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贫血该如何治疗

癌症病人贫血该如何治疗
癌症病人贫血该如何治疗

癌症病人贫血该如何治疗

肿瘤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易导致贫血的发生。当肿瘤破溃,常引起出血而致慢性贫血,或因放、化疗导致骨髓抑制而引起贫血。因此,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针对贫血的治疗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当血色素低于7.5克/升时应停止放、化疗的治疗。

②加强饮食调理:特别是应给予富含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富含铁质的食物。由于此时病人多消化功能较差.还应该给予调理脾胃的药物和食物.以促进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③中医药配合治疗:贫血的病人尽管表现不同,但都有气血亏虚的证候,应用中药时当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合用补气养血的药物,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此外,针灸治疗对改善贫血也有帮助,如针刺、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等穴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④应用细胞因子治疗;贫血最常用的细胞因子是红细胞生成素(EPO),这种药物是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具有控制干细胞的分化和成熟,控制成熟红细胞从骨髓中进入外周循环的作用,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对不同肿瘤引起的贫血都有效果。此外,重组的GM-GF、IL-3等都有一定疗效。最近几年;人们应用单采技术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群,并将之进行处理,诱生、扩充,然后应用于病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⑤输血:当贫血较严重或因出血过多时,应当给予输血。肿瘤病人的输血主张成分输血,即输入一定的血液成分以改善某种缺乏,具体如何应用,应该输什么成分,应根据情况而定,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⑥加强其它合并症特别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治疗、生血的治疗、合并感染及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的治疗。

⑦加强护理、预防感染。贫血的病人多合并白细胞减少,应参照血象偏低的措施进行治疗与护理。

本文由https://www.360docs.net/doc/1c8750032.html,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贫血的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

贫血是常见的症状。贫血可原发于造血器官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 病史询问要点: 1贫血发生是时间、病程及贫血的症状 2是否有急性、慢性失血史,如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或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消化道出血史常提示缺铁性贫血。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育龄期,月经过多、多次妊娠、或子宫出血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3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情况 4有无化学药物毒物接触史,如苯,铅,染料,解热镇痛类药物等。 5是否有黄疸?临床上出现黄疸应考虑溶血性贫血,但轻度黄疸也可见于恶性贫血。慢性肝病患者也常伴有叶酸缺乏性贫血或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6有无肝肾疾病、结核、慢性炎症及肿瘤病史,有无寄生虫病。 查体: 1皮肤巩膜黄染见于溶血性疾病、肝病。 2舌乳头萎缩见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口角干裂、指甲扁平或凹陷见于缺铁性贫血。 3应特别注意有无胸骨压痛和全身表浅淋巴结及肝脾大。脾大见于慢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及脾功能亢进。肝大见于肝病。 4下肢溃疡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是镰状细胞贫血。 5神经系统体征如感觉异常、振动觉减退、共济失调等提示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 6肛门和妇科检查亦不能忽略,痔出血或该部位的肿瘤是贫血常见的原因。 相关检查: 1血常规及外周血涂片检查: a如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应进一步检测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等,以确定是否为缺铁性贫血,并进一步查找病因。如为非缺铁性低色素性贫血,则应检测血红蛋白电泳及碱变性实验,以证实是否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做骨髓穿刺进行铁染色,以确定是否为铁粒幼细胞贫血。 b如系大细胞贫血,应做骨髓检查及测定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以确定是否有叶酸或B12缺乏,并进一步查找病因。如果不是巨幼细胞贫血,要考虑是否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是肝病或内分泌疾患引起贫血。 c如系正常细胞性贫血,若伴网织红细胞增多,则有溶血性贫血的可能,需进一步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结合珠蛋白等,coombs,ham试验等溶血相关试验检查,以明确是否有溶血的存在。如网织红细胞不多,且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者,应做骨髓涂片及活检,确定是否有再障的可能。 d周围血涂片还可以发现异形细胞,如靶形红细胞常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泪滴样红细胞可见于骨髓纤维化,缗钱状红细胞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如见到各种异形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常提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可能。 2网织红细胞计数:溶血性贫血是往往增高,贫血患者治疗有效时网织红也增高。网织红计数减低时要注意是否有再障的发生。 3骨髓检查:增生极度活跃见于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见于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见于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见于造血功能低下;增生极度减低见于造血功能明显低下,如再障。骨髓中原始细胞数量增多可见于各种白血病。骨髓活组织检查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等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4贫血的病因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大便隐血、大便虫卵、胃肠道内镜检查,以及有关的生化、免疫学、组织病理、核素检查等。

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药物的合成研究

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药物的合成研究 缺铁性贫血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因缺乏铁元素引起的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因此,研究补铁药物的合成与生产意义重大。 临床上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蔗糖酸亚铁,这些铁剂在消化道产生游离铁离子,对胃和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多糖铁属于第三类补铁剂,具有稳定性高,水溶性好、容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和毒副作用小等优势,能够有效治疗缺铁性贫血。 目前,已上市的多糖铁有在美国上市的力蜚能以及在国内上市的红源达。本课题中我们以无毒、价廉的原料进行络合反应,采用化学全合成的方法制备多糖铁,运用响应面优化分析法,考察六水合三氯化铁与糖浆的络合反应和醇沉、洗涤工艺的各种因素以优化二者的操作工艺,实现补铁药物多糖铁的大规模生产。 首先,本课题采用六水合三氯化铁和糖类进行络合反应制备多糖铁。探索了蔗糖和糖浆分别与六水合三氯化铁的络合反应,确定了使用糖浆作为络合试剂。 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索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时间、投料比、搅拌速度等对络合反应的影响,确定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反应温度、体系pH值以及反应时间,响应面优化分析实验确定了合成多糖铁的最优工艺:反应温度为71.2℃、体系pH值为10.98、反应时间为3.48h。以最优方案合成的多糖铁铁含量可达42.93%。 其次,选用无水乙醇对多糖铁进行醇沉。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探索无水乙醇比例、离心转速、离心时间和复溶加水量对醇沉、洗涤的影响,优化了多糖铁醇沉、洗涤的最佳工艺条件:无水乙醇体积比、离心转速、离心时间的最佳值分别为69.7%、4960rmp、10.6min,收率为39.90%。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 一、前言 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ID)是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和全球性健康问题,据估计世界1/3人口缺铁。由于健康教育和广泛采用铁强化食品等措施,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ficiency anemia,IDA)患病率已显著降低。据美国1999—200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l~2岁儿童ID和IDA患病率分别为7%和2%,其中西班牙裔儿童ID患病率仍高达17%o。发展中国家儿童铁缺乏症情况更为严峻。据WHO资料,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和5~14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9%和48%,其中半数以上为IDA,而ID患病率至少为IDA患病率的2倍。 我国儿童ID患病率仍显著高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16个省市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个月一7岁儿童营养性贫血总患病率高达43%,其中多数为IDA。2000一2001年“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7个月一7岁儿童ID总患病率4 0.3%,IDA患病率7.8%。尽管IDA患病率已显著降低,但缺铁(不伴贫血的ID)仍很严重,其中婴儿缺铁和IDA患病率分别为44.7%和20.5%,显著高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而农村儿童IDA总患病率12.3%,显著高于城市儿童(5.6%)。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缺铁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等各种功能。婴幼儿严重缺铁影响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甚至不能被补铁所逆转。因此,ID的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对预防缺铁导致的儿童健康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建议参考了国外有关防治指南,由《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共同组织起草,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后修订完成,希望能对我国儿童ID及IDA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二、基本概念和定义 ID是指机体总铁含量(total body iron,TBI)降低的状态,包括铁减少期(iron deplet ion,ID)、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和IDA 3个发展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铁代谢特点。 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最终导致血红蛋白(Hb)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类贫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具有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等铁代谢异常的特点,是ID发展最为严重的阶段。 铁减少期仅机体储存铁水平降低,但红细胞造血并不受到影响,临床上无贫血。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由于储存铁进一步降低或耗竭,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血清铁转运至骨髓幼红细胞参与Hb合成减少,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ree erythrocyte protoporphorin,FEP)水平增高,但临床仍无贫血。铁减少期和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因此也被统称为“不伴贫血的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 without anemia)。为简便起见,本防治建议将铁减少期和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统一命名为“缺铁”。 三、ID病因和高危人群

缺铁性贫血的用药指导

缺铁性贫血的用药指导 【疾病简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是指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血红 素合成异常性贫血中的一种。 常见病因: 1.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这部分人需铁量较大,若不补充含铁量较高的 食物,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2.铁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3.铁丢失过多见于各种失血,如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息肉、肿瘤、 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道出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肿瘤等引起的咯血;月经过多;血红蛋白尿等。 临床表现: 1.贫血表现乏力、易倦、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纳差等;

皮肤、粘膜苍白、心率增快。 2.组织缺铁表现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 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炎、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指(趾)甲缺乏光泽、脆 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呈勺状。 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加强营养,补充铁剂。 2.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最常用的制剂为硫酸亚铁,富马酸铁(富血酸)。硫酸亚铁用法:0.3 克/次,3 次/天,与 饭同时服用,如胃肠道症状明显,可先给予每天0.1 克,然后逐渐增加剂量,胃肠道症状会明显减轻。富马酸 铁:0.2 克/次,口服,3 次/天。 (2)注射铁剂:一般尽量用口服药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才应用注射铁剂:①肠道对铁的吸收不良,例如

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慢性腹泻、脂肪痢等;②胃肠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铁剂后症状加重,例如消化性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结肠炎、胃切除后胃肠功能紊乱及妊娠时持续呕吐等;③口服铁剂虽经减量而仍有严重 胃肠道反应。常用的铁注射剂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枸橼酸铁。 (3)辅助治疗:加强营养,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 【模拟情景对话】 药师:大叔,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吗? 患者:您好,我最近常感到头发晕,四肢无力。看能不能买点什么药吃。 药师:嗯,先让我了解一下您的情况好吗? 患者:好的。 药师:今年多大了? 患者:40 岁。 药师:您最近有没有量过血压,或者之前有没有高血压的病史?

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几种原因

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几种原因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慢性肾衰竭的出现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如果我们不及时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话,慢性肾衰竭还有可能危害到患者的生命,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容易出现的一种症状就是贫血了,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原因。 慢性肾衰竭疾病发病较为常见,其症状也比较多,不仅是在肾脏器官上,其他器官同样会受到牵连。,大部分的慢性肾衰竭 患者都会出现贫血的现象,那么,慢性肾衰竭引起贫血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最常见的贫 血就是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引起的,专家表示,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肾小球近球细胞、髓质间质细胞产生。慢性肾衰竭时,除了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的部位受损外,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降低,单位血红蛋白对氧的利用率增加,肾脏缺血相对不严重。此外,慢性肾炎肾衰竭的红细胞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也是引发产生贫血的原因之一,这是由于尿毒症时高多胺血症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发生自溶,尿毒症时红细胞代谢障碍和红细胞脆性增加,

致红细胞自溶,微血管病变使红细胞受到机械损伤而破坏,脾功能亢进。由于长期的消化道出血,实验室经常抽血化验或透析 器中残留血的损失,可加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情况。 还可能由于其他疾病导致,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部分疾病可能影响造血功能,也可能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而诱发此现象的发生。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 贫血的原因是为何?相信您现在已经有所了解。专家提醒,肾病 对患者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一旦患上肾病就要积极的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还需注意的是,患者治疗疾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错误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到时候悔之晚矣。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那就是慢性肾衰竭了,我们知道慢性肾衰竭容易令患者出现贫血的症状,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几种原因。

儿童贫血的诊断思路_郭霞

文章编号:1005-2224(2014)11-0805-06 DOI:10.7504/ek2014110602 儿童贫血的诊断思路 郭霞,高举 摘要:贫血为临床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贫血并非一种独立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遵循贫血诊断步骤和思路,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查,对于明确贫血病因、指导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要介绍贫血定义、分类基础上,着重讨论贫血的诊断步骤和小细胞贫血、正细胞贫血和大细胞贫血的诊断流程。 关键词:贫血;诊断步骤;诊断流程;儿童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C Diagnostic approach to childhood anemia.GUO Xia,GAO Ju.Department of Pediatric Hematology and Oncology,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Sichuan Uin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Anemia,a very common clinical symptom,adverse?ly affects the health of anemic patients and hinders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Nevertheless,anemia is not an indepen?dent disease entity,but rather a constellation of symptoms,re?sulting from a great variety of causes and underlying disorders. Obviously,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ollow established diagnostic steps when approaching a child with anemia.This aids greatly in the documentation of underlying etiology and formulation of management of anemia.In the present paper,following a brief review of anemia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we primarily fo?cus on the diagnostic steps of anemia and present the diagnos?tic flowcharts for microcytic,normocytic and macrocytic ane?mias respectively. Keywords:anemia;diagnostic steps;diagnostic flowchart;child 广义而言,贫血(anemia)是指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导致组织氧气供应不足和组织缺氧的病理生理状态,与携氧分子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含量和理化性质密切相关。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但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世界人口的1/4存在贫血,妊娠期妇女、非妊娠生育期妇女和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分别为 41.8%、30.0%和47.4%[1]。因此,WHO推荐将贫血患病率作为评价不同国家和地区公共健康问题严重程度的指标[2]。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为最常见贫血类型,至少占贫血患者总数的50%。 紧密结合详尽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遵循贫血临床诊断思路,对于合理选择相关实验室检查,力争明确贫血病因和指导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和我们的诊治体会,着重讨论儿童贫血的诊断思路和步骤,以期帮助基层儿科医师提高贫血的诊断水平。 1贫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临床上,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外周血中Hb含量,或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Hb为最常用的贫血诊断指标,测定简单快速、易于标准化。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而言以携氧分子Hb水平作为反映贫血的指标最为合理。 确定健康人群的Hb正常参考值为贫血诊断的首要条件。不同人种和地区健康人群Hb正常低限值有一定差异,并受慢性感染、炎症、轻型地中海贫血等因素影响[3],但儿科临床上仍普遍采用WHO1972年制定的儿童贫血诊断标准,即6个月至<6岁Hb<110g/L,6~14岁Hb<120g/L(海平面)作为贫血诊断的截断值[4]。根据我国小儿血液病会议制定的小儿贫血诊断标准(1988年,河南洛阳),<10d新生儿为Hb<145g/L,10d至3个月暂定为Hb<100g/L[4]。2011年WHO将6个月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四川成都610041通讯作者:高举,电子信箱:gaoju651220@https://www.360docs.net/doc/1c8750032.html, 专题笔谈 儿童贫血

肾病贫血吃什么食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肾病贫血吃什么食物 导语:对肾病贫血患者来说,饮食上多吃一些补肾气、强肾功能的食物,这方面的食物很多,可以进行相应的食物补充,另外一定要少吃盐,减少蛋白质的 对肾病贫血患者来说,饮食上多吃一些补肾气、强肾功能的食物,这方面的食物很多,可以进行相应的食物补充,另外一定要少吃盐,减少蛋白质的摄入,盐分过多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另外也要积极进行治疗,达到治疗的效果和保健要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1、慢性肾炎病人,在浮肿、尿少或饮食不佳时也应吃清淡而容易消化的低盐或无盐饮食。随着病情的好转,尿量增加、浮肿消退后,为了及时补充尿中大量丢失的蛋白质,可逐渐过渡为优质高蛋白饮食。如伴有贫血,可选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动物肝脏、瘦肉、大枣、黑豆、黑木耳、芝麻酱等。 2、肾病综合症患者几乎都有高脂血症,所以限制动物脂肪摄入,饮食中尽量供给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及植物油(豆油、菜子油、香油)。同时伴高度水肿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食盐量小于 3克,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3、当慢性肾炎进一步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时,除严格限制蛋白质外,还应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入,如果出现少尿(每天尿量少于300毫升),那么含钾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动物内脏、香蕉等也要忌食。膳食中还可采用含热量高,蛋白质低的食品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如土豆、山药、芋头、地瓜、藕、粉丝、藕粉等,以补充热量,减少体内蛋白质的分解。 引起肾病贫血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因为疾病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导致对营养的摄入不足,同时患者也会出现一定的血尿情况发生,这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一、常用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口服铁剂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1~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继续服药3-6个月,补足体内铁贮备。 二、常用注射用铁剂为右旋糖酐铁,其指征为:①因严重消化道反应而无法耐受口服铁剂治疗;②消化道吸收障碍;③严重消化道疾病,服用铁剂后加重病情。 三、病因治疗:纠正饮食习惯,治疗慢性失血,治疗胃肠道疾患等。 注意补充含铁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种来源,即肉类中的血红蛋白铁和蔬菜中的离子铁,即非血红蛋白铁。肉类、鱼类、家禽中的铁40%能被吸收;蛋类、谷类、硬果类、豆类和其他蔬菜中的铁能被人体吸收的不到10%,而菠菜中的铁只能吸收2%左右。因此,补铁应以富含血红蛋白铁的肉类、鸡肉、鱼类等动物性食品;并应注意如何提高铁的吸收率,如注意荤素食品的搭配可提高铁的吸收率; 经过发酵的粮食也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如馒头、发糕等。 增加维生素C摄入维生素C能促进蔬菜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若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汁、橘子汁和富含铁的蔬菜,就能使人体对蔬菜中铁的吸收率增加2~3倍。 如果同时补充铁制剂,也应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

注意选用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12的食物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叶酸含量高,补充叶酸可以纠正叶酸缺乏性贫血,如青菜、香菜等。还有动物肝脏、肾脏,蛋类,大白菜,菠菜,菜花,芹菜,莴苣,甜菜,蚕豆,硬壳果类,大豆类,梨等。 供给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一方面可促进铁的吸收,另一方面也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物质。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对长期偏食和素食的人,要进行纠正,使其改变饮食习惯,以保证铁和各种营养的供给。 不宜饮茶和咖啡限制含鞣酸高的食物,如咖啡中的咖啡因,均能减少食物中铁的吸收。茶叶中的磷酸盐和鞣酸也能与铁结合成不易溶解的复合物,使铁的吸收明显减少。因此,在饮食中,特别是在食用补铁饮食时,不宜饮茶和咖啡,更不能饮浓茶。

为什么CKD患者容易贫血

为什么CKD患者容易贫血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和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CKD患者容易出现贫血? 发生肾性贫血的原因有下面三个方面: 1、红细胞生成减少: (1) 肾脏生成和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绝对和相对不足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这是发生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约90%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由肾脏分泌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机能,对红细胞的正常发育和成熟起着关键性作用。慢性肾脏病时,由于肾实质遭到疾病的破坏,生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数量减少,因而使骨髓造血功能降低,使红细胞生成减少,因此导致贫血,需要给与红细胞生成素的补充和替代治疗。(2)肾功能不全时,某些毒性物质在体内的蓄积,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抑制,也可以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3)铁及其他营养物质的缺乏。慢性肾脏病患者时常因消化功能紊乱、厌食等原因致体内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缺乏。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须物质,慢性肾脏病贫血病人中的1/4~1/3存在铁缺乏,且患者贮存,动员、利用铁困难,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并阻碍红细胞生成。如果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维生素B12和叶酸等缺乏,将使幼红细胞分裂增殖障碍,同样也影响红细胞生成,出现大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寿命缩短: 慢性肾脏病常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体内产生过量的甲状旁腺激素,使红细胞易于破坏;出现肾功能减退时,体内蓄积毒素的作用,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可塑性下降,寿命缩短;红细胞代谢障碍和红细胞脆性增加,致红细胞自行溶解,微血管病变使红细胞受到机械性损伤而破坏,均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3、红细胞丢失增加:肾功能减退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常有出血倾向,如鼻衄、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等,各种情况的失血均可使贫血加重。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项目方案】 1 立项依据 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IDA是铁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IDA是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 1缺铁原发病表现 如妇女月经量多、消化道溃疡/肿瘤/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大便性状改变、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 2.贫血表现 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 3.组织缺铁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1.治疗原则 治疗IDA的原则是:①根除病因;②补足贮铁。 2.病因治疗 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IDA,应改善饮食。月经多引起的IDA应看妇科调理月经。寄生虫感染应驱虫治疗。恶性肿瘤,应手术或放、化疗;上消化道溃疡,应抑酸治疗等。 3.补铁治疗 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则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无机铁剂的副反应较有机铁剂明显。 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或右旋糖酐铁。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进食谷类、乳类和茶抑制铁剂吸收,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吸收。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持续2~3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方法.doc

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方法 B-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和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有: 1 血常规检测 地中海贫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MCV≤80 fl,MCH≤25.0 Pg,则可疑为地中海贫血患者或基因携带者,可同时测定血清铁和铁蛋白,以排除缺铁性贫血。 2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一管法) 其原理是地中海贫血红细胞膜表面粗糙、凹陷、折叠和浆膜扩展,膜与内容物之比增大,对渗透溶解的抗性增加,在0.32%(或0.36%)NaC1中溶解度降低(脆性降低)。一管法可用于地中海贫血群体筛查。 3 血红蛋白(Hb)电泳Hb电泳 是检测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最常用的方法,可观察到HbE、HbH等异常血红蛋白区带,同时可定量检测HbF、HbA2的含量并区分常见类型的地中海贫血。有研究显示MCV、Hb电泳和红细胞脆性实验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00%,阴性预告值达100%,联合特异度可达100%,阳性预告值达100%DS。 4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原理:采用微柱法离子交换层析和梯度洗脱技术,全自动分析仪可分离血红蛋白的变异体与亚型,容易发现重型和轻型B地中海贫血。在操作上,HPLC采用的是全血标本,不需要制备Hb液,只要将全血标本直接放在仪器上,通过电脑操作便能实现HbA、HbA2、HbF等定

量检测。优点:所需样本量少,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快速,能消除人为误差,结果准确。HPLC也可用于胎儿脐带血的产前诊断,可诊断出重型B地中海贫血,但不能区分正常胎儿和杂合子胎儿。近年来,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也采用此法进行携带者检测。 5 基因诊断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从最初的B珠蛋白基因簇限制性酶切多态性检测至目前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B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已逐步改进和完善。基因诊断方法有下列几种: 5.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RFLP连锁分析) 原理:DNA限制性内切酶可识别并切割DNA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得到一定长度的DNA片段,而碱基的突变可导致酶切位点的丢失或形成,从而改变酶切片段的大小。突变基因在经过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后,其电泳条带的数量和大小就会发生改变,根据这些改变可判断出突变是否存在。缺点:由于单独使用该方法,不能直接测出受试者突变基因的类型,必须结合寡核苷酸探针等技术,故其应用范围有一定限制,且操作繁琐。如果母亲或父亲在所有的多态性位点上都为纯合子,无法用此方法进行产前诊断,或者患儿和父母所有位点上都是杂合状态,只能进行50%的排除性诊断。 5.2 探针斑点杂交技术(allel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ASO)应用引物扩增珠蛋白基因,同时合成与正常序列和突变序列完全互补的寡核苷酸探针。将PCR扩增产物点在尼龙膜上,分别与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慢性肾脏病贫血指南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慢性肾脏病贫血指南(概要) 2013-06-25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KDIGO 慢性肾脏病 CKD 肾脏病贫血 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 KDIGO)制定了慢性肾脏病(CKD)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其目的在于为有贫血或具有贫血风险的所有CKD患者(非透析、透析、肾移植受者和儿童)提供诊断、评价、管理和治疗方面的指导。指南的制订遵循了明确的证据审查和评价流程。指南包含CKD贫血的诊断和评估、药物治疗[铁剂、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和其他药物]和作为治疗手段的红细胞输注。指南的各章节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的建议基于相关试验的系统评价。根据GRADE(推荐、评估、发展、评价分级)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本指南对目前证据的争议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建议。 第一章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贫血的诊断与评估 一、贫血检测 (一)贫血检测频率 1.无贫血的CKD患者(成人贫血定义参见本章二、贫血诊断中的1;儿童贫血定义参见本章二、贫血诊断中的2)符合下述临床指征时测定血红蛋白( Hb)浓度(未分级): CKD3期患者至少每年1次 CKD4-5期非透析患者至少每年2次 CKD5期血液透析(血透)和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至少每3个月1次 2.伴有贫血但未行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的CKD患者符合下述临床指征时测定Hb浓度(未分级): CKD3~5期非透析患者和CKD5期腹透患者,至少每3个月1次 CKD5期血透患者至少每月1次 [参见第三章中六、Hb靶目标持续未达标或维持治疗失败的评估和纠正中(-)监测频率中的1-3,对正进行ESA治疗患者监测Hb浓度] 二、贫血诊断 1.成人CKD和>15岁儿童CKD患者贫血的诊断:男性Hb<13.0 g/dl (130 g/L)和女性Hb<12.0 g/dl (120g/L)。(未分级) 2.儿童CKD患者贫血的诊断:0.5~5岁儿童Hb<11.0 g/dl(110 g/L),5-12岁儿童 Hb<11.5 g/dl(115g/L),12-15岁儿童Hb <12.0g/dl (120g/L)。(未分级) 三、贫血评估 伴有贫血的CKD患者(无论年龄和CKD分期),初次评估贫血需包括以下检测(未分级): 全血细胞计数(CBC),其中应包括Hb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 绝对网织红细胞计数 血清铁蛋白水平 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 TSAT) 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病史、临床表现 1 病史追问:注意 ⑴饮食习惯:是否有偏食、膳食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迅速而补铁不足或异食癖。 ⑵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钩虫病;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男性及绝经妇女应考虑是否为胃肠道肿瘤的首发症状。 ⑶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 2 临床症状 ⑴贫血的一般表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症状和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⑵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易感染。

⑶原发病表现:如黑便、腹痛、消瘦、血红蛋白尿等 3体征 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甲(见于长期严重病人)。口腔炎、舌炎。 二、辅助检查 (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RDW>0.1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2)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常为正常。核分裂细胞多见。骨髓涂片作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缺少。 (3)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以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改变明显,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的增高表示血红素的合成有障碍,缺铁或铁利用障碍时,FEP都会增高。 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1.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小于27皮克(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红细胞形态可有低色素表现。

贫血的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

贫血的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

贫血是常见的症状。贫血可原发于造血器官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 病史询问要点: 1贫血发生是时间、病程及贫血的症状 2是否有急性、慢性失血史,如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或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消化道出血史常提示缺铁性贫血。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育龄期,月经过多、多次妊娠、或子宫出血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3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情况 4有无化学药物毒物接触史,如苯,铅,染料,解热镇痛类药物等。 5是否有黄疸?临床上出现黄疸应考虑溶血性贫血,但轻度黄疸也可见于恶性贫血。慢性肝病患者也常伴有叶酸缺乏性贫血或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6有无肝肾疾病、结核、慢性炎症及肿瘤病史,有无寄生虫病。 查体: 1皮肤巩膜黄染见于溶血性疾病、肝病。 2舌乳头萎缩见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口角干裂、指甲扁平或凹陷见于缺铁性贫血。 3应特别注意有无胸骨压痛和全身表浅淋巴结及肝脾大。脾大见于慢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及脾功能亢进。肝大见于肝病。 4下肢溃疡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是镰状细胞贫血。 5神经系统体征如感觉异常、振动觉减退、共济失调等提示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 6肛门和妇科检查亦不能忽略,痔出血或该部位的肿瘤是贫血常见的原因。 相关检查: 1血常规及外周血涂片检查: a如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应进一步检测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等,以确定是否为缺铁性贫血,并进一步查找病因。如为非缺铁性低色素性贫血,则应检测血红蛋白电泳及碱变性实验,以证实是否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做骨髓穿刺进行铁染色,以确定是否为铁粒幼细胞贫血。 b如系大细胞贫血,应做骨髓检查及测定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以确定是否有叶酸或B12缺乏,并进一步查找病因。如果不是巨幼细胞贫血,要考虑是否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是肝病或

教您用中成药治缺铁性贫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c8750032.html, 教您用中成药治缺铁性贫血 作者:陈金伟 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20年第02期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铁元素的缺乏,影响了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导致的。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器官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降低,典型者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中成药治疗效果良好。为此,笔者根据临床所见搜集整理了几个用中成药分型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案例,以供读者不时之需。 28岁的张小姐3个月前出现月经紊乱(月经过多),2个月前出现面色萎黄、口唇黏膜苍白、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头晕、心悸、食欲不振等症状。对此,她自我诊断为“过度疲劳”,经休息、补充营养半个月后未见效,故到某医院中医科就诊。 中医师诊断其为气血两虚(缺铁性贫血,月经过多所致),给予归脾丸口服。张小姐服药14天后头晕、心悸、食欲不振消失,1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精神转好,工作效率提高。效不更方,巩固用药7天,2个月未见复发。 本药由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桂枝和鸡血藤组成,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 药理学证实该药有增加血清铁浓度、改善铁吸收、增强铁利用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气血两虚(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心慌、夜寐不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红),现代医学中的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的贫血以及各种失血性贫血等。 用法; 口服,每次2~3粒,每天2次,早晚各1次,饭后服,5天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不宜服用通便药、泻药、抑制胃酸药(如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本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55岁的关先生2个月前出现大便时肛门疼痛、带血,1个月前出现面色无华、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体倦乏力、便溏等症状。对此,他自我诊断为“肛裂出血”和“胃肠功能紊乱”,自服田七粉、吗丁林、乳酶生7天未见效,故到某中医诊所就诊。 中医师诊断其为脾胃虚弱(缺铁性贫血,痔疮出血、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给予四物丸加山药、鸡内金、鸡血藤、豌豆煎汤送服。关先生服用3天后大便时肛门疼痛、带血缓解;7天后大便疼痛、带血消失,面色无华、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体倦乏力、便溏等皆缓解;12天后所有症状消失。巩固用药5天,随访一个半月未见复发。

(完整word版)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径

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 (县级医院版) 一、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脏病贫血(ICD-10:N18↑D63.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有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成人男性血红蛋白小于130g/L,女性小于120g/L。 3.排除失血性、营养不良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非肾性贫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增加铁贮备:可选用口服或静脉铁剂增加铁贮备,血液透析患者优先选择静脉使用铁剂,非透析患者或腹膜透析患者,可以静脉或口服使用铁剂。静脉铁剂补充剂量根据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和血清铁蛋白水平,若患者

TSAT<20%和/或血清铁蛋白<100ng/ml,需静脉补铁100–125mg/周,若患者TSAT<20%,血清铁蛋白≥100ng/ml,则每周一次静脉补铁25–125mg。 2.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根据治疗初期患者的实际情况,一般采用100–150u/kg/周的剂量,每周1–3次皮下或静脉注射。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D63.8*慢性肾脏病贫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和潜血; (2)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CRP、铁代谢指标(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叶酸、VitB12、iPTH;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方法

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方法 B-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和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有: 1 血常规检测 地中海贫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MCV≤80 fl,MCH≤25.0 Pg,则可疑为地中海贫血患者或基因携带者,可同时测定血清铁和铁蛋白,以排除缺铁性贫血。 2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一管法) 其原理是地中海贫血红细胞膜表面粗糙、凹陷、折叠和浆膜扩展,膜与内容物之比增大,对渗透溶解的抗性增加,在0.32%(或0.36%)NaC1中溶解度降低(脆性降低)。一管法可用于地中海贫血群体筛查。 3 血红蛋白(Hb)电泳Hb电泳 是检测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最常用的方法,可观察到HbE、HbH等异常血红蛋白区带,同时可定量检测HbF、HbA2的含量并区分常见类型的地中海贫血。有研究显示MCV、Hb电泳和红细胞脆性实验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00%,阴性预告值达100%,联合特异度可达100%,阳性预告值达100%DS。 4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原理:采用微柱法离子交换层析和梯度洗脱技术,全自动分析仪可分离血红蛋白的变异体与亚型,容易发现重型和轻型B地中海贫血。在操作上,HPLC采用的是全血标本,不需要制备Hb液,只要

将全血标本直接放在仪器上,通过电脑操作便能实现HbA、HbA2、HbF等定量检测。优点:所需样本量少,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快速,能消除人为误差,结果准确。HPLC也可用于胎儿脐带血的产前诊断,可诊断出重型B地中海贫血,但不能区分正常胎儿和杂合子胎儿。近年来,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也采用此法进行携带者检测。 5 基因诊断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从最初的B珠蛋白基因簇限制性酶切多态性检测至目前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B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已逐步改进和完善。基因诊断方法有下列几种: 5.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RFLP连锁分析) 原理:DNA限制性内切酶可识别并切割DNA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得到一定长度的DNA片段,而碱基的突变可导致酶切位点的丢失或形成,从而改变酶切片段的大小。突变基因在经过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后,其电泳条带的数量和大小就会发生改变,根据这些改变可判断出突变是否存在。缺点:由于单独使用该方法,不能直接测出受试者突变基因的类型,必须结合寡核苷酸探针等技术,故其应用范围有一定限制,且操作繁琐。如果母亲或父亲在所有的多态性位点上都为纯合子,无法用此方法进行产前诊断,或者患儿和父母所有位点上都是杂合状态,只能进行50%的排除性诊断。

缺铁性贫血病因及治疗

缺铁性贫血病因及治疗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参加血红蛋白的合成,当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人体的需要就会发生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在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很高。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 正常人每天需要铁约20~25mg,大部分来自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1.5mg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的平衡(孕妇和哺乳的妇女需要量为2~4mg)。多数食物都含有铁,以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以及动物的肝、肉、血中铁的含量丰富。 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在需要增加、铁的摄入不足或慢性失血等情况下才会导致铁缺乏。其中包括: 1、育龄妇女、婴儿、和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的需要量增加。如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容易发生缺铁。 2、某些药物、长期大量饮浓茶或胃、十二指肠疾病可影响铁的吸收。 3、消化道慢性失血、妇女月经过多造成缺铁。 贫血一般发生较为缓慢,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常见的症状为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

耳鸣等。患者常可见皮肤粘膜苍白,此外还可能出现毛发干燥,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破裂,部分患者呈勺状甲。在儿童、青少年可出现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异食癖等。 通过外周血常规以及铁代谢检测可以确诊患者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骨髓检查。在确诊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查找铁缺乏的原因,以便尽可能除去导致缺铁的原因,使贫血得到彻底的治疗。 在去除病因的同时,应进行铁剂补充。口服铁剂为首选。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餐后服用药物,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2、忌与茶同时服用,否则不易被吸收。 3、在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后,仍需继续补充铁剂3~6月,目的是补足体内贮存铁。 4、如果患者对口服铁剂不能耐受,可改用胃肠外给药,多为肌肉注射铁剂。 缺铁性贫血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是否能彻底治疗。治疗原发病或纠正饮食的偏食习惯及制止出血后,补充铁剂治疗可使血红蛋白较快的恢复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