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规定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规定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规定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

速成指导

序:本文紧扣复习提纲,并进行了适当补充,是短时间内进行突击的理想材料。后附2003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Email:kinguang@https://www.360docs.net/doc/1d16718968.html,

一、导言

1.辩证法(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恩格斯)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论辩的方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绝对精神的规律,也是宇宙的终极规律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演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自然观

1.中国古代自然观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二气、木金水火土五行相生相胜。(揭示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元气论:“万物皆生于气”,元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强调了物质性)

?古希腊自然观

?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统一于若干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自然界是一个永恒的变化过程

?对立面的冲突和统一推动事物发展演化

?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遵循逻各斯,服从数的规律

?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整体上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直观考察,勾勒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总体画面,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初步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矛盾运动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局限:

-质朴性:把自然界统一为具体事物;

-思辨性:圆圈式的简单循环;

-猜测性:有启发性,但幼稚、神秘色彩。

所以,称为“朴素的辩证自然观”(与当时的科学水平相适应)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特征:

-以力学观点解释世界;

-注重归纳、分析方法,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

-以物质原因解释自然现象,促进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但难以解释物质形态的转化;

-难以解释社会现象,一定程度上又求助于神学。

-绝对化,最终会严重束缚科学家的思想,阻碍科学的发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哲学来源: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科学背景: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揭示自然事物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观点的提出:《自然辩证法》

-特征:唯物、辩证

4.可持续发展

-提出的背景:生态环境危机

-概念内涵: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措施:《环境与发展宣言》、《中国21世纪议程》等

-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一系列的战略决策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认识方法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认识方法的理论,是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

1.科学认识系统:主体——中介——客体

?主体:具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价值标准和科学实践的特殊性的人。认识中处于主动地位,具有能动性。

?客体: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客观存在,认识受客体制约。现实认识系统关系中,作为主体的认识对象而存在,

?中介:物质性中介——科研中所用仪器和工具等;精神性中介——包括科研的一般程序、推理规则、语言和符号的运用等

2.科学问题

?定义:

-主体在当时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求解范围,但尚无确定的答案。(时代性、指向性、应答域)-从认识来源上看,科学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

-从科研程序上看,科研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和选定问题是科研的起点。

?科学问题的来源:

-实践与理论的矛盾:原理论难解释新现象;同一事实进行多方面观察、实验,其结果无法给予统一解释。如黑体辐射问题。

-理论内部的矛盾:理论的推论中证明了两个矛盾命题?理论中有悖论;从理论中能推出它不能成立的结论?佯谬。如地球的位置——地心说。

-不同理论、学派之间的矛盾:不同学派运用不同理论;不同学科领域的不同理论解释。地质形成问题。

-社会需要而现有技术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分类: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

-常规问题(检验理论;理论应用;理论系统化和表达);

-反常问题(对已有理论质疑)。

-如果说常规问题的提出使原有的理论获得新的发展,那么反常问题的解决就是新理论的发现。

3.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并经过整理和鉴定了的经验事实,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科学事实的基本类别:

事实Ⅰ: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如观测仪器上记录和显示的数据、图象等事实Ⅱ:对观察实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科学事实的性质:

-属于认识论范畴,体现客观实践在科学认识主体中的记述和判断。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经验事实存在着可错性:①同一客观事实,受测量条件的制约;如光的性质:波或粒子。②同一客观事实的描述,受理论系统的制约。如:燃烧现象:燃素说与氧化说。

?科学事实:①应是个别存在陈述;②应具可重复性;③应具精确系统性。

?科学事实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是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

-是对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进行评价的基本手段和基本依据。

?“科学观察”概念: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手段。

?科学观察的性质:一种感性活动;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于自然状态下客体的感知和描述。

?科学观察的分类:

-直接观察:通过感官直接考察客体。直观、生动;局限性,如:人的感官的阈值。

-间接观察:通过仪器(作为中介物)进行的观察。极大地克服了感官的局限。

?观察者、观察仪器和观察对象之间的三项关系。

?.观察和理论的关系

-传统观点:观察中性,理论依赖观察,而观察不受理论制约。

-蒯因观点:观察渗透着理论。

-辩证法观点:观察,是对被观察对象的反映,无疑具有客观性。但观察不可能绝对中立,没有纯粹的客观性。但是,科学家渗透在观察之中的理论,主要是指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理论,它反映着客观世界的规律。这与猜想和假说有区别。因此,重视观察渗透理论,与强调观察实验对于科学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基础性作用,本质上是一致的。

?“科学实验”概念:根据一定科研目的,用一定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科学实验的三要素: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

?科学实验的性质:

?“科学抽象”概念: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知过程。

?归纳推理的基本形式: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

4.科学假说(概念、特征)及其检验

?科学假说的定义: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提出的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理解要点:

- 基本属性: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 陈述对象: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 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

- 作用: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科学假说的特征

?科学性:以一定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前提而提出。与幻想、神话、哲学玄思等相区别。

?假定性:包含着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猜测,未来可能被证伪而淘汰,也可能被证实或部分证实而得到完善。与科学理论相区别。

?易变性:对同一研究对象,可能提出多种不同的假说,会随着实践过程中的新发现而变化,随着争论的发展而修改。

?科学假说的检验

?检验的两个步骤:

-逻辑分析:分析假说在逻辑上的合理性,以对假说进行初步筛选。

-实践检验: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假说及其推论进行验证。

-逻辑分析和实践检验的关系:总体上说来,逻辑分析只是辅助性的检验方法,假说最终必须由科学实践检验。

-检验的结果:证实,即检验肯定或支持了假说,使假说转化为理论,转入进一步发展的阶段;证伪,即检验否定了假说,假说需要进一步修正,甚至被抛弃。

?逻辑分析的目标:分析假说中所使用的概念是否具有精确性、明晰性与简单性;

假说的逻辑结构是否具有一致性;是否得到已有科学理论与事实的支持等。由假说所规定的规律结合已有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先行条件)演绎出可供经验检验的特

称陈述。形式如下:如果H而且C,那么E。

?实践检验的目标

-间接检验:检验由假说和先行条件演绎出的特称陈述,从而达到对假说的间接检验。

例如,对陆地磁极变化的检验。

-直接检验:直接检验假说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猜测。例如,直接观测大陆块相互之间的距离,以判断是否在漂移。

-假说中包括着对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猜测,往往以全称判断的形式出现,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无法直接检验,经常采用间接检验。

5.科学理论(概念、特征)及其评价

?概念: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

?科学理论的特征

?客观真理性:即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这是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它与科学假说的根本区别。?一个科学理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所凭借的事实材料经过实践复核且证明其真实;②此基础上的假定得到实践确认,经得起进

一步检验;③所作出的科学预见已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普遍性:通过揭示某一领域的共同本质而普适于该领域,不是通过形式上的“去异存同”的抽象来达到,而是通过对深刻本质的揭示而实现的。

?系统性:不是各种孤立概念、原理的堆砌,也不是不相关的论点、论据的机械组合,而是立足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由理论的知识单元(概念、原理、定律)组成的有内

在结构的知识体系,其中必须概念明确,判断恰当,论证严密即合乎逻辑。

?科学理论的评价:即人们如何接受和选择理论的问题,目的是促进科学知识的增长,在理论竞争中选择更合理、更可靠、更有前途的理论。科学理论评价的基本标准:?同经验事实的一致性:表明理论具有客观真理性和精确性;符合得越好、越广泛,被接受的可能性就越大。

?内在逻辑完备性:理论的概念、基本原理与推演定律之间形成完备的逻辑关系。理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逻辑演绎体系。逻辑完备性决定了理论的解释能力。

?逻辑简单性:1)基本概念、定律最少;体系逻辑完备性易判定;无矛盾性易实现。

2)规律表述得简单,易检验。简单性决定理论的解释范围:越简单意味着包含的经验内容就越多,这样才具广泛应用性。同时,简单性也与追求统一性、追求理论形式的简单、和谐、对称以及数学美有关。例如:相互作用——电磁作用。

?理论的预见性:解释已知,更要预见未知。科学史表明:一个理论揭示的自然规律越深刻、普遍,预见性就越强,所预见的现象越多,理论和实践意义越大。当理论

不再能够预见新的科学事实时,则转化为常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科学理论的观点

-科学是一种理性事业,目标是追求科学真理,即对自然本质或规律的正确认识或理论。

-在特定阶段上获得的科学理论具有相对真理性,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被检验、修改或发展,不断增加它对自然规律反映的逼真性。被证实的理论包含绝对真理成分,科学认识是一个不断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对真理的不断追求的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

6.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定义:是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过程所采取的手段、途径和行为方式中的可操作的规则或模式。

?技术方法性质

-主体性和目的性:技术活动的目的是创造人工自然,技术方法是由特定的创造主体发明和选择使用的,有具体明确的的目的。例如:浮选法是为分离矿物。

-功利性和折衷性:技术活动关注效果,以主观愿望的实现程度来评价技术方法的优劣,因此,技术方法具有明显的功利性。技术方法的设计和选择要考虑资源的有效合理使用、经济的合理化、环境与人的智能的合理化等因素,并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在具体条件下采取适当的折衷处理。这就是技术的折衷性。如转基因技术。

-多样性和专用性:多样性指:为实现同一技术目的,可以设计多个技术方法,从中选优;同一性质的技术原理可以转化为多种类型的工艺方法和技术产品。专用性指不同的技术领域或不同的技术问题有自己特有的技术方法,并会打上发明者和使用者个人的烙印。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指技术方法的发明与使用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社会属性指技术方法的发明和使用要考虑到各种社会因素。

?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方法是认识方法,强调发现、反映,陈述自然过程和客观规律,客观见之于主观。技术方法是实践方法,强调发明、巧思,创造人工物和人工自然。主观见之于客观。技术方法利用科学发现。

-科学方法注重定理、原理和学说的提出,崇尚理性,扬弃经验;技术方法注重规则、程序和手段的确立,崇尚智能,重视经验。

-科学方法注重从特殊到普遍、从整体到分析;技术方法注重从普遍到特殊、从要素到整体。

-科学方法的选择与社会体制、社会政治、人文艺术的关系较远;技术方法的选择在很

大程度上与社会、民族、人文艺术和心理因素有关

四、科学技术观

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

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

?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直接职能是不断探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还可以物化为社会生产力。

?技术:为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属于直接生产力的范畴,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利用、控制和改造。

“两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科学

-指向对自然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揭示因果性,提供可能性。

-选题相对自由,成果相对不确定甚至高度不确定。

-评价以真理性标准为内核。

?技术

-指向对自然过程的控制与改造。

-设定目的性,创造现实性。

-选题目标定向,成果较为确定甚至是必须实现。

-评价以功利性标准为内核。

?联系: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

2.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构

?层次结构

-基础科学:数理化天地生等

-技术科学:计算机科学

-工程(科学)技术:网络技术

-应用技术:校园网络的设计、安装

?网状结构:现代科学技术纵横交错,乃至与人文社会科学也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的是网络结构。

3.科学的社会建制

?科学共同体:科学家作为群体的一般抽象存在形式,亦称科学家群体。其深刻内含在于它的特殊的体制目标、精神气质或行为规范。

-科学的社会建制的基本形式。

-由从事实际工作的科学家组成团体。他们专业一致,遵从相同的规范,阅读相同的文献,有基本一致的专业看法,使用相同的符号、术语、模型和范例,具有师承关系,有密切的学术交流。

-科学共体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

-科学共同体的外在形式:无形学院、学会、研究所、大学等

?体制目标:以增进知识为己任,并用知识来造福人类。(培根)

?科学的精神气质(默顿:普遍主义、共有主义、不谋私利、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普遍主义(Universalism):科学表达的是真理。对于科学的接收与拒斥,不依赖于它的提倡者的个人与社会因素,如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

-公有主义(Communism):承认科学发现本质上是社会合作的产物,它属于整个共同体以至整个社会。

-不谋私利(Disinterestedness):科学主要是对真理的追求,仅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

-有条理的怀疑精神(Organized Skepticism):决不未加分析批判而盲目接受一切,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成果,也要容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的怀疑。

4.科学的社会组织:学派、无形学院、学会等

?学派:一种重要的内在形式。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人们组成,有公认的学术权威为带头人。有的学派还有世代相继的师承关系,甚至有广泛的国际性。如:哥本哈根学派。学派的特征:

?内聚性,权威作为组织的核心;

?整体性,形成有竞争力的集体;

?传统性,形成学术思想的历史继承关系;

?排它性,学术思想上的党同伐异。

学派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有巨大的科学能力,富有生命力,但如果过分排它形成门户偏见时也会影响科学的发展。

?无形学院:以优秀科学家为中心,以学术思想为沟通为宗旨,以学术讨论、通信交流为形式,立足于自由联合的科学家非正式团体。内在形式之一。特征:往往是多学科的;强调交流借鉴,所以排它性不强。

?学会:最为广泛的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外在组织形式。它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职业科学家科学家团体,是科学劳动者的集团利益的代表,主要任务是学术交流。

当代众多学会不但已覆盖各国的科学共同体成员,而且已经走向国际性联合。在现代国家里,各种学会是政府领导科学技术的智囊团和思想库,是促进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有组织的力量。

?科研组织系统:国家和社会直接领导下的科学技术最强的组织形式。

5.科学的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动力):认识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这是最基本的矛盾。还有:理论内部的矛盾,学派之间的矛盾,学科之间的矛盾,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学术观点的之间的矛盾等。

?科学发展的主要模式:纵向上的渐进和飞跃;横向上的分化和综合;逻辑实证主义的模式;证伪主义的模式;历史主义的模式

?纵向(时间):表现为渐进(科学进化)和飞跃(科学革命)两种形式

?横向(空间):表现为综合(往往有新的飞跃)和分化(往往是稳步进化)两种形式?逻辑实证主义:培根,归纳,积累进步;但忽视了科学革命。

?证伪主义:波普尔,P1(问题)→TT(猜测,试探)→ EE(反驳,排除错误)→P2(新问题);

却否认了科学知识继承和积累。如光学

?历史主义:库恩,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但他片面地夸大了非理性因素。

6.技术发展的模式

?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技术目的与现有技术手段的矛盾。

?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式(纵向):

?间断性和连续性,继承性和创造性。

?渐进形式:技术革新,技术基本原理不变情况下的局部性改良。

?局部性不断改良,达到原有技术原理限度时就要求新技术原理的出现。

?飞跃形式:技术革命,技术原理的发展引起的技术上的创新。

?技术的横向扩张:技术梯度发展递进模式;技术跃升发展模式。

7.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理论形成与发展: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在知识形态上,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进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学说和生产力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是对当今世界科技速猛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的科学概括和总结,体现了当代的面向新世纪的时代特征。从哲学高度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解决了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2)对“第一生产力论”的理论分析

?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观念的生产力→潜在的生产力→现实的生产力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科学技术

-①提高劳动者技能;②发明新劳动工具;③开拓新劳动对象;④促进管理优化。

?科学技术在推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成为决定性力量。

-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主导性要素。

-现代科技的明显超前性,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客观依据。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着生产要素组合的不断创新,导致社会生产体系的结构性调整,经济发展的面貌的改变。

-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科教兴国战略

核心思想: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科教兴国战略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的其它社会功能:推进精神文明、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

?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认识功能,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精神功能,推进思维方法、哲学观点的变革。

-文化功能,对社会民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的影响。

?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

-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生产领域的变革;经济结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对社会上层建筑的影响:

?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经济、政治、教育、哲学、文化)

1)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社会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推动力。经济需要不断向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课题;经济和生产发展中积累的经验知识是科学技术认识的重要源泉。

-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刺激因素。

2)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社会政治的制度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可能性空间;(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社会政治在政策和体制上实际地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可能发展方向和道路;(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政治行为和形势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两弹一星)

3)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教育发展状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教育普及程度决定了科学技术成果在全社会的传播、消化、吸收和应用程度;

-教育专门化程度决定了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深度。

4)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理论思维对研究方法的产生影响,对科学技术前沿问题的开拓性思维影响;

-哲学观念对科学技术基础产生元分析影响:观念、概念、语言和公理基础;例如牛顿信仰自然神论。

5)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一定文化基质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清教对近代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科学技术研究的影响:需要,行为,技术消化与吸收。

8.研发活动与技术创新

五、2003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自然辩证法元气论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共同体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

1、辩证自然观的特征是什么?

2、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如何促进了辩证自然观的产生?

3、科学概念的特征是什么?

4、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是什么?

5、历史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50分)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5分)

2、怎样进行科学假说的检验?(15分)

3、试以案例分析论述文化对科学发展的影响。(20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 Who will be the next ? 1 江苏省苏州市67人 2 浙江省宁波市56人 3 福建省福州市51人 4 上海市45人 5 江苏省常州市41人 6 江苏省无锡市40人 7 浙江省绍兴市36人(含因经济原因除名1人) 8 浙江省杭州市31人(含因政治原因除名1人) 9 浙江省嘉兴市23人 10江苏省南京市22人 16-20人 湖南省长沙市20 北京市20 广东省江门市19 江苏省扬州市17

浙江省温州市17 江苏省镇江市16 江苏省南通市16浙江省湖州市16 福建省泉州市16 湖北省武汉市16 11-15人 河北省唐山市14 浙江省金华市14浙江省台州市14 四川省成都市14 天津市14 河北省保定市13 广东省梅州市13 广东省广州市13 重庆市13 江苏省泰州市12

广东省佛山市12 山东省烟台市11 8-10人 安徽省安庆市10 广东省潮州市9 福建省莆田市8 福建省厦门市8 7人 安徽省宣城市7 安徽省黄山市7 安徽省合肥市7 江西省南昌市7 辽宁省沈阳市7 6人 辽宁省锦州市6 河南省南阳市6 江西省抚州市6

湖北省黄冈市6 湖南省邵阳市6 湖南省常德市6 福建省龙岩市6 山东省青岛市6 5人 江苏省徐州市5 江西省宜春市5 江西省上饶市5 广东省中山市5 山东省潍坊市5 河北石家庄市5 山东省济南市5 4人 吉林省吉林市4 陕西省咸阳市4陕西省渭南市4

河北张家口市4 河南省郑州市4 山东省临沂市4 山东省威海市4 安徽省六安市4 安徽省芜湖市3 江苏省盐城市4江西省吉安市4江西省萍乡市4 湖南省湘潭市4 湖南省衡阳市4 广西省桂林市4 3 人 山西省晋中市3 山西省邢台市3 河北省衡水市3 河南省漯河市3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计算数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经验指导

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由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及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四个研究所整合而成,此外还拥有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华罗庚数学重点实验室、随机复杂结构与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和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等。2010年11月成立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旨在从国家层面搭建一个数学与其它学科交叉合作的高水平研究平台。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拥有完整的学科布局,研究领域涵盖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共有16个硕士点和13个博士点(二级学科),分布在经济学、数学、系统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六个一级学科中,可以在此范围内招收和培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在2006年全国学科评估中,我院数学学科的整体评估得分为本学科的最高分数。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硕士招生类别为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9年共计划招收122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分数线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616数学分析 现行(公开发行)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数学系用数学分析教程。 801高等代数 [1] 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3月第1版,2003年7月第3版,2003年9月第2次印刷. [2] 复旦大学蒋尔雄等编《线性代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 张禾瑞,郝鈵新,《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复试原则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招生工作小组领导下,按研究所成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小组,设组长1人、秘书1人。 复试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其中专业知识成绩占60%,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占20%,综合素质成绩占20%。 在面试环节,每位考生有5分钟自述,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外语(口语)水平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规定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 速成指导 序:本文紧扣复习提纲,并进行了适当补充,是短时间内进行突击的理想材料。后附2003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Email:kinguang@https://www.360docs.net/doc/1d16718968.html, 一、导言 1.辩证法(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恩格斯)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论辩的方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绝对精神的规律,也是宇宙的终极规律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演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自然观 1.中国古代自然观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二气、木金水火土五行相生相胜。(揭示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元气论:“万物皆生于气”,元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强调了物质性) ?古希腊自然观 ?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统一于若干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自然界是一个永恒的变化过程 ?对立面的冲突和统一推动事物发展演化 ?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遵循逻各斯,服从数的规律 ?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整体上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直观考察,勾勒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总体画面,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初步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矛盾运动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局限: -质朴性:把自然界统一为具体事物;

-思辨性:圆圈式的简单循环; -猜测性:有启发性,但幼稚、神秘色彩。 所以,称为“朴素的辩证自然观”(与当时的科学水平相适应)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特征: -以力学观点解释世界; -注重归纳、分析方法,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 -以物质原因解释自然现象,促进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但难以解释物质形态的转化; -难以解释社会现象,一定程度上又求助于神学。 -绝对化,最终会严重束缚科学家的思想,阻碍科学的发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哲学来源: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科学背景: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揭示自然事物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观点的提出:《自然辩证法》 -特征:唯物、辩证 4.可持续发展 -提出的背景:生态环境危机 -概念内涵: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措施:《环境与发展宣言》、《中国21世纪议程》等 -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一系列的战略决策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认识方法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认识方法的理论,是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 1.科学认识系统:主体——中介——客体 ?主体:具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价值标准和科学实践的特殊性的人。认识中处于主动地位,具有能动性。

2015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完整版)

2015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完整版) 从中科院获悉,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选出初步候选人157位,按照惯例,最终增选院士名单将在今年年底公布。 初步候选人中科院占大头 此前,院士增选首选公布有效候选人名单,2013年的院士增选过程中,中科院公布了通信评审之前的391名有效候选人。 而今年,中科院方面没有公开公布有效候选人,而是直接公布了通信评审后的157名初步候选人。 按照规定,2015年最终增选院士名额不超过65位,这意味着目前初选名单中的157人中,有近三分之一将最终当选院士。 从最新公布的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的单位看,并没有“官员院士”的影子,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中科院院士本身就更注重基础科学等方面,以往就没有“官员院士”。 此次入选的初步候选人中,中科院系统依然占大头,数量达36人,占所有候选人总数的近23%,其次入选人数较多的大学有北大、浙大、中科大等。 公布的157名初选候选人中,数学物理学部有23人,化学部25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0人,地学部2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20人,技术科学部30人。 其中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43岁。 院士增选渠道只有两个 中科院称,2015年中科院院士增选通信评选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各学部对本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进行了通信评审,选出初步候选人157位。 这是院士制度改革后首次进行的院士增选工作。根据院士制度改革,院士遴选渠道缩紧,只有两个渠道,一是需要三个院士提名,二是通过科协学会等学术团体推荐。 院士推荐制度在改革后也有所改变,候选人的提名院士从两个变成了三个,本学部的院士则从三人变成两人,以便有更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纳入院士增选的范畴。

2020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考研分数线已公布

2020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考研分数线已公布 2016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考研分数线已公布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 要求(学术型学位类) ①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 21省(市)。 ②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③工学照顾专业: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 矿业工程[0819]、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核科学与技术[0827]、农业工程[0828]。 ④中医类照顾专业:中医学[1005]、中西医结合[1006]。 ⑤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 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或者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 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 要求(专业学位类) ⑥临床医学[1051]、⑦口腔医学[1052]、⑧中医[1057]专业: 根据相关规定,“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并对外公布报考本单位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以及接受报

考其他单位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剂的成绩要求。教育 部划定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供招生单 位参考,同时作为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调剂 到其他专业的基本成绩要求。” ⑨工程照顾领域:冶金工程[085205]动力工程[085206]水利工程[085214]地质工程[085217]矿业工程[085218]船舶与海洋工程[085223]安全工程[085224]兵器工程[085225]核能与核技术工程[085226]农业工程[085227]林业工程[085228]航空工程[085232]航 天工程[085233] ⑩同⑤ 备注: ①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②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教育部公布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 试成绩基本要求: 今日,教育部公布《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 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并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复试录取工作全面展开。 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单位严格执行《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 工作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对复试录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强化复 试考核,注重对考生科研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一贯表现的考查, 坚持择优录取。要充分发挥和规范导师作用,严明招生纪律,认真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2009.12.21) 中国科学院(683位) 数学物理学部 ·艾国祥·白以龙·陈彪·陈和生·陈佳洱·陈建生·陈木法·陈难先·陈式刚·程开甲·崔尔杰·戴元本·丁伟岳·丁夏畦·范海福·方成·方守贤·冯端·甘子钊·葛墨林·龚昌德·谷超豪·郭柏灵·郭尚平·郝柏林·何泽慧·何祚庥·贺贤土·洪朝生·洪家兴·胡和生·胡仁宇·黄润乾·黄祖洽·霍裕平·姜伯驹·解思深·经福谦·邝宇平·李邦河·李大潜·李德平·李方华·李家春·李家明·李惕碚·李荫远·李正武·林群·刘应明·龙以明·陆启铿·陆埮·吕敏·马大猷·马志明·闵乃本·欧阳钟灿·彭实戈·钱伟长·钱学森·曲钦岳·沈文庆·沈学础·石钟慈·苏定强·苏肇冰·孙义燧·汤定元·唐孝威·陶瑞宝·田刚·童秉纲·万哲先·汪承灏·王鼎盛·王恩哥·王乃彦·王诗宬·王世绩·王绶琯·王迅·王业宁·王元·王梓坤·魏宝文·魏荣爵·文兰·吴文俊·吴岳良·夏道行·冼鼎昌·谢家麟·邢定钰·熊大闰·徐叙瑢·徐至展·严加安·杨福家·杨国桢·杨乐·杨应昌·叶朝辉·叶叔华·应崇福·于渌·于敏·俞昌旋·詹文龙·张殿琳·张恭庆·张涵信·张焕乔·张家铝·张杰·张仁和·张淑仪·张伟平·张裕恒·张宗烨·章综·赵光达·赵忠贤·郑厚植·周光召·周恒·周又元·周毓麟·朱邦芬·朱光亚·庄逢甘·邹广田 化学部 ·白春礼·蔡启瑞·曹镛·查全性·柴之芳·陈冠荣·陈洪渊·陈家镛·陈俊武·陈凯先·陈庆云·陈茹玉·陈新滋·陈懿·程津培·程镕时·戴立信·段雪·费维扬·冯守华·高鸿·高松·郭景坤·郭慕孙·何国钟·何鸣元·洪茂椿·侯建国·胡宏纹·胡英·黄本立·黄春辉·黄量·黄乃正·黄维垣·黄宪·黄志镗·嵇汝运·计亮年·江龙·江明·江元生·蒋锡夔·黎乐民·李灿·李洪钟·李静海·梁敬魁·梁晓天·林国强·林励吾·刘若庄·刘有成·刘元方·卢佩章·陆婉珍·陆熙炎·麻生明·麦松威·闵恩泽·倪嘉缵·彭少逸·钱逸泰·任詠华·沙国河·申泮文·沈家骢·沈天慧·沈之荃·宋礼成·苏锵·孙家钟·唐有祺·田昭武·田中群·佟振合·万惠霖·汪尔康·王方定·王佛松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年10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弘扬“科研为国分忧,创新与民造福”的价值理念。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和作风;熟练掌握一~两门外国语。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研发工作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学科发展前沿和动向;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能在工程技术或科学理论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 4、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本方案适用于本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所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培养。三、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3~6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在转博后学习年限同博士生。 四、培养方式 1、博士生的培养方式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博士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博士生在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所必须的科学工作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2、博士生的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聘请有关专家参加指导小组,以利于拓宽知识领域,开阔研究思路,发展交叉边缘学科。 3、导师应与博士生定期交流,关心博士生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研究生所在的党支部、辅导员和导师要积极帮助和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和政治成长,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五、培养环节 博士生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及论文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实施细则 为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励广大研究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秉承“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办学理念,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校训,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计算所”)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录取的、接受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全日制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包含非在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学生)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下简称“国家奖学金”)评选工作。 第二条本所国家奖学金名额由国科大根据当年财政部、教育部下达计划按比例分配。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 国家奖学金必须足额发至获奖者本人。不得替代、拆解国家奖学金,不得以获得国家奖学金为理由停发或扣发其它已获得或应获得的各类奖助学金。 第三条评选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国科大及所在研究所各项规章制度;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四、在学期间获得过国科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五、在学期间同时获得过所优秀学生或所优秀奖学金等荣誉称号者优先。 第四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获得国家奖学金: 一、在学期间受到过国科大或本所纪律处分者; 二、学位课考试或必修环节考核有一门及以上不及格或不通过者; 三、由于个人原因,在各种实验、实践环节中严重损坏仪器设备或出现安全责任事故者。 第五条直博生根据当年所修课程的层次阶段确定身份参与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在选修硕士课程阶段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进入选修博士研究生课程阶段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选。硕博连读生按申请时的学籍注册培养层次参与评选。 第六条评选工作开始时已毕业离校的学生、在职生、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不在国家奖学金评选之列。 第七条评审组织: 一、本所依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 二、本所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本所国家奖学金的初步评审等工作。评审委员会由所领导、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代表、研究生部主任、导师代表和学生代表担任委员。评审委员应出席评审委员会会议和参加投票表决。未出席会议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部。 第八条评审程序: 一、本人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应在规定时限内如实填写并向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研究生国家

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名单(大气科学方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方面的非气象局部门的院士) 1.巢纪平 气象学家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2.符淙斌 气候学家1939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黄荣辉 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生于福建惠安。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4.李崇银 气象学家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吕达仁 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生于上海市。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6.穆穆 大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8月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籍贯安徽定远。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7.吴国雄 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伍荣生 大气科学家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曾庆存 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35年5月4日生于广东阳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科院计算机经验贴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考研经验 1.专业基本情况(含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 专业基本情况:对于咱们报考中科院计算机的考生来说,毋容置疑是考863计算机学科综合考试的,其中包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四门课,也是我们常说的四大门。 简介:计算所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两个一级学科,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等多个专业方向。可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图形图像处理、移动计算和可持续计算、并行处理体系结构、分布式操作系统等众多研究方向。 报考人数比例:对于报考中科院计算所的考生每年大约三四百人,如果没有意外,每年进入复试的人数大约是八十人左右,最后录取人数大约五十人左右。根据这个数字,按每年报考三百人,录取五十人计算,报录比为6:1,进入复试的比例为3.75:1。整体来说有点难度,但难度不大。 2. 每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近三年为例; 2019年 复试线总分为:322 录取最低分数线:322 2018年 复试线总分为:304 录取最低分数线:309 2017年 复试线总分为:320 录取最低分数线:321

3. 写出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官方参考书目; 4. 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备考经验,今年专业课更改的情况与复习方式; 对于公共课: 数学:是考研的一大关,我们要及早进入数学的复习,第一轮:数学的复习过程是先把课本过一遍,基本知识点弄会,课后习题要做一遍;第二轮:买一本数学复习全书,跟着全书把知识点弄一遍,对应全书的习题要弄懂,特别是例题讲解;第三轮:要做真题,做真题,一定要多做真题,把近十年的真题全做一遍,做懂,做会。 英语:是个长久战,也要尽早进入复习,英语可以报个辅导,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英语重点在作文和阅读,要多练习,前提肯定是要先过单词的关,多做真题。政治:非常建议报个班,政治是最不好复习的,尤其是自己复习,根本抓不住重点,有老师跟着,可以帮我们提取重点,分析热点。 对于专业课: 首先是复习顺序:建议顺序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 对于数据结构是注重逻辑理解,将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理解透彻,对于每一种数据结构要知道怎么通过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实现,对于涉及数据结构的算法,要理解过程中的每一步;后面三科比较偏文,所以需要识记,操作系统是最为简单的一个科目,需要对操作系统的线程、进程、临界区保护等热点热考的考点理解透彻,识记东西较多;组成原理中需要逻辑理解的内容较多,主要偏重计算机硬件内部结构,以及在硬件上怎么进行计算机执行的,主要还是抓住重点,进行结构和内容的识记;计算机网络虽然内容多,但是能考的考点比较少,所以重点比较突出。 5. 复试的过程与经验。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考研必看的经验

经过一年多的复习艰辛,初试的失望,等待成绩的焦躁不安,复试的忐忑,最终终于如愿以偿考上自己向往的中科院,心中有喜悦也有感恩。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在这里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悟给大家说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后来的考研学子,也是对曾经给过我指导和帮助的热心人的感恩。 首先自我介绍,我是来自一个普通二本里的三本学生,软件工程专业,至于学费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今年的考研分数:数学105 英语61 政治70 专业课92 报考学校:中科院计算所。如果你是大牛考名校那就不要参考了,因为,我很平庸,报的也不是大学。而如果你也像我一样不是很优秀,又希望考上全公费另外还有零花钱去旅游得同学,你可以参考。 我的基本情况就是以上那些,在一个普通二本里的三本学习,大家可以想想学习环境,但是我想说,事在人为,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大学期间担任班长创建社团,连续2年国家励志和一次学校一等奖学金,大学前三年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数学建模大赛,IT创新大赛,河南省863软件大赛等活动。专业上领导社团成员并参与三个软件的开发工作。各类级别证书二十多项。我说这些不是炫耀自己,我只是证明,出身在那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没有,你奋斗没有,你有没有被现实屈服。我不聪明但我一直在努力。我相信努力可以改变一些命运。所以不论你在那里上学,学校如何,都不要抱怨,而是要问自己是否努力过。Q1:为何选择中科院? 第一全公费,我的目的很明确,每月1000-2000的补助。远远领先名校奖学金。 第二,就业好,北京的计算所最好也最难考,对我们这样的有点出身歧视。而京外所好点。我报的沈阳计算所,每年毕业不到50人,全部百分之百就业,就在前几天复试时。公寓老师说,你们毕业月薪过万没啥了不起。最好的今年有几个签百度的,据说年薪22w。 第三,复试容易。大学要选导师,这里不用,第一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或者北京中科院学习一年再回来选导师。复试这几年几乎是百分之百接受。今年生源不好,招收调剂的了,前几年从不招收。所以上线300就能录取。当然这也是我算好的,算定今年分数不高。如何计算,参看我的考研数据分析。 第四,中科院导师每人最多带三个人,一般二个。项目多,做不完的项目。保证培养质量。 第五,无论在那个所上,毕业证学位证全国统一,都是中国科学院授予。没有地方的名字。 第六,生活条件好,除了上学期间不用担心钱不够花外,住宿是宾馆的标间配置,三人间。三个床。缺点:生活单调,有钱没地方花。地理位置偏僻荒凉。不过就在所里一年半,努力学习专业技术也是很好的地方。 Q2:中科院是不是有特殊要求? 没有任何特殊要求,我们复试很多都是跨考的,比如数学系的,生物的。没有动手能力也不歧视。只要以后肯学,中国科技大学加上中科院会把你调教成专业能手的。相比大学,不用提前联系导师,具有考过初试,就不用再操心的好处。前提分数达到他们所里要求的复试线而不是国家线。 Q3: 能不能推荐几个性比价高的研究所? 第一,我报考的沈阳计算所。专业研究计算机,数控机床很领先。今年所有学科升级为国家一级学科。首批国家工程博士培养单位。就业100%,就业单位所主页有详细历年介绍。不过分数线比较起伏,但是不管如何都比北京的好考。2013个人预测比国家线多出20分以上,因为今年比较低。估计2014年比国家线多出10分左右。详细情况参考历年数据。 第二,成都计算所,这个单位比较特殊。每年招不满,很大程度上由于专制为企业。其实,研究生培养还是中科院。就业也很好,就是招生的人不如沈阳计算所多。如果你很没有把握,只是抱着过线的心,那就考虑他吧。

中科院各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院直属事业单位(京外)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健康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营养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中科院计算、软件、信工、电子各所保研经历

2015年推免生参加夏令营的经历(计算所、软件所、信工所、电子所、声学所…) 2014/7/24 在此,只是写下我及我的同学的经历和感受 今年参加中科院的夏令营时,发现相关的资料很少,于是就自己写了,送给后来人,希望大家能很开心的完成这一“终身大事”。 首先说一下我的情况,211高校,成绩学院前3,低空飞过了6级,比较烂,无奖项,无额外项目。 因为关注的时间较晚(我比较懒,还有拖延症),所以在真正登录保研论坛时已经6月上旬了,这时候很多高校的夏令营报名都结束了,而因为一些原因我又不能赶在中旬报名北大软微(后来得知只招专硕)和中科院自动化所(以下中科院XX所均简称为XX所),所以我就瞄准了计算、软件、声学、信工……(建议还是多报几个,因为你觉得可以的不一定就可以,我在计算所已联系了导师,老师和我通过话,问过我一些数学问题,说对我印象不错,欢迎我去他们实验室参观,本以为十拿九稳结果没被录,然后…(详情请见“一、计算所”)…) 一、计算所 计算所等级分明,互相称谓都是“10F 张三;7F李四”,还配秘书,而且即将搬到环保园,貌似离中关村挺远。 计算所的经历很曲折,没去之前我对他印象很好,去了之后,我再也不想和他打交道。我报的是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好吧,嘲笑我的不自量力吧)。 研修班(计算所的就叫这个,私以为可以作为不拟录取的借口)没录我的事情我在名单公布的当天就以短信形式通知在计算所联系的A老师,但是A老师没有回复,我认为没戏了,就安心准备其他的夏令营,结果面试当天A老师突然让我去参加面试。 智信今年只有面试,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按照人数分为三组面试,每组大约10个学生5个老师。首先每人5分钟自我介绍(需要PPT),要开排练计时。通过这一点大约就可以看出了你行不行了,因为老师感兴趣会多问,有的人10分钟都不出来,像我这样的就5分钟完事。 等全部学生组员都自我介绍后,老师会分别在不同地方等学生去找,每个老师问不同的问题,有问数学的,有问英语的,有问日常的…… A老师先问我(没错就是A老师,也是在他这里被打击了),他问我哪门数学课学的困难,我很诚实的回答了,然后被问了一系列此门课程的问题,一个都没答上来,结果可想而知。话说我天真的以为问了第一问题不会就会换科目,没想到一问到死!!!真心觉得老师不想收我可以直说!!!也怪我太自不量力,自找没脸。后来有个学生和我说他在课程问题上答的是信号系统,然后A老师就无语了\(^o^)/。 换到B老师那里,B老师是问日常的,结果从对话开始他就一直低头玩手机,我不说话他也不说,我这时候充分发挥了不要脸的精神,主动和他聊,结果得到的也是脑瓜顶以及“嗯,啊”的敷衍,长句子譬如“那你说吧”,之后再没下文。我就算不要脸也还有几分泥性,恰好问英语的C老师空出来了,我就去了。 C老师先让我读了一个英文论文的第一句,大约3——4行并翻译,话说过了六级就没再学过英语了(学校不准刷分,貌似很多学校都这样)。我翻译的磕磕绊绊还有几个词不认识。然后老师就说行了,开始用中文问问题,譬如贝叶斯公式(很多实验室都喜欢问这个问题,一定要背下来!!!),我说了个大概,老师就问我“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好了我又秒懂了,不过还是借机问了几个问题,不问白不问。 接下来是D老师。老师问我学过什么相关课程,我答了,他又举了实际例子让我分析,但是我们那门课因为课时紧张没有完全学,没学到他问的那块,我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说,他很鄙视我;后来又问“函数z(x,y)和向量X(x,y),求z对X的导数”,怎么说咱都学过链式法则,我就答了,结果D老师说“还真叫你蒙对了”,我都被鄙视3次了,而且这次是我动脑了,忍不住争辩,结果老师改口说“对,你不是蒙的,

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1999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1999年硕士生入学试题 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 一、选择题(20 分每空2分) 1.___ 的遍历仍需要栈的支持。 1.前序线索树 2.中序线索树 3.后序线索树 2.若度为m的哈夫曼树中,其叶结点个数为n,则非叶结点的个数为___。 1.n-1 2.[n/m]-1 3.[(n-1)/(m-1)] 4.[n/(m-1)]-1 5.[(n+1)/(m+1)]-1 3.最优二*树(哈夫曼树)、最优查找树均为平均查找路径长度∑wh最小的树,其中对最优二*树,n表示___,对最优查找树,n表示___; 构造这两种树均___。 1.结点数 2.叶结点数 3.非叶结点数 4.度为二的结点数 5.需要一张n各关键字的有序表 6.需要对n个关键字进行动态插入 7.需要n个关键字的查找概率表 8.不许要任何前提 4.对于前序遍历与中序遍历结果相同的二*树为___; 对于前序遍历与后序遍历结果相同的二*树为___。 1.一般二*树 2.只有根结点的二*树 3.根结点无左孩子的二*树 4.根接点无右孩子的二*树 5.所有结点只有左子树的二*树6所有结点只有右子树的二*树 5.m路B+树是一棵___, 其结点中关键字最多为___个, 最少为___个。 1.m路平衡查找树 2.m路平衡索引树 3.m路trie树 4.m路键树 5.m-1 6.m 7.m+1 8.[m/2]-1 9.[m/2] 10.[m/2]+1 二、填空题(10 分,每空一分) 1.对于给定的n个元素,可以构造出的逻辑结构有___,___,___,___四种。 2.具有n个关键字的B-树的查找路径长度不会大于___。 3.克鲁斯卡尔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___, 他对___图较为适合。 4.深度为k(设根的层数为1)的完全二*树至少有___个结点, 至多有___个结点, k 和结点数n之间的关系是___。 三、问答题(10 分,每题5分) 1.一棵非空的有向树中恰有一个顶点入度为0,其他顶点入度为1.但一个恰有一个顶点的入度为0,其他顶点入度为一的有向图却不一定是一棵有向树。请举例说明之。 2.若有n个元素以构成一个小根堆,那么如果增加一个元素为K(n+1),请用文字简要说明你如何在log2(n) 的时间内将其重新调整为一个堆? 四、阅读下述程序,指出程序的输出。(10 分) void g(int**); main(){ int line[100],i; int *p=line;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

附件4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 (部门推荐用) 本推荐书的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附件材料 被推荐人姓名: 专业: 工作单位: 推荐学部: 填表日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印制

附件材料目录 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 附件2:被推荐人中国国籍证明 附件3:论著目录 附件4:重要引用和评价情况相关内容的复印件 附件5:获奖证书和发明专利证书的复印件 附件6:10篇(册)以内有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的全文 说明 1、本附件材料由被推荐人所在单位或由被推荐人提供。被推荐人对附件材料的真实性向推荐单位负责,并提交确认函。 2、附件材料的附件1用“院士增选录入系统”填写,附件2至附件6不使用“院士增选录入系统”,请按相关要求填写或提供复印件。全部附件材料用A4纸按顺序装订成册。如10篇(册)代表性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不便装订,可以另附。 3、本附件材料内容不得涉密。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不得报送绝密级材料。

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1.个人信息 2.主要学历(六项以内) 3.主要学术经历(十项以内)

4.重要学术任(兼)职(六项以内),指在重要学术组织(团体)或重要学术刊物等 5.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限10篇(册) 以内。在每篇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后说明被 推荐人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贡献(限100字),如,提出什么学术思想,是否执 笔人,研究工作的参与程度和主要贡献。按以下顺序填写: 论文:作者(按原排序),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年),起止页码; 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 研究技术报告(未公开发表的重要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完成年份; 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报告年份,会议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考研必看的经验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考研必看的经验

经过一年多的复习艰辛,初试的失望,等待成绩的焦躁不安,复试的忐忑,最终终于如愿以偿考上自己向往的中科院,心中有喜悦也有感恩。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在这里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悟给大家说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后来的考研学子,也是对曾经给过我指导和帮助的热心人的感恩。 首先自我介绍,我是来自一个普通二本里的三本学生,软件工程专业,至于学费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今年的考研分数:数学105 英语61 政治70 专业课92 报考学校:中科院计算所。如果你是大牛考名校那就不要参考了,因为,我很平庸,报的也不是大学。而如果你也像我一样不是很优秀,又希望考上全公费另外还有零花钱去旅游得同学,你可以参考。 我的基本情况就是以上那些,在一个普通二本里的三本学习,大家可以想想学习环境,但是我想说,事在人为,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大学期间担任班长创建社团,连续2年国家励志和一次学校一等奖学金,大学前三年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数学建模大赛,IT创新大赛,河南省863软件大赛等活动。专业上领导社团成员并参与三

个软件的开发工作。各类级别证书二十多项。我说这些不是炫耀自己,我只是证明,出身在那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没有,你奋斗没有,你有没有被现实屈服。我不聪明但我一直在努力。我相信努力可以改变一些命运。所以不论你在那里上学,学校如何,都不要抱怨,而是要问自己是否努力过。 Q1:为何选择中科院? 第一全公费,我的目的很明确,每月1000-2000的补助。远远领先名校奖学金。 第二,就业好,北京的计算所最好也最难考,对我们这样的有点出身歧视。而京外所好点。我报的沈阳计算所,每年毕业不到50人,全部百分之百就业,就在前几天复试时。公寓老师说,你们毕业月薪过万没啥了不起。最好的今年有几个签百度的,据说年薪22w。 第三,复试容易。大学要选导师,这里不用,第一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或者北京中科院学习一年再回来选导师。复试这几年几乎是百分之百接受。今年生源不好,招收调剂的了,前几年从不招收。所以上线300就能录取。当然这也是我算好的,算定今年分数不高。如何计算,参看

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1998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1998年硕士生入学试题 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 (要求:算法题目写注解) 一.填空(15分,每空一分) 1.用循环链表表示的队列长度为n,若只设头指针,则出队和入队的时间复杂度分别是__和__; 若只设尾指针,则出队和入队的时间复杂度分别是__和__. 2.设广义表L=( (),() ) ,则head(L)是___;tail(L)是___;L的长度是___;深度是___. 3.深度为h的完全二*树至少有__个结点;至多有__个结点;h和结点总数n之间的关系是__. 4.在n个记录的有序顺序表中进行折半查找,最大的比较次数是___. 5.在一棵m阶B+树中,若在某结点中插入一个新关键字而引起该结点分裂,则此结点中原有的关键字的个数是___. 6.n个顶点的连通图用邻接矩阵表示时,该矩阵至少有__个非零元素. 二.请在下列各题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20分,每题2分)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问题的规模 b.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both a and b 2.消除递归不一定需要使用栈,此说法 a.true b.false 3.假定有k个关键字互为同义词,若用线性探测法把这k个关键字存入散列表中,至少要进行多少次探测? a.k-1 b.k c.k=1 d.k(k+1)/2 4.若需要在O(nlog2(n))的时间内完成对数组的排序,且要求排序是稳定的,则可选择的排序方法是: a.快速排序 b.堆排序 c.归并排序 d.直接插入排序 5.用ISAM和VSAM组织文件属于: a.顺序文件 b.索引文件 c.散列文件 6.若一个有向图的邻接矩阵中,主对角线以下的元素均为零,则该图的拓扑有序序列 a.存在 b.不存在 7.将两个各有n个元素的有序表归并成一个有序表,其最少的比较次数是 a.n b.2n-1 c.2n d.n-1 8下述二*树中,那一种满足性质:从任意结点出发到根的路径上所经过的结点序列按其关键字有序: a.二*排序树 b.哈夫曼树 c.AVL树 d.堆 9.以知待排序的n个元素可分为n/k个组,每个组包含k个元素,且任一组内的个元素均分别大于前一组内的所有元素和小于后一组内的所有元素,若采用基于比较的排序,其时间下限应为: a.O(klog2(k)) b.O(klog2(n)) c.O(nlog2(k)) d.O(nlog2(n)) 10.在叶子数目和权值相同的所有二*树中,最优二*树定是完全二*树,该说法: a.正确 b.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