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制作流程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一、印模

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

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

二次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

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

黏膜静止式印模

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

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就可以

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1-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

印模取出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

槽嵴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和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一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

三、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1.方法

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

瞳孔到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面部外形观察法

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1/3增大;恢复过小,面下1/3减小

水平颌位关系记录

1.哥特式弓描记法

2.直接咬合法:卷舌后舔法吞咽咬牙合法后牙咬牙合法

3.肌监测仪法

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具体步骤

1.上颌牙牙合托的制作

基托的制作两层蜡片烤软粘在一起,使之与模型密合

牙合堤的制作

将蜡片烤软卷成8-10MM的蜡条,按牙槽嵴外形粘于基托上,引入口内趁蜡堤还软以牙合平面规按压其表面,形成牙合平面,注重前部在下唇下缘以下漏出约2mm,与瞳孔连线平行侧面观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2.下颌牙合托的制作及正中关系的记录

确定下牙合托高度的同时取得正中关系用上述方法

先修改预制的下牙合托高度,在取记录

3.哥特式弓描记法取正中关系

4.核对颌位记录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

5.在牙合堤唇面画标志线中线,口角,唇高线,唇低线。

上颌架

颌架:是一种固定上下颌托和模型的仪器

1.颌架的分类

根据颌架模拟下颌运动的程度分为:简单颌架;平均值颌架;半可调颌架;全可调颌架

型颌架

3.面弓

4.上颌架的操作步骤

调节好颌架

将牙合叉插入颌堤内

松开固定髁突的螺钉

将定牙合叉固定在弓体上的上牙合托自口中取出

拆去面弓取下弓体

5.确定前伸髁导斜度

6.确定侧方髁导斜度

7.确定切导斜度

排牙

1.选择人工牙

质地:塑料牙和瓷牙

形态,色泽,大小

2.排牙原则

美观原则:恢复患者面下1/3的形态,达到面下1/3与整个面部比例协调,使人显得年轻,给人以美感。牙列弧度要与颌弓型一致,有方圆型,尖圆型,卵圆形,上前牙的位置要衬托出上唇丰满度,达到以下几点:排牙要体现患者的个性,根据面型,年龄,肤色,等选牙。

组织保健功能

1)人工牙的排列要不防碍舌唇颊肌的活动,处于肌平衡位置。

2)牙合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其高度位于舌侧外缘最突出处,便于舌将食物送至后牙牙合面,利于义齿在功能状态下稳定。后牙功能要尽量排在牙槽嵴顶上,使牙合力沿垂直方向传至牙槽嵴

3)假如牙槽嵴吸收较多,要根据牙槽嵴斜坡倾斜方向调整后牙倾斜度,使牙合力尽可能以垂直方向传至牙槽嵴,假如牙槽嵴严重吸收,则要求注重牙合力要最大处放在牙槽嵴最低处,减少义齿在功能状态下的翘动。

4)前牙排列成浅覆牙合,浅覆盖,正中牙合时前牙不接触并在前伸及侧方运动时至少有1mm范围内,下牙沿上牙斜面自由滑动。

5)在上下牙间自由滑动时,要有平衡牙合接触,

6)减少功能状态下的不稳定因素,要适当降低非功能尖,如,上磨牙颊尖和下磨牙舌尖,减少研磨食物时义齿的摆动。

咀嚼功能原则

3.排牙的具体方法:

上前牙的排列

前牙排列的注重事项:

1)上前牙的排列要在患者口内调整合适,经患者同意

2)对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患者,要适当加大覆盖,留讲说话咀嚼空间

3)对下颌前突上颌后缩的患者,要尽可能排成正常牙合或对刃牙合

4)切导以15度为宜

5)下前牙排列可在上前牙排后进行,也可在排上前牙及所有后牙后进行

上后牙的排列

后牙排列的注重事项:

1)后牙的功能尖为第一前磨牙的颊尖,上第二前磨牙的舌尖,以及上颌磨牙的近中舌尖,功能尖需要排在牙槽嵴顶连线上,并与颌的颌面窝有良好的尖窝接触关系。

2)在任何方向水平运动时,所有非功能尖不能有咬合干扰,个别牙之间及双侧牙弓之间要有咬合平衡。

3)当牙槽嵴条件良好且上下颌关系正常时,后牙的排列无论在矢状面还是额状面观均应互相平行对称。

4)如下牙弓较短,可减数排牙,减去一个前磨牙或第二磨牙。

5)如牙槽嵴严重萎缩,可减数排牙,并确认咀嚼中心将牙槽嵴最低点确立为咀嚼中心,排列最大的磨牙与其上。

平衡牙合

平衡牙合:指在正中牙合及下颌前伸,侧方运动等非正中牙合时,上下颌相关的牙都能同时接触。是全口义齿与天然牙列咬合形式的主要区别。

1.平衡牙合的分类:

1)正中牙合平衡:下颌在正中牙合位时上下颌人工牙间有尖窝交错的最大面积的广泛均匀接触叫正中牙合平衡。

2)非正中牙合平衡:前伸牙合平衡:当下颌前伸至上下前牙相对,在滑回正中牙合位过程中前后牙都有接触,多点接触,三点接触,完全接触的前伸牙合平衡。侧方牙合平衡:当下颌向一侧作咬合接触滑动运动时,两侧后牙均位侧方牙合平衡。

3.平衡牙合理论:五因素十定律

五因素:

1)髁导斜度:髁槽与水平面的交角,用前伸牙合关系记录将髁道斜度转移到牙合架上

2)切导斜度:为切导盘与水平面的交角。

3)补偿曲线:双侧尖牙到第二磨牙颊尖顶相连,形成凸向下的曲线。

4)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当下颌作前伸运动时,下后牙颊尖的近中斜面和下后牙的远中斜面相互摩擦相互摩擦的牙尖斜面与各自牙尖底的交角称为牙尖斜度。

5)定位平面斜度:从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第二磨牙颊尖顶相连而成的三角平面定位平面与眶耳平面所交的角度称为定位平面斜度。

十定律:

髁导斜度增加,补偿曲线的曲度也增加。

髁导斜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也增加。

髁导斜度增加,切导斜度减小。

髁导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

补偿曲线曲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也增加。

补偿曲线曲度增加,切导斜度也增加。

补偿曲线曲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减小。

定位平面斜度增加,切导斜度也增加。

定位平面斜度增加,牙尖斜度减小。

切导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

全口义齿的试戴

1.义齿在颌架上的检查

检查基托:义齿基托边缘伸展是否适当,基托在模型上是否稳定

检查排牙:前牙是否有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后牙是否排列在牙槽嵴顶连线的适当位置

2.义齿戴入口腔后的检查

局部比例是否协调:侧面观,正面观患者外形是否和谐。

检查颌位关系:双手放在患者颞部,反复作正中咬合动作。

检查前牙:检查人工牙的外形,位置,排列,及前牙与唇的关系。

检查后牙:后牙排列是否适当,牙合平面是否在舌侧缘或略低处,检查义齿是否稳定,可用器械轻轻在下颌后牙中心窝及上颌后牙舌尖处加压,检查义齿是否在功能状态下稳定。

检查基托:边缘是否合适,尤其是上颌后缘,下颌磨牙后垫处检查垂直距离和发音

全口义齿的完成

1.蜡型的完成

固定蜡基托在工作模型上,义齿蜡型试戴后,如使用的所暂基托,应将其与工作模型密贴,适当加蜡,保持义齿基托厚薄尽量均匀一致,边缘厚度在2,5-3mm 缓冲区加厚,伸展到移行沟内。

牙龈外形的形成:用雕刀在人工牙面呈45度角由一侧牙间隙顺着人工牙颈部导另一侧牙间隙,雕刻出牙龈缘的外形。

磨光面外形的形成:蜡模上相当于牙龈的位置,形成牙根的长度和突度,在后牙颊舌腭面形成凹面,适应舌的活动。

义齿蜡型的擦光:将牙上多余的蜡刮除干净在形成蜡型时,切忌碰动牙的位置,而影响下,上颌牙的咬合关系。

2.装盒

3.开盒除蜡

4.填塞塑胶

5.热处理后再上牙合架检查咬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课程考试《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考查课试题详解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课程考试《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10 分。) 1. 铸造支架变形的常见原因,下列那个不正确() A. 支架熔模变形 B. 包埋材料透气性差,铸造时模腔内残存气体 C. 合金的线收缩率过大,支架形态不规则所产生的不均一变形 D. 打磨加工时引起的机械性变形 正确答案: 2. 需采用均凹法确定就位道的是() A. 后牙非游离缺失,缺隙一端基牙倒凹过大者 B. 多个牙间隔缺失者 C. 双侧后牙游离缺失,为加大基牙远中倒凹,设计二型卡患者 D. 前牙缺失,牙槽嵴丰满、前突者 正确答案: 3. 铸造支架的制作过称中对磷酸盐耐火材料模型进行表面处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提高模型的强度和光滑度 B. 保证高温下准确铸造的同是补偿金属凝固收缩 C. 为支架下进行塑料预留空间 D. 缓冲 正确答案: 4. 当有一侧后牙远中游离缺失,基牙为近缺隙侧前磨牙是首先考虑用下列那类卡环() A. 对半卡环 B. 长臂卡环 C. 倒钩卡环 D. 回力卡环 正确答案: 5. 下列那一项不是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适应症() A. 各种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牙者 B. 基牙或余留牙松动不超过Ⅱ°,牙槽骨吸收超过1/2者,修复牙列缺损的同时可固定松动牙 C. 牙面重度磨损或多个牙缺失等原因造成咬合垂直距离过低,需恢复垂直距离者 D. 缺牙伴有牙槽骨、颌骨或软组织缺损者 正确答案: 6. 对于Ⅱ类卡环性能描述正确的是() A. 固位和稳定作用均较好 B. 固位较好,但稳定性差 C. 稳定性好,但固位作用差

D. 固位和稳定作用均较差 正确答案: 7. 为了减少大连接体对牙龈的损伤在设计是要与龈缘之间有一定距离,腭杆距龈缘一般为(),舌杆为() A. 4~6mm , 3~4mm B. 1.5~2.0mm , 3~4mm C. 4~6mm , 3~3.5mm D. 6~8mm ,4~6mm 正确答案: 8. 支托是可摘局部义齿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作用总结而言有三种,错误的是() A. 支承、传递力 B. 稳定义齿 C. 防止食物嵌塞和恢复关系 D. 将义齿各部件连接到大连接体上 正确答案: 9. 解剖式牙亦称有尖牙,其牙尖斜度为() A. 10°或20° B. 20°左右 C. 30°~33° D. 40°左右 正确答案: 10. 可摘局部义齿的基托应有一定厚度以保持其抗挠曲强度,塑料基托一般不少于(),过薄易折裂,过后患者感觉不适,金属基托可以薄一些,一般为() A. 2.5mm , 0.8mm B. 2.0mm , 0.8mm C. 2.0mm , 0.5mm D. 2.5mm , 0.5mm 正确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课程考试《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考查课试题 二、主观填空题(共7 道试题,共22 分。) 1. 导线是卡环设计和制作的依据,卡环的类型和基牙上的位置是根据导线来确定的。卡环的非弹性部分不应进入导线以下的倒凹区,卡环臂端则应进入倒凹的适当深度。一般铸造钴铬合金卡环臂端进入倒凹的深度约,金合金约,弯制钢丝卡环约。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精编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一、印模 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 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 二次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 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 黏膜静止式印模 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

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就可以 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1-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 印模取出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 槽嵴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和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

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一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 三、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1.方法 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

全口义齿的制作流程图

全口义齿的制作流程图 一、制取印模 [操作要点] 1.用修改的旧义齿制取初印模。 2.通过初印模制作研究模型和个别托盘,制取终印模。 [注意事项] 1.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制取相应的个别托盘。 2.取功能印模时要求所运用的印模材料流动性好、精细、有弹性。 二、制作工作模型 利用印模灌注石膏工作模型。 [操作要点] 1.围模。 2.灌注石膏。 3.模型的修整与完成。 4.上颌模型后堤区的形成。 [注意事项] 1.围模时应保护无牙颌印模的边缘和保持模型的厚度。 2.灌注硬石膏时,采用真空调拌和振荡器振荡来防止气泡产生。 3.注意上颌后堤区的解剖标志和刻画的深度。 三、颌位记录 对于无牙颌患者,必须借助于上下合托的均匀接触来记录上下颌的颌间关系,这一操作过程称为颌位关系记录。 [操作要点] 1.描记基托边缘线和记录标志线。标志线有利于合托高度的确认。合托标志线包括中线、口角线和唇高线、唇低线。 2.合托的制作合托由基托与合堤所组成.基托将成为终义齿的基托,合堤是相当于义齿人工牙的部分。 [注意事项] 1.制作蜡基托时应有足够的强度。可在足够厚度的蜡基托内放置不绣钢丝。最好是采用自凝树脂基托,以保证在口腔的温度下不变形,并能承受咬合压力。 2.合堤要保证足够的高度和宽度,用热蜡刀固定合堤与基托使之密合。 四、上合架 通过合托记录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将工作模型转移到合架上的操作过程。合架可在口外模拟患者的口内情况,以便排牙及作排牙后的调合。 [操作步骤] 以Hanau H2合架为例: 1.调整好合架。 2.标记出髁突外侧面中央部的位置。 3.将合叉插入合堤内。· 4.将下合托和附有合叉的上合托分别就位于口内;按正中颌位记录使上下合托咬合在一起。5.固定面弓于合架上。 6.固定上颌模型。 7.固定下颌模型。 8.确定前伸髁导斜度。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一、印模 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 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 二次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 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 黏膜静止式印模 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 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就可以 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1-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 印模取出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

槽嵴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和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一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 三、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1.方法 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 瞳孔到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面部外形观察法 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1/3增大;恢复过小,面下1/3减小 水平颌位关系记录 1.哥特式弓描记法 2.直接咬合法:卷舌后舔法吞咽咬牙合法后牙咬牙合法 3.肌监测仪法 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具体步骤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总结

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 第一章总论 可摘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是两种概念。可摘义齿比可摘局部义齿的范围大。 可摘局部义齿只能修复牙列缺损,亦可称为活动部分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中所有的金属部分统称为支架 可摘义齿基本制作过程:1 复制口颌组织形态的模型 2 检查模型是否达到制作要求 3 对照模型审阅义齿的设计单 4 在模型上用人工材料制作修复体 5 送交临床医生试戴 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点:1设计灵活多样; 2适应范围较广(能修复牙列和牙槽嵴任何部 位和范围的缺损) 3制作方法简便 4价格低廉 缺点:1部件相对较多 2体积大 3异物感较强 4对美观、发音、功能有一定影响 5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 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 (各种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失适合做可摘局部义齿) 游离端缺失是指基牙都在缺失近中侧,远中侧不叫游离端缺失。 1适用于各种牙列缺损的患者,特别是游离端缺失的患者 2可作为拔牙创未愈合者过渡性修复,或称过渡义齿 3可在拔牙前制作,在拔牙后立即戴入的可摘局部义齿,或称即刻义齿 4因牙周病,外伤或手术造成缺牙,伴有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缺损者 5需要在修复缺失牙同时升高颌间距离者 6口内基牙或余牙松动,为固定松动牙齿所做的可摘夹板式义齿7腭裂患者需以基托封闭裂隙者 8不能耐受固定义齿修复牙体制备时磨除牙体组织者,或主动要求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者

可摘局部义齿的非适应症: 1缺牙间隙过小,义齿强度不够者 2基牙呈雏形,固位形态过差,义齿不能获得足够固位力者 3精神病患者有吞服义齿危险者 4生活不能自理,口腔卫生差者 5对丙烯酸酯过敏者 6口内粘膜溃疡经久不愈者 7对义齿基托异物感无法克制者 可摘局部义齿常按其结构和支持形式分类 结构: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 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支持形式:牙支持式义齿 粘膜支持式义齿 混合支持式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一般是由人工牙、基托、固位体和连接体组成,按照部件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部分,即修复缺损部分,固位稳定部分和连接传力部分。 人工牙 人工牙是义齿代替缺失牙建立咬合关系,恢复咀嚼功能和外形的部分。 (代替缺失的天然牙,重建咬合关系,恢复缺失牙的咬合形态和咀嚼、发音等功能的部分) 人工牙种类: 1塑料牙优点:复合树脂牙色泽和透明度较为美观,形态逼真自然, 质轻易于调改,韧性好不易折断与基托的结合强度 高,表面硬度较高,耐磨性能良好,易抛光。 缺点:普通塑料牙和雕刻成形的塑料牙硬度差,易磨损, 易污染变色。 2瓷牙优点:外形和色泽较好,不易污染变色,硬度高,耐腐蚀, 耐磨损。 缺点:脆性大,易折裂,不便于调改,调改后不易抛光, 较重。 3金属he(舌)面牙优点:金属硬度大,机械性能佳,能承担较大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切牙次之,侧切牙最短。下14. 正中关系位:当下颌踝突位于关节凹居中,而周围组织颌尖牙牙根外形最长,侧切 1. 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主要是牙槽嵴的萎缩。不受限的生理位置。牙其次,中切牙最短。 2. 牙槽嵴的吸收速度与缺失15. 垂直距离:天然牙列呈正中29. 全口义齿的装盒采用反装牙的原因、时间及骨质致密颌时,即尖窝交错的接触关法。程度有关。系时,鼻底至颏低的距离,30. 磨光遵循由粗到细、先平后光的原则。 3. 无牙颌分成四个区,即主承也就是面部下1/3的距离. 托区、副承托区、边缘封闭16. 颌间距离:牙列缺失和牙周31. 选磨调颌的原则就是注意区和缓冲区。保护功能尖。组织吸收后,上下无牙颌形4. 缓冲区主要指无牙颌的上成的间隙. 32. 义齿戴在口中练习,摘下时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的浸泡于冷水中。 17. 颌托由基托和颌堤两部分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组成. 33. 人工牙排列的覆盖、舌侧的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反覆盖偏小或对刀刃。18. 口角线:当上下唇轻轻闭合的骨尖、骨棱等部位时,刻出口角在颌托上的位34. 基托不密合的原因:随着义齿使用时间的延长,可使牙5. 义齿间隙:是天然牙列所占置,口角线也是垂直于颌平据的空间,又称其为中性槽嵴逐渐吸收,造成基托组面的直线. 区,指义齿和周围软组织处织面与牙槽嵴黏膜间出现19. 人工牙分为:树脂牙、陶瓷于平衡的区域。牙、金属人工牙。间隙,进而影响义齿固位,严重的可造成义齿折裂或 6. 义齿表面包括:组织面、咬20. 人工牙的形态:解剖式、非合面、磨光面。解剖式、半解剖式。折断。7. 固位:指义齿抵抗从口内垂21. 选择后牙近远中宽度,一般35. 重衬术:在全口义齿基托的直脱位的能力。以下颌后牙近远中径总长组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茗志存远,祝你成功! 1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 第一章 总论 (前两章约占总成绩的70%-80%)第一节概述 1、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是研究牙列缺损和颌面部缺损畸形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及可摘修复体制作技术的一门科学。 2、(牢记)可摘局部义齿工艺内容包括:常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套筒冠义齿修复工艺;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覆盖义齿修复工艺;颌面部缺损修复工艺;牙周夹板修复工艺及垫制作工艺。 第二节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和作用 (牢记)可摘局部义齿一般是由人工牙、基托、固位体和连接体组成,按照部件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部分,即修复缺损部分、固位稳定部分和连接传力部分。 一、人工牙(牢记) (名释)人工牙是义齿代替缺失牙建立咬合关系,恢复咀嚼功能和外形的部分。 (一)人工牙的种类 按面形态不同可分(牢记) (1)解剖式牙:牙尖斜度为33°或30° (2)非解剖式牙:又称无尖牙,牙尖斜度为0°。 (3)半解剖式牙:牙尖斜度较小,约20°左右。 (二)人工牙的选择 1、前牙选择的原则 (1)形态:前牙应选形态与口腔余留牙近似的人工牙。人工牙的唇面应与面部的侧面外形弧度相称。 (2)大小:参考口腔余留牙或同名牙。 (3)颜色:颜色应与患者的肤色、年龄相称,选择颜色时要综合考虑人工牙的颜色的色调、彩度、光 亮度和透明度。 2、后牙选择的原则 (1)人工后牙的颊、舌侧宽度,应比天然牙的颊、舌侧宽度要小,以减少支持组织的负荷。 (2)后牙颊面的长度,应根据牙弓后部的间隙和前牙的唇面长度来选牙,使前牙和后牙和谐一致。 二、基托 (名释)基托又称基板,是可摘局部义齿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覆盖在口腔粘膜及牙槽嵴上,将义齿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是排列人工牙的基地。 (一)基托的功能(大题、牢记) 1、将义齿各部分连接成一整体。 2、承受义齿在生理限度范围内的力,将其分散传导到口腔组织。 3、修复缺损的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恢复外观和功能。 4、加强义齿的固位与稳定。 (二)基托的种类 1、塑料基托 2、金属基托 3、金属塑料联合基托 (三)基托的要求(大题、牢记)

(整理)图解全口义齿的后期制作

图解全口义齿的后期制作 全口义齿是为了无牙颌患者制作的口腔修复体。由于以往中国人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再加上原来的治疗水平有限,很多牙髓炎的患牙也一拔了之,更不用说牙周炎导致的拔牙了。 现在有些偏远的农村还存在着:拔光剩下的几个牙,做全口戴着舒服的错误观念,所以导致中国的无牙颌患者众多。 由于全口义齿的收费相对低廉、操作程序繁琐、复诊次数多,很多的老年患者行动不便,或者听力、智力障碍,医生与患者沟通起来很费力,导致很多的临床医生对全口义齿不感兴趣。 我在临床上接触过很多的无牙颌患者,他(她)们佩戴的全口义齿大多在超期服役或者制作的新义齿就不合格。 很多的老年患者,由于下颌牙槽嵴低平,下颌戴不住,干脆只戴上颌,凑合着吃饭。这其中也有我的作品,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很难过。也决心在全口义齿上多下些功夫,让更多的老年患者能够拥有一副看着美观,用着得劲的全口义齿。 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篇博客主要写的是关于全口义齿基托方面的事情。 我学习制作全口的时间也不是很长,经验和阅历都不足。 在我们的教课书以及教学的光碟上,关于基托制作方面的知识非常少。 有很多网友问我全口义齿基托如何才能均匀一致,(注:全口义齿基托的厚度是根据患者的客观实际来对待,特别是义齿的颊侧基托。)如何才能抛的很光亮。 我愿意站在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把全口义齿基托制作的一些过程和心得与大家分享,更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这是我在临床上的病例。 排牙完成。

检查上颌he平面 检查上颌补偿曲线 检查下颌spee曲线

检查颊侧咬合 检查舌侧咬合情况

这是临床上常用的蜡片。 蜡板的厚度一般为2毫米左右。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总结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 第一章总论 可摘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是两种概念。可摘义齿比可摘局部义齿的范围大。 可摘局部义齿只能修复牙列缺损,亦可称为活动部分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中所有的金属部分统称为支架 可摘义齿基本制作过程:1 复制口颌组织形态的模型 2 检查模型是否达到制作要求 3 对照模型审阅义齿的设计单 4 在模型上用人工材料制作修复体 5 送交临床医生试戴 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点:1设计灵活多样; 2适应范围较广(能修复牙列和牙槽嵴任何部 位和范围的缺损) 3制作方法简便 4价格低廉 缺点:1部件相对较多 2体积大 3异物感较强 4对美观、发音、功能有一定影响 5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 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 (各种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失适合做可摘局部义齿) 游离端缺失是指基牙都在缺失近中侧,远中侧不叫游离端缺失。 1适用于各种牙列缺损的患者,特别是游离端缺失的患者 2可作为拔牙创未愈合者过渡性修复,或称过渡义齿 3可在拔牙前制作,在拔牙后立即戴入的可摘局部义齿,或称即刻义齿 4因牙周病,外伤或手术造成缺牙,伴有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缺损者 5需要在修复缺失牙同时升高颌间距离者 6口内基牙或余牙松动,为固定松动牙齿所做的可摘夹板式义齿7腭裂患者需以基托封闭裂隙者 8不能耐受固定义齿修复牙体制备时磨除牙体组织者,或主动要求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者

可摘局部义齿的非适应症: 1缺牙间隙过小,义齿强度不够者 2基牙呈雏形,固位形态过差,义齿不能获得足够固位力者 3精神病患者有吞服义齿危险者 4生活不能自理,口腔卫生差者 5对丙烯酸酯过敏者 6口内粘膜溃疡经久不愈者 7对义齿基托异物感无法克制者 可摘局部义齿常按其结构和支持形式分类 结构: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 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支持形式:牙支持式义齿 粘膜支持式义齿 混合支持式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一般是由人工牙、基托、固位体和连接体组成,按照部件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部分,即修复缺损部分,固位稳定部分和连接传力部分。 人工牙 人工牙是义齿代替缺失牙建立咬合关系,恢复咀嚼功能和外形的部分。 (代替缺失的天然牙,重建咬合关系,恢复缺失牙的咬合形态和咀嚼、发音等功能的部分) 人工牙种类: 1塑料牙优点:复合树脂牙色泽和透明度较为美观,形态逼真自然, 质轻易于调改,韧性好不易折断与基托的结合强度 高,表面硬度较高,耐磨性能良好,易抛光。 缺点:普通塑料牙和雕刻成形的塑料牙硬度差,易磨损, 易污染变色。 2瓷牙优点:外形和色泽较好,不易污染变色,硬度高,耐腐蚀, 耐磨损。 缺点:脆性大,易折裂,不便于调改,调改后不易抛光, 较重。 3金属he(舌)面牙优点:金属硬度大,机械性能佳,能承担较大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 一个成功的修复体,是医生和技工按照患者的要求和其自身的口腔状况,共同合作的结晶。如何满足医生和患者的要求,如何把临床要求在制作中完美的体现出来,是许多义齿加工厂现在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许多义齿加工厂的技术水平完全有能力,满足临床医生的合理的制作要求。但是有许多医生备牙、取模、设计不符合要求,从而导致义齿经常返工。 全口义齿制作失败原因简要分析(6点): ⒈正中咬合:关系记录错误是最主要的返工原因。义齿制作时很多因素可导致关系改变。我指的是义齿完成后戴入口,发现下颌处于比建时更后退的领位。如后退程度在1 mm之,因调量少,基本上还能在保持原有解剖形态下重建良好的关系而不致返工。如超过1 mm,调经常会破坏人工牙应有的解剖外形,尤其瓷牙,调更为困难。颌位记录的不正确,不可否认和医生经验及患者配合有关,但是,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和无牙颌患者颌位的不稳定性有关。为无牙颌患者确定颌位关系时,常见的错误是下颌前伸或出现偏侧咬。如误将下颌前伸位当做正中关系位,那么戴义齿时患者的下颌退回正中咬位时,就会呈现前牙水平开,后牙呈尖对尖咬,因而垂直距离也相应增高。造成前伸的原因,应从患者和医师两方面分析。从患者角度分析,无牙颌患者常习惯于下颌前伸位进食,不易退回正中咬位。有些患者则由于就诊时心

情紧而不由自主地前伸下颌。从医师的角度分析:一是未能向患者交待清楚做咬动作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医师与患者的语言不完全相同时致使患者未能理解医师的意图。患者为配合医师而尽量将下颌向前伸。医师方面的第二个原因是未做认真检查或虽然检查了而未发现实际上存在的问题,出现偏侧咬。个人认为咬好蜡堤后再嘱患者作正中咬,医师双手尾指按压在双侧外耳孔颞下颌关节区,嘱患者作正中咬动作,检查尾指有否弹力,如果有弹力即为正中咬,否则应重新咬蜡堤(上咬合时一定要将咬蜡削到最薄以达到咬合正确)。 ⒉垂直距离过高:正常人在咀嚼、吞咽时上下颌牙齿的咬面相互接触。其余时间上下牙之间都有一边2~3mm的间空隙,即息止颌间隙。间空隙的存在保证了升颌与降颌肌群的休息与平衡。制作全口义齿时,如咬垂直距离等于或大于休息位垂直距离,升颌肌群和降颌肌群就会始终处于紧状态,患者就会出现颞颌关节区和颞部疼痛,面部变形,说话时上下牙发出碰撞声,进食时口度要比平时的口度更大,因而影响义齿的固位,牙槽嵴因压力过大而产生疼痛等症状.有时定垂直距离时宁低勿高,对下颌牙槽脊条件差的患者要适当将垂直距离减小约 1~2mm. ⒊反复压痛:一般有明显原因的疼痛,如系带、骨尖等部位的基托缓冲不足、基托边缘过长或过锐等等,(需要提醒的是切牙乳头受到压迫时,会引起头昏,头痛等症状,)一旦原因去除疼痛即消失。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印模 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 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 二次印模法: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 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 黏膜静止式印模 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 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就可以 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l-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 印模取岀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槽垮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

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和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 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 三、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Λ的适宜高度和两侧探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儿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须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1.方法 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 瞳孔到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面部外形观察法 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仍增大;恢复过小,面下M减小 水平颌位关系记录 [?哥特式弓描记法 2.直接咬合法:卷舌后舔法祥咽咬牙合法后牙咬牙合法 3.肌监测仪法 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具体步骤 1.上颌牙牙合托的制作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c7126171.html,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作者:肖严何伟肖明贵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34期 摘要: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我教研室根据高职高专三年制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对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利用当今先进教学方法和设备,加强实习前操作能力的训练,改善和提高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69-01 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1]。我院自2007年开展口腔医学技术专科层次教育以来,针对本专业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以及口腔修复工技能标准,不断对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进行改革,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 现有的教材是以本科教材为蓝本编写,此版教材内容涉及面广,部分章节因为课时的不足而只能选择性放弃,同时有的章节有大量重复内容,在课堂讲授和实验室操作时也存在部分内容重复,浪费学时。而教学大纲部分陈旧内容,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过的内容临床中用不着,而有很大一部分在临床中广泛开展的内容,学生却知之甚少[2]。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在这种教学关系中,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即使在教学中使用了部分多媒体课件,但仍没有实时演示来得直观,而且在陈旧的教学方法下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是事倍功半[2]。 1.3 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因为有些抽象的概念、方法使学生对老师阱授的内容凭空想象,甚至误解。而在实验实习过程中,只记得单纯的临床操作技巧,材料的正确使用,忽略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病情,整体的治疗方案设计。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一、印模 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 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 二次印模法:由初印模与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 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就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 黏膜静止式印模 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 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就可以 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1-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 印模取出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 槽嵴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与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一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 三、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就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与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与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与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就是面下1/3的距离。 1、方法 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 瞳孔到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面部外形观察法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 第一章总论 (前两章约占总成绩的70%-80%) 第一节概述 1、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是研究牙列缺损和颌面部缺损畸形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 疗和预防及可摘修复体制作技术的一门科学。 2、(牢记)可摘局部义齿工艺内容包括:常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套筒冠义齿修复工艺;附着体可 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覆盖义齿修复工艺;颌面部缺损修复工艺;牙周夹板修复工艺及垫制作工艺。 第二节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和作用 (牢记)可摘局部义齿一般是由人工牙、基托、固位体和连接体组成,按照部件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部分,即修复缺损部分、固位稳定部分和连接传力部分。 一、人工牙(牢记) (名释)人工牙是义齿代替缺失牙建立咬合关系,恢复咀嚼功能和外形的部分。 (一)人工牙的种类 按面形态不同可分(牢记) (1)解剖式牙:牙尖斜度为33°或30° (2)非解剖式牙:又称无尖牙,牙尖斜度为0°。 (3)半解剖式牙:牙尖斜度较小,约20°左右。 (二)人工牙的选择 1、前牙选择的原则 (1)形态:前牙应选形态与口腔余留牙近似的人工牙。人工牙的唇面应与面部的侧面外形弧度相称。 (2)大小:参考口腔余留牙或同名牙。 (3)颜色:颜色应与患者的肤色、年龄相称,选择颜色时要综合考虑人工牙的颜色的色调、彩度、光亮度和透明度。 2、后牙选择的原则 (1)人工后牙的颊、舌侧宽度,应比天然牙的颊、舌侧宽度要小,以减少支持组织的负荷。 (2)后牙颊面的长度,应根据牙弓后部的间隙和前牙的唇面长度来选牙,使前牙和后牙和谐一致。 二、基托 (名释)基托又称基板,是可摘局部义齿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覆盖在口腔粘膜及牙槽嵴上,将义齿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是排列人工牙的基地。 (一)基托的功能(大题、牢记) 1、将义齿各部分连接成一整体。 2、承受义齿在生理限度范围内的力,将其分散传导到口腔组织。 3、修复缺损的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恢复外观和功能。 4、加强义齿的固位与稳定。 (二)基托的种类 1、塑料基托 2、金属基托 3、金属塑料联合基托 (三)基托的要求(大题、牢记)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发表时间:2017-12-26T16:31:45.0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49期作者:肖诗文 [导读] 本文就此展开论述,在写作思路上主要先简要概述当前可摘除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的实际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课程改革。 肖诗文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自改革开放深入开展以来,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和领域都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思想和理念。而伴随着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在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课程设置和安排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改革。本文就此展开论述,在写作思路上主要先简要概述当前可摘除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的实际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局部义齿可摘技术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对生活中的要求和标准也有了较大变化。牙齿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身体器官,因此对于牙齿的护理至关重要。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是牙齿修护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较大;而找出当前该项技术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方法尝试进行改革,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 一、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的现行状况 1.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安排缺乏合理性。在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世纪课程设置方面,选用的教材一般为以本科教材为主要蓝本所编写而成的。但是我们知道,本科阶段的课程时间一般比较充裕,因此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广泛。而对于可摘局部义齿公益技术来说,由于其授课的时间有限,因此对于教材内容的讲解有时候不是很到位,有些章节的内容会因为课时的不足而选择放弃;而在讲授的内容方面,有些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导致学生们在课程中学到的有些内容在临床可能用不上,而没有学到的有关内容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一种缺乏的状态。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够先进。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非常重要,在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沿用的还是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中以教师为主,老师一方向学生源源不断地灌输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学生一方则是被动地接受,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联系,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状况,对所学的内容掌握程度也不高。 3.理论与实践连接不够紧密。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实际生活中是如此,教学中也是如此。在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方面,在理论结合实践方面做得还是不到位,由于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学生们又缺乏一定的实践,导致在实际授课中这些抽象性的概念是靠学生们自己凭空想象,缺乏一定的实践;在临床中虽然对一些材料的应用和操作技巧熟记于心,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1.改革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课程的安排和设置,其所选用的教材和授课内容十分重要,尤其对于工艺技术类的实践课程来说,教材的内容和讲解的程度都非常关键。因此对于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一定要重视其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注重要起引导作用,多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非常重要,好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迅速地进入状态并且最大程度上保证学习的质量和内容。因此,对于可摘局部义齿的工艺技术课程,要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多下功夫,全面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们成长、发展的需要,结合教学大纲和对学生们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适当地融入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们外出学习的机会,拉近学生们与教学内容和工艺技术技能的距离。 3.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统一。前面已经提到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课程知识和教学内容来讲,尤其是对于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这项实践类的课程来讲,实践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理解了相关理论内容的基础上,要进行适当的实践课程,进行临床观摩和具体模拟展示,使同学们通过亲身的实践来检验和验证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加深同学们对所学内容的了解,也大大提高其对工艺技术的掌握程度。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在学生们实验的过程中继续引入相关的技术知识,更加有助于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本文主要概述了当前课程发展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找出其在课程发展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尝试提出了几点改革的建议。当然,这些建议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继续改进和完善。牙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的设置是我国牙科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活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要引起重视,对其所进行的改革也需要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巩占伟冯丹丹《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华少年,2016,(07),219。 [2]胡飞琴李幼琴丁卫国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03),535-538。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印模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二次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开口式印模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黏膜静止式印模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 就可以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 1-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印模取出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槽嵴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和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三、颌位关系记录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 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 的距离。 1.方法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瞳孔到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面部外形观察法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1/3 增大;恢复过小,面下1/3 减小水平颌位关系记录 1.哥特式弓描记法 2.直接咬合法:卷舌后舔法吞咽咬牙合法后牙咬牙合法 3.肌监测仪法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具体步骤 1.上颌牙牙合托的制作 基托的制作两层蜡片烤软粘在一起,使之与模型密合牙合堤的制作将蜡片烤软卷成8-10MM 的蜡条,按牙槽嵴外形粘于基托上,引入口内趁蜡堤还软以牙合 平面规按压其表面,形成牙合平面,注重前部在下唇下缘以下漏出约2mm,与瞳孔连线平行侧面观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2.下颌牙合托的制作及正中关系的记录确定下牙合托高度的同时取得正中关系用上述方法先修改预制的下牙合托高度,在取记录 3.哥特式弓描记法取正中关系 4.核对颌位记录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 5.在牙合堤唇面画标志线中线,口角,唇高线,唇低线。

实验九 全口义齿的制作-2017

实验九全口义齿的制作 通过临床示教和对全口义齿的制作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全口义齿制作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全口义齿的基本理论。 一、取印模(两次印模法) (一)目的要求: 1.充分认识和了解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各标志名称、部位、组织特性,以及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2.掌握全口印模的范围、要求。 3.基本掌握两次印模的操作步骤。 (二)使用器材: 无牙颌成品托盘、印模膏、瓷碗、橡皮碗、调刀、平头钳、藻酸盐印模材、石膏、凡士林或石蜡油等。 (三)方法: 1.托盘选择:采用圆底无孔托盘,其形状、大小与牙槽弓相一致,托盘长度,上颌超过腭小凹2~4mm,两侧盖过翼上颌切迹,下颌盖过磨牙后垫,托盘宽度应比牙槽嵴宽2~3mm,边周高度离唇、颊、舌沟2mm左右,腭穹隆区形状要协调、合适。 个别托盘可用印模胶或自凝塑料制成。也可利用旧义齿作个别托盘。 2.印模膏准备:将印模膏放入70℃热水中浸泡软化,要求内外均匀软化,取上颌时,将适量印模膏搓成团状,放置在上颌托盘,牙槽嵴区微下凹,表面光滑,印模膏略包过托盘边缘,以免脱落。取下颌时,印模膏搓成条状,放置在托盘上,其它要求同前。 3.初印模制取:取上颌初印模时医生在病人的右后方,取下颌初印模时医生应位于病人的右前方。右手持托盘。左手持口镜或用手指牵引口角,将托盘引入口内,托盘就位时要注意不能偏斜,前牙区牙槽嵴先就位,托盘柄对准患者鼻尖,同时用两手中指在两侧65│ 56区按压,使托盘全部就位,然后作唇、颊、舌部的肌能运动,冷却后取出,即获得初印模,印模范围,应包括整个牙槽嵴,上颌后缘超过腭小凹至少2~4mm,两侧包括上颌结节,下颌包括整个磨牙后垫及其舌侧翼缘区,印模边缘应反应唇、颊、舌沟区的高度与形状,检查初印模范围及边缘情况,印模是否完整,有无气泡、缺损等,印模与组织面应贴合,组织面解剖形态应清晰,有一定吸力且无翘动,边缘应圆滑且有一定厚度,约3mm左右(系带区较薄)。 4.初印模边缘修整(肌能整塑) (1)初印模过长、过多、边缘过厚的印模膏应削除,使之符合要求。 (2)不足的边缘应加添并烤软在口内修整使之合适。 (3)初印模边缘分区烘软作肌能整塑(通过病人主动运动或医生牵动口腔周围肌肉运动来修整印模边缘)。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 一、印模 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 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 二次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 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 黏膜静止式印模 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 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就可以 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1-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 印模取出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

槽嵴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和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一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 三、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1.方法 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 瞳孔到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面部外形观察法 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1/3增大;恢复过小,面下1/3减小 水平颌位关系记录 1.哥特式弓描记法 2.直接咬合法:卷舌后舔法吞咽咬牙合法后牙咬牙合法 3.肌监测仪法 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具体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