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三单元主观题

哲学第三单元主观题
哲学第三单元主观题

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主观题精练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二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

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会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器,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这表明企业知名品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

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

2、2011年11月1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是集各方之力、汇各方之智的全国大协作工程,是体现现代化科学管理要求的要求的大型复杂系统工程。工程接口协调复杂,涉及领域广,参研参试单位多,有数百个单位、上万人参加。国防科工委会同各有关部门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任命了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两总”系统,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工程的实施。参加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科学应用的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协调解决了大量难题,走出了一条投入少、速度快、效益好的发展路子。

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保障工程圆满成功的。

3.2010年7月16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幕。环青海湖赛以其地域的独特性、风俗的神秘性和运动的挑战性而著称。自2002年开始举办以来,青海省委、政府着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环湖赛作为青海品牌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不断提高赛事水平和级别,现已发展为亚洲顶级赛事,成为青海亮丽的“金色名片”。青海省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以环湖赛为平台、契机和动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迎来了较大发展。环湖赛的突出效应表现在促进作为第三产业龙头和支柱的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上,拉动了旅游,吸引了投资,带动了消费,展示了青海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丰富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活动。以环湖赛为平台,各行各业共同唱戏的局面已经形成,开创了青海省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青海人在开创青海省科学发展新局面过程中是怎样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14分)

4、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今年5月1日,增设了“危险驾驶罪”的刑法修正案(八)开始施行,对于醉酒驾车行为,从过去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刑事处罚。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市民认为,“醉驾入刑”的举措难以解决屡禁不绝的醉驾难题。理由在于:

(1)醉酒驾车仍然是多发现象,顶风违法时有发生。

(2)“醉驾入刑”执行起来能否保持标准统一、是否能够严格依法执行尚存疑问。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

根据“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的基本内容,分析和评价该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14分)

5.(12分)最近,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鼓励政策。行业专家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社会和消费者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给予更多耐心,不能因新能源汽车尚不完善而予以否定;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坚定信心,不断改进完善新能源汽车生产工艺,逐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满足大规模量产要求。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行业专家的看法。

6、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销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材料三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安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费标准;加大教肓、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联系材科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10分)

8、我国水资源短缺,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年-2010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在全国实施;2010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第三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的508亿m2增长到2010年的1397亿m2,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m2,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工业水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不足1.5%,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快速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工业用水矛盾突出。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既要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又要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10分)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

10.(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73年,某企业生产的玩具产品“芭比娃娃”由于式样陈旧、价格昂贵等原因而严重滞销,企业濒临破产。很多员工建议放弃生产“芭比娃娃”而转产,但一位年轻人极力反对并建议为“失败产品”创办博物馆。“这绝对不行,这不是自曝家丑吗?”企业总裁立即明确表示反对。但这个年轻人据理力争并最终设法说服了总裁。不久,陈列200多件不受消费者欢迎的“失败产品”的博物馆,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在此后的3个月里,年轻人全身心地“泡”在博物馆里,听取参观者对“失败产品”的见。他收集的500多条意见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令企业总裁惊喜不已。相关部门根据这些见改进产品设计式样,调整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新的市场,企业很快打了一漂亮的翻身仗。此后的12年间,公司年业绩从4 200万美元飙升到10亿美元。今天,“芭比娃娃”已不仅是一种玩具产品的商标,而且是流行时尚、成功品牌的代名词,那位“研究失败的花朵而赢得成功的芬芳”的年轻人也被誉为“芭比之父”。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说明“芭比之父”通过“研究失败的花朵而赢得成功的芬芳”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根据辩证否定原理谈谈“芭比之父”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迪。(7分)

11.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优势产业的培育,既与图11中的四种因素的基本状况密切相关,又与这些因素能否相互促进有关。这一分析框架用图形表示如同钻石的顶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钻石模型”。

材料二:青蒿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品,因其速效、高效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嵩素产业的发展遇到一些难题。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针对我国青嵩素产业的现状,说明如何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12分)

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主观题精练答案

1、答案: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企业知名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解析:要求用《生活与哲学》中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阐述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企业相对于国家来说是部分,可运用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作用的相关原理及其方法论,结合材料开展论述。

2、(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是大型、复杂、系统的工程,每一个单独的领域都不可能完成。它的圆满成功,是围绕整体目标、全国协作的结果。(2)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国防科工委会同各有关部门成立工程领导小组,任命了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两总”系统,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保证了工程有序、有效实施。(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趋向强化的特征,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参加工程各部门和单位以及科学工作者,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协调解决了大量难题,走出了一条投入少、速度快、效益好的发展路子。(4)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体现了现代科学管理的要求,既着眼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化组合,又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了对如何实施探月工程完整、准确的认识,保障了工程的圆满成功。

3.(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环湖赛通过比赛带动旅游投资消费形成整个经济链条从而促进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3分)

4.答案:①该市民所述理由是“醉驾入刑”施行过程中的困难。这些困难确实存在。理由1:醉酒驾车的多发性和顶风违法,表明人们对该法律的认识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理由2:执法标准能否统一,表明该法律的执行需要一个完善过程。这些事新事物发展中的曲折性表现。②上述理由夸大了这些困难,把困难看成不可逾越的障碍,而不是看做前进中的困难,夸大了曲折性,从而柔韧了前进性。③

“醉驾入刑”是有利于文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新事物,“醉驾入刑’”作为新事物需要经历一个被人们逐步认可、自身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不可能迅速解决顽症,但总的趋势是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醉驾入刑”的施行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④因此,该市民的理由不能充分支持其观点

解析:正确回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分析评价市民所述理由的合理性;二要分析评价所所述理由的不合理性;三要指出对“醉驾入刑”能否解决醉驾问题所应具有的正确认识;最后得出评价结论。

5.【答案】(1)事物是普遍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汽车是必然趋势。(4分)(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能源汽车是新生事物,我们既要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满信心,又要支持和保护其发展。(4分)

(3)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发展新能源汽车,要注重量的积累,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质量,促进发展。(4分)

6.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世界各国的发展既是不平衡的,有自身特色和历史传统,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世界各国在差异和包容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

7.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针对现状,国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4分)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扩大消费的同时,不忽视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体现了这一要求。(4分)③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的统一。(2分)

8.【答案】 (3)①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在水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工业用水快速增长,凸显了工业用水需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工业用水供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解决事物的矛盾需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政府提出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相对压缩用水需求,就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缓解工业用水矛盾。③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解决事物的矛盾也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我国政府强调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就是要处理好矛盾的次要方面,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解析】(3)矛盾主次方面原理的阐述一定要准确,不要误答成主次矛盾原理,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需要考生特别注意。原理的阐述一定要结合材料,并且是原因类的问题,我们更有仅仅围绕节约水资源的问题。

9. 答案(3)坚持两点论就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

10.(1)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2分)失败与成功作为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分)“芭比之父”通过给失败产品办博物馆,找到了产品滞销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企业起死回生。(2分)

(2)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3分)“芭比之父”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建议,说明要具有批判性思维。(2分)“芭比之父”注重收集产品意见和市场需求信息,说明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2分)

11.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与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 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3、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 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4、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造成工 作上的严重失误。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5、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时消极等 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6.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7、人类最早的哲学家都曾探究“天”的道理,研究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后来又进而转向关注人类自身,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说过,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这说明 A.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界的科学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学说D.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哲学知识点汇总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时代精神(1)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文化范畴,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科学发展观是真正的哲学) 4、哲学的作用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反作用于时代)①哲学批判旧思想和旧制度,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唤起人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精神。(批判功能)②哲学可以预见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塑造、引导功能)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含义及和三种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质,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含义及两种基本形态: (1)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惟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知识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9、认识论3、唯物辩证法19)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9条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 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原理6 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9.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⑶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⑷从辩证法角度: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10.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⑶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3+矛盾7+创新3)(共19条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1-3课哲学基础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4)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 注意: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主要是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P10 6、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是什么?(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注意: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 (2)主要派别: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8、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归纳

2014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 1.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31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分析1-9 3.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10-12 4.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13-31 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分析13-18 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分析19-21 7.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分析22-28 8.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分析22-28 9.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原理分析29-31 10.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 11.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唯物辩证法 12.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2、3、4、5 13.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6 14.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认识论 1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联系+发展 1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矛盾观 17.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10 18.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分析1-4 19.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原理分析5-10 20.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⑷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⑶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认识论常用的观点 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

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概况】第1、2、3课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 (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意识决定物质)(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马克思主义哲学 ⑴产生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⑵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辩证的唯物论】第4、5课 1、世界的物质性 ⑴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⑵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具体物质形态是物质的体现。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⑶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①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②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物质与运动 ⑴运动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有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真正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正统一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回答2-3题 2、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示我们 A.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 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5、马克思说:“哲学不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在物质世界之内B.生活处处有哲学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可以给人们带来智慧 6、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7、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8、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

2017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全)

哲学生活类主观题答题技巧(附哲学原理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 1、宏观角度 (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 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微观角度: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三、唯物辩证法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 (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 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中观角度 “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 3、微观角度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 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 四、历史唯物主义 1、宏观角度 (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中观角度 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 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 3、微观角度: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事业单位哲学知识点归纳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哲学主观题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同步导学与训练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 前言生活与哲学 三、简答题 1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请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认识自己有什么积极作用? (1)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会更加自觉,取得更大成效。 (2)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懂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正确回答有关学习目的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能够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我们的政治觉悟。 四、分析说明题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当然也不例外。请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密切关系。 “马哲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说明:一方面,马哲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生活,马哲内容来源于时代,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当然,马哲也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另一方面,马哲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具有高度的实践性。马哲总是倾听实践的呼声,紧紧抓住时代的重大问题,把握社会的脉搏,探求历史进步的动力,对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引领的作用。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三、简答题 21、两千多年来,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请回答: (1)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提高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 (1)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三个阶段。 (2)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为依据,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全面地、彻底地贯彻和应用于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因而它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22、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指出: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温家宝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愿以最大的诚意和决心,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请简要回答:温总理的讲话体现出唯物论的哪些知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必备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必备 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如要求从哲学角度回答,组织答案时一般要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哲学主观题模板要求: 一、审题 1.审范围:——答题范围 (1)唯物论(探索世界):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2)认识论(追求真理):实践认识真理 (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价值观(人的价值;价值观导向;价值判断与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审设问方式:设问是答清思路关键所在。——可以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设问方式。

(1)哲学依据=哲学道理=哲学观点=哲学原理。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 (2)哲学启示=措施=建议=如何做=怎样做。答案结构:(动词)方法论+材料分析 (3)为什么=原因=理由=必要性=意义。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原因意义)有几个写几个,做到条理清楚 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要在材料中找原理(学会抓关键句,抓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万一不行,利用板块记忆的方式进行罗列,最接近的用上。 三、学会抓关键词 这是判断哲学原理的关键所在。 四、要学会找关联性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生——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 (4)发展具有普遍性——辩证否定观; (5)一分为二——主流与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 (6)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 五、注意抓住范围:(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追求真理、(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案 一、说教材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五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创造人生价值”。《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运用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

生选择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1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2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六、教法学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七、课时安排 本节课一共有2个学时 八、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8分钟 1. 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救人也要讲“价钱”吗?》 2.提出问题:”同学们,救人者的要求合理吗?这种利该不该追求?在道义和利益面前,我们该怎么选择?” 3.让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步骤二:讲授新课 80分钟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发 《生活与哲学》问答题必背重点(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略)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辩证)唯物论有四个观: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 ▲(辩证)唯物论所包含的哲理有: ①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②运动与物质的关系;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④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⑥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⑦一切从实行出发、实事求是。 1.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又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表现为: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行出发、实事求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认识论部分

▲认识论所包含的哲理: ①实践的三个特征;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有条件性;⑤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 实践的三个特征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有条件性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表现为: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13课时

第13课时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2)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

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