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未来教育与课堂教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与课堂教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与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2-11-05T10:36:33.12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谢平[导读] 快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大展身手,拓宽了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容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谢平(重庆铁路中学,重庆400000)如今,快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大展身手,拓宽了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容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我们冷静下来思索,又会发现看似手段翻新的课堂不过是把原本是黑板上的内容搬到屏幕上,教师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所有的教学环节设计都是教师的主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是有限的。

2008年,笔者有幸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在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操作中,笔者固有的一些教学观念开始受到冲击。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对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走进英特尔未来教育

1.什么是英特尔未来教育。英特尔未来教育包含技术但不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培训,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网络时代的教师和教学。对于中国的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借助计算机的使用,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中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2.英特尔未来教育带来的变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将多媒体作为向学生输出信息的媒介,并为能大容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满足,以为这样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培训中笔者渐渐明白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误区,多媒体技术应该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存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告诉我们,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学生的需要更重要,因此应该通过倡导提问题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帮助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究学习。提的问题应像洋葱一样,既要有核心更要有层次,从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达到不同的需要,既要让学生掌握事实性知识和基础性技能,更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并能得出教师未必能考虑到的独特答案。一直以来,制作 PowerPoint、查找资料、给出问题的答案都是教师的事情,而英特尔未来教育告诉我们这需要教师和同学来共同完成,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支持,以达到拟定的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走进课堂

带着对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一点粗浅的认知,笔者开始了磕磕碰碰的摸索,一方面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从已习惯的接受知识的方式中转变过来,这个过程很艰难。现在,笔者就以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为例谈谈自己的摸索过程和体验。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语言内容浅显易懂,寓意也很明确。笔者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且整理一下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和内容,自己不清楚的要打上着重号。由于是第一次尝试,同学们都不知该如何入手,笔者引导他们先从文体、内容、主题方面思考。同学们找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我就与他们一起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什么是寓言?”得出主要有两个问题:“赫尔墨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了这两个基本问题,笔者引导同学们思考:“我们需要哪些细小的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上面两个大问题?”于是学生再读课文,细化问题,这个过程更辛苦,需要同学们好好地研读课文。有些同学都想放弃了,笔者也要忍住不要成为学生的代言人,最后我们都咬紧牙关挺过来了,终于提出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寓言的内涵是什么?语言的形式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寓言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影响?赫耳墨斯、宙斯、雅典娜是什么关系?分别处于什么地位?赫耳墨斯基于什么样的心理询问他们三人雕像的价格?他的笑有什么意味?反映出赫尔墨斯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在罗列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对学习目标已了然于心,脸上总算有了一丝自信的笑容。接着的任务便是利用网络解决问题,这已经不再是教师的专利,而是教师配合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分好组后,就开始行动。学生很兴奋,但后来发现网上的资料太多,不知该怎样筛选,于是笔者告诉他们选择百度或者谷歌看看哪些网页有相关知识,再找比较权威的网站查找资料,这样针对性就强多了。经过同学们的协作,知识性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小组长用PowerPoint的方式展示他们的成果,感觉相当有成就感。

但语文更是人文学科,有些问题决不是借助资料就能完成,它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生体验,这时我们就采用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像“在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这种全开放的问题,更需要同学们的畅所欲言,教师仅仅需要对他们的认知进行总结、提升。这个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考验,由于惯性思维,当学生的回答不理想时,教师总是忍不住要说两句,而学生往往也不愿深入思考,总是等着教师给出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但这个尝试结束以后,同学们还是觉得挺有收获的。

三、困惑与反思

带着这样好的势头,我们的尝试也越来越多,当然,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对网络的依赖明显加强,一遇到问题就马上上网查询,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特别是语文这种人文性、欣赏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一味地依赖网络来解决问题,恐怕会降低学生的文学素养。所以如何利用网络丰富的文学资源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思考、写作,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两个问题,这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尝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