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总结

信息经济学总结
信息经济学总结

一马尔萨克、阿罗、弗兰克奈特、阿克洛夫、施帝格勒和西蒙对经济学的产生有何贡献?

1弗兰克奈特:对不确定性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奈特的首要贡献是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涵括了他对当代经济学思想主体的主要贡献——关于竞争模型中利润本质与作用的理论。完全竞争模型假定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信息充分。但在这种假设下,利润就不存在。如果每个企业家都充分知道未来的需求和成本情况,那么,他们就会立即转向高回报的领域,从而利润消失。在支付所有生产成本包括管理者工资之后,就没有任何留存收益。但是,奈特认为,如果稍微放松这种完全竞争的极端假设,就能得到存在利润的解释。消除了完全信息的假设,“不确定”因素就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产生了利润。

2肯尼思?阿罗:所谓信息,就是根据条件概率原则有效地改变概率的任何观察结果.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思?阿罗对微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特别引人注目。在阿罗看来,无论是连续信息、计算信息,还是累积信息,它们都共同具备两个明显特征:第一,信息的使用具有不可分割性;第二,信息难以被独占或垄断。信息的以上两个特征构成信息产生规模经济——一种非竞争经济——的基础。然而,生产信息或获得信息需要付出代价,由此出现了信息成本问题。按照阿罗的看法,信息成本与一般商品成本相比,具有四个主要特点。信息成本的首要特征,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特征,就是个人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投入;其次,信息成本部分地是资本,更特殊地,它们典型地表现为一种不可逆的投资;再。次,信息成本在不同领域和过程中各不相同;最后,信息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

3 阿克洛夫:主要成就在于“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市场理论”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基本思想:“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不中用的东西,由阿克洛夫首先引入经济学著作。信息经济学将由于非对称信息而导致交易一方面临不利的选择环境,称为“逆向选择”。

二手产品市场中,低质量产品将高质量产品排挤出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上出售。阿克洛夫创造的旧汽车(柠檬)市场模型,提出了三个重要结论:

1)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同种商品的质量依赖于价格。这是“便宜没好货”的标准经济学解释;

2)非对称信息导致市场上买主和卖主的数量要比完全信息结构下少得多,甚至非常少,因而交易市场的运行是低效率的;

3)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二、冯诺伊曼-摩根斯坦预期效用理论:

公式:

三、不完全信息重要的经济效用或影响是什么?

答: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不完全信息扩大了社会主义成本。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的传播和接受都需要花费成本,而市场通信系统的局限和市场参与者释放市场噪声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也都将严重阻碍市场信息的交流和有效的传播。结果,价格信息不可能及时传递给每一个需要信息的市场参与者,而每个市场参与者所进行的交易活动及其结果也不可能及时地通过价格体系得到传递,因而市场价格不可能灵敏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也不可能灵敏地随着价格的指导而发生变化,市场机制可能因此失灵。

由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市场价格机制可能失灵,市场参与者之间供求关系也就有可能不通过价格体系达到均衡状态,这样,只有通过实物形式的市场条件才能够使市场达到均衡。

一般均衡所要求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无差别条件就被差别信息普遍存在于市场参与者之中的条件所取代,随之而来的假设完全信息均衡模型被信息经济学中各种不完全信息的均衡模型所取代。

案例: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不了解申请保险人的特性但又向市场提供一组合同,个人在知道雇主以教育水平甄别雇员时,在雇主提供就业机会之前先获得一定水平的教育,雇员了解公司的生产特性和发展趋势,而公司雇主却不了解雇员的私人信息。或者买卖一方采取了道德风险,而另一方并没有这样。

四、纳什均衡:非合作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Nash均衡是指由全部局中人的最优战略组成的均衡。在其他局中人战略既定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局中人会选择其他战略,从而没有任何局中人会打破这种均衡。Nash 均衡是一个稳定状态的解。在这个(“僵局”)状态下,每个局中人的决策依赖于均衡的知识。

在企业中的例子:价格战博弈: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而且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没钱赚。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即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所以,价格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杀。每一个企业,都会考虑采取正常价格策略,还是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如果垄断可以形成,则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

污染博弈:假如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污染,但政府并没有管制的环境,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按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所有企业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采取不顾环境的策略,从而进入“纳什均衡”状态。如果一个企业从利他的目的出发,投资治理污染,而其他企业仍然不顾环境污染,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价格就要提高,它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甚至企业还要破产。

贸易战博弈论

贸易自由与壁垒问题,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均衡是贸易双方采取不合作博弈的策略,结果使双方因贸易战受到损害。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则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结果谁也没有捞到好处。反之,如X和Y能达成合作性均衡,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双方都减少关税限制,结果大家都从贸易自由中获得了最大利益,而且全球贸易的总收益也增加了。

五、在对策论,囚徒困境中,完全信息含义指什么?答:完全信息就是市场参加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在博弈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有准确的信息。

六、如何理解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请举例(实例),说明激励机制(参与约束)的内涵和意义。

答:信息经济学将达成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概括为两个:

——参与约束

——激励相容

* 参与约束条件说明,代理人履行均衡合同后所获得的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收益额。或者说,代理人接受委托人合同的预期收益不能低于他在同等成本约束条件下从其他委托人处获得的收益水平。

* 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说明,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代理人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保证使委托人的预期收益最大化。

举例:

激励机制的内涵和意义:“激励”就是委托人拥有一个价值标准,或一项社会福利目标,这些标准或目标可以是最小个人成本或社会成本约束下的最大预期效用,也可以是某种意义上的最优资源配置,或个人的理性配置集合。委托人如何使代理人在进行选择时,从其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标准或目标相一致的行动。通俗地说,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我怎样使某人愿意为我做某事”。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有效的激励机制应符合三个原则:——参与约束——激励相容——不能让代理人承担过多的风险

七、对以下不同行业和不同工作性质,运用什么激励机制有效,为什么?

八、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请举例说明不利选择或者道德风险的内涵和意义:

不利选择的应用:二手车市场劳动力市场信贷市场保险市场

道德风险的应用:人才雇用信贷市场基金管理

九、何谓效率工资,请用效率工资曲线图解释效率工资和失业率水平之间的关系。

1>马尔萨克:

2>肯尼斯.阿罗: 在阿罗看来,无论是连续信息、计算信息,还是累积信息,它们都共同具备两个明显特征:第一,信息的使用具有不可分割性;第二,信息难以被独占或垄断。信息的以上两个特征构成信息产生规模经济——一种非竞争经济——的基础。然而,生产信息或获得信息需要付出代价,由此出现了信息成本问题。按照阿罗的看法,信息成本与一般商品成本相比,具有四个主要特点。信息成本的首要特征,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特征,就是个人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投入;其次,信息成本部分地是资本,更特殊地,它们典型地表现为一种不可逆的投资;再次,信息成本在不同领域和过程中各不相同;最后,信息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

3>弗兰克.奈特:首要贡献是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完全竞争模型假定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信息充分。但在这种假设下,利润就不存在。如果每个企业家都充分知道未来的需求和成本情况,那么,他们就会立即转向高回报的领域,从而利润消失。在支付所有生产成本包括管理者工资之后,就没有任何留存收益。但是,奈特认为,如果稍微放松这种完全竞争的极端假设,就能得到存在利润的解释。消除了完全信息的假设,“不确定”因素就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产生了利润。

4>阿罗科夫: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市场理论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基本思想: “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不中用的东西,由阿克洛夫首先引入经济学著作。信息经济学将由于非对称信息而导致交易一方面临不利的选择环境,称为“逆向选择”。二手产品市场中,低质量产品将高质量产品排挤出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上出售

阿克洛夫创造的旧汽车(柠檬)市场模型,提出了三个重要结论:

1)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同种商品的质量依赖于价格。这是“便宜没好货”的标准经济学解释;

2)非对称信息导致市场上买主和卖主的数量要比完全信息结构下少得多,甚至非常少,因而交易市场的运行是低效率的;

3)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5>施帝格勒:主要思想:——搜寻的目的是通过获取信息,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获得收益。

——搜寻具有成本。因此,最佳搜寻次数(或规模)取决于搜寻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在MR=MC处,达到最佳收益。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设立停止搜寻的标准或原则。

6>西蒙:西蒙1947年出版的《管理行为》中用一种符合实际的理性行为来取代经济人那种全智能型的理性行为,给出了对合理行为理论的另一种分类:一类理论是把所有条件和约束

都归于理性活动者体外的环境;另一类理论则认定,作为信息处理者的活动者本身的局限性,就是非常重要的约束。从而西蒙把有限理性论界定为考虑到活动者信息处理能力限度的理论。西蒙为了比较和区别有关理性的理论,考察了古典厂商理论中的理性。传统经济理论断言,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和生产者)是以最大化某种单一目标(如效用和利润)的方式,有意识地在不同的策略和行为仪式中进行选择的。经过数理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发展,这个期望效用一利润模型极端依赖于四个基本假设。第一,每个经济主体都有一个明确界定的效用或利润函数。利用这个函数,在分析决策问题时,就可以通过将影响人类行为的众多因素有一个单值函数表示的方式,绕过这些因素影响大小的问题,这是一个有效的逃避手法。第二,每个决策者对所有可能的备选模式都有完全的了解,并有选择的完全自由,比如说一组商品和劳务,或特定的投入产出组合。第三,每个经济主体所有的潜在产出都有一个联合概率分布,这样,他所在的外部环境就是完全确定的。最后,每个决策者受到最大化预期效用和预期利润的普遍欲望的驱使

1. 预期效用理论(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

1> 期望效用:经济行为主体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2>期望值的效用:

三类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

@1风险爱好者: 经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特征一般呈现为凸性,即效用函数的效用随货币价值的增加而增加,但与风险厌恶者的效用函数不同的是,其增加率呈现递增趋势。

@2风险厌恶者: 经济代理人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状态,其效用随货币收益的增加而增加,

但增加率递减。在信息经济学中,风险厌恶者的效用函数一般被假设为凹性。

@3风险中性者: 经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随货币价值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率固定不变,即风险中性者的效用是货币收益的线性函数。

@1 @2 @3

3. 四类博弈模型的关键内容:

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指由全部局中人的最优战略组成的均衡。例如:囚犯难题。

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即局中人的战略在每一个子博弈中都构成Nash均衡,即组成精练Nash均衡的战略必须在每一个子博弈中都是最优的。例如:手雷博弈。

3.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在给定自己的类型和其他局中人类型的概率分布的情况下,每个局中人的预期效用达到最大化,即没有人有积极性再选择其他战略。例如:求爱博弈。

4.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练贝叶斯均衡:即局中人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局中人的行为来修正自己有关后者类型的信念,并由此选择自己的行动。例如:黔驴博弈。

4. 1>不完全信息经济理论改变了我们对竞争作用的看法,认为市场并不具有完全竞争的特征,相反,不完全竞争模式更能说明市场的现实状况2>不完全信息经济理论也影响到我们对垄断的认识,认为与垄断相联系的市场的主要扭曲现象大多形成于这些区别对待的手段,垄断者建立的价格体系能够有效地传递有关生产成本的信息3>不完全信息经济理论改变了完全资本市场的假设,因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资本市场可能出现不利选择的信用配合,或者道德风险的信用配给

例如:女大学生分配难这种原因在于信息非对称,女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生产率,而雇主不能够从各种生产率组合的大学生中选择出高生产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这种不利选择局面,理性的雇主将会选择与其招工成本最低的方法选择员工;假设全体劳动力总数为N,其劳动生产率服从均值为EN的正态分布,由公共信息可知,男性劳动生产率最大于女性,当雇主不愿意在招工上花费太多的成本时,最优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劳动生产率分布,都招收男职工,即社会为维持劳动市场效率不得不牺牲大学生们的利益

5. “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举列:家电生产商打价格战大家都降价对于各自的扩大市场没有多大帮助,反而使得利润都被削弱了双方作好的结果都是降价,降价都是“优势策略”。

6.* 参与约束条件说明,代理人履行均衡合同后所获得的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收益额。或者说,代理人接受委托人合同的预期收益不能低于他在同等成本约束条件下从其他委托人处获得的收益水平。

* 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说明,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代理人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保证使委托人的预期收益最大化。

举列:(四选一)

四种典型的激励机制

(1 )租金

当信息对称时,土地所有者(委托人)按一定价格R向劳动者收取地租,而劳动者(代理人)得到交纳地租R后的所有产量,即

s(f(x))=f(x) -R

在这里,参与约束决定了地租率的大小。由于劳动者的总效用等于U1 ,故

f(x*)-c(x*) -R =U1

因此,地租应略低于以下水平:

R=f(x*)-c(x*) -U1(在实例1中,应略低于10公斤)

如果劳动者使

s(f(x))-c(x) =f(x) -R-c(x)

最大化,那么,劳动者将选择上述(2)式的努力程度,这恰好是土地所有者所希望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劳动者而言,

努力劳动> 不劳动> 偷懒

当信息不对称时,委托人无法判断产量与代理人劳动之间的真实关系,由此会导致两类代理成本的出现:

一、激励成本。如果委托人完全按产量来定报酬的话,意味着代理人得到的报酬与其努力程度不一定完全一致。

二、风险成本。当信息不对称时,如果委托人将土地租给代理人,收取固定租金的话,意味着代理人将不得不承担随机因素引发的所有风险。如果代理人比委托人更希望避免风险

的话,那么,代理人就不会愿意接受这种激励机制。因此,如果要让代理人承担风险的话,租金就要定得比较低;或者,代理人会要求委托人给他一个最低收入保障,以丰补欠;或者,代理人要求委托人承担部分风险,以维持委托-代理关系。

(2 )劳动工资

当信息对称时,委托人(土地所有者)规定一个单位劳动工资率W,代理人(劳动者)可获得两部分报酬:一部分是固定收入K,另一部分是“按劳分配”的工资,因此,该激励机制的形式为

s(x) =W· x +K

这里,工资率W等于代理人在最优选择水平x*上的边际产量MP(x*)。在实例1中,在代理人选择工作4小时的情况下,再增加1小时劳动能增加的产量为5公斤,因此,工资率应该为每小时5公斤产量。

从代理人角度来看,希望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即

max W·x +K -c(x)

这意味着代理人将选择使他的边际成本等于工资率,即MC(x) =W的x。由于工资率=MP(x*),故代理人的最优选择将是x*,x*使(2)式满足,这正好是委托人所希望的理想水平。

固定收入K的设置只要考虑“参与约束”就可以,即:

W ·x* + K - c(x*)≥ U1

K ≥ c(x*)+ U1 – W ·x*

当信息非对称时,委托人只能观察到代理人的工作时间,而不能观察到代理人投入的真正劳动量,但工资必须依赖于劳动量。显然,如果委托人不能观察劳动的投入量,那么,这种激励机制是无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代理人的工作热情的。

(3)目标产量承包

当信息对称时,委托人给予代理人一项简单选择:如果代理人付出劳动水平x*,就能从委托人处得到报酬B*,否则,报酬B*=0。显然,这是一种不允许讨价还价的单点报酬激励机制。其中,B*的数量由参与约束条件

B*-c(x*) ≥ U1

决定,故,

B* ≥ U1+c(x*) (在实例1中,B* 应略高于20公斤)

如果代理人选择劳动水平x,且x≠x*,那么,代理人获得的预期效用将为-c(x);如果代理人选择x*,那么,其预期效用为B*-c(x*) 。因此,代理人的最优选择是使x=x*。

当信息非对称时,结果与劳动工资的情况相似,委托人无法观察到代理人真正投入的劳动量。同时,如果产量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话,该机制使代理人承担了全部风险,如果代理人稍微偏离“目标产量”,将导致报酬为零的结果。这种状况将难以建立委托-代理关系。上述三种激励机制表明,如果委托人拥有代理人的全部信息,即信息对称,且产量由劳动的努力程度决定时,激励机制是使代理人在付出x*水平的劳动后,恰好得到稍高于c+u的净收益,偷懒将使净收益低于c+u。同时,代理人付出x*的努力,也使委托人达到其所希望的理想效用水平。

一般而言,在对称信息环境中,这三种激励机制都具有同样效用。然而,如果信息非对称,这三种机制都同时存在着局限或者不适用,除非进行改造。

(4)分成制

第四种激励机制在对称信息条件下是非最优机制,如分成制。

当信息对称时,在分成制度下,代理人与委托人双方都按一定比例从收益中获得各自的利润。

假设代理人报酬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收入F,另一部分是产量的一定比例a,则s(x) =a · f(x) +F,其中,a <1 。这样,由于代理人最大化问题是

a · f(x) +F -c(x)

而委托人的利润最大化选择是使

f(x) -c(x)-U1

最大化,双方的最大化动机显然是不相容的。

因此,分成制在对称信息条件下不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分成制却具有其它三种机制所不具备的效率。在分成制下,虽然代理人的报酬只部分依赖于可观察的产量,但代理人与委托人却共同承担了产量波动带来的风险。

分成制的报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委托人给代理人的固定收入,即给予代理人部分的保险。另一部分则与产出(即劳动的努力程度)相联系,从而既对代理人产生激励,又使代理人不必承担所有产量波动的风险。

7.

举列:——企业为何强调“劳动纪律”?道德风险产生的条件:——利益主体目标的不一致

性——信息的非对称性

8.(1 )租金(2 )劳动工资(3)目标产量承包(4)分成制

注:考试当中会给你不同行业和不同的工作,用用以上这四种激励机制之一来说明为什么有效

9.定性的讲,效率工资指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比市场保留工资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定量的讲,厂商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确定雇佣工人的工资,当工资对效率的弹性为1时,称它为效率工资。此时工资增加1%,劳动效率也提高1%,在这个水平上,产品的劳动成本最低,即效率工资是单位效率上总劳动成本最小处的工资水平,它保证了总劳动成本最低。

如果厂商给给雇员提供一个足够高的工资如W e,雇员将会因为机会成本提高而不发生偷懒行动。使雇员不偷懒的工资水平W e就是效率工资。在图2-10中,对劳动的需求曲线D L向下倾斜。如果没有偷懒行动,W*将为D L与劳动供给曲线S L的交点,并有充分就业水平L*。但存在偷懒行为时,所有厂商都不愿提供工资率W*,而愿提供高于该水平的工资率以激励雇员不偷懒。高出的工资率由无偷懒约束曲线决定,它表明相对于失业水平工人不偷懒而需要获得的最低工资。如下图:

10.老师上课给的课堂作业

注:以上为概要总结最主要的还是靠大家自个儿

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具有经济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在现实经济中,信息的传播和接受都需要花费成本,而市场通信系统的局限和市场参与者释放市场噪声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也都将严重阻碍市场信息的交流和有效的传播。结果,价格信息不可能及时传递给每一个需要信息的市场参与者,而每个市场参与者所进行的交易活动及其结果也不可能及时地通过价格体系得到传递,因而市场价格不可能灵敏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也不可能灵敏地随着价格的指导而发生变化,市场机制可能因此失灵。

逆向选择的内涵: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的内涵: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后,降低对所投保标的的预防措施,从而使损失发生的概率上升,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的同时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例如:女大学生分配难这种原因在于信息非对称,女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生产率,而雇主不能够从各种生产率组合的大学生中选择出高生产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这种不利选择局面,理性的雇主将会选择与其招工成本最低的方法选择员工;假设全体劳动力总数为N,其劳动生产率服从均值为EN的正态分布,由公共信息可知,男性劳动生产率最大于女性,当雇主不愿意在招工上花费太多的成本时,最优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劳动生产率分布,都招收男职工,即社会为维持劳动市场效率不得不牺牲大学生们的利益

为何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信息不对称。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就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来自于那些积极寻求贷款的人,因此,最有可能导致与期望相违的结果的人们往往就是最希望从事这笔交易的人们。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增大,即便市场上有风险较低的贷款机会,但放款者并不能将风险低的贷款机会与风险高的机会完全分辨开来,因此,放款者也会决定不放任何贷款。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在交易发生之后发生的。贷款者放贷之后,将面对借款者从事那些从放款者观点来看不期望进行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可能使贷款难以归还。由于使用的是别人的钱,他们可能改变原来在签订借款合同时承诺的项目,从事高风险预期收益较高的项目投资;或者将在借款合约中承诺用于投资的借款干脆挪作消费支出。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归还贷款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贷款者的预期收益。因此,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者向企业发放贷款的意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银行常常对企业进行信用配给,企业的贷款需求只能得到部分的满足。

用搜寻理论分析民工潮现象:首先,雇主和劳动者之间承担的搜寻成本不对称。其次,劳动者搜寻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搜寻识别潜在雇主,进而在识别出的雇主中选择能够提供最高报酬的雇主。再次,劳动者的搜寻行动一般难以被其他行动所取代,而雇主却往往可以利用工资率与搜寻技术的替代关系控制搜寻活动。最后,小公司的雇主在搜寻和雇佣过程中,可以直接考查劳动者的表现。

《信息经济学》试题资料

试题一 一、填空题 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不安全竞争)、(经济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方面 2、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信息市场统称为(柠檬市场) 3、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完全)信息 4、所有的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完全了解的博弈问题是(安全静态博弈) 5、博弈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局中人)、(策略)、(收益)、(行动)、(信息)和(均衡) 6、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我怎样是某人为我做事) 7、在博弈的诸要素中能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博弈结果的个人或组织,其目的是通过选择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水平的要素属于(局中人) 8、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属于(私人)信息 二、名词解释题 1、信息甄别:委托人实现预订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2、不确定性:指经济主体队状态这一不可控制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3、道德风险:指经济代理热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4、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每个局中人都有关于各方收益的全部知识,但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且后行动者在行动之前可以观察到此前其他局中人的行动 5、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就是所有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全体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或收益函数完理解的博弈问题 6、经济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频段核技术,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效益 7、风险:就是不能确定地知道,但能够预测到的状态 8、预期效用:是指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9、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现在如何让,局中人依法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10、共同知识:是指博弈的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并且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 11、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布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2015年秋季学期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

2015年秋季学期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 目录 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 (2) 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2) 4.试比较分析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的异同。 (4) 5.举例分析信息运行的两大基本模式。 (4) 6.运用博弈论的基本范畴,分析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4) 7.何为信息成本?运用肯尼思.阿罗的理论方法,总结信息成本的主要特征。 (6) 8.借鉴斯蒂格勒信息搜寻的理论方法,分析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信息搜寻现象。 (6) 9.何为信息租?举例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信息寻租现象。 (7) 10.如何客观地评价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7) 11.何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举例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 (9) 12.根据斯蒂格利茨的观点,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政府来纠正市场失灵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10) 13.应用A. M. Spense 的市场信号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 (10) 14.“维克瑞拍卖”的设计原理及其评价。 (11) 15.应用产业发展周期理论,分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其走向。 (11) 16.何为信息产业的梯度转移?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2)

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超越农业经济的直接经济。——网络营销、虚拟办公 (2)提供更多的非物质产品。——咨询服务、互联网金融 (3)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成为社会的核心技术。——数据库的经济效益 (4)知识与资本并重,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方正将知识转换成财富 (5)从事信息活动的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增加(规模经济)。——咨询行业的服务人数增加。 (6)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增加。——信息产业化,百度等互联网公司 (7)非价格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掌握知识比掌握财富更重要 (8)企业关注人们的注意力,形成注意力经济理念。——多种信息渠道进行广告宣传 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 范式指科学家集团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和方法的综合,信息范式指构成信息科学的基础。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的综合性经济科学。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范围: (1)宏观信息经济学 ——马克卢普,提出了知识产业的问题。 ——波拉特,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 (2)微观信息经济学 ——奈特,拉开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至70-80年代,是微观信息经济学大发展时期:哈耶克和鲍莫尔的不完全信息思想;斯蒂格利茨对信息价值及其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研究;维克瑞等人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等,形成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 例1、信息安全问题:信息管理角度 例2、成本控制的相关信息:经济角度 共同点:信息范式+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 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1)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从信息数量分布角度考察信息状态。 定义:对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与所掌握的信息数量相等,此时处于完全信息状态。反之,如果所掌握的信息数量少于所需信息,则此时为不完全信息状态。 基本观点: 1.完全信息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古典经济学的构建基础。 2.现实生活通常是处于不完全信息状态。 3.后来的经济学家提出基于不完全信息的经济学理论。例如,W.J. Baumol : “在市场活动中,每个经济成员所拥有的信息不会是完全的,而是不完全的。” 以项目投资为例:相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决定着投资决策。 通常需要了解如下信息:

(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 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导论 一、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所谓经济发展问题很多,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二、发展经济学起源 三、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 张培刚中国《农业与工业化》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㈠度量 经济增长的度量: GNP 和人均GNP 经济发展的度量:①按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人均GNP ②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③生活质量指标④贫困⑤工业化和职业分布 ㈡发展指标与增长指标的差别 1.增长的度量指标是一个价值指标,用货币来表示;而发展的度量指标是一个物质指标,用加权的办法进行加总,而给予的权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增长的度量指标通常公认为是一个指标,即GNP 或GDP 的增长率;而发展的度量指标则是多种指标综合在一起的指标体系,而且没有公认的权威标准。五、罗斯托起飞模型(Rostovian take-off model) 在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 用经济史的标准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 1.传统社会 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 3.“起飞”阶段 4.走向成熟阶段 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六、发展中国家定义 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 其主要经济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产效率低下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就业率低5.对农业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 不完全信息:指有关市场主体获取的或掌握的信息,不足以使市场主体作出理性判断或决策。 不完美信息博弈:至少某些博弈方在轮到行动时不完全了解此前全部博弈的进程的博弈。(参与者不能够完全获得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信息,也就是说当参与者做选择的时候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选择) 2、 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选择行动;或者虽非同时行动,但行动在后者并不知道 行动在先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的博弈。 动态博弈:各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又先后次序且后选择、后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动之前可以看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 3、一致预测性:如果所有博弈方都预测一个特定博弈结果会出现,所有博弈方都不会利用该预测或者这种预测能力选择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策略,即没有哪个博弈方有偏离这个预测结果的愿望,因此预测结果会成为博弈的最终结果。 4、纳什均衡:在博弈 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略组合 中,任一博弈方的策略,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 的最佳对策,也即 对任意 都成立,则称 为 的一个纳什均衡。 5、逆推归纳法: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博弈方的行为开始分析,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相应博弈方的行为选择,一直到第一个阶段的分析方法。 6、委托人——代理人理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有很多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有明显的,也有隐蔽的,且代理人—委托人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他们二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7、有限次重复博弈的民间定理:设原博弈的一次性博弈有均衡得益数组优于w ,那么在该博弈的多次重复中所有不小于个体理性得益的可实现得益,都至少有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极限的平均得益来实现它们。 8、 9、最优反应动态:有快速学习能力的小群体成员的反复博弈。 10、复制动态:学习速度很慢的成员组成的大群体随机配对的反复博弈 11、一个策略组合和相应的判断满足下列4个要求,称为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 要求1:在各个信息集,轮到选择的博弈方必须具有一个关于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每个节点可能性的“判断”。对非单节点信息集,一个“判断”就是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各个节点可能性的概率分布,对单节点信息集,则可理解为“判断达到该节点的概率为1” 要求2:给定各博弈方的“判断”, 他们的策略必须是“序列理性”的。即在各个信息集,给定轮到选择博弈方的判断和其他博弈方的“后续策略”,该博弈方的行为及以后阶段的“后续策略”,必须使自己的得益或期望得益最大。此处所谓“后续策略”即相应的博弈方在所 ),,(),(1),,(),,(理无限次重复限次重复博1 1n i i n i n x x G i e x G x x G e e G 均得益为什均衡,各博弈方的平完美纳中一定存在一个子博弈 次重复博弈,那么无限足够接近都成立,而对任意博弈方 果的任意可实现得益。如表示用的纳什均衡的得益,记的静态博弈。用是一个完全信息:设δδ∞>},;,{11n n u u S S G =),(* *n i s s ),...,,(**1*1*n i i i s s s s +- ),...,,,(),...,,,(**1*1***1**1*n i ij i i i n i i i i i s s s s s u s s s s s u +-+-≥ ),(* *n i s s G i j i S s ∈

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

1959年,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发表,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61年,乔治?施蒂格勒的《信息经济学》从信息搜寻的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基础。 1962 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出版了《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这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信息经济学著作,标志着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旧汽车市场分析的“柠檬”理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由产生进入到发展阶段。 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马克·尤里·波拉特完成了《信息经济》9卷本的内部报告,第一次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把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是由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是由政府和非信息企业的内部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所组成的部门。波拉特还用投入产出技对1967年美国的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作了详尽的统计测算和数量分析。该方法于1981年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采纳,用来测算其成员国的信息经济的发展程度。 博弈论是方法论导向的,信息经济学是问题导向的。博弈论研究的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可能的均衡结果。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最优的的契约安排。从这个角度而言,博弈论是实证的,而信息经济学是规范的。 简答题: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八大基础理论: 1)1970 年阿克洛夫创立的拧檬理论; 2)1971 年赫什雷弗提出的信息市场理论; 3)1972 年马尔萨克和拉德纳完善的“团队的经济理论”; 4)1973 年斯彭斯建立的信号理论; 5)1976 年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提出的“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悖论; 6)1976 年莫里斯发展的“委托-代理人”理论; 7)1977 年施蒂格勒的“搜寻”理论; 8)马尔萨克的“信息系统选择”理论。 机制设计是一个三阶段不完全信息博弈: 第一阶段:委托人设计机制,即博弈规则,代理人根据规则发出信号(message),实现的信号决定配置结果(allocation); 第二阶段:代理人同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委托人设计的机制; 第三阶段:接受机制的代理人根据机制的规定进行博弈。 委托人-代理人的框架下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模型 逆向选择:在鉴定交易契约前,进行市场交易的一方可能因为占据信息优势,做出对自己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事情,从而降低了市场效率,甚至可能导致这一市场的萎缩。 信号传递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在观测到信号之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 信息甄别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委托人提供多个合同供代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合同,并根据合同选择行动。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签订契约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而且不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后果。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代理人选择行动,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一起决定某些可观测的结果;委托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本身和自然本身状态。

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

— 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传统经济学假设信息是完全的。 A.对 B.· C.错 答案: 对 2、信息经济学假设人是非理性的。 A.对 B.、 C.错 答案: 错 3、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创立了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 A.对 B.、 C.错 答案: 错 4、1959年,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标志者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A.对 B.》 C.错 答案: 对 5、阿克洛夫提出了“柠檬理论”。 A.对 B.( C.错 答案: 对 6、博弈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A.对 B.、 C.错 答案: 对 7、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一般都与先验分布有所差别,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 A.对 B.] C.错 答案: 对 8、()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提出信息可以作为商品。 A.凡勃伦 B.) C.奈特 D.米塞斯 E.哈耶克 答案: 奈特 — 9、《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开创了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先河,其作者是 A.阿罗 B.范里安 C.马克卢普 D.) E.斯蒂格利茨 答案: 马克卢普 10、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A.逆向选择 B.~ C.道德风险

D.委托代理关系 E.信息技术和网络外部性 答案: 信息技术和网络外部性 | 第二章 1、期望效用法则中包含了对待风险的态度。 A.对 B.错 , 答案: 对 2、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凸向原点),他是风险厌恶的。 A.对 B.错 / 答案: 错 3、如果一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用统计方法计算并预测,则称为可保风险。 A.对 B.错 , 答案: 对 4、风险不能完全转移。 A.对 B.错 ' 答案: 错 5、信息可以看作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A.对 B.错 :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4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 一信息经济学试题 5 .市场信号分,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 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共20 ) 分 1.21 世纪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1 .标志信息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 2.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A .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3.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分析.施蒂格勒《信息经济学》B 四.论述(每题15 分,共30 ).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C 1.信号理论及其信号制造模式 2 .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形成于()2.试用道德风险分析火灾保险世纪60 年代A 20 50 年代B20 世纪 信息经济学试题( 二) 年代 C 20 世纪70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多选漏选)3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者为(均不得分每题 2 分,共20 分) A 格罗斯曼1 .“柠檬”理论的柠檬是指()施蒂格利兹B A .旧货 C 莫里斯 B .二手货.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分支学科的4 C .次品人是( ) 2 .信号理论的提出者为() A .阿克罗夫 A .阿克罗夫 B .阿罗 B .斯彭斯 C .赫什雷弗和赖利 C .莫里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5 .主张信息经济学是研究“3 .将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人是())动的信息管理”观点的学者是( 波拉特A .A .乌家培 马克卢普B .B .张守一 阿罗C .路C .银 ( ) 4 .进行信息经济学发展史研究的人是.产生不确定性的条件是(6 ) 伯顿A. .决策结果只能是唯一的A 卢卡纳尔顿B . B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赖利C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以上C ).信息经济学是(5 ).风险厌恶者,其效用(7 A .信息社会的经济学.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减A B .信息产业经济学.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增B ` 中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C .研究经济活动C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不变 ).风险较一般不确定性包含( 6 )状态时(无知.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处在8 “” 更少的不确定内容A ..信息对称A 更多的不确定内容B ..信息不对称B 相同的不确定内容.C .信息不完全C )7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有(9 ).委托代理关系是( 生产法A . A .一种普遍关系 B .收入法B .仅指经济领域 .支出法C C .在部分领域中存在).市场参加者的信息可能呈现(8 .道德风险属于(10 )信息不完全,但信息对称A ..外生不确定性A 信息不对称,但信息完全B . B .内生不确定性 C .信息完全,但信息不对称.既不是外生亦不是内生不确定性C ).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方是(9 )20 分,共4 二.简释(每题 居于信息优势方A ..信息经济学1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1、信息熵的概念是信息论的奠基人香侬提出的。 2、香侬的信息熵公式为: 3、纳什均衡的定义:当且仅当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能够通过单方面背离均衡 战略而增加收益时,该战略组合形成纳什均衡。 4、纳什均衡与占优战略均衡及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之间的关系 (1)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即每一个占优战略均衡、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并非每一个纳什均衡都是占优战略均衡 或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2)纳什均衡一定是在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过程中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不一定是 纳什均衡,除非他是唯一的。 5、在两人的有限博弈中,有一个求得纳什均衡的简单方法——划线法: 先考虑A的战略,对于第一个给定的B的战略,找出A的最优战略,在 其对应的支付下面画一横线;然后用同样方法找出B的最优策略。在 完成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个支付格内的两个数字都有横线,则这个数 字格对应的战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6、委托代理关系:一般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在任何一种涉及不对称信 息的交易(合同、协议)中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掌握信息多、处 于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 为委托人。简单的说,“知情者”是代理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也 就是说,只要在建立或签订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 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7、代理人的实际收益函数: u1= w-C(a) u2=y-w 8、最优行动的必要条件:C′(a*)=1 a*是代理成本 9、委托-代理模型主要研究问题 道德风险:又称败德行为。它是指在签订合同之后,代理人利用隐藏信息或隐藏行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委托人或者其他代理人 效用的行为。

会计信息系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5分)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只在向利害攸关的各个方面传递以财务信息为主的()。 A.经济效益B.经济活动C.经济分析D.经济信息 2.会计数据的收集是指对()的收集。 A.原始数据B.凭证数据C.账册数据D.报表数据 3.在电算化会计业务中,()不得使用工具软件来修改会计电算化操作作用的核算软件。 A.系统管理员B.非系统管理员C.操作员D.任何人 4.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具有很多相同点,其中不正确的有()。 A.错误更正的方法相同B.共同遵守会计法规 C.共同遵守会计准则 D.基本工作要求相同 5.电算化会计要遵循一系列的制度法规,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要遵循()。 A.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准则B.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制度 C.手工情况下的账簿形式D.电算化下的电算化制度 6.商品会计软件与专用软件相结合,即具有购买软件的费用省.先进.实用等优势.又可弥补()的缺陷。 A.费时B.不能充分满足管理需要 C.费力D.不能申请评审 7.通过会计数据处理充分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的电算化会计信息子系统是()。 A.会计数据处理子系统B.会计管理核算子系统 C.财务分析子系统 D.会计报表汇总子系统 8.电算化会计业务中,账务处理系统与其它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是通过()来实现的。 A.原始凭证的输入B.生成记账凭证 C.转账机制凭证 D.账页自动结转 9.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运动过程。 A.物流 B.信息流C.资金流D.数据流 10.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应配有专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电子计算机,并配有熟练的()。 A.开发人员B.维护人员 C.操作人员D.服务人员 11.会计核算软件的会计数据输入可采用()方式。 A.键盘手工输入B.软盘输入 C.网络传输 D.三者皆可

发展经济学讲义

D e v e l o p m e n t e c o n o m i c s 《发展经济学》讲义 参考书目:《发展经济学》——增长与发展经济学译丛 [美]Debraj ray着陶然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1版 黄景贵院长教授博士 孙建军副教授博士 目录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经济发展:概览 第三讲经济增长 第四讲新增长理论 第五讲历史、预期和发展 第六讲经济不平等 第七讲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相互的联系 第八讲贫困与营养不良 第九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十讲农村和城市 第十一讲农业中的市场:一个初步的介绍 第十二讲土地 第十三讲劳动 第十四讲信贷 第十五讲保险 第十六讲国际贸易 第十七讲贸易政策 第十八讲贸易政策的多边方法 序言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变的学科,本讲义提供了发展经济学的一个介绍。 本讲义主要面向高年级的本科生,帮助他们学习初级或中级经济理论、运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统一分析框架对各种发展问题作深入浅出的分析。尤其在方法论上,本讲义结合近年来经济理论在不完全信息、契约理论、博弈论和新增长理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本讲义将对学生数学的要求降到了最低。具体而言,不使用微积分,而尝试主要通过语言、图表来说明问题,有时也使用基础代数来讲解有关理论。 第一讲导论 一、两个定义 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变的学科(debraj ray,2002)。 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人均年收入低于9000美元的国家,而高于9000美元的国家称为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世界发展报告(world bank,1996) 二、本讲义的思维框架——贯穿两条主线: 1、或多或少地远离一个传统观点:即发展中国家问题只有在其所处的国际环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 2、关于方法论的,尽可能用统一的分析方式来研究经济发展的问题,并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可能性方面取一

信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20分) 1、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每个局中人都有关于各方收益的全部知识,但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且 后行动者在行动之前可以观察到此前其他局中人的行动 2、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现在如何让,局中人依法都会选择某个确定 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3、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布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 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4、预期效用:是指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5、信息甄别:委托人实现预订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 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二、简答题(25分) 1、请简单说明为什么讨价还价最激烈的地方实在菜市场,而不是在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商场 上? 答:首先,在菜市场上,卖主和买主之间对商品质量和成本的信息非对称程度远远低于购买耐用消 费品市场。其次,菜市场上的搜寻是多次重复进行,卖主通常积累较多的搜寻和谈判经验。在耐用 消费品市场上,买主及时有搜寻,也不会到每天进行搜寻的程度,其对耐用消费品的搜寻经验和信 息将小于前者。最后,购买蔬菜几乎是每天都采取的建议好的,其搜寻的编边际成本低。购买耐用 消费品往往是只采取一次的交易活动,搜寻边际成本较高,因而谈判的战略为较弱。 2、广告竞争的效用表现在哪? 扩展或保持市场占有率和加强价格离散。 价格广告的效用等于相当大部分的潜在购买者进行信息搜寻的效用。市场中生产者价格的离散幅度 将被有效地约束。广告被用于减少那些高价格产品的价格离散幅度。 3、信息商品市场按组织形式分哪几类? 固定型信息商品市场、通信型信息商品市场、临时型信息商品市场、联营型信息商品市场。 4、简述信息市场存在风险的原因。 答: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从其本质功能来讲,旨在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经济主体利益 受损的可能性。但由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依附于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又以其独立形态成为经济 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因而信息商品在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风险。 (1)由于信息商品的时效性强,处于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可能低于生产完工时的使 用价值。 (2)由于信息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供求关系的隐蔽性,信息商品的生产经营者面临着产品开发政 策、市场营销决策失误的风险。 (3)由于信息商品生产的或然性,对于信息商品的投资者、生产者来说,还面临着投入大于产出 的风险。 (4)在信息市场上,各经济主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刻面临着生存、发展与破产的考验, 存在着给予与风险的选择。 5、如何区别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 答:区分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的主要标志是人们一般所利用的产品属性。对于到底应该如何区分信 息产品与物质产品,应该根据用户利用产品属性来区分。对于既有物质成分又有信息成分的产品, 人们既可以利用其物质属性也可以利用其信息属性,但我们可以根据人们一般主要利用的那种属性 来确定产品是物质产品还是信息产品。 三、论述题(20分) 1、试分析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循环机制 答:信息化和工业化存在两种作业机制,促进基础和带动机制。

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考察占优战略均衡概念及求解 解题思路:理性参与人做出是最优选择,该博弈存在占优战略均衡,据此可知答案为(3)。 考察重复剔除劣战略占优战略均衡概念及求解 说明:考察重复剔除劣战略,求解占优均衡的方法。答案:(U,L) 下面考察PNE及其解法

妻子 丈夫 (a )请检验,纳什均衡(最优战略组合)是同生共死;均衡结果是同生,或者共死; (b )请检验,占优均衡(占优战略组合)是坚强活着;均衡结果是同生(互相煎熬); (c )请检验,纳什均衡(最优战略组合)是你死我活;均衡结果是死活,或者活死; 显然,(c )情形之下,二人之间的仇恨比(b )中更深。 一些类型的博弈中,PNE 未必存在。以下考察MNE 及其解法 说明:猜谜游戏,是一种典型的零和博弈。这类博弈没有纯战略NE ,但是却存在混合战略 (c ) 活着 死了 (b ) 活着 死了 活着 死了 (a ) 活着 死了 活着 死了

NE。希望大家通过这个例子,加深对NE的概念及NE存在性定理的理解。同时,混合战略NE求解也是本题考察点。以下两个例子,与此相同,供大家练习使用。 模型化如下博弈:两个小朋友一起做猜拳游戏,每人有三个纯战略:石头、剪刀、布。胜负规则为: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如二人出手相同则未分胜负。二人同时出手。胜者的支付为1,负者的支付为-1,未分胜负时支付均为0。(1)请写出该博弈的支付矩阵,并判断其是否存在占优战略均衡。(2)该博弈是否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是否存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如果存在,请写出。 下例来自张维迎,P13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弈论”课程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如果给你两个师的兵力,你来当司令,任务是攻克“敌人”占据的一座城市。而敌人的守备是三个师,规定双方的兵力只可整师调动,通往城市的道路有甲、乙两条,当你发起攻击时,若你的兵力超过敌人你就获胜;若你的兵力比敌人守备部队兵力少或者相等,你就失败。你如何制定攻城方案? 与零和博弈不同,有些博弈既有PNE,又有MNE。如以下性别战博弈和斗鸡博弈。 性别战博弈:

期末复习信息经济学试题

期末复习信息经济学试题 一、填空题 1.逆向选择理论的创始人是(阿克罗夫),信号发送理论的创始人是(斯彭斯) 2.股权转移中属于双向风险转移的是(置换式资产重组),股权转移中属于单向风险转移的是(股权拍卖) 3、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不安全竞争)、(经济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方面 4、企业的信息结构具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要表现为等级制度信息结构和(明珠制信息结构) 5、在对称信息条件下(分成制)不是一个有效激励机制,在对称信息条件下有小的激励机制又(收取租金)、(劳动工资)和(目标产量承包) 6、在传统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假设有(经纪人假设)和(安全信息假设) 7、(个人本身)是信息承包的首要特征,也是最重要的经济特征 8、逆向选择也被译为不利选择,有阿克罗夫1970年对美国的(柠檬)市场分析而来的 9、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存在的两种作用机制是(促进机制)和(带动机制) 10、信息需求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物质商品的特征,其需求属于(派生性)需求 11、(交易区域化)是信息搜寻方式中最为古老的搜寻方式 12、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信息市场统称为(柠檬市场) 13、基金管理者道德风险包括(净值操纵)、(操纵市场)、(关联交易)、(内幕交易)和(群体决策)等方面 14、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完全)信息15、所有的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完全了解的博弈问题是(安全静态博弈) 16、差别价格拍卖又称为(第一价格拍卖),统一价格拍卖又称为(第二价格拍卖) 17、在拍卖中,买主寒假从一高价格开始,然后逐次下降明知道第一个竞买人应价是击槌成交,这种拍卖方式称为(价格下行拍卖|荷式拍卖) 18、在拍卖中,价格上行拍卖又称为增价拍卖,是指拍卖的竞价由低向高依次递增直到以最高价击槌成交的一种拍卖方式,其还可以称为(英式拍卖) 19、博弈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局中人)、(策略)、(收益)、(行动)、(信息)和(均衡) 20、保险公司为社会提供两类保险市场,主要是完全保险和(部分保险) 21、市场价格离散率的制约因素是(经营产品的商店数量)、(价格离散幅度D)(价格在商店中离散的概率分布u(p))。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价格在商店中离散的概率分布) 22、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可以简单的划分为两个时期,即(扩展时期)和(演进时期) 23、在经济环境中,信息的存在形式多样,其中信息流是指经济过程中的每一个时期都存在与下一步决策具有密切联系的信息,其又称为(连续信息) 24、一般情况下,在搜寻的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是达到最佳搜寻 25、市场参与者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会不同,当市场参与者的效用随着收益的增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 1.信息经济学中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是。[ A ] A 归纳与演绎 B 概率统计 C 灰色理论 D 模糊数学 2.“囚徒的困境”奠定了何种博弈论的理论基础。[ D ] A 动态博弈论 B 静态博弈论 C 合作博弈论 D 非合作博弈论 3.微观信息经济学起始于 [ C ] A 20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4.博弈论又称为 [ A ] A 对策论 B 决策论 C 策略论 D 均衡论 5.所有动态博弈的一个中心问题是[ B ] A 均衡问题 B 可信性问题 C 不定点问题 D 阶段问题 6.信息搜寻的最佳次数是[ B ] A 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支出 B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支出 C 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支出 D 有多种情况 7.博弈论又称为[ A ] A 对策论 B 决策论 C 策略论 D 均衡论 8.信息系统的效益评价法中属于运筹学方法的是 [ B ] A 费用效益分析法 B 数据包络分析 C 生产函数法 D 投入产出分析法 9.逆向选择最早产生于[B ] A 产品市场 B 保险市场 C 资本市场 D 劳动力市场 10.IRR是什么情况下的贴现率[ D ] A NPV>0 B NPV>=0 C NPV<0 D NPV=0 11.信息也是一种特殊的[B ] A 数据 B 商品 C 符号 D 收入 12.现代化的核心是[ B ] A 农业化 B 工业化 C 商业化 D 市场化 13.委托代理模型的核心是[ A ] A激励B惩罚 C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 D奖励和惩罚 14.信息市场的优势战略的核心是[ A ] A 向信息客户提供独特价值的信息商品 B 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 C 营销推广技术 D 公共宣传和人员推销技术 15.信息价格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信息价值。[ B ] A 无形的,不能表示 B 货币 C成本 D 收集信息的成本 16.参与者参与博弈的目的就是通过选择战略最大化自己的[ A ] A 收益 B 收入 C 效用 D 效益 17.以下属于市场失灵形式的是()。[ B ] A道德风险 B 信息资源配置失灵 C 信息决策失灵 D 信息渠道失灵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 1、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确定性与不变、唯一相对应,而不确定性与可变、可能相对应。 2、环境状态 用于描述决定经济决策可能结果的控制因素,也称事件状态或自然。 3、效用,就是满意程度,(是一种心里感受) 4、通常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可以用某种具体的概率值表示,那么, 这种随机状态就称为风险;如果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不能够(至少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以某种实际的概率值表述出可能产生的结果,那么,这种随机状态就称为不确定性。 5、信息理论的定义 可以近似地表述为,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定义至少说明了一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定义反映了信息发生的基础与过程 (2)定义揭示了信息价值的基础所在 (3)定义揭示了信息与经济知识增长之间的关系 (4)定义表明,信息具有层次性、不可分性和共享性 (5)定义说明了知识差在传递过程中必然存在绝对的损失(噪音、信息失真或误差)。 6、经济信息基本形式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同质信息与异质信息 7、完全信息 就是市场参与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8、完全市场 是指市场参加者对于环境(产品价格和质量)具有完全信息,市场参加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拥有任何希望获得的信息。完全市场假设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基础上的理论假设。显然,完全市场假设中的信息不可能成为商品,也没有市场价格,同时,信息在市场参加者之中不受任何形式阻滞而广泛及时地传播,使每个市场参加者都能同时接收到同样信息。9、不完全信息 就是市场参加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部分知识。(部分程度因市场参加者的不同而不同),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具有经济现实性,因为,在现实经济中,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是需要花费成本代价的,并且市场通讯系统总是存在一定局限的,市场参加者也会施放市场噪声。因而市场价格不可能灵敏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价格机制因此可能失灵。 10、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 我们可以将市场知识划分为公共知识(或公共信息)与个别知识(或私人信息)两种形式。 11、公共知识 能够被所有的市场参加者获取的所有的相关信息。市场公共信息的无度增加将会降低市场运行的效率。 12、私人信息,又称为私有信息或个别知识,它是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 13、对称信息 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对称的理解有时要求是反复和多重的,例如:你知道你妻子不知道你知道她知道你有外遇吗? 14、对称信息环境可分为三类 一是市场参加者双方都没有掌握有关信息的信息环境,即双方都处于“无知”状态;二是

信息经济学重点总结

1.信息经济形成的时间 1、几种观点: (1)马费成等: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 (2)金建等:20世纪中后期至70年代。主要标志是经济活动中一半以上与信息活动有关。 (3)吴康生等(《当代社会的基础——信息技术》):1978年的能源消耗拐点现象。 基本观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 2.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 (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 (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 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 (一)劳动者 (二)企业 引起企业竞争手段变化;对企业家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必须向知识型方向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采取新的管理手段; (三)产业结构 推动第一、二、三产业不断升级 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 信息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产物; 信息经济发展依托的是传统产业发展和它创造的潜在市场; 信息经济的成长发展与运行需要传统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3.信息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 1、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源 2、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技术 3、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所占的比重--信息经济发达的标志之一 4、信息产业和物质生产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在总从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信息经济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 5、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 4、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国内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1)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89年) 2)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深化阶段(1989年至今) 国外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1)、信息经济学形成阶段(1959——1969年) 2)、信息经济学初步发展阶段(1970——1978年) 3)、信息经济学蓬勃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 5.各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一)美国 1、马尔萨克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题( 一)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 分,共20 分) 1 .标志信息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 A .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 B .施蒂格勒《信息经济学》 C .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 2 .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形成于() A 20 世纪60 年代 B20 世纪50 年代 C 20 世纪70 年代 3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者为() A 格罗斯曼 B 施蒂格利兹 C 莫里斯 4 .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分支学科的人是( ) A .阿克罗夫 B .阿罗 C .赫什雷弗和赖利 5 .主张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的信息管理”观点的学者是() A .乌家培 B .张守一 C .银路 6 .产生不确定性的条件是()

A .决策结果只能是唯一的 B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 C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以上 7 .风险厌恶者,其效用() A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减 B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增 C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不变 8 .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处在“无知”状态时() A .信息对称 B .信息不对称 C .信息不完全 9 .委托代理关系是() A .一种普遍关系 B .仅指经济领域 C .在部分领域中存在 10 .道德风险属于() A .外生不确定性 B .内生不确定性 C .既不是外生亦不是内生不确定性 二.简释(每题 4 分,共20 ) 1 .信息经济学 2 .道德风险 3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4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5 .市场信号 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 1.21 世纪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2.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3.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分析 四.论述(每题15 分,共30 ) 1.信号理论及其信号制造模式 2.试用道德风险分析火灾保险 信息经济学试题( 二)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题 2 分,共20 分) 1 .“柠檬” 理论的柠檬是指() A .旧货 B .二手货 C .次品 2 .信号理论的提出者为() A .阿克罗夫 B .斯彭斯 C .莫里斯 3 .将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人是() A .波拉特 B .马克卢普

信息经济学自考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 填空题: 1、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可分为(自然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从产生信息的客观对彖和接收信息的认识主体來划分,可分为 (自在信息、积存信息和自为信息)。按信息内容划分,可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医疗保健信息、政策法规信息)。按信息传递方向划分,可分为(纵向信息、横向信息和网状信息)。按信息运行状态划分,可分为(连续性信息、间隔性倍息、常规性信息和突发性信息)。按信息的数量划分,可分为(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按信息来源划分,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等)。2、信息经济分析的主要对象是社会信息,这里的社会信息是指产生于人类社会并在人类社会中交流传递的信息,如(经济信息、文化信息、科 技信息、政治信息等等)。作为信息经济分析的对彖,(经济信息和科技信息(尤其是技术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两类社会信息。 3、信息经济学从研究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及其结果出发,将信息衣述为“传递中的知识差”。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经济知识差是(存在于信 息源与用户Z间经济知识度的逻辑差),它表明经济信息存在的事实和度量。 4、不完全信息理论主耍着眼丁-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因索,而不是信息或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其核心是用(不完全信息代替完全信息、不完备 信息代替完备信息、非对称信息代替对称信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不完全信息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信息搜寻和信息成木、非对称信息和激励机制的设计、私有信息与资源配置和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行为模式、信息与经济纽织理论、新福利经济学、不完全信息和噪声对竞争均衡和垄断的影响等)方面。 5、 "信息经济学” 一词,起源于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J ?马尔萨克发表的《评信息经济学》一文。1961年,G ?斯蒂格勒发表了题为《信 息经济学》的著名论文,使信息经济学作为新兴学科进入了科学的殿堂,也标志看信息经济学的正式诞牛。 6、不完全信息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起源和主体,是经济学家的战场。 7、最优信息系统是价值与费用Z差最人的信息系统,而信息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评价和选择最优信息系统。 8、按狭义理解,信息经济学的基木领域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学。按广义理解,可以把所有与信息转换冇关的经济研究都看做信息经济学。问答 1、为什么我们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研究信息过程? A、信息活动包含了与经济学研究对象相同的过程、媒介、服务和利用: B、信息活动也有投入和产出的比较,从而需要研究成木、定价和资源配置; C、信息过程必须进行控制和管理才能达到目标; D、信息活动也需要进行成本效益比较才能保证其合理性。这些问题只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才能解决。 2、不完全信息理论的内容 不完全信息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起源,是信息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不完全信息理论主要若眼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因索,而不是信息或信息活?动屮的经济问题,其核心是用不完全信息代替完全信息、不完备信息代替完备信息、菲对称信息代替对称信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不完全信息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信息搜寻利信息成本、非对称信息和激励机制的设计、私冇信息与资源配置和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行为模式、信息与经济组织理论、新福利经济学、不完全信息和噪声对竞争均衡和垄断的影响等方而。 3、信息经济学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对彖:木书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來加以研究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JS信息活动的经济机制和经济规律;信息商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冇关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影响信息活动和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信息作为生产要素的特征、功能以及对经济系统的作用条件和作用规律;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活动及经济行为的特征与规律。 木书在讨论一般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上,着眼于信息活动及其管理的经济规律,主要对信息产业、信息资源、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不确定性、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电子商务、信息效益等进行经济分析 内容:A、信息与信息活动的经济研究(信息商品与信息市场,信息与信息活动的经济条件,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分配与利用,信息经济效益评价);B、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研究(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结构与规模,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条件);C、经济活动的信息因素研究(信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作用与影响,经济活动中的信息要素问题);D、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相互交叉和融合的研究(信息科学原理融入经济学的问题,信息一经济新方法体系的建立)。 4、简述信息与经济的关系 A、信息对经济决策的作用。人类的经济行为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为在信息不充分、不完备、不对称的经济环境小所获取所需信息,以保障经济决策的顺利进行,就需耍研究信息与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机制、作用条件、作用范围以及与Z相关联的信息成本、信息价格、信息流通、信息消费、信息收益和分配等方而的问题。 B、信息是现代经济的巫耍资源和投入耍索。信息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和牛产耍素,在I比界物质资源短缺、能源枯渴、坏境污染、人口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