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4)题。(共8分)【甲】浅浅一杯茶,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大众一方面来说,茶可以化腥解酒,待客迎宾。北京旧日的大碗茶是人们夏日解暑祛热的最佳饮料,茶馆是人们休闲、娱乐、社交、集会和交易的最佳场所,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中就可一见端倪。如今,老北京的茶馆大多(xiāo shēnɡnìjì),四川的茶馆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人们泡茶馆、摆龙门阵好不自在逍遥。从雅文化的一方面来说,“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他们在茶香中酝酿诗情,泼墨挥毫,颇多雅趣。苏轼“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李清照“酒阑更喜团茶苦”,“赌书消得泼茶香”,俱都深谙茶中真趣。

南宋时期茶种和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明朝中后期日本高僧利休开创日本茶道,定下“和、敬、清、寂”茶道四规。知堂老人①在《泽泻集》中曾对日本“茶道”有一精辟的解释:“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日本的追求“静思”与中国的追求“雅趣”成为东方茶文化的两大代表。在东方的土地上,。

【乙】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为国饮”。而楹联作为最小单位的独立文学作品,浓缩了汉语的精华。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在与茶结缘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茶联,如“得与天下同其乐,”、“;茶自峰生味更圆”、“,书能香我无须花”、“汲来江水烹新茗,”等。茶联,堪称中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不但有古朴典雅之美,而且有妙不可言之趣。

注:①知堂老人: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翻译家。自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B.葩(pā)“方”字的笔顺是:点,横,撇,横折钩

C.葩(bā)“方”字的笔顺是:点,横,撇,横折钩

D.葩(bā)“方”字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

(2)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2 分)

答:

(3)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填入【甲】文第二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或诗意、或禅意的茶道,为陷入红尘的人们诠释了修身怡情的最佳方式

B.或禅意、或诗意的茶道,为陷入红尘的人们诠释了修身怡情的最佳方式

C.或诗意、或禅意的茶道,为陷入红尘的人们提供了修身怡情的最佳方式

D.或禅意、或诗意的茶道,为陷入红尘的人们提供了修身怡情的最佳方式(4)下面四句分别填入【乙】文中横线处,可以构成四副茶联。请将这四句的序号,依次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2 分)

①茶亦醉人何必酒②买尽青山当画屏

③不可一日无此君④泉从石出情宜冽

答:

2.某班组织了“我爱博物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共6分)(1)请你从下面两则消息(节选)中任选一则,拟写标题。(2分)

【甲】1985年以前,北京地区有正式博物馆39座。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北京地区共有备案登记博物馆172座,增加了133座,平均每年新建4到5座。北京地区的博物馆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来讲都位于全国前列,并已超过纽约、马德里、柏林,仅次于伦敦,成为全球拥有博物馆数量第二多的城市。目前,北京地区博物馆的硬件水平已经接近峰值,以后应更侧重于软件方面的建设,这才是博物馆持久发展的关键。

(节选自《北京青年报》2015年12月17日第A09版)【乙】不论是游客众多的大英博物馆,还是地方专题展馆,笔者几乎每次去博物馆都能看到有很多中小学生在参观,带队的老师要么让学生自己结成小组在博物馆里寻找问卷的答案,要么组织学生集体席地而坐对展品逐一讲解。展馆里不管是管理员还是其他参观者,似乎都对此习以为常。每每看到这些青少年可以把博物馆当课堂,我真是有些嫉妒!

英国博物馆界的人士认为:英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要履行其内容,保护儿童参与社会文化和艺术的自由,因此博物馆这类公共文化场所就有义务通过加设解说、活动或者其他方式,使博物馆符合青少年的口味,让天真的孩童能和成年人一样领会到博物馆的乐趣。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16日第06版)答:

(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探究博物馆对儿童发展的意义。(2分)

【甲】诺贝尔奖得主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有童年时期的博物馆经历。国外曾有研究,

当一个孩子6岁前常参观博物馆,这种习惯会伴随其一生;若6岁前没有这样的经历,博物馆在他此后的生活里将会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乙】《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在回忆童年生活时写道:“我对整个博物馆里的一切熟悉得就像背一本书一样。我们那个名叫艾格莱丁格小姐的老师差不多每星期六都带我们去。有时候我们去看动物,有时候看古代印第安人做的一些玩艺儿——陶器、草篮以及类似的玩艺儿。我只要一想起这事,心里就非常高兴,连现在也这样。”

答:

(3)请仿照示例,向同学们推荐某个博物馆(纪念馆、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等)或其中举办的某个展览。(2分)

示例一:兰州“水车博览园”——黄河奔腾,水车旋转,再现农业文明景象。

示例二:北京自然博物馆“无脊椎动物的繁荣”展览——再现亿万年前的远古

世界,感受远古生物的神奇。

答:

3.默写(共6分)

(1)征蓬出汉塞,①,(王维《使至塞上》)

(2)②,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复行数十步,③。土地平旷,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4)人们常借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⑤,⑥”来表达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4–6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周辉《刻木巧匠》)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绝类.弥勒类:

(2)视端容寂.寂:

(3)篷桅橹舵咸.具咸:

(4)二人对酌.于中酌:

5.用现代汉语翻译语句。(2分)

(1)罔不因势象形翻译:

(2)好事者竞趋焉翻译:

6.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三、名著阅读(共6分)

7.你为初一新生推荐阅读《朝花夕拾》。下面是推荐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3分)《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在书中,有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②的《五猖会》;有表现他在日本与老师交往的《③》……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8.2015年石景山区“中学生戏剧节”展演活动吸引了全区师生广泛、积极参与,师生们阅读原著,改编剧本,加紧排练,不少学校还成立了戏剧社。全区共报送27个话剧,其中11个剧目参加了展演活动。你校戏剧社决定排演《骆驼祥子》片段,为下次展演做准备。作为戏剧社成员,请你向导演自荐饰演其中一个角色,并说明你能演好这个角色的理由。(3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7分)

(一)阅读《冰湖》,完成第9–12题。(共9分)

冰湖

陈彦斌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

起船桨。

⑩“喀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喀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9.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父子俩遛网打鱼——①——砸冰行船——②——看到希望

10.试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11.笫?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2分)

答:

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分)

答:

(二)阅读《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完成第13–16题。(共8分)

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

①自从扇子成为书画艺术的一个特殊载体以后,它的本体属性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其在艺术语汇情景中得到阐述的过程,进一步奠定了扇子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②如果要追溯扇面书画的源头,恐怕是在三国时代。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载有“杨修与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的记录,这说明远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文人学士就喜欢在扇面上泼墨作画了。书画与扇子的结合,使得艺术欣赏、收藏日愈成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精神享受的客观需要。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王羲之赠老妪卖扇、苏东坡画扇断案等民间故事,就着实证明了这一点。扇面书画的真正兴盛,是在明代以后。明永乐皇帝朱棣极力推崇,在宫中命“待诏”书写扇面,令“画院”画扇,直到成化年

间,才在民间广为推行。

③扇面书画以其特殊的形制(主要有两种形制:团扇和折扇),显示了迥异于其它书画形制(如条幅、横卷、册页、楹联、尺牍、屏条等)的美感特征,概其要者,突出地反映在其精致小巧、活泼多变上。通常,一件书画作品总是在形制上表现为方或长形,而扇面却以其特殊的圆形、椭圆形、拱形去营造灵巧、活泼、典雅、精致的艺术美感。扇面的天地较小,形态特殊,书画家必须要在构图、布局、排列上别出心裁,因此,精美的书画扇面,往往能给人们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感受,进而产生无尽的遐想。扇面以其正、反两面都可书写的特质,为书法、绘画合璧提供了特殊的载体,时常人们所见“一字一画”式以及格景书画扇面,就是体现了融书画为一体的艺术美感。

④从扇面书画创作的技法去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⑤疏密有致。扇面书法的构图布局十分讲究,尤其是折扇扇面上宽下窄,呈半环形状,又有很多折裥,排列布局决非易事,要使书写的扇面给人以疏朗、典雅的艺术感受,就必须依循虚实有致、实中有虚的原则,也就是说画面不宜布满塞足,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甲】

⑥大小适宜。由于扇面的尺幅较小,书写的天地极其有限,因此在扇面书写时,对字体大小的控制要十分经意,内容与形制、整体与局部、正文与落款等都要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乙】

⑦轻重得当。扇面上笔墨线条的展示,必须具有整体的感觉,而平衡则是这种感觉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在折扇扇面上书写,其空间恰似影视中的宽银幕,前后着墨轻重都要整体把握,头重脚轻或前轻后重,都会影响书写的效果。(有改动)13.请简要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1分)

答:

14.本文主要从哪两个角度介绍了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2分)

答:

15.将下面两句话填入原文,【甲】处应为,【乙】处应为。(2分)A.正如明代书家祝允明所比喻的,在扇面上写字犹如舞女在瓦砾上跳舞,“环肥燕瘦,终减态耳”。

B.所谓“只画鱼儿不画水,此中自有波涛在”、“长河无点墨,似见笔纵横”,映现的就是这种意境。

16.结合全文,说说第③段中“小中见大”的含义。(3分)

答: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1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从2018年起,北京市中考进行考试科目和分值改革,除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外,学生可以从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科

目中选择三个科目参加考试。目前初一的同学将来可以在中考中选择自己喜

欢的科目。对此,初二的同学有的觉得“很遗憾,没赶上改革”,有的觉得

“幸亏没赶上”,有的觉得无所谓,请你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题目二:博物馆(或纪念馆、其他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中有丰富的展品,请你向同学介绍一件印象深刻的展品。

要求:(1)内容真实具体,语言准确得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18.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现象的背后有真相,事物的背后是规律;成功的背后可能是汗水,荣誉的背后也许是眼泪;恨的背后难道就不可能是深爱?严的背后又何尝不可以是包

容!……多一种观察的角度多一道风景,多一个思考的角度多一份深刻。请

以“背后”为题作文。

题目二:“2018年,新一代超级智能手机即将进入市场。为检验产品性能,公司研发部门特向社会招募100名体验者,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30天的产品试

用、体验,真让我大开眼界,不愧为超级智能手机,简直太神奇了!”请你

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将这个故事扩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石景山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二期末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1.(1)A(选B、D得1分)

(2)销声匿迹(共2分。错1个字扣1分)

(3)D(选B、C得1分)

(4)③④①②(共2分。位置对2个,得1分)

2.(1)答案示例一:北京博物馆已达172家(数量居世界第二)

答案示例二:英国博物馆成课堂

(共2分。“博物馆”1分;事件,1分)

(2)答案示例:童年博物馆经历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为将来奠定基础;

童年博物馆的记忆重要而持久,有利于儿童的发展(童年参观

博物馆的体验促使幼儿对于相关领域产生浓厚兴趣)。

(共2分。“习惯培养”1分;“记忆重要持久”1分)

(3)答案示例:首博“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览——感受古都历史风貌,走近

老北京人日常生活。

(共2分。内容正确,1分;语言通顺,1分)

3.(1)归雁入胡天(2)荡胸生曾云

(3)豁然开朗屋舍俨然(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共6分。共6空,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7分)

4.答案:(1)像(2)平静(3)都(4)饮酒

(共2分。共4小题,每小题0.5分)

5.答案:(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喜欢多事的人竞相争着买木舟。

(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关键词翻译错误,每个扣0.5分)

6.答案示例:《核舟记》通篇正面描写核舟的巧夺天工且描写详细、生动;《刻木

巧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木舟的精巧,但描写较简略。(2分)

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

情态毕备(只答一点不给分)。如认为木舟精巧,关键是要答出活

动自如的特点。(1分)

(共3分)

三、名著阅读(共6分)

7.答案示例:①描述鲁迅童年趣事②反映家乡赛会风俗③藤野先生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8.(共3分。可从人物性格把握、形象气质、舞台经验等角度作答,理据充分即可)四、现代文阅读(共17分)

(一)共9分

9.答案:①遭遇风雪②扒冰拖船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10.答案要点:突出环境恶劣,渲染紧张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砸冰、扒

冰做铺垫;烘托人物形象,使父亲坚强的性格更加鲜明。

(共2分。答对1个要点,得1分)

11.答案要点:运用短句,表现当时形势的危急;运用一系列动词表现一连串的

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父亲奋力扒冰拖船的情形。

(共2分。答对1个要点,得1分)

12.答案要点:技艺娴熟,经验丰富,勇敢坚强,关心孩子成长。

(共3分。答对1个要点,得1分)

(二)共8分

13.答案:介绍了扇面书画的发展历史

(1分)

14.答案:扇面书画的形制和创作技法

(共2分。每个要点1分)

15.答案:B A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16.答案示例:扇面空间虽然很小,但是扇面书画能带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艺术美感。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五、作文(共50分)

17.评分标准:共10分。内容7分,语言3分。

18.评分标准:共40分。

2.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