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知识交流

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知识交流
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知识交流

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

陈福华

第一部分教育价值与教育评价

▲ 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教育评价是从教育测量活动中发展出来的。始于1934年至19432年美国心理学家泰勒(Tyler, R) 人的"八年研究"。

▲ 教育评价的四个发展阶段自19世纪中叶起到本世纪30年代的八十多年,为教育评价的第一个时期--"心理测验时期",教育测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考试的定量化、客观化与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强调以量化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测量。然而,当时的考试与测验只要求学生记诵教材的知识内容,较为片面。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到本世纪30年代-50年代是教育测量的第二个时期--"目标中心时期",泰勒(Tyler, R) 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即教育评价的泰勒原理,并明确提出了"教育评价"(education evaluation)的概念,从而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教育评价学就是在泰勒原理的基础上诞生与发展起来的。在西方,一般人们都把泰勒称为"教育评价之父"。60年代是教育测量的第三个时期--"标准研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由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文(Scriven, M.)、斯塔克(Stake, R.

E.)和开洛洛(Kellogg, T. E.) 等人对教育评价理论作出巨大的贡献。学习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评价发展到第四个时期--"结果认同时期"。这一时期在非常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可能。总之,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因此,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 教育评价的分类教育评价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粗略地加以区分,就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学校与教育机构评价、教育政策与教育项目评价等方面。如果按劳教育层次加以区分以可以分为基础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评价、职业技术教育评价及成人教育评价等方面。按照评价的价值取向分类,可以分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 (发展性教育) 的评价。

▲ 教育价值。要了解什么是评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价值;要了解什么是教育评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育价值。美国学者格朗兰德(Gronlund, N. E.) 在1971年以下列的式子表达教育评价的慨念:

评价 = 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 价值的判断

教育活动满足社会群体或个体需要就是教育的价值。而教育价值有"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教育的个体价值"之分。"价值"这一慨念与"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是一种特殊的需要。社会对教育的需要由个体(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和国家、地区对教育的需要两部分组成。

1.个体对教育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的需要;(2)成就的需要;(3)求真与求善的需要;此外还有"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等等。个体的需要是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国家、地区对教育的需要有以下方面:

(1)政治发展的需要;(2)经济发展和需要;(3)文化发展的需要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中认为:评价是一种广义的术语,它是在学生学会什么、能做什么的信息搜集上所做出的评价 (Assessment is a broader term. It implies evaluation basked on a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what students know and can do.)。

▲ 教育评价的概念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可能取得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教育评价的目的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认为评价的目的不同的因人而异。

(1) 管理人员为教育提供了人力和财力,他们想知道究竟他们的计划是否顺利进行,唯一的途径是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施的情况如何。如果评价的结果与他们所期待的不同的话,他们就要调整计划,以便日后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2) 教师把管理人员的计划付之实施,他们想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已做了些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能做的东西;不知道或不能做的东西。如果想计划顺利地进行,很大程度上得看教师能否最终实现计划的表现。

(3) 没有人会比家长更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学得怎么样。家长不能看见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得从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的表现的反馈中做出评价。

(4) 最后是--学生想知道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知道他们今后该怎么做,从自己的成功中获得信心和满足感。

部颁《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英语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这样说明的:"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 教育评价的相应术语汉语"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英语表示"评价"的主要单词有evaluation与assessment和appraisal这三个单词。

assessment译作"评定",用于对人的评定。它包括评级(正式或非正式的)、考试和考核。可以用于评定学生在某一学习过程中的成绩,也可以评定某一特定职业申请者的态度,也可以评定教师的能力。由

希尔斯(Hills. P. J.) 编写的《教育词典》(A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写道:assessment主要的重点是评定学生与学习的进展。

在管理学中,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西文有一个专门的单词与之相对应,这个词是appraisal,有人把它译为"考评",这是很贴切的。

evaluation这个词,在我国大陆教育理论界通常译作"评价",有时译作"评估"。关于"评价",胡森等主编的《国际教育大百科全书》建议:保留这个术语,使其专门用于抽象的存在物,比如,方案、课程以及组织变量,这看来比较妥当的,这种用法意味着概括地估计事情的价值与成就。

▲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区别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是在教育测量的基础上的深化。教育测量是对有关的属性分配数值。在本质上,教育测量属事实判断的范畴,而评价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好与坏、对与错、善与恶的判断。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指出,评价常与测试相联系,每当谈到评价的方法时,许多教师马上就想到测试。然而,评价与测试之间有一点是很不同的。评价通常以搜集到有关学习者当前情况的信息做出的,而测试只是搜集信息的方法之一 (Assessmen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testing, so speaking of assessment methods, many teachers immediately think of tests. However, there is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assessment and testing. Testing is only one of the different way to collect information)。

▲ 教育评价的主体教育评价的主体可分为"个体评价"与"社会评价"两种不同的类型。

1.个体评价个体评价是一种以个人为评价主体的评价,"个体"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具有共同利益的一群人。严格来说,个体评价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个体的自我评价。此时,自我评价的主体是自我,评价的客体是自我的行为与结果。

(2)个体对他人他事的评价个体对自身以外的其他客体的评价,是个体对他人它事的评价。例如,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就是属于这一类型。

2.社会评价。是指从一定社会的角度来考察和评定现象的社会价值,判断现象对社会的作用之善恶、美丑、功过及其程度。

▲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评价教育评价就其目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类型。王蔷等编写的《英语教学法教程》认为,有三种评价:criterion-referenced assessment (目标参照性评价), Norm-referenced assessment(常模参照性评价)和individual-referenced assessment(个体参照性评价)。关于"个体参照性评价"该书是这样定义的:个体参照性评价是以学习者过去的(学习)表现如何,或他(她)的个人(学习)能力的估计怎么样为基准做出评价的。(Individual-referenced assessment is based on how well the learner is performing relative to his or her own previous

performance, or relative to an estimate of his or individual ability.)例如,一位学了好几个月的课程后,只能说几句英语的学生,经过另一个月的学习后,他能比较流利地说英语(即使是有些地方不那么准确),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在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的质量的评价。一般说来,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对象进行分等鉴定。总结性(summative evaluation) 与此不同,它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地说,它与分等鉴定、做出关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决策,做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相联系。学生的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总结性评价的例子。这两种评价的不同点如下:

第一、评价的目的、职能(或者说期望的用途)(expected uses) 不同。布鲁姆指出,形成性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总结性评价"指向更一般的等级评定"。总结性评价与教学效能的核定联系在一起,它为关于个体的决策、教育资源投资优先顺序的抉择提供依据。

第二、听取报告的人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内部导向的,评价的结果主要供那些正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参考。总结性评价是外部导向的,评价报告主要呈递给各级制定政策或采取行政措施的依据。

第三、所覆盖教育过程的时间不同。由于形成性评价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以改进这一活动为目的。因此,它只能是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一般它并不涉及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总结性评价考察最终效果,因此它是对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检查,一般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进行。

第四、对评价的结果概括化程度的要求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因而,它不要求对评价资料作较高程度的概括。而总结性评价是综合性的,它希望最后获得的资料在较高的概括化程度。

除上述区别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评价的准则、标准、方法等方面也有些区别。事实上迄今为止,在教育范围内进行的评价,最大量还是总结性评价。

部颁《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评价的建议: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以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第二部分教育评价的步骤及其技术和方法

▲ 一般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盖尔在《教育评价与测量》一书中,从教育活动展开这一侧面提出,评价活动可以分为:准备、实施与结果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适用于学生评价以外的其他评价活动。其中每一阶段又有若干项工作:

1. 评价的准备阶段包括:背景分析、制定评价的方案和建立评价组织;

2. 评价的实施阶段包括:相互沟通、收集信息、评议评分和汇总整理等项工作;

3. 评价的结果分析包括:收集与目标相关的资料、收集非预期成果的资料、分析与解释资料、撰写评价报告和向有关方面提供反馈评价信息等。

▲ 教育评价流程图

▲ 学生评价的概念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中最基本的一个领域,也是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一项工作。现代学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改进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生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进展和变化的评价。它包括的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学生思想品德、个性的评价等方面。测试是其最常用的工具,然而,学生的评价不只是测试,它还包括多种手手段和方式。▲ 学生评价的基本步骤

第1至4步是评价的设计;第5步是评价的实施;最后一步是结果分析与处理。

▲ 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学生评价可以分为:

"最佳表现 (maximum performance) 的评价"与"通常表现 (typical performance) 两种类型。最佳表现的评价主要用于判断学生潜力或学习成果。能力倾向测试和学业成就测试属于这一类型。通常表现的评价,主要用于判断学生的兴趣、态度等个性素质。它重点在于获得在日常情况下学生典型的反应。观察与日常行为记述是最常用的技术。最佳表现不等于通常表现,用最佳表现评价得到的信息去推断日常行为就有可能失误。

按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学生评价可以分为:

1. 定位性评价(placement assessment)。又称安置性评价、预备性评价。它主要是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之前,判断学生的前期准备。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已掌握了参加预定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多大程度上学生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兴趣、习惯以及其他个性特征显示何种教学模式最为合适。

2.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在学生评价中,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于不断地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它特别注重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工作的具体的学习错误。

3. 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assessment)如果把形成性评价看作是对学生学习错误的初诊的话,诊断性评价就是复诊。它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它需要一些精心准备的诊断性测试以及高度专门化的访谈技术。

4. 总结性评价 (summative assessment) 它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判断,同时也提供了教学目标适当性与教学策略有效性的信息。

▲ 现代学生评价的基本模式教育评价的模式是相对固定的评价程序,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评价的基本范围、内容、过程和程序的规定。西方教育评价的模式一般都有较大的适用范围。不但可以广泛地用于学生评价,在实践中也被广泛地运用于课程与教学方案评价等各个方面。教学评价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 泰勒模式泰勒模式诞生于本世纪30年代,泰勒评价模式与现代学生评价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一模式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在所谓的"泰勒原理"中。泰勒原理是由两条密切相关的基本原理组成的:一条是"评价活动的原理";另一条是课程编制的原理。泰勒评价模式的评价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教育方案的目标;

(2)根据行为和内容对每个目标加以定义;

(3)确定应用目标的情景;

(4)确定应用目标情景的途径;

(5)设计取得记录的途径;

(6)决定评定方式;

(7)决定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方法。

2. CIPP模式 CIPP模式诞生于本世纪60年代。有人对泰勒评价模式提出疑问,认为,如果评价以目标为中心、依据,那么,目标的合理性又根据什么去判断?教育除了活动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外,还会产生各种非预期的效应、效果,这些非预期的效果等要不要进行评价?……。在西方,有一种教育流派认为,教育乃是个人自我实现的过程,用统一的目标模式去统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去评价教育、教学的结果,从根本上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他们对泰勒模式更为丰满。1966年斯塔弗比姆首创了CIPP评价模式。这是由背景(context)评价、输入(input)评价、过程(process)评价和成果(product)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式。

3. 目的游离评价这种模式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来的。严格地说,目的游离模式不是一种完善的评价模式,它没有完整的评价程序。因此,有人把它仅当作一种关于评价的思想原则。斯克里文断定:"对目的的考虑和评价是一个不必要的,而且是有害的步骤。"按他的观点来看,目标评价很容易使评价人受方案制定者所确定的目的的限制。因此,他建议把评价的重点由"方案想干什么"转移到"方案实际干了什么"上来。他认为,评价委托人不应把方案的目的、目标告诉评价人,而应当让评价人全面地收集关于方案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不管这些结果是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也不管这些结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样才能使人们对方案做出正确的判断。

▲ 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不少学者对学生评价的原则作过研究,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格朗兰德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五条原则:

1. 在评价前首要的是要明确评什么;

2. 评价工具的选择,要与评属性或被评的成就相一致;

3. 全面的评价需要各种评价工具;测试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的,也是最常用的工具,但是,仅有测试远不足以评价学生学习的全部结果。观察、访谈等调查技术在学生的评价中也应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在调试中,客观式测试与主观性的论文测试各有作用,偏爱一种方法而忽视另一种方法是有害的;

4. 要清醒地认识运用评价工具的局限性;

5. 评价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本身。

▲ 英语课程评价的建议部颁《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8条英语课程评价建议: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形式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四)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五)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六)注重3 ~ 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七)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八)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2002年6月21日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教学教材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精品资料 第一节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评价的含义 (一)价值及教育价值 1.价值 价值是个含义广泛的范畴,它既是经济学范畴,又是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范畴,同时更是一个哲学范畴。哲学上认为,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是指客体及其属性同主体的尺度与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当主体需要时,客体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主体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客体是形成价值的前提,主体是形成价值的基础或核心,离开主体的需要谈论客体的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价值的有无和大小,是由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而决定的。对价值的这个界定是对不同领域具体价值形式的共同本质和普遍特性的概括,因而是价值的一般界定,它对研究教育价值、教育评价的界定有重要意义。 2.教育价值 所谓教育价值是指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中的客体及其属性与其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就教育价值结构而言,其基本要素同一般价值结构是相同的,即主体及其需要和客体及其属性两个方面,缺了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构成教育价值。但是这两个要素在教育价值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教育活动或教育现象的客体及其属性是教育价值关系存在的前提或先决条件,没有客体存在这一事实为前提,教育价值关系这一事实就不复存在;而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主体及其需要则是教育价值关系事实的基础或核心,没有主体及其需要,就无所谓价值关系、无所谓价值,客体及其属性的存在也只是一种存在。因此,教育活动或现象的客体在教育价值关系这一事实中是被动者、是服务者、是前提,而主体则是主动者、是被服务者、是基础,教育价值关系是以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主体及其需要为轴心而建立起来的。 从不同角度出发,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主体及其需要是多元的,所以教育的价值也是多元的。从形态上说,教育活动或现象主体有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所以有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空间上说,有教育的内在主体或直接主体和外在主体或间接主体,所以有教育的内在价值或直接价值和外在价值或间接价值;从现实性和超越性说,有教育的现实主体和未来主体,所以有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从目的性和工具性上说,教育的主体有目的主体和工具主体,所以有教育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从投资上说,有投资主体(个人与社会投资主体),所以有教育的经济价值等等。教育价值的诸多具体形式构成教育价值系统。 在这些教育主体、教育价值诸多形式中,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则是根本的,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教育价值的两种基本形式。所谓个体主体是指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受教育者;所谓社会主体,则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构成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 方法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 教育评价的种类因不同的分类标准而不同,直到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下面介绍六种主要分类方法。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或学习的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进行,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地评价,为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的信息资源。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相比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比较频繁,概括的水平较低。 (3)总结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是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的检验,评估距离最终目标的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区分,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相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较少,概括的水平也较高,测验内容和范围都要高于前两种的要求。 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评价。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评价。 (2)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的程度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的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以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 3、实证性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根据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1)实证化评价。是用实际的证明来判断事物属性或发展变化规律的评价。 (2)人文式评价。是侧重于个体的主体意识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交流,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按照评价的分析方法,教育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1)定量评价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王连娟 E-mail: Phone:82235403, 绪论知识管理概述 1.企业知识理论 ?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是只是一体化的制度,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投入是知识,但知识有个人掌握,并专业化于某一特殊领域,由此知识的专业性就决定了生产活动需要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知识的各类专家的共同协作和努力,因此企业无非就是一种“团队生产”的组织形式。 2、知识管理的概念 ?巴斯(Bassi)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奎达斯等(P.Quitas)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 ?维格(K.Wiig)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艾莉(Verna Allee)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法拉普罗(Carl Frappuolo)说“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马斯(E.Maise)认为,知识管理是系统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达文波特教授(T.H.Davenport)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 3、知识管理学派 ?技术学派 该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他们常常被卷入到对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讲,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 ?行为学派 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一般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他们经常卷入到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 ?综合学派 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成该学派的专家既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 4、数据、信息与知识 1)、什么是知识 经合组织(OECD)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把知识分为四大类,知道是什么(即知事,know-what,又称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即知因,know-why, 又称原理知识)、知道怎样做(即知窍,know-how, 又称技能知识)和知道谁有知识(即知人,know-who, 又称人力知识)。前两类知识即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是可以表述出来的知识,是显性的,而后两类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难以用文字表述,是隐性的。OECD知识分类不仅可看出显、隐性知识之间的区分,还详细地给出了显、隐性知识所包括的内容 2)、知识的分类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 ?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 ?实体知识和过程知识 ?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 5、本课程对知识管理内容的理解 1)、知识管理主体——知识管理者 ?CKO(CIO) ?知识经理 ?知识工人(个人知识管理) 2)知识管理客体——知识 ?知识的积累——知识地图 ?知识共享 ?知识创新

教育管理学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教育管理学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课后习题 1、怎样解释下列概念? 管理: 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管理具有两个重要职能,一个是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另一个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 ②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方化,管理行为是受着某种价值观所支配的。 ③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文化: 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它是人类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和价值定势。 环境: 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资源: 资源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他既包括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包括社会资源如资金、人才、信息等。 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

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管理现代化: 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既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又是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现代化: 就是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2、为什么西蒙教授说“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在西蒙教授看来,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在管理中唯有对实现预定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才是最有价值的决策。 3、本章对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管理进行了对比分析,你认为对吗?你有哪些不同的看法或补充? 我认为本章的分析是正确的。 本章对中西方文化下的管理做了如下对比。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从教育的起源看,他是在人类社会中出 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的作用:人类的教育从一开始便是一种为了社会、具有社会性的活动,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共存、共发展,并剪剪成为推助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 《中国把百科全书-教育》卷:“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中国概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从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能得到提高的过程。“ 学校教育:第一种学校教育;第二种通过各种媒体;第三种通过人与人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第四种自我教育 教育区别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三、广义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即狭义教育) 1.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 2.学校教育是具可控性强和达标性强的特点。 3.学校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 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主导者):凡是对受教育者的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 人都是教育者。 2.受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受教育的人。 两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这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不构成矛盾的对立面,而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3.教育内容:教育容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 动。 教育活动是多样化,取决于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学校教育中的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表现,但又不是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部。 四、教育的物资资源:教育的物资资源有场所,设备,教具,器材… 教具与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是沟通教育者之间的桥梁 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进行任何教育活动都必不可少的,这些要素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又是相互影响地发挥各自的功能。 教育者的主导性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发展 人类自身的在生产不仅指人的繁衍生存,还指个体社会化。 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如何实现个体发展呢? 答:1.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2。自然与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起一定的制约作用3.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

第二章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1随机过程及其概率分布 、随机过程概念: 一、随机过程概念: 初等概率论所研究的随机现象,基本上可以用随机变量或随机向量来描述.但在实际中有些随机现象要涉及(可列或非可列)无穷多个随机变量.

例1.某人扔一枚硬币,无限制的重复地扔下去,要表示无限多次扔的结果,我们不妨记正面为1,反面为0.第次扔的结果是一个,其分布,无限多次扔n n r vX ?{}{}1012n n P X P X ====,无限制的重复地扔,要表示无限多次扔的结果,我们不妨反面为其分布无限多次扔的结果是一个随机过程,可用一族相互独 立,,或表示.r v ?1X ,2X {},1n X n ≥

n n X 0n n 0 1 2 3 4 5 6 7 8 910 ……

例2.当固定时,电话交换站在时间内来到的呼叫次数是,记, ,其中是单位时间内平均来到的呼叫次数,而,若从变到,时刻来到的呼叫次数需用一族随机变量表 它为非降的阶,在有呼唤来到的时刻阶跃地增加,假定在任一呼唤来到的时刻不可能来到多)(0)t t ≥[0,] t r v ?()X t ()()X t P t λ λ0λ>t 0∞t {}(),[0,)X t t ∈∞()X t ,电话交换站在记,若时刻示, 是一个随机过程. 对电话交换站作一次观察可得到一条表示以前来到的呼唤曲线,它为非降的阶梯曲线,在有呼唤来到的时刻阶跃地增加,(假定在任一呼唤来到的时刻不可能来到多于一次呼唤). E t 1()x t

同理,第二次观察,得到另一条阶梯形曲线; 同理,第n 次观察,得到另一条阶梯形曲线. 2()x t ()n x t ,第二次观察,得到另一条阶梯形曲,第,得到另一条阶梯形曲 总之,一次试验得到阶梯形曲线形状具有随机性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 教育评价的种类因不同的分类标准而不同,直到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下面介绍六种主要分类方法。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或学习的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进行,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地评价,为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的信息资源。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相比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比较频繁,概括的水平较低。 (3)总结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是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的检验,评估距离最终目标的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区分,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相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较少,概括的水平也较高,测验内容和范围都要高于前两种的要求。 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评价。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

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评价。 (2)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的程度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的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以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 3、实证性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根据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1)实证化评价。是用实际的证明来判断事物属性或发展变化规律的评价。 (2)人文式评价。是侧重于个体的主体意识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交流,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按照评价的分析方法,教育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1)定量评价 这是将评价对象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从而判断出它的价值。它有助于一些概念精确化,加强评价的区分度,降低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增加评价的说服力。 (2)定性评价

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知识交流

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 陈福华 第一部分教育价值与教育评价 ▲ 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教育评价是从教育测量活动中发展出来的。始于1934年至19432年美国心理学家泰勒(Tyler, R) 人的"八年研究"。 ▲ 教育评价的四个发展阶段自19世纪中叶起到本世纪30年代的八十多年,为教育评价的第一个时期--"心理测验时期",教育测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考试的定量化、客观化与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强调以量化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测量。然而,当时的考试与测验只要求学生记诵教材的知识内容,较为片面。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到本世纪30年代-50年代是教育测量的第二个时期--"目标中心时期",泰勒(Tyler, R) 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即教育评价的泰勒原理,并明确提出了"教育评价"(education evaluation)的概念,从而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教育评价学就是在泰勒原理的基础上诞生与发展起来的。在西方,一般人们都把泰勒称为"教育评价之父"。60年代是教育测量的第三个时期--"标准研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由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文(Scriven, M.)、斯塔克(Stake, R. E.)和开洛洛(Kellogg, T. E.) 等人对教育评价理论作出巨大的贡献。学习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评价发展到第四个时期--"结果认同时期"。这一时期在非常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可能。总之,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因此,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 教育评价的分类教育评价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粗略地加以区分,就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学校与教育机构评价、教育政策与教育项目评价等方面。如果按劳教育层次加以区分以可以分为基础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评价、职业技术教育评价及成人教育评价等方面。按照评价的价值取向分类,可以分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 (发展性教育) 的评价。 ▲ 教育价值。要了解什么是评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价值;要了解什么是教育评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育价值。美国学者格朗兰德(Gronlund, N. E.) 在1971年以下列的式子表达教育评价的慨念: 评价 = 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 价值的判断 教育活动满足社会群体或个体需要就是教育的价值。而教育价值有"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教育的个体价值"之分。"价值"这一慨念与"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是一种特殊的需要。社会对教育的需要由个体(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和国家、地区对教育的需要两部分组成。 1.个体对教育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1章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1.设随机过程 +∞<<-∞=t t X t X ,cos )(0ω,其中0ω是正常数,而X 是标准正态变量。试求X (t )的一维概率分布 解:∵ 当0cos 0=t ω 即 πω)21(0+ =k t 即 πω)2 1 (10+=k t 时 {}10)(==t x p 若 0c o s 0≠t ω 即 πω)2 1 (1 0+≠ k t 时 当 0c o s 0>t ω时 ξπ ωωξd e t x X P t x F t x ? - = ??? ? ??≤=02cos 0 2 021cos ),( 此时 ()t e x t x F t x f t x 0c o s 2c o s 1 21,),(022ωπ ω? =??=- 若 0c o s 0

?? ?= ,2 ,cos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t t t X π 假定“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概率各为21。试确定)(t X 的一维分布函数)2 1 ,(x F 和)1,(x F ,以及二维分布函数)1,2 1;,(21x x F 解:(1)先求)21,(x F 显然?? ?=?????=???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10,2 1*2,2cos 21π X 随机变量?? ? ??21X 的可能取值只有0,1两种可能,于是 21 021= ??????=?? ? ??X P 2 1121=??????=??? ??X P 所以 再求F (x ,1) 显然?? ?-=??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2 1 2 cos (1)πX {}{}2 1 2)1(-1(1)====X p X p 所以 ???? ???≥<≤<=2 121- 2 1-1 0,1)(x x x x F (2) 计算)1,2 1 ;,(21x x F ?? ?-=??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2 1)1(, 1 0)2 1( X X ?????≥<≤<=??? ?? 11 102 1 00 21,x x x x F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 [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 [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 [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基本概念

1.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讲,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2.工业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3.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4.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一是对广大人民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促使他们的政治社会化,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公民;二是培养政治人才,以补充社会管理层的需要,直接参与统治阶级的管理,执行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阶级服务)。二,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学校是一个宣传和传播文化的场所。学校还是一个营造社会舆论的场所)。三,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一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二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明珠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三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5.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

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6.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性把握;一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一是人的发 展的全面性与和谐性,二是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不强求一律,不用固定的模式看待和要求人的发展,而是重视和鼓励人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二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1.确立全面发展教育馆的必要性。2.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一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得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得全面发展等同起来,二全面发展不是人得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实质上,全面发展是炙热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三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人得全面法杖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要注意避免两种片面的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独特功能;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各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开来)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7.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 规则。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8.教师个体专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有:专业理想的建立(视角是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知识(是教师 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的拓展(知识量的拓展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育评价方法的概念 1、人们为了认识教育活动的价值 2、以教育活动的某一要素或者全部活动为对象 3、进行价值判断 4、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称 、教育评价的方法的类型 教育评价的方法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又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我们大体上把评价的方法归纳为以下五类 A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教育评价方法的角度对高中毕业会考和高考有什么不同?

、根据教育评价的基准(参照点)不同,可分为: “基准”主要用来表示被评价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才是合乎基本要求的, 它是区分被评价对象不同表现水平的临界点。 绝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 毕业考试就属于绝对评价,其评价标准是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在考试时,是假定试题囊括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 评价的尺度是分数,如果满分是100分,那么凡是60分或60分以上者都算合格,否则即为不合格。 在这里毕业考试与招生是两个概念。毕业考试是绝对评价,招生由于受名额限制,基本上属于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 高考就是运用的这种方法评优秀课时就常用这种方法。 比如某校有一位教师授课方法很好,大家一致认为他的课是好课。 为了鼓励教师们钻研教学,学校组织评优秀课,让每个教师自选一节课,让有关同志来听,听后大家用优秀教师的课与每个教师的课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凡是接近或超过优秀教师者都作为优秀课。这种办法就是相对评价法。请教老师 B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假设高三时,一模考了600分, 二模考了540分,这个时候班主任会不会找你秘密会谈? 个体差异评价法:既不是在被评价集体以内确立评价标准,也不是在集体以外确立评价标准,而是把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个体内差异法在运用时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把被评价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例如,某生过去数学成绩是80分,现在是60分,说明该生数学学习成绩下降了。 另一种情况是把被评价对象的某几个侧面进行比较,考察其所长或所短。例如,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可以从听、说、读、写、作文和欣赏六个方面来考察,考察之后可以发现一个学生在哪一个方面较好一些,在哪一个方面较差

教育概念的界定

“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关于“教育”概念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学者从各种角度对教育是什么作过回答:如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等。 (1)我国有代表性的关于“教育”的解说: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就是使学生的长处得到发展,补救他的过失)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荀子·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教导)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教,就是上面做示范,下面来模仿;“育”,就是培养后代让他多做好事。) 孟子:“教”“育”联用第一人。《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梁启超:“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教育与政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这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 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 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 真正的教育。” 《教育大辞典》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泛指导影响人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的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的人的活动。” 总结: 我国的教育都倾向于指有学识、有经验的长者对年青一代的教导,注重的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训练。 (2)西方有代表性的关于“教育”的解说: 柏拉图(古希腊):“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 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 乃是“心灵的转向”。 杜威(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斯宾塞(英):“教育即为人的完美生活作准备。” W?布列钦卡(徳裔):“看似很熟悉的概念实际上具有多义性和含糊性”。“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 裴斯泰洛齐(瑞士):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 夸美纽斯(捷克):“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教育评价方法的概念 1、人们为了认识教育活动的价值 2、以教育活动的某一要素或者全部活动为对象 3、进行价值判断 4、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称 二、教育评价的方法的类型 教育评价的方法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又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我们大体上把评价的方法归纳为以下五类 A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教育评价方法的角度对高中毕业会考和高考有什么不同?

一、根据教育评价的基准(参照点)不同,可分为: “基准”主要用来表示被评价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才是合乎基本要求的,它是区分被评价对象不同表现水平的临界点。 绝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 毕业考试就属于绝对评价,其评价标准是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在考试时,是假定试题囊括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评价的尺度是分数,如果满分是100分,那么凡是60分或60分以上者都算合格,否则即为不合格。 在这里毕业考试与招生是两个概念。毕业考试是绝对评价,招生由于受名额限制,基本上属于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 高考就是运用的这种方法 评优秀课时就常用这种方法。 比如某校有一位教师授课方法很好,大家一致认为他的课是好课。为了鼓励教师们钻研教学,学校组织评优秀课,让每个教师自选一节课,让有关同志来听,听后大家用优秀教师的课与每个教师的课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凡是接近或超过优秀教师者都作为优秀课。这种办法就是相对评价法。请教老师 B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假设高三时,一模考了600分,二模考了540分,这个时候班主任会不会找你秘密会谈?

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

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 1、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是指能协助个人、团体或企业创造价值的有用信息。知识是人类进步的媒介,知识是人类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和利用自然产生的信息成果!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把企业内部各种存放在员工头脑中的有用信息按照一定逻辑关系呈现出来(让知识从隐形到显性);能协助企业、组织或个人,透过信息科技,将知识经由创造、分类、储存、分享、更新,为企业或个人带来实质价值的管理流程与策略,主要重点管理内容为文件管理、核心专长管理及知识社群管理。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可以借助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潜力的发展和利用 知识管理需要关注四大维度,即:中心思想、时间、地点、对象 知识管理是动态、是相对的、是全局性变量 知识管理的过程:一般分成知识的积累、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利用、知识的创新四个过程 对象属性:什么是知识对100个人来讲有100个不同的答案,所以知识具有对象的属性 时间属性:今天对我来讲是知识,但是明天可能就是垃圾,

所以知识具有时间的属性 地理属性:中国的环境治理知识对美国来讲可能就是垃圾,所以知识具有地域的属性 所以,知识对于企业就像"空气"对于人一样重要。知识管理就是大气管理——空气不是用瓶子就能够管理起来的,空气一定是靠环境治理、开窗通风、植树造林等来解决,所以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也是仅凭一个知识管理系统就能够解决的,独立知识管理系统就像用一个瓶子把知识罐装好,这有时候可能会坏了一个企业。 知识管理最为核心的两点:第一需要一个开放共享的企业文化,第二需要让知识的积累、共享、利用和创新与协同(oa)软件结合在一起,让知识来源于工作、分享于工作,让知识管理做到真正的有源之水,这是自然的知识管理之道。所以,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最为关键的两点:有效方便积累(自动归档)、快速个性化展现(强大搜索引擎)! 对于组织来讲,知识管理的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隐性知识怎么转化成显性知识?——如何真正让企业内部的大脑互联 个人的知识发展怎么与企业的知识发展步调一致——确保共同利益 知识的生命周期如何管理?——知识具有时间属性 知识管理的模式:到底是"出版模式"还是"中介模式"——知识具有过程属性 到底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垃圾?——知识具有对象属性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评价的含义 (一)价值及教育价值 1.价值 价值是个含义广泛的范畴,它既是经济学范畴,又是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范畴,同时更是一个哲学范畴。哲学上认为,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是指客体及其属性同主体的尺度与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当主体需要时,客体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主体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客体是形成价值的前提,主体是形成价值的基础或核心,离开主体的需要谈论客体的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价值的有无和大小,是由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而决定的。对价值的这个界定是对不同领域具体价值形式的共同本质和普遍特性的概括,因而是价值的一般界定,它对研究教育价值、教育评价的界定有重要意义。 2.教育价值 所谓教育价值是指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中的客体及其属性与其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就教育价值结构而言,其基本要素同一般价值结构是相同的,即主体及其需要和客体及其属性两个方面,缺了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构成教育价值。但是这两个要素在教育价值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教育活动或教育现象的客体及其属性是教育价值关系存在的前提或先决条件,没有客体存在这一事实为前提,教育价值关系这一事实就不复存在;而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主体及其需要则是教育价值关系事实的基础或核心,没有主体及其需要,就无所谓价值关系、无所谓价值,客体及其属性的存在也只是一种存在。因此,教育活动或现象的客体在教育价值关系这一事实中是被动者、是服务者、是前提,而主体则是主动者、是被服务者、是基础,教育价值关系是以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主体及其需要为轴心而建立起来的。 从不同角度出发,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主体及其需要是多元的,所以教育的价值也是多元的。从形态上说,教育活动或现象主体有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所以有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空间上说,有教育的内在主体或直接主体和外在主体或间接主体,所以有教育的内在价值或直接价值和外在价值或间接价值;从现实性和超越性说,有教育的现实主体和未来主体,所以有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从目的性和工具性上说,教育的主体有目的主体和工具主体,所以有教育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从投资上说,有投资主体(个人与社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顾名思义,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要求:1.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实施学生评价首先需要有一个评价目标,只有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评价目标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而不只是在学生发展过程终了时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还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所有关键资料,因为正是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比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在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时,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以及学生对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的深刻体会。 5.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走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6.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