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介绍

全球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介绍
全球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介绍

全球城市综合交通战略介绍

一、全球城市综合交通战略比较

(一)纽约交通战略:强调可持续性、社会公平、绿色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和升级

广义上的纽约是纽约大都会交通署(NYMTC)管辖的区域,包括纽约市的5个区、位于长岛的两个县和位于哈德孙谷的三个县。更为广义的纽约都会区是美国最大的都会区,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都会区之一。纽约大都市区拥有全美最繁忙的机场群,肯尼迪机场(JFK)、纽瓦克机场(EWR)、拉瓜迪亚机场(LGA)三大机场年客运量超过1亿人次,纽约空域是全美最繁忙的区域。纽约港是美国东海岸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东部沿岸港口群各个港口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形成了以纽约港为核心枢纽的港口群。纽约内部交通繁杂多样,庞大的交通流量成为美国城市交通最拥挤的区域。

2011年完成的纽约2030战略规划——《纽约规划——更强大、更公正的纽约》,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提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为了保持其全球城市地位的持续繁荣发展,规划认为,未来10~20年城市的主要挑战主要包括人口持续扩张、基础设施的更新与维护、保持经济竞争力、交通运输等10个重要领域,以实现全球城市发展的总目标。规划提出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是纽约与周边区域、与世界紧密联系的前提保

障,是为城市带来持续繁荣的基础。面向未来,纽约市将提供更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交通选择方案,并确保交通运输网络的可靠性与质量(见表2)。这一交通发展目标包括三大战略,分别为:改善并拓展可持续性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选择方案;减少道路、桥梁及机场的拥堵;维护并改善道路及公共交通系统的基础设施。交通战略方向包括公共交通网络、步行系统、自行车交通网络、货运交通的绿色环保发展、水运交通和铁路交通的发展、航空运输、道路等基础设施等,措施的重心在于加强公共交通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服务,减少道路拥堵和尾气排放以实现绿色发展,并有效应对交通基础设施老化开展的重建计划。

(二)东京交通战略:以世界“第一城市”为目标的对外和对内交通网络建设

东京城市群是日本三大城市群之首,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东京大都市区包括东京都和横滨市。轨道交通是东京城市群的主导交通方式。东京拥有两个国际机场,年客运量超过1.1亿人次。东京港是日本第三大港,距最大港口横滨港约10海里,构成了东京大都市区港口群。

2014年底完成的东京2020长期展望规划《创造未来:东京长期展望》提出了将东京打造成“世界第一城市”(The World's Best City)的宏伟目标。在交通领域,战略规划提出两大战略目标:在符合“世界第一城市”定位的要求下,对外将建设一个密集的海、陆、空交通网络,对内建设一个无缝、舒适的公交网络。具体措施中,东京重视基础设施改造更新,包括道路、港口、机场、地铁和自行车共享系统等,旨在建设世界交通最便利的城市。具体目标和措施如表4所示。

(三)伦敦交通战略:以改善所有伦敦人生活为目标的城市交通,成为解决世界城市交通挑战的引领者

伦敦都会区由伦敦中心、内伦敦、外伦敦、外部都会区和东南部其他地区5个层次的圈层构成。公共交通成为大伦敦地区到中心方向通勤流的主要交通选择。伦敦公共交通网络的核心是伦敦地铁。伦敦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伦敦希斯罗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与盖特维克机场分工,大伦敦机场群年客运量超过1.2亿人次。由于航道和港口的水深条件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的需求,伦敦港对于国际航运中心的货运支持能力逐渐丧失,但伦敦发展成为全球最为领先的知识型、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

2010年出台的《伦敦市长交通战略》是在2005年提出的《2025交通规划:一个繁荣的世界城市交通愿景》(Transport 2025:Transport Vision for a Growing World City)实施5年后的效果评估基础上,结合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以及从人们对交通服务的多元化和高品质需求出发,站在更高要求而制定的新的交通战略规划,作为整个城市战略框架的一部分,来保障和塑造伦敦在未来20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该战略规划提出了城市交通的中长期愿景——伦敦的交通体系将为所有人和企业带来机遇,并达到最高的环保标准,将超越所有的世界城市,成为21世纪全球解决城市交通挑战的引领者。“战略规划”还明确了交通体系建设中所有参与者——伦敦交通局以及各方面的合作伙伴,包括伦敦各区将如何推动这一愿景的实现。

(四)新加坡交通战略:全面构建智能城市交通系统

新加坡非常注重交通规划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其发达的对内和对外交通成为世界城市交通发展的典范。高效的地铁和公交网络构成了新加坡城市交通的主体。在对外交通发展上,新加坡成为世界最领先的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航运枢纽。面对21世纪全球城市在交通领域新的挑战,新加坡注重于科技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智能交通。

新加坡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在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交通面临一系列的新挑战,如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以及日益更新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也给新加坡在交通技术应用和交通问题解决方案方面,带来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机遇。《智慧通行2030:新加坡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规划》(Smart Mobility 2030:ITS Strategic Plan for Singapore)是由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和新加坡智能交通协会(ITSS)联合发布的。该战略规则融合了新加坡行政部门和产业界的各种观点和思想,成为新加坡面向2030绿色交通更全面和更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规划2030提出了智能交通的发展愿景目标和三大战略,这对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具体操作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规划还以系统、协调的方式对未来城市出行的重要领域进行了分析,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二、全球城市交通发展新趋势

虽然全球城市因空间、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在发展过程中相应形成的交通发展模式也各有不同,但随着全球城市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交通枢纽的良性互动发展过程却体现出很多共性的新趋势。

(一)以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完善全球城市功能

全球城市是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核心城市,也是所在国家和区域的中心城市。它拥有完善的对外和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发挥衔接国

际、国内两个扇面高等级的枢纽门户功能。航空、航运等对外交通枢纽是全球城市面向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全球城市在未来发展战略中,都提出加大机场和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化改造,发展空港经济与航运服务,提高空港、海港的枢纽能级与辐射力,作为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突出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资源配置能力,将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优势,确保其在世界城市中的领先地位。同时,这些城市也注重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快速路和高速路建设,并倡导用更绿色、更高效的方式发展铁路和水路货运。注重多种交通方式之间便捷的中转换乘服务。在城市内部,建设符合全球城市定位,并使得各类人群都能共享的无缝衔接、舒适方便的公共交通网络。

(二)以一体化战略思维促进交通枢纽创新发展

单一的交通模式和服务难以满足城市交通的多元化需求,其提升的空间非常有限。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交通体系效能的大幅提升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整体的协调完善。交通体系建设的参与方包括公共交通管理和运营机构、其他交通运营机构、物流商、信息通信技术供应商通信与支付供应商、互联网供应商、零售商和其他增值服务供应商以及非政府组织和学术咨询机构。行政部门和相关管理机构需要用新理念、新思路,以一体化的战略的创新思维来整合交通体系。将交通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体系内包括不同维度和不同层次的多种要素,包括行政部门、管理机构、社会组织、出行者,基础设施、车辆、道路,管理、服务、资金,公共交通、私人交通,汽车、地铁、

自行车等方方面面。通过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整合,各相关方高效顺畅的协调沟通,不断将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应用注入交通生态体系,使交通体系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三)以新科技引领作为交通发展的新导向

全球城市都致力于在交通领域广泛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实时监控等技术手段,帮助交通管理者迅速科学地决策,引导交通使用者选择最优化方案,使交通企业通过科技应用提升竞争力,以增加交通服务的智能化和便利化。新科技如移动互联网、VR、个人飞行器、无人驾驶和汽车共享等技术最终会改变交通模式。交通枢纽从服务功能竞争升级为科技竞争。全球城市交通枢纽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航空公司、航运公司、港口、机场、高铁站、高速收费站、出租车公司、公交公司等都加快了科技投入。特别是交通从业者已经充分意识到行业间的竞争正从传统交通服务品质至上升级为客户出行体验至上,交通行业各领域需要增加交通产品和交通服务的科技含量才能不断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将新科技快速精准地应用到交通枢纽各业务流程中,将成为交通枢纽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四)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对内交通的通达性

交通可达性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最重要的一个目标。从世界各大城市的交通发展经验看,仅以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扩容等“硬环境”手段难以应对城市呈几何倍数增长的交通压力。而通过交通管理等“软环境”的创新——特别是智能交通管理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伦敦、纽约、洛杉矶、巴黎等国际城市的实践经验

表明,大城市的交通管理政策是涉及多方面的动态综合体,而非一个单独的综合性政策,因此上述城市的交通治理应该是一个全面性和持续创新的过程。除构建完善庞大的综合交通体系外,这些国际城市交通治理越来越关注交通的精细化管理创新。如日本在城市末端交通等环节方面开展了细节管理创新。无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快速交通如何发达,末端交通是影响出行可达性、便利性的最终要素。无论出行距离的远近,出行中的前后1~3公里往往需要通过末端交通来完成。末端交通包括步行、自行车以及地面公交等。末端交通的设计体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以满足不同需求为导向的人性化设计是末端交通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对提高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形成城市低碳、和谐、绿色、高效的交通系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以功能改造赋予交通枢纽站新内涵

机场、火车站、地铁站这些交通枢纽站为出行者提供了出行的保障,并为各种交通工具的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了平台和服务。大型交通枢纽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并成为一个城市和国家对外宣传最直接的窗口。交通枢纽站建筑本身具有庞大性、综合性、复合性、时间延续性等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交通枢纽功能本身的完善到逐步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交通枢纽站及周边区域的发展对城市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各种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交通枢纽站被赋予更多新的内涵和定位,其综合性功能的发挥变得更加显著。如新

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纽约世贸中心交通枢纽(World Trade Center Transportation Hub)、伦敦国王十字车站、巴黎雷阿勒车站等交通枢纽,其建筑本身也普遍成为地区、城市、国家的标志。交通枢纽站除了交通功能,也可以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最直接的品牌,还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甚至一个世人瞩目的艺术作品。它是城市具有复合型功能和重要意义的公共空间。于外,它是城市的巨大雕塑;于内,它是充满结构美学的精神空间。

(六)以绿色、环保、公平理念提升交通系统品质

全球城市交通发展的另一大趋势是关注交通系统品质的提升,该特征成为交通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和传统交通工具对城市环境的不断挑战,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交通发展;同时,人们对出行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建设一个更加宜居、包容、安全和公平的全球城市战略大背景下,构建一个舒适、便利、安全的交通系统,已经成为每个全球城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共同愿景。作为一种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自行车出行和慢行模式已成为各大全球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战略中,先进城市都为保证步行者和骑行者的交通安全、舒适、便捷等进行了具体的措施保障。如纽约,在“更绿色,更美好的纽约”规划中,提出将布鲁克林区威洛比大街(Willoughby Avenue)由机动车道路改为步行和自行车道路;伦敦和巴黎也大力推进自行车共享计划,不断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和条件;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则致力于提高交通体系的无缝衔接和舒适性,特别是关注老年人、残疾人

等弱势群体,对基础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升级,并提供特别服务以满足弱势群体的出行需求。

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与分析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专题报告 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难点、对策及分析 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难点、对策及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挤正成为 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功能 正常发挥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近年来,交通拥挤这一世界性的大城

市通病正在我国迅速蔓延。其中,北京作为我国大城市的典型代表,其城市交通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十分具有研究意义。 一、缓解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北京现有城市人口已达2000万左右,机动车数量450万辆左右,每年还以50万辆车的速度高速增长。与此同时,由于多年来北京市区以原紫禁城为中心,“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格局从未改变。这两方面问题在时间上的累积和空间上的叠加,使北京市现阶段所面临的交通问题和解决交通拥堵的难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一)大城市交通与其他城市问交通的特点不同,向心交通需求巨大。 北京市主要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都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吸引了大量的车流和人流。城市中心区有限的空间与日益增长的向心交通特别是小汽车交通形成了难以调和的供需矛盾。 (二)北京市小汽车发展超前于公交发展,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习惯已形成。 北京自1997年以来,机动车净增300多万辆。2004年以后才确立大力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的政策,加上建设周期,要再过几年才能发挥其效用。培育公共交通出行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倡导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难度已明显增大。 (三)小汽车发展和机动车道拓宽挤压了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的空间。 北京自行车道被小汽车停车大量占用,交通环境恶化。自行车出行比例由2000年的36.4%下降到2009年的18.1%。自行车交通衰退进一步诱发小汽车的增长,小汽车出行比例由2000年的23.2%上升到2009年的34.0%。交通拥堵缓解难度加大,交通出行结构持续向小汽车转化。 二、北京市现有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及分析 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是针对交通的发生源进行管理、控制与引导,削减城市交通总需求,分解、转移相对集中的交通需求,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有效运行,缓解交通拥挤,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诱导人们的出行方式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矛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机动车保有与使用的控制、机动车交通削减、错时出行、共乘政策和价格策略。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走在全国先列,其对交通状况的改善起到很大作用。 (一)加强对公交专用道的管理 公交专用道不仅保障公交车的高效运行,在特殊情况下,也是城市应急救援、贵宾车辆等的保障性通道。现北京城区道路总里程6247公里,公交专用道303公里。2011年5月25日,17.4公里公交专用道在京通快速路开通。京藏高速路开设公交专用道,已经进行调研。此外,北京市交通部门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公交专用道联网。今年4月,五环内拥堵时间由去年同期的2小时30分降到45分钟,三环内拥堵时间为2小时45分钟,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全市工作日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2144.5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3.3%,其中轨道交通同比增长19.4%。京通快速路规划公交道后,公交车平均行驶时间由上一周同期的26分缩短到12分,最快的9分钟就能跑完专用道全程。可见,加强对公交专用道的管理在北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第十章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十章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一节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交通则是城市的纽带和命脉,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形成、兴衰紧密相连。 一方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不断增长,诱发城市交通规模的扩大和交通工具的改善:另一方而,城市交通便捷程度的提髙,吸引更多的客流向城市集中,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一种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 从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看,交通对城市,尤其是对大城市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髙,人们对休闲、购物、旅游等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对“行”的需求不断增长。 1、交通蕴藏效益,交通能够间接创造财富。 2、大城市是未来城市化体系中的主体,由于大城市的出行总疑大且岀行距离长,因此, 大城市 比中小城市在交通方而的数量上、质量上都更具有强烈的需求。 3、我国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动因是产业结构转换,而调整大城市的产业结构会引发更多的交通 生成源。 4、我国未来城市化可望形成多极、分散型的城市群体系,而城市群体系需要一个内外相结合的 便捷运输网络。 5、未来城市化将是一个多样化需求的交通选择行为,而只有多样化选择要求城币交通由低效 率向高效率转化。 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与电力、通讯、供水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不同,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只有它能实现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将城市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之,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现代的交通,就没有城市的繁荣。” 第二节传统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及其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基本对策

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几点思考 五中队房金梁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机动车拥有量的迅猛增长,“行车难、停车难”已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一种通病,交通问题已逐渐成为阻碍、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成为城市管理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我市城区的实际情况,从分析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主要问题 (一)城市道路少,利用率低,且路网系统不完善 由于受历史、地理及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整体上讲,我市路网的成网性不够,通行能力弱,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等蚕食、侵吞道路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再加上部分道路必备的交通设施没有到位,交通组织欠合理,使用效率降低,从而使本来就有限的道路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交通功能。 (二)停车场地不够,停车场地结构不合理 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市的交通规划、建设存在停车场地不够的问题。目前我市没有一处正规大型停车场所,全市可用停车位使用率低,造成市区停车问题比较突出。 (三)城市交通参与者的整体素质较低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随着企业改制和私营企业的兴起,原有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依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加强驾驶员日常管理和教育的新机制还处于探索之中。因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法不多,力度不大,效果不佳。目前,部分交通参与者,交通法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谈薄,导致交通违法严重,交通事故突出。参与者的整体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机动车驾驶人素质不高。近年来随着驾驶人队伍的日益壮大,整个队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个别驾驶人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不高,

安全观念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许多驾驶人技术不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紧急状态下,如何正确采取果断措施缺乏相关经验,直接影响交通安全。二是群众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制意识淡薄。由于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群众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交通参与者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十分普遍。近年来,虽然交通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翻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形式,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由于群众缺乏对交通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甚至认为交通管理部门执法是故意刁难,从而不支持、不配合交通管理工作。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交通参与者没有认识到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不认为交通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随意违法行车、走路,甚至逃避、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发生。 (四)交通管理的水平不高、手段乏力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许多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仍然处于经验型管理为主的状态,普遍存在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政策法规不配套、交通规划实施不力、管理手段科技化水平不高、交通组织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现有的管理手段也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勤务制度不尽合理,路面执勤警力普遍不足,而且少数交通民警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水平不高,手段乏力,影响了管理效能。就长沙而言,一是城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还没有从整个路网的角度来作系统性研究和规划;二是由于受财力、专业人才等方面的限制,交通管理手段的技术含量还不高,特别是交通信号灯控制仍处于传统的“单点定配时”模式,指挥系统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路网的实时交通流量调控有待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尚未起步。 二、基本对策 (一)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设施与路网结构 增加道路供给,始终是解决城市交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要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加快主次干道和快速路的建设,提高路网密度,优化路网结构。重视和加强停车场地的建设,完善与道路配套的基础设施。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思.doc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思考?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中小城市迅猛发展。城市的规模与结构都处在大变化之中。现代交通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负面了影响:伴随着汽车的增加,交通事故与公害、居住环境的破坏成为极大的问题。 关键词:道路桥梁城市交通 一、城市中的交通问题 1.交通事故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稳步上升和机动车利用程度的增加(人均出行距离),城市屮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左右,发达国家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以上。此外,还有大量非致命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不但导致了对贵重医疗设施需求的增加,而且使受伤者痛苦不堪。 2.交通拥挤 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堵车,特别是上下班,和放长假时,如五一节,国庆节,寒、暑假等特殊的时段,大多数人都有过“沙丁鱼"的经历。相对于城市道路网的承载力来说,汽车数量过多, 诱发了交通拥挤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拥挤是汽车社会的产物。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拥挤现象尤为明显,据统计,上海市由于交通拥挤,各种机动车辆时速普遍下降,50年代初为25km,现在却降为15km左右。一些交通繁忙路段,高峰时车辆的平均时速只有3—4km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经济的效率。

在不同的城市区域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所在地区学生公寓集中,每天上学,放学,第二节课下课,第四节课下课,下午第五节课,第六节课下课等等,整个麓山南路上以学生流为主,也有不少的自行车流量,加上公交车流,小汽车流,以及少量的拖拉机等农用车辆,本来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拥挤不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儿的车速不是很慢,时常见到公交车呼啸而过,路上时常会发生交通事故。每年总有人命发生。但是大城市圈内的汽车道路还在继续建设,汽车数量也进一步增加,道路的建设和汽车的增加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阻塞。 3.停车问题 车辆并非总处于运动之中。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就要占据一定空间。汽车越多,占据的空间越大。在城市中心区,人多车多空间少,停车场与汽车数量很不相称,停车也最困难。尽管近十多年来在市区建了许多多层停车场,但仍满足不了停车需求。很多城市颁布了法令,采取了很多措施,限制在市中心区停车,如罚款或者按停车时间收费等,以控制进入市中心区汽车的数量。有一些城市制定了“停车一乘车%十划,在市屮心区外围建若干处停车场,汽车司机只能将车停在这些车场内,然后乘公共汽车进入市屮心区。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停车问题。有学者提岀,应重新认识大型公共交通工具的价值。美国政府曾在70年代中期制定过一个方案,迫使个人使用公共汽车来代替小汽车。但很多人认为,这个方案的实施会减少家庭小汽车的数量,从而改变消费模式,减少就业机会。于是,失业、福利、职业培训和贫困等问题随之出现。发展公共交通还需要政府大量补贴,其结果将限制解决其它问题资金的流动,或者被迫增加税率。高税率将使货币从个人手屮分配到政府手里,从而可能造成社会经济体系变化,也增加了政治不稳定性。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停车问

城市交通管理

城市交通管理 一、城市交通管理的概述 (1)城市交通的定义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道路(地面、地下、高架桥、水道、索道等)系统间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运输。 (2)城市交通系统组成 一般由运输工具(如汽车、电车、地铁、自行车等)、道路和服务设施三部分组成。广义的城市交通系统还包括机场、码头、飞机、轮船等。 (3)城市交通管理的概念 城市交通管理,是指城市政府为保障交通基础设施为城市社会经济和市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依法利用各种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城市中人与物的运输活动。 (4)城市交通管理机构。 城市公安局是城市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城市交通局、建设局、农业局(或农机监理部门)等,是城市交通协助管理部门。 (5)城市交通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维护交通秩序。 2)保障交通安全畅通。 3)进行交通法律法规教育和执法。 二、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1)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内容 1)机动车驾驶管理

①机动车管理的对象。包括对汽车、有轨或无轨电车、摩托车、电瓶车、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和轮式专用机械车等的驾驶管理。 ②机动车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核发牌证、规定行车时间、方向与线路,确定停止行车信号,划分停车区域,设置道路中心隔离设施以及实施其他交通管制。 2)非机动车驾驶管理 3)行人和乘车人管理 4)其他管理。包括对酒后驾驶、占用道路、在道路上施工作业及设置批示牌等的管理。 (2)城市交通管理的基本原则 1)交通分离原则 ①混合分离。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和公共汽车等在同一个车道内通行。最低的分离方式。 ②分道分离(或称并列分离)。各种交通形态占有同一通行带的特定部分。第一,物理分离。人为设置隔离物,使车辆和行人相互隔离。第二,法律隔离。依法律规定,在道路上设置分离标志,如中心线的两条黄线或反光道钉等。 ③分离分道。不同的运输工具有不同的运行车道,如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专用道,甚至还按不同车型、不同车速确定车道等。交通分离的最高形式。 2)交通流量均分原则 ①时间性交通流量均分。 ②空间性交通流量均分。

西宁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和分析

西宁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和分析 姓名:马涛 学号:08254043 班级:商务0802 摘要:近年来,随着西宁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逐年增长,交通流量快速增长,受城市东西川和南北川“十”字形带状布局的限制,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和外埠车辆进入市区的增多,导致了西宁市城市交通压力日趋严峻。为了规范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和维护,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功能,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和畅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西宁市实际,应该制定一些办法,使市区行政区域内城市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得到改善。 关键词:路网交通管理组织交通管理措施 正文: 近年来,随着西宁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逐年增长,交通流量快速增长,受城市东西川和南北川“十”字形带状布局的限制,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和外埠车辆进入市区的增多,导致了西宁市城市交通压力日趋严峻。为了规范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和维护,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功能,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和畅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西宁市实际,应该制定一些办法,使市区行政区域内城市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得到改善。 首先我们要明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内容,城市交通管理设施包括城市道路范围内的交通指挥信号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交通通讯系统,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护栏、交通隔离物等与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有关的辅助设施。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 目前西宁市城市交通动态运行特征和静态保障水平无法适应畅 通交通的要求,尤其是交通参与者、机动车保有量和城区道路承载能力等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成为当前加剧城市道路通行负担的主要因素,影响了城市效率的发挥,模糊了中心城市的定位。为此,我在网上找到了西宁市实地抽样调查车辆的数据可以看出: 一、道路因素 1、对12小时市区出入口交通量调查。 调查对象:宁张公路、朝阳西路、柴达木路、西川南路、南川东路、宁互公路、峡口收费站、G109东出口; 调查显示:西宁市入境交通流量偏大,东西向交通流量大于南北向。 2、对北川—南川、湟水河跨河桥交通量调查。 调查对象:天峻桥、门源桥、朝阳桥、七一桥、五四桥、西关桥、昆仑桥、六一桥、海山桥、湟水桥、海湖桥、新宁桥、长江路桥、五一桥、建国路桥、湟中桥、明杏桥、团结桥。 调查显示:新宁桥(54909辆)、建国路桥(49325辆)、五四桥(40898辆)、西关桥(36307)等交通流量大。 3、对主要交叉口交通量调查。通过调查可知在主要干道的交叉路口车流量较大。 4、对不同等级道路平均车速调查。 调查对象: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调查显示:西宁市各等级道路平均车速33.2㎞/h;比对不同等级道路百万人口城市车速指标,快速路相差27.8㎞/h、主干路相差15.3㎞/h、次干路相差8㎞/h、支路相差3.1㎞/h。需通过交通管控措施提高道路平均车速,重点对环大十字周边交通干道和市区交通主干道加强交通管理。 存在问题:西宁市中心城区已形成高密度交通流量,老城区90%以上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城市道路资源已达到饱和甚至超饱和,现有路网无法分流交通流量,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均存在不同程

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解析学习资料

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解析 作者:赵巍 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与城市功能相匹配,构建可持续发展、高标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交通发展目标。本文旨在解析综合交通枢纽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交通枢纽与综合交通枢纽 枢纽,《辞海》的解释为“比喻冲要的地点,事物的关键之处”。以此类推,交通枢纽自然是交通的“冲要地点”和“关键之处”。一般认为,交通枢纽地处于两条或几条干线运输方式的交叉点上,是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枢纽从宏观上,指交通节点所处的区域或城市,即交通枢纽城市;微观上,指交通节点上办理客货中转、发送、到达的多种运输设施(包含线路、站场、交通工具、信息等)的综合体。 交通枢纽的形成受区位、政治、经济、人口、社会等因素发展的影响;反过来,交通枢纽对于地区之间的联系、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又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大城市、大工业中心、大型海港或河港、空港往往都会形成交通枢纽。交通枢纽城市按汇集的主要运输方式可分为:铁路公路河海枢纽,如上海、天津、汉堡、纽约;铁路公路内河枢纽,如南京、武汉、莫斯科、法兰克福;铁路公路航空枢纽,如北京、东京、巴黎;内河公路枢纽,多为中小城市。 综合交通枢纽是由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干线所组成的交通枢纽。随着城市规模大型化、人员流动高度化、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城市交通流量密集,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成为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点。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城间交通之间的衔接关键节点,其规划发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城市交通第10卷第5期2012年9月 摘要:针对单纯依靠提高交通供给的方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导致大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剧增的问题,梳理并评析国内外各大城市的交通需求管理实践经验。首先,将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分为控制出行需求和引导出行方式两大方面。然后,从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相配合,以及交通影响分析的角度对控制出行需求进行分析。最后,从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调整出行时空分布三方面指出引导出行需求的具体方法,包括从限购和限用小汽车的角度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的策略;从轨道交通建设、公交线网优化、公交专用车道建设等方面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的策略;从实行错时上下班、征收拥堵费等角度调整出行时空分布的策略。Abstract :It has been clear that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can not be solved,and can get worse,by increasing roadway capacity only though new roadway constructions.In this paper,the travel demand management practice measures applied in China and elsewhere in the world are analyzed in two aspects:methods in controlling and direct-ing travel demand.Then,the measures that can reduce the travel de-mand includes combining the urban land use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in traffic impact analysis(TIA).Finally,the paper propos-es the measures of directing the travel demand in three parts:promot-ing reasonable usage of cars,improving services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and adjusting travel dem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The strategies of restriction car sale and usage a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meet reasonable demand.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ser-vices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are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transit network optimization and bus-lane construction.The method of con-gestion pricing and time adjustment are analyzed to balance the distri-bution of travel demand. 关键词:交通管理;交通需求管理;出行需求;交通方式 Keywords :traffic management;travel demand management;travel de-mand;travel modes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 伴随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现。交通拥堵加剧、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环境恶化已引发各大城市的共同关注。探寻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成为保障城市交通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纵观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交通问题治理历程,不难发现由于城市空间和资源有限,仅依靠大规模道路建设等增强交通供给的手段,已难于满足人类社会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居民合理出行,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实现交通供需平衡,保障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1交通需求管理层次体系 交通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整用地布局,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改变客货运输时空布局方式,改变出行者的出行观念和行为,从而实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其目的并非限制出行,而是通过有限的交通网络,使出行者快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逐渐通过与交通规划相结合实施交通需求管理。进入21世纪,交通需求管理开始在中国部分城 胥耀方,邵毅明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 Xu Yaofang,Shao Yim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Urban Travel Demand Management Strategy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城市交通管理机制及其发展

1 概述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滞后于高速机动化增长需求,道路堵塞日趋加重,交通事故频繁,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交通发展模式选择与运营机制等方面吸取发达国家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而且重复着它们在高速机动化发展中所犯过的许多错误,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新兴的中小城市,几乎都没有前瞻性地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 探究城市交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交通系统的管理机制不适应。解决城市交通发展问题的着眼点就是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下将对中国城市交通系统的管理机制与发展进行分析,并提了一些相应的改革建议。 2 中国城市交通管理机制分析 2.1 城市交通的系统概念 城市交通是一个集经济性与社会公益性于一体的领域,包括管理体制、城市规划布局、投融资体制、交通方式选择、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流量控制与管理等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管理、法规、规划、工程、技术、财政、教育、环境、能源、信息以及人文等社会经济诸多学科领域。这些方面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城市交通大系统。系统问题就必须通过系统方法来解决,解决系统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控制和反馈机制,实现各子系统联动从而提高整体系统有效运行并实现其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交通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各子系统及系统要素有机衔接与互动,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良性运转。 2.2 城市交通管理机制的内涵 所谓城市交通管理机制,是指与城市交通相关的管理活动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管理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相互作用传导方式与约束条件。显然,城市交通管理机制不仅仅是一个管理体制问题,而是涵盖城市交通的所有方面。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要求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各层面上的管理活动达到和谐,而不是互相抵触或各行其是。 2.3 城市交通管理体制 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是管理机制的首要内容。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城市交通管理机制的关键是在充分认识城市交通地位与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结构合理的管理体制框架。如果中央或地方政府不能给予城市交通高度重视,那么很难保证它们会认真研究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体制,也很难根据国情变化去调整既有的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管理体制框架。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 摘要:作为城市综合客运网络中的重要关节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合理规划、建设、设计对综合客运网络的整体效率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乘客在枢纽内集散换乘的出行效率。近年来,我国对轨 道交通枢纽的设计和规划还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对基本的交通工程学理论的运用。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对枢纽交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 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理论;模型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交通道路十分拥挤,为了缓解 巨大的交通压力,许多城市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公共交通和有轨交通上,所以地铁、轻轨等快捷便利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 我国轨道交通的网络化水平正在高速发展,有数据表明,我国正在筹备建设的城 市轨道交通已涉及36个城市,其中国务院已批复的有29个城市,但是从枢纽建 设的实际运营状况的角度来看,轨道交通枢纽的建设仍然跟不上轨道交通线网的 发展速度,枢纽内部的布局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换乘距离过长,枢纽空间不足,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换乘线路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大大降低了人们在枢纽内换乘 效率。 1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内涵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是城市多方式交通的集散地,它以公共交通为主,承载着 公交网、道路网、信息网三项功能,直接影响着客流集散和出行方式的转换与组合,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枢纽需要充分运用城市设计原理,交通心理学,城市规划理论,交通工程学和交通行为学等理论和方法,以公共交通系统的最优 化为目的,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设计的外部环境,使轨道交通枢纽达到最佳 的效率和效果。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对象是交通的使用者,实现通畅性、效率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是枢纽运行的目标,将交通系统的资源作为限制条件,能够 对现有的和未来的建设枢纽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 2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体系 2.1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2.1.1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公 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对城市建设而言,公交运营商、行人、土地开发商和周 边的交通系统是利益相关的交通主体,在对交通枢纽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将出 行者的便利作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尽力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 2.1.2 枢纽交通设计的原则 设计理念是枢纽交通设计原则的重点,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对设计效果有着 直接的影响,交通枢纽设计应当重视以人为中心,兼顾人车关系的理念,并遵循 以下七项原则。第一,尽力缩短出行者在枢纽内的步行时间和距离,保障行人安全。第二,最大程度的利用枢纽内空间,使交通内的各个子系统既能有效分离, 避免相互干扰,又能保障内部的有效衔接。第三,增加枢纽整体和各个子系统内 部的客流量,降低乘客在枢纽内的出行成本。第四,平衡枢纽与周边交通系统的 压力。第五,为残障人士提供专座。第六,为出行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第七,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

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项目名称:**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点击次数:6339 承接时间:2004-8-24 项目大类:综合交通规划 项目小类: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项目规模:城市用地规模为167.7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207.7万人 委托单位:**市规划局 合作单位: 主管所长: 主管主任工: 项目负责人: 主要参加人: 项目简介: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定位为“**”,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带状分片组团”式城市格局。 问题引导和目标引导的协调统一成为战略研究技术思路的主要特点,在目标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同时在问题分析中认识目标,最终实现问题和目标的协调统一,这成为战略研究过程中的核心技术思路。 在**交通发展战略中,重点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交通发展的整体目标和策略、综合交通网络结构方案。

在**市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两个整合、两个优先、两个引导”的城市交通发展的总策略,并提出适合不同功能分区的交通发展策略和交通系统网络结构。提出简化战略模型分析和典型截面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城市交通供需面临的挑战。 详细介绍: 1、项目概况 在《**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和《**特色风貌带空间结构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定位为“**”,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一带一城一区”呈“带状分片组团”式城市格局。作为城市空间拓展和结构整合的重要支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一方面需要提高服务功能,创造优质的交通环境,另一方面如何发挥交通系统的引导作用也成为空间布局发展成功的关键。 如何实现交通的引导和服务?如何深化空间发展战略?如何协调片区综合交通网络?成为** 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起因和目的之所在。 2、项目的技术路线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特点需要其研究需要不同于以往的技术思路,问题引导和目标引导在技术路线的确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研究中需要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于当前的发展形势、城市基本特点的充分认识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把握,是确定合理发展目标的保障之一。另一方面,城市面临的种种前景,决策涉及的种种因素都需要进行取舍,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中的取舍面临很大的难度和风险,目标的正确确立将有助于从繁杂中寻找方向,实现技术思路上的化繁为简,保障项目的进行。问题引导和目标引导的协调统一成为战略研究技术思路的主要特点,在目标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同时在问题分析中认识目标,最终实现问题和目标的协调统一,这成为战略研究过程中的核心技术思路。 在**交通发展战略中,基于以上的技术思路,重点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交通发展面临的挑

关于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规划和建设的思考

关于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规划和建设的思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交通机动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现有交通基础设施无法承受的交通需求总量。这种城市交通需求总量的不断增长与交通设施供应滞后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它是产生诸如交通堵塞、停车困难、环境恶化等交通问题的根源。任何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要以解决交通供需矛盾为前提,遵循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用地的制约。 虽然我国大城市的一些铁路车站、汽车客站以及公共交通车站等等这几年来经过改、扩建和城市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周边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一些车站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仍然存在功能单一、与城市交通衔接差、旅客步行距离长、交通标识不明显等问题,所以,一些车站在功能上从过去相对单一的对外交通集散逐渐演变成城市网络交通的汇集点,与城市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系统、长途汽车客站、社会与出租车等整合一体化发展成为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 另外,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各地区纷纷兴建高铁、城际快铁等,加之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客运站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车站地区的发展也成为了一个城市的重要增长极。于是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兴建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站,并企图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对城市发展的催化作用,是城市可以在市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思考未来大都市功能布局,在城市的空间战略上形成“多核心”的发展格局,并通过合理配置地区功能,强化空间形态和景观的建设,使其在对外、对内交通设施、资源、功能服务等方

面起到城市核心的辐射作用。 高铁、快铁、地铁的开通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一剂良方,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城市能更好更快发展的充分条件,对城市综合可以枢纽站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建设也是决定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这里的规划与建设是多方面的,包括宏观方面的城市功能定位、空间结构的选择、产业结构的选择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种微观的规划。对综合客运枢纽站的规划建设具体要遵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交通顺畅 综合客运枢纽站区域是各种交通汇集的复杂地区,规划必须保证区域内的交通应与周边地区与城市的整体道路交通相衔接,保证交通的快速、顺畅、安全,各种交通流线之间可以便捷的换乘。 2、与城市相互协调 由于综合交通枢纽站所在区域是未来城市的重要区域,并为城市各主要公共功能区所环绕,因此枢纽站区域的总体结构应该充分考虑与周边功能区之间的关系,使地块的空间结构与城市总体空间结构整体协调。 3、多元功能配套 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站建成运营后会带动地区发展,提升城市能级,成为区域中集聚活力的核心,所以应配置综合性的服务功能、商务、商业和居住功能,使地区发展成为都市副中心,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和经济活力。 4、规模适中 对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站的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预测客运站建成后的交通量,这就要综合评价城市建筑密度、城市容积率、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出行率等等多种因素。由于涉及到多种交通混合汇集,所以应对各种交通量进行预测,同时还应预测各种交通工具换乘所产生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优先公共交通发展已成为共识。但优先发展带来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大量增加,目前公交企业普遍面临政府补贴有限、企业经济效益差和职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等具体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与管理城市公交,实现其社会效益最优化,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交企业管理水平、减少政府补贴,成为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公共交通管理研究现状趋势

目录 引言 4 一、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意义 4 <一)必要性 4 <二)作用性 5 <三)意义性 5 二、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6 <一)现状 6 <二)存在的问题 7 三、国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7 <一)国外发达城市公共交通管理 7 <二)国内发达城市公共交通管理 9 <三)国内外发达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11 四、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对策 13 <一)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管理格局13 <二)科学编制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13 <三)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法制化建设14 14 <四)落实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政府经济支持和财 政补贴<五)加强政府监管,规范公交市场14 五、结语 15 六、致谢 15 七、参考文献 15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引言 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意义 <一)必要性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形势日趋复杂城市已进入一个机动车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的汽车化时代。由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中存在多头领导、规划不科学、法制不健全等弊端因此, 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严重, 给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巨大压力。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城市公共交通难题政府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公共交通管理已迫在眉睫。我国迅速推进的城市化,还有我们国家大城市数量的增加,这势必就加大了我们对交通问题的关注。在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集中体现在道路拥挤、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占用土地,就是说我们城市规划内的土地很多都被车辆占用,这就是占用土地的问题。 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主要体现在,随着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的矛盾会日益突出,所以它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出行难”,在国外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国家大城市人口增加和居住郊区化等带来的交通需求量的剧增,使道路交通设施供应、管理以及空间不足的矛盾突出,城市交通特别是大城市交通成为了很严重的老百姓关注、政府关注的问题。 我们拿北京为例,北京的交通问题主要归结为:城市及道路规划问题、交通管理问题、遵章守纪和交通参与者的现代交通意识、素质问题。这些问题在国外,都已经走过了城市发展汽车化的阶段,他们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根据我们国家的情况

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设计理念 伏永政

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设计理念伏永政 摘要:建筑,源于人们的需要。客运枢纽站是当代社会中的一种实现交通功能 转换的场所,是不同的交通方式、不同的方向客流的转换点,同其他的交通建筑 一样,它的形象是一个城市中的区域性的标志,更承载着人们对出行品质的需求。“人性化”,则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的指导元素。遵循人的基本行为的特征,结合空间与功能的性质,让使用者、建筑和环境之间组成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给人们以舒适的视觉上的感受与心理上的感受,同时引导人们行为的方向, 避免部分时间与空间上的浪费,这样就可以带来更大的集约价值。 关键词: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设计理念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增长以及区域交通系统规划的实施,全国各地 的城市都在争相引入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的概念。客运枢纽建设项目集中高铁、铁路、公路、飞机换乘、常规公交、出租以及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融于一体 进行建设,阐述了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的功能特性和设计的理念。城市综合交 通客运枢纽项目建设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城市综合交通 客运枢纽建设的基本原则,才能够更好地为旅客服务。 1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功能特性分析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一般由客流系统、交通组织线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运 输工具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这六部分构成的。按照客流活动可以 将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分为客流直通、换乘和集散三个过程。 1.1直通功能特性分析 从乘客在枢纽内的直通过程分析,无论乘客采取运输方式中的哪一种类型, 在枢纽内不存在运输方式的转换,乘客会使用同一种交通工具通过枢纽,这种客 流叫做过境客流。通过乘客在枢纽内的直通效率来衡量直通功能的强弱。 1.2换乘功能特性分析 客流的换乘与换乘组织线路的交通特性关系密切。换乘是乘客步行途经枢纽 内的换乘组织线路,从某一场站设施和集散平台到达其它场站设施和集散平台的 过程。客运枢纽的换乘功能主要包括组织换乘通道设施的服务水平、换乘组织的 有效性和换乘过程的舒适性三个方面。 1.3集散功能特性分析 枢纽的集散功能要求枢纽的规划布局合理和交通组织高效,使进入枢纽的客 流“集零为整”,离开枢纽的客流“化整为零”。交通枢纽的集散特性使客流在枢纽 内合理的流动,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改善了拥挤的状况。交通枢纽的集散功 能主要包括枢纽集散服务范围、场站设施规模适应性、集散平台设施规模适应性 和枢纽内不同交通方式的时空协调这四个方面。 2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的设计理念 2.1立体化布局 交通枢纽以步行系统组织水平、竖向交通,利用多个层面组织各种流线,实 现综合换乘。 2.2综合换乘 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项目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效率 并优化了换乘的环境,枢纽要贯彻“以人为本”综合运输发展得理念,促进飞机、 公路、铁路客运间“无缝连接”的设计理念。

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此文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与应急能力,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拥堵;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mode cannot have satisfied people’s demand for travel,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naly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urban traffic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contingency ability, solve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roblems.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Congestion; countermeasures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私人汽车拥有量在逐年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全国私人轿车保有量3443万。以此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明显,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及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1]。此外,随着人们对道路交通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提高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综合信息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控与服务,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与应急能力,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2]。 1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设施不足、技术落后 许多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没有完全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国标的道路交通语言体系,因而不能对交通实施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很多地区还是机车混行道路,在交通流的高峰期加剧了道路的拥挤和交通事故的发生。还有道路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有[3]。这样严重的影响了管理的效率,不能有效的对来往车辆进行有效地协调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