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那么,语文教学也不再仅仅是把佳作名篇详剖细讲,不再仅仅是字词句篇、标点修辞讲解,更不是师授生受,所以,语文教学也必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而深入。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外出观摩学习,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现谈谈自己一点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学习行为习惯;机制

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1.尊重生命,关注学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句话:基础教育最高的境界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人性的弘扬。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应该把对学生的尊重以及对孩子内心真善美的挖掘培养作为课改的立足点和终极目标,学校的工作,学生的学习无不在这个“高效轨道”上运行。

2.完整的课堂教学模式

近几年向不少课改成功的学校学习过,不管那个学校它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学校教情和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我们现在大多学校老师都很盲目,一味地去模仿甚至去抄袭人家的模式,只知其精,未领其神,仅仅学到一点皮毛,而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大多数老师不知道怎么做,再加上评价机制的捆绑,好多老师为了提高质量只得放弃尝试,因而导致我们现在的课改一直处在低谷,停滞不前。我认为“目标引领、问题切入、自主探究、适时点拨、当堂训练”

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感受

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感受 ——xxx 新课改经历了一段时间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感受。 首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切实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2、由重教师向重学生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培养。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直到如今,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仍是我们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学校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把活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作为首要问题来探索。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对教师的观点提出疑问和异议;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以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课堂上民主的气氛已逐渐形成。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了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我有了一些设想:课上先由学生阅读,课下自主搜集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涉及课文内容的题材,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019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2019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现把一年来的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一年级《摸一摸画一画》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弯曲的线条,要求学生想象感觉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感觉像小河,有的说感觉像小路,有的说感觉像山间飘浮的云,还有的说像妈妈做饭飘出的香味,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想象去练习,不少学生画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创造性的生动的画面。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励和

评价。例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创造力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 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

【工作总结范文】20xx年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xx年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启动。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学校紧紧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教科研相结合,创建让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和谐学校的办学目标,根据教育局和学校制定的课程改革方案,把学校的课程改革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并征求教师意见,做到全员参与,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坚持层次管理,几年来,在教研室精心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了课程改革阶段任务,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位准确 学校成立由徐广臣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及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定位为起点要高,立足要实,效果要好;学校教学处详细制定了《三岗乡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领导班子定措施、抓落实,下课堂听课,询问教师、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建议和要求。及时将课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研究,并在学校课改工作会议上商讨对策,作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 二、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 几年来,教导处围绕基础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收看网上直播的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各学

科新课程标准有关理论知识,使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自学、集中学习、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深化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研究性学习内涵的认识。又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县新课程理论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理论的测试,撰写了体会文章。通过多次培训和学习,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本次课改的目的意义,明确此次课改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规范到素质教育的轨道;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教好的,实施分层教育,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派下半年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使老师们对新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对如何实施新课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真正做到“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在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已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乡级会课时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科的《课程标准》等,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和自学等形式,真正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和具体教学行为,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现代教育功能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和教育评价观。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月有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提供一个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或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每学期自学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做好一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中心小学在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案例、反思、论文,集结成册,全乡推广,并给予了适当的奖励。

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从2000年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逐步从实验阶段进入推广阶段, 2007年秋季,辽宁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模块学习全面展开。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所完全学校,下面就我从事的体育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程改革对学校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内容、课程结构的变化,更主要的是整个学校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育评价、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探索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有学校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化、个性化;教学设施得到改进,多媒体得到更普遍的运用,丰富、拓展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还有领导反映:“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教师转变了角色,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学校越来越注意创设一个有文化品位、有教育意义、有生活情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很多学校的领导干部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当作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课改的关注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体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发展: 1、教师更深刻地理解了体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在体育课的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的各个方面,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2)改革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始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2、课改带来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课改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学中,教师越发地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发表看法,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改实践使体育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对课改的适应性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对体育教材的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更到位,能够准确地抓住课的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因为体育课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类技能课,传统的体育课以教师的示范讲解为主。而体育课程的改革使老师在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提高,上课前,老师在传授某项技术时,可利用网络技术,采用挂图、音乐等教学用具辅助教学,使学生掌握起来更直观。学生也可以小组协作,带着教师的设问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合。课改前,很多体育教师能说不善写,课改后,教师钻研的多了,体会的更深刻了,教科研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几年来的课改实践,培养了一批体育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课改带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1)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在,基础教育课改已实施近十年,高中的体育模块教学也开展近四年。模块教学涉及到我们要按照学段,因地制宜,按照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分层实施,依照学生认识发展水平进行课程开发。课改后,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必修部分的田径、体操、球类等传统项目,又加入了选修教材的羽毛球、游泳等项目,引入了新兴运动项

新教师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新教师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此次新教师培训,对于目前的二期课改,有幸聆听了诸多专家、前辈的教诲,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 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个人认为其内容表现为: 1、课改需要加强各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通过教学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等活动,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

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才能出现“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 2、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岀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3、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做到: 1、坚持体验性原则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体验学习的情景、体验学习的气氛和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 能动地认识知识,从而使学生主体与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转眼间一学年已悄然结束。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区教育局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广泛地开展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现将一学年新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

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4、重视课改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课改实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自我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之外,还注意了解最新信息,学习先进校的经验,注意兄弟校之间的探讨与交流。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进行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2、为了使我校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一年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上好5节公开课,并进行课后交流,相互切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Implementation pla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schoo l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 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参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制定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 教师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就成了课改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主要有市教研室组织的知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全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如何整

合进行指导和研讨;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把旧教材、新大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明确如何进行新教材的实验?如何达成学校课改方案提出的实验目标和任务? 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要有意识地抓住教师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通过开展案例研究、以课代培、派教师参加各地的课改学习交流,通过这些确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机构,制定措施 这次的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国基础教育一次力度最大的全新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作为实验校,我们理应抓住机遇,摸石过河。为了使我校的实验能够得到科学、顺利的实施,实验伊始,成立了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实验年级段成员组成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认真钻研,仔细推敲,确定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健全、严密的课改工作制度,保证学校课改实验工作走上正常、有序的运行轨道。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课程改革是事关我国基础教育全局的一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通过家长会、举办有家长参与的

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理解

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解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也迫切需要转变。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世纪之初,我国正在开展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有课程实施的行为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层次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制度的创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对这个核心理念的理解: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和学校文化;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解 1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主要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指以能力、个性和人格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全的良好的个性品;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 2 新课程是面向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我国的发展的基础,面临的任务是不仅要为知识经济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技术人才,还要为社会其他领域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也就是要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应该面向每位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使每位学生在能够在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拥有应该具备的技能,使每位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来适应我国发展的要求。 3 新课程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具体体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人”的涵义包括:人的完整性与生活得完整性。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关注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包括两层面的容:

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入我的视野。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价值。越是崇高的境界,越是纯净的层次,越是深藏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比如登山,一个个台阶,是拖起你生命之峰的基石,一道道绝壁,是刺激你生命活力的养份,极顶的风光,只有在征服了过程的艰险之后,才会具有勾人心魂的魅力。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的交流会。使全体教师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也实现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语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带着自己碰到的问题),最后可模仿借鉴所学课文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

个人总结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1c7415917.html,)/工作总结范文/个人总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转眼间一学年已悄然结束。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区教育局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广泛地开展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现将一学年新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4、重视课改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课改实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自我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之外,还注意了解最新信息,学习先进校的经验,注意兄弟校之间的探讨与交流。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进行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2、为了使我校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一年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上好5节公开课,并进行课后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一直与本乡兄弟学校三坝小学开展联片互动,形式多样,尤其注重公开课教学和教育教学心得交流,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1)

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Implementation plan of promoting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Middle School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按照市、县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组织课改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手段,改革单一评价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 二、课改组织机构 课改组长:张延成副组长:窦兴民、聂炳法、段连学成员:曹林、丛临香、马玉明、教研组长 三、目标任务 1、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使用策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3、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一支粉笔“满堂灌”的现象,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意识,当好课堂的“导读”,而不是“演员”,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流程,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5、开展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评价体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任何改革,先要过思想关, 即是思想观念要先行,这是改革的保障。我们组织的三级培训,第一级即上层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市参加骨干培训,第二级即组织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第三级是由学校组织培训,定时间反复强化学习,特别是观摩实验区的示范

如何认识数学新课程改革

如何认识数学新课程改革 南昌市进贤县下埠乡前东小学王华珍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大概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数学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面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

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地被堵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和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三、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和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

深化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

深化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 ——“戴着脚镣跳舞,也可强身、也可娱乐” 奉化二中裘芳 一说起新课改,就让我想起大学时的那门《中学思政教学论》,那个时候可以说是接触新课程改革最多的时候,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就在想,如果我成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要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课堂打造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但是当我真的成为了一名高中政治教师,繁重的工作几乎让我无法多花精力在这一方面,现实的状况也让我有点点懈怠、一点点倦懒。通过这次的培训,好像给我敲了一记警钟,仿佛该真正准备点什么,为学生做些什么。记得在听讲座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悸动,感觉前面就好像有一扇门,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去推开它,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将会是一条康庄大道。对于此次的培训,我有一些简单的体会: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讲座过程中,有好几个专家提到他们小时候的学习生活:早早地放学后,做点农活,然后一群孩子在山野间玩耍……坦白说,这样的情境,也是我小时候渴望的,放学后不是被关在家里做总也做不完的作业,父母不会紧紧督促我练琴、练字,可以自由地和同学聊天,狂奔在山野间,或者下下棋、看看课外书……但是这些几乎是可

望不可求的梦想。现在的我们,只知道低着头解着数学题抑或是背着政史地,很多所谓的优等生,厚厚的镜片下眼睛没有一丝神采。我希望新课改能真正实施,能够成功,还孩子们一个灿烂的童年,让他们过一个真正的充实的花季。 本次深化新课改中提到“把课程的开发权交给老师”,有时想想,这对老师来说不是权力,更像是一种责任。但是现在的教育状况又不断鞭策着更多的老师肩负起这种责任。那么我觉得:首先,新课程要真正实施起来、实施成功,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教师不应只熟悉、拘泥于教材,应该尽量利用教材启发拓展,活跃学生的思维。我们在给予学生知识的时候,并不是像过去那样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在我们平时的政治课中,我觉得更有条件可以贯彻。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案例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其次,要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必要前提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理性支点。 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动,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事实上,每当我们处理学生遇到的某个问题,表扬某位同学、设计一堂课、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几句评语的时候,无一不会折射出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无一不流露出教师的思想和情感。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有可能导致负面效果,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前提。 例如,我校学生在期中评教评学过程中,曾有一道题──让学生回答喜欢的学科和老师,并简答理由。除了一致充分肯定他们责任心强之外,更多的用了“了解”“理解”“尊重”“引人入胜”“喜欢”“有兴趣”等词语。这正是老师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身上结出的硕果。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了解、理解、尊重,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老师的精心设计的课程体验到了“兴趣”与“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密切了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虽具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做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观还应包括对学生差异性、个别性的尊重。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师生观是:教与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心与心、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作用是决定性的。教师不再是知认识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只是一个外在条件,与其他外在的自然条件相比,所不同的是它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集中表现在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划上。如:注重养成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讨论,适时适地地指导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如在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多样化的

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与看法

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理解与看法 新课程自实施课改两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联系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本人的教学实践,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与看法:这个问题也许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是满头雾水,到底什么是新课改谁也说不出一个头道来,综合各种对新课改的释义也只能归纳出一个模糊的概念即:通过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教育教学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它讲究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 众所周知某种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其不适合的地方。 过去的教学是有很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水平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 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实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应试,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的。所以,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三、新课程改革在我校推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 现今,在新课改口号的推动下,学校的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启发式教学多了,学生提问和发言多了,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段也被大量使用,课堂“满堂灌”的现象减少了。但伴随着这些繁荣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否认的新的问题: 1、新课改的教育观点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学校订阅了很多相关新课改的书籍,但这些书籍不能转化成老师们的思想武器。对于如何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一套完整的清晰思路,仍停留在以前的我教,你学。认为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了,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了,或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解答了就是课改的新模式。在课改教研课中,经常能够看到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形式,这确是推动课改的学习方法,因为老师知道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学习的水平。但效果如何,调查学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学生说:老师要我们这样做的,问他你们讨论出了什么结果没有?学生无言以对,空有其名,而无其实。 2、“穿新鞋,走老路” 打起了新课程改革的大旗,实行的是旧有的教学模式。要课改,学校大会、小会天天讲,落实上,组织几堂公开课,组织教师听一听课,评一评课,管它是否符合新课改精神,讲完了,任务完成了。新课程改革又能够暂告一段落,此为一。班级是原来的班级,班额过大,试想一个教学班学生人数70多人,甚至80人,还谈何去引导学生控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既便是分组讨论,四人一组,也达20组,教师无法即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此为二。教学设备是原来的设备,教学场地也是原来的场地,硬件变化不大,此为三。教师是原来的教师,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应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地在会上强调几次其重要性,就能让广大教师实行角色的转变,是行不通的。应该要有一个教师培训机制来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否则仅靠让教师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这个实验的重任我们的老

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1 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在经过这次培训之后,我深有感触,一切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主动性、小组合作性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大潮的掀起,很多教师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的尝试、改革和创新,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们采用了“走出去,听进来”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所谓“走出去”,就是走出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多去听学校“老”教师的课,走出校门多去听的优质课。从中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听进来”就

是即要听取别人的教学经验,也要多让别人听自己的课,听取别人的评论,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嘛。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英语教学采取了导学——独学——互学——评学四部教学。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五种方法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材料

新课程改革总结经验交流 2010年我校被市课改办确定为新课程实施样本学校之一。一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机构的指导引领下,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新课程实验工作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顺利且有效地促进我校师生在新课程中共同发展,尤其在有效教学、校本教材开发、学生特长培养、通用技术实践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现向各位领导予以汇报,向各位同仁予以交流。 一、主要做法 (一)通识性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我校及时成立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的通识培训实施计划。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以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2、挖掘校本的培训资源。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每人1-2个专题,结合我校实际,就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教与学等作专题讲座30余次。 3、注重培训的交互参与。为了提高通识性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新教师新理念教学评选活动”、“新理念教学能手比武活动”,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采用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每人上交听课评价分析笔记。组织老师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象,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4、强调教学的实践反思。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后记,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分层次的组织老师进行新课程知识考核、新课程学习心得、新理念教学案例分析、叙述自己的教学故

事等活动,将新课程通识培训引向纵深。 (二)课程标准培训 1、领导高度重视。建立课程标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挂帅,统一部署培训工作,召开动员会、培训领导小组专题会、总结表彰会等。组员由教导主任、各教研组长组成,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和资料收集。 2、开展活动,定期交流。通过教研组开展集体学习,利用空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并撰写学习笔记。在定期上交笔记的基础上,安排两次学习交流,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为了检验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效果,安排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参加至少两次新课程学科知识考试,并认真批阅,成绩下发教研组认真分析,总结。 3、专家引领,继续学习。邀请教研员来校就教材编排进行解读,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学习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点评。 4、考核总结,表彰先进。对课程标准培训工作资料进行梳理,认真总结,对每一个教师的学习态度和成效进行考核,表彰先进。 (三)教材教法培训 1、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培训领导。把教材教法校本培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协调教材教法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落实、职责到人。确立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导处等职能部门具体抓的格局。 2、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培训网络。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教法培训计划,引导教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确定相应的培训专题,进一步加强学校集中学习、小组研讨、个体自学的培训网络。 3、强化激励机制,落实培训制度。为保证校本培训的实施,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例会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教材教法校本培训的学时规定,按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根据学校情况,对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体自选学习作出要求,积极鼓励发挥小组和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对教材教法校本培训的先进小组和个人,学校会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4、规范培训档案,加强培训管理。建立教师个人教材教法学习档案袋,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