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课《可爱的多肉植物》

种植课《可爱的多肉植物》
种植课《可爱的多肉植物》

种植课教案《可爱的多肉植物》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多肉植物的形态和样子。

2、教育幼儿要爱惜植物、尊重劳动人民。

活动准备:

多肉植物的盆栽,普通盆栽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两种植物(1盆普通的,1盆多肉),小朋友们观察一下两种植物有什么区别吗?

(大小不一样,叶子不一样)

师:对了,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他们会不一样呢?

(幼儿自由分享)

2、引导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植物,刚刚小朋友们看到的那种小小的,肉肉的很可爱的植物名字叫做多肉植物

(引导幼儿观察多肉植物的叶子形状颜色,通过视觉和触觉等方式让幼儿尽量用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3、教师小结

(将刚才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总结)

三、总结

多肉植物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多肉植物不仅是长得小巧可爱,还能防止辐射,所以我们都喜欢将多肉植物养在室内或者电脑边上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种植我们的植物同步练习A卷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种植我们的植物同步练习A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2题;共3分) 1. (1分)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种植凤仙花,你认为种植凤仙花应该选择的季节是________ 2. (2分)种植凤仙花首先要选种,要挑选那些________的、________的种子。 二、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3. (2分)播种所需要的花盆底部必须()。 A . 有洞 B . 没洞 C . 厚实完整 4. (2分)如图所示是凤仙花的一株比较大的幼苗,若要使这株幼苗生长得更快,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 . 将花盆端到室内 B . 将幼苗移栽到土壤中 C . 给幼苗不断浇水 5. (2分)凤仙花最适宜生长的环境是()。 A . 黑暗潮湿 B . 向阳湿润 C . 向阳干燥 6. (2分)想直接看到种子萌发时的情况,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 A . 把种子埋入泥土里,深度约5毫米 B . 把种子直接放人清水中 C . 在透明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泥土,将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 7. (2分)种子应放在深度约()的土壤中。 A . 1厘米 B . 3厘米 C . 5厘米 8. (2分)种种子的花盆应满足什么样的要求?() A . 壁部有小孔

B . 底部有小孔 C . 不需要小孔 9. (2分)种子播入盆中后一般多久即发芽长叶。()。 A . 一个星期左右 B . 一个月左右 C . 半年左右 三、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0. (2分)凤仙花种子萌发时需要浇大量的水。 11. (2分)凤仙花的种子长出根后,我们要每天测量一次根的长度。 12. (2分)凤仙花种子的播种越深越好。 13. (2分)播种完种子之后可以不用浇水,待种子发芽后再浇水。() 14. (2分)所有种植下去的种子都会发芽。() 四、综合题 (共1题;共5分) 15. (5分)假如给你几颗合格凤仙花的种子,你会怎样进行种植,简要说你出种植过程。

种植课程实施方案

种植课程实施方案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开心茁苗园,种植小能手”活动方案 马村工小齐静 一、活动设计与指导者 科学组、有种植经验的老师及校外聘请的本班学生家长。 二、活动人员 二年级七班的学生 三、活动时间安排 本活动历时一学年。 四、活动总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植物、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从而达到珍惜和分享劳动成果的教育目的。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科学的分析问题、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种植实践能力。 4、通过种植活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通过种植活动,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感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6、围绕种植的蔬菜、花卉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长情况及栽培方法。 7、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五、学生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2)、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珍爱生命,关注环保。 (3)、能进行中长期的探究活动。 (4)、能以观察日记、科学小论文等形式表述研究成果。 六、研究的措施和方法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动员阶段 (1)、指导教师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申请活动场地。 (2)、确定实验班级,明确目标和任务,进行分组,划分实验场地,指导学生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3)、指导学生了解种植的基本方法,确定种植的种类。(根据季节,我校选择的菠菜、小白菜、油麦菜等等。) 2、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 在这一时间段内种植、维护植物,并撰写观察日记,每两周一篇,图文并茂。 3、第三阶段评比总结阶段 (1)、植物种植评比

第2课《种植我们的植物》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用统计图表、画图等方法处理观察数据信息,并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2、通过种植和培育植物,学习掌握播种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种植凤仙花。 【教学难点】 学会用恰当方法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植物种子、秧苗、铲子、浇水壶等。 (学生准备)透明玻璃杯、培育的种子、记录图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主题情境 1、谚语导入。“我国有句古老的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说的是3-4月气温转暖、雨水充沛,万物生长,是种植植物的好时节。 2、介绍主题活动——学校实践基地“YY农场招聘小园丁”。“今天,老师给

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贴招聘消息,说说绿手指的含义)学校YY农场招聘小园丁!”你想亲手种下一棵植物,亲眼见证它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吗?(想!)你想马上就去YY农场种下植物,精心培育它,和它一起快乐生长吗?(想!)今天的招聘会,谁能用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谁就能成为湘域YY农场小园丁,得到开启农场的大门的园丁卡。孩子们,加油! 二、观察实验小结汇报 学生展示自己培育发芽的植物。 1、汇报如何选种。今天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会选种吗?”(指名回答:选择饱满的、没受过损伤的种子。展示学生汇报种子结构图作品. 2、实验汇报:种子发芽需要哪些因素? 在种子发芽试验过程中,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的小种子们已经开始发芽了。也有个别同学的小种子还没有动静,谁来说说种子发芽需要哪些因素?(指名回答、找举手最多的小组、展示思维导图) (请一位同学归纳小结)小结: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生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条件,在充足的水份,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下就能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条件。 3、实验汇报: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接下来的提问请大家根据你的实验观察记录、或观察日记、思维导图等观察结果来说说你的发现。(展示观察表、观察日记、发芽图) (1)指名上台汇报观察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实物投影展示刚萌芽的种子,教师边提问用镊子将种子按生长顺序依次放在白纸上观察)。 “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什么?”(这个白白嫩嫩、尖尖的是根)我们看到种子从冒出一点点白尖尖、尖尖逐渐变细、变长、长出分支…… (2)观看动画,小结。师:为什么种子萌发都是先长根呢?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过程虽然复杂,但是是按照一定规律和顺序进行的。当水分由种孔(就像我们的肚脐眼一样)进入种子时,胚根比其他部分线先吸收到水分,生长得最早,最先长出。接来下,让我们看看镜头下植物是怎么生长的。(观看动画后完成实验结论。) 三、种植植物 1、我们培育的幼苗迅速长大。为了让他们有一个更大更广阔的舞台,我们需要把幼苗宝宝们移栽到土壤中,让它们经历风吹雨打、接受大自然的考验,茁壮成长,开出艳丽的花朵、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2、你会播种吗?谁来示范?(查阅书籍学习,指名朗读、课件显示) (1)常见的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和点播。撒播就是将种子用手撒在土壤

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2种植我们的植物∣教科版(含答案)

2.种植我们的植物 1.填空题。 (1)为了看清楚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应该把种子放 在。 (2)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和等多项工作。 (3)我们选种子时,要选那些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判断题。 (1)我们播种的凤仙花种子全部都能发芽。 ( ) (2)播种凤仙花的种子时,为了不让雨水冲走这些种子,应该埋人土中较深的地方。 ( ) (3)按不同方向放置的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根都会向下生长。 ( ) 3.选择题。 (1)在花盆中种植凤仙花,一般要挖( )个小坑。 A.8~10 B.2~3 C.不限 (2)凤仙花种子萌发时不需要浇大量的水,在( )条件下就会萌发。 A.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B.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水分 C.适量的水分、干燥的空气、较低的温度 (3)下列是莹莹同学为观察种子发芽所做的实验,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4)下列最适合种子发芽的环境是( )。 A.潮湿、松软的土壤

B.干燥、疏松的土壤 C.潮湿、板结的土壤 (5)把结构完整的绿豆种子种在装有潮湿土壤的玻璃瓶中,并将其置于室温条件下,几天后,种子将( )。 A.萌发成幼苗 B.腐烂变质 C.休眠 4.简答题。 (1)春天我们播种下风仙花的种子,随着凤仙花的生长,我们发现凤仙花的成长发 育除了需要适宜的水分外还需要哪些条件? (2)我们怎样才能挑选出那些优质的种子呢? (3)我们怎么确定土壤的酸碱度呢? 5.【探究题·应用】某小组想通过实验证明温度对种子萌发有影响。该小组通过查阅了解到一般种子萌发的最高温度(40℃)和最低温度(10℃),然后在它们之间选择了7个温度进行实验,取7个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放在相应的温度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温度下生长了7天后,种子的萌发率如下: 请你仔细阅读实验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实验数据得出该种子最适宜在( )左右萌发。 A. 25℃ B. 30℃ C. 35℃ (2)除了温度高低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外,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下列条件中, ( )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 A.种子的颜色 B.种子的形状 C.水分 (3)本实验是( )。 A.模拟实验 B.对比实验 C.模型实验 (4)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种子萌发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策略

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 开发策略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街镇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策略 来源作者:daiyufeng 种植即栽种。种植特色课程即利用栽种植物的特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开发的策略是指有幼儿园利用栽种植物的特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种植园地是幼儿身体力行的场所,种植的各种植物为孩子的探究提供直观的材料,利于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科学探究品质的形成。 我园地处城村结合部,位于青龙山脚下,梅龙湖畔。幼儿园有600平方米的“快乐农庄”,孩子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快乐农庄”散步,观察各种蔬菜、庄稼的生长,亲身体验采摘棉花、黄瓜、西红柿等果实的快乐,尝试栽种土豆、大蒜、小葱等蔬菜的方法,丰富孩子童年的生活,让孩子留下了许多难忘而又美好的记忆。 近几年来,幼儿园进行了利用幼儿园种植资源对孩子进行多方面教育的尝试,幼儿园采用多种策略形成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栽种植物。开发种植课程。 幼儿园600平方米的“快乐农庄”,每年幼儿园在春季、秋季栽种各种蔬菜和庄稼。幼儿园种植特色课题组成员,根据幼儿园“快乐农庄”的土壤特点,季节特点,人文特点进行初步的规划。春季小班种植低矮的蔬菜如:辣椒、小葱、大蒜、韭菜、青菜、空心菜、苋菜等;中班种植需搭架的蔬菜如:豇豆、四季豆、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大班种植瓜类蔬菜植物如:南瓜、冬瓜、西瓜、香瓜、菜瓜;观赏区种植了茶叶、扁豆、丝瓜等植物。秋季快乐农庄里种植各种不同的植物,有菠菜、青菜、茼蒿、莴苣、生菜、油菜、麦苗等植物。幼儿园还栽种桃树、梨树、柿子树、桔子树、小叶黄杨、梧桐树…幼儿园围墙还种植了许多金银花、扁豆、丝瓜等爬藤植物;每个班级都开辟了自然角,有家长和孩子共同种植的花卉、蔬菜植物,所有的这些种植的植物,为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孩子观赏、尝试种植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结合主题。生成种植课程。 课程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现在幼儿园课程模式有多种,其中主题教育的模式是现代课程模式一种,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有5—6个主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主题生成种植课程。如小班第一学期的《我爱幼儿园》主题,其中要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环境,孩子么对“快乐农庄”兴趣浓,特别是对萝卜有更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为止,小班开展有关“萝卜”的探究活动,《萝卜生长生长在哪里》、《萝卜的秘密》、《故事拔萝卜》、《打击乐:拔萝卜》、《画萝卜》、《给萝卜涂色》等一系列有关种植资源萝卜的活动。又如中班《美丽的春天》主题,教师组织孩子观察春天变化,孩子们对“快乐农庄”的蔬菜引起了好奇,产生为啥要吃蔬菜,蔬菜生长在哪里等问题,为此,中班开展了《好吃的蔬菜》主题,教师组织幼儿在小班认识蔬菜的基础上认识

种植我们的植物

《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设计 设计者: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小学孙竺萍 教学内容:《种植我们的植物》选自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生命世界范畴。本课内容主要分为“播种凤仙花种子”、“做观察记录”两部分,主要通过学习播种凤仙花种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播种凤仙花种子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目标: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播种的方法。 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确立难点的依据:种植植物的日的是为了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研究植物生长变化规律。植物的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风仙花的一个生命周期要经历五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样记录就显得至关重要。记什么?怎样记?“做观察记录”就是在引领学生做好观察记录的准备工作,思考观察什么?用什么方法记录?记录什么?这一活动将直接决定着单元教学结束时学生是否能获得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有关认识。 教学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我的反思:本节课开始种植植物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做好栽培植物、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这节课是本单元后面几节课教学的基础。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认同了绿色开花植物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那么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活动就应该从“播种”开始。种下的种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前面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对三年级学生的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认为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是先向上长出茎,发育成幼芽,再长根;有些学生甚至想不到种子会发育成根。那么种子在土壤中到底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教科书启发学生想办法亲眼看到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通过课后向学生征询意见,认为这节课方式灵活,组织严谨,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不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还要更多设置学生动手性的实验或实践内容。 课后策略:在通过课后向学生征询意见,认为这节课方式灵活,组织严谨,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不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还要更多设置学生动手性的实验或实践内容。在这堂科学课上教师紧紧围绕本科的教学目标,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之后,首先对教材进行了调整,这一举措表明,开始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之一来使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探究过程中,既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又让学生将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填在表中,完成实验报告,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对探究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认为不应该回避,要按学生的认识,因势利导。这样做不但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充实了思想教育内容。当同学们对解剖实验中雄蕊结果不一致时,教师为了保护同学的探究热情,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这种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的做法十分可取。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从教学结构的设计到各个环节的过渡,从教学手段的选择到教学器材的采用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如新课的导入,课件及投影仪的使用等,由于简洁明快,恰当好处,易于理解,学生很有兴趣。

秋季种植课活动方案

钧都文华幼儿园种植课程活动方案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美丽的种植区始终是班级环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它不仅具有绿化园区,绿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蕴含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在种植区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让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它不仅激发孩子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关于植物的科学知识。 一、种植目标: 1、了解秋冬季植物的生长习性,感受在不同时间段的植物变化; 2、了解种植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简单劳动参与; 3、有效利用种植区,鼓励孩子自主种植和管理; 4、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帮助孩子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5、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能力。 二、材料准备: 1、整理园内在种植原地,松土,打垄。 2、蔬菜种子:香菜,菠菜,油麦菜,生菜。 3、观察记录表。 三、种植前准备: 1、种植种子分类:小班香菜,中班菠菜,大班:油麦菜生菜 2、讨论种植事项,归纳正确种植方法。 3、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4、确定人员分工:翻地:小静,亚菲,佳雯,丁丁 示范讲解种植:素鸽,小凤,玮玮,亚丽 后期维护:小静,亚菲,佳雯,丁丁 四、种植过程: 1、整地、做垄

老师带领孩子一起用铁锨将土块敲碎,并捡去小石头,碎砖头,然后用耙子耙垄,分成三个区,在边上耙出田埂。 2、播种 因菜籽比较小,可让孩子拌上西沙土,把菜籽均匀的撒播在地里。具体方法:先听老师讲方法然后看老师示范,再由孩子分班进行,播种过程教师要全面巡视,及时帮助孩子种好。 3、管理 植物的管理是一项需要较长时间而且经常性的工作,教师应教育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1)浇水:种子播下后需要浇水,因为种子的发芽需要足够的水,出苗后安排浇水如下:星期一星期二大班,星期三星期四中班,星期五小班,浇水时要浇透。(下雨天除外) (2)除草:出苗后,植物周围会不断长出杂草,要及时拔除,否则影响植物的生长。(可以观看熊熊乐园关于种植西瓜的那一集) (3)施肥:可以让幼儿观看教师给蔬菜施肥。 (4)关于剔苗:为了保证蔬菜能够长大,长高,适当在剔除掉一些小的苗,是有必要的工序。 4、收获:组织幼儿一起收获青菜,并送到厨房炒熟食用。 五、观察记录 教师组织孩子运用绘画,文字,数字等不同的符号记录下讨论的过程。教师指导: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共同记录,教师需要把对观察种植区的关注作为一种习惯,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获得一些有益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的获得远比孩子们单调枯燥的学习一种知识更为重要,将在孩子的美丽人生画卷留下最为靓丽的一笔。

《种植我们的植物》习题

第一单元2.种植我们的植物习题 一、填空题 1.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适宜的水分和()等。2.在播种之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 3.在花盆里播种凤仙花种子,先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小块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再装进细土。这样做是为了()。 4.熟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一般()是播种的好时节。5.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和()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6.凤仙花又叫()、()、(),原产我国、印度和马来西亚,品种很多,共有()多种。 二、判断题 7.只要种子完好就一定能够萌发。() 8.阳光是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条件。() 9.大多数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 10.所有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 三、选择题 1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种子

12.凤仙花出土时长有的第一对叶由()发育而来。 A、子叶 B、叶芽 C、胚芽 13.想直接看到种子萌发时的情况,我们可以用()这个办法。 A、把种子埋入泥土里,深度约5毫米。 B、把种子直接放入清水中。 C、在透明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泥土,将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 14.我们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 A.根 B.茎 C.叶 答案与简析 一、填空 1.空气、养料 2.选种 3.防止积水 4.春天 5.文字、图画、照片 6.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500 二、判断题 7.× 8.√ 9.√ 10.×

三、选择题 11.D 12.C 13.C 14.A 15. 16.(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7.

种植课《种植菠菜》

种植课教案《种植菠菜》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蔬菜种植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2.萌发照顾、观察蔬菜生长过程的兴趣。 活动准备: 养心园环境,菠菜种子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教学过程 1、引入 儿歌《蔬菜歌》 师:小朋友们,老师要和你们分享一个关于蔬菜的儿歌,叫做蔬菜歌,小朋友们要认真听哦,看看里面都提到了哪些蔬菜 青青蒜苔细又长,黄瓜穿着绿衣裳。 菠菜红根叶又绿,菜花花密集挤一起。 弯弯扁豆像月牙,上粗下细葫芦瓜。 绿叶白菜白白帮,卷心菜穿千层装。 芹菜绿叶长长杆,南瓜又扁它又圆。 红头萝卜绿尾巴,青龙黄花是丝瓜。 西红柿又圆它又大,皱着脸的是苦瓜。 长长豆角像根绳,半青半白是大葱。 小花芸豆像把刀,茄子身穿紫色袍。 芦笋尖顶节节高,土豆像球满地跑。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到里面提到了哪些蔬菜了啊?谁愿意分享一下 幼:自由分享 师:那么这些蔬菜里你们最喜欢吃哪种蔬菜呢?

幼:菠菜,土豆,茄子等 师:那么今天老师就会带小朋友一起种植菠菜 2、观察种子 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菠菜的种子,下面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菠菜种子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形状、颜色、大小等) 幼:(幼儿自由分享) 教师小结:菠菜的种子是圆形的,绿色的,没有味道 3、观察种植方式 下面我就要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种菠菜了,下面请小朋友们观察老师是如何种植菠菜的。 按照挖坑――播种――填土的顺序示范 4、邀请幼儿尝试 师:好了刚刚小朋友们都观察好了,下面在邀请小朋友们进行种植之前我会先说几个规则: (1)请小朋友们进入菜地后保管好自己的小脚,不要踩到泥土里,不然会破坏植物生长的环境 (2)请小朋友们保管好自己的小手,不要随意去折断植物枝叶,以免伤害植物 邀请幼儿尝试 三、总结

《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设计

《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已经对种子的外形有了认真的观察和了解,并且对于种子的内部构造已经进行过掰开观察,有了 初步的认识。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在老师带领下种植了凤仙花的种子,心里都在期待着种子快点萌发岀土。 【教学目标】 1.科学认识: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说明:本课指向长期观察记录,可不 强调概念) 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记录的重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讨,懂得要尊重植物生命,有爱心,培养科学实证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猜想设计研究种子的发育过程,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学会用恰当方法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 每组1个透明杯子,卫生纸,土壤,装水的水杯,2粒种子。 板书设计: 种子大小先长出什么先长根长短条数先长茎 高度粗细先长叶大小形状数量根*叶一起长 猜想 是一个变化过程视察记录 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时间花 苗的生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集中话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种植我们的植物(第2课时) 1. 出示一粒凤仙花种子, 一盆凤仙花,这样一盆比较高大的凤仙花就是由这么一 粒小小的种 子长成的,这有多么奇妙!你认为它是一朝一夕就能变成这样吗?(它需 要一段时间)。 2. 出示盆上星期一起种植好凤仙种子的花盆。 上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种下了凤 仙花,算来已经有5,6天了,你认为种子在土壤中会长成什么样了?它会有变化吗? 二、指导有根据地猜想 1. 指导学生画猜想: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了, 那么你认为种子在土壤中发生 了什么变化?请你把它画下来或写在你的记录单上。 2. 指导学生汇报: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的想法,要求说清你们是怎样想的 ? 还要说清你为什么这样想。(注意表扬猜想有根据) 3. 汇总见,并板书: ( 种子大小 先长根 猜想 J 先长茎 先长叶 I 根、叶一起长 4. 小结:大家能有理有据地进行科学猜想。 5. 看一看:那么土壤中的种子到底有什么变化了呢?你想怎么做?教师带领学生 扒开看一 看。然后共同描述土壤中种子的状态,例如涨大。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吸 收了土壤中的水分) 让学生继续思考:土壤中的种子以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简单指板书说。 也就是 说,种子的生长是不是一次就能观察完? 板书: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 三、引导学生简单设计实验: 1. 导入:既然种子的生长是一个变化过程, 那我们怎样做才能看到这个变化过程 呢? 2.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 3. 汇报: (1 )汇报要求:①要求说清你们准备怎样做就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②其他 同学注意听,思考:你们觉得他们的 方法好吗?如果觉得他们的方法好,我们也要向 他们学习。 教学意图 复习导入 引发学生研究兴趣 初步感知时间与变化 强调科学猜想是有科 学依据的 培养实证精神 认识种子生长是个变 化过程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解决问题意识

小学种植课程教学设计全册44019

认识、种植蔬菜 教学目标: 1、懂得种植蔬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技能。 2、识别蔬菜,了解其生长习性及其特点;种植蔬菜,掌握种植方法及管理要点等.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种植蔬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其生长习性及其特点,种植蔬菜的方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进行实地考察 一、启发与引导: 同学们,你们所知道的蔬菜有哪些呢? 学生纷纷回答:有青菜、白菜、萝卜、黄瓜……老师用温和的语气说:“你们知道得真多呀,那么,你们可知道这些蔬菜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听后随即回答:“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是呀,我们每天吃的各种蔬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农民的蔬菜园地.” 二、认识蔬菜: 1、老师带领学生到附近菜市场去参观。 2、让学生识别各种蔬菜。 1、请菜摊主介绍这些蔬菜的种植方法.

(如:菠菜、水芹、大蒜、苋菜等是撒播种子,不要移栽; 包菜、莴苣、青菜、黄瓜等可移栽.) 三、认识几种常用的农具: 1、让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农具有哪些。 2、出示农具,让学生说出农具名称. 3、你能说出这些农具各有什么作用?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辣椒 教学内容:了解辣椒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辣椒概述、简述辣椒的栽培意义(图片展示,引起兴趣 二、品种类型:根据口味、形状、熟性等将辣椒分为不同类型。 讲授、图片分为甜味椒、辣味椒,圆椒、尖椒,早熟和晚熟椒。 三、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与栽培有关的特征特性. (与番茄比较)相同点:根系不发达。 不同点:分枝习性不同;叶面积较番茄小;茎直立栽培上不需支架启发、提问、比较 (二)生育周期 1、发芽期2、幼苗期3、开花期4、结果期 着重讲授结果对生长和生理活动的影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没

校本课程——种植课的纲要

满园春色关不住 花香满园 (之菊花篇) 一、课程设计背景: 我校位于捞刀河镇沙坪双湖村,依山傍水,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农村小学,置身于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受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熏陶。我们的学生具有农家子弟勤劳节俭、善良质朴的本色,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在生命科学的21世纪,随着“人类要回归大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别开发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系列校本课程。系列之一:一起来种蔬菜;系列之二:花香满园(之菊花篇)。 同时,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花卉是大自然的精华。花卉以它绚丽的风姿,把大自然装饰得分外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人们素有“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的说法。另外,由于菊花不但具有观赏的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养生、医用价值。富有经验的老人都喜欢在自己家的庭院里种植菊花。而且,我校开发出了约有百余平米的种植园地,适宜学生的人工栽种。图书室内,讲述花卉的书籍,也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好的材料。 总之,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探索,引导学生了解以至热爱我们的“大家园”——地球。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满足学生健康生活的需要,提高科学素养,发展各方面的素质。 二)、具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花香满园之菊花篇》的实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自实践研究“身边的科学”,探索“身边科学的奥秘”,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技能。同时启发和培养了少年儿童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成为新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未来接班人。 1、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的积极体验,形成初步的策划、组织能力和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 2、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提高教师的科研改革能力。 3、进一步美化我们的校园,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迅速提高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科学意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具备一定科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收看有关节目,阅读书刊,留心收集身边的知识,常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之中。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及活动安排 全部课程共分为四大模块,约需40个课时。 课题一:菊花知多少?

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2种植我们的植物∣教科版

2.种植我们的植物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填空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和等多项工作。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

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我们选种子时,要选那些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3)为了看清楚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应该把种子放 在。 2.判断题。 (1)我们播种的凤仙花种子全部都能发芽。( ) (2)播种凤仙花的种子时,为了不让雨水冲走这些种子,应该埋人土中较深的地方。 (3)按不同方向放置的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根都会向下生长。( ) 3.选择题。 (1)在花盆中种植凤仙花,一般要挖( )个小坑。 A.8~10 B.2~3 C.不限 (2)凤仙花种子萌发时不需要浇大量的水,在( )条件下就会萌发。 A.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B.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水分 C.适量的水分、干燥的空气、较低的温度 (3)下列是莹莹同学为观察种子发芽所做的实验,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 (4)下列最适合种子发芽的环境是( )。

《种植我们的植物》的教案

《种植我们的植物》的教案 《种植我们的植物》的教案 《种植我们的植物》的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中学生作物种植课程计划13页word

第一章:《种植的乐园》课程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背景: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我们学校虽说是山区农村中学,可是父母把孩子都当成了“小太阳”,不让孩子接触农田,孩子基本上不干农活,对农作物的了解甚少。甚至有些孩子连基本农作物都不认识。适逢学校开辟出了农作物种植园地,组织学生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术和劳动习惯很有必要。 二、课程设置的目标: 1、了解农作物;认识农作物;学习种植蔬菜作物的基本方法,体会人与农作物相互依存的关系,体会农业生产的辛劳与快乐,养成爱护农作物、爱惜盘中餐、不浪费粮食蔬菜作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2、发动学生搜集、认识家乡农作物的特征、生活习性,会辨认几种农作物。通过观察、动手制作提高动手操作及创新的能力。 3、通过观测农作物生长过程、记录拍照,将收获蔬菜作物售给学校食堂等活动,学会基本经济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活动的时间及地点: 以选修课形式进行,周五下午及周末部分时间。 地点:学校种植园 四、活动过程设计 本活动共分八节进行。 第一节:了解农作物 (一)、活动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准备好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介绍农作物的知识(如:农作物的播种时间,生长周期等),了解该季节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二)、活动过程: 1、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2、了解农作物:把搜集、调查到的农作物的名称、特征、生活习性、播种时间,生长周期在小组内及班内汇报交流 3、讨论确定适宜种植的蔬菜作物品种。(不同班级可选择不同品种) 附:9月的蔬菜作物有萝卜、大蒜、筒篙、菠菜、芹菜、大白菜、秋四季豆、四季葱等。 10月主要是豆角、早豌豆(用于摘尖的)、莴笋、韭菜、青菜。

11月:大白菜、生菜、菠菜、胡萝卜、碗豆(收种子的)、花椰菜 12月:西红柿、土豆 第二节:学习农作物种植方法 (一)活动准备: 学生查找几种适宜种植蔬菜作物的种植方法。 (二)活动过程: 1、学生查找几种适宜种植蔬菜作物的种植方法,准备材料。 2、在小组内及班内交流。 3、老师指导总结 4、制定种植计划。 第三节:参观家乡的农田,实地认识农作物 (一)活动准备: 联系好几位有经验的农民。 (二)活动过程: 在农民伯伯的带领下参观家乡的农田,实地认识农作物,并采集一些农作物标本。 作业:写好参观后的感受。 第四节:学会选种、育种 (一)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好各种农作物的种子。 (二)活动过程: 1、学生展示自带种子认识几种常见的农作物种子。 2、老师指导学生选种。 3、老师介绍育种的基本方法。 4、活动总结。 第五节:学生种植实践 (一)活动准备: 学生在工作人员帮助下选种育苗,并观察其发芽特点。(二)活动过程: 1、交流自己育苗的经过,如种植什么作物?是怎样育苗的?现在已经怎样了? 2、教师提出相关要求:因为这一过程时间较长,因而学生的实践过程要持续好一段时间,学生定期到种植园参与种植田间管理,

技能脱贫培训农作物种植授课计划及教学大纲学习资料

技能脱贫培训农作物种植授课计划及教学 大纲

技能脱贫培训农作物种植授课计划 课程安排

教学大纲 一、培训要求与培训大纲 1、培训要求: 农作物的概述 培训内容: (1)、农作物的概念、分类及分布 (2)、农作物的生产概况 2、培训要求: 主要种植方式及应用 培训内容: (1)各种作物的布局 (2)土壤耕作的基本原理 (3)田间管理措施 (4)收获与储藏技术 3、培训要求: 良种引用及繁育 培训内容: (1)良种引进及繁育的意义 (2)种子生产的程序和技术 (3)种子检验技术 4、培训要求: 水稻栽培 培训内容: (1)水稻的分类及生长发育 (2)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 (3)水稻的施肥及灌溉技术 (4)水稻的栽培技术 (5)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5、培训要求: 玉米栽培

培训内容: (1)玉米的分类及生长发育 (2)玉米生长的土壤基础 (3)玉米的矿质营养与施肥 (4)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 (5)田间管理与收获 6、培训要求: 大豆栽培 培训内容: (1)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2)大豆的栽培技术 7、培训要求: 棉花栽培 培训内容: (1)棉花的分类及生长发育 (2)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3)棉花育苗移栽技术 (4)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5)棉花的病虫防治 二、培训人员 贫困人员 三、培训时间、课时、地点 1、培训时间: 2018.5.6-2018.5.20 培训课时:120个课时(理论授课:48学时,实践授课:72学时) 2、培训地点: 四、教学措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课后作业以巩固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 五、培训授课计划 见“课程安排”及“教学大纲” 六、培训教师

种植课能培养学生素质

种植课能培养学生素质 铜陵市金口岭小学王莉君 环保意识是公民素质、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伴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生活,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唤起全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已迫在眉睫"环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小学生应当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劳动课的种植课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植树种花,学生亲眼看到通过自己的种植以后,环境会变得这么美丽,这比任何一堂说教性质的环保教育课都要有效得多。前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环保教育表彰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环境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普及环境知识,努力提高年轻一代的环保素质。"种植课应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阵地,充分发挥其优势,成为全面提高新一代人的素质,而创造理想的自然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而探索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立足于改革,致力于创新。要千方百计地"活"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而《生活与劳动》中的种植课,无疑是学生的一方乐土。在种植课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眼睛,创造让学生观察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解放学生的双手,提供学生探索与实验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 铜陵市金口岭小学王莉君 新形式下的今天,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十分必要的。我曾在班上做过调查:你认为劳动是为了什么?有很多孩子毫不考虑的就告诉我,劳动就是为了赚钱。当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心里起伏难安。是的,我们不应该向孩子否认劳动是为了生活,但我们更应该告诉孩子,爱劳动是美德,是劳动创造了人类,是劳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劳动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以及人的体质。针对现在很多孩子蔑视普通劳动者以及不愿参加劳动的心理,我曾设计过一堂特别的劳动课——以“假如没有……”为主题的“劳动谈话课”。首先由教师启发: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假如没有空气和水,人类不可能生存,那你知道假如人类没有劳动会是什么样子吗?如:没有工人,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农民,人们的生活会是怎样?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假如没有……”为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孩子们一听,兴致勃勃的议论起来,我没有想到当他们的话匣子一打开就一发不可收拾,有的说假如没有医生的劳动,病人的痛苦将不断加重直至死亡;有的说假如没有教师的劳动,就不会有一批一批的有用之才出现,让社会得以进步和发展;有的说假如没有农民伯伯的辛勤耕种,城市里的人就没有粮食和蔬菜吃;有的说假如没有清洁工人的劳动,街上将杂乱不堪、垃圾成山;有的说假如没有煤炭石油工人的劳动,所有的交通工具将不再转动……孩子们说的多好啊!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互相的谈话与交流中逐渐的理解了劳动的价值、劳动的骄傲、劳动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以及劳动给社会带来的飞跃,同时也就懂得了为什么要劳动,为什么要尊重劳动者,并让他们从小知道劳动没有贵贱之分,一切劳动都将给人类带来收获。通过40分钟的

种植我们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材分析】 《种植我们的植物》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顾了植物的一生,并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认识了种子的基本结构。 本课有两个活动。教材的第一个活动是“播种”,首先在阅读框里提示了在花盆里播种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想办法观察种子的变化过程,在阅读框里提示用玻璃杯里种下凤仙花的种子,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玻璃杯和花盆里的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教材的第二个活动是“做观察记录”,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文字、图画、照片等方式做观察记录或写观察日记。。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基本学会了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能采用表格文字、图画、照片等方法记录,对于植物的生长变化有观察的兴趣,但是对于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到种子的变化则有很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掌握播种技能。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过程和方法: 1.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2.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播种的方法。 难点: 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课前准备】 演示材料:教学用课件,花盆,一小袋土壤,一些瓦片或石块,凤仙花种子,玻璃杯,纸巾,水等。分组材料:每组一个花盆,一小袋土,凤仙花种子,玻璃杯,纸巾,水,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引入:伸出两只拳头:猜一猜,我手里有什么? 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凤仙花吗?你对凤仙花了解多少? 3.观察交流:同学们,观察这些凤仙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新课:播种 1.研讨如何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 (1)问题研讨:想亲自种一株凤仙花吗?你会种吗?怎么种? (2)小组讨论:各小组讨论一下,如果马上分组种植一盆凤仙花,你们打算怎么种? (3)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的想法? 2.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如何选种?猜想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4.指名说说播种的方法。 小结: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5.设计实验观察凤仙花种子的变化。 (1)问题研讨:如果按照大家的方法种下了凤仙花,看不到凤仙花的种子变化,想要观察凤仙花的种子在土壤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讨论:怎样才能看到种子在土壤里的变化? (3)研讨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的想法?他们的办法可行吗? (4)小结评价:哪个小组的办法最有创意?哪个小组的办法最简易可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