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诞生——1869年,化学家首制。

绘制规则——

将元素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2.元素周期表的演变

(1)演变: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为____________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2)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____________。

二、现行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1)含义:按照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

(1)编排

①把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________的顺序从____到____排成横行叫做

周期。

②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________的顺序由____到____排成纵行,叫做族。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周期

a.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周期。

b.特点:每一周期中元素的____________相同。

c.分类:

周期??????? 短周期????? 第一周期: 种元素第二周期: 种元素第三周期: 种元素长周期????? 第四周期: 种元素第五周期: 种元素第六周期: 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目前只发现26种元素, 未排满

②族

a .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纵行,但只有____个族。

b .特点: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________________。

c .分类:

主族:在族序数后标A ,如周期表中第14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副族:在族序数后标B ,如周期表中第6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0族: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He 为____),其化合价定为____。

Ⅷ族: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纵行。

③常见族的特别名称:第ⅠA 族:________元素;第ⅦA 族:________元素;0族: ____________元素。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的七个周期永远不会改变

B .元素周期表有九个横行,分为七个周期

C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分为十六个族

D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分为十八个族

2.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18 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仅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B .第14列元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

C .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D .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3.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

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知识点二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导其原子序数

4.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2 B.x+4 C.x+34 D.x+26

5.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 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一定错误的是()

A.n=m+1 B.n=m+11 C.n=m+25 D.n=m+10

知识点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6.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第ⅡA族,则原子序数x+1的元素不可能为().

A.第ⅢA族B.第ⅠA族C.镧系元素D.第ⅢB族

7.20XX年3月21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111号元素(符号为Rg)的中文名称为钅仑,该元素所在周期是()

A.第七周期B.第五周期C.第六周期D.第四周期

练基础落实1.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B.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C.提出分子学说D.发现氧气2.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

①质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离子所带电荷数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是()

①0族②主族③副族④第Ⅷ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推知该原子的周期序数

B.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原子的周期序数,前20号元素中,阳离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对应原子的周期序数减去1,阴离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对应原子的周期序数C.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就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D.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还不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5.有a、b、c、d四种主族元素,已知a、b的阳离子和c、d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a

A.a>b>c>d B.b>a>d>c C.c>b>a>d D.b>a>c>d

练方法技巧

——元素推断的方法

6. 短周期元素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C两元素的

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A、B、C三元素应分别为() A.C、Al、P B.O、P、Cl

C.N、Si、S D.F、S、Ar

7.下列各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8.已知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所示(第七周期填满,元素种类为32):周期序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元素种类数 2 8 8 18 18 32 32

() A.18 B.32 C.50 D.64

练综合拓展9.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元素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

金属元素;⑥非金属元素。

10.

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

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A、B、C三种元素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3)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答案解析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基础落实

一、

1.俄国门捷列夫相对原子质量化学性质相似

2.(1)未知元素(2)核电荷数

二、

1.(1)周期表中的位置(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1)①电子层数递增左右②最外层电子数递增上下

(2)①a.7b.电子层数c.288181832②a.1816b.最外层电子数c.ⅣAⅥB8208、9、10③碱金属卤族稀有气体

对点训练

1.C

2.D[He最外层也有2个电子,但它是第18列的元素,所以A正确;C在第14列元素中,C是构成有机物的必需元素,而有机物种类繁多,所以B正确;镧系和锕系元素在第3列中,所以C正确;第16列元素中钋是金属,所以D不正确。]

3.D[原子序数为2(He)、18(Ar)同在0族;17(Cl)在ⅦA族;8(O)、16(S)同在第ⅥA 族;故D正确。]

4.B[同一主族元素序数差可能为2、8、8、18、18、32及它们相邻的两数及三数之和,故B不可能。]

5.D[A、B同属短周期时:n=m+1,A、B同属第四或五周期时:n=m+11,同属第六周期时:n=m+25;故D一定错误。]

6.B[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应位于第ⅡA族右侧相邻的族,在短周期中为第ⅢA族,

在长周期中为第ⅢB族。镧系元素属于第ⅢB族。]

7.A[第六周期0族元素为86号元素,故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

课后作业

1.B

2.C[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C项正确。]

3.A

4.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周期序数和族序数共同决定,只知道其中一个,不能确定它在同期表中的位置,故C项错误,D项正确;若知道元素的核电荷数,利用周期表的排布原则,可确定其位置,A项正确;原子形成简单阳离子时,失去其最外层电子,其电子层数比对应原子电子层数少1,形成阴离子时电子层数不变,B项正确。] 5.B[由于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由阳离子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则b>a,阴离子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则d>c,故四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为b>a>d>c。]

6.B[已知A、B、C为短周期元素,据图示分析,可知A元素位于第二周期,B、C 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已知B、C原子序数之和是A原子序数的4倍,设B的原子序数为x,C的原子序数为(x+2),A的原子序数为x+1-8=x-7,得x+(x+2)=4(x-7),x=15。

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元素中,相邻四种主族元素呈“T”形的位置关系有如下两种情况:

;各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如下所示:

,这些元素应处在第ⅢA ~第ⅦA 族。]

7.B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元素时,要明确一、二、三周期是短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2、8、8种,四、五、六周期为长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18、18、32种,同一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序数差1。]

8.C [由本题图表所示的元素周期序数和元素种类的关系可归纳出:当周期序数n 为

奇数时,此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类是(n +1)22

;当n 为偶数时,此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类数是(n +2)22。因此第八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类数是(8+2)22

=50。] 9.(a)S ⑤ (b)Sn ④或⑥

(c)Zn ① (d)Ca ②

10.(1)氮 硫 氟 (2)三 ⅥA (3)2NH 3+H 2SO 4===(NH 4)2SO 4(或NH 3+H 2SO 4===NH 4HSO 4)

解析 A 、B 、C 均为短周期元素,从三者的相对位置及周期表的结构来看,A 、C 一定处于第二周期,B 处于第三周期,若A 的原子序数为x ,则C 的原子序数为x +2,B 的原子序数为x +8+1。由题意知:x +x +2=x +8+1,x =7,所以A 、B 、C 的原子序数分别为7、16、9,分别为氮元素、硫元素、氟元素。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特点

(1)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相同,都为____。

(2)递变性: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____________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________。

2.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根据教材表1-1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归纳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相似性:除____略带金属光泽外,其余的都呈________色;它们的质地都比较________,有________性;密度都比较____,熔点都比较____,导电性和导热性________。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碱金属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______,熔、沸点逐渐________。

3.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结论

(1)相似性:都能与O 2和H 2O 发生____________反应,都表现强__________。

(2)递变性:______比______的还原性更强,更易与O 2和H 2O 反应。

(3)有关反应方程式:

①与O 2反应:锂与氧气反应:4Li +O 2=====点燃

2Li 2O

钠在不同条件下与O 2反应:

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或点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从Li到Cs在空气中燃烧,其产物越来越复杂。

②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钾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5种元素,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 纵行,属于第____族。

1.原子结构特点

(1)相同点:卤族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相同,都为____。

(2)递变性:从F到I,卤族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增多,原子半径________。

2.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

阅读教材的资料卡片,归纳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单质的颜色逐渐________,密度逐渐________________,熔、沸点逐渐________。

3.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1.元素性质的影响因素

元素的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________,原子半径________,失电子能力

________,得电子能力________,金属性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

知识点一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及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

A.钾的密度比钠的小B.钾原子的电子层数比钠原子多一层

C.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气化

2.下列关于碱金属的描述正确的是()

A.碱金属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C.在空气中加热均可生成多种氧化物D.碱金属与水反应,均漂浮在水面上

3.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碱金属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B.碱金属单质是强还原剂

C.碱金属单质都能在氧气里燃烧生成过氧化物

D.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知识点二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单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4.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H2化合的能力:At2>I2

B.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C.砹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

D.砹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

5.在盛有少量氯水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溴化钾溶液,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溶液呈橙色不分层B.溶液分两层,上层呈橙色

C.溶液分两层,下层呈橙色D.溶液呈紫色不分层

6.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中的一种),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变为橙色,将此溶液倒入丙中,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A.Br-、Cl-、I-B.Br-、I-、Cl-

C.I-、Br-、Cl-D.Cl-、I-、Br-

知识点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相似性

7.X、Y是元素周期表第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 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8.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关于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镭的金属性比钙弱B.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C.在化合物中呈+2价D.碳酸镭难溶于水

练基础落实1.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

C.熔、沸点:Li>Na>K

D.碱性:LiOH<NaOH<KOH

2.关于锂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②锂的原子半径比钠小;③锂的

氧化物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收CO2;④锂的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⑤锂是还原剂。其中错误的是()

A.只有①和⑤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③和⑤D.只有①和④

3.化学实验中传导输送高浓度溴气所用的导管最好用()

A.铁管B.橡胶管C.玻璃管D.铜管

4.实验室里下列药品的保存方法中,正确的是()

A.溴化银保存于棕色瓶中

B.液溴以少量的水液封后用橡皮塞塞紧

C.碘保存于细口玻璃瓶中

D.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5.卤素单质的性质与F2>Cl2>Br2>I2的变化规律不相符的是()

A.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单质还原性的强弱D.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食海带,这是由于海带含有较丰富的()

A.碘元素B.铁元素C.钾元素D.锌元素

练方法技巧

——同主族元素性质应用技巧7.向含有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

的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是()

A.NaCl和KI B.NaCl、KCl和I2

C.KCl和NaBr D.KCl和NaCl

8.已知锂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与碱金属差异较大,却与镁相似。下面有关锂及其化合

物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锂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Li2O而不是Li2O2

B.Li2CO3受热很难分解

C.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Li2CO3小于LiHCO3

D.少量的锂保存在固体石蜡中

9.试管中装有足量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投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在煤油

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碱金属可能是钾或钠

B.反应过程中煤油不会燃烧

C.碱金属上下运动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了H2

练综合拓展10.已知元素a A、b B、c C、d D、e E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

____________。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

(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

11.实验室常用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共热来制取氯化氢,有关反应如下:

NaCl +H 2SO 4(浓)=====△

NaHSO 4+HCl ↑

NaCl(固)+NaHSO 4(固)=====△Na 2SO 4+HCl ↑

某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如图所示: ?????固体A 固体B ――→混合????

→钠盐C ――→水溶解――→无色溶液――→加入BaCl 2和稀硝酸白色沉淀E →气体D ――→少量水溶解D 的浓溶液――→

黑色粉末F △气体G ――→加入NaBr

溶液橙黄色溶液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______________。

(2)若要从橙黄色溶液中分离出有色溶质,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分离时所使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基础落实

一、

1.(1)最外层电子数 1 (2)电子层数 增大

2.铯 银白 柔软 延展 小 低 良好 增大(钠除外) 降低

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紫 白 黄 淡黄 熔 响 熔 响

(1)氧化还原 还原性 (2)钾 钠 (3)①4Na +O 2===2Na 2O 2Na +O 2=====△

Na 2O 2 ②2Na +2H 2O===2NaOH +H 2↑ 2K +2H 2O===2KOH +H 2↑

二、

氟 氯 溴 碘 砹 17 ⅦA

1.(1)最外层电子数 7 (2)电子层数 增大

2.加深增大(Cl2除外)升高

3.(1)从上到下:减弱减弱(2)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无色橙色2NaCl+Br2无色紫红色2KCl+I2无色紫红色减弱

三、

1.最外层电子数

2.增多增大增强减弱增强减弱

对点训练

1.B[元素的性质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是因为钾原子的电子层数比钠原子多一层,原子半径大,失电子能力强。]

2.B[A项中,金属锂的密度为0.534 g·cm-3,会浮在煤油的上面,不能保存在煤油中,所以A项是错误的;通常状况下,碱金属都比较软,属于软金属,即硬度较小,密度最大的铯也只有1.879 g·cm-3,熔点最高的锂只有180.5 ℃,所以“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是正确的,B项正确;C项中,锂在空气中加热只生成Li2O,不可能生成多种氧化物,C项错误;碱金属中,铷、铯的密度均大于1 g·cm-3,所以D项也不正确。解答本题要熟练掌握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递变规律,特别应注意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特殊性。] 3.C[碱金属单质由于活泼性不同,它们在O2中燃烧的产物也不同,Li的燃烧产物是Li2O,钠的燃烧产物是Na2O2,钾、铯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4.C[从F2到At2,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与H2化合的能力逐渐减弱,A不正确;由F2到I2,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I2是紫黑色固体,B项不正确;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C正确;将At2看作I2,由I2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可推知At2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D项不正确。]

5.C[Cl2与KBr反应生成Br2,而溴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中,呈橙色。同时由于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故溶液分层,下层呈橙色。]

6.B[熟知有关卤素知识:①单质氧化性为Cl2>Br2>I2,而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为I ->Br->Cl-;②碘单质可使淀粉变蓝色,溴水颜色为橙色。由此可推出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后变为橙色,说明甲中含有Br-,再加至丙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丙中无I-。] 7.C[由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电子层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A项错误;物质的熔、沸点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B项错误;对于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其非金属性越强,C项正确;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故Y的氧化性强于X,则D项错误。]

8.A[同一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故A项不正确。]

课后作业

1.B[A项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A项正确;B项虽然单质的还原性顺序为:K>Na>Li,但K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钠,而是先和水反应,B项错误;C项中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Li>Na>K>Cs,故C项正确;D项中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

2.D

3.C[溴易腐蚀橡胶,高浓度的溴蒸气温度较高,易与Fe、Cu发生反应。]

4.A[溴化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液溴易挥发,加入少量水,可减轻挥发,但溴能腐蚀橡胶,不能用橡皮塞;碘是固体,应盛放在广口瓶中,以便取用;液体试剂应盛在细口瓶中,氢氧化钠溶液能腐蚀玻璃,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5.C[元素原子结构的变化决定其性质的变化。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与最外层电子之间的距离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减弱,单质的氧化性减弱;因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也逐渐减弱。]

6.A

7.D[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是2NaBr+Cl2===2NaCl+Br2,2KI+Cl2===2KCl+I2。溶液被蒸干时,Br2和I2都挥发了,留下的是NaCl和KCl。]

8.B[碱金属中,锂最不活泼,密度最小,比煤油还轻,能浮在煤油上,故应保存在

固体石蜡中。]

9.D[因为题中所给的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之间,说明金属的密度比煤油大而比水小,可能是Na或K(Li的密度比煤油小),所以A项正确;Na或K在溶液中与水反应,并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不与空气接触,故不会燃烧起来,煤油也就不能燃烧起来,所以B项正确;金属做上下往复运动,是由于金属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时将其往上推的缘故,所以C正确;金属钾的密度比金属钠的小,氢气将其推得更远,故其上下运动的幅度较大一些,所以D项不正确。]

10.(1)Na、Al、Cl F、Cl、Br(2)Na F

(3)NaOH

解析(1)弄清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即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等,所以A、B、C同周期。主族的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B、D、E同主族。(2)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所以Na的金属性最强,F的非金属性最强。(3)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11.(1)NaHSO4(或NaCl)NaCl(或NaHSO4)Na2SO4HCl BaSO4MnO2Cl2(2)萃取分液漏斗

第3课时核素同位素

一、质量数

1.定义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____。忽略电子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对质量取____________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2.关系式

质量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 Z X表示的意义

它表示的是________为Z,________为A的X元素的原子。

二、元素、核素、同位素

1.概念辨析

(1)元素:具有相同____________的________原子的总称。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________和一定数目的________的________原子。

(3)同位素: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不同的同一元素的________原子,互称同位素。

2.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