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才流失已成了市场经济的常态。人才流失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双倍的损失,甚至是致命的。因为这不仅削弱了企业的力量,更强化竞争对手的力量。而高层流失会带走整个团队,中层离职会带走大批下属,核心骨干离职会带走大量的经验或技术。人才流失,轻则让企业伤筋动骨,重则让企业一蹶不振。

因此,了解人员流失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处理,这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人员流失从个别现象发展为潮流涌动时,管理者就必须反思一下:是企业不仁还是员工不义,是招人策略还是用人机制出了毛病,是经营思路偏差还是企业文化变味,

人才的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从大的层面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企业层面的客观原因和员工层面的主观原因。如果一个企业成批量的走人,一定是企业出了问题。如果只是个别零星人员流失,则基本上是人员本身的需求与企业不匹配了。

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客观原因:

1、薪酬待遇:“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薪酬在市场经济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尤其是对于还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人们来说,所有的人都会关注薪酬,无论是高层还是基层,只不过关注的侧重不一样而已。薪酬不仅是人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更是代表了企业对人才价值的评价。“只要对方开出两倍于你的价码,你再怎么强调公司文化、发展空间等都用处不大”。这时的企业文化留人、感情留人等在金钱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如原来TCL集团的徐风云,跳槽到法国让古戎公司之后,薪酬翻了二十倍。因薪酬低而人才流失的情

况在国企身上最明显。传统国企受到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两方面的人才争夺。这两类企业开出的高薪常常使国企成批量走人,让传统国企成为人才的培训基地。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硬的制度和软的文化。在制度方面,如果企业有能够奖优惩劣,让优秀人才受到激励,脱颖而出的制度设计,那么企业的人才流失就会很少。反之,做好做好一个样,平均主义,没有科学公平的激励标准,一人做事两个看,还有三个在捣乱。那么企业肯定是留不住人才的。在文化方面,企业管理一言堂,论资排辈、裙带关系严重;或者老总家长作风严重,说一不二,开口闭口批评,甚至辱骂员工,都会让人才逆反心理。管理差、企业文化差的企业,常常会频繁的批量走人。在硬的制度方面,讲究平均主要的国企做得很差劲,人才流失严重;而在软的文化方面,很多民营企业就表现的不合格,老板的意志高于一切,甚至高于法律,让许多无法忍受的人才挂职而去。

企业薪酬和企业文化是留人的基础,不管职位高低,任何人都会因为对这两方面不满意而走人。当然,不同的人会有所看重,越到高层,对薪酬的关注度越低,越关注文化发展等软环境,而越到基层对薪酬的关注会更高。而所有人对不良的企业文化不抱任何好感。

在薪酬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企业必须有一个能达标还能勉强吸引或留住人才。或者是薪酬工资高,让人员看在钱的面子上,先将就着呆在企业,以后再考虑离职;或者企业管理人性化,有家的感觉,让部分重视工作气氛,看重人际关系的员工不忍心离去。如果这两个方面都不达标,工资低、管理差,企业还指望能留住人才的话,只能依靠奇迹出现了。

主观原因:

除了客观原因之外,人员流失还有其自身的综合考虑。如果自身的愿望与企业的供给不匹配,企业迟迟不能满足人才要求的话,人才的流失就是早晚的事情了。从大的方面来说,不同层次的人员有不同的需求点。高层关注经营理念的统一;中

层关注晋升的空间;而基层更关注发展机会了。因此,高层流失更多的是价值观的分歧;而中层多是遭遇到事业的天花板,而基层的发展机会太少,导致了他们的拂袖而去。

高层人员:高层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经营理念、发展方向有分歧,意见不统一而导致分道扬镳。道不同,不足与谋。越到高层越看重合作融洽和双方价值取向的一致。但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层次后,尤其是高速发展需要跨台阶的时候,这时对未来的发展就会产生严重的分歧,守成的人员愿意就此罢手,而奋进的人还想更上层楼。彼此分歧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团队的分裂。如伊利集团的牛根生离职后,绝大多数部下随之而去。陆强华从创维公司的出走,带走了150多名企业精英。另外,当一个不熟悉的外人进入高层后,双方的价值理念、经营作风就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磨合,到最后只能是外来者出局。这也是多家跨国公司高层空降传统企业,水土不服,最后只能饮恨而归的原因。

中层人员:中层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晋升空间。当中层人员在岗位上呆了多年之后,这时升迁越来越慢,机会越来越少,对于现有企业“没有新鲜感”,常常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况,发展碰到了事业的天花板,明明看到高层的职位,但中间隔着一堵玻璃墙,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欲上不能,欲罢不忍。这些已经担任主管的人开始想找寻外面的机会。这在民营企业更为明显,很多民营企业的高层常常被家族成员所垄断,外人在企业做到中层以后,想往上走就很困难,因此在这样的企业,中层原地踏步走,呆一段时间就走人的现象很普遍。但人挪死树挪活,这些有丰富经验的中层正是那些高速扩张企业的抢手货。因此,不少在原来企业发展陷于停滞的中层,到了高科技企业,高成长企业后,就过的如鱼得水,有滋有味。

基层骨干人员:骨干流失的重要原因是发展机会太少,掌握着企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人员,掌握着大量客户资源的营销人员,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对企业、对

手头的工作都已熟悉,这些人员常常会寻求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挑战、更广的发展空间,如职位晋升晋级、担任项

目负责人、独当一面等。尤其是如果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同学有提职,而他没有机会时,他会急切地寻找外面的机会。但对许多职业发展通道不健全的企业来说,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有限的管理岗位引来众多的觊觎者。而技术人员更为难过,许多企业技术人员的发展是自古华山一条路,想进一步发展只能是当官,并非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是做官的料,很多时候优秀的技术人员变成蹩脚的管理者的例子不在少数,这样机会的有限性,发展空间的缺少,让不少努力想挑重担的骨干跳到对他们热烈欢迎的对手怀抱。

新入职人员:尤其是新入职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企业跳槽的新兴一族,在企业呆不到几个月就走人的情况比比皆是。让许多企业产生了大学生恐惧症,拒之于千里之外。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没有正确的择业观,期望值太高而致。大学生在学校的象牙塔里呆久了,与社会隔绝太远,把外面的世界想象得很精彩,常常是凭着想象来找工作,既想工资高、还想干活少,工作形象还要好,这也是众多大学生考公务员的动力所在。因此很多大学生常常把第一个工作当跳板,希望通过不断跳槽来寻求自己理想之路,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社会、职场远没有这些人想像得美好,这些频繁跳槽的大学生往往几年都定不了位,走不出自己的幻想。

解决人才流失的措施

人才流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应对人才流失的策略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具体来说,夯实企业留人的基础;搭建人员发展的平台;从源头把好人员的入口关;做好亡羊补牢工作,防患于未然。这样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地减少人才的流失。

夯实好基础

薪酬待遇和企业文化是留人的基础,把基础夯得越实,留人就越有保障。

薪酬待遇:通过市场薪酬调查和激励性设计,要保证企业薪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薪酬不能保证比别人的高,但一定要保证不比别人的低。尤其是骨干薪酬的竞争力,要保持在行业中等偏上水平,这样既能让人员安身立命础,又体现出了人才的价值和市场水平。

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价,形成奖优惩劣的企业文化,让懒散的人在企业无法立足,让努力付出的人能得到优厚回报。同时,消除家长作风,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加强内部的沟通,形成人性化的管理氛围,这样人员在企业才会干的热火朝天。搭建好平台

为人才创立在内部发展的平台,人才的干劲就会经久不息,这是企业持久留人的必由之路。

多通道职业生涯:通过多通道的职业生涯设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都有职业发展路径,都有向上发展的空间,能看到自己未来的前途和希望。尤其是对技术人员来说,即使不当管理者照样能够独当一面,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人员的稳定性。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轮岗或者外派委以重任等形式来实现人员发展的多元性;对于有创业激情的人员,企业还可通过搭建内部创业的创业平台,或成立新的事业部门来满足员工的创业欲望。如美国3M公司的多个兴趣研发小组,极大的激发了人员的工作热情。

把好入口关

把好入口关:根据企业的文化和用人标准,招聘合适企业的人员,把不适合、不适应企业的人员在进来之前就剔除出去。这样人员流失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把好入口关不仅包括企业基层员工,也包括企业中高层人员,这需要让他们提前熟悉本公司的作风和文化,提前磨合。

亡羊补牢,防患未然

建立企业的后备人才梯队,建立企业的知识体系,这是避免人员流失的亡羊补牢有效之举。

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企业在平时要加强人才储备,对于技能要求较高或替代性较弱的岗位,要进行重点的培养。同时要把管理者培养下属职责作为一个必要的考核指标,下属不成长,主管就提拔不起来。这样,有了充足的后备人才梯队资源,人员流失了也不怕。

建立企业知识体系:企业要有意识的积累自己的经验,把散落在每个员工头脑中的智慧汇集起来,形成企业共有的财富。并通过建立企业培训课程库的形式固化下来,一代代的向下传承。这样即使人员流失了,经验财富也不会流失,企业照样能发展起来。

留人的核心在领导

留人策略是知易行难,这对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领导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甚至是要他们革自己的命,完成彻底的思想转变,而这恰恰是留人的最核心和关键所在。

高层要有胸襟:企业留人,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老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有长远的战略打算,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视野。视野有多高,事业就有多高,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没有人愿意跟随鸡肠小肚、目光短浅的领导者一起长远发展。

中层要有魅力:中层人员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下属的去留。很多人员就是因为看不惯上级的所作所为而愤然离职。因此,中层管理者要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发挥下属的主观性和创造性,让下属能够茁壮成长,这样下属就不会轻易流失。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员流失,企业就要多管齐下,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创造人才成长的沃土,这样企业发展才会蒸蒸日上,永立市场潮头。三十二条思想帮您改善企业管理

企业要想成功,企业管理当然很重要,可如何做好呢,

一、培训应是有需求(个人或者组织需求)才培训,培训要注意差异化和培训效果,“有付出,没有收益”的事情,只有不懂经营管理的人才会干。

二、培训不能仅仅因为有费用预算,应该统筹安排,兼顾企业与个人长远的发展,以企业发展为主。

三、培训可采取公司和个人各承担一半的方式,因为担任某职位,必须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因此个人一定要承担费用,然后才能享受公司福利,培训是公司给予的福利一种。四、常规培训,应尽量利用内部人培训,但支付费用应达到一定标准,管理应严格,培训完要考试;专业培训则必须聘请外部专家或者学院教授;同时也可采取走出去培训的方式,选拔青年才俊赴大学接受正规专业培训。

五、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全方位树立为公司科学省钱的概念;对于费用的管控,大额费用必须由核心主管审核,其它费用可根据需要或定期进行汇总审核,想方设法为公司省钱,想方设法提高经营利润水平。所有利用费用管控便利而导致贪污的个人,都必须予以清除和淘汰。

六、企业组织的运行必须从被动低效向主动高效转化。

七、管理应抓住核心;管控关键流程,关键指标考核;抓大放小,依靠监督、责任和机制约束;重点做好中高层干部的管理,并且平时注意培养替代干部,梯队人员;整体的经营控制与单项控制相结合;明确审批流程与审批时限;各部门主管要履行和担负责任,签下的责任状,必须内容详细,数据与事实描述清楚,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充分付予权力,权力、责任与利益紧密挂起钩来,非重要事情,不能事无巨细,都往上报;各职能部门主管要有考核指标,弹性指标与非弹性指标相结合。

八、企业的激励、创新和治理应达到以下目的:工作轻松、快捷可控、减少政

治内耗、审计监察、重大人事调配、市场高度认可。

九、各经营单位必须自负盈亏,薪酬绩效应注重激励性;职能部门可考虑适当

提成,有一定比例奖励,注重稳定性。

十、我们要为每一位组织成员都建立起科学的资产负债表,其薪资水平按照以下标准:高效低耗高收入;低效高耗低收入。

十一、组织每一个人的工作,应该有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平时做好工作

日志;随机调查,确保真实性,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十二、在国内企业工作的感觉是:不能仅仅顾忌内部人的面子,要看市场的反

应和效果。市场才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果的唯一标准;任何人先做好事情,再谈条件和待遇。

十三、我们要想着干一番事业,不能仅仅想拿较高的工资,我们都要有“我就是千里马”的想法;敢于开创性地工作。

十四、“知人善任”是很关键的工作,用好一个人是管理者和领导者最大的责任;优良组织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管理,离不开灵活机制、充分授权和对人的信任。

十五、每个人都必须按照协商要求适时完成任务,优秀的人从来不找借口,并且敢于承担责任。

十六、用之则留,不用则去,不愚忠,实现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不能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和能动性的人,即使真是天才,也只会给企业发展带来阻力,因此我们不能自持才能卓著而趾高气昂,更不能消极放纵。

十七、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不会甘于永远沉默,因为他清楚,每一个人才的成长,耗用了相当的社会资源,占用了相当多的机会,而浪费资源的行为和思想都是极不负责任的。

十八、优秀人才可以暂时委屈,但长期不可能;对于所有的人如果都按部就班去提拔,再加上打压和排挤,会导致忠诚于企业并且可以为企业所很好使用的关键人才流失;(如牛根生的蒙牛兴起与郑俊怀的伊利之间的故事)

十九、一般优秀的人才成长途径是:给他的工作和责任,一点点加重,经过考察期过程后,给予全方位的信任、重用和充分授权。

二十、我们深知谋生的艰难,当然也更知道老板运营和管理一个企业的艰难,我们更应该找到如何走出经营艰难的路径和方法,甚至于在经营艰难时炼就极具战斗力的尖兵和精兵。

二十一、优秀的人,他绝对能够换位思考,善于接纳别人意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十二、利润等于企业综合创新力所带来的价值减去平均进步所创造的价值的剩余。

二十三、改善企业组织的管理,要从显而易见处做起;从最初的被动强制改善到养成良好习惯,管理者和领导者应发挥引导作用,真正做到以身作则,打铁还要本身硬。

二十四、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者对于所服务的企业,他所能创造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发现企业中杂陈于荒芜状态的天才人物,或者为企业引进这类天才,并且为他扫清障碍。

二十五、企业中天才级灵魂人物带给企业的价值和影响力是深远而巨大的,而且也只有这类管理天才才能带领企业走出困境,走出低层次竞争的泥坑。

二十六、永远保持谦虚谨慎,永远不忘记伟大梦想;永远保持自我反省和自我改善;永远保持空杯心态和强劲的学习力;学习力是决定企业竞争胜负的关键。

二十七、我们只有科学地用好了企业内部的每一个人,才不会让企业的人力资本经营变成负资产,才不会成为竞争对手企业的培训基地和黄埔军校。

二十八、培养属于企业自己的精英人才团队,招聘空降兵不能解决企业永续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我们国内企业现在还缺乏这种机制和体制。

二十九、我们要多多培养具备全局观和系统观、认同企业文化、品德高尚、敢挑大梁的领导干部。

三十、敢于突破,敢于超越,敢于竞争,在保持企业活力的基础上创建和谐型组织。

三十一、我们在做好当前工作和日常运营管理的同时,要花费相当的时间考虑创新和突破。

三十二、卓越如索尼这样的企业,尚且要不断创新,不断解决问题,我们国内企业能不深刻反省吗,

激励员工的二十种非经济手段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一个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

员工激励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方法: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但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物质需求只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因而薪酬的激励作用有限;而管理一但制度化就变得僵硬,用死的东西去管活的人不一定有效。

我们必须从人性出发,去探索人们行动背后真正的动力源泉。我们发现,危机、荣誉、使命、竞争、沟通、生存、兴趣和空间能带给人们最强大的行动力。基于这八种动力源泉,开发出20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非经济手段和保证激励效果必须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非物质方法

激励基本原则之一:公平性

公平性是员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影响激励效果。管理者在处理员工问题时,一定要有一种公平的心态,不应有任何的偏见和喜好,不能有任何不公的言语和行为。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员工,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管理者宁可不奖励或者不处罚。员工只要存有不平的心态,许多以前能激励员工的方法,都会变得不管用。

激励基本原则之二:因人而异

按能力和心态划分,所有类型企业的员工都可以分为四个级别,在采取激励措施时应因级别而异。

等级标准评价激励对策

A级高热情

高能力企业理想的杰出人才。重用——给这些人才充分授权,赋予更多的责任。

B级低热情

高能力这类人才一般对自己职位和前程没有明确目标。1(挽救:不断鼓励、不断鞭策,一方面肯定其能力和信任,一方面给予具体目标和要求;特别要防止这些“怀才不遇”人才的牢骚和不满感染到企业,要与他们及时沟通。2(解雇辞退:对难以融入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干脆趁早辞退。

C级高热情

低能力较常见,尤其年轻人和新进员工。充分利用员工热情,及时对他们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提出提高工作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方法;调整员工到其最适合的岗位或职务。

D级低热情

低能力这类人对企业作用不大。1(有限作用:不要对他们失去信心,但控制耗费的时间,仅开展小规模培训;首先激发其工作热情,改变其工作态度,再安排到合适岗位。2(解雇辞退

一、使命法

1.自我激励

A.方法:

激励斗志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由公司老总或其他事业有成的人士为员工讲解创业经历,让员工认识到事业成功的可能行和艰难性;邀请成功学方面的专家到公司讲课;订购成功学方面的书刊给员工阅读;让员工讲出自己心中的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打算等。

B.原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当员工心中被尘封已久的理想再次被点燃时,他们会表现出很大的爆发力。而他们心里明白,要成功就必须从做好手头上的工作开始。

2.个人业务承诺计划

A.方法:

让每名员工年初制定本人全年业务计划,向公司立下“军令状”。由其直接主管负责考察业绩完成情况、执行力度及团队精神,并予以必要的指导、协助和鼓励。但不要给员工制定太多的目标,而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和创造性。

B.原理

根据期望机率理论,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或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该项活动所产生的成果的吸引力和该项成果实现的机率的大小。完全的目标导向激发了员工奋斗和创新的动力,计划的一步步完成使他们充满成就感,团队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动力和宽慰。

3.组建临时团队

A.方法:

将某个重要的业务计划或项目交由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去做。

B.原理:

临时团队之所以可以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其组织形式对成员的激励功不可没。临时小组有以下的特点:人少(最佳规模为3~7人),志愿组成,目标导向,通常完成任务之后自行解散。适当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又有可能达成的目标能很好地激发临时团队成员的创新激情,同时临时团队实行自我管理,即团队成员从本来的被控制变成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当一个人充满责任感的时候,他将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二、生存法

4.生存竞争

A.方法:

对员工进行动态评估,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B.原理:

让员工明白,如果他们不努力工作或者工作没有业绩的话,就有可能被公司淘汰出局。在生存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可能失去饭碗的压力将会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C.范例:

美国通用电气将其所有的员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顶尖人才,占10;次一些的

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他们有机会选择何去何从;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只能毫不留情地辞退他们。这种淘汰机制给了全体员工

充分的紧迫感,也给了他们充足的动力。

三、竞争

5.新陈代谢机制

A.方法

制定公司、部门及个人工作目标,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达不到目标的责任人员无论级别、资历、以往贡献都得下台。

B.原理

许多公司的业务计划在制定时意气风发,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因种种原因不断打折扣,最后即使完不成也不了了之,使得制定业务计划本身已经失去意义,领导丧失权威,员工丧失紧迫感和责任敢。

6.分组竞争机制

A.方法:

将公司业务部门划分为若干小组,每天(周)公布业绩排行榜,月终总结,奖励先进,激励后进。

B.原理

最好的机制不是试图去“让懒人变得有生产力”,而是在企业中形成高绩效的环境,使员工的敬业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让懒惰者无处藏身。基于真诚合作和责任承诺之上的内部竞争,来自同级的压力比来自上级的命令更能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7.在内部引入外来竞争

A.方法:

允许内部机构向外界采购产品或服务,使内部相关的供应部门不能再依靠独家生意,舒舒服服过日子而不思进取。

B.原理:

“铁饭碗”变成“泥饭碗”。内部机构不努力就会没饭吃,当然会加倍努力改善产品或服务质量,并努力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四、兴趣法

8.鼓励“非法行动”

A.方法

允许和鼓励员工做一些正常工作、常规程序以外的尝试。

B.原理

很多时候,员工在工作中的新想法、新创意是突如其来的,但是这一部分计划外的想法却同很多计划内的想法同样具有价值,需要被企业重视并予以支持。有些耗资不多的新构思,

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简单试验进行测试。类似情况经常发生在企业的基层,基层员工常常是最了解产品、客户和市场的,他们由于成年累月的实际操作,对这些方面有独到的了解,知道怎样提高生产和市场拓展效率。

B.范例:

通用电器公司的巨大成功,例如在工业用塑料和飞机发动机早先得到的成功,就是“非法活动”的直接结果。IBM甚至在管理制度上故意设计得有一点“漏洞”,以便让一些人在预算之外做点事,执行计划以外的计划。在长达二十五年中,IBM重要产品的生产没有任何一项是该公司的正式系统搞出来的。

9.给员工完全自由发挥的空间

A.方法:

如对公司科研人员而言,可以允许其花费公司时间的15,在自己选定的领域内从事研究和发明创造活。

B.原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工作推进剂。员工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真正感兴趣,能从中获得快乐,才会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五、空间

10.培训机会

A.方法:

为员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机会,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和员工自身的价值。

B.原理:

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个人与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要求。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开发来挖掘员工潜力,实现员工人力资源的保值增值。这既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需要,也是维护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极为重要的一环。

11.岗位轮换

A.方法:

员工定期(比如一年)轮岗,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

B.原理:

在传统管理时代,强调组织分工明确,结果员工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率,但成员的满意度下降。人本思想问世后,对人的激励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注意完善人的能力,开发人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岗位轮换制度使员工能更加充分、更加主动地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从而使工作内容横向丰富化和纵向扩大化。这样,工作产生的乐趣和挑战性就成为了工作本身对员工的回报。

12.给予员工畅顺的事业发展渠道

A.方法:

在干部选拔上,企业要给员工更多的机会,从以前对外聘用为主,转变为对外聘用与内部选拔并重,最后过渡到内部培养选拔为主,变“伯乐相马”为“在赛马中选马”。

B.原理:

事业发展是员工内在报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发展属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因而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

13.减少审批程序

A.方法

减少一个产品研发或市场拓展计划的审批程序和时间,不要设置过高的审查标准,留给相关人员更多的空间。

B.原理

复杂性引发冷漠及惰性。如果业务人员的一项雄心勃勃的拓展计划面临公司的层层把关,他自然会降低工作的热情。而事实上很多划时代的产品或营销方案只是出于一个看似荒谬的点子。

14.员工参与决策

A.方法:

建立员工参与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机制,提高员工主人翁参与意识。如让员工参与公司发展目标、方向的分析研讨,让员工参与项目确定,参与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

B.原理:

没有人喜欢别人强加于自己身上的东西。但如果让员工参与公司经营目标、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他们就会觉得那就是自己的目标和行为规则,就会充满期待地投入工作。

六、荣誉法

15.荣誉激励

A.方法

对有突出表现或贡献的员工,对长期以来一直在为公司奉献的员工,毫不吝啬地授予一些头衔、荣誉,换来员工的认同感,从而激励员工的干劲。

B.原理

每个人都对归属感及成就感充满渴望,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富有意义。荣誉从来都是人们激情的催化剂。拿破仑“为法兰西而战~”的名句更是使他的军队所向披靡。

C.范例:

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该俱乐部会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取那份光荣。

七、危机

16.危机教育

A.方法:

不断地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让他们明白企业生存环境的艰难,以及由此可能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B.原理:

企业发展的道路充满危机。正式因为如此,盖茨才会不断地告诫他的员工: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任正非才会警告:华为的冬天很快就要来临~然而这种危机往往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感受到的,特别是非市场一线人员。此有必要不断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树立危机意识,重燃员工的创业激情。

八、沟通

17.双向沟通

A.方法:

基层员工与高层管理人员恳谈会、经理接待日、员工意见调查、总裁信箱、设立申诉制度,让任何的意见和不满得到及时、有效的表达;建立信息发布会、发布栏、企业内部刊物等,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向、动态,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B.原理:

使员工感受到自己受重视、有存在价值,自然会有热情去为公司做事。

18.变惩罚为激励

A.方法:

员工犯错误,通过管理者与其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和交流,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护,从而主动承认错误,主动接受惩罚,主动改善工作质量。

B.原理:

对员工犯的错误,企业普遍的做法就是严厉批评和惩罚~然而处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员工积怨甚至流失。只有沟通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9.亲情关怀

A.方法:

企业的经理和主管应该是一个细心的人。对员工的工作成绩,哪怕是很小的贡献也及时给予回馈。一张小纸条,一个电话留言,一封e-mail,一个两张电影票的红包,都能让员工感到自己受领导关注、工作被认可,并为此而兴奋不已。

此外还有建立员工生日情况表,总经理签发员工生日贺卡、关心和慰问有困难员工等。可以很好地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B.原理: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能被认可、赞同和感激,这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20.变消极管理为积极管理

A.方法:

管理者对员工给予积极意见而不是责备。

B.原理

员工往往只体验到“因犯错而做出的管理(消极管理)”,亦即上司大多是在认为他们犯错误而须加以纠正时才给予意见。如果员工觉得他们的决定普遍获得支持,并在真正犯错时会获得适当指导,他们便会更为积极进取而且充满自信,并愿意承担职责和做出决定。如果员工清楚知道上司对他们的期望,知道自己受到重视和信任,并会获得鼓励和激励,他们便会全力以赴,尽心工作。

当今职场,消气有新法

当今职场中,让人生气的事很多,我们先不说为了什么事而生气,生气对于我们值不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看古人是怎么对待生气的,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诉说,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来问她:“还生气吗,”

妇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