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趣的解题过程

一次有趣的解题过程
一次有趣的解题过程

一次有趣的解题过程

在做暑假作业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数学广角的难题。

题目是问姐姐和妹妹两人的年龄和是36岁,3年后,姐姐比妹妹大4岁,姐姐和妹妹今年各是多少岁? 刚开始的时候,我先算了36+3=39 然后再用39-4=35以为姐姐35岁,妹妹4岁。后来又想,4岁是相差数,相差数不可能是妹妹的年龄,所以便又开始算。慢慢的,我发现了这个题目中的陷阱,年龄的相差数是不变的。也就是说100年以后姐姐和妹妹也还是相差四岁,因为他们都在成长。但是用36-4=32也不是姐姐和妹妹的年龄。我在草稿纸上反复列式计算,却依然没有结果。又过了10分钟,我的草稿纸已经写满了,但还是没有结果。

于是,我列了一个很长的式子。36-4=32 32-4=28 28÷2=14 14+4=18

36 -(14+18)= 4

18+2=20 14+2=16得出了姐姐20岁,妹妹16岁的结论。原本以为已经“柳暗花明又一村”,却发现其实还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原来这里有几个式子是没有意义的。我想来想去,决定用方程试试。设姐姐年龄为X 那么妹妹年龄为X-4

那么X+(X-4)=36

X=20

即姐姐20岁那么妹妹X-4=16岁

这样得出的结果和我刚才的结果是一样的!就这样,我算出了结

果。

我认为以后我们在计算数学题的时候一定要用多种方式来计算,因为那样能让我们多一种办法来找出结果和验算。

数字推理解题技巧修订稿

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数字推理是我国目前所有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的必考题形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数字和基本数列的敏感程度,也是反映考生基本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增加这方面的练习也能有效的锻炼考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图形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一些题型的深度把握也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数字推理中应用到的三种思维模式。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三种思维模式中的第一种,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模式,那就是横向递推的思维模式。 横向递推的思维模式是指在一组数列中,由数字的前几项,经过一定的线性组合,得到下一项的思维模式。举个简单的例子。 5 11 23 47 ( ) 根据横向递推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向是如何从5得到11,会想到乘2再加1,按照这样的思路继续向下推,发现,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再加1,于是找出规律,这里应该填95。 再举一例。 2 3 5 8 13 ( ) 这个数列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基本数列,和数列。这一类数列是前几项加和会得到下一项。这里应该填8于13的和,21。 我们总结一下横向递推思维模式的解题思路特点,在这种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我们总是习惯于在给出数列的本身上去找连续几项之间的线性组合规律,这也是这一思维模式的根本所在。 相较于横向递推思维模式,稍为复杂的就是纵向延伸的思维模式。他不再是简单的考虑数列本身,而是把数列当中的每一个数,都表示为另外一种形式,从中找到新的规律。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 1/9 1 7 36 ( ) 注意这样一个数列,如果我们把36换成35的话,我们会发现,前后项之间会出现微妙的倍数变化关系,即后向除前项得到数列9 7 5 3,这里可以填上105。但这里时36的话就没

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和答案

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峰设计了一种具有加热和保温功能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R 1和R 2均为电阻丝,S 1是电路控制开关,他将该电路接入220 V 家庭电路中,在30 min 内,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0~20 min 内,开关S 2是断开还是闭合? (2)0~10 min 内通过R 1的电流; (3)30 min 内该电路消耗的电能。 【参考答案】(1)0~20min 内,开关S 2是闭合的 (2)5 A (3)1.584× 106 J 【试题解析】(1)由图乙可知,在0~20 min 内,对应的功率为1 100 W ,为加热状态,根据2 U P R =可知, 此时电路中电阻较小,故S 2处于闭合状态. (2)R 1此时的电功率1W =1100P ,则通过R 1 (3)在0~20 min 内为加热状态,此时功率为1 100 W ,则电流做功 61100W 2060s=1.3210J ==W P t ???加加加 在20~30 min 内为保温状态,此时功率为440 W ,则电流做功 5 =440W 1060s=2.6410J =W P t ???保温保温保温 所以30 min 内该电路消耗的电能 656= 1.3210J 2.6410J=1.410J =58W W W +?+??加保温

如图所示是某太阳能热水器,水容量为100 L,该热水器在冬季有效日照时段里,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约为2.8×106 J。若该热水器接收太阳能的有效面积为1.5 m2,每天日照时间按8 h计算,若这些太阳能能使装满水的热水器中的水温从20 ℃升高到60 ℃。求:[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1)热水器中水的质量; (2)一天内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 (3)热水器在冬季的效率. 长沙市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U=7 V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当开关S闭合后,改变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2)定值电阻R1的电阻值; (3)电路消耗电功率的最大值。 小莉在实践活动中设计的模拟调光灯电路,如图所示。她选用的电源电压恒为12 V,小灯泡上标有“6 V 6 W”、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Ω 2 A”字样。若不考虑灯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闭合开关S后,问: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真题精析】 例1.2,5,8,11,14,( ) A.15 B.16 C.17 D.18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不明显,优先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006·国考A类)102,96,108,84,132,( ) A.36 B.64 C.70 D.72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不单调,但相邻两项差值的绝对值呈递增趋势,尝试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A。

【真题精析】 例1.(2009·江西)160,80,40,20,( ) A.B.1 C.10 D.5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5,13,35,97,( ) A.214 B.275 C.312 D.33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数值为2的常数列,余数数列是J2-I:h为3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2009·福建)7,21,14,21,63,( ),63 A.35 B.42 C.40 D.5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8,8,12,24,60,( ) A.90 B.120 C.180 D.240

[答案]C [解析]逐商法,做商后商值数列是公差为0.5的等差数列。 【真题精析】 例1. -3,3,0,3,3,( ) A.6 B.7 C.8 D.9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1)单调关系不明显;(2)倍数关系不明显;(3)数字差别幅度不大。优先采用加和法。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本文包括以下两部分: 一、数量关系测验类 (一)、考点分析 (二)、解题技巧及规律总结 (三)、题型分析 二、数学题快速获得答案方法之-----十字相乘法 一、数量关系测验类 (一)、考点分析 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在速度方面,要求考生反应灵活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小学与初中水平,甚至多数是小学水平。如果时间充足,获得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但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要求考生答题既快又准,这样,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可见,该测验难点并不在于数字与计算上,而在于对规律与方法的发现和把握上,它实际测查的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1.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一是反应要快;二是掌握恰当的方法和规律。一般而言,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关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

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直接推出答案;如果假设被否定,就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中间开花”向两边推也是较为有效的。 两个数列规律有时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单数项与双数项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是80%了。 由此可见,即使一些表面看起来很复杂的排列数列,只要我们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具体来说,将相邻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相乘或相除之后,它们也不过是由一些简单的排列规律复合而成的。只要掌握它们的排列规律,善于开动脑筋,就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需要说明一点:近年来数字推理题的趋势是越来越难,即需综合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规律。因此,当遇到难题时,可以先跳过去做其他较容易的题目,等有时间再返回来解答难题。这样处理不但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容易题目的得分率,而且会对难题的解答有所帮助。有时一道题之所以解不出来,是因为我们的思路走进了“死胡同”,无法变换角度思考问题。 此时,与其“卡”死在这里,不如抛开这道题先做别的题。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有新的解题思路,从而有助于解答这些少量的难题。 在做这些难题时,有一个基本思路:“尝试错误”。很多数字推理题不太可能一眼就看出规律、找到答案,而是要经过两三次的尝试,逐步排除错误的假设,最后找到正确的规律。 2.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题主要考查解决四则运算等基本数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并判断所计算的结果与答案各选项中哪一项相同,则该选项即为正确答案,并在答卷纸上将相应题号下面的选项字母涂黑。 数学运算的试题一般比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多限于小学数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尽管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因为测验有时间限制,需要考生算得既快又准。

2020年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技法

2020年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技法 计算题解题技法: 1.计算题的特点 计算题以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它既能反映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答计算题应该首先明确它的特点,避免盲目和无从下手的尴尬,同时明确题目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找准关系,有的放矢的按要求进行合理的计算.计算题在许多省市考题中常被列为压轴题目.计算题的特点是: (1)结果合理性 这类题能反映学生对自然界或生产、生活中若干事物的观察和关心程度.它要求学生用生活实践,社会活动的基本经验对题目的计算结果进行判断,留取合理的,舍弃不合理的. (2)知识综合性 这类题往往是把几个或几种物理过程及物理现象放在一起,利用各个过程或各种现象之间的相切点,解答要解决的问题.它反映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性 这类题是把物理知识浸透到社会实际操作和应用到生活体验中,它能够反映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情感,同时也能反映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操作的认识水平.

2.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计算题可以用多种方式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思维方式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计算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知识的能力水平.计算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是: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现象和过程,确定给出的条件或题目中隐含的条件.第二步:找关系,也就是针对题目内容分析综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选择适合的规律和公式,找准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第三步:列出表达式.这一步是在明确了各个已知量、未知量及某个物理量在题目中叙述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变化时存在的关系,根据公式或规律列出相应的表达式,并推导出待求物理量的计算式.第四步:代人数据求解,这一步是把所用到的已知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后,把已知量的数据代人计算式中,通过正确运算,得出答案.同时对答案进行合理化验证,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完整版)公务员考试行测各种题型解题技巧及考场技巧(总结版)

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 考生们都知道,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做行测题没有行测答题技巧是不行的,那么短的时间内把每一道完完整整进行思考很难行得通,掌握一定技巧就很关键,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你就是王者。山西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公务员行测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用答题技巧,期望为考生备考提速。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学运算: 1.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3.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4.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5.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6.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选词填空: 1.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 1.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2.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3.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5.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7.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8.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逻辑推理: 1.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2.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3.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4.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 5.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 6.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 7.排除弱化项、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往往是答案。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图形推理 1.图形本身变化不大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 2.图形本身变化较大考虑元素数量、叠加等。 3.若图形复杂多变且出现怪图,重点考虑共性,如共同元素数量、位置关系等。 4.空间型图形推理注意合理利用橡皮、小刀等工具模拟题干。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列问题: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真题精析】 例,5,8,11,14,( ) A.15 B.16 C.17 D.18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不明显,优先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006·国考A类)102,96,108,84,132,( ) A.36 B.64 C.70 D.72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不单调,但相邻两项差值的绝对值呈递增趋势,尝试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A。 【真题精析】 例1.(2009·江西)160,80,40,20,( ) A. B.1 C.10 D.5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5,13,35,97,( ) A.214 B.275 C.312 D.33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数值为2的常数列,余数数列是J2-I:h为3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2009·福建)7,21,14,21,63,( ),63 A.35 B.42 C.40 D.5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 8,8,12,24,60,( ) A.90 B.120 C.180 D.240 [答案]C [解析]逐商法,做商后商值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商业资料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目录:单击进入相应的页面 目录:F (1) 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2 第二部分:数学运算题型及讲解 (6) 第三部分: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8 第四部分:数字推理题典!! (16) (数字的整除特性) (62) 继续题典 (65) 本题典说明如下:本题典的所有题都适用!1)题目部分用黑体字 2)解答部分用红体字 3)先给出的是题目,解答在题目后。 4)如果一个题目有多种思路,一并写出.

5)由于制作仓促,题目可能有错的地方,请谅解!!! ts_ljm 06-3-7中午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 行政能力倾向测试是公务员(civil servant)考试必考的一科,数字推理题又是行政测试中一直以来的固定题型。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数字推理并不难;但由于行政试卷整体量大,时间短,很少有人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做完,尤其是对于文科的版友们来说,数字推理、数字运算(应用题)以及最后的资料分析是阻碍他们行政拿高分的关卡。并且,由于数字推理处于行政A类的第一项,B类的第二项,开头做不好,对以后的考试有着较大的影响。应广大版友,特别是MM版友的要求,甘蔗结合杨猛80元书上的习题,把自己的数字推理题解题心得总结出来。如果能使各位备考的版友对数字推理有所了解,我在网吧花了7块钱打的这篇文章也就值了。 数字推理考察的是数字之间的联系,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并不高。所以,文科的朋友不必担心数学知识不够用或是以前学的不好。只要经过足够的练习,这部分是可以拿高分的,至少不会拖你的后腿。抽根烟,下面开始聊聊。 一、解题前的准备 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 (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 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 (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 (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 (4)开方关系:4-2,9-3,16-4...... 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如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但一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一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一般加减乘除大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精编

2019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精编 大量事实表明,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主干、要害知识重点处理 在清楚明确整个高中物理知识框架的同时,对主干知识(如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特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的公式来源、使用条件、常见应用要特别熟练,在弄懂弄通的基础上抓各种知识的综合应用、横向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 二、熟练、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审题技巧、分析思路、选择规律、建立方程、求解运算、验证讨论等。 技巧方法:指一些特殊方法如整体法、隔离法、模型法、等效法、极端假设法、图象法、极值法等。 此外,还应掌握三优先、四分析的解题策略,即优先考虑整体法、优先考虑动能定理、优先考虑动量定理;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力做功的情况、分析物体间能量转化情况。形成有机划、多角度、多侧面的解题方法网络。 三、专题训练有的放矢 专题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解题方法指导,总结出同类问题的一般解

题方法与其变形、变式。而且要特别注意四类综合题的系统复习:(1)强调物理过程的题,要分清物理过程,弄清各阶段的特点、相互之间的关系、选择物理规律、选用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 (2)模型问题,如平衡问题、追及问题、人船问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加速、偏转问题等,只要将物理过程与原始模型合理联系起来,就容易解决。 (3)技巧性较高的题目,如临界问题、模糊问题,数理结合问题等,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关键点的突破、过程之间衔接点的确定、重要词的理解、物理情景的创设,逐步掌握较高的解题技巧。 (4)信息给予题。步骤:①阅读理解,发现信息;②提炼信息,发现规律;③运用规律,联想迁移;④类比推理,解答问题。 四、强化解题格式规范化 (1)要明确研究对象,如:以***为研究对象。有的题目涉及的物体比较多,这时明确研究对象是很重要的,必须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2)作必要的示意图或函数图象要规范。 (3)要说明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不同的物理过程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就不同,对不同的过程必须一一说明。 (4)列方程式要规范。首先,列方程所依据的物理规律、定理、公式一定要加以文字说明,如:由***定理得。其次,列方程的字母要规范,题设中没有说明的字母在应用时必须加以说明,如:设物体A 的速度为v等。最后,所列方程必须是用题设中字母表示的原始式子,

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

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 篇一:2019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剖析(5) 2019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剖析(5) 1、102,96,108,84,132,( ) A.36 B.64 C.70 D.72 2、1,32,81,64,25,(),1 A.5 B.6 C.10 D.12 3、-2,-8,0,64,( ) A.-64 B.128 C.156 D.250 4、2,3,13,175,( ) A.30625 B.30651 C.30759 D.30952 5、3,7,16,107,( ) A.1707 B.1704 C.1086 D.1072 1.A【解析】拿到题一看,数列5项呈现一大一小的波浪型,可知运用交替规律,进一步思考就可得出结果是A. 2.B【解析】数字由小到大再到小,立即考虑使用乘方规律。本题就是乘方规律的变化运用,底数分别是1,2,3,4,5,6,对应的指数分别是6,5,4,3,2,1. 3.D【解析】可以看出给出的数字稍加变化都是一些数的乘方,分析一下可知是自然数1,2,3,4立方的各项,对应乘以另一个数列-2,-1,0,1所得,下一个应该是5的立方乘以2,得出答案是D.

4.B【解析】这道题更加明显,四个选项的数字很大,必用乘方规律。可以看出175的平方是30625,但不适用前面项,又知30651比175的平方大26,恰好是前一项13的2倍。推算可知,前项的2倍加上后项的平方等于第三项,因此,答案就是B. 5.A【解析】同样,这道题的四个选项也比较大,但可以看出这些数和一些数的乘方离得较远。再看能不能用乘法呢?从前两项直接是看不出的,但是我们发现16与107的积和1707相近,相差5,往前推发现,前两项的积减去5就等于后一项,因此答案是A. 篇二:考前必看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技巧归纳 写在前面的话 数字推理是行测中很多人眼里的“难题”,面对题目时有人因为惧怕而格外重视,也有人因为不会做而彻底放弃。我自己同样很怕做数字推理题。想过放弃,也想过题海战术,不过最后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有不切实际的地方。放弃,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能保证其他部分都做对,来补回放弃的这些分数。题海,也不科学。行测、申论,再加上法律加试,这么多类型中,数字推理只是一小部分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小部分题目上,只能是弊大于利了。所以我最终选择的是:掌握最基本的,保证基础题目不丢分。放弃有难度的,保证学习和做题有效率。当然,这种方法只适合我这样对数字没什么感觉的人了,如果你学有余力,完全可以精益求精。 常见且易被忽视的数列: 1、质数列:(质数—只有1和其本身两个约数)2,3,5,7,

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力学 1.在①划船②举重③游泳④篮球这些体育项目中,应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有()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③和④ D.①和③ 【答案】D 【解析】①划船时,船桨对水施加了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桨和船也施加了力,使船前进。 ②举重时,人对杠铃施加了力,使杠铃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③游泳时,人向后划水,对水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人一个向前的作用力,使人前进。 ④投篮球时,力改变了蓝球的运动状态。 综上分析,应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有①③,故D正确为答案。 2.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也是零,所以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重力计算公式G=mg分析即可. 3.下列实验不能在太空舱中失重环境下进行的是() A. 测量平均速度 B. 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C. 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 D. 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 B 【解析】【解答】A.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所以只要测量出距离和时间,是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的,A不符合题意; B. 液体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所以在太空中液体不会产生压强,不能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B符合题意;

C. 惯性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是否重重力无关,所以在太空失重情况下可以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C不符合题意; D.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力的基本特征,与是否受到重力无关,所以在太空失重情况下可以进行探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体由于重力,对液体内部有压强,在失去重力的作用时不能再进行实验.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运动时产生惯性 B. 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不能说“产生惯性”,A符合题意; B、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即防止车辆侧翻或侧滑,B不符合题意; C、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是由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水会给人向前的力,使人前进,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 【分析】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物体无论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不是由于物体运动才产生的; B、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车辆侧翻或侧滑; C、由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人们才能闻到花香; D、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游泳时向后划水时,水给人一个向前的力,人向前运动 . 5.阅兵仪式中,检阅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的土兵是运动的 D. 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答案】 C 【解析】【解答】A.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B.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相互作用力,B不符合题意; C.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的土兵是运动的,C符合题意; D.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D符合题意。

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数字推理是我国目前所有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的必考题形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数字和基本数列的敏感程度,也是反映考生基本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增加这方面的练习也能有效的锻炼考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图形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一些题型的深度把握也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数字推理中应用到的三种思维模式。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三种思维模式中的第一种,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模式,那就是横向递推的思维模式。 横向递推的思维模式是指在一组数列中,由数字的前几项,经过一定的线性组合,得到下一项的思维模式。举个简单的例子。 5 11 23 47 ( ) 根据横向递推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向是如何从5得到11,会想到乘2再加1,按照这样的思路继续向下推,发现,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再加1,于是找出规律,这里应该填95。 再举一例。 2 3 5 8 13 ( ) 这个数列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基本数列,和数列。这一类数列是前几项加和会得到下一项。这里应该填8于13的和,21。 我们总结一下横向递推思维模式的解题思路特点,在这种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我们总是习惯于在给出数列的本身上去找连续几项之间的线性组合规律,这也是这一思维模式的根本所在。 相较于横向递推思维模式,稍为复杂的就是纵向延伸的思维模式。他不再是简单的考虑数列本身,而是把数列当中的每一个数,都表示为

另外一种形式,从中找到新的规律。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 1/9 1 7 36 ( ) 注意这样一个数列,如果我们把36换成35的话,我们会发现,前后项之间会出现微妙的倍数变化关系,即后向除前项得到数列9 7 5 3,这里可以填上105。但这里时36的话就没有这样的倍数变化关系了。 那么我们可以用纵向延伸的思维模式,把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述,即9-1 80 71 62 53,这里可以填125。 通过以上两种思维模式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总结出,实际上,数字推理这种题型的本质就在于考察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四则运算关系,考生只要能把握住这样两点,很多题目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当然,对于一个古典型数字推理来讲,横向与纵向只是其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位置关系,相对较为复杂的,是网状的位置关系,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到的,构造网络的思维模式。请大家看这样第一个例题。 2 12 6 30 25 100 ( )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个题目,通过观察,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这里面每两项之间都有一个明显的倍数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规律把原来的数列变成 2 12 6 30 25 100 ( ) 6 5 4 实际上,如果后面有两个数需要我们填的话我们可以确定,它们之间应该是3倍的关系,但现在只需要我们写出下一个数字是多少。这个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 物理计算题的特点:一般文字叙述量较大,涉及物理过程较多,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物理模型较模糊甚至很隐蔽,运用的物理规律较多,题目的分值较重。 物理计算题的功能: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较全面,它不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根据已知条件及物理事实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而且还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想解答好计算题,除了需要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规范的答题技巧。 规范答题体现了一个考生的物理学科的基本素养。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述: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达”;在“推理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这些都是考纲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物理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在高考试卷上也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评分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答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目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因此,要想提高得分率,取得好成绩,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能力的训练外,还必须强化答题的规范,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形成规范的答题行为。 1.审题的规范化 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所以审题规范是正确解答物理题的前提条件。一些学生往往会出现见到试题不知如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想到哪就写到哪儿,没有一个基本的审题程序。其原因就是不知道怎样去审题。审题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物理状态和过程、明确条件和目标、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 物理状态和过程:每一道物理试题都是由若干个物理状态和过程组合而成的,弄清楚这些状态和过程是审题的关键。解题前首先要认真阅读试题,分析题意,了解题目中所述的物理状态和过程,必要时可在草稿纸上画出题中所反映的物理状态和过程的简图,然后借助简图分析这些状态和过程的特点,找出它们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对多过程物理问题,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简单过程来处理,同时还要兼顾各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到化繁为简各个

数字推理题四种思路

一、从题干数列里看规律 通过分析数列中所给数字的多少,根据数字大小变化的趋势,分析数列是不是常用的数列,如加法数列、减法数列、乘法数列、除法数列、分数数列、小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开方数列、偶数数列、奇数数列、质数数列、合数数列,或者是复合数列、混合数列、隔项数列、分组数列等。为了解题方便,可以借助于题后答案所提供的信息,或是数列本身的变化趋势,初步确定是哪一种数列,然后调整思路进行解题。具体方法如下: (1)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大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如将相邻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相乘或相除之后,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直接推出答案;如果假设被否定,就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从中间向两边推导也是较为有效的。 例:150,75,50,37.5,30,( ) A. 20 B. 22.5 C. 25 D. 27.5 ——『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 【答案:C】前项除以后项后得到:2;3\2;4\3;5\4;( ),分子是2,3,4,5,( 6 ),分母是1,2,3,4,( 5 ),所以( )与前一项30的倍数是6/5;则( )×6/5=30,( )=25。 (2)观察数列特点,如果数列所给数字比较多,数列比较长,超过5个或6个,就要考虑数列是不是隔项数列、分组数列、多级数列或常规数列的变式。如果奇数项和偶数项有规律地交替排列,则该数列是隔项数列;如果不具备这个规律,就可以在分析数列本身特点的基础上,三个数或四个数一组地分开,就能发现该数列是不是分组数列了。如果是,那么按照隔项数列或分组数列的各自规律来解答。如果不是隔项数列或分组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寻求答案。 例:1,3,5,9,17,31,57,( ) A.105 B.89 C.95 D.135 ——『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 【答案:A】题干有8项,符合长数列的特征,本题规律为:an+3=an+an+1+an+2,故所求项为a8=a5+a6+a7=17+31+57=105。 根据这种思路,一般的数字推理题都能够得到解答。如果有的试题用尽上述办法都没有找到解题的思路,而数列本身似乎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那么,就可以换用下面第二种解题思路。 二、比较题干数列相邻各数之间的差值 求数列中相邻各数之间的差值,逐级往下推,在逐级下推的差值中,一般情况下,经过几个层次的推导,都会找到数列内含的规律的,然后经过逐层回归,就可以很快求出空格所要的数字,使数列保持完整。一般的数字推理题,在第一步解决不了的话,在第

数字推理解题方法汇总篇

数字推理解题方法汇总篇~~~~~~~~个人总结,让数推不纠结 第一部整体特征分析 一、项数较多或有两个括号 特点:项数较多,超过6个或者6个以上,或者是数列中有两个括号; 技巧:1、交叉分组 2、两两分组 注意,(1)如果数列中出现两个括号,那么一定要采用交叉分组来解答。 (2)当我们两两分组不能得到规律时,可以考虑三三分组,当试题很难时会出现首尾项为一组,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 **************************** 例1:257,178,259,173,261,168,263,() A.163 B.164 C.178 D.275 【分析】数列比较长,所以先交叉分组。 奇数项数列:257、259、261、263 等差数列; 偶数项数列:178、173、168、()等差数列; 显然原数列是163,选A。 例2:5,24,6,20,4,(),40,3 A.28 B.30 C.36 D.4 2

【分析】数列较长,交叉分组后奇数项数列变化很大,不存在什么规律,考虑两两分组,组内做四则运算。 两两分组后发现,6、20与40、3的乘积一样,也等于24×5,所以未知项为30。 ********************************************************* **************************** 二、数列中存在分数 数列中存在分数,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数的个数多于整数,一种是分数的分数少于分数,但是无论是那种情况都有对应的解题方法。 当分数的个数多于整数个数的时候,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数数列,在解答分数数列的时候用到的技巧主要有:约分、通分、反约分、做差、做积或者考虑前后项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约分、通分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做差和做积的在浙江出现过,最流行的还非反约分、前后项关系莫属。 当分数的个数少于整数个数的时候,一般会有两种情况: 1、数列呈现橄榄枝型,此时应考虑多次方数列; 2、数列具有单调性,且只有一项或者两项分数,此时考虑等比数列或者递推数列,递推的规律是前两项的和或者乘积除以某个数值。 ********************************************************* ********************** 例1:5,3,7/3,2,9/5,5/3,() A.13/8 B.11/7 C.7/5 D.1

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5计算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案

专题15 计算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考纲解读】 【高考题型示例】 1.看题 “看题”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一定要全面、细心,看题时不要急于求解,对题中关键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其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要用着重号加以标注;不能错看或漏看题目中的条件,重点要看清题中隐含的物理条件、括号内的附加条件等. 2.读题 “读题”就是默读试题,是物理信息内化的过程,它能解决漏看、错看等问题.不管试题难易如何,一定要怀着轻松的心情去默读一遍,逐字逐句研究,边读边思索、边联想,以弄清题中所涉及的现象和过程,排除干扰因素,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准确还原各种模型,找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3.思题 “思题”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信息,准确、全面、快速思考,清楚各物理过程的细节、内在联系、制约条件等,进而得出解题的全景图. 【例1】某工厂为实现自动传送工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传送装置,由一个水平传送带AB和倾斜传送带CD组成.水平传送带长度L AB=4 m,倾斜传送带长度L CD=4.45 m,倾角为θ=37°.传送带AB和CD通过一段极短的光滑圆弧板过渡.AB传送带以v1=5 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CD传送带静止.已知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g=10 m/s2.现将一个工件(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水平传送带最左端A点处.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 (1)工件从A端开始第一次被传送到CD传送带上,工件上升的最大高度和从开始到上升到最大高度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要使工件恰好被传送到CD传送带最上端,CD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运转的速度v2的大小.(v2

行政能力测试数字推理的规律及其解题过程(备考)

行政能力测试数字推理的规律及其解题过程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 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 1、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 2、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 3、等差数列:数列中各个数字成等差数列 4、二级等差: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 5、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 6、二级等比: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 7、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 8、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9、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10、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 11、全奇、全偶数列 12、排序数列 二、数列中每一个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 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 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 2、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 3、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 以上是数字推理的一些基本规律,必须掌握。但掌握这些规律后,怎样运用这些规律以最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

这就需要在对各种题型认真练习的基础上,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技巧。 第一步,观察数列特点,看是否存是隔项数列,如果是,那么相隔各项按照数列的各种规律来解答 第二步,如果不是隔项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得出答案。 第三步,如果上述办法行不通,那么寻找数列中每一个数字在构成上的特点,寻找规律。 当然,也可以先寻找数字构成的规律,在从数字相邻关系上规律。这里所介绍的是数字推理的一般规律,在对各种基本题型和规律掌握后,很多题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和心算得出答案。 数字推理题的一些经验 1)等差,等比这种最简单的不用多说,深一点就是在等差,等比上再加、减一个数列,如24,70,208,622,规律为a*3-2=b 2)深一点模式,各数之间的差有规律,如 1、2、5、10、17。它们之间的差为1、3、5、7,成等差数列。这些规律还有差之间成等比之类。B,各数之间的和有规律,如1、2、3、5、8、13,前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 3)看各数的大小组合规律,做出合理的分组。如 7,9,40,74,1526,5436,7和9,40和74,1526和5436这三组各自是大致处于同一大小级,那规律就要从组方面考虑,即不把它们看作6个数,而应该看作3个组。而组和组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用乘法就能从一个组过渡到另一个组。所以7*7-9=40 , 9*9-7=74 , 40*40-74=1526 , 74*74-40=5436,这就是规律。 4)如根据大小不能分组的,A,看首尾关系,如7,10,9,12,11,14,这组数 7+14=10+11=9+12。首尾关系 经常被忽略,但又是很简单的规律。B,数的大小排列看似无序的,可以看它们之间的差与和有没有顺序关系。 5)各数间相差较大,但又不相差大得离谱,就要考虑乘方,这就要看各位对数字敏感程度了。如6、24、60、 120、210,感觉它们之间的差越来越大,但这组数又看着比较舒服(个人感觉,嘿嘿),它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