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色活动创特色办园之路展幼儿自信风采

幼儿园特色活动创特色办园之路展幼儿自信风采
幼儿园特色活动创特色办园之路展幼儿自信风采

红幼小乐队,奏响快乐之歌

常州市天宁区红梅幼儿园

一、特色创建背景:

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就像是一把金钥匙,对于开启幼儿心灵、陶冶高雅情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儿将来是否能成为音乐家,并不重要,而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其一生将起到重要的影响。而“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以节奏为基本元素的打击乐就是充满动态的活动,用“动”的方式,施教于“好动”的幼儿,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更可以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打击乐演奏中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

从2007年起,我园全面分析社会环境和家长需求,逐渐形成了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为基础,以“乐器进课堂,班班有乐队”为活动载体,推进了园《红幼小乐队,奏响快乐歌》特色活动开展。

★切入点:敲敲打打——以节奏入手激趣

★着眼点:根据幼儿年龄、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

★立足点:全园普及打击乐器教学,班班组建“打击乐小乐队”

★提升点:走特色强园、特色兴园之路。

二、特色创建目标:

1、以“乐器进课堂,班班有乐队”为活动载体,初步培养幼儿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想象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愉悦地参加小乐队演奏。

2、建设具有音乐教学特色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打击乐指导策略。

3、促进园所特色活动文化的形成,逐渐形成“突出特色,创出品牌”发展趋势。

三、特色发展历程:

(一)创建之初——敲敲打打“玩”音乐,让每个孩子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1、专家引领。

在摸索幼儿园特色活动形成之初,我园首先得到专家引领。我们先后邀请了市区领导、专家来园,针对我园历史积淀和现有资源,分析确立了我园开展特色活动宗旨:让音乐不再是少数“天才”幼儿的专利,而是普及教育,平民教育;

要让红幼的每个孩子在敲敲、打打、玩玩中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获得对音乐最初步的感知欣赏力。

特色发展方向确立后,我们还邀请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韩之云老师,为教师做有关打击乐教学的师训;邀请市工人文化宫爵士鼓老师朱益民来园为教师做爵士鼓教学辅导;特邀市木琴打击乐协会陆嘉林老师来园教授木琴演奏技能;并利用社区周边资源,聘请红梅小学爵士鼓教师王华伟老师做我园艺术指导顾问……这些培训有效促进了教师打击乐专业技能提高。

2、课题引航。

在教科研工作中,我园与深圳市上外拓天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作为其国际级课题《奥尔夫打击乐教学法与园本特色教育的融合应用》课题实验园。我园成立了相关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具体的研究计划,指定教研副园长负责课题研究,定期组织教师赴上海参加培训。因为依托科研,使我园的特色活动具有稳固之基。

3、节奏入手。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我们老师主要通过让幼儿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从节奏入手,逐步把幼儿领入奥尔夫音乐乐园。我们主要开展了(1)语言节奏练习。如小班音乐区创设重点以小动物形象与相应叫声相匹配的语言节奏卡游戏为主。(2)原生态节奏练习。如教师发动幼儿从家里找来各类废旧材料,制作了奥尔夫打击乐专用教室:如将大小不一的奶粉罐、油漆桶做成爵士鼓、军鼓;生活中随处可取的锅碗瓢盆和钥匙、小勺、瓷杯做成了“音乐小火车”;立体化的环境极大调动了这个年龄段孩子敲敲打打玩音乐的兴趣;(3)图谱节奏练习。中、大班音乐区我们引入了互动式图谱区域游戏和16宫格图谱节奏游戏形式,鼓励孩子自己创造节奏型并进行演奏,发挥了大年龄孩子创造性。在敲敲打打“玩”音乐过程中,初步培养幼儿节奏感,让孩子们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二)创建之中——打击乐器进课堂,让每个孩子畅游于打击乐小世界中。

在开展奥尔夫节奏活动基础上,教师在这一阶段开始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为他们选择适合学习和演奏的乐器。重点开展的特色乐器有:木

琴、军鼓、爵士鼓、腰鼓、桶鼓、古筝、铝片琴、口风琴、旋律钟。我们初步做到了“班班有乐器,人人爱音乐”。通过手把手的教学,锻炼了幼儿双手协调性及手指小肌肉动作。

在特色活动课程安排上,我们也能根据幼儿能力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及课时,并形成了音乐园本特色课程汇编书《敲敲打打玩音乐》。内容包括各年龄段常用的打击乐器及演奏方法。

(三)创建之今——班班组建小乐队,让每个孩子享受团队合作的快乐为了发挥幼儿自主性,我们鼓励孩子们为自己的乐队起个好听的名字。这一阶段重点组建的打击小乐队有:小班的苗苗自制小乐器队、中班有咚咚军鼓队、哗哗腰鼓队、乐乐桶鼓队、大班有贝贝爵士鼓队、叮叮木琴队、欢欢铝片琴队等。真正做到了班班有乐队。小乐队参与率达到100%。在乐队练习、演奏过程中我们也惊喜地发现孩子们音乐素养、团队精神得到提升。如孩子们以前每每拿到乐器后幼儿总喜欢敲敲打打,持续性不强。自从进行了乐队演奏后,他们感受到只有听从指挥的声音才是整齐、有序、好听、美妙的声音,明白必须服从指挥。我们让幼儿想象自己正在为台下观众演出,自己的一举一动将影响到整个乐队演出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活动的主角,使孩子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培养了同伴间的默契和协调。

(四)创建之“乐”——奏响红幼快乐歌,让每个孩子体验一份成功喜悦

1、快乐一:“小乐队”特色活动显成果

(1)、我园大班年级打击乐合奏《白龙马》参加常州市“中华福宝宝”巡展活动,获得市教委领导一致好评;器乐演奏《斗牛舞》等参加红梅社区广场演出,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2)、2010年,市教育局领导观摩了我园《音乐之舟从这里起航》打击乐器专场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常州电视台都市新闻坊对此做了专题新闻报道。

(3)、连续3年开展了“打击乐艺术节”、“奥尔夫音乐节”等专场演出。

(4)、同时,我们还经常带领小乐队参加社区广场演出、举办社区“敲敲打打”新年音乐会,以取得家长及社区的支持,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2、快乐二:逐渐形成艺术特色校园文化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没有特长的教师,就没有幼儿园的特色,也就难以形成特色的幼儿园文化。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重点制定了特色教师培养计划,为打击乐特色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我们主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教育能力。在此期间也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能适应特色教育的教师:其中2名老师获得奥尔夫音乐教师国际执照,20多名名教师先后获得爵士鼓、木琴、古筝、二胡、柳琴考级证书。在老师的精心培训下,园内先后有150多名孩子分获古筝、爵士鼓考级四、五级。5位小朋友分获全国爵士鼓比赛一、二等奖。

此外,我园艺术化的环境也彰显了我园校园文化品位。走进红幼,映入眼帘的是具有音乐氛围的音乐大厅;楼梯上跳跃的是七彩的五线谱;户外长廊上悬挂的是与孩子互动的节奏卡、视听卡通动物;宣传橱窗里呈现的是打击乐特色活动精彩瞬间;照片墙上展露的是孩子们演出时快乐的笑脸……每一块墙壁,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孩子随时随地受到音乐氛围的熏陶,真正体现校园处处皆教育的文化内涵。我园还于2010年新增4间打击乐专用教室,为打击乐艺术活动开展奠定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追求着是快乐的,生活着是幸福的。展望未来,我们将秉承红梅幼厚实凝重的园所文化底蕴,让“快乐小乐队”特色活动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更显美好,让“享受艺术快乐”在我们的师幼中不断传承。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