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线传输网络信号的方法

同轴线传输网络信号的方法
同轴线传输网络信号的方法

以太网以太网信号的转换延长信号的转换延长信号的转换延长

1.1.概述概述概述

局域网的网络信号的局域网的网络信号的传输一直是受网线的100米距离限制,光纤传输又超过这种距离,目前一种利用EOC 传输技术的转换器可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该设备可通过单根同轴电缆传输实时数字高清IP 视频和低压电源,最远距离可达250米(RG11),支持全双工100Mbps。一台作为发送端(从主机-摄像机远端),一台作为接收端(主机-NVR 本地端)。产品产品产品可以广泛应用在铁路可以广泛应用在铁路可以广泛应用在铁路、、城市交通等安防监控众多领域城市交通等安防监控众多领域和系统升级改造的项目中和系统升级改造的项目中和系统升级改造的项目中。。有助于实现视频监控系统从模拟CCTV 到网络IP 监控的无缝过渡监控的无缝过渡。。该产品该产品支持支持P o E 和P o C 技术,前端的IP 摄像机和设备也无需单独布电源电缆。

2.2.特性特性特性

利用一根同轴线传输及延长网络数字信号。支持网络高清摄像机的信号延长。

支持PoE 供电的设备使用。如PoE 摄像机。

一对一配合使用,最大信号传输距离250米(RG11线缆)

支持完全透明的100BaseT 全双工网络速率,设备自适应;

产品各端口内置静电保护,过电压保护功能。

电源从末端往前端输送,只需在末端加装外置电源变压器或PoE 供电设备即可实现发射器和PoE 设备的同时取电。

内置ESD 保护电路,能有效防止静电损坏;

CE 及FCC 认证产品。

独有特性独有特性

电源是从接收接收接收主机端主机端

主机端输入,通过同轴电缆使用PoC(power on cable)技术对发送端从机及摄像机进行供电;电源输入和输出支持PoE 供电。

3.3.使用环境使用环境使用环境

接收端(主机-NVR 端) 通过PoE 交换机提供电源,发送端(从机-摄像机远端)不需额外的电源;前端摄像机可选择转换器的PoE 端口供电,无PoE 功能的摄像机必须使用单独的电源。

接收端(主机-NVR 端) 通过PoE 供电模块提供电源,发送端(从机-摄像机远端)不需额外的电源;前端摄像机

接收端(主机-NVR 端) 通过单独的电源适配器提供电源,发送端(从机-摄像机远端)不需额外的电源;前端摄像机可选择转换器的DC 端口供电,但需要注意电压是否与摄像机匹配,建议摄像机使用单独的电源。 当转换器完整地建立链接后,转换器的RJ45口的指示灯将被点亮;黄灯闪烁示意有数据在交换;当一端接入的的设备为10Mbps 时,整个链路都以10Mbps 速率运行,RJ45口指示灯呈关闭状态。 注意注意::

连接器和电缆的阻抗必须匹连接器和电缆的阻抗必须匹配配,很多的设备问题经常是因为劣质的电缆和连接器造成的很多的设备问题经常是因为劣质的电缆和连接器造成的;;但是由于传输电缆的质量也不能确定缆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所以经过不同长度和不同品质的电缆后所以经过不同长度和不同品质的电缆后,,到达远程摄像机点时输出的电压会不相同到达远程摄像机点时输出的电压会不相同!!由于大多数摄像机本身内部没有宽电压供电的设计于大多数摄像机本身内部没有宽电压供电的设计,,所以在使用转换器辅助DC 端口输出电源给摄像机供电端口输出电源给摄像机供电,,请注意输出电源和摄像机的电源是否匹配注意输出电源和摄像机的电源是否匹配。默认情况下默认情况下,,末端末端((摄像机端摄像机端))没有将辅助DC 端口电源进行输出端口电源进行输出,,以免使用不当烧坏摄像机等设备以免使用不当烧坏摄像机等设备。。

产品应用图产品应用图

适宜使用的项目适宜使用的项目::

1、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如原有同轴线布线的模拟系统的升级改建。

2、网络延伸项目。原有的网线网络系统进行扩容,如机房扩迁。

3、POE 设备的投入使用。如户外广告信息发布平台。

4、固定线路的改造。如地面以下已经布线结束的系统,不能重新开挖地面,可直接采用网络信号转换器解决此类问题。

5、平安城市项目改造。原有的模拟系统的平安城市前端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从摄像机到达光纤端的距离非常适用。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广大工程商挺挠头的一件事,随着工程中监控设备价格的透明性和工程商竞争的加剧,信号传输部分的费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目前,在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方式,对于不同场合、不同的传输距离,怎样能保证传输质量、降低费用,根据多年的工程经验,在这里我们作一些介绍供参考。 一、同轴电缆传输 (一)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信号视频基带信号也就是通常讲的视频信号,它的带宽是0-6MHZ,一般来讲,信号频率越高,衰减越大,一般设计时只需考虑保证高频信号的幅度就能满足系统的要求,视频信号在5.8MHZ的衰减如下:SYV75-3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30dB/1000米, SYV75-5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19dB/1000米,,SYV75-7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13dB/1000米;如对图象质量要求很高,周围无干扰的情况下,75-3电缆只能传输100米,75-5传输160米,75-7传输230米;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选择的摄像机不同、周围环境的干扰等,一般来讲,75-3电缆可以传输150米、75-5可以传输

300米、75-7可以传输500米;对于传输更远距离,可以采用视频放大器(视频恢复器)等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和补偿,可以传输2-3公里;另外,通过一根同轴电缆还可以实现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共同传输,即同轴视控传输技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技术:在监控系统中,需要传输的信号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图像信号,另一个是控制信号。其中视频信号的流向是从前端的摄像机流向控制中心;而控制信号则是从控制中心流向前端的摄像机(包括镜头)、云台等受控对像;并且,流向前端的控制信号,一般又是通过设置在前端的解码器解码后再去控制摄像机和云台等受控对像的。同轴视控传输技术是利用一根视频电缆便可同时传输来自摄象机的视频信号以及对云台、镜头的控制功能,这种传输方式节省材料和成本、施工方便、维修简单化,在系统扩展和改造时更具灵活性;同轴视控实现方法有两类:一是采用频率分割,即把控制信号调制在与视频信号不同的频率范围内,然后同视频信号复合在一起传送,再在现场做解调将两者区分开;由于采用频率分割技术,为了完全分割两个不同的频率,需要使用带通滤波器、带通陷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低通陷波器,这样就影响了视频信号的传输效果;由于需将控制信号调制在视频信号频率的上方,频率越高,衰减越大,这样传输距离受到限制;另外方法是采用双调制的方

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技术: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隐私的社会,只要有设备和条件,别人想跟踪你的位置实在是太简单了,不管是你在大街上走还是在商场里逛,只要上面想,你的行踪都很难不被暴露。好比我们看大片,罪犯在这边打电话,FBI在那边定位,唧唧几声,就把你的大概方位确定了。千万别以为这是什么高深技术,我们天朝网警照样玩的转。而且,随着网络越来越向智能化和移动化发展,一些很有意思的应用都可能和将来的定位技术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twitter,Aardvark,包括一些很有前途的mobile game,等等。 Google Latitude一出后, 很多朋友都惊诧于无gps条件下其定位的准确性,也有不少人因此对通过wifi定位比较感兴趣。其实各式各样的无线通信技术都可以用来定位,由于通信距离的不同,有的可以用来室内定位,有的可以用来室外定位。 这里,我尝试着对一些逐渐在普及的定位技术做一些讲解,考虑到GPS的普及性, GPS定位原理和优缺点就在这里忽略了。其实无线定位的流程很简单,大概都遵从交换信号===>数据融合===>建模求解的步骤。下面就针对不同技术的不同重点,把这个过程分割介绍。 手机基站网络 通过基站网络的检测来进行户外定位是一个相对成本低, 成熟, 但是精度不高 的方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 手机要通信, 就需要通过蜂窝 网络和一个个基站交换数据,从而实现和别的手机的通信. 而考虑到双方通信的距离和现实中基站的放置密度,每一个手机都可能被覆盖于多个基站,如果能通过某种方法得到每个基站对于手机的检测数据,通过特定的data fusion技术,就可以大致估算初当前手机的位置。在这里,data fusion是最关键的技术,事实上也是下面会介绍的大多数其他定位技术的基础,所以花多点篇幅介绍一下。为了简化,我们只考虑二维平面情况,也就是说每个点都只有(x,y)值, 不考虑z平面。 以前常用的data fusion技术包括TOA — time of arrival data fusion, AOA — angle of arrival data fusion, 以及混合型技术. 假设下面这张图是一个分布示意图, 图中出现的几个基站(Base Station)都能和当前手机, 也就是MS(Mobile Station)所在位置通信.

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研究

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移动智能终端已非常普及,有着极高的商业价值,成为运营商们的经营重点。而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其有着紧密联系,对于通信行业影响重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为了让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更加便捷、精确、智能、广泛与有效,笔者对无线定位技术应用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智能交通系统 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内部竞争愈发激烈,移动智能终端逐渐实现普及应用。在新的通信行业背景下,定位服务和无线定位技术为相互发展与促进的作用,在移动通信中正逐渐发展并日趋完善。移动通信领域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增值服务,为进一步提升定位服务水平,寻求新的利润点,应加强对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和探索,需要加大对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力度,为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1无线定位技术概述 无线定位技术主要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接收无线电波,接收了幅度、相位和传输时间等参数以后,再通过相应算法计算无线电波包含的相位、传输时间等信息,这样就能成功实现定位,通过对目标的精准定位找到物体的位置。测量方法可以直接决定无线定位技术的精度,其定位的准确性与具体的测量方法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测量方法也属于移动通信的一种技术手段,是无线定位技术在移动通信中运用的关键。无线测量方法在不断改进,定位方法得到完善与多样化发展,而且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其定位技术水平有效提升,精准度也不断提高,对于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给移动位置业务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空间。当前的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形式多变,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如AOA 定位、TOA定位和TDOA定位等形式,而且每一种形式都有不同的效果,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于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也有重要作用。 2无线定位技术的分类 2.1场强定位法。场强地位,就是通过检测接受信号的场强值进行定位的方式,也就是利用场强值和信道衰落模型列出方程,准确估算出信号收发距离,然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第二版课后答案

】 第一章绪论 填空 1.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 LAN MAN WAN 3. ARPAnet 4.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5. ALOHANET 6. 可以让人们摆脱有线的束缚跟便捷更自由地进行沟通 7. 协议分层 8. 协议 — 9. 应用程序、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 10.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连层、主机至网络层 11. MAC协议 单选1-3 D A C 多选 1 AC 2 ABC 判断1-4 T F F F 名词解析: 1、无线体域网是由依附于身体的各种传感器构成的网络 2、无线穿戴网是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可穿戴式计算机技术、穿戴在人体上、具有智能收集人体和周围环境信息的一种新型个域网 3、TCP/IP:P12,即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 、 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4、OSI RM:即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简答题: 1、答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第二阶段形成阶段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第四阶段高速网络技术阶段。如果想加具体事例查p1-2 2、答无线网络从覆盖范围可分为如下三类。第一类系统内部互连/无线个域网比如蓝牙技术红外无线传输技术第二类无线局域网比如基本服务区BSA移动Ad Hoc网络第三类无线城域网/广域网比如蜂窝系统等。 …

3、答从无线网络的应用角度看可以划分出 ①无线传感器网络例如能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用户终端②无线Mesh网络例如Internet中发送E-mail③无线穿戴网络例如能穿戴在人体上并能智能收集人体和周围环境信息④无线体域网例如远程健康监护中有效地收集信息。 4、答P5不确定WLAN,GPRS,CDMA 5、答P9第一段第三句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举例准确地说它是在同等层之间的实体通信时有关通信规则和约定的集合就是该层协议例如物理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应用层协议。 6、答主要有国际电信标准国际ISO标准Internet标准 1.美国国际标准化协会AN SI 2.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3.国际通信联盟 ITU 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协会(ISOC)和相关的Internt工程任务组IETF 6.电子工业联合会(EIA)和 相关的通信工业联合会TIA 7、答p13无线网络的协议模型显然也是基于分层体系结构的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说重点关注的协议层次是不一样的。 第二章无线传输基础 填空 1、电磁波 2、FCC 3、全向的 4、天线 5、定向 6、地波 7、衍射 8、快速或慢速平面的 9、Christian Doppler 10、数据 11、信号 | 12、传输 13、模拟 14、ASK FSK PSK 15、扩频技术 16、大于 17、DSSS FHSS THSS 单选 1-5 A C C C D 6-7 A B 多选 1 ACD 2 ABCD 3 BCD 4 ABC 5 AB 6 ABC 判断 1-5 F T T T T 6-10 F T T T F 10-14 F T T T 名词解析: 1、微波波长介于红外线和特高频之间的射频电磁波

什么是变送器的二线制和四线制信号传输方式

什么是变送器的二线制和四线制信号传输方式?......什么是...... 二线制传输方式中,供电电源、负载电阻、变送器是串联的,即二根导线同时传送变送器所需的电源和输出电流信号,目前大多数变送器均为二线制变送器;四线制方式中,供电电源、负载电阻是分别与变送器相连的,即供电电源和变送器输出信号分别用二根导线传输。......请看变送器八问八答。 一.什么是两线制电流变送器? 什么是两线制?两线制有什么优点? 两线制是指现场变送器与控制室仪表联系仅用两根导线,这两根线既是电源线,又是信号线。两线制与三线制(一根正电源线,两根信号线,其中一根共GND) 和四线制(两根正负电源线,两根信号线,其中一根GND)相比,两线制的优点是: 1、不易受寄生热电偶和沿电线电阻压降和温漂的影响,可用非常便宜的更细的导线;可节省大量电缆线和安装费用; 2、在电流源输出电阻足够大时,经磁场耦合感应到导线环路内的电压,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因为干扰源引起的电流极小,一般利用双绞线就能降低干扰;两线制与三线制必须用屏蔽线,屏蔽线的屏蔽层要妥善接地。 3、电容性干扰会导致接收器电阻有关误差,对于4~20mA两线制环路,接收器电阻通常为250Ω(取样Uout=1~5V)这个电阻小到不足以产生显著误差,因此,可以允许的电线长度比电压遥测系统更长更远; 4、各个单台示读装置或记录装置可以在电线长度不等的不同通道间进行换接,不因电线长度的不等而造成精度的差异,实现分散采集,分散式采集的好处就是:分散采集,集中控制.... 5、将4mA用于零电平,使判断开路与短路或传感器损坏(0mA状态)十分方便。 6,在两线输出口非常容易增设一两只防雷防浪涌器件,有利于安全防雷防爆。 三线制和四线制变送器均不具上述优点即将被两线制变送器所取代,从国外的行业动态及变送器心片供求量即可略知一斑,电流变送器在使用时要安装在现场设备的动力线上,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监测系统则位于较远离设备现场的监控室里,两者一般相距几十到几百米甚至更远。设备现场的环境较为恶劣,强电信号会产生各种电磁干扰,雷电感应会产生强浪涌脉冲,在这种情况下,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在恶劣环境下远距离可靠地传送微小信号。 两线制变送器件的出现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我们以DH4-20变送模块为核心设计了小型、价廉的穿孔型两线制电流变送器。它具有低失调电压(<30μV)、低电压漂移(<0.7μV/C°)、超低非线性度(<0.01%)的特点。它把现场设备动力线的电流隔离转换成4~20mA的按线性比例变化的标准电流信号输出,然后通过一对双绞线送到监测系统的输入接口上,双绞线同时也将位于监测系统的24V工作电源送到电流变送器中。测量信号和电源在双绞线上同时传送,既省去了昂贵的传输电缆,而且信号是以电流的形式传输,抗干扰能力得到极大的加强。 二.电流变送器的4-20mA输出如何转换? 两线制电流变送器的输出为4~20 mA,通过250 Ω的精密电阻转换成1~5V或2-10V的模拟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有多种方法,如果系统是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工业

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堂下考试答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 考试科目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姓名 年级 专业 2016年 6月28日

D2D终端直通技术研究 摘要:D2D(device-to-device)通信是一种在蜂窝系统的控制下,允许终端用户通过共享小区资源进行直接通信的新技术,通过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在某些场景下使移动通信变得更加直接和高效,缓解基站压力,提高用户体验。本文首先给出了D2D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重点关注干扰管理、模式选择、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最后对D2D通信技术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构想。 关键词:D2D通信技术;蜂窝网络;资源分配;下一代网络 一、D2D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D2D(Device-to-Device)通信,也称为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Pro Se),是由3GPP组织提出的一种点到点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在蜂窝通信系统的控制下允许LTE终端之间利用小区无线资源直接进行通信,而不经过蜂窝网络中转。作为面向5G的关键候选技术,D2D技术能够提升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减轻系统负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由于降低了通信距离,D2D技术还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发射功率,减少电池消耗,提高终端续航时间。LTE-D2D 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 (1)工作在许可频段 基于LTE技术的D2D工作在许可频段,作为LTE通信技术的一种补充,它使用的是蜂窝系统的频段,通过基站对无线资源的控制使得对小区其他用户的干扰控制在可接受围,因此可以给用户提供干扰可控的环境和较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并且利用网络中广泛分布的用户终端以及D2D通信链路短距离的特点,可以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获得资源空分复用增益。而蓝牙、Wi-Fi Direct、Flash Lin Q等技术,工作在免许可频段,存在严重干扰,通信QoS无法得到保障。 (2)网络参与D2D通信流程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传输方式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传输方式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广大工程商挺挠头的一件事,随着工程中监控设备价格的透明性和工程商竞争的加剧,信号传输部分的费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目前,在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方式,对于不同场合、不同的传输距离,怎样能保证传输质量、降低费用,根据多年的工程经验,在这里我们作一些介绍供参考。 一、 同轴电缆传输 (一)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信号 视频基带信号也就是通常讲的视频信号,它的带宽是0-6MHZ,一般来讲,信号频率越高,衰减越大,一般设计时只需考虑保证高频信号的幅度就能满足系统的要求,视频信号在5.8MHZ的衰减如下:SYV75-3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30dB/1000米, SYV75-5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 19dB/1000米,,SYV75-7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13dB/1000米;如对图象质量要求很高,周围无干扰的情况下,75-3电缆只能传输100米,75-5传输160米,75-7传输230米;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选择的摄像机不同、周围环境的干扰等,一般来讲,75-3电缆可以传输150米、75-5可以传输300米、75-7可以传输500米;对于传输更远距离,可以采用视频放大器(视频恢复器)等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和补偿,可以传输2-3公里;另外,通过一根同轴电缆还 可以实现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共同传输,即同轴视控传输技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技术: 在监控系统中,需要传输的信号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图像信号,另一个是控制信号。其中视频信号的流向是从前端的摄像机流向控制中心;而控制信号则是从控制中心流向前端的摄像机(包括镜头)、云台等受控对像;并且,流向前端的控制信号,一般又是通过设置在前端的解码器解码后再去控制摄像机和云台等受控对像的。同轴视控传输技术是利用一根视频电缆便可同时传输来自摄象机的视频信号以及对云台、镜头的控制功能,这种传输方式节省材料和成本、施工方便、维修简单化,在系统扩展和改造时更具灵活性;同轴视控实现方法有两类: 一是采用频率分割,即把控制信号调制在与视频信号不同的频率范围内,然后同视频信号复合在一起传送,再在现场做解调将两者区分

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讨论了基于移动台和网络的两种无线定位方案,对几类常用的无线定位方法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GSM和CDMA 两种蜂窝系统中无线定位的应用特点,最后提出了无线定位技术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蜂窝系统 无线定位 CDMA GSM 1 引言 无线定位在军事和民用技术中已获得了广泛应用。现有的定位和导航系统有:雷达,塔康,Loran C,VORTAC,JTIDS(联合战术信息分布系统),GPS等。对地面移动用户的定位来说,这些技术中以GPS最为重要。近年来GPS发展很快,其单点定位精度达20~40m。但是把GPS功能集成到移动台上需全面更改设备和网络,增加成本;且用户同时持有移动电话和GPS手机很不方便,所以移动用户及设备生产商和网络运营商希望能直接由移动台实现定位。 直接利用移动台进行定位已研究多年,近年来,由于对移动台用户定位的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无线定位的研究。1996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颁布了E-911法规,要求2001年10月1日起蜂窝网络必须能对发出紧急呼叫的移动台提供精度在125m内、准确率达到67%的位置服务。1998年又提出了定位精度为400m、准确率不低于90%的服务要求。1999年FCC对定位精度提出新的要求:对基于网络定位的精度为100m、准确率达67% ,精度300m、 准确率达95%;对基于移动台的定位为精度50m、准确率67% ,精度150m、准确率95%。FCC 的规定大大推动了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的发展。在蜂窝系统中实现对移动台的定位除了满足E -911定位需求外,还具有以下重要用途: (1)基于移动台位置的灵活计费,可根据移动台所在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 (2)智能交通系统(ITS),ITS系统可以方便提供车辆及旅客位置、车辆调度、追踪等服务。 (3)优化网络与资源管理,精确监测移动台,使网络更好决定进行小区切换的最佳时刻。同时,根据其位置动态分配信道,提高频谱利用率,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专业技术与网络专业技术相结合产物

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就是通过无线信道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通俗地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网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 无线局域网概述 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5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技术,采用无线电信号进行资料的传输。这项技术令许多学者产生了灵感。1971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员创建了第一个无线电通讯网络,称作ALOHNET。这个网络包含7台计算机,采用双向星型拓扑连接,横跨夏威夷的四座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上。从此,无线网络正式诞生。 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1)灵活性和移动性。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位置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无线局域网另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移动性,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可以移动且能同时与网络保持连接。 (2)安装便捷。无线局域网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局域网络。 (3)易于进行网络规划和调整。对于有线网络来说,办公地点或网络拓扑的改变通常意味着重新建网。重新布线是一个昂贵、费时、浪费和琐碎的过程,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4)故障定位容易。有线网络一旦出现物理故障,尤其是由于线路连接不良而造成的网络中断,往往很难查明,而且检修线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无线网络则很容易定位故障,只需更换故障设备即可恢复网络连接。

(5)易于扩展。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可以很快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扩展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节点间"漫游"等有线网络无法实现的特性。 由于无线局域网有以上诸多优点,因此其发展十分迅速。最近几年,无线局域网已经在企业、医院、商店、工厂和学校等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无线局域网的理论基础 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传输媒体主要有两种,即红外线和无线电波。按照不同的调制方式,采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体的无线局域网又可分为扩频方式与窄带调制方式。 (1)红外线(Infrared Rays,IR)局域网 采用红外线通信方式与无线电波方式相比,可以提供极高的数据速率,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设备相对便宜而且简单。但由于红外线对障碍物的透射和绕射能力很差,使得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都受到很大限制,通常IR局域网的覆盖范围只限制在一间房屋内。 (2)扩频(Spread Spectrum,SS)局域网 如果使用扩频技术,网络可以在ISM(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内运行。其理论依据是,通过扩频方式以宽带传输信息来换取信噪比的提高。扩频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和隐蔽性强、保密性好、多址通信能力强的特点。扩频技术主要分为跳频技术(FHSS)和直接序列扩频(DSSS)两种方式。

音频信号的两种传输方式

音频信号的两种传输方式 前言 音频信号有两种传输方式,即平衡式(XLR)与非平衡式(RCA)。关于两种传输模式究竟孰优孰劣,这个问题长久以来都有争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两种传输方式。(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在文末留言~) 在讨论两种传输方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音频信号,因为你首先得知道你要传输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吧? 音频信号 音频信号是(Audio)带有语音、音乐和音效的有规律的声波的频率、幅度变化信息载体。 根据声波的特征,可把音频信息分类为规则音频和不规则声音。其中规则音频是我们熟悉的语音、音乐和音效。规则音频是一种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可用一条连续的曲线来表示,称为声波。另一种不规则音频就没规律可言了,噪音之类的都是。 一.信号的平衡传输(XLR)

平衡传输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音频信号传输方式。它是利用相位抵消的原理,将音频信号传输过程中所受的其它干扰降至最低。 平衡式音源输出(公头)、功放前级输入(母头)端口都是使用三个脚位的连接插件,平衡传输线里的三芯,一芯传输正半波(正相)信号,一芯传输的是负半波(反相)信号,最后一芯是地线。 平衡式连接必须注意的问题 1、它需要并列的三根导线来实现,即接地、热端、冷端。所以平衡输入、输出插件必须具有3个脚位,如卡农或大三芯插件(如图)。 2、传输线当然也得是2芯1屏蔽层的线,由于热端信号线和冷端信号线在同一屏蔽层内相对距离很近,所以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其他干扰信号也几乎相同。然而被传输的热端信号和冷端信号的相位却相反,所以在下一级设备的输入端把热端信号和冷端信号相减,相同的干扰信号被抵消,被传输信号由于相位相反而不会损失。所以在专业的场合和传输距离比较远的时候通常使用平衡传输方法。 3、器材之间的平衡式连接必须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与欧洲的规格完全不同:三芯中除接地外,正、负两芯美规与欧规是相反的(美规1地2正3负,欧规1地2负3正)。

无线定位技术

填空题 1.GSM的鉴权身份认证:IMSI 手机的IMSI 身份证,核心网络和手机上都有,进行比对。身份证必须有防伪机制才能保证它的安全使用。GSM系统的鉴权体制用户标识和密码 手机打电话或者上网之前,首先要向移动网络提供自己的用户标识和密码2.GSM基站广播内容 GSM广播频率校正信号、同步信号、基站的标识、空中接口的结构参数 3.位置更新的三种情况 手机开机,周期性更新上报,移动小区 4.GSM的采样频率是多少?为什么使用这个频率? GSM手机釆样频率是8khz。 语音信号的频率通常在300~3400Hz之间,抽样频率应大等于两倍的抽样信号频率,才能不失真。 5.GSM900、GSM1800分别有多少个频点以及载频间隔是多少? GSM900有124个频点,GSM1800有374个频点,载频间隔为200KHz 6.关于切换方式 硬切换,软切换”接力切换 7.MS,BTS,MSC,IMSI,HLR分别是什么意思 MS移动台 BTS基站收发信机 MSC移动交换中心 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8.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区别 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区别主要在于接口和信道,无线通信的接口是空中接口,信道是电磁波等,有线通信的接口是固定接口,信道是电线等有形信道。 9.无线通信信道编码的几种方式 10.语言编码和空中接口发送的速率 空中接口发送速率:22.8bit/s 11.列出几种纠错方法 0检错重发法,前项纠错发,反馈校正法。 12.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目的 信源编码是以提高通信有效性为目的的编码。信道编码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为目的的编码。 13.列出几种调制方法 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 14.简述数据率和带宽的区别 数据率是数据能够进行通信的速率单位是bit/s,可以指调制速率;带宽指的是传输信号所占的带宽单位是Hz,值得是频谱宽度。 15.列出三种复用技术 时分复用,空分复用,频分复用 16.模数转换三过程 采样,量化,编码

G无线通信网络蜂窝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

5G 无线通信系统:前景和挑战 5G 无线通信网络 蜂窝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 演讲人:蓝之远 小组成员:蓝之远、孔胜、黄栋、刘威阳、 刘冰、徐迪、徐明月、赵晓通 2014年10月

目录

一、摘要 第4代无线通信系统已经部署或即将被部署在许多国家。然而,随着无线移动设备和服务爆炸式的发展,它们仍然面临着甚至4G不能调解的一些挑战,例如,频谱危机和高能耗。无线系统设计人员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高数据率和移动性要求的需求的新的无线应用。因此,已经开始研究第五代无线系统,预计将在2020年部署。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个潜在的蜂窝体系结构,分室内场景和室外场景,并讨论5G无线通信系统各种有前途的技术,比如,大规模MIMO,节能高效通信,认知无线电网络和可见光通信。还讨论了未来面对这些潜在的技术的挑战。 二、介绍 创新和有效的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已在提高世界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无线通信网络在全球ICT战略中可能是最关键的因素,是许多其他工业的支柱。它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欧洲移动天文台报道称:移动通信业在2010年有总计1740亿欧元收入。一举超过了航空工业和制药业。无线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沟通能力、在商业活动和社交活动中的生活。 无线移动通信显着的成就反映技术更新快速步调。从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2G)在1991年的初次露面到3G系统在2001年首次着手进行,无线移动系统从一个单纯的电话系统已经变换成一个能传输丰富多媒体内容的网络。4G无线系统设计满足高级国际移动通信(IMT-A)的需求,利用IP协议提供所有服务。在4G系统,采用一种高级无线电接口,是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链路适配(或自适应)技术。4G无线网络可以支持在低速移动中1 Gb/s速率,例如漫游/本地无线接入;在高速移动中最高100Mb/s,例如移动接入。长期演进(LTE)和它的延伸,先进的长期演进系统,作用可实现的4G系统,最近已部署或很快将在全球部署。 然而,订制移动宽带系统的用户数量每年都在以引人关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更快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时尚的手机,总的来说,与他人或获取信息的即时通信。当今更强大的智能手机和便携式电脑越来越受欢迎,它追求先进的多媒体功能。这导致了无线移动设备和服务的爆发。EMO指出,从2006年以来移动宽带每年以92%的速度增长。它已被无线世界研究论坛的预测(WWRF)到2017年时有7万亿无线设备服务于7亿人口;换句话说,连接网络的无线设备将达到世界人口的1000倍。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无线上网,很多研究需要面临解决的挑战。 最关键性的挑战之一是物理上为蜂窝通信分配的射频(RF)频谱十分稀缺。蜂窝频率使用超高频段的手机,通常范围从几百MHz到几GHz。这些频谱大量被使用,使运营商获得更多的频谱很困难。另一个挑战是,先进的无线技术的部署是以高能耗为代价。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能量消耗的增加会间接的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目前被认为是对环境的一大威胁。此外,它已被报道,蜂窝运营商基站(BSS)的能耗占他们的电费账单70%。事实上,节能高效的通信不在4G无线系统的初始条件之一,但它是后一阶段的问题。其他挑战,例如,平均频谱效率,高速率和高移动性,无缝覆盖,不同的服务质量(QoS)要求,和分散的用户体验(不同的无线设备/接口和异构网络不兼容性),仅举几例。 所有上述问题给蜂窝服务供应商施加更多压力,他们正面临着不断增加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大的网络容量,更高的频谱效率,更高的能源效率,高流动性的新的无线应用所需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 1、视频基带传输:最为传统的电视监控传输方式,对0~6MHz视频基带信号不作任何处理,通过同轴电缆(非平衡)直接传输模拟信号。 优点:短距离传输图像信号损失小,造价低廉,系统稳定。 缺点:传输距离短,300米以上高频分量衰减较大,无法保证图像质量。布线量大、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适合小系统。尤其是现在非标线材盛行的今天,当你发现有视频干扰,加矩阵后字符跳动,通过视频分配器后画面有干扰时,查查自己使用的线缆达标吗? 2、光纤传输:常见的有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是解决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电视监控传输的最佳解决方式,通过把视频及控制信号转换为激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 优点:传输距离远、衰减小,抗干扰性能最好,适合远距离传输。标准的光端机都0---20公里传输距离,8路光端机性价比最高,这个跟光头有关系,做光端机的朋友都知道。现在光端机价格很便宜,但质量好的还是很贵。 缺点:对于几公里内监控信号传输不够经济;光熔接及维护需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操作处理,维护技术要求高,不易升级扩容。有的工程人员为了省那便宜的光跳线和法兰,直接尾纤接设备了,以后维修的时候你就知道那根跳线和法兰有多重要。 3、网络传输:解决城域间远距离、点位极其分散的监控传输方式,采用MPEG2/ 4、 H.264音视频压缩格式传输监控信号。 优点:采用网络视频服务器作为监控信号上传设备,有Internet网络安装上远程监控软件就可监看和控制。 缺点:受网络带宽和速度的限制,只能传输小画面、低画质的图像;每秒只能传输几到十几帧图像,动画效果十分明显并有延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不过我很看好网络传输。 4、双绞线传输(平衡传输):也是视频基带传输的一种,将75Ω的非平衡模式转换为平衡模式来传输的。是解决监控图像1Km内传输,电磁环境复杂场合的解决方式之一,将监控图像信号处理通过平衡对称方式传输。

无线传输技术及应用.

无线传输技术及应用 本选修课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无线传输技术远程操作方便的特点,选择了 TC35i无线传输方案。 一.课题用途: 在工业方面:操作员用手机和电脑远距离监测、操作和控制工厂的设备。在农业方面:进行植物生长发育的远程控制。在生活方面:进行远程的LED宣传语控制。 二.课题方案: 用传感器接收要测的数据,传到单片机上,通过TC35i通信模块传输数据到操作人员的手机或者电脑上,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现场的上位机进行监测和操作。 三.无线通信模块: 3.1 TC35I介绍

TC35i新版西门子工业GSM模块是一个支持中文短信息的工业级GSM模块, TC35i由供电模块(ASIC)、闪存、ZIF连接器、天线接口等6部分组成。作为 TC35i的核心基带处 理器主要处理GSM终端内的语音和数据信号,并涵盖了蜂窝射频设备中的所有模拟和数字功能。 TC35i模块工作在EGSM900和GSM1800双频段,电源范围为直流3.3~4.8V ,电流消耗—休眠状态为3.5mA,空闲状态为25mA,发射状态为300mA(平均),2.5A 峰值;可传输语音和数据信号, 功耗在EGSM900(4类)和GSM1800(1类)分别为 2W和1W ,通过接口连接器和天线连接器分别连接SIM卡读卡器和天线。SIM电压为3V/1.8V,TC35i的数据接口(CMOS电平)通过AT命令可双向传输指令和数据,可选波特率为300b/s~115kb/s , 自动波特率为1.2kb/s~115kb/s。它支持Text 和PDU格式的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短消息),可通过AT命令或中断信号实现重启和故障恢复。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 TC35i模块内部结构图 3.2 TC35i硬件设计 1.发射端 发射端的模块TC35i模块有40个引脚,通过一个ZIF(Zero Insertion Force,零阻力插座)连接器引出。这40个引脚可以划分为5类,即电源、数据输入/输出、SIM卡、音频接口和控制。TC35i的第1~5引脚是正电源输入脚采用+4.2V,第6~10引脚是电源地。15脚是启动脚IGT,它与89C51的P1.3口相接,给IGT加一个大于100ms的低脉冲, 使TC35i进入工作状态。18脚RxD0通过2.2K电阻隔离和单片机的第11脚TXD相连;19脚TxD0为TTL的串口通讯脚,通过2.2K 电阻隔离和单片机的第10脚RXD相连。TC35i使用外接式SIM卡, 24~29为SIM卡引脚,SIM卡同TC35i是这样连接的:SIM上的CCRST、CCIO、CCCL、CCVCC和CCGND通过SIM卡阅读器与TC35i的同名端直接相连,ZIF连接座的CCIN引脚用来检测SIM卡是否插好,如果连接正确,则CCIN引脚输出高电

视频信号传输方式

频信号的传输方式 同轴电缆传输 在闭路监控系统中,同轴电缆是传输视频图像最常用的媒介。同轴电缆截面的圆心为导体,外用聚乙稀同心圆状绝缘体覆盖,再外面是金属编织物的屏蔽层,最外层为聚乙烯封皮。同轴电缆对外界电磁波和静电场具有屏蔽作用,导体截面积大,传输损耗越小,可以将视频信号传送更长的距离。 摄像机输出通过同轴电缆直接传输至监视器,若要保证能够清晰地加以显示,则同轴电缆的长度有限制。如果要传得更远,一种方法是改用截面积更大的同轴电缆类型,另一种方法是在靠近监视器外安装一台后均衡视频放大器(POST EQUALIZING VIDEO AMPLIFIER),通过补偿视频信号中容易衰减的高频部分使经过长距离传输的视频信号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以此来增长传输距离。 需要指出的是,后均衡视频放大器只能安装在靠近监视器之外,如果安装在摄像机附近则失效。此外,所有电缆均应是阻抗为75欧姆的纯铜芯电缆,绝对不可用镀铜或铝芯电缆。 采用同轴电缆传送视频信号时,由于存在不平衡电源线负载等因素会导致各点之间存在地电位差,其电压峰-峰幅值在0—10V。为此应采用被动式接地隔离变压器

(GROUND ISOLATION TRANSFORMER),它可放置在同轴电缆中存在地电位差的任何一处,并可放置多个),用它可以消除存在地电位差带来的问题,并有效地降低50Hz频率共模电压。 光纤视频传输 光纤是能使光以最小的衰减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透明玻璃或塑料纤维,光纤的最大特性是抗电子干扰,通讯距离远。 光纤有多模光纤和单一的传播路径,一般用于长距离传输,多模光纤的带宽为50M Hz—500M Hz/KM,单模光纤的带宽为2000MHz/KM,光纤波长有850nm,1310nm和1550nm等。850nm波长区为多模光纤通信方式;1550nm波长区为单模光纤通信方式;1310nm波长区有多模和单模两种;850nm的衰减较大,但对于2—3MILE(1MILE=1604m)的通信较经济。光纤尺寸按纤维直径划分有50μm缓变型多模光纤、62.5μm缓变增强型多模光纤和8.3μm突变型单模光纤,光纤的包层直径为125μm,故有62.5/125μm、50/125μm、9/125μm等到不同种类。由光纤集合而成的光缆,室外松管型为多芯光缆,室内紧包缓冲型有单缆和双缆之分。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的视频图像、音频、控制信号都可以通过光纤进行传输,传输系统也是由一个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组成。 现在单模光纤在波长1.31μm或1.55μm时光速的低损耗窗口,每公里衰减可作

浅谈无线定位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c9880988.html, 浅谈无线定位技术 作者:李倩 来源:《卷宗》2012年第06期 摘要:无线定位作为无线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近年来发展迅猛被广泛应用于导航、虚 拟实现和军事目标定位等方面。本文重点对几种常用的无线定位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无线定位、GPS、TDOA 1. 什么是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技术是利用WiFi技术的射频识别和传感器等设备,通过测量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时间、幅度、相位等参数,根据相关算法判断被测物体的位置,实现定位、监测和追踪特定目标位置,广泛应用于导航、机器人跟踪、虚拟实现和军事目标定位等方面。 2. 常用的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主要包括GPS、移动定位、超声波、UWB、 RFID、WiFi等几种定位方式。其 中GPS和移动定位主要应用在室外环境适合广域定位,其余几种主要应用在室内环境,适合短距离定位。下面本文将重点讨论几种常用的无线定位技术。 2.1 GPS定位技术 GPS包括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上。地面的接收机会接收GPS卫星发送的信号,从而获取导航和定位信息及观测量,并经过简单数据处理获取到达时间(TOA)信息,再结合卫星广播的星历信息实现实时导航和定位。GPS定位系统在开阔地定位精度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和保密性,可应用于室外车辆定位导航。但由于卫星信号容易被建筑物、金属覆盖物、浓密树林阻挡,往往无法精确定位。目前比较实用的是A-GPS即辅助GPS技术。它利用通信网络基站从远程定位服务器获取当前卫星的星图、俯仰角等信息,从而提高 GPS 卫星定位系统的性能和速度。 2.2Cell-ID定位技术 Cell-ID即小区识别号,在移动网络中每个小区都有一个唯一的利用移动终端所在Cell对应的小区识别号。只要系统能够把该小区基站设置的中心位置和小区的覆盖半径发送给移动终端,就可以粗略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Cell-ID定位实现简单,响应速度快,不需改动网络和 移动终端,有良好的覆盖性和可靠性。但是定位精度比较差且依赖于基站覆盖范围的大小,如果在基站分布较少的地区则很难精确定位,通常需与其他定位结合使用。 2.3智能天线AOA

无线传输与定位技术

《无线传输与定位技术》期末大作业

一、定位技术基本概述 1、什么是定位? 无线定位是指利用无线电波信号的特征参数估计特定物体在某种参考系中的坐标位置。按照唐策目标的方式,定位技术可以分为有源定位和无源定位。有源定位系统是通过主动发射电磁波来探测目标,定位精度高但极易受到敌方的干扰和攻击,特别是反辐射导弹的出现和使用对雷达等有源探测设备的战场生存状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谓无源定位,是指在不发射对目标照射的电磁波的条件下获取目标的位置。通过对辐射源信号的截获和测量,并利用相应的算法求解,无源定位系统即可获得目标的位置和轨迹。 2、为什么要定位? 无线定位最初是为了满足远程航海导航和军事领域精确制导等要求而产生的,20世纪7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出现使得定位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定位精度可达到数十米范围。近年来,定位技术开始应用于蜂窝网系统设计、信道分配、切换、E-911紧急援助、交通监控与管理领域。随着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快速增加,在短距离高速率无线通信的基础上,人们对位置信息感知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尤其在复杂环境中,如机场大厅、展厅、仓库、超市、图书馆、地下停车场、矿井等,常常需要确定移动终端或其持有者、设施与物品的位置信息,进而用于监控管理、安全报警、指挥调度、物流、遥测遥控和紧急救援等需求。然而,由于信号极易受到遮挡和多路径等传播因素的影响,在城市密集城区和室内封闭空间无法保证有效覆盖,因此对短距离高精度无线室内定位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可为最终实现室内外定位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如何定位? 在无线定位系统中,AOA(Angle of Arrival,到达角度)定位技术、TOA (Time of Arrival,到达时间)定位技术、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达时差)定位技术、FDOA(Frequenc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达频差)定位技术、AOA/TDOA联合定位技术和TDOA/FDOA联合定位技术等都是常用的基本定位技术。 当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系统所采用的定位方法主要有基于测距

音频信号的两种传输方式

音频信号的两种传输方式 、八 刖言 音频信号有两种传输方式,即平衡式(XLR)与非平衡式(RCA)。关于两种传输模式究竟孰优孰劣,这个问题长久以来都有争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两种传输方式。(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在文末留言?)在讨论两种传输方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音频信号,因为你首先得知道你要传输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吧? 音频信号 音频信号是(Audio)带有语音、音乐和音效的有规律的声波的频率、幅度变化信息载体。 根据声波的特征,可把音频信息分类为规则音频和不规则声音。其中规则音频是我们熟悉的语音、音乐和音效。规则音频是一种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可用一条连续的曲线来表示,称为声波。另一种不规则音频就没规律可言了,噪音之类的都是。 平衡传输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音频信号传输方式。它是利用相位抵消的原理, 将音频信号传输过程中所受的其它干扰降至最低。

平衡式音源输出(公头)、功放前级输入(母头)端口都是使用三个脚位的连接插件,平衡传输线里的三芯,一芯传输正半波(正相)信号,一芯传输的是负半波(反相)信号,最后一芯是地线。 平衡式连接必须注意的问题 1、它需要并列的三根导线来实现,即接地、热端、冷端。所以平衡输入、输 出插件必须具有3个脚位,如卡农或大三芯插件(如图)。 2、传输线当然也得是2芯1屏蔽层的线,由于热端信号线和冷端信号线在同一屏蔽层内相对距离很近,所以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其他干扰信号也几乎相同。然而被传输的热端信号和冷端信号的相位却相反,所以在下一级设备的输入端把热端信号和冷端信号相减,相同的干扰信号被抵消,被传输信号由于相位相反而不会损失。所以在专业的场合和传输距离比较远的时候通常使用平衡传输方法。 3、器材之间的平衡式连接必须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与欧洲的规格完全不同:三芯中除接地外,正、负两芯美规与欧规是相反的(美规1地2正3负, 欧规1地2负3正)。 音源与功放平衡接口的规格不同,能否连接使用? 可以,但声音是反相的(喇叭向后振动,此时声场变窄,声音稍显发闷)。 能不能发出正常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