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复习题

《基础化学》复习题
《基础化学》复习题

《基础化学Ⅱ》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机基团叫做异丁基的是()

2、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降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丁烷②己烷③3-甲基戊烷④2-甲基丁烷⑤2,3-二甲基丁烷

A ②>③>⑤>④>①

B ③>②>⑤>④>①

C ①>③>⑤>④>②

D ②>③>④>⑤>①

3、下列碳正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A CH2=CH—CH2+

B CH3—CH2—CH2+

C CH3—CH+—CH3

D CH2=CH—CH+—CH3

4、结构CH3CH==C(CH3)2的烃中,下列哪种碳类型是不存在的()

A 伯碳原子

B 仲碳原子

C 叔碳原子

D 季碳原子

5、下列各组物质中,用Br2/CCl4试剂不能加以区别的是()

A 环丙烷和丙烷

B 环已烯和环已烷

C 1—丁炔和1—丁烯

D 苯和苯乙烯

6、分子式为C4H8化合物结构中,其中属于烯烃(包括顺反异构体)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7、按照“次序规则”基团大小的比较方法,下列四种基团中,其中最大的是()

A —OH

B —CH2CH3

C —COOH

D —NO2

8、正丁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9、下列有机物结构中不存在顺反异构体的物质是()

10、(反)1,2—二甲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11、在室温下往下列化合物中加AgNO3醇溶液,即可生成沉淀的是()

A氯苯B1-氯乙烷C苄氯D1-氯丙烯

12、下列化合物在AgNO3/C2H5OH体系中最不易生成沉淀的是()

A CH3Cl

B H2C=CH-Cl

C CH3CH2Cl

D CH2=CHCH2-X

13、下列关于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特点描述,属于S N2反应的特点是()

A 反应速率与碱的的浓度无关B反应分两步进行

C反应过程中生成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D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

14、下列有机物发生硝化反应时,活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②>①

D ①>②>④>③

15、下列物质名称叫做(R)-2-溴丁烷的是()

16、根据休克尔规则,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的是()

17、将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A CH3CH2COOH

B CH3CH2CH2OH

C CH3CH2CHO

D CH2CH2CH3

18、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19、下面化合物中,不能发生卤仿反应的是()

A CH3CH(OH)CH2CH2CH3

B CH3CH2CH2OH

C CH3COCH2CH2COCH3

D C6H5COCH3

20、下列二元羧酸受热不放出CO2的是()

21、将RCH==CHCOOH还原成RCH==CHCH2OH的还原剂是()

A LiAlH4

B Zn—Hg/HCl

C Zn+HCl

D Na+C2H5OH

22、可用来鉴别CH3CHO 和CH3COCH3的试剂是( )

A 2,4-二硝基苯肼

B 托伦试剂

C NaHSO3

D I2+NaOH

23、氯化重氮苯与下列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时,最难反应的是()

24、下列化合物属于单糖的是()

A 蔗糖

B 乳糖

C 糖原

D 核糖

25、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大的是()

A 吡咯

B 苯

C 噻吩 D.呋喃

26、与NaHSO3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27、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28、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A 对甲苯胺

B 苄胺

C 2,4-二硝基苯胺

D 对硝基苯胺

29、下列化合物易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30、下列物质中水解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31、反-1-甲基-3-叔丁基环己烷的优势构象为()

32、下列描述不.属于S N1反应特征的是()

A 中间体是正碳离子

B 叔卤代烷比仲卤代烷反应快

C产物的绝对构型完全转化 D 有重排产物生成

33、下列几种还原剂,不能把酯还原成醇的是()

A Na +C2H5OH

B NaBH4

C LiAlH4DH2/Pt

34、下列化合物与HCN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活性最小的是( )

35、下列碳负离子稳定性最高的是()

36、下列化合物没有旋光性的是()

37、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弱的是().

A CH3CH2NH2

B NH3

C CH3CONH2

D PhNH2

38、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 CH3COOH

B CH3CHClCOOH

C Cl3CCOOH

D ClCH2CH2COOH

39、下列酸与醇在酸催化下成酯,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CH3)3CCOOH与HOC2H5

B CH3CH2COOH与HOC2H5

C (CH3)2CHCOOH与HOC2H5

D CH3CH2COOH与HOCH2CH2CH3

基础化学知识点

化学基础知识点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5)盐酸、氢氯酸:HCl (6)(6)亚硫酸:H2SO3 (7)(7)氢硫酸:H2S ( (8)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打) (12)(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15)酒精、乙醇:C2H5OH (16)(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答案

精心整理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 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填空: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 B、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浓度3.测得100mL某溶液中含有8mg Ca2+,则溶液中Ca2+的浓度是( )。

A 、0.21L mol -? B 、0.2m 1L mol -? C 、2m 1L mol -? D 、21L mol -? 4.将12.5gNaCl 溶于水,配制成250mL 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 、25g ·L 1- B 、50 g ·L 1- C 、0.05 g ·L 1- D 、0.025 g ·L 1- 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 、葡萄糖溶液 B 、NaCl 溶液 C 、KCl 溶液 D 、蔗糖溶液 )。 D 、44.8kPa 10. 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范围为( ) A 、280~320m 1L mol -? B 、250~350m 1L mol -? C 、320~760m 1L mol -? D 、28~321L mol -? 11. 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 ) A 、g ·L 1- B 、g ·mol 1- C 、mol ·m L 1- D 、mol ·L 1-

基础化学沉淀溶解平衡习题答案

7 沉淀-溶解平衡习题解答(p180-182) 1. 解答:(1)解:AgI (2)解:Mg(OH)2 2. 解答:(1) CaF 2 ? Ca 2+ + 2F - s+0.0010 2s K sp =(s+0.0010)(2s)2≈4?0.0010s 2 (2) Ag 2CrO 4 ? 2Ag + + CrO 42- 2s+0.010 s K θsp =(2s+0.010)2?s ≈0.0102?s 3. 解答: M 2X = 2M + + X 2- X 2-有酸效应: 4. 解答:(1) CaF 2 ? Ca 2+ + 2F - (2) BaSO 4 ? Ba 2+ + SO 42- (3) CuS ? Cu 2+ + S 2- ) L mol (104.1)L mol ()5.077.234104.1(11612 62 ----??=???==s K sp ) L m ol (102.1)L m ol ()32.581105.8(44)2(11113 33 2 ----??=????==?=s s s K sp 1 5111 L mol 102.8L mol 0010.04107.20.00104----??=???= ?= θsp K s 1 82 12 2L mol 100.2010.0100.2010.0---??=?==θ sp K s 19 2 12 2X(H)100.1Ka Ka ][H Ka ][H 1?=++=++α) L (mol 100.14100.1100.44)2(1103 19 493 X(H) sp X(H) sp 'sp 2---??=???=?= ?==?ααθθ θK s K K s s ) L (mol 102.14)10(107.24 )2(1010 8.6101][1133 2 2.1113 2 ) (2 ) (22 .14 2 ) (-----+??=??= ?= ?=?=?+=+=H F sp H F sp a H F K s K s s K H αααθθ) L (mol 104.110101.11010 2.10 .21][1142.210)() (22 .22 ) (24 24 224----+??=??=?=?==?+=+=--- H SO sp H SO sp a H SO K s K s K H αααθθ ) L (mol 102.21010610][][1189.1936)() (29 .192 ) (222 122---++??=??=?=?==++=--- H S sp H S sp a a a H S K s K s K K H K H αααθθ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一)答案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 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填空: 1.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叫做分散系统。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统分为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 2.一步就完成的反应称为元反应;通过多步骤完成的反应称为复杂反应。 3.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半透膜存在以及膜两侧溶液渗透浓度不相等。 4.溶胶的三大基本性质是指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和电泳现象。 5.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温度、浓度的关系为Π=CRT,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溶质质点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性质无关。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B、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 B、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浓度 3.测得100mL某溶液中含有8mg Ca2+,则溶液中Ca2+的浓度是( )。 A、0.21 mol- ?D、21 ? mol- L L ?C、2m1 L ?B、0.2m1 mol- mol- L 4.将12.5gNaCl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25g·L1- B、50 g·L1- C、0.05 g·L1- D、0.025 g·L1- 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葡萄糖溶液 B、NaCl溶液 C、KCl溶液 D、蔗糖溶液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学生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 1.(2019年全国卷Ⅰ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2019年全国卷Ⅱ 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2019年全国卷Ⅲ 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黑奴吁天录》(1901年译)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8-氧化还原反应习题答案

8 氧化还原反应习题解答(p222-226) 1. 用氧化值法配平下列各氧化还原方程式。 (1)3Cu 2S +22HNO 3 = 6Cu(NO 3)2 +3H 2SO 4 +10NO+8H 2O (2)NH 4NO 2 = N 2 + 2H 2O (3)(NH 4)Cr 2O 7 = N 2 + Cr 2O 3 +4H 2O (4)3As 2S 3 + 28HNO 3+4 H 2O = 6 H 3AsO 4 + 9H 2SO 4 +28 NO (5)K 2Cr 2O 7 + 3H 2S +4 H 2SO 4 = Cr 2(SO 4)3 + 3S + 7H 2O + K 2SO 4 (6)2Na 2S 2O 3 + I 2 = Na 2S 4O 6 + 2NaI (7)2 MnO 4- +3 Mn 2+ +2 H 2O =5 MnO 2 +4 H + (8)4[Co(NH 3)6]2+ + O 2 +2H 2O = 4 [Co(NH 3)6]3+ + 4OH - 2.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1-11)为酸性介质,(12-14)为碱性介质 (1) Cr 2O 72- + 3H 2O 2 + 8H + = 2 Cr 3+ + 3O 2 +7 H 2O (2) 2 MnO 4- +5 SO 32- +6 H + = 2Mn 2+ + 5 SO 42- +3 H 2O (3) ClO 3- + 6I - + 6H + = Cl - +3 I 2 + 3H 2O (4) 5NaBiO 3(s) + 2Mn 2+ +14 H + = 5Na + +5 Bi 3+ + 2 MnO 4- +7 H 2O (5) H 2S +2 Fe 3+ = S +2Fe 2+ + 2H + (6) 3P 4(s)+20HNO 3(浓)+8 H 2O =12H 3PO 4+20NO (7) 2FeS 2+30HNO 3Fe 2(SO 4)3+30NO 2+H 2SO 4+14H 2O (8) 7PbO 2+2MnBr 2+14HNO 3 7Pb(NO 3)2+2Br 2+2HMnO 4+6H 2O (9) 28HNO 3+3As 2S 3+4H 2O 9H 2SO 4+6H 3AsO 4+28NO (10) As 2S 5+10NO 3-+10H +2H 3AsO 4+10NO 2+5S+2H 2O (11) 2Bi 3++3S 2O 32-+3H 2O Bi 2S 3+3SO 42-+6H + (12) Cl 2 + 2OH -== Cl - + ClO -+ H 2O (13) 2[Cr(OH)4]- + 3H 2O 2 + 2OH -== 2 CrO 42- +8H 2O (14) SO 32- + Cl 2 +2OH -==2 Cl - + SO 42- + H 2O 3. (1)逆向进行 (2) )(0=θ /Sn n θ+24V E E 15.=++S )(=θ /Mg Mg θ-V E E 37.22-=+ )(2.370.15=-θ-θ +θV E E E 52.2=+= ∴正向进行 (3) )1.09(==θ /Br Br θ+-2 V E E )(77.0==θ /Fe e F θ-+ 2+3V E E )(32.0=0.77-1.09=-=θ-θ+θV E E E

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选择3 1、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共存的是( A )。 A..Cu2+、Fe2+、Sn4+、Ag B. Cu2+、Fe2+、Ag+、Fe C Cu2+、Fe3+、Ag+、Fe D Fe3+、Fe2+、Sn4+、I- 2、通常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少量铁钉,其原因与下列反应中的哪一个无关?(D) A.O2(aq)+4H+(aq)+4e==2H2O(l) B. Fe3+(aq)+e== Fe2+(aq) C. Fe(s)+2Fe3+(aq)==3 Fe2+(aq) D. Fe3+(aq)+3e== Fe(s) 3、已知Φ°(Fe3+/ Fe2+)=0.771V,K稳(Fe(CN)63-)=1.0×1042,K稳(Fe(CN)64-)=1.0×1035,则Φ°Fe(CN)63-/ Fe(CN)64-)=(A)。 A、0.36V B、1.19V C、-0.36V D、0.77V 4、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成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之差ΔΦ°至少应大于(B)。 A、0.09V B、0.27V C、0.36V D、0.18V 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有( B )。 A、压力 B、温度 C、离子强度 D、催化剂 6、在1 mol·L-1 H2SO4介质中,Φ°(Ce4+/ Ce3+)=1.44VΦ°,(Fe3+/ Fe2+)=0.65V,以Ce4+滴定Fe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为(B)。 A、二苯胺碘酸纳[Φ°(In)=0.84V] B、邻二氮菲-亚铁[Φ°(In)=1.06V] C、硝基邻二氮菲-亚铁[Φ°(In)=1.25V] D、邻苯氨基苯甲酸[Φ°(In)=0.89V] 7、用K2Cr2O7法测定Fe时,若SnCl2量加入不足,则导致测定结果(B)。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8、碘量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滴定,若酸度太高,将会(D)。 A、反应不定量 B、I2易挥发 C、终点不明显 D、I-被氧化,Na2S2O3被分解 9、标定Na2S2O3的基准物是下述哪一种?( B ) A、H2C2O4·H2O B、K2Cr2O7 C、As2O3 D、Fe 10、用KMnO4滴定Fe2+之前,加入几滴MnSO4的作用是( A )。 A、催化剂 B、诱导反应剂 C、氧化剂 D、配合剂 11、用法扬司法测定Cl-时,用曙红为指示剂,分析结果会(B)。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2、在PH=4时,用莫尔法测定Cl-时,分析结果会(A)。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3、化合物Ag2CrO4在0.001 mol·L-1的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0.001 mol·L-1的K CrO4液中的溶解度( B )。 A、较大 B、较小 C、一样 14、常温下,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10-12,,CaF2的溶度积为 2.7×10-11,(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A) A、AgCl B、Ag2CrO4 C、CaF2 15、在沉淀形成过程中,与待测离子的半径相近的杂质离子常与待测离子一道与构晶离子形成( B )。 A、吸留形成 B、混晶形成 C、包藏形成 D、后形成 16、将黄铁矿分解后,其中的硫沉淀为BaSO4,若以BaSO4的量换算黄铁矿中FeS2的铁量,则换算因素为(C)。 A、2M(FeS2)/M(BaSO4) B、M(FeS2)/M(BaSO4) C、M(FeS2)/2M(BaSO4)

高职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基础化学》是化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辅助课程。是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基础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溶液浓度的计算、配制及通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滴定分析法和酸碱中和滴定,分光光度法,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参考学时及学分 该课程总学时60,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22学时。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基础化学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必需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理论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组装及使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意识,为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奠定必需的化学基础。 (一)能熟练掌握溶液浓度的若干表示方法和换算以及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溶液中的平衡分析 (三)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和滴定方法 (四)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会熟练使用分光光度计 (六)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类、命名。 四、设计思路 本着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力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尽量体现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操作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训中穿插介绍各种仪器的使用,各种常用的滴定方式,各种实验手段和生产技术。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项目任务 (1)理论课程(共38学时) 序号项目学时任务学时 1 溶液 6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换算 溶液配制 稀溶液的依数性2 2 2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 3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 4 水的离解和溶液的PH 盐类水解及缓冲溶液2 2

基础化学第二版(李保山)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习题解答-学生

第五章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习题 (p111-113)参考答案 1.解答:(1) 在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3min dm mol 125.0--??=v (2) 在第2分钟时瞬时速率需通过作图法(如右图)求得 =瞬时v 11min L mol 089.0--?? 2.解答:反应对反应物A 的反应级数为2,对反应物B 的反应级数为1,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B 2 A 9c c v = 3.解答:(1)反应对HgCl 2的反应级数为1,对-242O C 的反应级数为2,总反应级数为3; (2) 速率常数是7.6?10-3 mol -2?dm 6?s -1; (3) 当HgCl 2浓度为0.020 mol ? dm -3,-2 42O C 的浓度为0.22 mol ? dm -3时,反应速率为 136s dm m ol 104.7---???=v 4.解答:(1) 即该反应对反应物A 的级数为1,反应对反应物B 的级数为2,故反应总级数为3; (2) 反应的速率系数为 k = 2.0 mol -2 ? dm 6 ? s -1 (3) 反应速率方程:2 B A ))((0.2c c v =;当c A = c B = 0.50 mol?dm -3时,反应速率为: v = 0.25 mol?dm -3?s -1 5.解答: k 227 = 3.9 ? 10-3 dm 3 ? mol -1 ? s -1 6.解答:反应的活化能为E a = 103 kJ? mol -1 7.解答:该反应用I -催化时,其反应速率是无催化剂时的1.88 ?103倍;用酶催化时,其反应速率是无催化剂 时的5.51?108倍。 8.解答:0307.0θ=K 9.解答: 3.25θ=K ; 气态氯原子的平衡分压力为p = 1.33 ?10-3 kPa 10.解答:%50)CO (2=w %50%501)CO (=-=w 11.解答:(1) CH 4的转化率为 ? = 0.47=47% (2) 用尝试发求得CH 4的转化率:? ≈0.83=83%(也可用作 图法求解,如图) 12.解答:8θ3100.4-?=K 13.解答:5θ 251006.6?=K ; 5θ 5001021.7-?=K 14.解答:(1) 03.7θ=K ; (2) c (Br 2) = 0.0043+0.01-x = 0.0126 mol?dm -3; c (Cl 2) = 0.0043-x = 0.0025 mol?dm -3; c (BrCl) = 0.0114+2x = 0.0149 mol?dm -3 (3) 上述结果说明增加平衡系统中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5.解答:反应商5.5416.0θ=<==K J 所以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中将有更多的HI(g)生成。 16.解答:θm r ΔH =- 317 kJ? mol -1 17.解答:4θ1012.2-?=K p Hg = 7.51 kPa 18解答: p A = 58.6 kPa; 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6.70,B 的分压力为41.4 kPa 。 19.解答:(1) 68.3θ=K (2) θ84.1K J <==3.68 故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水蒸气的加入有利于乙烷裂解。 20.解答:平衡时氨的体积分数为150.0 21.解答:(1)4θ1012.2-?=K ; (2)p Hg = 7.51 kPa ,平衡系统的总压为kPa 3.11; (3) 求得p Hg = 1.46 kPa 22.解答:(1) 1θm r m ol kJ 28.59Δ-?=G 6θ1074.9-?=K (2) θ562.0K J >=, 此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23.解答:1θm r mol 180kJ Δ-?=H 11θm r K m ol 184J Δ--??=S 1θm r m ol kJ 0.4Δ-?-=G 65.0θ=K 24.解答:(1) x =1, y =1; (2) 反应总级数2; (3) 反应的速率系数为 k =3.408L ? mol -1? s -1 25.解答:(1) =p =8.74KPa (2) 体系中没有反应物H 2S; (3) p (H 2S)=13.7Pa ;p (H 3N)=8.76KPa (4) 998.03NH =x (5)m min =1.41×10-3g a

化 学 基 础 知 识 点

化学基础知识点 1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2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大学基础化学作业2

作业名称:大学基础化学作业2 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C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A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A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B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B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A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C 题号:8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已知NH3的Kb=1.8×10-5, 当NH3-NH4Cl缓冲溶液的pH=9.0时, 该溶液中 [NH3]/[NH4Cl]为2。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9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4d轨道的主量子数为4,角量子数为2。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题号:10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用0.1 mol/L HCl滴定0.1 mol/L某二元碱 Na2B(pKb1 = 2, pKb2 = 3), 滴定过程中有2个突跃。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11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29号元素Cu的电子构型为[Ar] 3d94s2 。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12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13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14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1、错

原创高考历史全国123卷开放性试题参考示例)

原创参考示例 解答高考全国123卷历史开放性试题 作者:颜泽源 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1卷历史42题开放性试题参考示例: 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1卷历史42题 示例一 小说情节: 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去非洲贩卖黑奴。 历史现象: 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创建种植园,进行三角贸易。 概述: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创办种植园、开采金银矿藏。由于美洲需要大量劳动力,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兴起。三角贸易以欧洲廉价商品到非洲换取黑奴,满载黑奴的船只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换取美洲的金银和农产品,运回欧洲。 评价: 种植园经济掠夺的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破坏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劳动力;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大量劳动力,为美洲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示例二 小说情节: 在荒岛上,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历史现象: 人文主义思想。 概述: 十四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成为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主张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肯定人的尊严、价值、力量和智慧,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应当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评价: 人文主义冲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促进思想解放;对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促进科学文化发展;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示例三 小说情节: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是“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历史现象: 欧洲宗教改革。 概述:

16世纪欧洲兴起宗教改革,产生了不听命于罗马天主教会的各个新教派。新教反对罗马教廷的精神垄断,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每个信徒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理解和解释;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 评价: 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确立适应资产阶级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科学文化发展。 示例四 小说情节: 整个小岛都是鲁滨逊的个人财产,回国后,他还去“视察”他的领地。 历史现象: 英国的殖民扩张。 概述: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贩卖黑奴,进行贸易,以武力等方式占领大片殖民地。 评价: 殖民扩张,有利资本原始积累;使英国成为拥有广阔海外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拓展了市场和原料产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示例五 小说情节: 鲁滨逊出生于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 历史现象: 英国社会充满殖民扩张的原始动力,资产阶级富有进取、冒险和殖民倾向,政府鼓励海外殖民扩张。 概述: 参见示例四“概述”。 评价: 参见示例四“评价”。 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2卷历史42题开放性试题参考示例: 全国卷2试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5

第五章 难容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 习题答案 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 2和H 2SO 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 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 2+、Cl -、- 24SO 、H +、OH - θsp 242]][SO [Ba K =-+,θw -]][OH [H K =+等 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 型难溶电解质: (MA)) (A )(M (MA) θ sp θap K K =?-+γγ。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θθsp ) A (M c n m K s n m n m n m += 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 2CrO 4与AgCl 。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 3固体放入稀HCl 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 4Cl 溶液中。 (3)向少量MnSO 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 2S 水溶液,再逐滴加入2mol ·L -1的氨水。 (4)向盛少量PbS 固体的试管中,滴入H 2O 2溶液。 (5)向盛少量AgCl 沉淀的试管中,滴入KI 溶液。 (6)向盛少量Cu(OH)2沉淀的试管中,滴入2mol ·L -1NH 3·H 2O 溶液。

医学基础化学最全的总结

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种依数性,它们均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p = Kb B ?T f = K f b B (难点) ?T b = K b b B ? = RTb B (重点) 根据依数性,可求出溶质的相对分子量,已知一种依数性,可推算其他几种依数性。 非电解质:渗透浓度 = 物质的量浓度 电解质 :渗透浓度 = i ×物质的量浓度 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 = 非电解质渗透浓度 + 电解质渗透浓度 稀溶液 bB ≈ cB 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 mmol ·L-1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有半透膜及膜两侧有渗透浓度差存在。 测定小分子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多用(凝固点降低法) 测定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常用(渗透压法) 常见等渗溶液: 50 g ·L-1 葡萄糖溶液, 9.0 g ·L -1 NaCl 溶液, 12.5 g ·L -1 NaHCO 3溶液等。 渗透浓度cos(mmol ·L-1):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电解质溶液 计算电解质溶液依数性的校正因子 i 与解离度的关系: α = i -1 (适用于1-1AB 型) 离子强度是溶液中所有离子产生的电场强度的量度: I= 2 1 Σb i z i 2 298K 时 I 与γ±的关系:lg γ± = –0.509 |z + z –| (适用于I < 0.01mol ? kg –1 的极稀水溶液) 活度与理论浓度的关系 a = γ? c c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定义、共轭关系、反应实质、酸碱的强度。 质子酸、质子碱、两性物质的判断;共轭酸碱对。 H 2PO 4--的共轭酸:H 3PO 4 H 2PO 4-的共轭碱:HPO 42- [Fe(H2O)6]3+的共轭碱:[Fe(OH)(H2O)5]2+ 酸解离常数K a 、碱解离常数K b 的影响因素:本性、温度。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浓度(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部分解离;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 解离度α的影响因素:本性、温度、浓度。 同离子效应的定性判断、定量计算。 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重点) 一元酸碱: 近似式、最简式及使用条件。 多元酸碱: 按一元酸碱计算。 两性物质 二元弱酸的酸根阴离子浓度近似等于Ka 2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重点)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和换算 溶度积规则

烹饪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 课程标准 三年中专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经济贸易与社会服务系教研室编制 2015年9月6日

课程标准审核目录

《烹饪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烹饪基础化学 总学时数:36(讲授学时:实践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烹饪专业 适用班级:13级烹饪班 适用学期: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烹饪基础化学(第2版)》是中等职业教育烹饪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是在2006年版本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从化学角度来解释烹饪中的许多现象和变化,更好地发挥烹调技艺。其相关课程是《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工艺》是烹饪专业的基础课程。 2. 课程作用 烹饪基础化学课程,意欲从化学角度来解释烹饪中的许多现象和变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发挥烹调技艺。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职业素养,它是以提高餐饮企业一线人员理论水平,适应现代旅游酒店及餐饮企业的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 3. 课程任务 烹饪基础化学是学生了解烹饪中原料及营养素变化必备知识,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所必修的课程。达到懂得烹饪变化规律的目的,为科学烹饪实践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为餐饮业向更高一层次发展奠定基础,为现代人的饮食生活服务。 二、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本着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力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

针对性的原则。 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原料学》《烹饪工艺》《面点工艺》等到知识基础,并为继续高等职业教育做好准备。同时更新了教材中的一些观念。另外,将每章后的练习与思考重新拆分,放在每节后面,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每节后增加了“学习内容”栏目。 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组织学生学习烹饪基础化学相关理论。坚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同时又兼顾了专业技能考核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使本教材贴近教学实际,被教师和学生所认可。 通过讲授、案例分析、现场模拟、角色表演、观看录像等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又掌握操作技能,以便很快适应日后的工作需要。 在案例教学中穿插介绍各种影响食品菜肴色、香、味、品质的烹饪化学知识,让学生在教、做、学”相结合中,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还根据烹饪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设计了“想一想”栏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参与互动教学的兴趣。教材中提供的小资料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教材每节后有练习与思考,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通过本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化学理论相关 知识,了解掌握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了解掌握食物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了解掌握食物色香味风味物质、食物组织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 系统掌握烹饪基础化学知识,合理科学烹调。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水平,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专练古代历史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专练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 材料一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大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边疆存在最久的少数民族政权,存在于汉唐期间,前后历经约705年,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吉林、辽宁等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大量的文物。高句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要作用。 材料二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式批准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高句丽项目符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六个标准中的五项。包括:它体现了人类创造和智慧的杰作;作为历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汉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风格独特的壁画艺术;它也体现了已经消失的高句丽文明;高句丽王朝利用石块、泥土等材料建筑的都城,对后来产生了影响;它展现了人类的创造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材料三 吉林高勾丽王陵的将军坟壁画《进食图》 出土陶器好大王碑 问题: (1)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有关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的哪些信息? (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的历史信息,你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 (3)“高句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没有相关内容,你认为在编写教材时是否应该将其写进新教材?简要说明理由。 二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依次是 孔子

秦始皇 成吉思汗 请回答: (1)从以上七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或一组人物,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 (2)从以上七人中,你能看出作者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依据此标准,如果让你从中国古代史中再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填入表中空白处,你会选择谁?简要说明理由。 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都(元大都)整体呈正方形,周长二十四英里,……城中的全部设计都以直线为主,所以各条街道都沿一条直线,直达城墙根。一个人若登上城门,向街上望去,就可以看见对面城墙的 城门。在城里的大道两旁有各色各样的商店和铺子。……城区的布局就如上所述,像一块棋盘那样。整个设计的精巧与美丽,非语言所能形容。 …… 凡是世界各地最稀奇最有价值的东西也都会 集中在这个城里,……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它任何地方都要多,因为仅马车和驴车运载生丝到这里的,每天就不下千次。我们使用的金丝织物和其 它各种丝织物也在这里大量的生产。 ——摘自《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 材料二 明代北京城 材料三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浙江大学<<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练习题(p 、9) 1、 (1)×; (2)√; (3)×; (4)√。 2、 (1)C 、D;(2)C;(3)B 。 3、 反应进度;ξ; mol 。 4、 两相(不计空气);食盐溶解,冰熔化,为一相;出现AgCl ↓,二相;液相分层,共三相。 5、 两种聚集状态,五个相:Fe(固态,固相1),FeO(固态,固相2),Fe 2O 3(固态,固相3),Fe 3O 4(固态, 固相4),H 2O(g)与H 2(g)(同属气态,一个气相5) 6、 n =(216、5 -180)g / (36、5g · mol -1) = 1、0 mol 7、 设最多能得到x 千克的CaO 与y 千克的 CO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 3(s) = CaO(s) + CO 2(g) 摩尔质量/g ·mol -1 100、09 56、08 44、01 物质的量/mol 100095%10009103 ??-. x 56.08×-310 y 4401103.?- 因为n(CaCO 3)=n (CaO)=n (CO 2) 即 100095%10009103??-.= x 56.08×-310=y 4401103 .?- 得 x =m (CaO) =532、38kg y =m (CO 2) =417、72kg 分解时最多能得到532、28kg 的CaO 与417、72kg 的CO 2。 8、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2H 2+1/2N 2 = NH 3时: 22(H )6mol 4mol 3(H )2n ξν?-===- 22(N )2mol 4mol 1 (N )2 n ξν?-= ==- 33(NH )4mol 4mol 1(NH ) n ξν?= ==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 2+ N 2 = 2NH 3时: 22(H )6mol 2mol 3(H ) n ξν?-===- 22(N )2mol 2mol 1(N ) n ξ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