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练习题1

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练习题1
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练习题1

比例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1)如果A:7=9:B,那么AB=()

(2) 已知A÷10.5=7÷B(A与B都不为0),则A与B的积是()。

(3)如果5X=4Y=3Z,那么X:Y:Z=()

(4)如果4A=5B,那么A:B=()。

(5)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两数的比是()。

(6)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7)已知三个数12、16、9,如果再添上一个数,使之能与已知三个数组成比例式,这个数应该是多少?

(8)X:Y=3:4,Y:Z=6:5,X:Y:Z=()

(9)从24的约数中选出四个约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

(10)根据6a=7b,那么a:b=( )

(11)根据8×9=3×24,写出比例()。

(1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3/4,写出这个比例()

(13)在12 、8 、16 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或()。

(14)用18的因数组成比值是的比例()。

(1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内项是2.25,则另一个内项是( )。

(16)运一堆货物,甲用7小时运完,乙用5.5小时运完,甲和乙所用

的时间的比是( ),工作效率的比是( )

(17)X 的7/8与Y 的3/4相等,X 与Y 的比是( )

(18)如果x/8=Y/13 ,那么X :Y=( )

(19)甲数除乙数的商是1.8,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20)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比例的外项是0.08和0.6,写出这个比例 ( )。

解比例 x:10=41:31 0.4:x=1.2:2 4.212=x 3

21:51=41:x 0.8:4=x:8 43

:x=3:12

1.25:0.25=x:1.6 92=x 8 x 36=354

x: 32=6: 2524 x 5.4=2.26

45:x=18:26

2.8:4.2=x:9.6 101:x=81:41

2.8:4.2=x:9.6

x:24= 43:31 8:x=54:43

85:61=x: 121

0.6∶4=2.4∶x

6∶x =15∶13 0.612=1.5x

34∶12=x ∶45

1112∶45=2536∶x x ∶114=0.7∶12

10∶50=x ∶40

1.3∶x =5.2∶20 x ∶3.6=6∶18

13∶120=169∶x 4.60.2=8x 38=x 64

《历史的真相》读书报告

《历史的真相》读书报告 ——后现代主义史学之我见 《历史的真相》一书,不只是有关近年来史学界主要思潮的分析与叙述,同时也是近几十年来主要批判思想发展与影响的说明。作者是从历史研究的实务经验来讨论问题的,书中没有什么高深难懂的理论,有的是其独特的视角、大胆的反思和全面广阔的思考。书中的叙述穿插了史学史、历史哲学和社会文化思潮,以及社会变迁的相关内容,还包含着历史哲学的思考。 作者主要探讨了三种绝对主义的发展及其对史学的影响。首先是启蒙运动时代信奉的科学的英雄主义模型,第二是笃信进步的观念,第三是知识绝对主义。作者对人们观念中奉为经典的观念进行了解构和分析,然后提出疑问,得出自己的观点。作者指出,一切论述都是相对的, 都与当时的立场相关, 当时相信的事就变成真理。科学作为一切真理的源头和模式的地位被推翻,而深埋于历史背后的事实真相是可怀疑的和相对主义的。所有的历史都是暂定的,谁也不能自认是定论,只有历史学的民主实践才最有助于理解我们的世界。 十八世纪,自然科学与其实验方法渐渐成为衡量一切真理的准则,科学变成了一切知识的绝对范本,即“科学的英雄主义范式”。他们认为如果科学是中立的,而且是普遍适用的,全然是天才一手促成的,这就把近代科学起始的其它要素都抹杀了。这种抹杀使历史变得枯燥无味,或者说抹杀了历史的真相。 经过史家的不懈努力, 终于向历史的权威学说提出了挑战。挑战首先从历史的科学性开始, 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由一股势力支配历史学话语的局面。启蒙运动打破了用基督教神学阐释历史的范式,第一次出现了诠释历史的多种方式。十九世纪中叶,历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三位史学大家孔德、达尔文、马克思, 都是科学绝对真理的倡导者。孔德指出历史揭示科学定律,用实证主义为阐释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法则;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法则来解释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马克思则试图为整个人类历史总结出相同而具有普适性的科学定律。到二十世纪末,孔德的实证主义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法则相继受到挑战和颠覆,惟有马克思的唯物史仍然保有活力。 史学研究的转变是从孔德和斯宾塞开始的。培根的《新工具》使实证主义大为发展。黑格尔和孔德等人的现代史理论, 为历史的重要性提供了一种知识依据。兰克学派称,历史学家应当以追求历史真相为目的。至二十世纪,韦伯和涂尔干对实证主义提出挑战。二十世纪中叶, 库恩提出用社会因素解释科学革命起源,向历史科学的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战。库恩的理论从根本上动摇了科学的英雄主义范式。面对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浪潮,作者主张历史学的民主要鼓励对传统观点持怀疑态度, 同时也要相信历史的真实性与可知性。福柯和德里达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他们向知识的客观性与语言的稳定性等观念发起了挑战。福柯认为,“真实和真理不过是包藏着权力意志的话语”,提倡挖掘被遮蔽、被忽视的历史真相。科学家强调科学事实的客观性, 其实就是在用一种意识形态的解释来掩盖其做出选择和阐述时起作用的主观意志。因此,历史学的真实性、客观性、历史叙述形态,都曾是后现代主义者攻击的对象。 历史研究中没有绝对的真理与客观,结论是折衷与调和的产物,是话语制造知识,而不是知识在制造话语。而历史发展是多线的、多层的演进,一种方式难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二册三单元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解比例的基础,和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2、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 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⑵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说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二、说教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再加上适时的自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根据学法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让学生根据卡片上所出示的比和同桌找朋友的游戏引入,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了比和求比值的知识,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心情愉快,感到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东西。学生在找朋友的过程中,观察到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作为朋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鼓励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 1.在6 :5 = 1.2中,6叫比的(),5叫比的(),1.2叫比的()。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4 :5 = 24 ÷()= ():15 3.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 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4. 如果A:7=9:B,那么AB=()。 5. 已知A÷10.5=7÷B(A与B都不为0),则A与B的积是()。 6. 如果5X=4Y=3Z,那么X:Y:Z=()。 7. 如果4A=5B,那么 A:B=()。 8. 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两数的比是()。 9. 把 1.6、 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10. X:Y=3:4,Y:Z=6:5,X:Y:Z=()。 11. 从24的约数中选出四个约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 12. 根据6a=7b,那么a:b=( )。 13. 根据8×9=3×24,写出比例() 14.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3/4,写出这个比

例()。 15. 在12 、8 、16 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或()。 16. 用18的因数组成比值是的比例() 17.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内项是 2.25,则另一个内项是( )。 18. 运一堆货物,甲用7小时运完,乙用5.5小时运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工作效率的比是( )。 19. X的7/8与Y的3/4相等,X与Y的比是()。 20. 如果x/8=Y/13 ,那么X:Y=()。 21. 甲数除乙数的商是1.8,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22.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比例的外项是0.08和0.6,写出这个比例 ( )。 23. 已知三个数12、16、9,如果再添上一个数,使之能与已知三个数组成比例式,这个数是()。 二、判断。 1. 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3.如果8A = 9B那么 B : A = 8 :9 () 4. 15:16和 6 :5能组成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 姓名: 一、填空。 2015-4-2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这个比的( )。新- 课-标- 第-一-网 (3)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 )或( )的( )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 )。 (4)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中间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 )。 (5)在比例里两个( )积等于两个( )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3/4,写出这个比例( ). (7)从24的因数中选出四个因数,组成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的比例式是( ). (8)在12 、8 、16 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 )或( )。 (9)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内项是2.5,则另一个内项是( )。 (10)运一堆货物,甲用7小时运完,乙用5.5小时运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工作效率的比是( ) (11)如果x/8=Y/13 ,那么X :Y=( ) (12)甲数除乙数的商是1.8,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13)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两数的比是( )。 (14)9:3=( ):2 (15)在3:15、9:45、4:3三个比中,选择其中两个比组成比例是( ) (16)如果2a=7b (a 、b 不为0),那么 ()() =b a (17)如果 17 8=b a ,那么 a ﹕( )=( ) ﹕ ( )。 (18)把 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 二、判断。 (1)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是0. ( ) (2)18:30和3:5可以组成比例。 ( ) (3)如果4Ⅹ=3Y,(X 和Y 均不为0),那么4:X=3:Y. ( ) (4)因为3×10=5×6,所以3:5=10:6. ( ) 三、选择题。 1.比例5∶3=15∶9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成立,外项9应该增加( )。 a. 6 b.18 c. 27 2.把2千克盐加入15千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比是( )。 a.2∶15 b. 15∶17 c. 2∶17 3.下面的比中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 a. 3.5∶6 b. 1.5∶4 c. 6∶1.5 4.下面的数中,能与6、9、10组成比例的是( )。 a.7 b. 5.4 c. 1.5 四、按要求写比例。 1.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是1/10 ,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比例 。 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是4/5 ,一个外项是3/8 ,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比例。 3.一个比例,组成比例的比的比值是1/4 ,两个外项分别是17和3/5 ,写出这个比例。 4.有两个比,比值都是2/3 ,第一个比的后项与 第二个比的前项都是6,把这两个比组成比例。 五、将等式3×40=8×15改写成比例,你能写出几对比例就写出几对? 把3和40当做外项 把3和40当做内项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一遍过作业及答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 1.填一填。 (1)在比例1.2∶3=6∶15中,内项是(),外项是()。 (2)如果a:b=5∶6,那么a×()=b×();如果3c=4d,那么c:d =()∶() (3)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4)用、、10和16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是()。 2.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不能与组成比例的是()。 A.18∶16 B.8∶9 C.9∶8 (2)x的等于y的,且x、y均不为0,则x:y=()。 A. B.6∶5 C.5∶6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组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如果可以,请写出比例。 (1)2∶6和6∶18 (2)和 (3)0.25∶和0.6∶ 4.乐乐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乐乐:如果我有14辆玩具汽车就可以换21本小人书了。 童童:4辆玩具汽车可以换6本小人书。

5.我国发射的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3周约需要5.7小时,运行20周约需38小时。请你写出此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数与所需时间的比,它们能组成比例吗?如果能,写出这个比例。 6.已知2.5×6=3×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写出比例吗?请写出来。

参考答案 1.(1)3和6 1.2和15 (2)6 5 4 3 (3) (4)=16∶10(答案不唯一) 2.(1)B (2)B 3.(1)可以组成比例。因为2×18=36,6×6=36,所以组成的比例是2∶6=6∶18。 (2)不可以组成比例。原因是。 (3)不可以组成比例。原因是。 4.答:乐乐说得对。原因是14∶21=4∶6。 5.答:比为3∶5.7和20∶38,它们能组成比例,因为3×38=114,5.7×20=114,所以它们组成的比例是3∶5.7=20∶38。 6.2.5∶3=5∶6 3∶2.5=6∶5 6∶3=5∶2.5 5∶2.5=6∶3 2.5∶5=3∶6 3∶6=2.5∶5 6∶5=3∶2.5 5∶6=2.5∶3

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1.如何理解“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论? 在人类面临的千千万万问题和复杂纷纭的矛盾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环境问题看作是人类面对的两太基本问题之一,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高度概括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即实现“两个和解”,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创新和最高价值追求。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建立起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把人自身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束缚中、从资本主义悲惨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人类本身的和解”昭示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其实践基础是物质交往活动,表现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或体制的建构与完善过程。一句话,就是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再次,“两个和解”是内在统一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是“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物质基础,“人类本身的和解”则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社会前提。诚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言,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和解”将成为真正的现实,到那个时候,“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中,他们从来没有脱离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从来没有脱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他们对未来社会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

第五讲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基础知识 1.( )叫做比例。 2.( )叫做比例的项。( )叫做比例的外项,( )叫做比例的内项。 3.(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 )叫做解比例。 5.两个比的( )相等,这两个比就相等。 1、填一填。 (1)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2)请你根据3×8=4×6写出一个比例( )∶( )=( )∶( )。 (3)如果5a =9b ,那么( )∶( )=5∶9。 (4)如果m 7=n 8,那么m ∶n =( )∶( )。 (5)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 )。 (6)如果3x =5y ,那么x ∶y =( )∶( )。 (7)写出24的所有约数( ),其中( )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比例是( )。 (8)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外项是 1 5,则另一个外项是( )。 (9)在 25=8 20 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是( )和( ),两个外项是( )和( )。 2、把下面左、右两边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0.8∶3.2 10∶4 2.5∶4 4.5∶18 1∶2 5 2.7∶1.5 0.9∶0.5 2∶3.2 3、写出比值是5 8 的两个比,再组成一个比例。

4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14和6∶12 13∶14和16∶1 8 3.5∶7和1∶14 0.4∶1.6和3∶12 5、根据要求写出比例式。 (1)它的各项都是整数,且两个比值是8。 (2) 它的内项相等,且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 3。 (3)它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 (4)它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0.8,其中一个内项是4 5。 6填一填。 (1)0.4∶1.2=0.6∶1.8可改写成( )×( )=( )×( )。 (2)把4×0.05=0.8×1 4改写成比例是( )∶( )=( )∶( )。 (3)若A ∶B =3∶5,A =60,则B =( )。 (4)因为5a =4b ,所以b ∶a =( )∶( ). (5)a b =c d ,那么ad =( )。 二、能力提升。 1.把6×8=24×2改写成四个比例。 2.把7m =8n 改写成四个比例。 3.如果7 a =6 b ,那么a :b = ( )/( )。 4.如果9 a =5b ,那么b :a = ( )/( )。 5.如果 3/5a =4/9b ,那么 a :b =( )/( ) 。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填一填。 (1)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2)请你根据3×8=4×6写出一个比例( )∶( )=( )∶( )。 (3)如果5a =9b ,那么( )∶( )=5∶9。 (4)如果m 7=n 8 ,那么m ∶n =( )∶( )。 2、把下面左、右两边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0.8∶3.2 10∶4 2.5∶4 4.5∶18 1∶2 5 2.7∶1.5 0.9∶0.5 2∶3.2 3、写出比值是5 8 的两个比,再组成一个比例。 4、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14和6∶12 13∶14和16∶1 8 3.5∶7和1∶14 0.4∶1.6和3∶12 5、根据要求写出比例式。 (1) 它的各项都是整数,且两个比值是8。 (2) 它的内项相等,且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 3 。 (3) 它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 (4)它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0.8,其中一个内项是4 5 。 6、填一填。 (1)0.4∶1.2=0.6∶1.8可改写成( )×( )=( )×( )。 (2)把4×0.05=0.8×1 4 改写成比例是( )∶( )=( )∶( )。 (3)若A ∶B =3∶5,A =60,则B =( )。 (4)因为5a =4b ,所以b ∶a =( )∶( ). (5)a b =c d ,那么ad =( )。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比例也是方程。( ) (2)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 (3)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减去两个外项之积的差为0。( ) 8、解比例。 0.6∶4=2.4∶x 6∶x =15∶1 3 0.612=1.5x 34∶12=x ∶4 5 1112∶45=2536∶x x ∶114=0.7∶12 9、根据题意,先写出比例式,然后解比例。 (1)8与x 的比等于4与32的比。 (2)1 2与y 的比值就是0.25∶4的比值。 (3)用a,30,6和27组成比例。 10、若甲、乙两数相差0.8,且甲∶乙=4∶3,你能知道甲是多少吗?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7高考历史全国2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31.1977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D.恢复同意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发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江西省名校(临川一中南昌二中)2019届高三5月联合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江西省名校(临川一中、南昌二中)2019届高三5月联合考 文综-历史试题 1.在甲骨文中,“德”字左边是表示路口或行动的符号,下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上有条垂直线,意为行动要正,目不斜视。下图西周铭文的“德”字多了一个心字底,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易经》中“君子进德修业”的“德”指道德、品行。德字的嬗变可用于研究 A. 绘画艺术的起源 B. 官府垄断教育 的状况C. 儒家思想的渊源D. 秦朝统一文字的原因【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兴起于春秋末年,其核心之一是“仁”,主张“仁者爱人”,C选 项正确;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A选项排除;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那时,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进入校门,这种官学合一的现象,被称为“学在官府”。与题意不符合,B选项排除;西周早于秦朝存在,时间不符合,D选项排除; 2.对于秦始皇“焚书”事件,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为“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而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解》中则记述为“秦虽无道,不燔诸子,

诸子尺书,文篇俱在”。据此可知 A. 两种记述因差异过大均不足信 B. 历史记述会因依据不同而相异 C. 各种历史记述都需通过考古实证 D. 时间性决定历史记述的真实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了对秦始皇的“焚书”事件西汉司马迁和东汉王充有不同的看法,西汉司马迁从焚烧儒家经典的角度评述“焚书”事件,而东汉王充从只焚烧儒家经典没有涉及其他领域书籍的角度评述“焚书”事件,因此历史记述会因依据不同而相异,故B选项正确;材料中两种说法是以不同的角度评价焚书坑儒事件,都有一定的的合理性,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对同一历史事件有不同角度评价,与各种历史记述都需通过考古实证无关,故C错误;D选项“时间性决定历史记述的真实度”说法有误,故D选项错误。 3.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 A. 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B. 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 C. 官僚集团精英化趋势 D. 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通过科举入宰相的人数不断增加,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是官僚政治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且科举人才以知识精英为主,这体现了唐朝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宰相是中央机构,没有体现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故A项错误。D项中“唯一途径”使用错误,科举是成为做官途径之一,故D项错误。 4.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 :0.2 和5:2 1/2:1/3和6 : 4 0.2: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 = 60:40 内项:1.6 6o 外项:2.4 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 :1.6 = 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0.6 :0.5=1.2: 1 两个外项的积是0.61 =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1.6 = 60/40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1/2:1/5 =1/4:1/10 (2)0.8:1.2=4:6 (3)45=210 4:()=():() 4、做一做。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引导学生总结说出两种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到此,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比值是否相等; 2.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内项之积。)

《比例的性质》练习题

《比例的性质》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如果线段a=3,b=12,那么线段a 、b 的比例中项x=___________。 2、线段a=2cm ,b=3cm ,c=1cm , 那么a 、b 、c 的第四比例项d=____ 。 3.在x ∶6= (5 +x )∶2 中的x = ;2∶3 = ( 5-x )∶x 中的x = . 4.若9810z y x ==, 则 ______=+++z y z y x . 5.若a ∶3 =b ∶4 =c ∶5 , 且a +b -c =6, 则a = ,b = ,c = . 6.已知x ∶y ∶z = 3∶4∶5 , 且x +y +z =12, 那么x = ,y = ,z = . 7.若43===f e d c b a , 则______=++++f d b e c a . 8.已知x ∶4 =y ∶5 = z ∶6 , 则 ①x ∶y ∶z = , ② (x+y )∶(y+z )= . 9.若322=-y y x , 则_____=y x . 10.图纸上画出的某个零件的长是32 mm ,如果比例尺是 1∶20,这个零件的实际长是 . 11.如图,已知 AB ∶DB = AC ∶EC ,AD = 15 cm , AB = 40 cm , AC = 28 cm , 则 AE = ; 12.已知,线段a = 2 cm ,c=2 mm ,则线段a 、c 的比例中项b 是 . 二、 选择题 1.已知一矩形的长a =1.35m ,宽b =60cm ,则a ∶b 的值为( ) (A)9∶400 (B)9∶40 (C)9∶4 (D)90∶4 2.下列线段能成比例线段的是( ) (A)1cm,2cm,3cm,4cm (B)1cm,2cm,22cm,2cm (C)2cm,5cm,3cm,1cm (D)2cm,5cm,3cm,4cm 3.如果线段a =4,b =16,c =8,那么a 、b 、c 的第四比例项d 为( ) (A)8 (B)16 (C)24 (D)32 4.已知32=b a ,则b b a +的值为( ) (A)23 (B)34 (C)35 (D)5 3 5.已知x ∶y ∶z =1∶2∶3,且2x+y -3z = -15,则x 的值为( ) (A)-2 (B)2 (C)3 (D)-3 6.在比例尺为1∶38000的南京交通游览图上,玄武湖隧道长约为7cm ,它的实际长度约为( ) (A)0.226km (B)2.66km (C)26.6km (D)266km 7.某班同学要测量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高度,在同一时刻,量得某一同学的身高是1.5米,影长是1米,旗杆的影长是8米,则旗杆的高度是( ) (A)12米 (B)11米 (C)10米 (D)9米 8.已知点C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AC >BC),若AB=4cm ,则AC 的长为( ) (A)(2 5 –2)cm (B)(6-2 5 )cm (C)( 5 –1)cm (D)(3- 5 )cm A C D B E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正式版)(原卷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 历史试题解析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图5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 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 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专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 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 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 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学科网遭到皮克林拒绝, 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 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新竹镇中心学校 吴奇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1~ 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 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 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 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 3:5和18:30 ⑵ 0.4:0.2和1.8:0.9 ⑶ 85:4 1和7.5:3 ⑷ 2:8 和9:27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判断过程。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出示两个三角形) 1、根据图中的数据,请写出比例。 3:6=2:4 2:4=3:6 3:2=6:4 2:3=4:6 2、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3、学生尝试给3:6=2:4的各部分起名。 师介绍: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 6 = 2 : 4 4、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63=4 2 谈话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 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二)、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分组进行,自主观察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交流汇报,探究规律 3、提问:在其它的比例里,是不是也有“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样的规律呢?(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如果a:b=c:d,那么ad=bc 5、分数形式的比例 63=4 2,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板书: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

2017高考-全国Ⅱ卷历史-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 文综历史试题简析 (黑吉辽蒙藏疆宁陕青渝甘11省使用)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图5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陶”“曹鲁之间”的区位优势,结合地图及所学可知,陶、曹、鲁地处平原,水陆交通相对较为发达,答案为A项。材料不涉及“争霸战争”,排除B。材料所示地区虽然交通便利,但材料不涉及地方经济状况及城市规模(交通条件对地方经济有影响,但材料强调的是“区位”,不是强调“地方经济”),排除C、D。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答案】C 【解析】史书修撰,由私到官,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政治性越来越强化。官修史书,丑化敌人,美化自己,古今皆然。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C 【解析】A项错在“开始”,仅从北方饮茶不能得出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的结论(直到当下也未尽一致)排除B,D项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属于史实错误,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宋朝。唐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文化实力上升,逐渐对北方产生影响,南方习俗被北方人所接受。答案C项 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3.1.1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值。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比例式和等积式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相 互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 信心,在学习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你有什么方法解分式方程32-x =2 3+x ?你知道它们的解题依据是什么吗? 探究新知 1、四个数成比例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两数的比?请举例说明。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用字母a ,b ,c ,d 表示实数,则a ,b ,c ,d 四个数成比例可写成a:b=c:d 或者b a =d c ,其中b,c 称为比例内项,a, d 称为比例外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思考:如果四个数a ,b ,c ,d 成比例,即b a =d c ,你能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变形得到ad=bc 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式也是等式,那么比例式也可以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等式的什么知识进行变形?学生根据提示尝试变形。 由此得到比例基本性质: 如果b a =d c ,那么ad=bc 。 想一想,做一做:如果ad=bc ,其中a ,b ,c , d 为非零实数,你能把前面的式子变形得到b a =d c 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已知式子和要变形得到的式子之间的差异,同时启发学生分数线所表示的含义,这时候可以对已知式子怎样变形? 如果ad=bc ,那么b a =d c 。 教师小结:由上面的两个结论我们可以对比例式和等积式进行相互转化。 例题精讲 例1、已知四个非零实数a ,b ,c ,d 成比例,即b a =d c 。下列各式成立吗?若成立,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