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新技术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建筑混凝土新技术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建筑混凝土新技术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2混凝土技术

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本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 )是强度等级超过C80的HPC ,其特点是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和梁,与普通混凝土结构具有相同的配筋率,可以显著地缩小结构断面,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

1.主要技术内容

HS-HPC 的水胶比≤28%,用水量≥200kg/m 3,胶凝材料用量650~700kg/m 3,其中水泥

用量450~500kg/m 3,硅粉及矿物微细粉用量150~200kg/m 3,粗骨料用量900~950kg/m 3,细骨料用量750~800kg/m 3,采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或氨基磺酸高效减水剂。HS-HPC 用于钢

筋混凝土结构还需要掺入体积含量2.0~2.5%的纤维,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

2.技术指标

(1)工作性:新拌HS-HPC 混凝土的工作性直接影响该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流动性慢,不利于超高泵送施工。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坍落度≥240mm,扩展度≥600mm,倒筒时间≤10s,同时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

(2)HS-HPC 的配比设计强度应符合以下公式:

k cu o cu f f ,,15.1

(3)HS-HPC 应具有更高的耐久性,因其内部结构密实,孔结构更加合理。

HS-HPC 的抗冻性、碳化等方面的耐久性可以免检,如按照《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标准检验,导电量应在500库仑以下;为满足抗硫酸盐腐蚀性应选择低C3A 含量(<5%)的水泥;如存在潜在碱骨料反应的情况下,应选择非碱活性骨料。

(4)HS-HPC 自收缩及其控制

1)自收缩与对策

当HS-HPC 浇筑成型并处于密闭条件下,到初凝之后,由于水泥继续水化,吸取毛细管中的水分,使毛细管失水,产生毛细管张力,如果此张力大于该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将发生开裂,称之自收缩开裂。水灰比越低,自收缩会越严重。

一般可以控制粗细骨料的总量不要过低,胶凝材料的总量不要过高;通过掺加钢纤维可以补偿其韧性损失,但在侵蚀环境中,钢纤维不适用;需要掺入有机纤维,如聚丙烯纤维或其他纤维;采用外掺5%饱水超细沸石粉的方法,以及充分地养护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HS-HPC 的自收缩和自收缩开裂。

2)自收缩的测定方法

参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进行。

HS-HPC 的早期开裂、自收缩开裂及长期开裂的总宽度要低于0.2mm 。普通混凝土的应变达到3‰时,其承载能力仍保持一半以上。若HS-HPC 的应变也处于3‰时,实际承载力已近于0,这就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在HS-HPC 中只观察到裂缝形成,然后是迅速的破坏。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混凝土强度要求较高的结构工程。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国内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工程已大量应用HS-HPC,国外超高层建筑及大跨度桥梁也大量应用了HS-HPC。

工程四新技术应用

“四新”技术应用计划 1、工程概况 XXX水库位于XXX境内XXX河上。坝址在XXX河出山口前2km,距XXX市约30km。XXX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164.45m,对应库容2851万m3,调节库容996万m3;死水位1124.89m,死库容80 万m3;设计洪水位1166.2m,校核洪水位1166.79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的规定,本工程为Ⅲ等工程,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坝高73.6m,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其中大坝提高至2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拦河大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设计洪水标准为5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50m3/s,校核洪水标准100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05m3/s;泄洪放水洞,溢洪道的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设计洪水标准为3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30m3/s。 本工程由挡水坝、右岸导流泄洪供水洞及右岸表孔溢洪道组成。 大坝为沥青砼心墙沙砾石坝,拦河布置,坝顶长228.4最大坝高73.6m;倒流泄洪供水洞由导流洞改建而成,布置在河道右岸,为有压洞,由进口引渠段、固定拦污栅段、矩形有压段、竖井段、洞身段、出口段组成,全长534.37m;溢洪道布置在右岸,采用岸边式侧槽无闸溢洪道,开敞式布置,溢洪道轴线与坝轴线成64.61°夹角,斜向下游。溢洪道由侧堰段、调整段、泄槽段、挑流段、护坦段五部分组成。

2、推广“四新”技术的意义 所谓“四新”技术,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四新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代表了先进技术与先进生产力,是建筑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性转变的桥梁。通过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四新技术可以提升施工工效、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从而扩大项目盈利空间,最终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3、“四新”技术推广运用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拟定积极运用各类四新技术,以此顺应建筑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态势,从项目出发,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争取项目效益最大化。本工程主要运用的四新技术见下表:(1)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 (4)滑动模板施工技术 (5)泵送商品混凝土技术 4、采用四新技术介绍 4.1、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本工程基础工程为超长、超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纹产生,施工过程中将采用多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4.1.1、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多个环节相关,其中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是控制裂缝的重要途径。本技术主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通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2.1.10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 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binder content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2.1.13 水胶比water-binder ratio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percentage of mineral admixture 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percentage of chemical admixture 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相关高性能混凝土方面的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 简介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重点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定义 1950年5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美国混凝土协会(ACI)首次提出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但是到目前为止,各国对高性能混凝土提出的要求和涵义完全不同。 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易于浇注、捣实、不离析,能长期保持高强、韧性与体积稳定性,在严酷环境下使用寿命长的混凝土。美国混凝土协会认为:此种混凝土并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但仍需达到55MPa以上,需要具有很高的抗化学腐蚀性或其他一些性能。 日本工程技术人员则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填充能力的的混凝土,在新拌阶段不需要振捣就能完善浇注;在水化、硬化的早期阶段很少产生有水化热或干缩等因素而形成的裂缝;在硬化后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加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弹性模量、高密度、低渗透性和高抗腐蚀能力的混凝土。 综合各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可以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高耐久性的关键性能);高体积稳定性(低干缩、低徐变、低温度变形和高弹性模量);适当的高抗压强度;良好的施工性(高流动性、高粘聚性、自密实性)。 中国在《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路线 高性能混凝土是由高强混凝土发展而来的,但高性能混凝土对混凝土技术性能的要求比高强混凝土更多、更广乏,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一、前言 1824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到目前混凝土材料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且混凝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自20世纪以来,混凝土就己成为房屋建筑、桥梁、水利、公路等现代工程结构首选材料,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其用量巨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种新型混凝土不断出现。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混凝土本身必须具有高强度、高工作性、高耐久性等性能,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我国自从 1979年在湘桂铁路红水河斜拉桥的预应力箱梁中首次采用泵送 C60 混凝土以来,现代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已走过了30余年。现在,像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供应C80级别的预拌混凝土,C50~C60级高性能混凝土已在许多建筑和桥梁中得到应用,近年建成的大型桥梁的混凝土主体构件如主梁、刚架或索塔等,多数都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规定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级别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它采用高性能的外加剂,如高效减水剂或者高性能引气剂、其它特种外加剂和掺入足够的超细活性混合材料,如:超细磨粉煤灰、磨细矿粉、优质粉煤灰等达到低水胶比,并具有耐久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性能的新型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主要设计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性能予以保证。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1) 高强度。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高、弹模高,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大幅度的减少高层和超高建筑物纵向受力结构的截面尺寸,扩大建筑使用面积,

钢筋混凝土施工新技术

钢筋混凝土施工新技术 一、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一)主要技术内容: 混凝土裂缝已成为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如何防治混凝土裂缝是工程技术人员迫切希望解决的技术难题。然而防治混凝土裂缝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设计、材料、施工中每一个技术环节。本技术主要是叙述防治裂缝的一些关键技术,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从而达到防治混凝土裂缝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的构造措施、混凝土原材料(水泥、掺合料、细骨料、粗骨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对抗裂性能影响因素、抗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以及施工中的一些技术措施等。 (二)技术指标 对于如何评价混凝土厚材料及混凝土抗裂性能,本技术提供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二、清水混凝土技术: (一)混凝土配制: 混凝土使用同一种原材料和相同的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离析、不泌水。 矿物掺合料作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在考虑掺合料活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掺合料的不同粒径,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紧密充填,增强混凝土的致密性,在外加剂方面进一步重视解决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率,减少混凝土坍落度的经时损失。 除了不同水胶比将导致硬化后混凝土颜色变化外,骨料对外观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同一个视觉面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相同类型的骨料。 (二)混凝土模板: 为了使清水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气泡,根据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选用不同材质的模板,而脱模剂除了起到脱模作用外,不影响混凝土的外观。 (三)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下料口与浇筑面之间距离不能过大,否则混凝土易离析,振捣时以混凝土表面出浆为宜,同时避免漏振和过振。 (四)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受污染,充分合理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硬化后表面和内在质量的关键。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高强(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基本特点: 1)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480±20kg; 2)水泥用量不低于42.5级,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不超过400kg; 3)砂率0.38~0.40,砂率尽量选小些,以降低粘度; 4)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宜矿渣(10%~20%)与粉煤灰(10%~15%)复掺; 5)优先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复配有相容性良好缓凝剂与消泡剂; 6)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1.5mm,如果强度等级大于C60,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7)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 8)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9)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 10)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 基本规定 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3.0.5-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建筑混凝土新技术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2混凝土技术 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本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 )是强度等级超过C80的HPC ,其特点是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和梁,与普通混凝土结构具有相同的配筋率,可以显著地缩小结构断面,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 1.主要技术内容 HS-HPC 的水胶比≤28%,用水量≥200kg/m 3,胶凝材料用量650~700kg/m 3,其中水泥 用量450~500kg/m 3,硅粉及矿物微细粉用量150~200kg/m 3,粗骨料用量900~950kg/m 3,细骨料用量750~800kg/m 3,采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或氨基磺酸高效减水剂。HS-HPC 用于钢 筋混凝土结构还需要掺入体积含量2.0~2.5%的纤维,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 2.技术指标 (1)工作性:新拌HS-HPC 混凝土的工作性直接影响该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流动性慢,不利于超高泵送施工。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坍落度≥240mm,扩展度≥600mm,倒筒时间≤10s,同时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 (2)HS-HPC 的配比设计强度应符合以下公式: k cu o cu f f ,,15.1 (3)HS-HPC 应具有更高的耐久性,因其内部结构密实,孔结构更加合理。 HS-HPC 的抗冻性、碳化等方面的耐久性可以免检,如按照《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标准检验,导电量应在500库仑以下;为满足抗硫酸盐腐蚀性应选择低C3A 含量(<5%)的水泥;如存在潜在碱骨料反应的情况下,应选择非碱活性骨料。 (4)HS-HPC 自收缩及其控制 1)自收缩与对策 当HS-HPC 浇筑成型并处于密闭条件下,到初凝之后,由于水泥继续水化,吸取毛细管中的水分,使毛细管失水,产生毛细管张力,如果此张力大于该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将发生开裂,称之自收缩开裂。水灰比越低,自收缩会越严重。 一般可以控制粗细骨料的总量不要过低,胶凝材料的总量不要过高;通过掺加钢纤维可以补偿其韧性损失,但在侵蚀环境中,钢纤维不适用;需要掺入有机纤维,如聚丙烯纤维或其他纤维;采用外掺5%饱水超细沸石粉的方法,以及充分地养护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HS-HPC 的自收缩和自收缩开裂。 2)自收缩的测定方法 参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进行。 HS-HPC 的早期开裂、自收缩开裂及长期开裂的总宽度要低于0.2mm 。普通混凝土的应变达到3‰时,其承载能力仍保持一半以上。若HS-HPC 的应变也处于3‰时,实际承载力已近于0,这就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在HS-HPC 中只观察到裂缝形成,然后是迅速的破坏。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方案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南京广州路干沿河B片B、C幢高层建设工程,地点为于南京市广州路与干河沿街之间,由南京市中住房地产开发公司做为开发商。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拟通过投标承建其土建、安装及室外工程项目,工期730天,建筑用途为商业、办公、住宅高层,其中地下室3900卅,住宅楼13500 m2 (18层),办公楼22000 m (22层)。基础转换层及竖向承重构件采用高强高性能泵送混凝土合计约2000m 3。 ⑴原材料的要求 ①水泥使用矿渣盐水泥,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水泥用量,控制水化热温升,减小温度应力。 ②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6以上,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 ③石子选用5?31.5连续粒级洁净碎石,含泥量控制在1 %以下。 ④外掺添加材料 a .掺入一定数量的一级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可泵性,降低混 凝土的水化热及减小混凝土的收缩; b .掺入一定数量的JM-川减水剂,降低混凝土水灰比,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及可泵性同时起到混凝土缓凝的作用。 ⑤混凝土拌和物入模坍落度为120 i20mm。 ⑵浇筑 ①本工程基础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到现场,由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的混凝土施工方案。 ②根据基础平面及现场的施工条件,为充分利用泵车能够展开的工作面,各施工段混凝土浇捣从一边赶向另一边。本工程地下室基础承台多为大体积砼,浇筑砼时应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如下图所示,表面及时整平。

③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表面洒水湿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和钢筋派 专人看 护。 ④ 混凝土入模处,每处配备4-5只插入式振动器。浇筑时确保快插慢拔,振 动时间 以不冒气泡为止,插入间距为300mm 呈梅花状布置,插入深度为第一层 距底板垫层上表面 50mm ,分层插入深度为进下层 50mm ?100mm 。砼浇筑过 程中,平板施工时应用插入式振动器与平板式振动器配合使用,确保砼密实。 ⑤ 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水灰比和坍落度,浇筑过程中严禁在混凝土内随 便加 水。 ⑥ 严格控制混凝土初、终凝时间,要求混凝土终凝控制在 10h 左右,入泵 坍落度控制在120 i20mm 。 ⑦ 本工程地下室墙体混凝土采用分层分段下料、连续一次浇筑的施工方法 (如下图所示),即由2个浇筑小组从一点开始,砼分层浇筑,每两组相对应向 后延伸浇筑,直至同边闭合。高度超过 2.0m 的墙体混凝土浇筑采用溜槽入模, 使混凝土从一侧开始逐渐向前推进, 并在混凝土斜面上均匀布位振捣。混凝土以 500mm ?1000mm 高分层浇筑到顶,根据各施工段操作面,合理组织劳动力, 做到不留施工缝和冷接头。外墙墙板止水坎与底板同时浇筑,并按规定设置留钢 板止水带。墙板砼一次性浇筑到顶,不留施工缝,由于砼一次浇到墙体全高,模 板侧压力大,做好模板的加固、看护工作。 分层分段下料浇筑法示意图 ⑧ 为防止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初凝前采用二次复振和反复搓压使表 面密 实并用铁抹子压光以减少气泡、 消除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 性,防止混凝土开裂。 ⑶混凝土试块 除正常混凝土抗压及抗渗试块外, 另适当增加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 块和拆 模指导试块,为及时了解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提供数据。 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方式和取模板 新浇筑的砼

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新技术探讨

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新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6-11-08T15:15:03.1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5期作者:周柯仲 [导读] 摘要:本文浅析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定义与结构设计特点、转换层混凝土施工的难点所在、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法,以及工程安全施工保障措施。 身份证号:45012119790730**** 摘要:本文浅析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定义与结构设计特点、转换层混凝土施工的难点所在、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法,以及工程安全施工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引言 现代高层建筑,正向层数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该类建筑通常可以按功能划分:上部楼层用来布置住宅、旅馆,中部楼层用作办公用房,而下部楼层用作商店、餐馆、文化娱乐设施等场所。建筑功能日益复杂化,使得建筑结构常需要采用结构转换层完成上、下层建筑物结构的转换。对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开间,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在转换层部分梁、柱或板的尺寸较大,施工位置较高,对其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安全保障等都要有极为严格的限制措施。 1 转换层的定义与结构设计特点 1.1 定义。转换层按结构功能,通常可分为三类:①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②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变,但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③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柱网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形式。 1.2 转换层的设计特点。转换层结构设计中,因结构下部楼层受力较大,上部楼层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转换层有梁式、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等。与一般结构层相比,转换层结构具有结构重量大、结构层刚度大、几何尺寸超大、受力复杂等特点。转换结构组成了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其设计是否合理、安全、经济,对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结构造价、施工费用等影响较大。转换层的结构设计,一般都按照强化转换层及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进行,使上下主体结构的侧向刚度尽量接近,平滑过渡。按照抗震要求,转换层一般均设置在3层及其以上。 2 转换层混凝土施工的难点所在 转换层混凝土施工大体积工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重难点:混凝土配合比、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的连接、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等。转换梁截面尺寸大,转换层混凝土、钢筋自重及施工负荷的加重,正确确定转换层模板的支撑系统,是保证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的关键;正确翻料和下料,保证钢筋位置和数量准确性,也是转换层混凝土施工的关键。转换梁截面大,钢筋纵横交错,钢筋间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难,这非常容易产生温度和收缩裂缝,因此保证混凝土顺利浇筑和防止裂缝则是施工质量的重点之处。 3 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减少水泥水化热,以有利于混凝土泵送与浇注,需在混凝土配合比时综合考虑各类影响:①满足要求前提下,常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掺入适量的I级粉煤灰;②细骨料采用细度模数:2.7-2.8、含泥量<2%的中砂;③粗骨料采用粒径:5-31.5mm、含泥量>?1%的碎石;④掺入适量高效低碱的微膨胀剂和缓凝型高效减水剂。 3.2 前期准备。①做好图纸会审,并对相关部门做好交底,方便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②转换层施工前,需根据图纸内容及现场施工环境,制定转换层混凝土施工顺序。③模板和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非常了解,对现场施工和质检部门交底,划分相应职责,并作好充分准备。 3.3 现场准备。①根据方案组织施工机械进场、报验、安装、调试,便于在施工中满足需要。②浇筑混凝土前,模板、钢筋、预埋件和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③合理安排罐车行走路线,保证混凝土供应。④做好气象预测预报,保证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3.4 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转换层结构的自重及施工负荷较大,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保证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3.5 钢筋的安装。顺序:搭钢管搁架→分层铺设下层钢筋→分层吊挂上次钢筋→套箍筋→下层钢筋的绑扎固定→上层钢筋的绑扎固定→梁底保护层→骨架就位→绑扎吊筋、箍筋。 3.6 混凝土浇筑。①浇筑首先必须满足每层整体连续性要求。浇筑路线采取的是由转换板中心开始向两侧分的对称浇筑。考虑施工速度,施工段需由相同总量的现场搅拌配合泵送和由商品混凝上完成构成。②分层、自流的浇筑方式。该浇筑方式的细节是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筑,自然流淌,连续浇筑到顶。③严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对梁、柱、墙相交部位振捣要密实。④泌水处理。因泵送混凝土流动性大,影响密实性和结构的整体性,需在侧模的底部和上部开设排水孔,排除多余的水份。 3.7 分层浇筑界面和表面处理。浇筑完成后,静置待混凝土表面泌水渗出,用大小粒径不同的碎石铺放在需经过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中,碎石需经过筛选水洗,将碎石的其中一半埋入水泥浆中,另一半露在外面,以方便于在模板面上进行钻孔排水。大体积混凝土的泵送,因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应做好处理,并在初凝前用刮平,终凝前再用铁滚筒碾压几遍。 3.8 裂缝控制措施。裂缝控制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施工中不仅要考虑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引起的干缩裂缝,还要控制内外温差,以免过大引起温度裂缝。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基本满足规定要求,可以靠模板保温就能保证不会产生温度裂缝。对干缩裂缝应从原材料、外加剂等措施解决。有的掺加美国杜拉纤维增强抗裂性能和埋设循环水管的手段降低混凝土体内的温度,以达到裂缝控制目的。 4 工程安全施工保障措施 重点放在以下几点:①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领导机构,突出专职安全工程师的责权,建立以各队安全员为骨干的安全管理网络。②易发点控制。实行安全事故易发点控制法,通报事故易发点,由专人负责跟踪监控。③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并加强施工前的班前培训,熟悉施工工艺,提高安全意识。④时刻注意安全。建筑工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工作在危险的环境

高性能混凝土论文

试论高性能混凝土 姓名:*** 学院:************ 学号:**********

摘要 ,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是以耐久性为主要指标同时具备高强、高早强、高施工性等优异性能的新型混凝土。应该通过制备的科学性以及提高浇筑、捣实等施工方法和工艺来提高混凝土的高施工性、高强度和体积稳定性从而提高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整体经济效益。 The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is based on durability as the main indicators, alongwith highstrength,high early strength, high workability andexcellent performanceofnew concrete.Through the preparation ofthe scientific and improve the casting, to trace the actualconstruction methods andprocess to improve concrete construction,high strengthand volumestability, therebyenhancing thelife and the overall economicbenefitsof roads and bridges. 关键字: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1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在高强度混凝土(High Strength Concrete,简称HS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不同国家,甚至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应用部门,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都有差别。美国和加拿大的学者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应该是高耐久性的,而不仅仅是高强度;除了强度之外,高耐久性还应包括高的体积稳定性、低渗透性和高工作性。日本学者更重视混凝土的工作性,认为高流态、免振自密实混凝土就是高性能混凝土。英国和北美学者则更重视混凝土的强度。 综合分析各种观点,我国学者提出:高性能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先进的预拌)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活性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的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几种性能:耐久性、工作性及各种力学性能。 但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变化,清华大学冯乃谦教授提出普通混凝土也可能高性能化,其研究成果在工程实际中也得到了应用。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并不一定强调高强,还包括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2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 传统的混凝土虽然已有近200 年的历史,也经历了几次大的飞跃,但今天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 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2)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工业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 结构,特别是早年修建的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1987 年美国国家材料咨询局的一份政府报告指出:在美国当时的57.5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根据《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将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5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将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优异耐久性,且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称为高性能混凝土;同时具有上述各性能的混凝土称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中则将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则未明确区分普通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只规定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混凝土强度范围从C15~C80。综合国内外对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以及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将大于等于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度混凝土是比较合理的。 获得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最有效途径主要有掺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和活性掺合料,并同时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和优质骨料。对于具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还可掺用纤维材料提高抗拉、抗弯性能和冲击韧性;也可掺用聚合物等提高密实度和耐磨性。常用的外加剂有高效减水剂、高效泵送剂、高性能引气剂、防水剂和其它特种外加剂。常用的活性混合材料有Ⅰ级粉煤灰或超细磨粉煤灰、磨细矿粉、沸石粉、偏高岭土、硅粉等,有时也可掺适量超细磨石灰石粉或石英粉。常用的纤维材料有钢纤维、聚酯纤维和玻璃纤维等。 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 (一)水泥 水泥的品种通常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也可采用矿渣水泥等。强度等级选择一般为:C50~C80混凝土宜用强度等级42.5;C80以上选用更高强度的水泥。1m3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要控制在500kg以内,且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600kg/m3。 (二)掺合料 1.硅粉:它是生产硅铁时产生的烟灰,故也称硅灰,是高强混凝土配制中应用最早、技术最成熟、应用较多的一种掺合料。硅粉中活性SiO2含量达90%以上,比表面积达15000m2/kg 以上,火山灰活性高,且能填充水泥的空隙,从而极大地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硅灰的适宜掺量为水泥用量的5%~10%。 研究结果表明,硅粉对提高混凝土强度十分显著,当外掺6~8%的硅灰时,混凝土强度一般可提高20%以上,同时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冻、耐磨、耐碱-骨料反应等耐久性能。但硅灰对混凝土也带来不利影响,如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值、降低混凝土的抗裂性、减小混凝土流动性、加速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等。 2.磨细矿渣:通常将矿渣磨细到比表面积350m2/kg以上,从而具有优异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掺量一般控制在20%~50%之间。矿粉的细度越大,其活性越高,增强作用越显著,但粉磨成本也大大增加。与硅粉相比,增强作用略逊,但其它性能优于硅粉。 3.优质粉煤灰:一般选用I级灰,利用其内含的玻璃微珠润滑作用,降低水灰比,以及细粉末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活性效应,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改善综合性能。掺量一般控制在20%~30%之间。I级粉煤灰的作用效果与矿粉相似,且抗裂性优于矿粉。

十大工程施工新技术总结

十大工程施工新技术总结 建造师证书目前是本香饽饽的证书呀,下面是十大工程施工新技术总结,欢迎来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网! 1、塑料模板施工技术 塑料模板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复合材料,主要以聚丙烯为主,加入少量玻璃纤维、剑麻纤维等附加材料。塑料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强度能够满足要求,周转次数达30次,拆模 速度快,回收率高达95%,较传统木模施工工艺节省了工期、材料,混凝土表面平整、 光滑,呈现自然质感。 目前全球的木材资源都已经发出紧缺信号的前提下,我国作为木材使用大国,木材的进价已出现大幅度的上涨,各种木产品也相应涨幅颇大,甚至有专家提示,木材市场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必将成为未来几乎所有建筑行业的趋势。 2、数控钢筋弯箍机 数控钢筋弯曲机是由工业计算机精确控制弯曲以替代人工弯曲的机械,主要加工棒材钢筋。数控钢筋弯曲机是由工业计算机精确控制弯曲以替代人工弯曲的机械,主要加工棒材钢筋,可弯曲50mm以内的国标钢筋。该设备可一次加工多根钢筋,具有加工形状标准,加工量大的优点。可替代人工20-30人。该设备可与数控式钢筋剪切生产线配套使用,也可单独工作,将建筑用钢筋进行自动化高量弯曲加工,可加工中铁、核电项目等专用超强钢筋。 3、混凝土地坪一次成型技术 混凝土地坪一次成型技术是将楼板混凝土与表面找平砂浆合二为一的施工技术。该技术要求混凝土在收平时加强对混凝土标高的控制,标高误差应达到水泥砂浆的质量要求,楼板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要用混凝土磨光机对表面进行二次压光,消除混凝土楼板的早期裂缝,使混凝土地坪达到水泥砂浆地坪的质量要求。这样成型的楼地面可达到水泥砂浆地坪的平整度和观感,因而不用进行装修找平层,从而节省了找平层的工作时间,缩短了工期,还可以节省水泥砂浆材料10大工程施工新技术总结10大工程施工新技术总结。 该技术特别适用于超高层钢结构外框楼板混凝土施工,如果楼板混凝土后期要镶贴地面砖,可以在混凝土表面磨光后,采用排刷拉毛,以加强地坪混凝土的粘结力,可有效预防地面砖空鼓。 4、自粘式防水卷材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详细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计算配合比的确定 (1)计算配制强度 当具有近期同一品种混凝土资料时,σ可计算获得。并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计算值<时,应取σ=;当强度等级≥C30,计算值低于<时,应取用σ=。否则,按规定取值。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 a α、 b α回归系数,应由试验确定或根据规定选取: ce f 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若无实测值,则 ce f ,g 为水泥强度等级值,c γ为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 ce b a cu ce a f f f C W ααα+= 0,

若水灰比计算值大于表4-24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表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0w m ) 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 ①根据施工条件按表4-25选用适宜的坍落度。 ②水灰比在~时,根据坍落度值及骨料种类、粒径,按表4-26选定1m3混凝土用水量。 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以表4-26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 wa m 是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0w m 未掺外加剂 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β外加剂的减水率。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 如水泥用量计算值小于表4-24中规定量,则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 (5)选用合理的砂率值(βs) 坍落度为10~60mm 的混凝土:如无使用经验,砂率可按骨料种 () β-=10w wa m m 0c m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特点及应用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特点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7-12-11T15:56:24.6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作者:刘颜峰 [导读] 通过掺加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而成的具有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耐久性的综合性能优良的混凝土。 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指采用普通原材料、常规施工工艺,通过掺加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而成的具有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耐久性的综合性能优良的混凝土。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应用;控制措施 从去年在105国道到现在聊城路网改建,接触高性能混凝土也有两年时间了,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有点皮毛认识。 高性能混凝土是指采用普通原材料、常规施工工艺,通过掺加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而成的具有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耐久性的综合性能优良的混凝土。具体是: 1)拌合料呈高塑或流态、可泵送、不离析,在减河大桥40米箱梁混凝土坍落度180-220mm,便于浇筑密实; 2)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和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水化热低,不产生微细裂缝,徐变小; 3)有很高的抗渗性。其中高工作性是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即高流动性、高抗分离性、高间隙通过性、高填充性、高密实性、高稳定性;并同时具备低成本的技术经济合理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丰富的技术内容,其核心是保证耐久性。 1混凝土工程耐久性不足的后果 混凝土工程因其工程量浩大,将会因耐久性不足对未来社会造成极为沉重的负担。据我从网上搜索的资料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总价值约为6万亿美元,每年所需维修费或重建费约为3千亿美元。美国50万座公路桥梁中20万座已有损坏,平均每年有150-200座桥梁部分或完全坍塌,寿命不足20年;美国共建有混凝土水坝3,000座,平均寿命30年,其中32%的水坝年久失修。 美国对二战前后兴建的混凝土工程,在使用30-50年后进行加固维修所投入的费用,约占建设总投资的40%-50%以上。中国50-60年代所建设的混凝土工程已使用40余年,如果我国混凝土工程的平均寿命按30-50年计,在今后的10-30年内,为了维修建国以来所建基础设施的费用,将是极其巨大的。 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宏大,每年高达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约30-50年后,这些工程也将进入维修期,所需的维修费或重建费将更为巨大。作为21世纪的高性能混凝土,更要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入手,以降低巨额的维修和重建费用。 2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一般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年限约为50-100年,不少工程在使用10-20年后,有的甚至使用9年以后,即需要维修。用普通水泥混凝土所完成的工程不能满足耐久性(超耐久)要求的根本原因,在于混凝土本身的内部结构。 首先,为满足混凝土施工工作性要求,即用水量大、水灰比高,因而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很高,约占水泥石总体积的25%-40%,特别是其中毛细孔占相当大部分,毛细孔是水分、各种侵蚀介质、氧气、二氧化碳及其它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引起混凝土耐久性的不足。 其次,水泥石中的水化物稳定性不足。水泥水化后的主要化合物是碱度较高的高碱性水化矽酸钙、水化铝酸钙、水化硫铝酸钙。此外,在水化物中还有数量很大的游离石灰,它的强度极低,稳定性极差,在侵蚀条件下,是首先遭到侵蚀的部分。要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减少或消除这些稳定性低的组分,特别是游离石灰。 3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途径 如前分析,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最主要的方法是降低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但是如果纯粹的降低用水量,混凝土的工作性将随之降低,又会导致捣实成型工作困难,同样造成混凝土结构不致密,甚至出现蜂窝等宏观缺陷,不但混凝土强度降低,而且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同时降低。目前减少孔隙率的途径往往是掺入高效减水剂。 3.1掺入高效减水剂 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减小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总孔隙,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大幅度降低。水泥在加水搅拌后,会产生一种絮凝状结构。在这些絮凝状结构中,包裹着许多拌和水,从而降低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施工中为了保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的工作性,就必须在拌和时相应地增加用水量,这样就会促使水泥石结构中形成过多的孔隙。当加入减水剂后,减水剂的定向排列,使水泥质点表面均带有相同电荷。在电性斥力的作用下,不但使水泥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悬浮状态,还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溶剂化水膜,同时使水泥絮凝状的絮凝体内的游离水释放出来,因而达到减水的目的。 3.2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料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水泥石中水化物稳定性的不足,是混凝土不能超耐久的另一主要因素。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活性矿物的目的,在于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石的胶凝物质的组成。活性矿物掺料(矿渣、粉煤灰等)中含有大量活性二氧化硅及活性三氧化二铝,它们能和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石灰及高碱性水化矽酸钙产生二次反应,生成强度更高,稳定性更优的低碱性水化矽酸钙,从而达到改善水化胶凝物质的组成,消除游离石灰的目的。有些超细矿物掺料,其平均粒径小于水泥粒子的平均粒径,能填充于水泥粒子之间的空隙中,使水泥石结构更为致密,并阻断可能形成的渗透路。 3.3消除混凝土自身的结构破坏因素 除了环境因素引起的混凝土结构破坏以外,混凝土本身的一些物理化学因素,也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的严重破坏,致使混凝土失效。例如,混凝土的化学收缩和干缩过大引起的开裂,水化热过性过高引起的温度裂缝,硫酸铝的延迟生成,以及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等。因此,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减小或消除这些结构破坏因素。限制或消除从原材料引入的碱、硅酸、氯离子等可以引起结构破坏和钢筋蚀物质的含量,加强施工控制环节,避免收缩及温度裂缝产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4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尽管强度与耐久性是不同概念,但又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是基于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都与水灰比这个因素直接相关。在混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2.2.1 技术内容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是具有较高的强度(一般强度等级不低于C60)且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四高”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HPC)的一个类别。其特点是不仅具有更高的强度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多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墙和大跨度梁,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超高强(抗压强度可达150MPa以上)、高韧性(抗折强度可达16MPa以上)、耐久性优异的新型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组成材料颗粒的级配达到最佳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用其制作的结构构件不仅截面尺寸小,而且单位强度消耗的水泥、砂、石等资源少,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 HS-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34,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480~600kg/m3,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其他优质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40%,砂率宜为35%~42%,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U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22,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700~1000kg/m3。超高性能混凝土宜掺加高强微细钢纤维,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宜小于2000MPa,体积掺量不宜小于

1.0%,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2.2.2 技术指标 (1)工作性 新拌HS-HPC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为降低混凝土的粘性,宜掺入能够降低混凝土粘性且对混凝土强度无负面影响的外加剂,如降粘型外加剂、降粘增强剂等。UHPC的水胶比更低,粘性更大,宜掺入能降低混凝土粘性的功能型外加剂,如降粘增强剂等。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等。对于HS-HPC,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220mm,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宜为5~20s,混凝土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2)HS-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cu,0≥1.15f cu,k计算; U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cu,0≥1.1f cu,k计算; (3)HS-HPC及UHPC因其内部结构密实,孔结构更加合理,通常具有更好的耐久性,为满足抗硫酸盐腐蚀性,宜掺加优质的掺合料,或选择低C3A含量(<8%)的水泥。 (4)自收缩及其控制 1)自收缩与对策 当HS-HPC浇筑成型并处于绝湿条件下,由于水泥继续水化,消耗毛细管中的水分,使毛细管失水,产生毛细管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