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琴谱集成细目

古琴琴谱集成细目
古琴琴谱集成细目

古琴琴谱集成细目目录:

第一册

【古逸丛书碣石调·幽兰】【白石道人歌曲·古怨】

江炳炎序

古怨

钱希武跋

赵与訔跋

又跋

朱孝臧跋

【事林广记】(椿庄书院本)琴谱总说

开指黄莺吟

宫调

商调

角调

徵调

羽调

弹琴要则

整琴要诀

【事林广记】(泰定本)

抚琴要略

开指黄莺吟

左右手字谱

【太古遗音】

群书要语

琴赋

琴制尙象论

琴议篇

三声论

抚琴论

抚琴势

制度

指法字谱

琴本制起法象

丝附木论

琴材论

弹琴要则

琴坛十友

琴经须知

琴不妄传

手诀

琴谱总说

斫琴法(下佚)【太音大全集】题辞

卷一

造琴法度

造弦法

论徽

论弦

制度

抚琴论

抚琴势

上弦势

抱琴势

上弦调弦手法卷二

历代琴式

卷三

指跋

辨指

手势图

卷四

群书要语

弹琴赋

弹琴法

仪式

琴制尙象论

琴议篇

三声论

琴本制起法象丝附木论

琴材论

琴体说

论弦

弹琴要则

琴经须知

琴不妄传

卷五

琴谱总说

指法

手诀

右手指法

左手指法

左手指法谱

字谱

唐陈居士谱诀

外调转弦

转弦宗派

名数发端

右手指法

左手指法

琴操辨议

古琴曲调名

【神奇秘谱】

朱权序

目录

卷上太古神品遯世操十段

广陵散四十五段华胥引

古风操

高山

流水

阳春八段

玄默

招隐

酒狂四段

获麟七段

秋月照茅亭五段山中思友人三段小胡笳六段

颐真

卷中霞外神品

广寒游九段

梅花三弄十段神品商意

神品古商意

慨古三段

忘机二段

隐德三段

广寒秋三段

天风环佩三段神游六合十段长清九段

短清八段

白雪九段

鹤鸣九皋十段猗兰十一段

神品角意一段凌虚吟三段

列子御风十段神品徵意

徵意

山居吟三段

禹会涂山十四段樵歌十一段

神品羽意

雉朝飞十四段乌夜啼九段

卷下霞外神品神品无射意

黄云秋塞三段龙朔操八段

大胡笳十八段大雅九段

神品碧玉意

八极游六段

神品蕤宾意

泛沧浪三段

潇湘水云十段神品凄凉意

神品楚商意

离骚十八段

神品商角意

神化引三段

庄周梦蝶八段

楚歌八段

神品姑洗意

飞鸣吟三段

秋鸿三十六段

【五声琴谱】

懒僊序

懒僊五声正变琴诀

春雨十一段

汶阳八段

僊山月九段

鸿飞九段

盟鸥十二段

【浙音释字琴谱】

卷上

列子残谱存八九十段

徵意

关睢九段

南熏歌六段

天台引残谱存五到十一段禹会涂山十二段

思舜九段

师贤八段

山居吟四段

蕤宾意

渔歌调

渔歌十八段

潇湘水云十段

泛沧浪三段

商角意

楚歌八段

神化引三段

梦蝶八段

羽意

乌夜啼

雉朝飞

秋鸿三十六段

黄钟意

龙翔操八段

大雅九段

秋月照茅亭五段

山中思友人三段

小胡笳六段

颐真四段

黄云秋塞三段

大胡笳十八段

凄凉意

华胥引三段

离骚十八段

泽畔吟四段

屈原问渡

阳关三叠残谱存一至八段【谢林太古遗音】

张鹏序

右手指法

左手指法

卷一

南风歌

思亲操

湘妃怨

岐山操

拘幽操

关睢曲

文王操

克商操

文王曲

越裳操

履霜操

鹤鸣九皋

卷二

漪兰操

将归操

龟山操

亚圣操

雉朝飞

楚歌

蔡氏五弄

八公操

昭君怨

黄钟意

卷三

归去来辞

梅花曲十段

思归引

风入松歌

听琴赋五段

伯牙吊子期

阳关曲

春江曲

双清传

正气歌

古秋风

新增客窗夜话

太古遗赋

何庄跋

【黄士达太古遗音】黄士达自序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新刊发明琴谱】黄龙山序

上弦势

用指法

上弦手法

调弦手法

手势图

右手诀法

左手诀法

思贤操七段

潇湘水云十段

秋江晚钓八段

庄周梦蝶八段

白雪九段

屈原问渡八段

神游六合十段

猿鹤双清十二段

樵歌十一段

昭君怨八段

关睢八段

禹会涂山十四段

楚歌八段

大雅九段

客窗夜话九段

乌夜啼九段

阳关八段

梅花三弄十段

文王思舜八段

猗兰十一段

盛德颂八段

阳关三叠三段

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段【梧冈琴谱】

陈经序

勾琴总字母

右手指法

左手指法

神品宫意

梅花引

阳春

清都引

神品古商意

奇品商意

亚圣操

白雪

长清

猗兰

鹤鸣九皋

猿鹤双清

归去来辞

夷旷吟

角意

庄周梦蝶

神品徵意

文王操

关睢

禹会涂山

樵歌

鹤舞洞天

神品羽意

雉朝飞

佩兰

乌夜啼

复古调

南风畅

黄钟意

昭君引

神品凄凉意楚歌

屈原问渡

潇湘水云

妙品姑洗意飞鸣吟

秋鸿

黄献后序

第二册

【风宣玄品】朱厚爝序

张鲲序

卷一

指跋

辨指

指法

仪式

造琴法

造弦法

论徽

论弦

鼓琴训论

鼓琴要则

琴调徽法

琴制

抚琴势

抚琴论

上弦法

抱琴势

弹琴家数

历代琴式

手势图

卷二

神品宫意

阳春十五段

圯桥进履三段广寒游八段

酒狂五段

梅花三弄十段一撒金二段

古风操

高山

流水

玄默

招隐

蔡氏五弄五段思亲操

获麟六段

卷三

神品商意

客窗夜话九段思贤操八段

瀛洲六段

雪窗夜话十二段卷四

猿鹤双清十段长清九段

短清八段

神游六合十段忘机二段

隐德三段

越裳操

履霜操

陋室铭

捣衣曲

归耕

听琴赋五段

伯牙吊子期

正气歌

风入松

八公操

南风歌

大明一统

湘妃怨

醉翁吟

卷五

风雷引八段

猗兰十一段

古交行十段

天风环佩三段广寒游三段

春江三段

概古三段

归去来辞五段白雪九段

鹤鸣九皋九段广陵散四十五段卷六

神品角意

列子御风十段凌虚吟三段

神品商角意

神化引三段

庄周梦蝶八段李陵思汉八段遯世操十段

卷七

神品徵意

樵歌十二段

雁过衡阳十二段山居吟三段

渭滨吟三段

禹会涂山十四段关睢十段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卷八

神品羽意

佩兰十六段

雉朝飞十四段乌夜啼九段

神品凄凉意

离骚十八段

楚歌八段

屈原问渡八段泽畔吟四段

华胥引

卷九

神品姑洗意

飞鸣吟三段

秋鸿卅六段

神品蕤宾意

阳关九段

潇湘水云十段泛沧浪三段

寄情操十二段渔歌十八段

卷十

神品无射意

昭君出塞七段大雅九段

大胡笳十八段小胡笳六段

黄云秋塞三段山中思友人三段颐真

秋月照茅亭五段神品碧玉意

【琴谱正传】

何迁序

上弦势

抱琴势

手势图

勾琴总字母

精考详明字母

弹琴须知

启蒙

弹琴法

论余

卷一

梅花文

阳春文

孤芳吟三段

梅花三弄十二段神品宫意

梅花引十段

阳春十三段

鹤鸣九皋十段猿鹤双清九段卷二

文君操文

南风歌文

捣衣曲文

正气歌文

履霜操文

陋室铭文

湘江怨文

鹤鸣九皋九段归去来辞六段夷旷吟三段

角意

御风行八段

商角意

庄周梦蝶

徵意

文王操十段

石上流泉六段

猗兰十一段神品徵意

文王操十段卷三

昭君文

豳风歌二十段神品古商意

奇品商意

亚圣操七段白雪

鹤舞洞天三段神品羽意

雉朝飞十三段佩兰十三段乌夜啼九段复古调

南风畅八段黄钟意

昭君引八段卷四

阳关文

风入松文

神品凄凉意

楚歌九段

吊屈原十段屈原问渡六段神品蕤宾意

潇湘水云十段断金吟三段古交行十三段妙品清商意

神品姑洗意

飞鸣吟三段秋鸿卅六段客窗夜话八话卷五

樵歌文

清虚吟三段

泽畔吟四段

离骚十八段

九疑吟三段

潇湘水云十段

关睢八段

禹会涂山十二段

樵歌十一段

渔歌十段

卷六

雪窗夜话文

刍牧吟四段

牧歌十八段

风雷引八段

春江八段

尽善吟二段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二十三段清夜闻钟七段

扣角歌八段

秋风十二段

篝灯吟三段

雪窗夜话十段

黄献后序

第三册

【西麓堂琴统】

唐皋序

卷一

叙论

追古

十则

中声

琴准异同

三声

原音

订定五音调

五音审辨

七音之辨

卷二

十二律调

七字法

律吕图

卷三

外篇

五声正变

节奏要诀

乐书纪

琴经须知

卷四

琴本制起法象

制度

琴制所象

论徽

整琴要诀

整弦奥法

抱琴法

上弦势

上弦手法

论弦

释弦

调弦手势

调弦法

抚琴论

抚琴势

抚琴诀

转弦宗派

五士操图

上弦例

琴坛十友

卷五

用指谱法

左手用指图

左手字谱例佚

右手字谱例佚

左、右手字谱例佚字谱佚

右手指法释谱佚

左手指法释谱佚左、右手朝揖释谱佚

泛声品弦佚按声品弦佚卷六

调弦品

宫意

修褉吟三段阳春十段

康衢谣七段冲和吟三段谷口引十三段圯桥进履七段梅花三弄十段卷七

达观吟三段广寒游十一段流觞八段

高山八段

流水十段

幽兰十段

卷八

商意

天风环佩三段骑气九段

白雪九段

飞电吟三段风雷八段

隐德三段

春江十段

鹤鸣九皋九段卷九

商意

胶漆吟三段古交行十二段扊扅歌六段思贤操五段亚圣操七段忆颜回七段怀古吟三段猗兰十一段

卷十

鸥鹭忘机三段长清十段

短清十段

长侧十段

短侧九段

清夜吟三段江月白九段雪窗夜话十段卷十一

秋风十段

猿鹤双清十段春江晚眺六段瀛洲六段

一叶知秋八段梅梢月十段商角意

籧栩吟三段庄周梦蝶

卷十二

角意

蒙棘引三段苍梧怨十二段掇蜂吟三段履霜操十段凌虚吟三段列子御风十段卷十三

击壤歌八段襄陵操八段子猷访戴九段僊山月九段烈女引五段采真游七段角徵羽意

南风畅

卷十四

徵意

卿云歌五段

观光十四段

关睢八段

渭滨吟三段

文王思士十段思亲五段

石上流泉八段洞庭秋思三段醉渔唱晚十段卷十五

徵意

山居吟三段

静极吟四段

渔歌十八段

龙归晚洞九段霜夜鸿四段

雁过衡阳十一段卷十六

羽意

玉树临风三段乌夜啼十一段春晓吟三段

雉朝飞十二段鹤舞洞天三段佩兰十四段

卷十七

羽意

谋父匡君九段鸡鸣度关八段瑶天笙鹤九段春思十二段

伯牙吊子期三段卷十八

黄钟意

李陵思汉九段太簇意

定慧引三段

遯世操十二段凌云吟三段

八极游六段

飞鸣吟三段

秋鸿三十六段

卷十九

蕤宾意

泛沧浪三段

潇湘水云十一段

欸乃十六段

处泰吟三段

远游八段

卷二十

无射意

黄云秋塞三段

胡笳

大雅

忆关山三段

汉宫秋八段

大吕意

崆峒引三段

崆峒问道十段

夹钟意

越裳吟三段

越裳操十段

卷二十一

仲吕意

逍遥吟三段

逍遥游九段

林钟意

神人畅八段

岐山操七段

南吕意

谨微十段

应钟意

汉节操十段

昭君怨九段

卷二十二

慢商意

广陵散四十四段

又广陵散谱四十五段卷二十三

古琴基础知识

古琴基础知识 古琴基础知识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和文化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古琴艺术逐步被我市广大市民所瞩目,并已成为比重渐增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为了满足广大古琴爱好者的学习要求,现将顾梅羹、李祥霆、龚一等几位大师有关古琴方面的论著摘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古琴简介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国乐之精粹。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传说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史可查也有三千年了,可以说基本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融合了人们智慧的结晶,表现着华夏儿女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与追求,并逐渐发展、完善至今,其魅力自然与众不同。它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 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六寸,象征六合;厚二寸,富天地阴阳之气。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十三个徽,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四年一次的闰月。传说古琴本有五根弦,按着宫、商、角、徵、羽定弦,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位元素,后来周文王加一弦,周武王加一弦,故得七弦。其琴面拱圆,底板平坦,与古时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架弦的岳山、龙龈,支琴的雁足,发音的龙池与凤沼等形象与神奇的比喻,蕴涵了古时人们对青山绿水的喜爱与对华夏文明的执着。 作为一件乐器,它音色优美、深邃,拥有三种不同音色:泛音幽雅、飘逸、空灵,仿若天籁之音,故称天声;散音深远、雄浑、厚重,有如钟磬之声,故称地声;按音细腻、柔润而略带忧伤,极似人的吟唱,故称人声。天、地、人三者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架构了古琴丰富的音乐艺术表现平台。《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酒狂》、《关山月》等三千余首悠远、动听的古曲和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更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古琴在古时还象征着地位与才学,许多历史名人都擅长鼓琴——神农、伏羲、舜、钟仪、师曹、师襄、师旷、师涓、成连、伯牙、雍门周、孔子、司马相如、赵飞燕、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白居易、赵耶利、董庭兰、薛易简、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郭楚望、耶律楚材、赵佶、万松老人、严天池、冷谦、朱权、徐谷等,就连清朝的几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也都喜爱并擅长弹琴,乾隆 皇帝还收集了许多好琴并

古 琴 指 法 和 符 号

古琴指法和符号 1. 弦、徽符号说明 弦--自外向内分别为一弦、二弦、三弦、四弦、五弦、六弦、七弦共七根弦。 徽--自右向左分别为一徽、二徽、三徽、四徽、五徽、六徽、七徽、八徽、九徽、十徽、十一徽、十二徽、十三徽共十三个徽,其符号分别为:。每徽间又等分成十分,其符号分别为:。 在十三徽以下约三、四分则称徽外,其符号为,记谱时综合徽分如六徽二分记为:,十徽八分记为:。 2. 右手指法符号 2.1 右手基本指法符号 抹-- 挑-- 勾-- 剔-- 擘-- 托-- 打-- 摘-- 2.2 右手基本指法组合 抹挑-- 勾剔-- 抹勾-- 叠涓-- 背锁-- 短锁-- 长锁-- 轮-- 半轮-- 如一-- 双弹-- 拨-- 剌-- 拨剌-- 伏-- 撮-- 打圆-- 历-- 滚-- 拂-- 滚拂-- 反撮-- 掐(搯)撮三声-- 掐(搯)拨剌三声-- 3. 左手基本指法符号 3.1 左手手指符号 大指-- 食指-- 中指-- 名指-- 3.2 左手基本四法 绰-- 注-- 吟--[长吟-- 细吟-- 游吟-- 落指吟-- 略吟--] 猱(揉)--[长猱-- 落指猱-- 急猱-- 略猱--] 3.3 左手其它指法 跪-- 撞-- 双撞-- 逗-- 唤-- 上-- 下-- 淌-- 拖-- 往来-- 分开-- 进复-- 退复-- 掐(搯)起-- 爪起-- 带起-- 罨-- 虚罨-- 推出-- 同声-- 应合-- 浒-- 硬-- 不动--

4. 速度符号及其它 少息-- 连-- 乘-- 急-- 缓-- 慢-- 次、末-- 就-- 至-- 从头再作-- 从『处再作-- 再作-- 再二作-- 曲终-- 散音-- 按音-- 泛音-- 泛起-- 泛止— 古琴基础教学讲义 1.古琴的特点 古琴是弹拨乐器的一种.由于历经几千年流传发展至今已形成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各调齐备、指法丰富并有简单和声表现力极强的优秀民族乐器.古琴音乐的特点有: ㈠古琴音色优美:音色的优劣是根据泛音的多少和强弱来决定的.古琴本身有十三个徽,每个徽位是一个泛音的位置,即每根弦上都可以实际演奏出13个泛音,这是世界上任何乐器所不具备的,所以古琴本身的琴音就具备这个先决条件,而且每根弦上都有散音、按音、泛音,音色的变化也较一般乐器为多。 ㈡音域宽广、各调齐备,古琴有七根弦,从最低音c到最高音d共有四个八度加一个大二度(亦即是从)。古琴是从五声音阶为主的音乐,但是根据十二平均律可转任何调,这可与现代音乐相吻合。 ㈢指法丰富:古琴本身就是一个大指板、不同琴码,也没有品位,各音位全凭十三个徽位来定位,这样就使演奏上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可以发出只有古琴上才有的特殊的上、下滑音,而且各种指法丰富,可产生出各种特殊效果,更提高古琴的表演手段。 ㈣可奏出简单的和声:古琴有七根弦索,在弹奏时可以利用特殊的指法,同时弹出二个协和的和声。 ㈤演奏速度多变:古琴的演奏速度不仅善于演奏较缓慢的舒发内心感情的节奏,而且也能以极快的速度表现气势磅碍的意境,在古琴上甚至也能奏出64分音符(即一拍有16个音)。 2.古琴的形制与构造 2.1古琴的形式--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师旷式、落霞式、连珠式、焦叶式、列子式等,其中以仲尼式为最多。 2.2古琴的构造--琴面、琴底、琴腹、琴首、琴轸、雁足、琴徽 古人造琴是模仿自己的,琴首,琴颈,琴肩,琴腰……龙池,凤沼,雁足,龙龈,凤眼等等,这些和古人的信仰崇拜图腾有关系:。除和人、神有关系,古人造琴还与天地、自然吻合,大家都知道琴是由两块板组合而成,阴阳相合,中间琴箱里其实有两根柱子,一名天柱,一名地柱。现在可以看出,古人造琴,天地人三才相辅相成,自然而然,合乎天道,同时阴阳相合,内涵相当丰富。 2.3定弦、常用调及记谱法。 2.3.1定弦、常用调 我们吴门所弹的琴曲中,常用调有四种: 原调名原调名现调名现调名定弦定弦音高音高代表曲目代表曲目备 注备注原调名现调名定弦音高代表曲目备注 仲吕仲吕FF C D F G A c dC D F G A c d 良宵引良宵引正调正调仲吕

古琴教案

古琴教案 指法班 ·第一节· 【指法·勾剔】 一、弹琴姿态 琴:琴身宜靠案边,琴头靠右,琴轸置于桌边外;琴头背面接触桌子最外沿者以及雁足下方,须垫防滑垫。 身体:对准四五徽之间;两腿张开,足分八字;全身放松,沉肩坠肘,肘部水平,垂直于琴弦;身体距桌子边缘大略20公分左右。 手:状如握球,姿态放松,动作简静;小指不用,须伸直;弹弦于一徽与岳山之间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 琴桌琴凳的安放:琴桌比一般桌子低,大概70公分高;桌面与琴凳面距离应在30公分左右。 二、勾 右手中指向身体方向击弦。中指指肚前三分之一处搭在琴弦上,指 根发力,斜向下45°击弦,发出半甲半肉之声,搭在下一根琴弦上。 注意:中指中节不可弯曲;肘腕不可向后拉拽,也不可向下摁弦。 连勾:勾完一弦后,肘带腕掌向后挪动约一个弦距的距离,指肚向 上提至勾所用之位置,然后再于此时所搭之弦上做勾。注意琴面前后的 弧度。 三、剔 右手中指向外弹出。中指勾后,肘腕向前平移少许,指肚搭在弦 上,中节突出,末节伸直,向前一根弦斜向上45°骤然弹出,发出 纯粹的甲声。 注意:注意不要剔到两根弦;音色须干脆清亮,不可向前送,不 可拖泥带水。 四、勾剔组合 琴曲中,勾剔通常前后连接配合。写作。组合练习: 【古琴知识·古琴概述】 一、古琴概述

古时名称:琴,玉琴,瑶琴,七弦琴。 历史:传说不可考;实物考证,湖北曾侯乙墓,距今2400余年。 传说:“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可不必尽信。 发展:西汉以后完善——最晚魏晋定型——隋唐宋明兴盛——清衰落——近代复苏——2003年古琴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古琴热兴起。 意义:1、中国最早的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和瑟一起)。2、《神奇秘谱》:世界上存留最古老的器乐曲。 三、古琴的构造

古琴入门减字谱

减字谱看上去神秘,其实一点就透,咱们先认琴 ,靠我们”一““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我们最远的那头开始算,是古琴的七根弦,代号分别是七”弦。最近的就是“ 减字谱里的一定要有数字,是表示弦数和徽数,先来认弦。 我们先认两个字——

”“是分别勾和。”“挑精品资料 古琴的七根弦—— ”嗖啦哆来咪嗖啦),而是“古琴只有七根弦,发出的音不是“哆来咪发索拉西”(1234567 (7 )”(4 )和“西”没(5612356 ),有“发 1235612356 的循环,越来越高。其实古筝也是一样,空弦没有 4 和7 ,而是

,就是沧海一声笑的第一”——“啦—索咪来哆所以,大家从靠近自己的方向往外拨一下句了, 这首曲子很古风?简直堪称穿越文里的萝莉们的保留曲”“沧海一声笑另外很多人觉得涅?“穿越不唱沧海笑,枉来异世走一遭”目,不然怎么都说, ”——)”跟“西(7 )“这首歌里面整首都没有发( 4 653212 32165 ,56561235 ,,65321 啦索咪来哆,咪来哆啦索,索啦索啦哆来咪索,啦索咪来哆来。 记———随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浪—今——朝。精品资料

看吧,整首都是这样。看这个字——

“勾”这个字的外框,表示是用勾的指法 大家把右手轻轻搭在桌子上,自然弯曲,中指轻轻向掌心“勾”一下,就是这个动作,而这个字就表示用中指勾的是第四根弦!然后是另一个指法,“挑” “挑”的简写,就是它的末一笔,“匕”字去掉上面的东东,换上大写的数字,表示这根弦用挑的指法。 挑的动作是怎样呢?大家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相搭,其余三指不用故意翘起,做个——自然的兰花指形状。想象第二根弦上面落了只小虫子,用食指将它挑飞

关于古琴的学习知识

关于古琴的学习知识 古琴,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它被称之为一种文化,始终占据着中国古典 音乐艺术的最高点。自古以来就有“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和“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古琴、喜爱古琴和学习古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关于古琴的学习知识,欢迎阅读。 为什么古琴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的历史极其悠久,相传伏羲造琴,可以说几千年来它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史流传至今,人们一直在演奏它,从未间断。古琴的样式十分丰富,有着近六十种不 同的款式。他还拥有一套独立完整的减字记谱体系,并且用这种减字记谱法保存了自 六朝以来的一百四十余部琴书谱集,在这些琴书谱集上,记载着三千三百六十余首不 同派别的传谱。这无疑是给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古琴被 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给与古琴的一种荣誉,也是世界音乐文化对古琴 的一种肯定。 古琴都有哪些部件组成?叫什么名称? 琴是由“琴体”、“雁足”、“琴弦”、“琴轸”等部件组成。在琴体最右边的部分叫“琴额”,“琴额”上镶嵌着“岳山”,这是琴的最高部分。“岳山”靠额一侧镶有“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弦从“岳山”起,通过“琴颈”、“琴肩”、“琴腰”、“焦尾”到达“龙龈”缠绕在“雁足”之上。琴头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在琴面上还有十三个徽,这是泛音震动点的标记。琴底部有大小两个出音孔,位于中 部较长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短的称为“凤沼”。 古琴各部件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古人造琴,是将其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入了古琴之中。古琴面板呈圆弧型,象征着 天圆。底板平直,象征着地方。琴长(从岳山至龙龈)约三尺六寸六分,象征一年有三 百六十五天再加上一个闰日。有十三个徽,象征着一年有十二个月再加一个闰月。古 琴有七根弦,前五弦代表着五行,后两弦代表着文武。古琴有泛音(如天)、按音(如人) 和散音(如地)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由于人们对古琴十分喜爱,所 以还将古琴加入了一些拟人化的称谓和神圣动物的名称如:“额”、“颈”、“肩”、“腰”、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姿势与指法审批稿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姿 势与指法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姿势与指法 1、基本指法 弹琴时,应双手配合弹奏,左右手各有分工。右手主要用以弹弦。弹弦时,可运用大指、食指、中指、名指(无名指),不用小指(禁指)。 右手弹弦时,要求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右手弹弦时,若向外弹(从身体一侧弹向琴徽一侧),称为弹“出”。若向内弹(从琴徽一侧弹向身体侧),称为弹“入”。 右手的指法,常用的约有三十余种。其中最基本的指法有八种,分别为:托、擘、挑、抹、剔、勾、摘、打。 托() 右手大指向外弹出为托。 擘(尸) 右手大指向内弹入为擘。 挑() 右手食指向外弹出为挑。 抹(木) 右手食指向内弹入为抹。 剔()

右手中指向外弹出为剔。 勾() 右手中指向内弹入为勾。 摘() 右手名指向外弹出为摘。 打(丁) 右手名指向内弹入为打。 2、其它常用指法 右手的八种基本指法,相互组合为用,则形成了右手的其他指法。抹挑()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后挑。 勾剔()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勾后剔。 历(厂) 右手由内向外连挑数弦。 如一() 右手同时剔相邻按音和散音同音的两弦,同出一声。 双弹()

右手在一按一散两弦上,由内向外先剔后挑。 抹勾()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后勾。 圆搂() 右手两根弦上,用抹与勾同时各弹一弦。 全扶() 右手用食、中指同两弦上,先连抹再连勾。 轮() 右手在同一弦上,摘、剔、挑依次弹出,连得三声。半轮() 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挑依次弹出,连得二声。 背锁() 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抹、挑依次弹出。 短锁()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勾两声,再接背锁。 长锁()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挑两声,再接短锁。 打圆()

从古琴音乐中浅谈中国古代文人音乐

从古琴音乐中浅谈中国古代文人音乐 琴乐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文人音乐,是由我国历代有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创作或参与创作、完善和传承的传统音乐。它是文人崇高信仰的音乐艺术表现,是文人们对天地,对人生,对社会的一项价值观察与评判,更是他们心境与灵魂的艺术折射。它主要包括琴乐和词调音乐两方面。这里我们着重从琴乐中谈古代文人音乐。 琴乐,指古琴音乐。它包括琴歌和琴曲。关于它的产生,人们的说法众说不一,但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就以古琴艺术为代表,因此,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人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一直被看作是知识分子的象征。自古以来有很多关于古琴的故事流传。琴乐被誉为“文人音乐”,并不是说只有文人雅士才弹琴,也不是说琴界人士都是以文名世。但是它作为一种传统乐器所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却俨然是一种文人音乐品格的最好体现。所以说,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精髓。人格美的文人音乐 从古琴曲《梅花三弄》、《阳春白雪》、《碣石调·幽兰》等作品,我们就能看出都是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俗称喻情,象征一种人格的美好或道德、政治的寄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人音乐是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出现这种审美追求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儒道思想的影响,在音乐上,儒家主张,音乐必须给耳目之官以道德规范,防止出现感官被物欲所蒙蔽,而使人为地追求感性欲望的满足,而丧失其超物欲的精神追求的现象。可见,儒家赋予了各种音乐以人化的美善性格。在古琴作品中,对道家而言,强调的是大音希声。表现在音乐上,则是虚与实之间的强调虚、有与无之间强调无、远与近之间强调远、浓与淡之间强调淡、动与静之间强调静……,道家把音乐看做“大乐与天地同和”,强调写意的境界。表现在音乐特征上即是古、雅、逸。 文人音乐的标题,也大多表现出这种审美特征。从乐曲的标题和内容上看,一方面是极富诗情画意的标题、内容,另一方面这些标题所体现的又是一种追求超凡脱俗、不拘一格、自然内在的审美品位,表现为清、幽、寒、静、淡、远等特点。《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潇湘水云》……都充分表现出

古琴基础指法

古琴基础指法 发布者: 西风阁主人|发布时间: 2012-3-19 12:35|查看数: 3407|评论数: 0|帖子模式 賓雁衘蘆势右手食指挑势

动作:食指向徽弹出曰挑。挑法,食指屈曲根、中两节,用大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使两指成一圈形,挑时大指伸直中末两节,并微运腕力将食指向前推送,以助食指自伸之力。以伸缩灵活为妙。其运动在大指中末二节和食指中节的伸屈,切不可将两指揑紧使其抵送不灵。(顾梅羹《琴学备要》) 手势:食指与大指均屈中末两节,大指以甲尖侧面轻抵食指箕斗中。中、名二指微弯,名指高于中指,禁指又高于名指而微翘。顾梅羹教授十分贴切的将“挑”这一手势列为《太古遗音》中的:“宾雁衔芦势”。原兴词曰“凉风倏至,鸿雁来宾;衔芦南乡,将以依仁;免度关而委去,递哀音而动人。” 出音:挑以甲尖,得声而手起。又要用力不觉,须坚实而不猛厉,才能得坚清之响,而虚灵无碍。 要领:“挑”是一个纯甲音,甲面着弦,中锋弹入。“挑”时须微微借助腕力。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手腕微沉的动作。须当空下指,不可傍弦挨抚,“若傍弦挨抚,则出音混浊矣”(《程寓山左右手指法阐微》)。切不可将大指臵于食指旁侧,使其抵送不灵,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有些初学者总是爱将大指臵于食指旁侧,两指揑紧。致使大指的力臂缩短,食指伸屈幅度变小,也不美观。 彭祉卿在《桐心阁指法析微》中曾讲过:“凡抹、挑均宜轻弹,惟必轻而且劲,方能弹出本音。若其轻如抹,则只得弦上浮音,不耐听矣。”唐代陈拙对“挑”的解释说,“凡抹挑,以意见缓。凡挑,欲母助其实,不要推,轻虚出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相比之下,“抹、挑”要比“勾、剔”力度稍轻些,宜轻弹,以意见缓。 孤鷔顾羣势右手中指勾势

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

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 一.音色符号 :散音。即弹奏空弦。 :泛音。左手指当琴徽处轻轻一点,右手同时弹弦。 :按音。左手在琴面上按弦而弹。按音弹法不在某一音或段落前注明。 :泛起。泛音句或泛音段落开始。 :泛止。泛音句或段落止。 二.右手指法 :擘。大指向内弹。 :托。大指向外弹。 :抹。食指向内弹。 :挑。食指向外弹。 :勾。中指向内弹。 :剔。中指向外弹。 :勾剔。勾剔连作。 :打。名指向内弹。 :摘。名指向外弹。 :历。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与挑的区别在于历的节奏较快。 :急历。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历的弹法比挑的节奏快,急历更有强调快弹的意思。左手“跪”的古写法符号与右手“急历”符号相同。 :蠲。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连续出二声,这是蠲一根弦的弹法。如果是蠲两根弦,并不是按前法先后连作两次,而是在急速连抹相邻的两根弦后,名指随即捂住前一弦的余音。

这两种弹法的蠲节奏相近,弹奏动作则完全不同。 :轮。在同一弦上急速摘、剔、挑,连续出三声。 :半轮。在同一弦上摘、剔,连续出二声,其速度通常会比全轮慢。 、:琐、长琐。在同一弦上急速剔、抹、挑三声为琐,若继而连续抹挑数声为长琐, 长琐可加至六到十三声,通常七声使用较多。 、:如一声。在此符号之前的两声(有时也会数声)要同时弹出。如相差八度时的按、散音用剔弹出,如同一声。有时急速弹出的前后两声或数声也称作“如一声”。 、。双弹。在一按音和一空弦上,弹出两个“如一声”的音,弹法是中、食两指先架在大指上,然后先剔后挑,出音有力。 :拨。用食、中、名三指相并微屈,同时斜向左方快速拨入两根弦,出音有力。 :剌。剌读作辣。用食、中、名三指于“拨”的反方向弹出两根弦,出音有力。 :拨剌。此两指法常常连用。先拨后剌,弹奏有力度的双音。 :伏。伏是针对一二弦的指法,起始前食、中、名三指拳曲,然后突然伸开并快速向右前方以掌心伏于弦上,遏止住余音,使琴音突然静止。这一指法过程中食、中、名三指指甲必须擦弦而过,发出一“沙”声,伏的位置通常在一、二弦五徽左右。伏常与剌结合使用,先刺后伏,记作“”。 :撮。双音弹法,分小撮和大撮。小撮为被弹两弦之间隔一或两根弦,勾挑并作,出音要齐;大撮为被弹两弦之间隔三或四根弦,勾托并作,出音要齐。 、:齐撮:撮的古写。谱中会紧接标出某两弦,撮几声。 :打圆。对此符号之前的两音(可能是挑勾、也可能是托勾)又急弹一次,再缓弹一次,共出四声,如果从打圆符号之前两音算起,共出六声。 :滚。用名指自内向外弹,连续摘四声至六声或七声,连成一片。 :拂。用食指自外向内弹,连续抹四声至六声或七声,连成一片。 :滚拂。前两种指法常常连用,先滚后拂。何弦起何弦止,谱上会另有弦位标明。 :全扶。食指连抹两弦,中指紧接又连勾此两弦,名指随即捂住前一弦的余音。 三.左手指法

古琴知识100题

古琴知识100题 古琴知识100题 -- 古琴知识100题 -- (多选或单选题) 1、中国“琴棋书画”四艺之中的琴是指什么乐器? A、钢琴 B、古筝 C、古琴 D、扬琴 2、古琴的名称有很多种,下面还有哪种也是对古琴的称呼? A、瑶琴 B、玉琴 C、七弦琴 D、古筝 3、以下哪一位不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演奏家? A、管平湖 B、查阜西 C、刘天华 D、吴景略 4、下面哪一首古曲不是古琴曲? A《平沙落雁》 B《阳关三叠》 C《梅花三弄》 D《十面埋伏》 5、我国最早的刻本琴谱《神奇秘谱》是刊刻于哪个朝代? A、唐朝 B、宋朝 C、元代 D、明代 6、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探测飞船所携带的“地球之音”唱片中收录的是哪首古琴曲?由谁演奏? A《潇湘水云》吴景略 B《梅花三弄》张子谦 C《流水》管平湖 D《胡笳十八怕》杨宗稷 7、《高山流水》是下列春秋战国时期哪位圣贤弹奏? A、齐桓公 B、孔子 C、伯牙 D、屈原 8、《胡笳十八拍》为蔡文姬所写,请问她是哪个朝代的人?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元朝 9、古琴底板上有两个出音孔,大的叫龙池,小的叫什么? A、龙沼 B、凤池 C、凤沼 D、韵沼 10、古琴在传统文人眼里是修身养性之雅器,所谓“士无故不撤琴瑟”,而提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者是谁? A、桓谭 B、嵇康 C、蔡邕 D、马融 11、古琴的减字谱是以下哪位琴家进一步完善与推广,将文字谱简化并沿用至今。 A、陈康士 B、董庭兰 C、崔钰 D、曹柔 12、减字谱中记录最粗略(较模糊的)是下面哪一项内容? A、指法 B、弦序 C、节奏 D、徽位 13、联合国于1997年通过了关于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拨器乐,是在什么时候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A、2001年5月 B、20XX年11月 C、20XX年10月 D、20XX年11月 14、据《史记?五帝记》载,尧赠送给舜的两件信物是? A、剑 B、玉 C、琴 D、絺衣 15、古琴按音有多少个? A、24个 B、85个 C、147个 D、203个 16、古琴一共有多少个泛音(包括暗徽)? A、25个 B、36个 C、79个 D、119个

古琴基础指法

古琴基础指法 发布者:?西风阁主人?|?发布时间: 2012-3-19 12:35|?查看数: 3407|?评论数: 0|帖子模式 宾雁衘芦势? ?右手食指挑势 ????动作:食指向徽弹出曰挑。挑法,食指屈曲根、中两节,用大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使两指成一圈形,挑时大指伸直中末两节,并微运腕力将食指向前推送,以助食指自伸力。以伸缩灵活为妙。其运动在大指中末二节和食指中节的伸屈,切不可将两指揑紧使抵送不灵。(顾梅羹《琴学备要》) ? ?手势:食指与大指均屈中末两节,大指以甲尖侧面轻抵食指箕斗中。中、名二指微弯名指高于中指,禁指又高于名指而微翘。顾梅羹教授十分贴切的将“挑”这一手势列为《古遗音》中的:“宾雁衔芦势”。原兴词曰“凉风倏至,鸿雁来宾;衔芦南乡,将以依仁;免度关而委去,递哀音而动人。” ? ?出音:挑以甲尖,得声而手起。又要用力不觉,须坚实而不猛厉,才能得坚清之响而虚灵无碍。 ? ?要领:“挑”是一个纯甲音,甲面着弦,中锋弹入。“挑”时须微微借助腕力。也就是说有一个手腕微沉的动作。须当空下指,不可傍弦挨抚,“若傍弦挨抚,则出音混浊矣”(《寓山左右手指法阐微》)。切不可将大指置于食指旁侧,使其抵送不灵,这是很关键的点。有些初学者总是爱将大指置于食指旁侧,两指揑紧。致使大指的力臂缩短,食指伸幅度变小,也不美观。 ? ?彭祉卿在《桐心阁指法析微》中曾讲过:“凡抹、挑均宜轻弹,惟必轻而且劲,方能出本音。若其轻如抹,则只得弦上浮音,不耐听矣。”唐代陈拙对“挑”的解释说,“凡抹挑以意见缓。凡挑,欲母助其实,不要推,轻虚出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相比之下,“抹、挑”要比“勾、剔”力度稍轻些,宜轻弹,以意见缓

古琴减字谱指法

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 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 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这种 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 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称之为“商羊鼓舞”势。“商羊”是一种传 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 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 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称之为“飞龙拿云”势。一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 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13、泼剌:右手食、中、无名指在两根弦上首先向内拂弦(泼),然 后立即向外弹出(剌)。称为“游鱼摆尾”势。其像形画的是一条鲤鱼,其要旨是扫弦要宽广而有分寸。 14、打圆:是一个涉及两根弦,发出七个声音的指法。称为“神龟出水”势。 15、背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抹、挑依次弹出,共三个声音。称“鹍鹞翱翔”势。 16、短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徐徐抹勾,然后接以背锁,共出五个 声音。 17、长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挑抹勾,再接背锁。注:(全扶、历)均应触弦干脆,三音次第弹出要快。 18、轮:右手在同一弦上,依次摘、剔、挑,动作非常迅速。弹奏要 轻而细腻,使三个声音融合在一起。称之为“紫蟹傍行”势。 19、半轮:与“轮”的动作相同,但只用中指和无名指。 20、如一:两根琴弦同时发声。称“凤鸾合鸣”势。 21、双弹:在同一根弦上依次迅速弹出两音,通常是抹勾。为“寒鸦啄雪”势。应只用指尖弹奏,触弦短而干脆,像是啄的动作。 22、索铃:左手依次轻轻滑过数弦,右手食指配合左手的动作,同时 轻挑左手垫的那根弦;双手的动作须严格平行。称“振索鸣铃”势。

十分钟教你看懂古琴的天书——减字谱

十分钟教你看懂古琴的天书——减字谱 【原由】其实写这篇文之前心中还有犹豫,因为头条的水实在很深,而小编在古琴圈又不是什麼大家,但是最近总是看到头条的问答向我推送一些关於古琴的问题让我回答,大多数问题都是一些新手常问老生常答的。所以想来干脆发一篇相关的文字,水平有限实在是怕被『大师』看到,落了笑话。 古琴的介绍这里就不多讲了,我想有兴趣看这篇小文的人多少对古琴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这里想要说的一点就是古琴的文化由来已久,但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先把它当成一件乐器,否则你很难领会其中的文化。最怕的就是那些刚刚学琴就想著要修身养性与天地同寿,跟日月争辉的人。古琴的入门相对其它乐器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它并没有你们想像的那么復杂与深不可测。古琴的形制从唐开始就已基本定形了,现在也很难进行创新。古琴由七根弦组成,以前这七根弦的名称叫『宫、商、角、徵、羽、文、武』其中宫、商、角、徵、羽是古代所谓的五音,我们说某人五音不全其中的五音便是说的这五个音,但现在的流行乐基本都是七声音阶,所以以后我们得说某人七音不全(哈哈玩笑话)如果这七根弦你是用的正调(仲吕)定弦的话其音名便是C、D、F、G、A、c、d.唱为5、6、1、2、3、5、6.古琴的定弦方式有很多,但用

的最多的便是正调。这本不是今天文中所以说的话题,但怕有些刚学琴的朋友犯迷糊,便一并说一下。定弦后便来说一下古琴谱,古琴谱没有学过的话是看不明白的。《红楼梦》中宝玉问林妹妹看的什麼天书?其中『天书』指的便是古琴谱,古琴谱又叫减字谱,他是由文字谱进化过来的。在说减字谱前我先大概说一下它的前身『文字谱』文字谱是指将弹琴的手法动作记成文字的一种记谱方式,比如说现在唯一能见到的文字谱便是藏在日本的《碣石调幽兰》现藏於日本正仓院。碣石調幽蘭如上图的《幽兰》其中从右数第七列『耶卧中指十上半寸许』这说的便是左手中指的一个按弦位置,你看哪怕只是一个按弦动作都会用这么多字,可想而知一首曲下来得费多少纸,我之前看过《幽兰》的复製品,好几米长的一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便產生了方便很多的减字谱,减字谱是在文字谱的基础上產生的,它其实就是将文字谱取几个关键的字来简(减)化。如上面那句『耶卧中指十上半寸许』在减字谱中就变在了『中九半』这三个字,我们先来看一下『减字谱』到底长什麼样的。減字譜如上图示便是传说中的天书——『减字谱』是不是很迷惑?其实不难,很简单,一下就能教会你。在此之前我先说一下弹琴时右手需要用到的四个手指,分别是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不用。这四个手指分别有两个基础指法,一共八个指法,我们称为『右手八法』如下图:右手八法上面青色的是『减字』

古琴的文化和历史知识

如何辨别古琴的音色、材质、油漆工艺及附件 一、音色 要辨别音色首先要看张琴有没有抗指、打板、沙音 抗指左手按弦时感到有点吃力就是抗指。 琴弦离面不可过高,琴弦过高叫做抗指,会影响弹琴方法甚而累坏手指。以七徽的位置说,琴弦离琴面应在0.5公分左右。 打板右手弹空弦时,空弦拍打琴面就是打板。 左手按弦着与琴面,右手弹弦,同时按弦左手左右移动,如果发现弦拍打琴面就是打板。 沙音左手按弦着与琴面,右手弹弦,同时按弦左手左右移动,如果发现有沙沙(杂音)声音就是沙音。(有时琴弦不直有也会有沙音则与琴本身质量无关,需要更换琴弦即可) 音色右手弹空弦,听音量和音色是否统一。 左手按弦于每个徽上,右手弹弦,听各处音量和音色是否统一、相近。把按音和空弦音反覆连续弹奏,听音色和音量是否统一。 左手按弦着与琴面,右手弹弦,在声音未停时,按弦左手左右移动,如余音延长则是优点。 左手轻点弦于相应徽位处,右手同时弹弦出声,听每一个泛音是否明亮清澈。 古琴音色听起来要有下沉感,声音松透不散而韵味悠长者为良。 建议初学者在买琴前多听听看看一些做工音色较好的老琴或名家制 做的古琴以增强对古琴工艺与音色的了解。

二、材质 古琴的底板材料是看不到,只能从古琴后面的龙池凤沼来仔细查看其面板的材质。但现在有很多人将纳音处用火熏黄熏黑,这就添加了识别的难度,用手擦拭有黑色木碳的印迹。 桐木 泡桐材色浅,木质疏松,指甲轻轻一掐就能陷下去,其木材纹路清晰。 青桐材色浅,木质细密坚实韧性较好。 杉木 新衫木—老衫木(老房梁) 新衫木木材发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颜色越来越黄,以发金黄色的木材最老,其有很浓重的清香味。 汉木指出土的汉代棺椁木材,其逾千年木色黝黑、松透乃斫琴良材。除了上述一些木材其他的木材只要适合也是斫琴良才,但是现在有部分厂家用一些小尺寸的木料拼接成古琴面板进行斫制,这些古琴从外观上是很难看出来的,但只要古琴的做工、音色好琴板是否拼接也是无关紧要的。 古琴底板多用梓木、楸木、椿木、花梨等质地较硬的木材,亦有用与面板同样的木材这种琴称为“纯阳材”,具体要根据琴材的震动来合理搭配 三、油漆工艺 化学漆———合成大漆(腰鼓漆)——传统大漆(国漆)

《流水》之走进古琴教学设计

欣赏《流水》之走进古琴微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古琴文化,培养学习古琴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深刻感悟古琴艺术的内涵,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将古琴精髓传承下去。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古琴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欣赏和鉴赏高雅的古琴艺术。 知识与技能:认识古琴音色、形态、构造,学习基本演奏技巧,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和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琴相关知识。 难点:理解古琴艺术的人文内涵和深远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思考视频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绝弦的故事。 师:同学们说的太对了,这就是“知音”的典故。 师:视频中演奏的乐器是什么,音色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古筝;古琴;不知道;音色是深沉古朴,余味悠长的。 师:古琴和古筝的确有相似之处,但在形制音色上还是有区别的,古代文人常用古琴来表达情感,因此琴也是四艺之首。 【设计意图:通过“知音”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古琴艺术直接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学科间的渗透和交流。】 (二)认识古琴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去了解和认识古琴吗? 生:愿意。 师:下面让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古代传统乐器的大家长——古琴。(课件介绍古琴的历史文化、构造、喻义)

生观看并学习。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古琴和我们大家的身体结构有什么联系吧。 生(交流讨论后):和我们人体相似,都有头颈肩腰尾足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对啊,古琴的结构与凤身是相对应的,别看乐器不大,可是“五脏俱全”。人琴合一看起来形态也很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古琴的基本知识,体味古琴构造的形态美,感悟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 (三)学习古琴 师:同学们,古琴的意境十分高深,音色变换丰富,你们知道有哪些基本的技巧吗? 生:不知道 师:基本的演奏技巧是绰注吟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生观看视频,学习基本技法。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于古琴丰富表现形式、手法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古琴的兴趣。】(四)欣赏古琴曲《流水》片段 师:同学们了解了基本演奏技巧之后,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古琴曲《流水》吧。 生观看视频,观察所用指法,静心欣赏乐曲。 师:你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吗? 生(分组讨论后):古琴的音色很丰富,时而清脆时而低沉,很有韵味和意境;演奏的技巧很多,变换多样;有一种小河流水的感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心境和情操,培养鉴赏能力和恬淡平和的心性。】(五)拓展延伸 师:作为一个被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古代传统乐器之首的古琴,延续发展到今天,随着时间的变迁丝毫没有消减,仍然屹立于高山而岿然不动,这和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高深的价值影响力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琴的人文价值。 生学习和了解掌握古琴文化价值。 【设计意图:使学生深刻感悟古琴艺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呼吁学生保护和发扬古琴文化。】 (六)总结下课 四、教学评价

弹奏古琴的修养问题

弹奏古琴的修养问题 古琴 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古人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虽然赞颂过激,但史绩记载古琴轶事,确有其感人之魅力。如《桓潭新论琴道篇》所载雍门用弹琴能使孟尝君伤感;《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司马相如以琴传情与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相爱的故事;唐薛易简著《琴诀》中,把古琴的作用概称:“可以观风教、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等。使人闻之,无不对古琴产生敬慕的感情。但是,古琴的这种艺术魅力的产生,是致力于琴学者,经过积年的勤学苦练,揣研,洞察琴曲意境,以自己的内涵修养通过熟练的技艺综合发挥的结晶,不是每个弹琴人都能够表达的艺术修养。 我国几千年来把古琴视为能登大雅之堂的一种乐器。所以研究古琴艺术和撰写古琴论著的人颇多,如:刘向(西元前79年――前8年)著《说苑修文篇》、薛易简(西元725年左右――800年左右)著《琴诀》、冷谦(西元1268――1408左右)著《琴声十六法》、朱权(西元1378――1448年)著《太音大全集抚琴论》以及徐祺(1580年左右――1650左右)著《奚山琴况》等等。绝大部分都是论述古琴美学、操缦规范、格言、艺术风格。由于前人用词简练,陈述含蓄,加上神思神往的渲染,如;明朝朱权在《太音大全集》里曾这样说:“传云,琴瑟虽有妙音,而无妙指,终不能发甚哉,指法之难也。”他仅说一个指法难,究竞难在何处,如何去克服难的指法而得妙音没有深入说下去,后人弹琴也只能心领神会了。又如:《奚山琴况》论述弹奏古琴的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园、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虽然对每况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如在“细”中,他总结了初学琴者弹起琴来就手指忙个不停,生怕前后音接不上,想延长节拍自己控制不了,就难做到细,存在的问题是分析的很实际,但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末深入下去,对普及古琴,帮助今人学习古琴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古琴仍然跳不出“难以理解”的困境,加上有些论述比较抽象,繁琐、重复。给学琴者更产生“高不可攀”的思想。为此,笔者根据几十年业余教授古琴的体会,总结学琴人容易产生的问题,浅谈几点弹奏古琴的修养。 一、弹奏古琴的“超前感”修养 了解古琴和弹奏古琴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即认为弹奏一首琴曲不难,如果将琴曲的意境有感情的表达出来确非易事。往往弹奏者只知按指法拨弄琴弦,结果手与愿违,音非意合,干巴巴的使人听之乏味。

如何认识古琴谱

琴谱是指用古琴专门的记谱方法记录下来的曲谱。琴谱的记谱法可以分为文字谱和减字谱两种。在1,500年以前古琴曲《碣石调?幽兰》已由专用的记谱法──“文字谱”记成并流传至今。唐朝时又将文字谱改进为“减字谱”,至今仍被琴人广泛使用。《碣石调?幽兰》是在光绪十年(1884年),由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在日本搜罗中国散失的珍本古籍时所发现。其后在1974年,日本文化交流协会正式将这古琴谱的原抄本照片赠送给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与西方乐谱不同的是,古琴谱记录的不是音高和曲调,而是记录演奏时左右两手的手法和次序。只要按此正确演奏,旋律就会自然地流泻而出。 文字谱是一篇详细说明琴曲弹奏方法的文字。以现存最早的一份文字谱为例来说明。它是南朝梁丘明所传、抄写于唐武则天时期的《碣石调?幽兰》。现在演奏所用的《碣石调? 幽兰》就是根据该谱打出的。这种琴谱粗看之下,就像一篇文章。它首先要确定全曲的定调──如“碣石调”,然后按照演奏的先后次第,从第一段第一句开始,逐个动作描述左手的某指按某弦的某徽位;同时右手某指以某种指法来弹奏。这样整首琴曲从头至尾全都是用文字叙述出来,所以称为“文字谱”。其记谱方法举例如下:“大指当八按商,无名打商。”这两句话分别描述了左手和右手在同一根琴弦上互相配合的两个动作。商弦,即古琴从外向内方向的第二根琴弦。根据琴谱所述,应该用左手的大姆指按住二弦的八徽,同时右手的无名指在该弦上从内向外方向弹出声音。 减字谱相传为唐代琴家曹柔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减字谱的谱字,一般由右手指法、左手指法与一般术语组成。每一个字块是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成的复合字,这个复合字就是将左右两手合作完成的一个动作,做成一个新的谱字。这种谱式主要只记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记音高和节奏,所以是属于指法谱。一个字块通常可分为上下两大部分:上半表示左手指法及位置,下半表示弦次及右手指法。有时在一个字块之下,往往注有各种形体较小的谱字指示左手上下移动或按弦吟猱撞逗等的动作。以上字块可读作“名九注勾三”,即左手无名指按第三弦八九徽间,右手中指同时勾三弦及左手滑向九徽。

古琴知识一二 杜长桥

古琴知识一二 2009-9-5 17:05:12 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天才的创造和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始终深受人们的敬崇以至有时到神化的程度。在古代人的眼里,古琴不是一件普通的乐器,而是圣人之器。大圣人孔子也善琴,他所教授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所指的“乐”,应是包括弹琴的内容的。 有关古琴的传说,在史籍和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如:《吕氏春秋》里记载了伯牙弹琴,钟子期解音的故事。相传,伯牙在弹琴的时候,无论是心中想着“高山”,还是“流水”,他的好友钟子期都能心领神会到山的崇高“巍巍乎”和水的阔远“洋洋乎”。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将琴摔碎,从此再也不鼓琴了。这个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伯牙和子期也就成为友谊的典范“知音”。西汉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曾为卓文君弹唱《凤求凰》,从而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被后世传为佳话。在人们都熟悉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竟然在空城墙上用一张古琴吓退了司马懿的数十万大军,等等。 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古琴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古琴发展历史概述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古代只叫做“琴”,美称“玉琴”或“瑶琴”,有时称作“七弦琴”,近代以来,在中国“琴”被作为许多种弦类或键盘乐器的底名,如胡琴、扬琴、提琴、手风琴、钢琴等,才被人们在“琴”的本身也加上一个区别字叫做“古琴”了。古琴有大量的音乐遗产和理论文献,还有几百年以至一千多年前的良琴保存到今天。 最初,应该是我们的祖先使用弓箭射击远处鸟兽时,听到弓弦发出悦耳的声音而受到启发,发明了最早的古琴。从现有材料看,开始古琴大约弦数不定,有五弦、七弦、九弦等,在湖北出土的战国前期的琴是十弦。但关于最早的琴的形制,说法到是基本一致的,即先人造琴都是“削桐为琴”,有五根弦,而且琴长与现在差不多,为三尺六寸左右,后来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一弦,琴成了七弦。大约到了汉代,就与今天的古琴基本一样了。能够从史料中看到与我们今天古琴的样子完全一样的,最早是六朝砖画上“竹林七贤”手上弹的琴。从这些材料推断,完善的古琴,至少在东汉蔡邕至晋朝嵇康之时,应是古琴走向完善成熟的时期。现在有些收藏家手上有铭刻着汉代年款的琴,但鉴定家不能确定它们为汉代器物。至于现存最早与今天古琴形制一样的实物,则是唐代的琴。 古琴有史可查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是2500年前编辑成书的,古琴从生产到流行于人民之中并被写到诗里收入《诗经》,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另外,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乐”即指“木制其身,以丝为弦”的琴乐器,是已经形成的证明。 从有关材料的分析来看,古琴艺术大体经历了先秦时期民间的广泛流行,汉魏六朝的鼎盛,七、八世纪的高峰,十六、十七世纪的深化,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的衰微,以及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复苏等几个大的发展过程。特别是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更将促进古琴艺术在我国的传承与发展。 另外,以乐器独奏为主要形式的古琴艺术,始终曾与歌咏相联系在一起。琴歌在春秋以至汉代是古琴艺术的重要形式,明代又有很大一批琴人每弹必唱、以声乐琴曲为崇尚的琴歌派。纵观琴史,有为数不少的琴歌存世。琴歌的“唱”与“奏”走相同的旋律线,这种寓歌乐、弹奏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许多人所重所爱,是应当被充分重视的。 古琴艺术在一百多年前就受到欧洲人的关注。1884年,比利时人阿理嗣出版了《中国音乐》,其中占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中国的古琴谱和古琴;荷兰现代著名汉学家高罗佩曾出版有《琴道》一书。这些书籍出版发行,对西方人了解古琴起到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