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

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
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

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

一.问题重述

草原生态系统由黄羊,草,狼组成。黄羊吃草,黄羊的过度繁殖会导致草场退化;草场面积过小也会抑制羊群的繁殖。狼吃黄羊,直接影响黄羊的种群数量,也间接地影响草场的生长;而当羊群种群数量太小时,狼群总体的繁殖率也会下降。草场,黄羊,狼群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现需要根据草场,黄羊,狼群之间满足的一系列条件建立草原“草场--黄羊--狼”的生态模型,并研究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模型的假设及约定

(一)草场基本假定

1.草场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

2.每平方公里在供养50只以下黄羊情况下,草场不退化,

且以每年百分之0.08的速度恢复。

3.当黄羊数量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50只时,草场面积减小

率与黄羊超过50只的数量成正比,比例系数0.0001 。

4.草场恢复到1000平方公里后不再增加(容量封顶)。

(二)黄羊种群基本假定

1.当前黄羊种群数量60000只

2.草场充足,没有狼群情况下,黄羊群净增长率0.1

3.草场不充足会导致种群繁殖率下降,下降率与每平方公里平均黄羊数量减50长比例,比例系数为0.07

4.狼群存在会减少黄羊的数量

5.草场完全退化后,黄羊次年灭绝

(三)狼群基本假定

1.当前狼群种数50只。

2.黄羊种群数量与狼种群数量之比超过300:1时,狼群净增长率0.01。

3.羊与狼的数量之比低于300:1时,会导致狼群繁殖率下降,下降与狼群总量与黄羊总量值比成比例,比例系数为α。

4.每只狼平均每年吃掉20只黄羊。

5.黄羊灭绝次年,狼群灭绝

三.研究问题

1.建模并分析α=5时,200年后生态系统的状态;

2.回答这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最终状态;

3. [1,10]之间,讨论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模型的建立

1.草场建模

X (1)=1000

X (n +1)={

min?{1000,1.008X (n )},Y(n)X(n)<50max?{0,[1?0.0001(Y (n )X (n )?50)]X(n)},Y(n)X(n)≥50

2.黄羊建模

Y(n)=60000

Y(n +1){ ????max {1.1Y (n )?20Z (n ),0}??????????????????????????Y(n)X(n)<50max?{[1.1?0.07(Y (n )()?50)]Y (n ),0}0????????????????????????????????????????????????????????????????????????????X (n )=0

??????????????Y(n)X(n)≥50?

3.狼群建模

Z (1)=50

Y(n +1){ 1.1Z(n)??????????????????????????

Y(n)Z(n)>300[1.1?αZ(n)Y(n)]???0???????????????????????????????????????????????????????????????????????????Y (n )=0

??????????????Y(n)?300?

五.模型求解

(一)利用matlab 编程进行求解a=5时生态系统的变化,并画出随着年份的增加草场,黄羊和狼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得到结果如下:

1.草场的变化结果:

2.黄羊的变化结果

3.狼群的变化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年后生态系统草场维持在999.9到1000亩之间,黄羊数量约为50000头,狼群数量约为165头,整个生态系统良好。如果没有人为或者重大自然灾害的干预,最终生态系统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二)为分析α?[1,10]之间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取α为奇数(α=1,3,5,7,9)时生态系统的变化作为对比进行

分析。(α=5时的图见(一)中)

1.当α=1时

2.当α=3时

3.当α=7时

4.当α=9时

由以上可知,惩罚因子α越大时,生态系统越稳定,波动越小。这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建模中,脆弱的生态系统

如沙漠系统建模时就应该选择较小的α,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就应该选择较大的α。这样才能减小建模的偏差,实现较好的预测效果。

专项复习此为图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专项复习题 此为图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生产者是。 (2)鼠、兔、蛇、狐、鹰都是动物,统称为者。 (3)图中有条食物链。 (4)如果狐大量减少,那么鼠和兔将会 (5))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____部分和者。 下图是植物细胞结构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所指的部位的名称。 (1).[ 1 ] ,[ 2 ] , [ 4 ] ,[ 5 ] (2).细胞是构成生物的。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食物网的简图,请回答:

下图分别为显微镜结构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示例[⑦]反光镜)(6分) (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应先转动[ ]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 。 (3)A、B所示两个细胞的主要不同之一是:A细胞质中含有[ ] ,因而能够制造有机物,而B细 胞不能。 (4)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5)细胞结构中,[ ] 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像,放大倍数等于[ ] 和[ ] 乘积。 (2).取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 。 (3).转动使镜筒升降范围很大的结构[ ] 。 (4).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 。 (5).制作临时装片时,常用碘液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染色,染色可使下列哪一结构看得更清楚?()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叶绿体 (6).绘画生物细胞结构简图时,对图中较暗部位的表示方法。小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了一些圆形的大小可以改变的中央透明、周围有黑圈的结构它们是。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四位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分别如下图所示,你认为 观察效果最好的是()

2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监测工作方案

附件1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监测工作方案 草原资源监测是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重要信息平台。多年来,草原监测结果,为依法实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管理制度及实施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各级政府制定宏观决策,调控畜牧业生产,合理利用草原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我区草原监测工作基本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逐渐成为了外界认识内蒙古草原的一扇窗户。 今年,是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二年,对补奖政策实施后的草原生态做出科学客观的监测和评估,是摆在我们草原监测工作者面前的硬任务,是对监测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全区草原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发布全区草原监测信息,科学分析与评价补奖机制生态效果,依据国家草原监测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及时、准确的获取全区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动态信息,掌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保护建设工程生态效益状况,逐步建立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评估体系,编制各类专题监测分析报告和年度监测总报告。 二、工作内容及技术方法 (一)天然草原监测:监测天然草原5月份返青状况、7月份

植被长势状况、牧草生长旺季最高月产量及群落各项指标。 全区在主要草原类型上设置988个监测样地。技术方法按照《草原返青期地面观测方案》、《国家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工作业务手册》(初稿)要求。 (二)人工草地及其他饲草料监测:监测人工草地、青贮饲料、农作物秸秆的面积、分布、产量等状况; (三)植被恢复情况及草畜平衡状况监测:以2011年的监测数据为本底资料,从今年开始,在补奖机制实施区域,定期对植被恢复情况和草畜平衡状况进行跟踪监测。为提高监测精度,科学评价草原补奖机制实施成效,8月份在完成草原资源常规监测的同时,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监测样地,样地数量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而定。通过对天然草原生产力、人工草地产量监测及实际饲养的牲畜头数,分析评价该区域的草畜平衡状况。 (四)草原生态状况监测: 掌握本地区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的等级、面积、分布及其变化情况等。 (五)工程生态效益监测:退牧还草工程、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前后、工程区内外植被和生态状况的变化等。 (六)草原自然灾害监测:草原火灾、鼠虫害发生次数、面积、分布以及预防和损失等情况,草原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情况等。 (七)典型牧户抽样调查:为掌握实施奖补机制区域内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开展典型牧户抽样调查工作。全区33个牧业旗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 术》 综合报告 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 摘要

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

目录 1引言 (4) 1.1 物联网简介 (4) 1.2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 2需求分析 (4) 2.1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 2.2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1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2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 2.2.3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4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3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 2.3.1可靠性需求 (6) 2.3.2开放性需求 (6) 2.3.3可扩展性需求 (6) 2.3.4安全性需求 (6) 2.3.5应用环境需求 (6) 3详细设计 (6) 3.1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 3.2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 3.2.1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草原生态系统保护

草原生态保护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体是东北-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学区系的差异,大致可将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分为三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主要点: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由于降雨稀少,乔木非常少见。那里的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草原上啮齿目动物 特别多,它们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瞪羚,黄羊,高鼻羚羊,跳鼠、狐等善于奔跑的动物,都生活在草原上。由于缺水,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广阔的草原上,饲养 着大量的家畜如细毛羊滩羊,伊犁马、三河马,库车高皮羊等。

这些家畜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肉、奶和毛皮。此外,草原还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风沙侵蚀。 由于过度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原因,我国的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对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世界草原的总面积为45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4%,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圈固定能量的比例中,草原生态系统约为11.6%,也居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二位。 草原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我国草原的类型较多,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原以多年生、旱生低温草本植物占优势,建群植物主要是禾本科草类,基中以针茅和羊草最有代表性。前者为丛生禾草,后者为根茎禾草,根茎发达,对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中部为稀疏草原,以大针茅为主;西部为荒漠草原,以丛生戈壁针茅为主。 草原对大自然保护有很大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而且也是阻止沙漠蔓延的天然防线,起着生态屏障作用。另外,它也是人类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基地。 草原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一般都在250-450毫米,而且变化幅度较大。蒸发量往往都超过降水量。另外,这些地区的晴朗天气多,太阳辐射总量较多。这种气候条件,使草原生态系统各组分的构成上表现出了一些与之适应的特点 从总体情况看草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适宜于奔跑的

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

目次 前言 (ⅱ)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野外观测总体技术流程 (2) 6 草地生态系统类型 (2) 7 野外观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 (3) 8 野外观测指标体系 (3) 9 野外观测技术方法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草地各类灾害等级表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野外观测表 (8)

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地生态系统的类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野外观测指标体系、野外观测技术方法等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及省级行政区域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其他自然地理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4814 草地气象监测评价方法 GB/T 50138 水位观测标准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615 土壤有机碳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 LY/T 1225 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 NY/T 53 土壤全氮测定法 NY/T 1121.4 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量的测定 NY/T 1233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SL 276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草地生态系统grassland ecosystem 指在中纬度地带大陆性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由多年生耐旱、耐低温、以禾草占优势的植物群落的总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生产者的陆地生态系统,本标准中包括草甸、草原、草丛和稀疏草地。 3.2 草甸meadow 指在中度湿润条件下形成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植被类型。 3.3 草原prairie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及建议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及建议 摘要: 多年来,我国北方草地生态主要由于超载的人口,加上不适宜的追求眼前利益的政策引导,滥垦、滥牧、滥采、滥伐,造成大面积的草地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恶化。文章阐释了草地沙漠化的成因、现状;提出了必须由国家高度重视治理、全民行动、长期坚持治理才能解决草地生态问题及遵循客观规律保护建设利用草地,恢复自然生态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草原生态;恢复;草地沙化 草原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全球草原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草原是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但却养育了全球近1/3的人口,人们的食物结构中有11.5%来自草原。同时,草原又具有保护陆地生态环境多样性、减少沙尘危害、减少水患、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但是,在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干扰以及近年来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全球有近一半的草原已经退化或正在退化。草原退化已成为当今全球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 1 草原沙化原因及现状 1.1 草原沙化是自然现象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 草原是介于荒漠与夏绿阔叶林带之间的地区,草原上的植物属于夏绿旱生性草本群落类型。草原气候的特点在于比夏绿阔叶林带干旱,但比荒漠要湿润。如果气候持续比原来更加干旱时草原便向荒漠过渡,这就是荒漠化的过程。沙漠化是一个环境退化现象。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有的一直处于裸露状态,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即是如此。另一类沙漠,主要是平沙地,被后来出现的黄土层和土壤层所覆盖,处于潜伏状态。这种被埋藏在地表以下的粉沙,被称作“古风成沙”。由于人类将森林伐尽,将野草烧光,其结果是将地表土搞得支离破碎,在表层土薄的地方,地下潜伏的粉沙便暴露出来。由于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季风强烈,地下暴露的粉沙便四处吹扬,形成地表沙层,聚起沙丘。于是原先的草地、耕地变成了现在的沙漠。中国北方的许多沙漠都是人造沙漠,如毛乌苏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人造沙漠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存在,在非洲、美洲分布广泛。草地的沙漠化使大气侯变得干燥,土地滋生能力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探讨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探讨 摘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但是,由于人们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致使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已威胁到草原生态系统的安全,降低甚至丧失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功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应深刻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其服务功能,并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实现环境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关键词:中国;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Exploration on Servic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 Li Guoqi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 environmental science class one of 09 grade) Abstract:The ecological system is the support system of life on earth.However,people do not hav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s a result,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comes worse,which threatens the safety of grassland ecosystem,reduces or even deprives som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nd has affected people S lif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profound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given to the health and servic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grassland ecosystem and thus to realize synchronous increase of environment,economy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Chian;typical grassland;ecological system;service functions; asses 前言:草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提供资料,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3.365亿公顷,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7.1%左右。目前, 随着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象的加剧, 人们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逐渐增多, 但与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相比,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目前仍然不足。 1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 草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成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 如太阳能的同化、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对污染物的吸收、贮藏养分等。它能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及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从而为人类的生存与现代文明提供重要作用。 2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 不同学者对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方法不一,下面以何广礼的研究为例简述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 2.1 草原生态系统的环境生产功能及环境生产层 草原生态系统在不作为草原牧业生产或作为草原牧业生产之前,能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珍稀动植物、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等景观资源和环境效应产生经济价值。草原生态环境的生产开发,其目的是在保护和扩大草原面积的前提下.利用草原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和诸多效应,产生多样化的经济效益。如美国近年来的草坪业销售和经营产值高达74亿美元,且草坪业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是当今美国十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草坪业也是草业各分支中发展最快、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部门;西欧在草原畜牧业达到相当的水平后,目前已将草原生产的重点从提高植物一动物生产,转换到提高环境效应和动物保健;1990年.著名的英国皇家草原研究所更名为国家环境与草原研究所。这些都说明,草原巨大和多样化的环境功能和效应,能够为草原生态多样化的环境产业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应用和市场前景。目前,内蒙古各盟市也开发了一大批草原旅游项目.为地方经济的增长和扩大就业及

草原物联网监测管理系统

草原物联网监测管理系统 一、需求分析 草原是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美化绿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草原资源使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我国每年因草原火灾、病虫害而损失惨重;局部地区乱垦滥占草原地问题严重;草原超载放牧、利用方式不合理、畜牧结构和生产方式不够科学、防灾减灾措施不力等。因此,如何对草原进行有效的监管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另一方面,受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等手段的限制,草原资源中蕴含的大量信息尚没有被采集、处理、展示和利用,许多数据和信息也没能很好的实现共享,这给草原资源的长期研究、草业可持续发展、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等带来阻力。 因此,对草原各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管理,使数据规范化、数字化,并建立一个草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定点对多点的实时监测管理,数据的合理利用和共享,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通过建立海普草原物联网监测管理系统,对草原资源、利用程度及草原灾害发生发展趋势的监测预警,能够及时预测预报草原灾害发生和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分析草畜平衡状况,直接为发展草业生产提供指导和服务。 二、建设目标 2.1、资源共用

建立一张覆盖全区域的通讯网络,涵盖所有业务前端的监控、监测传感系统,移动终端系统和各业务后台子系统,可以互联、互通、互控。传输网络有多种类型可选择,可以是专用网络(如光纤、微波、WiFi、卫星等),运营商网络,或综合应用多种网络,采用混合组网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硬件上实现所有硬件资源共用,数据资源共用;采用一套监测、监控设备,实现采集的数据供各个业务部门综合利用。软件上所有的应用都基于一个平台,一套系统,统一登录入口。各业务系统间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管理权限调用不同的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处置等。 2.2、数据共享 各项业务和数据的展示、运算和控制都基于一张电子地图来实现,把基础数据、资源数据、设备设施等整合到一张图中。根据不同业务的需要,调用不同的专题地图,叠加基础底图来分析展示。 所有业务系统都基于一个数据库来实现,保证数据的统一性。数据库整合各种草原专题数据,如火灾监测预警、病虫害监测预警、私挖滥采监测预警、生态环境监测等,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来调用所需要的数据,呈现给用户。 2.3、业务联动 当发生报警时,前端各子系统有机联动,以提高管理部门快速反应和准确处理的能力。以发生火灾为例,当监控点监测到发生火灾时,监控点系统第一时间传回火灾发生的位置、时间信息给管理平台;管理平台自动声光报警和短信提示报警,查看周围保护资源和查看周围扑火资源;联动调用附近视频监控系统回传显示火点的视频监控图像,查看燃烧情况;调用周边的气象站获取火点周边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信息,并结合周边的植被、地形地貌

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

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

一.问题重述 草原生态系统由黄羊,草,狼组成。黄羊吃草,黄羊的过度繁殖会导致草场退化;草场面积过小也会抑制羊群的繁殖。狼吃黄羊,直接影响黄羊的种群数量,也间接地影响草场的生长;而当羊群种群数量太小时,狼群总体的繁殖率也会下降。草场,黄羊,狼群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现需要根据草场,黄羊,狼群之间满足的一系列条件建立草原“草场--黄羊--狼”的生态模型,并研究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模型的假设及约定 (一)草场基本假定 1.草场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 2.每平方公里在供养50只以下黄羊情况下,草场不退化, 且以每年百分之0.08的速度恢复。 3.当黄羊数量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50只时,草场面积减小 率与黄羊超过50只的数量成正比,比例系数0.0001 。 4.草场恢复到1000平方公里后不再增加(容量封顶)。 (二)黄羊种群基本假定 1.当前黄羊种群数量60000只

2.草场充足,没有狼群情况下,黄羊群净增长率0.1 3.草场不充足会导致种群繁殖率下降,下降率与每平方公里平均黄羊数量减50长比例,比例系数为0.07 4.狼群存在会减少黄羊的数量 5.草场完全退化后,黄羊次年灭绝 (三)狼群基本假定 1.当前狼群种数50只。 2.黄羊种群数量与狼种群数量之比超过300:1时,狼群净增长率0.01。 3.羊与狼的数量之比低于300:1时,会导致狼群繁殖率下降,下降与狼群总量与黄羊总量值比成比例,比例系数为α。 4.每只狼平均每年吃掉20只黄羊。 5.黄羊灭绝次年,狼群灭绝 。 三.研究问题 1.建模并分析α=5时,200年后生态系统的状态; 2.回答这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最终状态; 3. [1,10]之间,讨论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模型的建立 1.草场建模

草原生态监测点 设计方案

围栏设计方案总造价 10万元 1.试验点外部围栏:100亩的监测场地外围需要安装围栏1100米左右,建设标准按照《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NY/T1237-2006执行。预留大门旁增设立柱便于安放标志牌。 2.内部气象站等观测设施保护围栏:需要建设近50米长高标准围栏。建设标准参考一下内容: 材料:网片采用优质低碳钢丝(3-6mm)焊接而成,立柱采用5㎝左右圆管,材料表面采用PVC浸塑处理或选择静电粉末喷涂、镀锌等方式。 安装方式:网片采用卡接连接方式,附有防雨帽、连接卡、防盗螺栓等。立柱采用混凝土预埋式。 颜色:绿色。 具体规格如围栏平面示意图所示。

围栏平面示意图 三、门 1.监测点大门 监测点大门采用粗框网门形式,宽度为3-4米(双开,单扇宽度1.5-2米),高度与外侧围栏高度一致。 单扇门样式:内网片孔距参照围栏网片,丝径为围栏网片丝径的2倍。门边框为围栏网片边框的2倍。(注意:为安装门锁作好预留件。) 门立柱:高度高出围栏立柱0.3米),焊管直径为围栏立柱2倍。 2.气象观测站围栏小门 气象观测站围栏小门采用与大门相同材质、相同样式的粗框网门,宽度为1.5米,高度与围栏高度一致。

四、标牌,小区分隔及拍摄标志 1.监测点大门标志牌 (1)正面标准样式 (2)标牌材质和字体要求 监测点门牌采用不锈钢材质。底色银色,字体为宋体加粗、字颜色为黑色。 安装方式:标牌固定在大门旁的预留的围栏立柱上,保证标牌坚固,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 (3)标牌使用规范

2.小区标志牌 (1)标志牌位置 在常规监测区、虫害观测区、改良监测区、科研试验区分别设置小标志牌,位置如监测点平面示意图所示。 (2)正面标准样式(以常规监测区为例) m 65m

气象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中草原生态气象监测

气象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草原生态气象监测 随着气候的发展变化,沙尘、险风、暴雨等对农田草原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严重危及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对沙尘、险风、暴雨的监测、预警在气象观测活动中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草地资源做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倍受关注,我司秉承保护生态环境的职业素养和高度,把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开发列入重点项目,并投入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力量,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监测指标体系,用来指导实际工作中有关计量和评价方面的数据收集和积累工作。 FAMEMS900系列草原生态监测气象站是方大天云针对草原生态环境监测需求设计的一款草原公园、水源地专用生态环境监测站。通过对空气质量、全类型降水、土壤成分、土壤湿度、日照和辐射、氧气含量、负氧离子、二氧化碳浓度等草原生态环境关键指标的长期连续监测,定性定量反应湿地对生态环境改变的大气组分调节功能、水分调节功能、净化功能和局部小气候调节作用,为气候生态环境评价及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一、系统内容 FAMEMS900系列草原生态监测气象站是方大天云针对草原生态环境监测需求设计的一款草原公园、水源地专用生态环境监测站。通过

对空气质量、全类型降水、土壤成分、土壤湿度、日照和辐射、氧气含量、负氧离子、二氧化碳浓度等草原生态环境关键指标的长期连续监测,定性定量反应湿地对生态环境改变的大气组分调节功能、水分调节功能、净化功能和局部小气候调节作用,为气候生态环境评价及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FAMEMS900系列草原生态监测气象站支持直连RS232/RS485通讯和无线GPRS通讯。数据传输间隔可以在数据中心软件平台设置,最低加密间隔为1分钟。系统电源采用交直流供电方式,根据不同观测要素选配不同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铅酸蓄电池。自动气象站在特定地域还可以选配传感器加热设备及备用电源系统。整站机械结构方面主要采用铝合金主材,表面烤漆防腐防锈处理,机箱加防水密封工艺处理,确保了系统在野外长期工作情况下的稳定性能和外观情况,是区别于其他民用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系统指标 工作环境:-50 ~ + 50 ℃、0 ~ 100%RH 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 >6000 小时 防护等级:IP65 ,防雷击、防电磁干扰、防盐雾腐蚀 采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采集器,智能化32位CPU 数据存储:128MB内部存储,约1千万个数据记录。支持扩展USB1.1,USB2.1存储器

草地生产力动态监测

草地资源动态监测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是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的基础,是草原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随着草原区人口增长和人类对草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国家迫切需要建立具备资源评估、环境诊断、载畜量调控、自然灾情预测预报等多方面相结合的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系统,为各级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草原资源与环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正确处理人类经济活动与草原资源、环境的关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目前我国的技术持有情况和草原行政管理部门对监测工作提出的要求,确定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的技术路线是: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即3S技术,构成技术平台,利用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信息采集、定位、传输、存贮、管理、分析和应用为一体化的运行网络,以保证草原资源与生态信息的准确、快速和畅通,最终实现网络分级共享,为行政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草地资源的背景 草原地带性分布规律十分明显,由北向南水平分布为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草原;而垂直性分布规律,则随山地在不同高度的水热条件制约发育为荒漠、平原化荒漠、荒漠草原、山地草原、草甸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甸等垂直带类型。由于各大山地的地理位置、水文结构、大气环流形态各异,造成天山、阿勒泰山、昆仑山等山系的草原垂直带各

具特征。 二、监测的目的与任务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是一项技术水平高,工作难度大,科学性、实效性、政策性强,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工作的进展与水平,直接关系到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利用的协调发展,从而及时、准确、有效地提交监测报告,为行政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通过监测对草地进行综合性评价 1、植物群落组成的评价; 2、草地退化程度的评价; 3、土、草、畜的评价; 4、草地经济植物学等级评价; 5、草地地面条件的评介; 任务: 1、监测草地初级生产力空间格局变化和牧草长势,分析影响草原生产力变化的原因,评估草原承载能力。 2、及时、准确掌握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类型、面积、空间分布、生产力及动态变化情况。 3、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生态监测,从工程启动开始,逐年进行评价分析。 三、遥感在草地监测中的应用 我国于1983年至1992年开展了地表覆盖动态区域分异规律的研究及应用。在利用遥感监测中,主要利用NOAA-AVHRR数据和TM(ETM)数据结合进行。其主要目的是利用TM(ETM)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和AVHRR 数据的时间高频率的特点综合起来进行草原的季节性监测。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姓名:袁斌学号:1130080120 摘要: 草原生态系统是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过度放牧、滥垦、无计划的乱开矿,使我国广袤的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问题。 关键词: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草原生态系统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 成的功能统一体。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一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 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体是东北-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学区系的差异,大致可将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分为三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草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提供资料,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3.365亿公顷,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7.1%左右。我国草原的类型较多,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原以多年生、旱生低温草本植物占优势,建群植物主要是禾本科草类,其中以针茅和羊草最有代表性。前者为丛生禾草,后者为根茎禾草,根茎发达,对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中部为稀疏草原,以大针茅为主;西部为荒漠草原,以丛生戈壁针茅为主。草原对大自然保护有很大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而且也是阻止沙漠蔓延

草原气象在线监测

草原气象在线监测 气象大数据蕴含丰富的应用和研究价值,可以提供各类气象服务,直接影响公众生活和科研服务。 在草原上,气象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草原的地理分布、种群结构和生产力水平,是影响草原生态环境重要而又最为活跃的因素。如牧草的生长与天气条件就密不可分,哪里受天气影响需要禁牧?牧草何时养分最高?草原的二氧化碳排放与吸收能力如何?气候形势对牧草生长会产生哪些影响? 草原自动气象监测系统由户外气象站和远程管理软件组成,并通过GPRS/4G无线通讯技术将所有数据发送至草原气象监控中心,实现对草场气象环境和土壤湿度进行自动化智能监测。 三、系统详细介绍 (1)自动气象站由各要素传感器、电控箱、供电系统等多个部分组成。 从功能上来说,自动气象站支持自行搭配要素部件和模块配合,支持观测要素的变更和扩展,能够对草原环境中温度、湿度、气压、雨量、风向、风速、太阳辐射、光照强度等多项气象要素,及土壤温度变化,进行快速而精确的采集。

气象站均通过ModBus-RTU主站接口连接所有的草原环境监测传感器,外接1路翻斗式雨量计,可采集总雨量、瞬时雨量、日雨量和当前雨量;数据上传间隔均可2~10000S 设置;支持支持220V市电与太阳能板双供电、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两种供电方式,保证设备在恶劣的情况下,也能不间断工作。 高级气象站支持ModBus-RTU协议、RJ45网口及GPRS/4G无线通讯三种数据上传方式,标准气象站仅支持ModBus-RTU协议和GPRS/4G无线通讯两种;高级版气象站内置存储模块,最多能够存储52万条数据记录,而标准版气象站不具有此类功能。 在草原气象环境监测中,自动气象站除可单个使用外,也可由一个远程监控中心和若干个自动气象站通过通信电路组成的气象监测系统网。

生态监测

?环境监测?生态监测 Ecological M onitoring 姜必亮(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州350003) 摘要 该文简要阐述了生态监测的基本概念,生态监测基本生态学理论以及开展生态监测的技术支持系统,为日后开展生态监测工作提供基本思路。 关键词:生态监测;生态学;环境监测 Abstract T he paper br iefly ex pounds the basic co nception of ecolog ical mo ntor ing,the basic eco lo gical principles o f eco-lo gica l mo nito ring and t he technical suppor ting sy stem for developing eco lo gica l monitor ing,w hich w ill o ffer basic t ho ught for carr ying o ut eco lo gica l mo nitor ing wo rk in t he futur e. Key words:Ecological monitoring;Ecology;Environment al monitoring “九五”期间,我国已确立了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工作方针,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在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此同时,我国的生态保护工作也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确定了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指导思想,即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已由单纯污染控制转向注重生态保护和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为战略目标,从而使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使得生态监测理所当然地成了环境监测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监测是了解和掌握生态质量现状、生态破坏程度和恢复状况及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其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监督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然而,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多样性,传统的理化监测和生物监测难以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即单纯地靠理化监测和生物监测已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这也使得生态监测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它将有可能逐步成为今后环境监测的主流。 1 生态监测的基本概念 生态监测作为一种系统地收集地球自然资源信息的技术方法,起始于60年代后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对“生态监测”一词的确切涵义,人们仍有不同的理解。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 S)将生态监测定义为:生态监测是一种综合技术,它能够相对便宜地收集大范围内生命支持系统能力的数据。前苏联学者在七十年末提出“生态监测是生物圈综合监测”的概念,他们把生态监测理解为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生物圈变化状况的观测、评价和预测的一套技术体系。A.Hirch把生态监则解释为:生态监测是对自然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原因的监测,监测内容主要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改变。 从上面各种观点可以看出,尽管人们对生态监测的理解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了将生态学原理作为生态监测的理论基础;将生态系统作为监测对象;监测内容不只局限于环境污染物,而更着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所产生的整体影响和变化。因此,所谓生态监测是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运用可比的和较成熟的方法,在时间或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进行系统地测定,为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2 生态监测的基本原理 生态监测事实上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深入与发展,由于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要完全将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十分困难。随着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特别是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对生态监测指标的确立、生态质量评价及生态系统的管理与调控提供了基础框架。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即等级(层次)理论、空间异质性原理等成为生态监测的基本指导思想。以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 4 福建环境 第20卷 第1期 2003年2月

环境监测新方向--草原生态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新方向--草原生态环境监测

正大环保草原生态环境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日前,环境问题不再局限于污染物排放引起的健康问题,而且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问题。因此,环境监测正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环境监测过渡和拓宽。 草地资源做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倍受关注,我司秉承保护生态环境的职业素养和高度,把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开发列入重点项目,并投入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力量,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监测指标体系,用来指导实际工作中有关计量和评价方面的数据收集和积累工作。并结合先进的遥感影像和无人卫星数据采集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景观的草原面积、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测定,定期提供各类草原的面积现状、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数据及图件资料,实时监测不同季节、不同年份各类草原牧草长势、植物量变化等;定期发布不同草原区的草畜平衡状况,为草畜平衡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使草原生态环境地真实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 我司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按照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建立了草原资源与生态基础数据库、信息处理与评价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基础数据库系统实现地

面定位监测和路线调查原始数据输入、存储、检索查询、更新;信息处理与分析评价系统实现利用背景数据、遥感影像、地面测定数据监测草原面积变化、草原生产力动态变化;统计资料评价草畜平衡状况;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的信息传输、反馈、交换、发布等;实现定位监测站的数据上传、数据及软件下载等业务和各级监测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遥感数据、监测结果图件等大容量业务数据的网络传输,在监测系统内不同用户间共享使用。 该系统减免了传统草原生态监测中科研人员因需定期到草原监测点采集图像数据而造成的人力成本和时间耗费,同时避免了因草原地域分布广泛、交通不便等问题带来的监测困难问题,并能够提供及时、准确、详实的资料。实现了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目标,为草原生态工作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和莫大的支持。 草原资源监测主要生态要素包括水源状况、土壤状况等,部分主要的产品及技术参数如下:

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集中在那些方面

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集中在那些方面 学术08-11-26 匿名提问发布 2个回答 时间 投票 252928616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最近几年在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温室气体、气候变化对植物群落结构影响长期观测、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过程、草原生态系统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放牧生态系统管理等领域取得较大进展.研究结果指出,农垦活动使有机碳损失34%,草原植被--土壤系统是甲烷的弱汇;20多年来,这一地区气候变化有变暖趋势,冬季增温明显,春季干旱进一步加剧,影响初级生产力生产;系统提出草原退化是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并对退化阶段进行了划分;在内蒙古冷蒿小禾草退化草原施用硫肥对提高初级生产力与羊毛性能方面有明显效果.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森林中的植物以乔木为主, 也有灌木和草本。森林中的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因而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 如鼠、貉、眼镜猴、长臂猿、避役、树蛙等。与树栖攀援生活相适应,这些动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系列特征,例如, 松鼠等动物具有弯曲而锐利的钩爪,足掌上有发达的足垫;眼镜猴等动物的指(趾)端具有特殊的吸盘; 避役的趾成对合呈螯伏;卷尾猴等动物具有缠绕性的长尾巴,可以缠绕在树枝上, 将身体悬挂起来。由于森林中障碍物多,肉食性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被捕食的动物往往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脱敌害。由于森林中地下树根密集,土壤很潮湿,不利于动物挖洞和穴居, 因而森林中挖洞和穴居的动物比较少见。森林中的鸟类大都把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这显然要比在地面上筑巢安全得多。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作用:1 、经济效益: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外,还能生产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还有丰富的药材资源。2 、生态效益:它能调节生物圈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之称;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 年降雨量较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少量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氮的负反馈调节.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氮的负反馈调节 【中文摘要】本文从生态系统氮循环入手,对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群落恢复过程中各群落固氮能力、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及氮矿化影响因子、植物的全氮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多方面的实验数据表明,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氮的负反馈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1.重度退化草原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有固氮能力的草本豆科植物生物量随群落的恢复逐渐减少。2.地木耳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固氮生物,在退化草原的恢复演替过程中,其生物量表现为明显的单峰曲线。虽然严重退化群落的地木耳生物量有所减少,但地木耳在重度放牧压力下其固氮能力增强了4.7~5.8倍,大大弥补了退化草原地木耳由于生物量较低带来的固氮能力的不足。3.退化草原在不同恢复演替阶段中,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平均值基本相等,退化群落甚至略高。可见,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在较长的时间尺度内,土壤氮库仍能够保持基本稳定。但不同恢复演替群落的土壤氮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差异和一定的季节动态差异。表现为重度放牧的退化群落表层土壤总氮下降,恢复群落表层土壤总氮含量增加,重度放牧造成了土壤全氮埋深现象。4.严重退化群落可能在多种有利氮素矿化因素作用下加速氮的矿化,使土壤速效氮含量较高。5.严重退化群落物种地上部分含氮量均显著高于恢复群落的相同物种,再次证明围栏外土壤有较高的速效氮可供植物利用。这一结果使退化与非退化群落相比,存在一定的“氮冗余”或“氮过剩”,这便成为退化草原在自然状态撤掉牧压后能尽快恢复的动力之一。总之,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氮平衡的自我调控机制,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维持系统的氮平衡,这种调控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