用5G业务提升 用户感知。如何及时将NSA终端迁移到锚点小区并保证稳定占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 问题,是当前NSA终端移动性策略遇到的重要问题,以下针对不同组网环境下NSA 终端优先占用锚点小区的方案分别进行介绍。 2NSA终端优先占用锚点小区方案总览 从当前外场验证效果来看,非锚点和锚点都是3.70.20版本的话, 实现NSA终端优先占用锚点效果最好(注:该功能CPE支持略 差,使用CPE在营业厅等场景定点测试,如未占用锚点则重启 一下CPE即可,如用CPE进行拉网测试,则建议直接锁频), 可全网部署且不依赖核心网。即推荐非锚点和锚点都升级3.70.20, 部署方案四,配置过程见正文。 其余3.5/3.6/3.70.10等版本如使用基于SPID的IMMCI重选方案 则依赖核心网,且只适合在VIP,写字楼等部分场景使用,不适 合全网大面积部署,配置过程见附件> 实现NSA终端优先占用锚点小区的目的,就是NSA终端从非锚点小区能迁移到锚点 小区,当NSA终端迁移到锚点小区后,要能尽可能的多占用锚点小区,所以需要非锚 点小区和锚点小区同时开启相关功能配合实现。 ?从非锚点小区的角度看,就是如何在空闲态和连接态分别把终端赶到锚点小区/频点 ?从锚点小区的角度看,就是如何在空闲态和连接态分别把终端留在锚点小区/频点 因为当前版本已经实现或者正在陆续实现相关功能,所以外场实际在非锚点和锚点版 本部署中有多个可能的组合,以下为不同版本组合对应的相关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