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分析

股骨头坏死分析
股骨头坏死分析

股骨头坏死分析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全世界现有患者2000多万人,其中我国大约有500万人。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并不引人注意的疾病越来越呈蔓延趋势。在北欧一些国家和俄罗斯,股骨头坏死病已占骨伤科疾病的近30%。在我国曾经以“三北”地区发病率较高,而目前的观察和统计表明,南方各省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

在日常活动中,当遇到髋关节(单侧或双侧)疼痛、功能障碍、跛行时,尤其是大腿疼痛、膝关节疼痛时,尽早去医院拍摄X光片,或做CT、核磁共振(MRI),排除股骨头坏死病,以做到早期诊断,便于早期治疗,利于早期康复,避免致残。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的科学研究深入发展。髓内穿刺减压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方法,但减压术所造成的股骨头减压坠道,在术后数周内降低了股骨头的负重能力。因此减压术后应推迟负重时间并减少负重,若过早负重,则存在加速塌陷的可能。对中晚期的治疗,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类。手术疗法尤其是股骨头人工置换术,因其不能一劳永逸而限制患者的年龄在65岁以上为宜。非手术疗法包括中西药物的应用、牵引、按摩、功能锻炼等。除非已有半脱位等严重晚期病人需行人工置换手术外,绝大部分患者均可采用非手术的保守疗法恢复工作和生活能力。

全面客观地分析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与预后直接相关。临床经验表明,治疗前后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跛行三个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和X光片提示的股骨头形态、结构,特别是股骨头内死骨分解、吸收,新骨生成,骨纹理结构的改建、塑形等发展变化情况,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参照。只注意症状改善而忽视X光片显示的变化,或因服用止痛药物,暂时髋关节疼痛减轻,就认为病情已经好转或痊愈是不科学的,且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样患者忽略了对髋关节的保护,而使髋关节承载过重,从而破坏髋关节的解剖结构。

在股骨头的表面覆盖着一层透明软骨,它是由一种致密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构成的网状结构,其厚度一般为2~7mm,平均4mm,在股骨头负重部位较厚,与髋臼软骨相吻合,恰似人体上一套精密的轴瓦,这就是在X光片上所见到的髋关节间隙。股骨头软骨具有弹性缓冲、抵抗压力、维持关节间润滑等作用,关节软骨完好是保证关节功能(屈伸、收展、旋转)的基本条件。软骨结构为海绵状,表面上无数的微小孔隙内能吸收大量滑液,使软骨间的摩擦系数<0.002,比最精密的机械轴瓦还要光滑;软骨的弹性系数为20nm/m,相当于质量最好的汽车外胎橡皮,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人在走路时,股骨头软骨的负荷为体重的4倍;从1米高处落下时,负荷为体重的18倍。所以,坠落伤,尤其是少年儿童的髋关节创伤,极易破坏股骨头软骨,进而累及股骨头和髋臼,造成难以治愈的骨性关节炎。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慢性骨伤科疾病,如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与病情轻重、发现早晚、病程分期有很大关系,病变发现越早,病情越轻,治疗效果就越好,因此股骨头坏死应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早期诊断并预测患病的股骨头是否会塌陷,对那些不会进展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可以大大节约医疗费用和减少患者痛苦。那么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一般,常见的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有: 1、看症状。患者的症状表现是最直观的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而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可以总结为腰部、膝部、髋部等关节疼痛,而这种疼痛有时是间接性的有时候是持续性的。隐痛或是麻木等情况发生,休息时疼痛减轻,过度劳累时疼痛较重;髋关节功能障碍,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等;有跛行产生,形式多为进行性或短缩性跛行。 2、看发病原因。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是及其复杂的,像骨质疏松、髋关节外伤、长期大量饮酒以及应用激素等等,有可能导致此病。这也是常见的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3、医学仪器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原因只能作为股骨头坏死的初步判断,而要想最终确诊,还需要依赖于医学仪器的检查。病人在进行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的时候,通过影像片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股骨头的变化,股骨头处是否有骨纹理细小或中断、头部囊肿、硬化、扁平或塌陷等症状。如果症状较轻时,应尽量采用CT或核磁共振,可以更清晰的观察股骨头,轻微的毛糙也可以察觉,如采用X线平片,则早期的股骨头坏死容易被漏诊。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方法: Ⅰ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X线平片、CT多不能显示明显的骨质病变,称X线前期。T1加权股骨头负重区显示线样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病理特征,是骨和骨髓的坏死无修复,以骨髓水肿、骨细胞坏死、骨陷窝空虚为主要改变。 Ⅱ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T1加权为新月形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信号,T2加权显中等稍高信号,周围不均匀稍低信号环绕,呈典型的双线征,位置基本与CT的条状骨硬化一致。病理上为病灶中心大量不规则的细胞碎片坏死,周边纤维化,新骨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大多因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患引起,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其主要症状,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由疼痛引发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最后造成严重致残而跛行。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又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头骨软骨炎,或股骨头扁平症。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分期 目前使用较多的三种方法为Ficat分期、Steinberg分期与ARCO分期。 一、Ficat分期 Ficat等(1980)根据X线表现和骨的功能性检查(包括测量股骨转子间髓内压、髓内静脉造影和髓芯活检),提出了完善的四期分期体系。1985年该体系又进行了改良。 0期:患者无症状,X线片正常; Ⅰ期:X线片表现正常,或有轻度弥漫性骨质疏松,患者有疼痛和髋关节活动受限症状,骨的功能性检查可能检测出阳性结果; Ⅱ期:X线片示广泛的骨质疏松,有骨硬化或囊性变,股骨头的轮廓正常,髓芯活检有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临床症状明显; Ⅲ期:X线片示股骨头内硬化、囊变,股骨头塌陷,有新月征,关节间隙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加重; Ⅳ期:骨关节炎期,X片示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变窄,临床症状疼痛明显,髋关节各向活动明显受限。 二、综合分期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方法较多,70年代Ficat提出成人股骨坏死的四期分法,Marcus也提出四期六型分期法,但多局限于临床症状和X线改变,对于早期诊断有一定局限性。我们根据长期临床观察总结,以临床、X线片、CT、ECT、MRI为依据,提出综合分期法,此法能早期发现可疑病例,并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对疾病预后的估计。 Ⅰ期:临床表现,髋膝关节进行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X线表现,股骨头外观正常,软骨、骨小梁结构稍模糊,或呈斑点状骨质疏松,CT、股骨头中部骨小梁轻度增粗,呈星状结构,向股骨头软同部放射状或伪足样分支排列,软骨下区可见部分小的囊性改变,ECT有早期浓集,动脉血供低,MRI示低信号,异常改变。 Ⅱ期:髋关节疼痛为主,外展内旋轻度受限,X线表现为软骨下囊性变,骨组织有破坏与疏松交织现象,也可见软骨区半月形透亮区,称为"新月征",CT下可见头下骨髓腔部分骨小梁硬化改变。软肌下骨髓腕部分骨小梁硬化改变。软骨下骨髓腔内0.5cm以上囊性变,ECT表现为静息相呈大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方案(2012) 一、定义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发年于老年人,女性为多。 中医诊断:股骨颈骨折(TCD编码:BGG00) 西医诊断:股骨颈骨折(ICD-10编码为:S72.0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中医骨伤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18-119) ⑴有外伤史; ⑵ 症状与体征: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通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⑶ 辅助检查:髋部正侧位X光片检查可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二)西医诊断 ⑴ 有摔倒受伤历史。 ⑵ 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⑶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 ?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 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分型(影像学评估):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头颈型、头下型和颈中型;根据骨折线的走形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Garden分型法是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 I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U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川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W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二)疾病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 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 2.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 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 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 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成人股骨头坏死诊断与分型

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与分型 临床表现 股骨头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跛行、疼痛可放射到膝关节内侧。体征: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或内收肌止点压痛、患髋周围肌肉及大腿肌萎缩,可出现托马氏征(+);当坏死股骨头严重塌陷、双下肢不等长时,可出现艾利斯征(+);当髋关节半脱位、臀中肌无力,可出现屈德兰堡试验(+)。早期患者可有外展、内旋活动轻度受限。随着病情的发展,髋关节各向活动范围逐渐缩小,直至严重受限。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主要还是以影像学检查为依据,患者常为20~50岁,有激素使用史,或酗酒史或股骨颈骨折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来确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是X线和MRI检查。 (一) X线检查 高质量的X线正位、蛙位平片是临床上最重要诊断手段。尽管早期很少有阳性发现,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以发现股骨头密度的改变。现代影像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数字X线摄像的普及,使获得高质量的X片成为可能,对于骨密度及骨小梁的分辨程度越来越精细,可以发现一些早期的异常X光表现。 早期(Ⅰ、Ⅱ期):股骨头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以后可见局部骨密度增高,在骨密度增高区可伴有斑片状密度减低区。进一步发展,可在关节面下出现新月形透亮区。 软骨下塌陷最初是通过大体标本所认识的,坏死骨的塌陷造成了软骨下新月状缺损,在X线平片上即表现为新月形的透亮区,即所谓的新月征。 中期:股骨头轻度变形,关节面欠光整,出现轻度台阶征,股骨头密度不均匀,出现囊性变。 晚期:股骨头明显变形、压缩、塌陷,骨密度不均匀,可累及整个股骨头,导致髋关节间隙狭窄和退行性骨关节炎。 (二) MRI检查 MRI可以探测到早期骨髓异常,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率较高。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典型征象—双线征,即局部外围低信号环绕内圈高信号,由于坏死区脂肪存在,间质反应区肉芽组织水肿充血成为内圈高信号,外围反应性硬化缘为增生的骨小粱,表现为低信号。 股骨头坏死分期分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片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期分型,对临床治疗手段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

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FicatIII-IV期,严重疼痛伴功能障碍)(ICD-10:M87.-5)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酗酒既往史。 2.体格检查: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股骨头坏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股骨头病变终末期,股骨头变形,关节面退变。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87.-5股骨头坏死疾病编码。 2.股骨头坏死终末期,已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 3.除外股骨近端肿瘤及骨折。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髋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完成功能量表(Harris评分); (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5)手术部位X线检查:双髋正位+患髋侧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手术部位CT检查、血沉、CRP、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完整病历右股骨头坏死

入院记录 姓名:郑阳工作单位:—— 性别:男性地址:XX市XX区XX路11号 年龄:50岁入院时间:2016-11-27 10:00 婚姻:已婚记录时间:2016-11-27 12:00 民族:汉族病史陈述者:患者及其家属 职业:-- 可靠程度:可靠 籍贯:XX省XX市联系人及电话:王玉139******** 主诉:右髋部反复疼痛伴活动障碍2年,加重5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髋部疼痛,开始时呈持续性隐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好转,无畏寒及发热。曾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好转。5个月来患者右髋部疼痛无缓解,且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右髋部活动障碍为主,间歇性跛行,期间自行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今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门诊医师给予完善相关检查后,拟:“右股骨头缺血性骨坏死”收入我科。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等病史,无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病史, 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重大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系统回顾: 五官器:头部无疮疖及伤史。双眼视力尚可,无耳痛,外耳道流脓史。无慢性鼻塞及流脓性分泌物史。近年来常有右牙痛,无咽痛史。 呼吸系:无气喘,呼吸困难,长期咳嗽,咯痰及咯血史。无午后低热、胸痛史。 循环系:无心悸、气急、发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史。无心前区疼痛,高血压史。 消化系:无腹痛、腹胀、胀泻史、无喛气、反酸、呕吐史。无呕血、黑便及长期便秘史。 血液系:无皮肤、粘膜出血、瘀点、瘀斑史。无贫血史。 泌尿生殖系:无尿频、尿急、血尿及排尿异常史。无颜面浮肿、腰酸、腰痛史。无阴道流血、痛经、白带过多、外阴瘙痒史。 神经精神系:无头痛、眩晕、昏厥、抽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史。 运动系:无游走性关节痛及运动障碍史。无关节脱位及骨折史。 个人史:原籍生长,生活条件可。否认去过疟疾、血吸虫病等疫区;否认特殊毒物接触史;否认烟酒嗜好;否认冶游史。 月经史:无。 婚育史:已婚已育多年,配偶及子女均体健,家庭和睦。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否认家族中存在类似病史及恶性肿瘤病史。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体温:36.4℃,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股骨头坏死要如何鉴别诊断

股骨头坏死要如何鉴别诊断 股骨头坏死Ⅰ期 Ⅰ期临床诊断表现 Ⅰ期(前放射线期)此期约有50%的患者可出现轻微髋痛,负重时加重。查体表现为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活动受限最早出现,强力内旋时髋关节疼痛加重。X线显示:可为阴性,也可见散在性骨质疏松或骨小梁界限模糊。Ⅱ期(坏死形成,头变扁前期)临床症状明显,且较I期加重。X光片显示:股骨头广泛骨质疏松,散在性硬化或囊性变,骨小梁紊乱、中断,部分坏死区,关节间隙正常。Ⅲ期(移行期)临床症状继续加重。X光片显示股骨头轻度变扁,塌陷在2mm以内,关节间隙轻度变窄。Ⅳ期(塌陷期)临床症状较重。下肢功能明显受限,疼痛多缓解或消失,患肢肌肉萎缩。X光片显示股骨头外轮廓和骨小梁紊乱、中断,有半月征,塌陷大于2mm,有死骨形成,头变扁,关节间隙变窄。Ⅴ期(骨关节炎期)临床症状类似骨性关节炎表现,疼痛明显,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X光片显示股骨头塌陷,边缘增生,关节间隙融合或消失,髋关节半脱位。正确的诊断和分期,对决定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Ⅰ期症状及影像学表现 髋膝关节进行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X线表现,股骨头外观正常,软骨、骨小梁结构稍模糊,或呈斑点状骨质疏松,CT、股骨头中部骨小梁轻度增粗,呈星状结构,向股骨头软骨部放射状或或伪足样分支排列,软骨下区可见部分小的囊性改变,ECT有早期浓集,动脉血供低,MRI示低信号,异常改变。 Ⅰ期危害具体表现 1、危害髋关节 髋部是连接着人体躯干和下肢的枢纽,上撑躯干下连双下肢,对行走、坐卧功能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股骨头坏死得不到及的治疗方法不及时实施,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导致髋关节的致残,髋关节致残相对于其它关节的致残对人体影响最大,伴随着髋部功能受限,还会出现患肢肌肉萎缩,肿胀等现象。 2、影响正常活动 股骨头坏死病发后,随着疾病所带来的疼痛在不断的加剧,长时间又无法得到痊愈,使患者大腿、腰部及膝关节等处疼痛难忍,不能活动和行走,甚至基本生活不能自理。尤其是疾病发展到晚期,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疼痛,并且出现跛行。 3、危害骨细胞

股骨头坏死如何自我诊断

股骨头坏死如何自我诊断 股骨头坏死一定要尽早的治疗,由于很多患者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病判断不是很了解,从而影响治疗,一般股骨头坏死症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髋关节酸、困,有时呈间断性疼痛。这是本病的主要症状。那么股骨头坏死如何自我诊断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股骨头坏死如何自我诊断? 1、髋关节疼痛向腹股沟部位或者臀部后侧、外侧或者膝内侧放射。 2、早期患者髋关节活动正常或轻微丧失,表现为向某一方向活动障碍,特别是内旋。应在平卧位伸髋及屈膝屈髋90'位进行屈、伸、内收、外展及内旋检查,双侧对比,才能发现。随病情发展活动范围逐渐缩小,晚期由于关节囊肥厚挛缩,髋关节向各方向活动严重受限,髋关节融合,出现髋关节僵直。 3、早期患者由于股骨头内压增高,可有间歇性跛行,休息后好转,晚期患者由于股骨头塌陷及髋关节半脱位可有持续性跛行。骨性关节炎病人由于疼痛及晨僵,常有跛行,晚期由于屈曲、外旋、内收畸形,跛行加重。 4、骨折、脱位或者髋关节扭伤愈合后,后期突然出现髋部间歇性或者持续性疼痛。走路时加重。 5、长期或者短期大量使用激素,或者经常酗酒,容易出现髋关节疼痛,多为隐痛,钝痛,活动时明显,休息时减轻。 6、天气寒冷时,髋关节酸困,疼痛的症状加重,功能受到限制。 7、感冒发热时,血沉加快,白细胞升高,患侧髋关节疼痛加重。 8、疼痛: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可以没有临床症状,而是在拍摄x线片时发现的。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疼痛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逐渐或突然出现髋部或膝部疼痛、钝痛或酸胀不适等,常向腹股沟区或臀后侧或外侧,或膝内侧放射,该区有麻木感。疼痛性质在早期多不严重,但逐渐加重,也可受到外伤后突然加重。经过保守治疗后可以暂时缓解,但经过一段时间会再度发作。原发疾病距离疼痛出现的时间相差很大。 股骨头坏死如何自我诊断?专家解释说,股骨头坏死危害极大,了解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方法,我们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股骨头坏死,就能及时的去治疗,减少疾病的发生所带来的影响和伤害。温馨提示:一旦发现患有股骨头坏死,就要及时的到医院接受治疗,以免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而使得病情加重,同时也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股骨头坏死的基础-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2018 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股骨头坏死的基础、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 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大连市医学会 推荐意见: 我单位认真阅读了该项目的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真实有效。 该项目揭示了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建立了可靠的激素性骨坏死的动物模型,为骨坏死的发病机理和临床防治提供了研究平台;原创可视性量化股骨头内血管的解剖学方法,精准构建股骨头内动脉网三维结构,提出股骨头内血管相互吻合、相互代偿新理论,此理论对临床防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提供了理论依据;创建早期ONFH静脉淤滞理论;国内最早应用游离腓骨移植治疗ONFH,并在此基础上创立恢复血运的股骨头修复再造理论,建立多种带血管蒂骨瓣(髂骨、大转子)转移重建股骨头的系列治疗方案,大大提升了股骨头坏死早、中、晚期保头治疗的成功率。项目团队组织骨坏死基础研究、临床治疗领域的专家,制定了《中国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指南》,规范了中国股骨头坏死的诊治。项目组对新型生物材料进行了基础研究和研制开发,结合创新生物材料应用于临床,使青壮年股骨头坏死得到有效治疗,对于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保头治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组累计完成逾万例骨坏死保头治疗,相关技术及术式经全国各大医院开展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迟或避免了因骨坏死而导致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社会效益显著。 推荐该项目为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股骨头坏死(ONFH)发病率逐年上升,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药物滥用和过度关节置换现象普遍,导致疗效不佳,致残率极高。项目针对ONFH发病特点、临床防治等关键问题,经过26年系统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部委等课题26项,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 (1) ONFH流行病调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ONFH等髋关节疾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揭示其流行病学规律,为预防ONFH提供科学依据。 (2) ONFH临床基础研究:原创可视性量化股骨头内血管的解剖学方法,精准构建股骨头内动脉网三维结构,提出股骨头内血管相互吻合、相互代偿新理论,依据此理论,首次重建移位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运,制定重建血运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新策略,避免创伤性ONFH发生。原创可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为揭示ONFH得发病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3) ONFH保髋手术策略:针对青壮年不适合过早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研创系列保髋治疗策略。①创建早期ONFH静脉淤滞理论,对早期ONFH患者行髓芯减压术,疗效确切;结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回植治疗术,有效促进骨修复,疗效确切。②针对中、晚期ONFH,项目组在国内最早应用游离腓骨移植治疗ONFH。并在此基础上创立恢复血运的股骨头修复再造理论,建立多种带血管蒂骨瓣(髂骨、大转子)转移重建股骨头的系列治疗方案,多中心合作回顾总结2190例(2690髋)ONFH患者,髋关节生存率提升至88.9%。○3据此应用成果形成了ONFH诊疗标准专家共识,创建了ONFH的诊疗体系,牵头制定了中国首部《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指南》,规范ONFH 诊疗,并在全国范围普遍应用。 (4) 新型医用材料的基础研究、研发和转化应用:为了提高青壮年ONFH塌陷患者保髋成功率,经过基础实验设计了钽棒联合带血管蒂治疗ONFH的治疗方案,并自主研发了多孔钽,打破了国外垄断;为保证带血管蒂骨瓣持续有效的固定在骨缺损区域进行供血和加速成骨,原创性将可降解纯镁螺钉应用于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技术治疗ONFH,首次证实纯镁金属的生物安全性和促进成骨特性,推动了纯镁器件在骨科领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 Steibery分类法于1992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具体分期如下: 0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 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 Ⅰ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 I表现异常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Ⅱ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 Ⅳ期:股骨头变形下陷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 Ⅴ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 A—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Ⅳ期) 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 C—重度(髋臼受累) Ⅵ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 Marous 分期法 Ⅰ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 Ⅱ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 Ⅲ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 Ⅳ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 Ⅴ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Ⅴ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 股骨头性坏死的X片征象: (1)、水滴征指股骨头内有多个象水滴于桌面,水滴被蒸发后的水滴痕迹样改变,也称股骨头面包圈样改变(股骨头坏死初期)。 (2)、低密度征指股骨头内有大面积水滴征改变,水滴征改变区内的骨小梁消失(股骨头坏死初期)。 (3)、新月征指股骨头顶部呈半月状软骨下断裂,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与软骨分离,新月状断裂透亮区征象。在蛙式位骨盆片X片,股骨头外上侧显示的最清楚(股骨头坏死I期)。(4)、断裂征股骨头软骨下断裂,一处或多处裂缝样透亮带状改变,这是股骨头早期塌陷的征象(股骨头坏死I期)。 (5)、硬化征在股骨头内任何部位,呈一处或多处,片状或带状硬化性高密度骨质改变。(在

股骨头坏死治疗指南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指南 概述 外伤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在于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受损所致,如侧方骨骺血管受损。这些血管受损后,股骨头全部或部分失去血运,伤后血运阻断8小时后即可造成缺血坏死。由此可见,在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中,骨坏死很早即可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占股骨颈移位骨折的85%和无移位骨折的15%—25%。 有报告称,在粗隆间骨折穿针后也有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这是由于股骨头穿针所致,因为在穿针过程中可能伤及外侧骨骺血管(穿针由股骨头侧上方或后方进入股骨头)。这个血管的损伤可造成股骨头局部缺血坏死,最后在股骨头上部负重部位发生塌陷。 另外,有时对髋部的直接打击也会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急性髋关节脱位也可以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坏死的原因: (1)药物导致是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原因。 (2)酒精刺激导致: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而造成体内的蓄积,导致血脂增高和肝功能的损害。 (3)创伤导致。如外力撞击引起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髋关节扭挫伤等。 (4)风、寒、湿导致。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寒湿为甚、下蹲困难。 (5)肝肾亏虚导致股骨头坏死。 (6)骨质疏松导致。临床表现为下肢酸软无力、困疼、不能负重、易骨折。 (7)扁平髋导致。临床表现为行走鸭子步、下肢短、肌肉萎缩,行50米左右疼痛逐渐加重,功能受限等。 (8)骨髓异常增生导致骨坏死。表现为患肢寒冷、酸痛、不能负重、易骨折等。 (9)骨结核合并骨坏死。表现为结核试验阳性,午后低烧、疼有定处、消瘦、盗汗、乏力等。 (10)手术后导致。在临床中骨移植、血管移植三年后、骨血供应不足而发生骨坏死。症状 ①疼痛。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行走活动后加重,有时为休息痛。疼痛多为针刺样、钝痛或酸痛不适等,常向腹股沟区,大腿内侧,臀后侧和膝内侧放射,并有该区麻木感。 ②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患髋关节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行走鸭子步。早期症状为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 ③跛行。为进行性短缩性跛行,由于髋痛及股骨头塌陷,或晚期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所致。早期往往出现间歇性跛行,儿童患者则更为明显。

段继礼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定义:结合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及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地标准,将定义为: 是由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地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地疾病. 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 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部位为主地髋关节痛,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有髋部外伤史、皮质类固醇应用史、酗酒史,深水作业史,高雪病史,感染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高凝低纤溶性疾病等病史. . 线片改变: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分界地硬化带;软骨下骨有透线带(新月征,软骨下骨折). . 核素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即股骨头中心放射性减低,周边放射性增多,呈“炸面圈”样变化. . 股骨头:加权相呈带状低信号(带状类型)或加权相有双线征. . 骨活检:显示骨小梁地骨细胞空陷窝>,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有骨髓坏死. 次要标准: . 线片: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 . :股骨头内横断面正常可见地“星芒征”消失. . :核素骨扫描示冷区或热区. . :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而无相地带状类型. 符合条或条以上主要标准可确诊.符合条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阳性数≥ (至少包括一种线片阳性改变),则为可能诊断. 鉴别诊断: 一线改变类似地疾病地鉴别诊断: . 中、晚期骨关节炎:当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出现软骨下囊性变时可能会混淆,但其表现为硬化并有囊变, 改变以低信号为主,可据此鉴别.

. 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角小于度,氏现连续性中断,股骨头包裹不全,髋臼线在股骨头外上部,关节间隙变窄、消失,骨硬化、囊变,髋臼对应区出现类似改变,与容易鉴别. .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常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为双侧骶髂关节受累,其特点为阳性,股骨头保持圆形,但关节间隙变窄、消失甚至融合,故不难鉴别.部分患者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可合并,股骨头可出现塌陷,但往往不严重. . 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女性,股骨头保持圆形,但关节间隙变窄、消失.常见股骨头关节面及髋臼骨侵蚀,鉴别不难. . 各种原因地滑膜炎.包括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非特异性滑膜炎等,在线上可见髋臼及股骨头边缘骨侵蚀,示广泛病变有关节积液等,应予以鉴别. 二改变类似地疾病地鉴别诊断: . 暂时性骨质疏松症():可见于中年患者,属暂时性疼痛性骨髓水肿.线片示股骨头、股骨颈甚至转子部骨量减少.可见加权相均匀低信号, 加权相高信号,范围可至股骨颈及转子部,无带状低信号,可与鉴别.此病可在个月内自愈. . 软骨下不全骨折:多见于岁以上老年患者,无明显外伤史,表现为突然发作地髋部疼痛,不能行走,关节活动受限.线片示股骨头外上部稍变扁, 地及加权相显示软骨下低信号线,周围骨髓水肿, 抑脂相显示片状高信号.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多发于膝关节,髋关节受累少见.累及髋关节地特点为:青少年发病,髋部轻、中度痛伴有跛行,早、中期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及线摄片可显示股骨头、股骨颈或髋臼皮质骨侵蚀,关节间隙轻、中度变窄.示广泛滑膜肥厚,低或中度信号均匀分布. . 股骨头挫伤:多见于中年有髋关节外伤史者,表现为髋部痛及跛行.示位于股骨头内地加权相中等强度信号、加权相高信号,内侧较多. . 滑膜疝洼( ):此为滑膜组织增生侵入股骨颈部皮质地良性病变, 示加权相低信号、加权相高信号地小型圆形病灶,多侵蚀股骨颈上部皮质,通常无症状. . 早期骨关节炎:在我国,髋关节骨关节炎多继发于髋臼发育不良,早期作检查显示股骨头软骨下低信号高信号病灶,对这些病例,做扫描则较易鉴别.地改变为星状症消失,病灶分界清晰,但病灶内有散在地高密度影,此为坏死骨修复,而骨关节炎呈软骨下多囊改变,分隔清楚囊变区无骨修复,仅有硬化性分隔区. . 股骨头内残存红骨髓:使股骨头内图像呈非同质性,误诊为不少,但此图像无带状低信号改变,且信号强度高于邻近肌肉,而等病灶均低于周围肌肉.

诊疗规范应知应会

常用诊疗规范应知应会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的原则:安全、有效、经济。 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我院抗菌药物: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包括20种:青霉素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林可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唑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林霉素、诺氟沙星、甲硝唑、替硝唑、制霉菌素、柳氮磺嘧啶;限制级抗菌药物包括12种:美洛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大观霉素、左氧氟沙星、奥硝唑、伊曲康唑、头孢米诺、克拉霉素、酮康唑、阿奇霉素;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包括2种:氨曲南、万古霉素。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细菌耐药监测:(一)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二)耐药率超过40%的,应当慎重经验用药;(三)耐药率超过50%的,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四)耐药率超过75%的,应当暂停临床应用。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1.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2.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3.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4.给药地点:手术室 外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遵循的操作文件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 二、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A、权衡利弊,最大获益。力求患者从抗癌治疗中最大获益,是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治疗 股骨头坏死全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引起骨细胞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每年在本院诊断和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非常多,近几年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下面几方面:1.激素的问世及其广泛应用,许多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可出现此方面疾病,比如风湿、系统性 激均使得该病患者数量剧增。 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而有过激素应用史、髋部外伤史、酗酒史、相关疾病史者发病的机率明显增多。 一、如何判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病?股骨头坏死症,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髋关节酸、困,有时呈间断性疼痛。这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外伤、髋关节脱 痛。股骨头坏死症仅是诸多引起髋关节疼痛的一种,股骨头坏死症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检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股骨头坏死症:(1)髋关节疼痛向腹股沟区或臀后侧、外侧或膝内侧放射。(2)髋关节僵硬、无力、活动受限,抬腿不灵活,早期出现的症状是盘腿或向外撇腿以及下蹲困难。(3)跛行:即走起路来患肢不敢用力负重,象踮脚样走路。(4)骨折、脱位或髋关节扭伤愈合后,又逐渐或突然出现髋部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行走活动后加重,有时为休息痛,疼痛多为针刺样或酸痛,并出现上述反应。(5)长期或短期大量使用激素或经常酗酒者出现髋关节疼痛,多为隐痛、钝痛,常位于腹股沟,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减轻。(6)寒湿:天气寒冷时,髋关节酸困、疼痛加

重,功能受限。(7)炎症:感冒发烧时,血沉加快,白血球升高,患侧髋关节则疼痛加重。出现了上述情况者,就有可能患有股骨头坏死症,需到医院确诊。 二、股骨头坏死如何分期,临床表现有那些?股骨头坏死最先出现的自觉症状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髋关节周围、大腿内侧、前侧或膝部。早期疼痛开始为隐痛、钝痛、间歇痛,活动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缓解或减轻。但也有呈持续性疼痛的,不管是劳累还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渐加重。此时在X线上虽然没有明显的形态异常改变,但是髋关节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病人患侧髋关节外展、旋转受限,下蹲不到位等等。股骨头坏死到了晚期,股骨头塌陷、碎裂、变形,有的可造成髋关节半脱位,此时的疼痛与髋关节活动、负重有直接关系。活动时关节内因骨性磨擦而疼痛,静止时头臼之间不发生磨擦,疼痛也就不明显了。所以说,行走、活动疼痛加重,动则即痛,静则痛止或减轻。总之,早期是以疼痛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伴有疼痛。股骨头坏死I期(超微结构变异期):X光片显示股骨头的承载系统中的骨小梁结构排列紊乱、断裂,出现股骨头边缘毛糙,临床上伴有或不伴有局限性轻微疼痛。股骨头坏死II期(有感期):X光片显示股骨头内部会出现小的囊变影,囊变区周围的环区密度不均。骨小梁结构紊乱、稀疏或模糊。也可出现细小的塌陷,塌陷面积可在10-30%临床伴有疼痛明显、活动轻微受限等。股骨头坏死III期(坏死期):X光片显示股骨头形态改变,可出现边缘不完整、虫蚀状或扁平等形状,骨小梁部分结构消失,骨密度很不均匀,髋臼及股骨头间隙增宽或变窄,也可有骨赘骨的形成,临床表现疼痛、间歇性的跛行、关节活动受限、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等。股骨头坏死IV期(致残期)股骨头的形态、结构明显改变,出现大面积不规则塌陷或变平,骨小梁结构变异。髋臼与股骨头间隙消失等。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僵直不能行走,出现脱位或半脱位,牵涉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由于骨坏死常累及

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 Steibery分类法于1992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具体分期如下: 0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 Ⅰ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I表现异常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Ⅱ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 Ⅳ期:股骨头变形下陷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 Ⅴ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 A—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Ⅳ期) 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

C—重度(髋臼受累) Ⅵ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 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明确骨坏死大小对决定治疗方法及预后十分重要。而Steiberg分期最重要的特征是客观测定坏死范围,虽然此分期比以往的各种分期方法繁琐。 Marous 分期法 Ⅰ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 Ⅱ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 Ⅲ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 Ⅳ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Ⅴ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Ⅴ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

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标准(2019年完整版)

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标准(2019年完整版) 一、背景 股骨头坏死采用中医药治疗已经在相关的西医共识和指南中得到推荐,早中期的疗效优势也得到逐步认可[1-3],但股骨头坏死的辨证分型方法众多,缺乏较为统一和规范的辨证标准[4]。中医辨证是中医开展临床治疗和科研教学的前提,必须制定相关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于1994年、2002年制定发布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前者将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痹型、痰湿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不足型5型[5],后者则将其分为筋脉瘀滞证、肝肾亏损证2型[6],但仅气滞血瘀型、风寒湿痹型、痰湿型、肝肾不足型在临床中较为常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标准中,又将其分为气滞血瘀证、筋骨劳损证、寒湿凝滞证、骨蚀痰湿证、内损酒精证和气血两虚肝肾亏虚证6型。文献计量研究发现,虽然此标准发布已有7年,但仅气滞血瘀证临床中常用,其余5种证型临床应用较少。由此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亟需统一、规范的中医辨证标准。 本项目组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问卷调查法(Delphi法)”“专家会议法”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147篇中医药辨证论治股骨头坏死的临床

研究文献与195份调查问卷,参考《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8],经过5轮专家咨询会,制定了早、中、晚“三期”和气滞血瘀、痰瘀阻络、经脉痹阻、肝肾亏虚“四型”,以不同分期、不同病因辨别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的辨证方法[9-10]。本标准所列证型为临床常见证型,临床工作中如遇到不符合本辨证标准的特殊证型,可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本标准将在临床推广应用中不断完善,在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定期修订。 《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标准》(T/CACM 1320-2019)于2019年4月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本标准适用于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的辨识与判定,供股骨头坏死领域的中医药临床、教学及科研人员使用。 二、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标准 (一)早期股骨头坏死 1.气滞血瘀证多见于早期[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协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11]Ⅰ期、Ⅱ期]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1)主症:①髋部疼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②关节活动受限。

【VIP专享】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指南(2016 版)

一诊断和分期 (一)诊断 典型ONFH 的诊断需基于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 1. 病史:创伤性ONFH 多有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折或髋关节脱位病史,而非创伤性ONFH 的最常见诱因即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酗酒,其发生与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最大剂量和累计剂量均存在一定关系,但与酒精使用量的关系尚不明确。与ONFH 相关的病史可能还包括: 镰刀细胞性贫血、妊娠、减压病、红斑狼疮、高脂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等。无相关基础病史的ONFH 可称为特发性ONFH(idiopathic ONFH)。 2. 症状和体征:早期或极小病灶的ONFH 可无任何症状,典型的ONFH 可表现为髋部疼痛,是患者就诊的最常见原因。疼痛常局限于髋关节周围,无放射痛、夜间痛,休息或口服镇痛药物可缓解。髋关节作屈曲、外展、外旋(“4” 字试验)时会诱发或加剧疼痛。查体可发现腹股沟中点压痛,若疾病进展,可伴下肢轴向叩击诱发髋部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行走受限、跛行等。若股骨头塌陷,可伴下肢短缩畸形、骨盆代偿性倾斜。 3. 辅助检查:ONFH 辅助检查主要是基于影像学方法。骨盆正位和蛙式位,早期ONFH 可 见股骨头内密度不均匀,硬化骨和囊性变同时存在;可进展为股骨头下新月征;终末期ONFH,可见股骨头塌陷、扁平,直至髋关节间隙狭窄、髋臼累及等典型特征。CT 对ONFH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MRI 是目前诊断早期ONFH 的金标准,早期可见股骨 头内水肿信号,坏死区T1相呈带状低信号、T2 相示双线征。其他影像学方法还包括骨扫描、超声检查等。 (二)分期

ONFH 分期与影像学诊断方法密切相关,早期采用基于X 线方法的Ficat 分期,而后基于髋部MRI 的Steinberg 分期(又称Pennsylvania 大学分期)逐渐被广泛应用,ARCO 分期综合考虑了ONFH的诊断方法、坏死范围等因素,临床应用逐年广泛。此外,日本ONFH 研究协会分期、中日友好医院分型方法也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良好的ONFH 分期法不仅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还可判断其预后疗效。 1.Ficat 分期:又称为Ficat-Arlet 分期,上世纪60年代提出,经反复改良,目前常用的Ficat 分期法包括0 ~ IV 期,见表1。 表1 ONFH Ficat 分期法▼ 2.Steinberg 分期:Steinberg 分期起源于上世纪80 年代,目前使用的Steinberg 分期方法细则见表2。 表2 ONFH Steinberg 分期法▼ 3.ARCO 分期:在Ficat 分期、Steinberg 分期和日本ONFH 研究协会分期的基础上,骨循环研究协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在上世纪90 年代构建了ARCO 分期方法。它将ONFH 分为0 ~ IV 共五期,具体见表3。 表3 ONFH ARCO 分期法▼

股骨头坏死诊断与分期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全国股骨头坏死专业委员会 股骨头坏死诊断与分期标准 一、分期 0 期活检结果符合坏死,其余检查正常 Ⅰ期骨扫描或/和磁共振阳性,X线表现正常 A 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15% B 股骨头病变范围15-30% C 股骨头病变范围>30% Ⅱ期股骨头斑片状密度不均、硬化与囊肿形成,平片与CT没有塌陷表现,磁共振与骨扫描阳性,髋臼无变化 A 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15% B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15-30% C 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30% Ⅲ期正侧位照片上出现新月征 A 新月征长度<15% 关节面或塌陷小于or <2-mm B 新月征长度-占关节面长度15-30% 或塌陷2-4mm C 新月征长度>30%关节面长度或塌陷>4-mm Ⅳ期关节面塌陷变扁、关节间隙狭窄、髋臼出现坏死变化、囊性变、囊肿和骨刺 二、分级: 级别疼痛生活能力行走距离关节活动度 1 无痛工作生活正常不受限制>210° 2 活动后偶有轻痛,不用 服止痛剂基本维持原工作,但难以从事体 力劳动 徒步行走>1000米161-210° 3 活动后疼痛较重不能坚持全天轻工作徒步行走>500米101-160° 4 限制活动仍感疼痛日常生活、工作需支具扶单拐行走>500米61-100° 5 扶双拐行走>200米30-60°

稍活动即感疼痛剧烈下蹲困难,不能穿鞋、系鞋带 6 卧床不敢活动,常服止 痛剂丧失工作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不能行走 <30° 三、证型: 气滞血瘀痰瘀阻络型经脉痹阻肝肾亏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 主症髋部胀痛或刺 痛,痛有定处, 夜间痛剧 疼痛,关节沉重 关节疼痛,活动 受限 病程日久,髋 部隐痛,绵绵 不休 疼痛喜按喜揉,筋 脉拘急,肌肉萎缩 病程日久,髋部 紧、冷痛,肿胀积 液 次症髋膝僵硬,活动 时疼痛 肢体麻木,口干 不欲饮,脘痞不 舒,呕恶痰涎、 头重如裹、头晕 目眩,嗜睡 肢体麻木,肌肉 萎缩,关节挛缩 畸形 心烦失眠,口 渴咽干,五心 烦热,盗汗, 或畏寒,关节 作冷、眩晕, 腰膝酸软、 心悸气短,乏力, 面色不华、月经量 少、色淡 畏寒,关节作冷、 眩晕,腰膝酸软、 体倦乏力,腕腹作 胀,食少、便溏、 液尿频多、面肢浮 肿 舌象舌质偏红或有 瘀斑,苔薄黄 舌暗、胖,苔滑 腻 舌质暗 舌红少苔,或 舌淡质嫩,苔 白 舌淡舌淡质嫩,苔白 脉象脉沉弦或沉涩脉弦滑脉弦脉细数,或弦 细无力 脉弱脉沉细 描述:股骨头坏死期级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