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考试题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考试题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考试题

2012年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题(卷)

初中化学

说明 本试题(卷)分两部分:公共基础理论 30分,专业知识70分,共 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公共基础理论部分

2. 教学中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

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3?“天生我材必有用”适合用下列( )理论解释

A.

信息加工理论

B.接受学习理论

C.成

就动机理论

4.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 A.

线性关系

B. “ U ”型关系 C ?倒

“U ”型关系

5. 衡量一个人品德的主要标志是 A.

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 A.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C.洛克《教育漫画》的出版 )为标志的

B.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 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出版

D.差异性

D.多元智力理论

D.平行关系

D.道德行为

D.形式运算阶段

6.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应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7?“先行组织者”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先行组织者”是( )

提出的概念

8.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在知识学习中,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的学习是

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1. 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杜威。

2. 教育机会的均等化、教育的自由化,两者都是教育民主化的体现。

3. 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必须由监护人送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4.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5?“慎独”表明儿童的道德水平已达到了很高的他律水平。 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论认为中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请至少列举四种。

三、简答题

(共4

分)

A.布鲁纳

B.桑代克

C.奥苏贝尔

D.加涅

9. A ?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意义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来予以保障

A.所在家庭

B.法定监护人

C.监狱机构

D.人民政府

10.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 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 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D. 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 分)

( ( ( ( ( (

) ) ) ) ) )

6.小红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KNO的溶解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专业知识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a:40 C: 12 0: 16 H: 1 Cl: 35.5

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它不可能是①酸②碱③盐④有机物中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生石灰块投入水中,水会沸腾,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放热反应

D.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浓硫酸有吸水性

3.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m 的值为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29:8

4. 石灰浆新抹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欲探究其成分,你应该选用的试剂是

A.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B.酚酞溶液、稀盐酸

C. 酚酞溶液、氯化钠溶液

D.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5. 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①将NaCI和KN0的混合物溶于水,再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②往铜盐溶液中加入铁粉获得少量铜

③将氧气、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铜网的试管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

④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镁粉和铝粉

A.②③④

B.②④

C.③④

D. ①③④

A.实验1所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0g X 100 %

100g

B. 实验2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 实验4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验

3大

D. 该温度下,g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踹X 100% ②③ ①③ ②④ ①④

8.有Na 、S 、O H 四种元素中的二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四种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能跟氯化

钡反生成一种硫酸盐和另一种盐,乙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盐酸反应生 成盐和水,丁呈中性,且可以分别跟氧化钙或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碱或 酸。下列推断:①甲一定是硫酸钠 ②乙可能是硫酸

③ 丙一定是氢氧化钠 ④丁一定

是水。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 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

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B.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

C.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铜和氯化亚铁

D.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铜、氯化亚铁

6.小红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KNO 的溶解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11. 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所用的燃烧匙内应垫一层石棉绒,这样可防止

12. 分类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分类法标准有多种,化学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 物质进行分类。下列两组物质

中均有一种物质所属类别与其它两种不同,请选出该物 质,用化学式表示,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1)纯碱、熟石灰、硫酸铜

选出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铜、汞、金

选出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小明在学习了有关水的净化内容后,对他所住村庄的井水有什么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于是他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①】井水是酸性的、碱性的、还是中性的? 【探究一】小明用玻璃棒蘸取少量井水,滴在 pH 试纸上。

【结论】井水的pH 大约为6.

【反思】小明的实验操作无误,为什么井水的

pH 会小于7呢?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②】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探究二】小明取 2mL 井水放入一个小试管中,然后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荡。 【现象】泡沫较少,浮渣较多。 【结论】该井水是____________ 水。

【反思】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常用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出问题③】小明家用井水烧开水的水壶底部有厚厚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探究三】小明取一些水垢放入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食醋。

【现象】固体溶解,并放出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水垢中的主要成分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与拓展】井水是无色透明的,为什么烧开水后能形成水垢呢?说明水中应该含 有 。 这些物质在加热条件下会生成水垢。经过这次实验之后,小明改变了吃生水的习惯。

14. (1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t i 0C 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

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制质量分数相等的甲、乙饱和溶液, 温度须控制在 _________________ 0C 。

(每空1分,共29 分)

五、填空题

(2)现有30°C的不饱和KNO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溶液中KNO的质量②水的

质量③KNO的质量分数④30°C时KNO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将该不饱和溶液

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A、B 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B、C中含有相同元

素,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发生反应,“T”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D是(写化学式) 。.

(2)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

B ;

C+E ______________ 。

16. 王强家菜地里的蔬菜叶色发黄。周日爸爸叫王强去买化肥硝酸铵,当他赶到商场时,硝酸铵刚好卖完。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建议他购买 (填序号),也能起到与硝酸铵

相同的作用。①氯化钾②尿素③磷矿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

透明,经分析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共有K+、BaT、C L T、OH I、NO T、CO?「六种离子。

(1)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变废为宝,既能使废水中的Ba2+、

2+ 一2 —

Cu 、OH、CO等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又可以用上层清液来浇灌农田。清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2)已知甲车间废水明显呈碱性,则乙车间废水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

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

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_ < 【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

【实验验证】(1)小华测得废液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现象是。

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

【拓展应用】

(1)若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 。写出

初中化学教师业务考试试卷

初中化学教师业务考试试卷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所在单位和准考证号。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4.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公共知识(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 A.德育工作。 B.教学工作。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D.课程。 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 A.批评教育。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试题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的人是( )。 A.弗洛伊德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动物界已存在教育,也有教师与学生把动物对其幼子的爱护、照看当成教育,这种理论是( )。 A.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B.教育的社会起源论 C.教育的实践起源论 D.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3.有学者强调,教育要根据一个民族的固有特性来进行,这种观点体现了( )。 A.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B.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D.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4.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强调的是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知识 B.培养能力 C.发展个性 D.养成品德 5.以下哪个观点不能解释“狼孩”、“豹孩”、“猪孩”回归人类社会后难以适应的原因?( ) A.人类个体早期经验的剥夺 B.先天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 C.个体心理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环境与教育影响 D.个体心理发展中存在关键期 6.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某县级人民政府仍然决定将原本划给全县小学校舍修建的钱用到了城区建设中,该做法( )。 A.违反了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 B.违反了不得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 C.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责任 D.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责任 7.玛丽同学回到家发现自己的房间变干净了,推测今天上午妈妈一定打扫卫生了。这说明思维具有( )特征。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指向性 D.集中性 8.《教育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A.教育的本质、目的 B.教育的任务、原理 C.教育的内容、方法 D.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时的心理现象

最新美术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

美术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和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的作用。 2、美术课程总目标按“”“”“”三个维度设定。 3、美术课程分目标从“”“”“”“”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二是相综合,三是相联系。 5、重视和不仅是内容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6、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和客观事实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评价和评价。 7、在针对具体的美术作业、作品评价时应该考虑和两个方面。 8、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的总原则是不“伤筋动骨”,而着力于使之更、更、更、更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 9、美术课程具有视觉性,可以从、、和四个方面来理解。 10、一般来说,评价的时机可以从教学的不同阶段切入,包括学习开始、学习过程、学习结束三个阶段。 第一、学习开始时进行评价。第二、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第三、学习结束进行评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关于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A、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B、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 C、采用一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 D、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2、下列资源中:①、学校资源②、自然资源③、社会资源④、网络资源⑤、物力资源属于美术课程资源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3、下列说法中:①形式大于内容②一味地“鼓励”产生误导③重结果轻过程④对学生的评价是错误的。属于当前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4、关于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C、关注文化与生活 D、注重审美精神 5、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要点三部分组成。 A、评价 B、反思 C、总结 D、交流 6、()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性学习 D、综合性学习 7、对于美术课程的性质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B、美术课程具有理论性 C、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D、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8、下面选项中不是检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是()。 A、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B、课堂文化建设情况。 C、反思教学的负效应。 D、学生课上的表现情况 三、简答题(48分) 1、美术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是什么?(4分) 2、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具体原则是什么?(6分) 3、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分) 4、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分)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1)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S-32 Cl-35.5 Mg-24 Ca-40 Fe-56 K-39 Cu-64 一、下列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括 号内,45分。 1.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 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2.原子序数在1~18之间的四种元素甲、乙、丙、丁,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13,甲、乙和丙是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相邻元素,则丁一定 不是( ) A.氢B.氯C.氧 D.铍 3.洗涤是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下列有关操作合理的是()A.过滤时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硫酸钡沉淀,以除去其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B.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 C.刚加热过高锰酸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D.用洗洁精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 4.高铁电池是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放电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电压。高铁电池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 3Zn+2K2FeO4+8H2O3Z n(O H)2+2F e(O H)3+4KOH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B.放电过程中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高铁电池能减少汞等重金属污染D.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升高 5.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右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 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 B.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一定不可能为 碳酸钠 C.当X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 D.当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OH—、C1一、HCO3一、Na+B.Na+、Cu2+、C1一、SO42一 C.Ag+、Cl一、NO3一、K+D.H+、Fe2+、SO42一、NO3一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硫酸铵化肥加入熟石灰研磨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B. 含Cl-的盐溶液能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 含SO42-的盐溶液能与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D. 某盐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盐一定是含有CO32-的盐 8.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下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下列 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 A.第① 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CaCl2溶液 C.第③步中发生分解反应

初三化学老师的工作总结

初三化学老师的工作总结 本期以来,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数学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紧张、有序的教学,到期末已经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 现就本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本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对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是提高学 习成绩的关键时期。开学初,学校领导、教研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使教者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顺利 完成本期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课优秀率、及格率,完成学校下达的教 学任务,坚持超前一周备写教案,做到备课充分、实用高效。从课 堂教学入手,认真细致的备好课,确保上好每一节课。落实课堂教 学环节,讲授知识重点、难点突出,努力实践学校提出的“一课一案,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3、考点训练及时、准确,单元过关检测落得实,坚持以学生为 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 中突破重点、考点,严抓训练,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进一步 突出合作学习的地位和作用。 4、本期以来,完成前8个单元的新授课内容,同时对教材进行 了系统的复习,完成质检考试模拟训练题。 二、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1、注重常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本期以来,教者按授课计划进行授课,顺利完成化学上册新授课的全部内容及复习内容。学校先后举行三次月考,教者所任班级成 绩稳步提高,同时,认真分析,寻找差距,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对学困生多鼓励、多指导、多检查,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利

用好现有资料,对习题进行精选,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高。对学生作业坚持当天批改,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和质量。 2、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做好准备课前的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渴望上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 3、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化学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强调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自觉地运用科学,尊重科学规律的精神和思想,要着力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与结合。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的贴近与亲切之感,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从这两年的试卷来看,试题中涉及的生活、生产实际中问题较多,从多种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 5、研究中考命题方向,讲究复习策略。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A.《学记》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斯普兰格 C.拉伊D.赞科夫 3.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卢姆 C.凯洛夫D.赞科夫 4.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 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5.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 A.学校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D.教材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 )。 A.桥梁作用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知识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B.小组合作学习 C.个别教学D.现场教学 9.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 A.共产主义接班人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D.好儿童 11.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谈话法 C.问卷法D.实验法 12.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 A.独立性B.灵活性 C.自愿性D.实践性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1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

初中化学教师业务考试试卷

初中化学教师业务考试 试卷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初中化学教师业务考试试卷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所在单位和准考证号。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4.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 Ca—40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公共知识(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 A.德育工作。 B.教学工作。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 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08-18 20:03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

(完整版)化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完整版)

化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化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第一篇: 化学教师个人学期工作计划 201X——201X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化学( 3,4,5三个班)的化学教学,三个班化学整体水平比较平,学生在基础的知识上掌握不熟练,做题不规范,整理不及时。希望通过复习教学,努力使学生掌握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知识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 这个学期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新形势,接受并使用先进的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2、仔细研读10化学考纲,吃透考纲的要求,把握高考的动向。尽管高考形式变化,但考题肯定还是不偏、不怪、不超纲。因此,要重视基础,收集最新信息. 二、注重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如果说集体备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那么课堂教学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精讲精练,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用相同的时间,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针对有效教学我们主要进行下面两种类型的复习课模式: 1、知识复习课有如下内容和过程: ①复习提问上节课基本规律 ②讲授基础知识 ③归纳基本规律(悟点本质) ④强化非智力因素(规范学习) ⑤当堂练习(巩固基础)。复习课中尽量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精讲,精讲不能泛泛地讲,要设置问题,要让学生思考,这样才能提高“有效学习”。每一节课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落实集体备课的要求。 2、讲评课有如下内容和过程: ①对答案(提前印好) ②学生自主探究 ③师生共同解难答疑 ④教师归纳小结 ⑤巩固练习。谁编题谁组织答案,批改一般统一,巩固练习要由专人针对考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地方再编题,进行再训练。讲评课一定不能上成“对答案——讲题”的死板模式。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参加 到课堂学习中去。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 1.“瘸子里选将军”是一种()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下列哪项不属于班级授课制的优势() A.有利于因材施教 B.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C.有利于获得完整的科学知识 D.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的普及 4.范例教学在教学上坚持的三个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5.张红于2015年取得了高级教师资格,她不能应聘下列哪类岗位() A.小学教师 B.初级中学教师 C.高等学校教师 D.技工学校文化课教师 二、判断题 6.教育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法律制度的存在。( ) 7.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一直为后人接受和继承,这正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8.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 三、材料分析题 9.案例一一天,班里的学习尖子朱小东给语文老师说:“老师,您好,我向您提个建议,你布置的字词我早已写过了,能不能再给我布置点别的作业,我不想再机械地抄写这些词语了,真没意思。” 案例二又到了交作业的时间了。“老师,董小明的作业又没写。他每次这样的实践作业都不写。”小组长认真地向老师汇报。老师把这些没交作业的同学叫过来大声训斥,询问原因,他们仿佛也很无辜:“老师,不是我们不写作业,而是这样的作业我们不会写。”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000道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000道 (附答案)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1

《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 2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试题(一)

中小学教师学科考试试题(卷) 初 中 化 学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包括 ( ) 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 ⑧ 表达与交流 A .①②③④⑦⑧B .①③④⑥⑦⑧ C .①③④⑤⑥⑧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B .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看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 C .教师的讲解是学生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D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3.怎样确定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是不是浓盐酸 ( ) A .讨论 B .调查 C .实验 D .上网 4.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 ……………… …… … … … … 密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学校 姓 准考证

A.颜色B.状态C.硬度D.氧化性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NaOH(含Na2CO3)加盐酸; B.H2(含HCl)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C.CO(含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HCl(含H2SO4)加BaCl2溶液 6.把盐酸、碳酸钾、硫酸、氢氧化钾和硝酸钾五种透明溶液鉴别开来下列实验方案中所加试剂和先后顺序合理的是()A.BaCl2溶液、稀HNO3、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稀HNO3、AgNO3溶液 C.稀HNO3、石蕊试液、AgNO3溶液 D.稀HNO3、石蕊试液、BaCl2溶液 7.汽车安全气袋内贮有硝酸铵(NH4NO3),当汽车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迅速分解产生大量N2O气体和H2O充满气袋,填补在乘员与挡风玻璃之间,防止乘员受伤。上述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可能的是() A.+5价B.+3价C.+1价D.-3价 8.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B.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纳米管是一种单质 D.纳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重点重点初中化学教师业务考试试题答卷(2)及参考参考答案

2015年初中化学教师业务考试试卷(2) 一、公共知识(20分) 二、学科基础知识(40分) (一)选择题 D.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总数是生成物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总数的2倍 4.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在化学反应2A+B 2=2AB中,A 与B 2 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若6g A和8g B 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为 A.9g???B.11g??? C.12g?? ?D.14g 纶连衣裙 ①自热米饭的包装材料是符合卫生标准的铝箔。 火用品。“火立熄”接触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问题,科学家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根据上述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守恒??? ??????②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③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④二氧化 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2、某化学活动小组探究金属的反应规律。 ?【探究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右图所示实验。 ?已知:试管内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相同;同时加入等质量和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甲中反应方程式 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假设样品中各成分的分布是均匀的)。某实验小组从该样品中取出20 g ,加热烘干其中的水分,得到18.6 g固体。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得到10 g沉淀。对上述数据分析计算后,该小组同学向剩余的氢氧化钠样品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氢氧化钙粉末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恰好得到了10%的氢氧化钠溶液。计算加入的氢氧化钙和水的质量。 三、课程标准 (一)填空题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后附答案

2020教师招聘模拟题及答案 36.春秋时期的稷下学宫是一所官办学府,倡导学术自由。 A.对 B.错 37.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自我管理、降低教育投入,提高力学效率和效益的学校被称为绿色学校。 A.对 B.错 38.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有利于教师实现自我反进教育教学工作。 A.对 B.错

39.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我国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确立小学阶段的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 A.对 B.错 40.学习者们往往用他们已经知道的和相信的知识去帮助他们理解新的经验。因此,先前的知识和信念会促进学习者新的学习。 A.对 B.错 41.智力被认为是与学习能力有关的一个重要心理变量,但是这一概念是人为建构的很难被精确地测量。 A.对 B.错 42.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老师应该为学生布置一些只有通过他人的帮助才能成功完成的任务。

A.对 B.错 43.代币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管理手段其理论思想来源于认知主义教学观。 A.对 B.错 44.主张从实际生活中获取学习材料,打破教学科目界限。强调教师的责任在于利用环境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学生选择活动材斗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设计教学法。 A.对 B.错 45.随着儿童逐渐长大,他们往往在不考虑行为的外部结果的情况下,采纳身边他人优先考虑的事情和价值标示准作为自己的,接受他人所推崇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动机的外化。 A.对 B.错

46.在小学低年级的某次数学测验中,由于数学试卷中试题的文字表述过于复杂,学生不能完全理解题干的要求,也不能正确地解答题目,以致于该试卷无法正确测量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据此可以判断这次娄学测验是_______ A.高信度的 B.低信度的 C.低效度的 D.高效度的 47.下列明确规定基础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文件是_______ A.《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19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最新完整版)45825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 养[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

家D.英国医生[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2020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真题卷解析卷 (2)

1.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2.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液M的颜色可能是无色B.滤液M 中可能含有两种金属离子 C.滤渣N的质量可能大于加入锌粉的质量D.滤渣N中可能含有三种金属 3.如图是氧元素、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B.Na+的结构示意图是⑤ C.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①②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NaO的化合物 4.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鉴别氧气和一氧化碳闻气味 B 除去氮气中氧气杂质通过红热的炭层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氧气和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闻气味无法鉴别,故A错误; B、氮气不和炭反应,氧气可以和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一般是采用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铜的方法除掉氮气中的少量氧气,故B错误; C、只有氧气的浓度达到一定的纯度时带火星木条才能复燃,如果氧气的量不足的话带火星的木条是不能复燃的,所以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氧气,一般我们检验氧气才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故C错误; D、碳酸钙不溶于水,氧化钙能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D正确。故选D。 5.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1 B.x的取值范围:0≤x≤30

2019年初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2019年初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篇一 一、学期目标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会用学到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力争我带的班级的化学成绩再上一台阶,为自己、为学生证明自我价值。 二、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

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 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重视练习及讲评 教学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练相结合,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练、勤练,并及时的平改。在这学期中,力争做到:当天作业当天改、考完试卷及时改,及时讲评。 (5)与时俱进引领学生爱化学、学化学

2020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合集

2020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合集第一部分教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B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网络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A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B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4.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A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C )A.生物界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C.生产劳动 D.动物本能 6.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B ) A.教馆与学馆 B.崇文馆与弘文馆 C.文馆与武馆 D.书学馆与算学馆 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B )

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8.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D ) A.教育规模的限制 B.学生数量的限制 C.教师水平的限制 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 )A.决定作用B.加速作用C.延缓作用D.加速或延缓作用 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1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D )A.主导作用B.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生理前提作用 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13.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D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14.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2020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精品)

2020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 答案(精品) 选择题: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B.埃及C.希腊 D.罗马 ( B) 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 D) 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 D ) 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 C )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C )

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 D ) 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 D ) 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A ) 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 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A ) 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