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0-2011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0-2011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1.标题:2010-2011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时间:2011-4-11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3期

正文:

一、2010年社会建设总体形势

2010年中国带领亚洲新兴经济体率先迈出低谷走向复苏,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回暖的带动下,城镇化进程加快,民生问题得到改善,居民消费快速增长。

(一)经济增长稳步回升,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力度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10%左右的高位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总额将突破37万亿元,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左右。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减少,最终消费需求基本保持稳定,外贸出口基本恢复,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趋于合理。2010年粮食再获丰收,总产10800亿斤左右,实现连续第7年增产。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39万吨,同比增长2.6%。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这一方面是由于财政扩张和货币宽松政策的逐步淡出;另一方面是因为2010年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调控措施,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实现“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既定目标。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政府主动加强经济运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的结果。

总的来说,2010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三大目标,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资产泡沫与通胀预期管理都顺利实现。但是,扩大内需、增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物价上涨趋势需要警惕

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有望快于城镇居民。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34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869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年增长预期超过8%,有望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速度。

居民消费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1029亿元,同比增长18.3%。汽车、家具、家电等热点消费品增长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在国家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住房、建材等2009年热点消费品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发改委等六部委已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期望像汽车下乡、家电下乡一样,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市场。

居民消费价格进入上行轨道,物价涨幅过大。受极端天气、重大灾害引发的未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预期影响,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突破3%;7、8、9、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分别同比上涨3.3%、3.5%、3.6%和4.4%.逐月攀升。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涨幅为2.9%,但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1%,对居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计会超过3%的调控目标,物价上涨趋势应引起高度警惕。

(三)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

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增长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从2005年42.99%提高到2009年的46.59%,年均增加0.9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近48%,并将在“十二五”期间突破50%的临界点。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城乡社会管理体制的统一,开始成为新的发展主题。

但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土地增

值成为地方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的刺激下,新一轮“土地置换”形成热潮。

(四)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突出

2010年就业形势与2008年和2009年相比,总体情况有所好转。1-10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2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9万人。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同比增长6.7%。

在东南沿海制造业集中的地区,结构性的“招工难”问题再次出现,这一方面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劳动力素质与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不匹配状况。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截至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同比增长4.2个百分点;实现就业人数455.6万人,同比增长40余万人。

但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劳动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高校毕业生630万人,加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600万人,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军队退伍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规模在2400万人左右。

(五)民生保障力度加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这是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全国农村之后,在农村进行的又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业,它将逐步结束千百年来农民只能依赖家庭代际养老的历史。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已有508个县和4个直辖市开展了试点,参保人员6719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1827.8万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18亿元。第四季度新农保试点进一步增加330个县,从而使全国进行新农保试点的县达到838个,占全国2800个行政县的近30%。

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截至9月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25025万人、42072万人、13147万人、15871万人、11973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1475万人、1925万人、431万人、975万人和1097万人。

企业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全国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达到4091万人,占全部企业退休人员的75.6%,比上年底提高0.4个百分点。此外,截至9月底,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11万人,比上年底减少24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41.9亿元,比2009年同期增加22.8亿元,增长10.4%。

(六)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颁布,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2010年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7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要达到4%;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我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有1.6亿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要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七)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住房价格有望企稳

如何在控制房价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特别是新进入工作岗位的中低收入青年人的住房需求,是当前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一个重点。近两年,房价过高、增长过快的情况,大大加剧普通民众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引起了群众的普遍不满,房价也成为媒体和舆论议论的热点。从2010年年初开始,中央为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在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量跌价滞,房价企稳迹象明显。根据发改委公布的对70个大中城市监测数据,截至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

格同比上涨9.1%,环比上涨0.5%。然而,住房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部分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仍呈现涨幅较大的情况,控制住房价格上涨仍需出台更有力的措施,严防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增加。

二、2010年社会建设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一)经济运行进入新成长阶段,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2010年中国经济运行进入相对较为平稳的时期。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了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和投资所潜在的危险,1980-2008年,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由34.87%提高到53.3%,同期我国外贸依存度从12.5%提高到59.2%,特别是加入WTO后的2001-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速比世界贸易年均增速高11.1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相应上升了20.7个百分点。但当危机冲击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严重制约,暴露出经济总量较大,而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率不高的粗放型增长,以及内需长期难以拉动的问题,过度依赖出口也加剧了我国和其他国家在贸易方面的矛盾与摩擦。因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提高个人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产业格局中的位置,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内容。

(二)部分地区劳动关系冲突显化,新生代农民工备受关注

2010年,随着初级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在我国部分产业集中的地区,劳动关系呈现紧张局面,劳动关系冲突显化。上半年,在珠三角地区,以南海本田工厂为代表的一些以加薪为目标的集体停工事件,产生了“蝴蝶效应”,波及到沿海其他地区。而富士康企业员工的连续跳楼自杀事件,造成全社会震惊。这些事件折射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对和谐体面劳动关系的渴望。维护普通劳动者的权益,给普通劳动者一个光明的未来,需要落实到制度保障上。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已经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据估计,新生代农民工有1亿人左右。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渴望融入城市,希望能够实现从农民身份向城市市民身份的转变。可以说,农民工的市民化已经成为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关键。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推动城乡一体化和逐步解决好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内在要求。

(三)收入分配改革举步维艰,警惕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收入分配改革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加。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并未根本扭转,收入分配秩序还有待理顺。从改革开放到金融危机之前的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1%。近若干年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的比重不断降低,劳动者收入相对于资本收入增长过缓。特别是收入分配秩序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因素,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这是一个需要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基尼系数远超正常水平,将造成社会矛盾加剧,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2010年,我国人均GDP预计超过40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有些国家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之后,由于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内需扩大乏力,城市化进程缓慢,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停滞,社会结构转变严重滞后,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水平区间而难有发展,中国要警惕进入这种“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

(四)“土地城市化”再现热潮,警惕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面临诸多严重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大规模圈占农地和各地不断发生的强行

拆迁、暴力拆迁问题。据统计,2006-2008年,在国家要求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全国耕地净减少12480万亩,年均减少近4200万亩,分别比“十五”期间5年减少总量(11300万亩)和年均减少量(2260万亩)多出1200多万亩和1900多万亩。2009年以来,农村用地占用形势更加严峻,2010年形成新一波占用农村土地高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热潮的主题是通过农村居民宅基地的“置换”来扩展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以来,全国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各种各样撤并村庄的规划和政策,通常是要求农民进城上楼,以宅基地换取市民权和社会保障。由此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恶性事件、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和谐稳定形势产生不利影响。

实际上,中国城市化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并不是土地,很多城镇建设还是“摊大饼”式的。据研究,目前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的容积率仅为0.23,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可以说,“土地城市化”出现热潮,更多是反映了土地财政的强大刺激,而不是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真实需求。要警惕把“城乡一体化”变成“城乡一样化”,警惕在“土地城市化”中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五)半城市化问题突出,部分地区乡村凋敝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也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我国目前达到的约48%的城市化水平,是以城市常住人口来计算的,也就是把在城市生活半年以上的农村户籍农民工等,计算在市民当中,但实际上农民工只是在城里劳动,在福利、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还享受不到市民的待遇,还是“半城市化”的,要把农民工转化成“市民”,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我国目前城市化大大地落后于工业化,人口城市化又落后于土地城市化。到2010年,在GDP当中,农业的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只有约10%,农业劳动力在全国从业人员中的比例还有38%,但居住在乡村的农民还有52%,这已经是把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计算为城镇常住人口。

目前在一些地区,乡村空心化现象比较比较突出,表现在诸多方面:首先是产业空了,随着全国产业的结构升级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乡村工业越来越失去了竞争力,新兴产业逐步向大中城市和工业园区、新技术开发区聚集;其次是年轻人空了,年轻人都出外打工闯世界,农村成为老年人社会,农业成为老年人的工作;再次是住房空了,乡村富裕的人多数已经在城市买房搬进城市居住,一些村落三分之一的住房都闲置了,长期无人居住和修缮的住房败落了,村庄变得萧条和缺乏人气;最后是乡村的干部也空了,很多村干部主要的时间和精力不是为村里工作,而是为自己经营,乡镇干部住在乡镇的也越来越少了,因为其子女要在城市上学、家属要在城市工作。

三、2011年社会发展的展望与对策建议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

中国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蕴含着极大风险,而应对金融危机的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也难以长期维持。通过保障和民生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形成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以逐步替代出口和投资,更加协调的拉动经济增长,方是长远之计。考虑到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上涨和资源环境的约束性,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是难以为继的,因此,应当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培育具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产业和品牌,推动技术创新的产业化,以此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地位。

全球可持续发展也对未来温室气体减排提出更高要求,势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大压力。对于工业化方兴未艾的中国来说,也必须在适应全球减排趋势的基础上,加快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与2005年相比,2009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下降15.1%;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8%,化学需氧量减少33.04%。但总体来看,“十一五”时期前4年,节能减排任务完成进度落后于时间进度要求,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缺少技术改

造、改进生产工艺流程的能力。所以,节能减排要与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结合起来,形成节能减排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倒逼机制,以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加快收入分配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公平

现阶段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正在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果居民收入得不到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得不能显著提高,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就无法实现。

收入分配改革并非是简单的劫富济贫,而是通过对当前的利益分配格局进行深度调整,让所有的劳动者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迈向共同富裕。尤其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形成基于社会公平与分配正义的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的合理局面,推进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

(三)加强控制物价上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

2010年以来,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持续上升,11月CPI达到5.1。

整体上看,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已经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但由于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仍停留在以满足生存需要为主的温饱型模式,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物价上涨,使低收入群体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对下降,消费能力相对降低,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加剧。为了保障普通人生活质量,需要对通货膨胀采取有力的调控措施。

(四)继续调控住房市场,加大保障住房建设力度

2010年年初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保持了持续性和稳定性,但由于宏观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加之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经济复苏和房地产调控持续性的担忧。

住房问题是影响民生的重大问题,解决住房问题的根本是提高住房的供给量,尤其是增加对中低收人人群的住房供给。在后续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制定时,要继续采取积极措施,促开工、促销售,努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以提高市场供给。同时,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五)持续关注改善民生,健全普惠型公共服务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公众需求正在由消费型向发展型升级。当前的民生问题不再是经济发展不足所致,而是由于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因此,改善民生,应重在加强社会建设,重在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即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做好人口工作。2010年10月28日,历经“三报四审”的《社会保险法》,经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全社会都期盼着经济发展、民富国强、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生活安全、生态良好的包容性增长时代的到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6014906.html,

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月报.doc(3月)

岭东社区三月治安形势分析报告 3月综治维稳工作按照全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坚持以“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这一主题,结合本社我实际情况,在“两会”期间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开展进行: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3月份,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调处工作2次。 从这次排查摸底情况看,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依法维权的能力差。 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全社区发生1起治安案件,打架斗殴。没有发生重大恶性治安灾害事故。社区治安员巡逻50余次,盘查各类违法嫌疑人2余人,加强了对学校周边的治安巡查力度,定期对校园进行了法制宣传教育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发生火灾事故0 起;对辖区单位、公共娱乐场所等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有力地促进了辖区内的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三、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我社区流人口多,大多数是农村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往往采取非常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结果导致触犯法律法规现象的发生。认为杀人、放火、盗抢等行为才会触犯法律,发生小纠纷、小矛盾后不会寻求合理、合法的渠道解决,抬手打人、张嘴骂街等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安排一定的综治维稳工作、普法依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经费,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创建“平安和谐社会”工作的有序、正常开展提供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重视法律进社区,结合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普法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广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教育广大群众学法、守法,自觉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综合分析,我社区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特大事件。但不能放松警惕,需要继续加强对社会稳定工作的力度,为全年的综治维稳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2010年自8月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连续五个月保持在18%以上,国内市场销售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进出口额 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从月度同比增幅来看,2010年12月进出口受2009年高基数影响,增速正常回落,国内生产的放缓也是导致本月进出口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解读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解读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我们演播室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作客我们的演播厅。[15:43] 嘉宾张翼 各位网友好。我很高兴今天能够和主持人一起完成这次访谈的任务。[15:43] 主持人 我们今天访谈的主题是来解读社会蓝皮书,社会蓝皮书是去年年底12月22号发布的,一经发布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首先,我们有请张院长和我们来聊一聊或者总结、评价2017年中国社会的特点是什么?发展的总体状况是什么?[15:46] 嘉宾张翼

主要有这么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扭转了经济一直向下的态势。虽然这个态势还不是很强劲,但是与2016年6.7%增长率相比,今年前三季度是6.9%的增长率,既是考虑到第四季度出现的蓝天保卫战的决心和调控房价的决心的展示,考虑到这个可能会影响到第四季度的国民经济增长的幅度。但是,全年的增长率,根据各方的预测,基本能够达到6.8%的增长状况。6.8%的增长状况与原来6.7%的增长状况的不同,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能出现了大的发力。这个动能里面有两个方面需要关注到,一个是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当中比较强劲,第二个是在消费当中,旅游、体育、保健服务业方面的扩张为新的动能,以高技术的投入为新的动能,以高技术当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里面的高端技术方面的拉动为新的增长点。这个方面的表现比较强劲。我们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初步显现。这是第一个亮点。[15:46] 嘉宾张翼 第二个亮点,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不如十八大之前能达到8%、9%、百分之十几的增长,但是我们国家解决就业这个方面的力度加大,也就是说,在十八大之前的五年,我们可以看到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城市新增的就业岗位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分析及治理对策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分析及治理对策 政府全面开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工程,治安整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社会治安不断得到优化,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或基本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但是目前的治安隐患仍然不少。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探研治安良策,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是稳中有忧 一是刑事发案相对平稳,重大案件比率低,但侵财案件相对突出,总体社会治安质量较高。所立刑事案件中,“两抢”、“两盗”等侵财型犯罪比较突出,占总案的八成以上。此外,经济领域犯罪、职务犯罪增多,也是当前比较突出的特点。 二是一些突出的治安问题和重点地区已得到有效整治,但仍然存在不少治安隐患。目前,我市形成规模的团伙恶势力已基本被摧毁,沿海地区大规模走私活动及农村宗派械斗已被遏制,局部地区案件多发、治安混乱的状况得到改变。但目前仍有一些比较突出的治安隐患,如近期雷州等地恶势力出现“还阳”迹象,小规模的走私活动仍然在北部湾沿海地区反复出现;城郊结合部的“两抢”仍然突出。 三是排查调处基层矛盾纠纷工作卓有成效,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仍然大量存在。近年,我市通过实行领导下访、基层“八长”接访、开展排查调处大会战等有效措施,将一大批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广大农村基层持续保持稳定。但由于当前因改革发展和历史遗留等许多利益碰撞问题逐渐凸现,诱发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大量增多。 四是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对党和政府整治社会治安、维护稳定有信心,但是尚有诸多因素制约了长足发展。 整治社会治安的主要对策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重点是要健全和落实责任制,完善激励制约机制。要在“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指导下,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政法为主,各方参与,共同行动的维稳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首先,要坚决落实维护稳定的党政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地区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其次,要严格实行维护稳定的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各个部门和单位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维护稳定的责任。第三,要严格落实责任奖惩制度。对于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治乱有功的领导,要提拔重用。而对于没有落实中央的政策措施,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工作失职、渎职,造成影响社会稳定严重后果的,要按照维稳责任制、综治一票否决权制的规定,坚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典治乱,严厉打击,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当前,各级政法机关要进一步巩固两年“严打”整治成果,整合政法队伍力量,深入排查治安不好的地区和突出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不仅需要运用科学性、技术性高的方法,还应该遵循正确的原则;既要重视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又要考虑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对国内外因素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科学性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准确性,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稳的发展。 标签: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分析未来发展趋势 1 概述 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及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影响着政府、企业或个人对市场的决策和调控的决策。在实际分析和判断中,如果忽视了正确的原则可能造成宏观经济判断上的分歧,使得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准确的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政府部门经济调控的有效性。 2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情况 2.1 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机遇一是我国经济顺利驶入了稳定发展的正常航道;二是内生性增长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中国出口呈现出了恢复性增长的趋势。 另外,目前中等收入国家向逐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内需潜力巨大;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在面临市场经济改革或者调控时,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国民储蓄率较高,对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空间较大等。 2.2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首先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我国通胀压力有增强的趋势不利于市场调控,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房价、物价持续上涨。另外地方债务风险、局部金融风险仍然存在并在积累,诸多中小型企业发展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出现一方面贷款宽松,一方面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存在,给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3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未来趋势判断需要把握的问题 3.1 确定经济变量合理的参照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涉及到的宏观经济变量范围较广,往往需要正确的确定相关参照值,参照值可以是正常值、过去值或者目标值,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的经济变量,以确定不同意义的参照值。就GDP增长率来讲,其主要反映的是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一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县社会稳定和治安形势分析报告范文-总结报告模板

县社会稳定和治安形势分析报告范文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政法各部门、县直有关单位及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努力配合下,我县平安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排查调处,实现了“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少出”的工作目标,为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一、全县社会治安情况的主要特点 1、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上访事件明显下降。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及各专门小组按照上级的部署,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有效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1—10月,排查矛盾纠纷*起,调处成功*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起,未发生群体性械斗事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0%。群体性上访明显下降,1—10月,到市级上访起,与去年相比下降 %,人数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但民间纠纷呈上升趋势,1—10月共排查民间纠纷*起,同比上升 %。 2、刑事案件仍在高位运行。1—10月,全县发刑事案件*起,破*起,破案率*%,其中立大案*起,破*起,破案率* %,立“两抢一盗”案*起,破*起,破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刑事案件发案上升*%,大案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两抢一盗”案上升*%;发治安案件*起,查处*起,与去年同期相比治安案件下降%。立经济案件*起,涉案金额*万元,破*起,挽回经济损失*万元。打掉犯罪团伙*个,成员*人,涉案*起。 3、因少数人利益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较突出。一是复退军人(含二次重返前线人员)为要求落实超出国家现行政策规定的待遇问题而[找材料到文秘资源-文秘资源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频频预谋非法集会、上访。二是征地、

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总结报告

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总结报告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第一季度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一)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县省级重点项目4 个,总投资272.8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3 亿元。截止3 月底,已完成投资13.44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3.1%。一季度,全县市级重点项目39 个,其中在建项目30 个,年度计划投资52.6 亿元,前期 项目9 个,计划总投资118.06 亿元。截至3 月底,30 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1.1 亿元,占年度计划59.1%。 9 个市级前期项目中,1 个已开工建设,1 个产业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3 个已完成可研报告,其余4 个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 (二)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2019 年,全县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5 个,年度计划投资105.53亿元。其中新建项目51个,年度计划投资43.1 亿元;续建项目34 个,年度计划投资62.43 亿元;51 个新建项目已开工建设42 个,开工率82.4%,截止3 月底完成投资59.6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6.47%。其中新建项目完成投

资23.2 亿元,占计划的53.8% 。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6.4 亿元,占计划的58.3%。19 个重大前期项目中,已开工建设2 个,2 个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即将准备招投标,开工建设。4 个已完成可研报告,其余11 个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 二、工作措施 一是着力夯实包抓责任。坚持“包抓唯一、责任唯一”原则,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明确为所包抓项目推动第一责任人,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争取政策性支持和扶持资金,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现场办公会,主动化解项目开工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促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县政府每周一例会听取各领导包抓项目进展情况,县委常委会不定期听取项目包抓汇报,研究部署重点项目工作。 二是强化协调优质服务。大力推行阳光政务,自觉规范行为,公开办事程序,以优质服务化解投资需求衰退、项目建设趋缓等不利态势。相关职能部门派专人进驻项目建设现场,项目所在镇办成立专门班子保障建设环境,推行对在建重大项目派驻纪检组制度,杜绝吃拿卡要、乱摊派、乱检查现象发生。对进度缓慢、问题突出的项目进行案例

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报告

村第三季度 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报告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村党员干部把 治安混乱区域排查整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搞好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贯彻到具体工作中,维护全村社会稳定,促进全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认真排查,全面分析,依法治理,钝化矛盾。 (一)明确纠纷排查方法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精心安排。 (二)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我们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形成制度,健全机制,常抓不懈。工作中形成:一是每周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地毯式排查和梳理,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总体情况,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给予高度警惕,并将排查和梳理出的情况及时上报镇化解调处中心;二是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工作中坚持“五个明确”,即矛盾纠纷主要情况及产生原因明确、涉及人数明确、调处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明确、处理办法及具体措施明确。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委会、调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坚持“四个不”。即不弄虚作假、不夸大问题、不缩小问题、不隐瞒事实,工作中

做到实事求是。五是热情接待来访,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制。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属地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分责,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决不允许相互间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出现。一是健全调处机制,将直接调处与分流调处相结合、归口调处与联动调处相结合、属地调处与联合调处相结合,积极化解、钝化矛盾纠纷。二是加强宣传。向群众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帮助群众了解国家政策。四是发挥动态信息员作用。通过近几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体会主要有: 1、建立组织,强化领导力度,是搞好村安全稳定工作的保证。 2、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强民调工作,是搞好安全稳定工作的基础。 3、健全制度,是搞好村安全稳定工作的条件。 4、突出重点,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是搞好村安全稳定工作的措施。 5、实行社会监督,群众参与,是搞好村安全稳定工作的前提。为维护社会稳定,村开展了群防群治。 四、下一步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发扬开拓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在解决矛盾纠纷的问题上求突破、求实效,扎扎实实地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使矛盾纠纷

2014年XX镇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报告

2014年XX镇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报告 一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在县政法委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以关注民生、维护民权、确保民安为主线,全面落实各项措施,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切实加强治安防范,扎实开展严打整治,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全镇呈现出治安大局平稳,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参与率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良性互动的良好工作态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工作有力。 我镇高度重视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一年来,我镇紧紧抓住领导责任制这个龙头,不断强化对综治及平安建设的组织领导。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党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深化认识,把综治及平安建设作为大局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关注民生的重要任务,作为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采取多种形式,着力提升各部门对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的认识,强调做好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是各级各部门应履之职,应尽之责,从总体上谋划,从组织上强化,从物资上保障。二是,及时调整镇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建立健全平安创建和综治维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镇党委书记是平安创建和综治维稳工作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在综治工作中有具体的职责任务。领导和成员单位根据本身职责任务对综治工作进行述职,各领导班子成员以所驻村为联系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各村开展平安创建和综治维稳工作。落实督导制度,坚持不定期检查平安创建和综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落实各成员单位、各村委会的综治工作目标

责任书和平安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的签订,目标责任书签订率达100%,并将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三是,社会动员。以“三包五员”工作为依托,镇、村两级干部到村进户把平安创建宣传资料送到每位农户手上,并向农户宣传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使平安创建活动家喻户晓。同时利用工作例会、座谈会等形式集合企事业单位、村委会和镇各相关部门学习综治相关文件及平安创建会议精神,让他们参加与到平安创建工作来,同时重点宣传防盗、防抢、防火等知识,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和群众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一)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接访轮值制度。每天轮流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到综治中心接访。落实领导干部下访工作制度,定期进村、组下访,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建立镇领导干部组团驻点联系服务群众制度。采取固定联系人员、固定联系时间、固定联系地点、固定形式、采取驻点接访、入户拜访、田间地头随访和夜访、住访等方式下发。 (二)落实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坚持每周对辖区进行一次矛盾纠纷的排查,同时做好特殊时期以及重大节假日期间的重点排查,及时将排查结果按照统一格式报表向领导以及上级部门汇报。 (三)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在“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中,我镇重点推进涉农稳定问题、劳资纠纷问题、涉环境问题、信访突出问题四个专项治理行动,同时部署开展法律服务保障,着力抓好其他社会矛盾和涉稳问题排查化解工作。我镇按照实事求是、结合实际的要求,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治理什么问题的思路,着重有针对性地化解影响本地稳定的突出问题。 三、强化基础建设,不断深化综治平安建设。

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

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 如果中央政府选择现在出手应对通胀和抑制资产泡沫膨胀,将不可避免地对保增长产生负面的影响。反过来,如果为避免打击经济复苏而对目前政策不做出适当调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膨胀的危险就会不断累积加剧,将来出手应对的难度会更大。 保增长任务依然艰巨 2009年,在历史罕见的全球金融风暴冲击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所幸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救市政策支撑下,中国经济率先反弹,将继续保持8%以上的增长已成定局。尽管如此,展望2010年的中国经济,诚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当前形势时所指出的那样,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严峻,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 首先从内部看,2009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的拉动,特别是政府和国有企业主导的投资,消费需求的增长却仍然不见明显起色。在大规模投资中,银行信贷的超常增长又发挥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然而,无论是过高的投资比率还是过快的信贷增长,且不论其所蕴含的风险,其本身就注定是不可持续的。2010年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单单依靠投资的拉动来支撑增长目标的实现。 因此,消费需求方面能否有切实的改善和提升,就成为明年保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消费需求不足是中国经济近十多年来的一个老问题,造成消费不足的原因很多也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这些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因此消费需求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提升。 再从外部环境看,尽管美国经济第三季度已经走出衰退,实现2.8%的正增长,但其中三分之二也要归功于政府投资,特别是对更换汽车和对首次购房者的补贴政策,距离恢复到依靠市场自身推动的增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美联储以及各大机构大都对美国经济前景持审慎乐观的态度,甚至一些学者和投资者预测美国经济将呈“W型”走势,即可能会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形。可以说,美国经济复苏之路仍然漫长。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其经济真正转好,特别是其国内消费水平恢复之前,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复苏。 综合内外因素,2010年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平稳增长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保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 通胀与资产泡沫威胁显现 中国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通货紧缩的状态,但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却不断增强,加上不断膨胀的资产泡沫问题,给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带来威胁,也给宏观经济政策带来难题。

2010-2011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1.标题:2010-2011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时间:2011-4-11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3期 正文: 一、2010年社会建设总体形势 2010年中国带领亚洲新兴经济体率先迈出低谷走向复苏,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回暖的带动下,城镇化进程加快,民生问题得到改善,居民消费快速增长。 (一)经济增长稳步回升,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力度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10%左右的高位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总额将突破37万亿元,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左右。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减少,最终消费需求基本保持稳定,外贸出口基本恢复,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趋于合理。2010年粮食再获丰收,总产10800亿斤左右,实现连续第7年增产。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39万吨,同比增长2.6%。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这一方面是由于财政扩张和货币宽松政策的逐步淡出;另一方面是因为2010年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调控措施,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实现“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既定目标。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政府主动加强经济运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的结果。 总的来说,2010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三大目标,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资产泡沫与通胀预期管理都顺利实现。但是,扩大内需、增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物价上涨趋势需要警惕 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有望快于城镇居民。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34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869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年增长预期超过8%,有望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速度。 居民消费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1029亿元,同比增长18.3%。汽车、家具、家电等热点消费品增长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在国家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住房、建材等2009年热点消费品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发改委等六部委已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期望像汽车下乡、家电下乡一样,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市场。 居民消费价格进入上行轨道,物价涨幅过大。受极端天气、重大灾害引发的未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预期影响,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突破3%;7、8、9、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分别同比上涨3.3%、3.5%、3.6%和4.4%.逐月攀升。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涨幅为2.9%,但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1%,对居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计会超过3%的调控目标,物价上涨趋势应引起高度警惕。 (三)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 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增长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从2005年42.99%提高到2009年的46.59%,年均增加0.9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近48%,并将在“十二五”期间突破50%的临界点。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城乡社会管理体制的统一,开始成为新的发展主题。 但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土地增

日本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一、日本宏观经济分析 (一)日本经济总量居第二位,但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2009年2月16日,日本统计局正式公布了,2008年以美元计算的日本gdp为4.844万亿,实际增长率为0.7%,cpi上涨1.8%。而 2007年日本经济gdp为5608164亿日元,实际增长率为2.1%。自2008年11月份以来,日本出口负增长27%,12月份负增长35%,2009年1月份继续恶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日本经济将在2009年下降5.8%。日元近期走强以及信贷状况整体趋紧,对日本出口商产生了不利影响。日本2009年的产出缺口将超过8%,日本至少将在2010年将继续遭受温和的通货紧缩。mf称,日本2009年的预算赤字预计将接近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净负债规模将超过gdp。 (二)工业生产急速下滑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08年11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当月日本工矿业生产继续大幅下滑,显示日本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11月份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下降8.1%,12月份制造业生产继续下降,降幅为8.0%,且09年1月继续下滑2.1%。 日本央行发表的报告显示,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景气指数从08年9月份的-3骤降至-24,跌幅为21%,而09年3月的景气评价指数则更是跌至-36,表明多数日本大企业对今后抱更悲观的态度。整个日本经济都正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日本的经济形势迅速的恶化是因为,日本企业背负着急速的日元升值和严重的资金困难这两座大山。日元升值虽然对日本的进口有益,但却是日本汽车和电机产业减少收益的主要原因,而正是汽车和电机产业的出口支撑着日本经济的骨架。由于短期内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将进一步加速日本企业的业绩恶化,而日本的大企业也逐渐感觉到融资环境正变得严峻。2009年的日本出口环境严峻。从矿产工业生产指数看,输出和联动生产在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减少了将近10%。 (三)完全失业率再次走高 根据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数据显示,08年11月份日本完全失业率比上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达到3.9%;完全失业人数同比增加了10万人,达256万人;同时,就业人数同比减少42万人,为6391万人,连续10个月下降。日本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比例的有效求人倍率11月份连续第十个月下降。09年上半年,日本的失业率从原来的4.7%上调为5.2%。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5月份,日本失业率为5.2%,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趋于上升的总体失业率在12月份环比攀升0.5%至4.4%。失业人数上升的同时,新增就业人数下降。新供就业岗位数量趋于萎缩。招聘岗位数量/求职人数有效比大幅下降。就业人数维持不变。制造业加班时间大幅减少。薪资方面,受薪者合约规定内现金收入下降。现金收入总额下降。而且,11月和12月包含奖金在内的特殊现金收入总额同比下降。 (四)消费物价指数继续上升,内需减少 根据总务省发布的全国消费物价指数显示,排除生鲜食品的综合物价指数连续第14个月同比上升。价格涨幅最大的依然是能源类产品和自来水,涨幅达4.8%。 根据日本央行预测,本财年的出口同比将减少27.6%,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从此前的负0.3%下调到负2.8%。在内需方面,民间住宅投资由原来的增加4.7%下调为减少0.5%,企业设备投资从减少4.2%下调为减少14.1%,民间消费支出从增长0.4%下调为增长0.3%。但包括政府消费和公共固定资产投入等在内的政府支出从原来的增加2.5%上调为增加6.4%。民间需求和公共需求相抵,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原来的0.3%下调为负0.5%。除出口和生产急剧下降外,设备投资等民间需求

学校治安形势季度分析报告

大同市卫生学校2017年度(春季) 治安形势季度分析报告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综治委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精神,切实把综治工作当成一件持久的大事来抓,现将近期治安形势报告如下: 一、我校治安状况总体平稳 我校安全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安全隐患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安全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值班值宿人员能遵守时间,按时上岗,勤勤恳恳做好检查,消除了安全隐患,加强安全教育、法制课的宣传,配合派出所、综治办开展了周边环境治理,按照群防群治的工作方针,建立了安全防范体系,做好节假日期间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和校内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了领导带班制专人值班制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事故发生。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地看到学校安全工作拭目以待,形势仍然相当严峻,面临的问题不少,我们要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杜绝发生事故,是一条基本的指到思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少数教师综治和安全工作意识不强,工作落实不到位,二是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安全设施还不健全,学校的安全防卫、消防安全器材配备不全;三是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有待加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大安全法制宣传力度,一是层层召开会议,组织教职员工

认真学习上级有关的综治、安全工作文件,明确各自的义务和职责,力求做到人人知晓,个个明白,并响应号召,自觉遵守。 2、是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标语、墙报、知识竞赛、图片等形式,把宣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3、是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活动,力求把综治、法制稳定等有关精神辐射到每一个角落。围绕“综治”、“严打”、“禁毒”、“消防”、“法制”“交通”等不同的主题进行宣传。 4、突出工作重点,认真贯彻创建意见,严格按照教育局、综治委的安排和规划,扎扎实实开展创建工作。根据“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综治方针,既积极主动配合公安、政法部门的“严打”等专项治理工作,挖掘内部潜力,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起预防机制,对重点部位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随时做到大事有人抓,小事有人管。 5、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进行集中专项整治工作。以维护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立足点,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切入点,取缔和清理校园周边的违法违规经营的饮食摊点等,加大校园内及周边的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同时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学生的自防意识和抵抗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宣传、贯彻上级有关综治文件精神,在加强法制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大对周边环境的治理的力度,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扎实工作、开拓奋进,努力促进全年综治工作目标的实现,为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我市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做

关于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 考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运用各种手段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和社会资源,把管理、防范、控制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对社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平安河南建设中,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控制和发现打击犯罪,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笔者肤浅谈谈几点认识。 一、树立三个观念,以新的思维引导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要树立效益观念,正确处理好打防关系。在打与防的互动关系中,“打”固然十分重要,且一刻也不能放松,但从工作成本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分析,加大防控力度,效益更为可观。实践证明,只有将严厉打击与主动防范相结合,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在平安河南建设中,公安机关要切实增强效益观念,明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点,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自觉行动,变“要我防”为“我要防”,变“被动补防”为“主动设防”。 二要树立经营观念,抓好长期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个脚

印地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平安河南建设中,公安机关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优先考虑建设最急需、最适用的项目,同时充分考虑项目的可扩展性,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长期经营,分步实施,紧抓不放。工作中既要克服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消极情绪,又要反对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的短期行为。 三要树立创新观念,全力打造新品牌。创新是基层基础工作进步的灵魂,是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基础工作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突破一些陈旧的条条框框和清规戒律,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更新方式方法,拓新基础领域等。平安河南建设中,公安机关要切实提升基础工作科技化、社会化、市场化水平,加快“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装备现代化”建设,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规则移植到治安防范中来,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建立以市场为依托、产业为载体、防范为核心的治安防范体系。 二、抓好三大联动,实现警务资源的优化组合 一是抓内部联动。在充分发挥各警种的职能优势,强化打击、巡逻、管理等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警种工作联系制度,科学合理地调配使用巡警、刑警、交警、派出所等方面的力量,形成治安卡口控“点”,城市和公路交巡警控“线”,派出所和治安联防组织控“面”,“点、线、面”互相策应、均衡布局的立体防控网络,切实把严打与严防、

新晃县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6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财政总收入3051万元,同比增长19.69%。完成财政总支出11494万元,同比增长11.9%。 1、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春季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3万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养殖业平稳增长,家禽出笼24.51万羽,生猪出栏7.62万头,肉牛出栏1.88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1%、1.87%和1.34%。 2、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一季度,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92744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1633.63万元,同比增长101.8%;实现工业增加值27863万元,同比增长12.2%,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25280万元,同比增长88%;工业产品产销率100%。主要产品产量,发电量、水泥、机制纸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发电量、机制纸分别同比增长69.3%、545.43%。 3、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94万元,同比增长83%,其中,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51万元,同比增长57.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613万元,比2009年一季度增加2520万元。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县重大项目储备共85个,其中投资1000万以上

的60个。一季度60个重点项目,在建36个,完成投资1.19亿元,占总投资金80.4%。 4、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03万元,同比增长16.9%。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266万元,同比增长14.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586万元,同比增长17.9%;住宿和餐饮业2549万元,同比增长29.2%。 5、财政金融稳健运行。一季度,完成财政总收入3051万元,同比增长19.6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34万元,同比增长25.88%(其中:国税254万元,同比下降9.29%;地税1021万元,同比增长19.7%;非税收入559万元,同比增长72.53%);上划中央“两税”完成754万元,同比下降4.44%;上划所得税463万元,同比增长52.81%。财政总支出11494万元,同比增长11.9%。金融方面,一季度,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7315万元,同比增长12.6%。其中企业存款25877万元,同比增长4.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7109万元,同比增长12.3%。一季度,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50491万元,同比增长29.7%。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余额9988万元,同比下降61.3%;中长期贷款余额39450万元,同比增长201%。从贷款结构看,加大了对个人消费贷款力度,一季度,全县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达4553万元。 6、市场物价保持平稳。目前全县的价格水平总体平稳,物价上行压力不大,据3月底的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我县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