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学提纲

文化经济学提纲
文化经济学提纲

文化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称解释

1、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也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

2、文化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以及文化产业中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的科学。(胡慧琳)

3、文化需求:人们为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4、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的数量,与文化需求相对应。

5、文化消费结构:指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享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品与服务的比例关系。

6、文化消费: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

7‘文化消费水平:一定时期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文化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8、文化市场:从狭义来看,是进行文化商品交换的场所,从广义来看,文化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9、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文化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文化生产要素。包括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文化人才资源三类。

10、所谓文化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

11、文化商品的价格体系:文化经济领域中存在的各种价格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有机整体。12、文化投资是指一定的经济主

体为了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

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

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

13、文化投资结构:文化投资在

文化经济各组成部分中所含要

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它

是文化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

面。

14、文化战略—两层含义:一是

关于文化的战略——文化本身

的战略,等同于文化发展战略。

二是关于文化应用的战略——

战略主体把文化用作实现战略

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公司或组织

等传播发展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的基本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

策略。

15、文化发展战略:

16、文化经济管理体制是国家对

文化经济实行管理的一种组织

制度体系,由职能划分制度、组

织制度和调节制度组成,是实现

一个国家主权和政权意志的工

简答:1、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胡惠林):

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

文化本身,而是生产文化、供应

文化和使用文化的活动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是从文化

理论与经济理论的互相结合上

来考察文化商品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客观规律。

2、具体内容包括

(1)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和作用;

(2)文化作为生产力要素(文化力)

的特征、功能以及结构体系;

(3)文化产业化对现代社会经济

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4)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及其结

构成长和变动的规律;

(5)文化市场的结构运动、功能以

及文化市场价格变动的规律;

(6)价值规律和文化规律在文化

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的特

殊作用;

(7)文化产业同其他国民经济部

门,特别是同社会经济部门发展

之间的相互关系;

(8)文化艺术部门作为非物质生

产领域同物质生产领域之间的

相互关系等等。

文化需求的类型

非商品性文化需求、商品性文

化需求、表达的需求

文化需求的影响因素

1消费者的收入2.相关产品的价

格3.文化品位4.闲暇时间5.教育

程度

文化供给的类型

商品性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

门在一定的时期以一定的价格

向文化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的

数量。

非商品性供给:非商品性文化供

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向社会无

偿提供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和数

量,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

供给和为营造社会文化环境而

提供的文化供给。

影响文化供给的因素:

价格、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文

化产品的生产周期、文化经济政

策。

文化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层次性矛盾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地域性矛盾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价值取向背

反性矛盾

文化供给的调节的方法:价格调

控、税收杠杆、财政资助、行政

立法

文化消费的特点

1、文化消费以经济发展为前提,

具有相当的弹性。2、消费内

容的精神性

3、文化消费能力的层次性

4、文化消费时间的延伸性

5、文化消费对人的灵魂的塑造

性6、文化消费对社会文明的促进性

7、消费过程的模糊性

文化消费全球化的意义

1、文化消费全球化丰富了各国文化消费市场,加深了文化理解和沟通。

2、有利于文化资源有效配置、文化消费质量的提高。

3、文化的沟通有利于各国对比不同文化的区别,发展、完善本民族文化。

影响文化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1、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2、价格的高低影响人们对消费品的选用。

3、文化消费心理对文化消费结构的制约。

4、受自由支配时间多少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背景的文化消费战略

1、加强指导、提高消费者文化消费能力。

2、建立有利于文化消费的市场拉动机制。

3、开发国内及国际文化消费市场。

文化市场的特点

1、经营内容主要是精神文化产品

2、交换行为伴随着精神传播活动

3、交换过程一般不发生所有权不转让

文化市场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

1.引导文化资源配置与文化需求相适应,均衡文化供求矛盾

2.为政府宏观指导文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如何开拓文化市场?

1、国内市场——以文化产品为核心拓展文化市场空间?

1.努力生产和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2.加强文化市场调查

3.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不断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4.积极拓宽文化市场空间

2、国际市场——以文化产业为

平台推进民族文化输出

1.文化市场的全球化趋势。

2.推进先进民族文化走向世

3、文化商品的特点

1、文化商品的双重属性

2、与

生俱来的知识产权性3、内在意

义价值的潜隐性4、精神价值与

魅力的永久性5、价值量构成的

不确定性6、文化商品价值判断

标准的双重性

4、文化商品价格的制定依据

1.价格制定应以成本为主要依

据 2.以供求关系为指导

3.按质定价

5、文化商品价格的定价目标

1、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

2、以一定的投资回报率为目标

3、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

4、以适应和避免竞争为定价目

6、文化商品价格的定价策略

厚利限销策略薄利多销策

略满意价格策略

7、影响文化发展战略选择的主

要动力因素

1、文化作为国家财富积聚的

重要形态和重要力量的被发现

2、文化与文化经济发展在全

球范围的相互依赖性

3、新的国际分工背景下的全

球文化资源重组趋势

8、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原则

1)文化发展战略与社会全面

发展相一致原则;

2)先进性目标与可行性实践

相统一原则;

3)利益需求、发展速度与整

体效益相统一原则;

4)战略目标的定性与定量要

求相结合的原则;

5)与相关战略相整合原则。

论述

1、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同构、

互动和一体化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

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文化是经济

基础的上层建筑,支配和影响着

历史运动,这是关于文化与经济

关系的一般理解。

2、文化和经济的不平衡规律

3、经济创造文化

人类经济生产活动是文化形成

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活动创造

文化的活动。经济创造文化。经

济活动包括生产的行为,消费的

行为,分配的行为。生产创造文

化,消费、分配也创造文化。

2、为什么在现代提出了‘文

化经济学’的概念?

1.以消费为主导的文化经济时

代,经济还是主导作用

2.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

物质财富的膨胀,现在不是有和

无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个可选择

的时代。

3.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

变化,以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现在又出来个中产阶级。

4.这部分人,与传统的固定在

大机器生产上的工人不同,生产

的方式、谋生的手段、职业行为

的选择、品味等与传统的无产阶

级大相径庭。一种新的经济出现

了---知识经济。

5.网络、信息、传媒,它对劳

动者的知识要求远远高于技术

的要求,更多以知识为基础,而

不是以技术为基础创造一种生

活的符号。

6.技术的掌握,不仅是种手段,

工具,还是一种资本,文化资本。

7.有更大的生活空间、更多的

空间、时间。少数人消费的文化

资源,中产阶级也可以消费。

8.中产阶级消费的方向,就成

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力量:

我们现在是为消费而生产。

3、原创性文化生产和物态文

化生产含义、特点?

1、原创性文化生产——原始创作

这是文化生产者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按照个人的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

特点:1)是充分自由的,个体化的精神劳动过程,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是非组织化的生产行为---随意性。2)没有一般的社会可控性

2、物态化文化生产——机器复制

它是运用社会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

特点:1)受制于原创态文化生产的成果质量和社会需求,带有很强的市场选择和客观色彩,是集体性有组织的生产行为。2)具有一般的社会可控性

4、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区别

第一,物质生产以经济效益为主,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天经地义;而文化生产重视社会效益,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必须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第二,物质生产的成果为物质形态,一般都有可以计量的价值和价格;文化生产的成果为观念形态(虽然总是附着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它的价值和价格往往难以明确计量,有时甚至出现价值与价格乃至投入与产出的严重背离。

第三,物质生产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其使用价值是短暂的;文化生产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精神文化的消费是可

以重复进行的,其价值是永恒

的。

二者关系:物质生产决定文化生

产,文化生产又反作用于物质生

产,共生互动关系。

5、文化商品和公共文化商品

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1)公共文化商品是一种特殊

化的文化商品。

(2)只有整个的社会文化商品

发展起来,公共的文化商品才能

发展起来。

(3)有时候学术创作,可以转

化为公共文化商品,

区别:

(1)看它生产的目的是为个人

还是为公众的。为个人的是文化

商品,为公众的是公共文化产

品。

(2)文化商品具有消费上的竞

争性、排他性;而公共文化产品

是一种非竞争性的、非排他性的

一种产品。

(3)公共文化产品的主要特征

是公益性,而文化商品的主要特

征是营利性也就是营利性与非

营利性是区分二者的根本原则。

(4)公共文化产品,完全由政

府定价;而文化商品价格根据不

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统

一价格、浮动价格、市场自由价

格。

6、文化战略和文化发展战略

二者的关系:互为条件、互相

依存

1、文化战略是文化发展战略

的前提,指导思想,是灵魂。没

有文化战略的指导,文化发展战

略就失去了动力和方向。

2、文化发展战略是实现文化

战略的基础——没有文化发展

战略对文化本体建设的整体要

求,就不可能形成可靠的文化积

累和文化资源,没有这种原创性

积累和资源的财富性准备,文化

战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

本。

7、西方主要国家文化经济管

理体制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

的启示

①政策法规导向。政府制定各

类文化政策法规是繁荣文化的

重要前提;除了制定文化政策

外,各国的法律法规也对文化的

发展其基本的保障作用。

②多渠道筹集资金。国外文化

发展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三个方

面:各级政府拨款,鼓励社会解

囊相助,文化机构自创收入。

③科学高效的管理。国外文化

机构的成功管理,具有两个共同

的特点:充分尊重文化艺术发展

的规律;人事制度鼓励竞争。

④广泛普及的基础教育。广泛

普及文化艺术教育,从根本上提

高国人的文化艺术素质,也为艺

术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力的

环境。

文化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文化经济学:是研究文化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文化经济对于现代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丰富人们关于文化和经济的理论系统与政策系统,实行新的社会主义和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正日益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成为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2.实证分析:旨在判明文化经济及其结构、组织、资源、投资等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运行、如何重组的,通常运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对象的运动趋势做出判断和描述,阐明客观对象“是怎样”的命题。3.原创性文化生产:这是文化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等)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独立地按照个人的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这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决定了文化经济的存在与发展。4.第三种形态:以原创作品形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但绝不是机械化、社会化的生产,而是以个体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原创态生产。这一类文化产品,唯有它的原创性才使它具有艺术的和商业的价值。文稿拍卖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手稿拍卖,都属于这一类形态。 5.文化消费:文化商品运动的价值实现方式,是社会文化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标志人类文明存在的一种尺度,也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动力形态。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6.精神文化资源:包括文化遗产以及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道德、法律、宗教、民俗等精神产品中所蕴含、可用于文化生产和活动的诸多重要内容和形式。 7.文化市场调查:是文化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经营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去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文化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资料。从而掌握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对文化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提出方案或建议,供企业决策人员进行科学的决策时作为参考的一种活动。 8.公共文化产品:即所谓文化的公共物品,因无法实现谁消费谁付费的原则,市场机制在公共文化产品运行中基本失灵,非赢利性,即公益性是它的主要品性。进入公共领域的公共文化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以商品形态出现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同时存在,这样公共文化产品就出现两大类型:一类即完全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是非商品性的;另一类是相对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即失去著作权保护进入公共领域的文化产品。 9.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作品的著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的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10.文化投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在这种经济活动中金融投资的运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文化投资也指一种特种资金文化金融投资。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实力,文化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11.文化环境分析:文化环境是关于文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对于不同的战略主体而言,由于所处的文化地位不同,他们的文化环境构成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决定了对文化环境分析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应当基于对周边环境——各种文化环境的综合分析上。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 1、区域:“区域”是由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等因素共同形成的地球上的一个特定范围,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差异性,特别是自然赋存的不均匀。 2、空间:经济活动中的“空间”,是经济变量、经济现象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存在形式和客观实体,它以分布的位置、形态、规模和相互作用为特征,不仅是事物的“容器”,而且是区域发展状态的“指示器”。 3、区域经济: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4、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 5、区域经济的本质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1)“区域经济”的定义: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2)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①经济资源分布的差异性;②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③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④经济系统的一定完整性。 6、区域经济学的科学定义及其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它的基本内涵是:第一,它的研究对象是区域经济发展;第二,它的研究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第三,它的研究要以国家宏观调控和总体战略为指导;第四,它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联系实际) 1)“部分先富”论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部分先富”的战略思考:①改革必须首先打破平均主义;②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③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共同富裕”论伟大构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内涵: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应当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②共同富裕不是也不可能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部分先富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③提倡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及其慢富群体。 3)“两个大局”论:改革开放之初,内地支持和帮助沿海加快发展;到一定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不定项选择题。(1分*5=5分) 二、名词解释(5分*4=20分) 1、文化经济总量增长 答:文化经济总量增长是指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递升过程中所反映的数量比例关系。这种数量比例关系所反映的是文化经济增长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由这种数量的比例关系所揭示的文化经济发展趋势。 2、商品性文化需求 答: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通过购买手段,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方式实现的需求。根据需求动机的不同和购买结果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投资性文化需求和娱乐性文化需求,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3、文化消费 答: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4、浮动价格 答:浮动价格,也成“国家指导价”。这是指物价管理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某些文化商品的价格可以在基本价格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幅度内进行浮动而形成的价格。 5、物态化文化生产 答:物态化文化生产是运用社会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其特征是将具有价值的原创态成果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化成果,是机器复制时期最主要的方式。 6、文化供给 答: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和商品的数量,与文化需求相对应。它作为文化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文化需求共同构成文化经济的基本矛盾运动。 7、产权价格 答:所谓“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作品的著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 8、文化投资 答:文化投资是指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它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 三、简答。(10分*3=30分) 1、简述造成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原因。 答:造成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原因有三个:①一是由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在运动过程中发展到革命性变革时的节奏快慢不同,即经济基础的变革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变革并不总是同步发生的,而是以或快或迟的表现形式出现的。②二是文化的增长不仅受经济的制约,而且受政治、法律、哲学、道德、社会思潮等诸多意识形态的影响。③三是文化作为一种有生命的社会现象,终究还是一种积累,有自己特殊的运动规律。 因此,在一定的经济规律支配下,文化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既有平衡,也有不平衡;既有成比例发展的时候,也有不成比例的时候;既在同一社会水平线的对称点上相应,又在历史的长河中螺旋形的曲线交叉向前推进。 2、简述文化供求的调节手段。

文化经济学

专科文化产业管理第二学期《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模拟题1 一判断 1.文化投资可以分为固定文化资产投资和流动文化资产投资。(对) 2.文化产品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价值可以用简单的社会劳动进行计算。(错)3.文化消费水平可以说明某一时期内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文化生活需要满足的程度。(对) 4.文化产品的内在精神价值与文化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文化市场中始终处于矛盾的状况之中。(对) 5.政策性是文化发展战略最主要的特征和最基本的属性。(错) 二名词解释 1.文化需求:就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2.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文化活动所必需的可资利用的各种文化生产要素,包括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资源三类。 3.文化投资结构:是指文化投资在文化经济各组成部分中所含要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 三简答 1.影响文化消费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②价格高低影响人们对文化消费品的选用;③文化消费心理对文化消费结构的制约;④受自由支配时间多少的影响。 2.简述文化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答:①文化供给与需求的层次性矛盾;②文化供给与需求的地域性矛盾;③文化供给与需求的价值取向背反性矛盾。 3.简述文化商品的特点。 答:①与生俱来的知识产权性;②内在意义价值的潜隐性;③意义世界魅力的永久性;④价值量构成的不确定性。 四论述 1.如何进行文化市场开拓? 答:文化市场的开拓,就是为实现文化商品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与文化市场的开发、占有和扩大密切联系的活动。文化市场的开拓,包括对已有的文化市场的挖潜、利用和扩大,对新的文化市场的开发两个方面。1以文化产品为核心拓展文化市场空间:①努力生产和提高质量的文化产品;②加强文化市场调查;③不断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包括文化人才市场、文化培训市场、文化信息市场、文化资金市场、文化中介市场;④积极拓宽文化市场空间。2以文化产业为平台推进民族文化输出:①文化市场的全球化趋势;②推进先进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包括推进本民族语言的国际传播;在世界重要城市树立带有民族文化标志性的景观;在国际机构里,要有一批本民族的精英担任重要职务。 文化经济学模拟题2

文化经济学论文

文化经济学论文 曹士悦 1422212 在期中作业中,我们小组对于黄浦区以及闵行区进行了电影院上座率的调查,得到了客观的数据。由此,我将以这个为基础,结合文化经济学知识,谈一谈对影院利润有着重大影响的几个因素中,究竟什么是核心。 一、上座率的意义及价值 上座率即一部影片获得观众人次的多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优秀的影片上座率就高,反之则低,因而上座率又是衡量一部影片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上座率还直接影响票房价值,上座率高票房价值自然高,所以对一部影片票房价值大小往往用上座率多少来衡量。 很多分析和报道都喜欢拿影片的上座率说事儿,但实际上上座率的权威性并不高,很多时候可能会误导我们对影片实际表现的判断。 从上座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上座率与每个电影院中的每个影厅的座位数有关,而当影院排片人员把一部电影排在不同影厅时,上座率的计算会更加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市面上有6种左右的售票系统,每一种的上座率算法是否相同有待调查,全国近4500家影院的数据汇集到专资办,再对所有影院的上座率取算数平均,其误差可想而知。

举一个简单点的例子,一个100座的厅进50人与一个200座的厅进100人,上座率都是50%,但是产出的结果差50人的票款,所以无论用上座率去调整排片还是去判断影片的受欢迎程度,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上座率这个数仅供参考,最好不要以它来做判断或决策。 二、排片率的影响以及排片的几个因素 在我们所作的调查报告中,有一些普遍的因素,如环境,交通,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等,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不同地区的相同时段的相同电影的上座率有很大差别的原因。但除此之外,我们发现,除了以上这些外因以外,排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大片上映首周的排片率都能在25%以上,《疯狂动物园》上映时达到了创纪录的45%。在黄浦区这样的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几个比较著名影院,如大上海电影院,和平影都,大光明电影院,有能力引进更多的进口电影,同时也利用场地的优势,在相同时间内可以有多个影厅放片,大大增加了排片率。 然而,跟上座率存在的问题一样,排片率只是简单的反应了场次的占比,并不能反应场次背后影厅座位数不同造成的影响——也就是影片理论总容量的不同。 还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6个厅的影城,一天总计能排映31场电影。影片A排满了3个厅,共15场,每个厅70个座位,共能卖1050张票,排片率为49%;影片B排满2个厅,共10场,每个厅100个座位,共能卖1000张票,

文化经济学提纲

文化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称解释 1、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也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 2、文化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以及文化产业中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的科学。(胡慧琳) 3、文化需求:人们为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4、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的数量,与文化需求相对应。 5、文化消费结构:指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享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品与服务的比例关系。 6、文化消费: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 7‘文化消费水平:一定时期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文化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8、文化市场:从狭义来看,是进行文化商品交换的场所,从广义来看,文化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9、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文化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文化生产要素。包括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文化人才资源三类。 10、所谓文化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 11、文化商品的价格体系:文化经济领域中存在的各种价格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有机整体。12、文化投资是指一定的经济主 体为了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 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 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 13、文化投资结构:文化投资在 文化经济各组成部分中所含要 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它 是文化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 面。 14、文化战略—两层含义:一是 关于文化的战略——文化本身 的战略,等同于文化发展战略。 二是关于文化应用的战略—— 战略主体把文化用作实现战略 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公司或组织 等传播发展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的基本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 策略。 15、文化发展战略: 16、文化经济管理体制是国家对 文化经济实行管理的一种组织 制度体系,由职能划分制度、组 织制度和调节制度组成,是实现 一个国家主权和政权意志的工 具 简答:1、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胡惠林): 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 文化本身,而是生产文化、供应 文化和使用文化的活动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是从文化 理论与经济理论的互相结合上 来考察文化商品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客观规律。 2、具体内容包括 (1)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和作用; (2)文化作为生产力要素(文化力) 的特征、功能以及结构体系; (3)文化产业化对现代社会经济 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4)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及其结 构成长和变动的规律; (5)文化市场的结构运动、功能以 及文化市场价格变动的规律; (6)价值规律和文化规律在文化 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的特 殊作用; (7)文化产业同其他国民经济部 门,特别是同社会经济部门发展 之间的相互关系; (8)文化艺术部门作为非物质生 产领域同物质生产领域之间的 相互关系等等。 文化需求的类型 非商品性文化需求、商品性文 化需求、表达的需求 文化需求的影响因素 1消费者的收入2.相关产品的价 格3.文化品位4.闲暇时间5.教育 程度 文化供给的类型 商品性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 门在一定的时期以一定的价格 向文化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的 数量。 非商品性供给:非商品性文化供 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向社会无 偿提供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和数 量,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 供给和为营造社会文化环境而 提供的文化供给。 影响文化供给的因素: 价格、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文 化产品的生产周期、文化经济政 策。 文化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层次性矛盾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地域性矛盾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价值取向背 反性矛盾 文化供给的调节的方法:价格调 控、税收杠杆、财政资助、行政 立法 文化消费的特点 1、文化消费以经济发展为前提, 具有相当的弹性。2、消费内 容的精神性 3、文化消费能力的层次性 4、文化消费时间的延伸性 5、文化消费对人的灵魂的塑造

北京大学 张怡然-熊澄宇-3.7 文化经济学

2010年3月7日文化经济学课堂整理 说明: 本次录音资料全场120分钟,是由00718082 张怡然同学与00624106熊澄宇同学合作完成,两位同学分别负责前后60分钟的整理(请见分割线)。本次整理主要是尊重老师课堂口述原意,并做了失当调整和修改。如有不足,请直接联系: yiran.cheung@https://www.360docs.net/doc/1d1360561.html, & aliey@https://www.360docs.net/doc/1d1360561.html, 一、传统的文化经济学局限 传统的文化经济学主张的静态分析是不够的,比如“通俗艺术不赚钱而高雅艺术赚钱”是一条普世定律。在具体谈这一点之前,我想提一下中国的艺术文化市场。中国不是被西方化而是被美国化了,西方欧洲国家艺术审美极高,看他们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就知道。对比看来,北大这样一个中国顶尖学府,艺术氛围却非常缺乏。记得我在奥斯丁的时候,每个礼拜六在当地大学都会举办国际民间舞,3个小时中30多种舞蹈竞相登场,几乎没有中国的舞蹈。其实不禁要问,什么是中国的舞蹈呢?秧歌么?其实很多艺术到中国都是一个“中式化”的进程,不像国外的艺术,在细小的分支也能自成一派。美国的舞蹈界这几十年变化很大:国际标准舞越来越风靡,不再是指上流社会的宠儿;街舞呢从街头的舞蹈,成为风靡全球的舞蹈竞技。国标通过地区比赛到国际比赛,从小众发展壮大,从高雅文化到大众追捧,非常活跃,这样的关于艺术在市井与高雅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非常有趣。其实在中国这样的现象也层出不穷,比如二人转,本来是东北最市井、最下里巴人的民间艺术,但是现在却成了春节晚会上的小品宠儿。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中国人民的小品中,老是喜欢以嘲笑农民、女人为主题,这样的艺术一拿到国际舞台上就会挨批。中国主流媒体的变化,在强调迎合大众审美的同时,其实在冒一个风险。因为即使是通俗的东西,也需要精英分子来提升、来改变,才能真正能登大雅之堂。当然了,民歌方面做的其实是比较出色的,但是中国人舞蹈艺术的修养很差。北大这样的学校就应该提供高雅舞蹈的场地,创造艺术的氛围。 目前的文化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太窄,一般仅限高雅艺术——歌剧、音乐会、芭蕾舞、博物馆等,忽略了民间艺术、基础科学、现代影像等,这些都没有包涵在内,文化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就不完整。当今社会,特别是好莱坞及其相关的文化产业是不能被忽视的,还有奥运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文化经济学知识要点

一、知识性的问题 1、文艺经济学:(1)文化经济学的分支学科;(2)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文学艺术产品的生产流通、经营管理规律的学科。 2、影视经济学:(1)文化经济学的分支学科;(2)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影视产品的生产流通、经营管理规律的学科。 3、文化需求:文化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4、文化需求弹性:(1)在影响文化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反应现象就叫做“文化需求弹性”。(2)文化需求弹性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 5、文化供给:文化供给是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的数量。它与文化需求相对应。它作为文化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文化需求共同构成文化经济的基本矛盾运动。 6、原创文化生产:这是文化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等)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按照个人的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这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决定了文化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7、物态化文化生产:它是运用社会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其特征是将具有价值的原创态成果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化成果。机械复制是其最主要的形式。 8、虚拟文化生产:虚拟文化生产是一种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现代文化产品生产行为。 9、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人实现精神心理满足的社会行为过程。文化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消费是指人的一切精神心理满足的社会实践。狭义的文化消费主要是指人们对一切关于以文字和其他表达方式为载体的意义符号的消费,包括对一切文化消费品和文化劳务的满足和享受。 10、文化消费结构:(1)物质消费结构反映和表现的是人们与物质生产与分配之间的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建构的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文化消费作为精神消费的一种主要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反映的是人们与精神生产之间和分配之间的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建构的人们的社会精神生产关系。(2)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定的文化消费结构实际上是一定的社会精神秩序的反映。文化消费结构就是社会精神秩序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精神活动的表征,揭示的是人们之间的社会精神关系。(3)文化消费结构主要由文化消费品、文化消费者和文化消费社会构成。 11、文化市场:

《文化经济学》名词解释

·文化增长:即文化经济总量的增长,是指一国综合文化国力的增长,它包括文化设施建设规模、文化产业生产能力、文化消费水平以及其他文化力的发展水平。 ·文化经济总量增长: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提升过程中所反映的数量比例关系。文化综合国力的增长。(这种比例关系反映的是文化经济增长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由这种数量的比例关系所揭示的文化经济发展趋势。) ·第三种形态:在实际的文化市场运动中,除了原创态文化生产和物态化文化生产,还存在介于这两种产品形态之间的“第三种形态”——以原创作品形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例如相当一部分美术作品。这部分产品虽然也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但绝不是机械化、社会化的生产,而是以个体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原创态产。这一类文化产品,唯有它的原创性才使它具有艺术的和商业的价值。文稿拍卖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手稿拍卖,都属于这一类形态。 ·文化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文化供给:指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的数量,与文化需求共同构成文化经济的基本矛盾运动。 ·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文化商品:指用于交换的文化劳动产品或文化劳动服务。文化商品包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文化经济化趋势下文化的商品属性日益被发觉出来的产物。·公共文化产品: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文化产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无法实现谁消费谁付费的原则,市场机制在此运行中基本失灵,非赢利性,即公益性是它的主要品性。 ·价格体系:又称价格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各种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互相关系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各种价格间联系、制约的内在关系。 ·文化供给价格弹性:反映文化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变动关系的概念。·文化市场:狭义文化市场是进行文化商品交换的场所,即以商品形式想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和有偿文化娱乐服务的场所。广义的是指文化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文化投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 ·文化投资结构:是指文化投资在文化经济各组成部分中所含要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 ·文化产品的结构: ·文化政治环境:指由中国的文化制度、文化法律、何文化政策等共同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直接规定和影响了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目标选择的性质、目标和方向。 ·文化经济环境:主要指在现在的文化政治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国家在经济方面给予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以多大的支持。 ★文化社会环境:指一定的文化区域里普遍的文化氛围达到的文明程度,最主要的是人均受教育的程度和对文化发展对于推动本地区社会进步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旅游经济学重点知识教学提纲

旅游经济学重点知识

旅游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导言 ①旅游经济学:经济学概念在旅游方面的延伸,即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 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关系、规律及其应 用的科学。 ②旅游活动:狭义的旅游活动是指游人以游览为主要目的所从事的“游览”性活 动。广义的旅游活动既包括游人的游览活动,也包括旅游开发者 的开发活动,旅游者的管理活动以及旅游科技文化教育人员的科 学教育活动等,即游览活动是指与旅游直接相关的各种活动的总 称。 ③旅游经济活动(理解):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旅游学求者与旅游 供给者之间,通过市场交换形式所形成的各种经济现 象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1.是旅游活动伴随着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2.是旅游活动在经济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3.主体是旅游者、旅游产品供给者和旅游目的地国家政府 4.是一种综合性服务活动 二、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①应用性 ②结构性:是整体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产业经济学一个重要分支 ③基础性:1.不针对特定地区,具有共性;2.旅游管理学必学

④边缘性:多学科知识的综合 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①对象:观察和思考的客体,指行动目标 ②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 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实践应用。(旅游产品需求与供给的矛 盾) 四、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旅游资源研究 ①旅游资源调查、分析、分类等 ②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③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④旅游资源保护研究 2.旅游产品研究 ①旅游产品含义(广义、狭义) ②旅游产品的组成和细分(分类原则、依据、方法) ③旅游产品生命周期 ④市场开发、供求以及影响因素 3.旅游市场研究 ①旅游市场的分类(产品市场、人才、资金、技术、信息) ②旅游产品价格研究 ③市场管理研究 4.旅游消费

北京大学 文化经济学第五讲整理(修改版)

第五讲、文化人类学 (2010年3月20日) 整理人:郭瑛、李宜轩 我们从这周开始进入另外一个话题,文化人类学。这是比文化经济学更古老的问题。 一、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性 马克思是西方公认的文化人类学家之一。恩格斯曾经这样评述马克思的贡献:正像达尔文发现有季节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史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技术、XX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念、艺术以至XX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他对马克思贡献的概括是十分客观的,是作为一个学者、科学家的判断。1这段话对我影响深刻。我认为,人们在关注的大都是马克思的发现,如无产阶级专政、剩余价值论等,这些其实与对全人类文化的探究相比,并没有那么重要。 进入21世纪时,美国一家杂志期刊发起了关于“哪几本著作影响20世纪人类发展”的评书运动,中国唯一当选的一本书是的军事著作。很多思想家都认为20世纪的潮流是技术第一,而却认为,人的因素是第一的,这种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著作中否定了很多西方思想家认为农民落后的看法。而事实也证明,那些没有受过教育、最卑微的、最没有战斗力的农民,经过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很强的战斗力,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军队组织形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普遍推行双头政治,将支部建在连上,使得没有武器、没有工业基础的农民军队最终击败了强大的敌军,才有了今天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还指出,上层建筑会对历史做出反应,他坚持相互作用论。这与索罗斯认为的人的预期会影响市场有相似的含义。 从世界的眼光看来,中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我在80年代来到美国,有一1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1972 P574

文化产业的经济学诠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360561.html, 文化产业的经济学诠释 作者:高志强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21期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产业的一种形式归根结底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如何从经济学的角 度界定文化产业概念、特征是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文化产业溢出效应来分析文化产业的经济学意义,基于文化产品的公共性和排他性特征展开论述,并从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学角度对传统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提出质疑。据此,试图借助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文化生产部门进行研究,并尝试对文化产业进行新的经济学诠释。 关键词:文化产业;边际报酬递减;溢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1d1360561.html,ki.16723198.2017.21.005 1 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 20世界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的内涵才开始为人们所接受,人们开始尝试准确的界定文化产业概念,由于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学派基于自身研究领域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尽管这时候文化产业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但是,西方文化经济学奠基人大卫.索斯比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在当前的运用实质上指称文化的经济功能,如增加产出、促进就业、创造利润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也正是基于这个定义基础之上,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尽管各自对文化的理解和定义不同,但是它们之间有其共同属性,简言之,有以下二个基本内涵:第一,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内容生产和经营符号和信息性的产品为主的社会活动;第二,文化产业作为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手段的产业化运作的经济活动。 2 文化产业特征 文化产业特征难点在于文化产业本身的抽象性;一方面,文化产业是自身所赋予的内容与现实意义的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又提出其在增加产出、促进就业、创造利润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等方面的经济功能,因而具有一般产业的经济价值,正是基于这二个方面文化产业才表现出独特的特征,概括而言,文化产业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2.1 文化产业具有溢出效应 文化产业相比较其他产业来说,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溢出效应,即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化产业自身传承、整理、保存意识形态的文化;另一方面是文化产业作为产业行为的经济溢出效应。正如大卫.索斯比在他的著作中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具有“具知识产权与传递某些社会意义的功能”,当文化产品所承载的内在意义具有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时,就可以借助现代媒体的力量向更广阔的产品领域渗透,并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无缝对接,从而实

文化经济学胡惠林版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什么是文化?P3 文化就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意识形态,并由此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包括物质、制度、行为和心态文化)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P3 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同构、互动和一体化 ①共生: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就是文化活动,都具有文化意义,同时也就是使得文化本身从它一开始就具有了经济的特质,而经济也蕴含着文化的特征。文化和经济作为人的生命行为和生命力存在方式的过程系统合体现,统一地存在于同一的对象中; ②同构: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关系,使得文化和经济的演进在人类社会的生长过程中具有同步性、文化结构与经济结构在性质上有同构关系; ③互动:文化和经济的同构性,决定了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性,即一定的文化结构必然是建立在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而经济结构又通过文化结构来表现其丰富性; ④一体化:文化经济的互动性使经济不断地向文化领域全方位地交叉拓展,使得文化价值成为商品重要的价值因素,同时也使得一切关于知识和美的精神文化创造获得了财产和财富的价值认同,两者互动最终实现了文化和经济的一体化,即以文化的经济价值为追求目标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形成。 3.文化增长与经济增长呈明显正相关的条件: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P8 4.文化和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P12第三产业 a文化产业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取得发展的重要力量 b文化是促进市场稳定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c文化对经济基础功能的“软化”作用 d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推动和稳定经济的发展(2)改善国民经济增长模式(3)培养国民素质 5.文化经济学的概念?P20 文化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和文化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文化科学和应用经济学。 第二章 1.文化生产的概念?P29 文化生产是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形成的活动,是精神创作形态物态化的过程系统。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形态扩张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生产成为独立的社会生产力形态的标志。 2.现代文化生产的形成(阶段、特征)?P29--32 ①原始文化生产时期,特征: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统一,无意识行为;(滥觞期) ②古代文化生产时期,特征: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逐步由同一走向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精神生产的人和为消费者生产的文化产品,并且出现了简单的、初级的文化产品的交换和流通

文化经济学重点大综合

第一章 1、文化经济学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文化科学和应用经济学,探寻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以及文化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 第二章 1、现代文化生产的时期及特征: ①原始文化生产时期,特征: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统一,无意识行为; ②古代文化生产时期,特征: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逐步由同一走向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精神生产的人和为消费者生产的文化产品,并且出现了简单的、初级的文化产品的交换和流通——现代文化商品市场的前形态。[纸的制造运用和印刷术的发明——人类文化生产的第二次革命,大大提高了文化生产的效率,扩大了文化产品的覆盖面] ③现代文化生产时期,特征:文化生产成为独立的社会的生产部门,文化生产因技术发达和实现商品化而变成大规模的社会事业。 2、现代文化生产形态的划分:①原创性文化生产——原始创作、②物态化文化生产----机器复制。 ①是文化生产着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按照个人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因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这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决定了文化经济的存在发展。 ②是运用社会文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其特征是将具有价值的原创态成果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化成果,是机器复制时期最主要的方式。 3、现代文化生产的产业性质:文化使生产作为另一种表现,就是文化艺术与企业的结合和交融。 4、现代文化生产的劳动性质:生产劳动是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生产老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 5、现代文化生产的特征:①较高的知识、技术和智能的综合性;②高度的创造性和探索性; ③文化和知识的再生产性;④过程和结果的双重存在性。 6、现代文化生产的双重运动:①价值规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②文艺规律:作为精神现象的文化艺术生产和活动基本规律。 第三章 1、文化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2、为什么说文化需求的产生是人的本质的一种自我确证: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的精神现象,文化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人的本质的一种自我确证,文化需求又是人的自身发展的必然表现形态。 3、文化需求量大小和文化需求品味的的高下,已成为衡量一定文化区域现代化程度高低标志。 4、由于精神需求构成的不同,现代文化需求一般可分为非商品性文化需求和商品性文化需求两种。(①非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无须支付价格就可以实现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需求,由文化部门无偿提供文化产品而实现。②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通过购买方式,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方式实现需求,主要通过市场进行。) 5、表达的需求是另一个种人的满足精神生活需求的形态,它和对文化商品的需求不一样,它不是接受型的,而是输出型的,更多的是体现出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

餐饮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一、餐饮经济学是什么? 餐饮经济学是研究餐饮企业为实现其产品(服务)在从生产向消费的转移过程中表现出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餐饮经济活动的市场运行机制,是通过餐饮需求与餐饮供给之间的商品交换的经济联系实现的。 餐饮经济学以研究餐饮企业在从事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交换、消费的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关系、交易关系及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 在餐饮经济活动中,有两类规律在发挥着作用。一是体现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一般经济规律,如市场竞争规律、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规律、商品自愿让渡规律、贱买贵卖规律等,这些规律只是在餐饮经济活动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餐饮经济学对这些规律的研究,着眼于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二是体现餐饮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 餐饮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交往与交易关系。 服务劳动者和服务对象之间以交往关系为纽带。 交易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 餐饮企业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因而服务不能储存。服务是开放系统。 二、餐饮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A 餐饮经济学及应用经济学,不是理论经济学。 B 应用经济学是要解决问题,理论经济学则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和系统。 C 餐饮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 D主要研究内容: 1 餐饮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2 餐饮业的性质 3 餐饮业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互动及结构 4 餐饮市场机制及供需关系 5 餐饮市场的竞争 6 餐饮业的业态 7 餐饮产品与服务 8 餐饮业的行业管理9 中外餐饮业的比较10餐饮业的发展与评价 三、餐饮经济学的框架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A 餐饮业的微观经济分析 B 餐饮业制度经济分析 C 餐饮业与国民经济分析 D 政府规划与餐饮业发展 第二章 餐饮业的发达程度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反应 1餐饮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生活水平下对餐饮服务的要求不同 2 综合实力的提升为餐饮业走向现代化提供支持 第二节餐饮业的性质及特征 餐饮业的基本性质 1 加工业性质 A 产品规格多、批量生产少B餐饮产品生产时间短C 餐饮产品的生产量难以控制 D 餐饮产品及其原材料保存成本较高 2 服务业性质 餐饮业的基本特征 1 经济特征 2 服务特征:A 无形性B 不可储存性 C 生产与销售的同步性 D 差异性 3 文化特征 A 增强就餐环境的文化内涵,环境设计要与人文需求相协调,与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体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导论 第一节文化经济学基本概念 1、文化与经济的基础性关系 Ⅰ文化的概念 1、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 和要求、理想和愿望,也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 2、文化属于一种群体支撑的公共现象,它强调的是人类群体的认同,是一定 范围内的人们共同承认和接纳的精神产品。 3、文化具有相对性和普遍性的特征。 市场价值:文化指的是一种流行主义、消费主义的文化,具有普遍的文化意义和文化诉求。 资源价值的独特性及可转化为可听、可观、可感的具体物质形式。 经济化∕商品化的成本是可控的。 Ⅱ经济的概念 ◆“经济”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家政术,即治理家庭财物的方法。古罗马 思想家色诺芬在其《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 日本人将其翻译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先生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 ◆经济是指人类在共同生活中的各类生产。 ◆经济是以价值增值为直接和最根本的目的。 文化的经济属性体现在:A、文化是独特的经济资源;B、文化是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文化是精神生产力);C、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D、文化中的道德因素是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 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共生、同构、互动和一体化 文化和经济的不平衡规律 2、文化经济学学科发展 ?A、文化经济的概念缘起 文化经济概念由大卫?索罗斯比(David Throsby)提出。 大卫?索罗斯比: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经济学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文化经济协会主席。大卫?索罗斯比以其在文艺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而享誉世界,其研究领域还涉及艺术的经济功能、艺术市场公共干预经济学、文化发展、文化政策、传统出版以及文化过程的可延续性等多个领域,著有《经济学与行为艺术》、《经济学与文化》等多部专业著作。 B、学科发展 a)18世纪至20世纪初: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西方哲学等开始对“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