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简表

近代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简表
近代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简表

近代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简表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近代化探索中的四件大事

奕、曾国藩、李鸿章、

重要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

几个重要事变比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三个阶段

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四大战役简表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始终贯穿两条主线: 一是列强通过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为维护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顽强抗争,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重新获得独立。与此同时,也是向强敌学习,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具体表现为选择现代化道路的过程。 二、重难点解析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二)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名称:近代史上日本发动过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三、 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即中国的抗日战争)。 (2)结局: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 ①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 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互相配合。② 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③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坚持抗战,最后赢得了胜利。④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 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三)正确理解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解放战争

1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一方面,它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另一方面,它扭转了近百年来中国同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局面,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经过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力量 极大地发展起来,赢得了荣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所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2?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又是以中华民族的民族救 亡意识空前觉醒为基础的。 3?抗日战争促进了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全民族总动员的民族解放战争。各民族参加抗战的族别之多、人数之众、地域之广、方式之多、勇于献身精神之可歌可泣,均创下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也是全民族浴血奋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 (四)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的启示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警醒我们:闭关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对外开放,与时俱进,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民族,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必须结合国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典型题例 [例1]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 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答案]B [解析]片面最惠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给予一国享有现 实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 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往往只 规定外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利,因而是片面的。《虎门条约》中规定“设将 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样,只要任何国家取得新的侵略特权,英国都可以享受。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月终,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重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 念他们。” 材料二: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 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 果。中国人民为取得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讲 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始终贯穿两条主线: 一是列强通过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为维护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顽强抗争,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重新获得独立。与此同时,也是向强敌学习,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具体表现为选择现代化道路的过程。 一、知识结构 二、重难点解析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二)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名称:近代史上日本发动过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即中国的抗日战争)。 (2)结局: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 ①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互相配合。②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③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坚持抗战,最后赢得了胜利。④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三)正确理解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解放战争

1.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一方面,它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另一方面,它扭转了近百年来中国同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局面,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过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力量极大地发展起来,赢得了荣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所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2.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又是以中华民族的民族救亡意识空前觉醒为基础的。 3.抗日战争促进了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全民族总动员的民族解放战争。各民族参加抗战的族别之多、人数之众、地域之广、方式之多、勇于献身精神之可歌可泣,均创下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也是全民族浴血奋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 (四)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的启示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警醒我们:闭关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对外开放,与时俱进,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民族,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必须结合国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典型题例 [例1]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答案] B [解析]片面最惠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给予一国享有现实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往往只规定外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利,因而是片面的。《虎门条约》中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样,只要任何国家取得新的侵略特权,英国都可以享受。 [例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月终,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重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 材料二: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

中国近代史复习(五次侵略战争)

中国近代史复习 (五次侵略战争)复习专题 一、近代列强对我国五次发动的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一)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2、英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扭转贸易的逆差,牟取暴利 3、林则徐的事迹:1839年领导了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4、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发动者:英国 5、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7、在鸦片战争中出现殉国的英雄人物:关天培(虎门) 8、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时间:1842年 主要内容:(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权)(2)、赔款:2100万元;(危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危害:有利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和破坏贸易主权);(4)、税款问题:中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必须同英商定;(危害:严重破坏了关税自主权) 危害: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使中国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③、使中国的革命任务:反侵略和反封建;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4、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1856——1860年发动国:英法 2、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皇家园林——圆明园焚烧后的圆明园的残迹(图) (火烧圆明园的感想: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能不受外国侵略,所以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 3、19C割占我国北方 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俄国 4、左宗棠的事迹:收复新疆和开发了新疆;维护了祖国统一和促进了新疆地区的 发展。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爱国英雄:邓世昌(黄海海战)主要事迹:率领 致远舰全体官兵英勇杀敌精神品质:爱国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2、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1895年主要内容:1、割地:割台湾、辽东半岛 和澎湖列岛给日;赔款:2亿俩白银;3、开放通商口岸:增开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商; 4、允许日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危害:大大地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四)、八国联军侵华 1、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2、《辛丑条约》————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签订订时间:1901年 主要内容:赔偿白银4。5亿,拆毁北京至在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危害:中国完全成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1

专题三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三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知识梳理 一、西方列强的五次侵华及其影响 1.鸦片战争 1840年6月~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1901年,英、法、俄、美、日、德、意、奥等国侵略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1)1931年~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1937年~1945年:中国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二、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2)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1)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3)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 3.制造大屠杀 (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2)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上海)。 三、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的斗争 (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2)1898年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帝国主义五次侵华战争

帝国主义的五次侵华战争 主题单元标题 帝国主义的五次侵华战争 作者姓名 学科领域 (在 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八年级、九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5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帝国主义的五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这五次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其中,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五次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贫穷落后的根源之一,所以,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由两单元组成,前四次侵华战争是第一单元的内容:侵略与抗争;日本侵华战争是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重点:帝国主义的五次侵华战争;本节难点:帝国主义侵华的原因和中国失败的原因。 这五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组成了帝国主义的五次侵华战争。 本单元采取的学习方式是分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对比比较、讨论点拨结合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帝国主义五次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激发学生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精神。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帝国主义五次侵华战争的基本时间、史实、条约、影响等。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比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史图结合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阅读历史材料和表述历史事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制作简表,阅读教材内容,试题训练,掌握识图和运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运用情境创设法。提高识图、释图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学习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民族英雄的抗争事迹,学习其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牢记民族耻辱,以史为鉴,发奋图强。认识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优良传统。 对应课标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起止时间: 2.侵略国家: 3.签订条约: 4.条约内容: 5.意义或影响: 专题划分专题一:鸦片战争( 1 课时) 专题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 课时) 专题三:甲午中日战争( 1 课时)………… 其中,专题四(或专题五中的活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鸦片战争 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主要应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简述”属于课标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认识”则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所以,除了要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还要对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其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衩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的影响。“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也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只要知道魏源的

中国近代历史上五次侵华战争

中国近代历史上五次侵华战争 1 鸦片战争 1840年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在南京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 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中国把香港岛割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签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分析: (1)天津条约:1858.6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②十口通商——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仅使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行权,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也有利于列强的军事侵略。 ④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资本主义经济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国社会。 ⑤向英法两国赔款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200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2)《北京条约》:1860年10月 ①《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使英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 ④准许华工出国——掠卖中国人口,开发海外殖民地。 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集团,开始分化。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同时,中国洋 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始终贯穿两条主线: 一是列强通过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为维护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顽强抗争,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重新获得独立。与此同时,也是向强敌学习,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具体表现为选择现代化道路的过程。 一、知识结构 二、重难点解析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二)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名称:近代史上日本发动过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即中国的抗日战争)。 (2)结局: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 ①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互相配合。②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③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坚持抗战,最后赢得了胜利。④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三)正确理解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解放战争 1.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一方面,它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另一方面,它扭转了近百年来中国同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局面,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过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力量极大地发展起来,赢得了荣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所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2.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又是以中华民族的民族救亡意识空前觉醒为基础的。 3.抗日战争促进了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全民族总动员的民族解放战争。各民族参加抗战的族别之多、人数之众、地域之广、方式之多、勇于献身精神之可歌可泣,均创下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也是全民族浴血奋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