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及赏析(转录)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及赏析(转录)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及赏析(转录)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及赏析

1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2

赏析一: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顾城的审美理想——追求一个纯净、和谐,没有矛盾,使人心情愉快的另一世界,孩童时的遭遇,使顾城理想的梦破灭了,但他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希望在他的另一世界中重新实现。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图,画下?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然而,这幻想的美好蓝图在现实世界中能否实

现吗?诗人离开幻想回到现实。?没

有领到蜡笔?,指?我?的理想蓝图

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因而,?我?

在绝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心爱的

白纸?。?白纸?指?自我?、生命或

没有写出的诗。但诗人是否从此就停

止对幻想的追求了呢?不。诗的最后

一节再次点明,?我?是?一个被幻

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将仍然

执着地追求幻想。

顾城在孩童时代曾有过种种与

大自然身心交融的机会,他在大自然

中发现了一具自由境界,在这自由境

界,他可以暂且忘却现实中的

种种忧伤和烦恼。这自由境界

就成了他执着地追求的幻想世

界。由于诗人同大自然有这种

特殊关系,因而大自然也就被

同化在诗人的心理结构中,他

的诗因此而具有了浓郁的理想

主义色彩。

3

赏析二:

理想、现实:永恒的矛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读后

鹤莲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我用以下的文字填满了印着这首诗的书页的空白处:

?一个任性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美好的画面,如果谁能不为之心动,那么他真的不该拥有读诗的权利。

?一个任性的孩子,被幻想宠坏了,但他却没有为自己幻想太多,他的幻想是全世界、全人类的,不是个人中心的。因为‘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很多很多/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以世界为家,

以自由为生活,以理想为现实,以梦

为诗。这个任性的孩子与他所画下的

那么多美好的事物一样美丽,并且可

爱。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它制造

了幻想,却是为了将它撕破。它给了

这个孩子那么多美丽的梦,却不让他

拥有‘一个彩色的时刻’来实现这些

梦。孩子脆弱的心灵呀,又怎能禁得

住这样的摆弄?他太小了,他无法采

取其他的报复行为,他只有撕裂自

己,他只能以自己梦的逃亡作为对现

实的微弱的反抗。

?可是现实毕竟仍是现实,

孩子毕竟仍然任性。这一对永

恒的矛盾呀,为什么却成为市

井间的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

理论家笔下犀利的言词?记得

古人有这么一句话:‘一国皆不

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

这也许是我能给予这位任性的

孩子的一句赞美吧,尽管微不

足道。?

现在我只想加一句:只有

当你真正理解了一个人,你才

能读懂他的诗,理解他的行为。

4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说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能力目标: (1)分析DNA和RNA的对照得出类比方法。 (2)尝试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阐明图例用意,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认同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中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的比较及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原理的教学。本节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明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 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利用探究—发现结合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和打比方,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同时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课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展示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师:(课件显示)请学生欣赏一组银光猪与普通猪的生物图片。 提问:这两个猪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 引出问题:谁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学生回答:基因) 分析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引出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为进入下 一教学内 容作铺 垫,进一 步激发学 生求知欲 望。 二、新课讲解 1.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师:展示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简图(主要画出细胞核和核糖体)。 提问: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哪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在哪 里? 引导探究:基因位于细胞核中,怎么去指导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 成蛋白质?(比如细胞核是总指挥部,细胞质是战场,DNA可充 当什么角色?它为什么不到细胞质中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推测:有一种物质把遗传信息“带”到核糖体上。 师:(引导学生推测遗传信息从细胞核到核糖体的传递途径可能情 况:课件展示材料一:1955年有人曾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 验,如果加入RNA酶分解细胞中的RNA,蛋白质合成就停止, 而如果再加进从酵母中提取出来的RNA,则又可重新合成一定数 量的蛋白质。材料二:同年,拉斯特等人将变形虫用同位素标记 的尿嘧啶核苷培养液来培养,发现标记的RNA分子首先在细胞 核中合成。) 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综合两个素材,你认为遗传信 息的传递途径是什么? 生:DNA到RNA。 进一步设问:科学家发现把遗传信息“带”出来的物质是RNA,即 1.引导学 生巩固旧 知识,并引 出探究内 容。 2.打比方 形象有趣, 可激发学 生的学习 兴趣。 3、通过模 似科学家 研究过程, 让学生感 受科学探 索的乐趣, 培养学生 比较、分 析、想象, 由现象揭 示本质的 探究思维 能力和实 事求是的 科学精神。

转录与后加工

第十四章转录后加工和调节 ********真核生物mRNA前体加工 转录起始于第1个外显子(exon)的第一个核苷酸,转录开始不久转录产物的5′端就被加上7-甲基鸟苷酸帽子(Cap)。转录终止于最后1个外显子3′端下游大约0.5~2.OKb范围内多个可能位点中的1个。核酸内切酶在polyA位点切除多余序列,并在polyA聚合酶的作用下加上长100~250个A。接着,通过RNA剪接(splicing)将内含子(intron)切除,并将外显子连接起来。最后,将成熟的mRNA分子输送到细胞质中。以上过程称为mRNA前体加工(pre-mRNA processing)。 当RNA聚合酶Ⅱ的转录产物刚合成大约30个核苷酸时,其5′端就加上了1个甲基化鸟苷酸(m7G),甲基供体是S—腺苷蛋氨酸。 mRNA 5′端帽子结构的主要功能有;①在蛋白质合成起始中的重要作用类似于原核生物 mRNA的SD 序列,供核糖体小亚基(40S)识别与结合。②保护合成中的转录产物免受核酸外切酶的降解。③在成熟的 mRNA以外,动物所有的mRNA 3′端都有polyA尾。这些A是初始转录产物经过核酸内切 mRNA的polyA尾上游10—35个核苷酸处都含有序列AAUAAA,在切割位点下游大约50个核苷酸以内还存在第二个加尾信号,其序列特征是富含G/U或U。 PolyA位点切割后,多聚腺苷酸化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12个左右的A的多聚腺苷酸化的速度比较慢,而后面则很快,迅速加到200~250个A。后者需要结合若干含有RNP motif的polyA结合蛋白Ⅱ(PABⅡ)。 ------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存在短共有序列 ,其中,出现机率为100%的只有pre-mRNA内含子5′端的GU和3′端的AG,这就是所谓剪接的GU—AG规则。 ------ 六种富含U的snRNA大量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命名为U1~U6,它们参与RNA剪接。这些snRNA和6~10种蛋白因子相结合,形成核内RNP小颗粒 (snRNP)。 --------反式剪接(trans—splicing) 产生于两个不同的RNA分子之间发生的剪接作用,这个过程叫作反式剪接。 高等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分为简单和复合两种类型。简单转录单位只有1个polyA位点,其RNA剪 接方式也只有1种,只能产生mRNA 分子,这意味着1 复合转录单位的转录后加工,是高等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调节的1种重要途径。 (二)选择性剪接 高等真核生物复合转录单位的。剪接过程中发生了外显子跳跃(exon skip),使得某些外显子在成熟的mRNA分子中不复存在, 除了外显子跳跃以外,有的选择性剪接通过包含或排除终止密码子来控制功能蛋白的表达。 ---------有的复合转录单位含有多个polyA位点,通过选择性调节初始转录产物3′端的切割位点,以改变表达产物C端的氨基酸顺序,产生长短不同的多肽链,这一过程叫作polyA位点选择(polyAsitechoice),或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核仁小RNA(snoRNA,即small nucleolar RNA)可能催化pre—rRNA的切割加工,snoRNA和蛋白因子结合形成snoRNP,再与pre—rRNA结合。 snoRNA的还可能在线粒体DNA复制时参与合成RNA引物,它的功能有助于协调细胞生长(或分裂)与线粒体复制的关系。 真核基因内含子主要分为四种类型:①核内含子②I类内含子(Group I)。⑧Ⅱ类内含子(Group Ⅱ)。④tRNA基因内含子。 I类内含子具有两个共同特点;①自我剪接能力(self-splicing)。②特殊的二级结构,包括9个茎环。 rRNA前体分子中,但这种内含子不如I类内含子普遍。

《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练习》参考答案

《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练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略) 二、问答题 1、答:DNA在复制时首先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这样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并非所有的DNA复制都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但双链DNA通常都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2、答:在E.coli中,共发现了3种DNA聚合酶,即DNA聚合酶Ⅰ、Ⅱ、Ⅲ。 DNA聚合酶Ⅰ是个多功能酶,具有5’--→3’聚合功能;3’--→5’外切功能以及3’--→5’外切功能。DNA聚合酶Ⅱ与DNA聚合酶Ⅰ功能相似,但没有5’--→3’外切功能。 DNA聚合酶Ⅲ与DNA聚合酶Ⅱ功能相同,但其聚合活性比DNA聚合酶Ⅰ高1000倍,是E.coliDNA复制中的最主要酶。 DNA聚合酶Ⅳ和Ⅴ是在1999年才被发现的,它涉及DNA的错误倾向修复(errorprone repair)。当DNA受到较严重损伤时, 即可诱导产生这两个酶,使修复缺乏准确性(accuracy),因而出现高突变率。其生物学意义在于高突变率虽会杀死许多细胞,但至少可以克服复制障碍, 使少数突变的细胞得以存活。 3、答:DNA的双螺旋结构中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当复制开始解链时,亲代DNA分子中一条母链的方向为5′~3′,另一条母链的方向为3′~5′。DNA聚合酶只能催化5′~3′合成方向。在以3′~5′方向的母链为模板时,复制合成出一条5′~3′方向的前导链,前导链的前进方向与复制叉的行进方向一致,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进行的。而另一条母链仍以3′~5′方向作为模板,复制合成一条5′~3′方向的随从链,因此随从链会成方向是与复制叉的行进方向相反的。随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先合成许多片段,即冈崎片段。最后各段再连接成为一条长链。由于前导链的合成连续进行的,而随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所以从总体上看DNA的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 DNA复制时,在滞后链上,较短的DNA片段(大约1000-2000个核苷酸)是在分段合成引物的基础上,非连续合成的,这些不连续的DNA片段最先由日本科学家冈崎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故称为冈崎片断(Okazaki fragment)。 引发体在滞后链上沿5'→3'方向不停的移动(这是一种相对移动,也可能是滞后链模板在移动),在一定距离上反复合成RNA引物。DNA聚合酶Ⅲ从RNA引物的3,-OH 端合成冈崎片段。 4、答:DNA复制起始的体外实验表明需要6种蛋白,Dna A、Dna B、Dna C、组蛋白样蛋白(HU)回旋酶及单链结合蛋白(SSB)形成起始复合物。Dna A单体首先结合到复制起始点上4个含9 bp 的重复顺序上。然后20~40个Dna A单体结合到复制起始点形成一个核心。在Dna A蛋白的作用下位于复制起始点右侧的3个含13 bp的重复顺序开始解链形成开放复合体。Dna B/Dna C在复制起始区充当了起始的引发体(primosome)。Dna B?Dna C复合体转变为Dna B六聚物,形成复制叉。Dna B提供解旋酶(helicase)活性,使DNA解旋,可能它识别复制叉上潜在的单链结构,从13 bp的重复顺序上取代出Dna A,并开始解螺旋。Dna B在复制起始区域以很少的量(1-2六聚物)担负着催化作用。在那儿Dna B还具有激活Dna G引发酶的能力。解旋反应还需要另外两种蛋白,旋转酶(Gyrase)和SSB(单链结合蛋白)。旋转酶也就是Top Ⅱ,其作用是解

江苏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

第二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 【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内容,理解密码子的概念并能熟练地查阅密码子表。 2.结合教材图4-14,概述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和特点。 3.分析碱基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遗传密码子 1.概念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密码子共有64种。 2.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真核细胞唯一的起始密码子是AUG,编码的是甲硫氨酸。三种终止密码子:UAA、UAG、UGA,它们不编码氨基酸。 3.tRNA (1)结构:三叶草形结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能和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叫做反密码子。 (2)种类:共有61种。 (3)功能: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1种tRNA能携带1种氨基酸,1种氨基酸可由1种或多种tRNA携带。 二、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1.概念:按照mRNA上密码子的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为多肽链的过程。2.场所:细胞质。

3.条件:mRNA、tRNA、核糖体、多种氨基酸和多种酶的共同参与。 4.过程 起始阶段:mRNA、tRNA与核糖体相结合。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位于核糖体的第一位置上,相应的tRNA识别并与其配对。 ↓ 延伸阶段:携带着特定氨基酸的tR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识别并进入第二位置。在酶的作用下,将氨基酸依次连接,形成多肽链。 ↓ 终止阶段:识别终止密码子,多肽链合成终止并被释放。 5.遗传信息传递方向:mRNA―→多肽。 判断正误 (1)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条件是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酶和能量。() (2)一种氨基酸最多对应一种密码子。() (3)每种tRNA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或多种氨基酸。() (4)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是一个严格按照mRNA上密码子的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为多肽链的过程,该过程称为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5)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3种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6)一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或多种氨基酸。() (7)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识别和转运。() 答案(1)×(2)×(3)×(4)√(5)√(6)×(7)√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R N A转录与转录后加 工

第7章 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1 本章主要内容 1)转录的基本概念 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及其转录 3)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转录 4)RNA的转录后加工和反转录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转录的基本概念,原核转录的主要参与者(RNA聚合酶和启动子)以及原核转录的过程(起始、延伸和终止)。 1)掌握真核转录的三种主要RNA聚合酶、所转录的基因类型和参与转录过程各种 因子等。 2)了解不同前体RNA的加工机制。 3)了解反转录的特点 3 重点难点 1) 转录 2)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原核转录的过程 3)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真核转录过程、转录因子 4) RNA的转录后加工、反转录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交流互动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5 授课内容 1) RNA转录概述 2)细菌基因的转录 3)真核生物的转录 4) RNA的转录后加工 5) RNA的反转录 第一节 RNA转录概述

一、信使的发现 ?1955年Brachet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 –若加入RNA酶,则蛋白质合成就停止; –若再加入来自酵母的RNA,又可合成蛋白质。 这表明什么? ?同年Goldstein和Plaut用同位素标记变形虫RNA前体—— ?发现标记的RNA在核内。 ?标记追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又发现被标记的RNA在细胞质中, ?这表明什么? ?1956年E. Volkin和 L.Astrachan: ?用同位素脉冲一追踪标记 ?表明T2噬菌体新合成的RNA的碱基比和自身的DNA碱基比相似,而和细菌的碱基比不同。T2感染细菌时注入的是DNA,而在细胞里合成的是RNA。 ?这表明什么? ?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Hall.B.D和Spiegeman,S的DNA-RNA的杂交实验: ?将T2噬菌体感染E.coli后产生的RNA分离出来,分别与T2和E.coli的DNA进行分子杂交。 ?结果这种RNA只能和T2的DNA形“杂种”链,而不能和E.coli的DNA进行杂交。 Jacob和Monod预言: (1)这种“ 信使”应是一个多核苷酸; (2)其分子平均不小于5 105bp,足以携带一个基因的遗传信息; (3)它们至少是暂时连在核糖体上; (4)其碱基组成反映了DNA的序列; (5)它们能高速更新。 Jacob和Monod将它定名为: 信使RNA (Messenger RNA) 或mRNA。 二、几个基本概念 ?转录(transcription):是指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和酶催化下,以4

复制转录翻译

考点 4 DNA 复制 1.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 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RNA 分子可作为 DNA 合成的模板 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真核细胞染色体 DNA 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2.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 DNA 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 DNA 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 DNA 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 DNA 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3.科 学 家 以 大 肠 杆 菌 为 实 验 对 象 ,运 用 同 位 素 失 踪 技 术 及 密 度 梯 度 离 心 方 法 进 行 了 DNA 复 制 方 式 的 探 索 实 验 , 实 验 内 容 及 结 果 见 下 表 . 组别 培养液中唯 一氮源 繁殖代数 培养产物 操作 1组
14
2组
15
3组
14
4组
14
NH 4 CL
NH 4 CL
NH 4 CL
NH 4 CL
多代 A
多代 B
一代 B 的子 I 代
两代 B 的 子 II 代
提 取 DNA 并 离 心 1/2 轻 带( N 14 / N) 仅 为 中 带( 1 5 N/ 1 4 N ) 1/2 中 带( 1 5 N 14 / N)
14
离心结果
仅为轻带( N/ 1 4 N )
14
仅 为 重 带( N/ 1 5 N )
15
请分析并回答: ( 1) 要 得 到 DNA 中 的 N 全 部 被 放 射 性 标 记 的 大 肠 杆 菌 B , 必 须 经 过 ______代 培 养 , 且 培 养 液 中 的 ______是 唯 一 氮 源 . ( 2 ) 综 合 分 析 笨 实 验 的 DNA 离 心 结 果 , 第 ______组 结 果 对 得 到 的 结 论 起 到 了 关 键 作 用 , 但 需 把 它 与 第 组 和 第 ______组 的 结 果 进 行 比 较 , 才 能 说 明 DNA 分 子 的 复 制 方 式 是 ______. ( 3) 分 析 讨 论 : ① 若 子 I 代 DNA 的 离 心 结 果 为 “ 轻 ” 和 “ 重 ” 两 条 密 度 带 , 则 “ 重 带 ” DNA 来 自 于 ______据 此 可 判 断 DNA 分 子 的 复 制 方 式 不 是 ______复 制 . ② 若 将 子 I 代 DNA 双 链 分 开 后 再 离 心 , 其 结 果 是 ______( 选 填 “ 能 ” 或 “ 不 能 ” ) 判 断 DNA 的 复 制 方 式 . ③ 若 在 同 等 条 件 下 将 子 II 代 继 续 培 养 , 子 n 代 DNA 离 心 的 结 果 是 : 密 度 带 的 数 量 和 位 置 是 ______, 放 射 性 强 度 发 生 变 化 的 是 ______带 . ④若 某 次 实 验 的 结 果 中 ,子 I 代 DNA 的“ 中 带 ”比 以 往 实 验 结 果 的“ 中 带 ”略 宽 , 可 能 的 原 因 是 新 合 成 的 DNA 单 链 中 的 N 尚 有 少 部 分 为 ______.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三节基因与DNA的关系及遗传信息的转录(第1课时)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2

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课时基因与DNA的关系及遗传信息的转录 【目标导航】 1.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2.结合教材图4-12,概述转录的过程和特点。 一、基因的概念及相关问题 1.概念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2.遗传信息 基因内的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3.基因的主要运载体是染色体 4.基因的基本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即复制)和表达(即通过转录、翻译来实现的)。二、转录 1.概念 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原料 核糖核苷酸。 3.模板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4.酶 RNA聚合酶等。 5.过程 6.产物 RNA,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信使RNA(mRNA);②核糖体RNA(rRNA);③转运RNA(tRNA)。7.遗传信息传递 从DNA传递到mRNA上。

判断正误 (1)基因是DNA分子上任一片段。( ) (2)真核生物的基因仅位于染色体上。( ) (3)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是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 (4)细胞核内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中必须以RNA作为媒介。( ) (5)DNA和RNA中都含有脱氧核糖。 ( ) (6)DNA和RNA共有的碱基是A、G、C,RNA特有的碱基是U,DNA特有的碱基是T。( ) (7)RNA一般为单链结构。( ) (8)DNA解旋后每一条链都可以当作转录的模板。( ) 答案(1)×(2)×(3)√(4)√(5)×(6)√(7)√(8)× 一、基因与DNA的关系 1.基因和DNA关系的概括 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一个DNA分子上的碱基总数大于该DNA分子上所有基因中的碱基数之和,基因与DNA的关系概括如下: 2.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图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大肠杆菌细胞的拟核有1个DNA分子,长度约为4 700 000个碱基对,在DNA分子上分布着大约4 400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约为1 000个碱基对。

遗传信息的转录(教案)

《遗传信息的转录》 教 学 设 计 拉萨外语学校 德吉央宗

第四章基因表达 第1节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遗传信息转录 授课班级:北京中学高二(2)班 一、设计思想 1.1指导思想 高中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当前新课改体系中指出本学科素养包括具备生物科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释生命现象、获取新知识;善于反思、能带着科学的思想主动参与探究相关问题,这与生物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生物科学素养不谋而合。而对于高二的课堂,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更扎实、更丰富的相关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而本学科课程依据记忆规律,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发展生命科学能力的课型。其课型特点是:教学内容重复性;大容量、系统化;知识要与方法、能力相结合;需要及时反馈等。因此本堂课成功的关键是要学生调取自身知识内存,并对之进一步加工、编码、储存、应用,从而获得创造性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1.2 理论依据:信息加工理念 知识加工活化过程也就是建立知识联系、提高知识理解水平和优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有效储存的过程,同时也为信息的迅速提取提供有效的提取线索。不断强化有利于信息提取通道的顺畅,实现知识的迅速再现。同时应用知识又会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加工水平,增强对知识本质的认识、调整知识储存形式、顺畅知识提取通道。 二、教学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4章《基因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的内容。本课堂内容主要是针对“遗传信息的转录”进行重点讲授。既是“DNA的复制”即“遗传信息的传递”的“启下”课,又是对“基因工程”中涉及到的基因工程成功的关键——表达出蛋白质产品起到“承上”的作用,还有助于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教材用大量图示来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获取信息,培养读图、识图、知识迁移、灵活应用的能力。

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第二节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不论原核或真核生物的rRNAs都是以更为复杂的初级转录本形式被合成的,然后再加工成为成熟的RNA 分子。然而绝大多数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随着mRNA开始的DNA上合成,核蛋白体即附着在mRNA上并以其为模板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原核细胞的mRNA并无特殊的转录后加工过程,相反,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天的,刚转录出来的mRNA是分子很大的前体,即核内不均一RNA。hnRNA 分子中大约只有10%的部分转变成成熟的mRNA,其余部分将在转录后的加工过程中被降解掉。 (一)mRNA的加工修饰 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的mRNA为多顺反子,即几个结构基因,利用共同的启动子和共同终止信号经转录生成一条mRNA,所以此mRNA分子编码几种不同的蛋白质。例如乳糖操纵子上的Z、Y及A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可翻译生成三种酶,即半乳糖苷酶,透过酶和乙酰基转移酶。原核生物中没有核模,所以转录与翻译是连续进行的,往往转录还未完成,翻译已经开始了,因此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的mRNA没有特殊的转录后加工修饰过程。 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RNA为单顺反子,即一个mRNA分子只为一种蛋白质分子编码。 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修饰,主要包括对5’端和3’端的修饰以及对中间部分进行剪接。 1.在5’端加帽 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其结构的5’端都有一个m7G-PPNmN结构,该结构被称为甲基鸟苷的帽子。如图17-9所示。鸟苷通过5’-5’焦磷酸键与初级转录物的5’端相连。当鸟苷上第7位碳原子被甲基化形成m7G-PPNmN时,此时形成的帽子被称为“帽0”,如果附m7G-PPNmN外,这个核糖的第“2”号碳上也甲基化,形成m7G-PPNm,称为“帽1”,如果5’末端N1和N2中的两个核糖均甲基化,成为m7G-PPNmPNm2,称为“帽2”。从真核生物帽子结构形成的复杂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程度越高,其帽子结构越复杂。 图17-9 Post-transcriptional modification of mRNa showing the 7-methylguanosine cap and poly-A tail.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课标要求】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考向了望】基因表达过程中有关碱基数目的计算。【知识梳理】一、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二、基因表达中相关数量计算来 (一)基因中碱基数与mRNA中碱基数的关系:转录时,组成基因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链能转录,另一条链则不能转录。基因为双链结构而RNA为单链结构,因此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中碱基数目是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2。(二)mRNA中碱基数与氨基酸的关系:翻译过程中,信使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目是信使RNA碱基数目的1/3。综上可知: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tRNA数目=1/3mRNA 碱基数目=1/6DNA(或基因)碱基数目。 (三)计算中“最多”和“最少”的分析 1、翻译时,mRNA上的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因此准确地说,mRNA上的碱基数目比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还要多一些。 2、基因或DNA上的碱基数目比对应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6倍还要多一些。 3、在回答有关问题时,应加上最多或最少等字。如:mRNA上有n个碱基,转录产生它的基因中至少有2n个碱基,该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最多有n/3个氨基酸。 4、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肽键数+肽链数(肽键数=缩去的水分子数)。【基础训练】1、合成一条含1000个氨基酸的多肽链,需要转运RNA的个

数、信使RNA上的碱基个数和双链DNA上的碱基对数至少依次是( A )A、1000个,3000个和3000对 B、1000个,3000个和6000对 C、300个,300个和3000对 D、1000个,3000个和1000对 2、鸡的输卵管细胞能合成卵清蛋白、红细胞能合成β—珠蛋白、胰岛细胞能合成胰岛素,用编码上述蛋白质的基因分别作探针,对3种细胞中提取的总DNA的限制酶切成片段进行杂交实验;用同样的3种基因片段作探针,对上述3种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杂交实验。上述实验结果如下表: 注:“+”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杂合双链;“-”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游离的单链。 根据上述事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胰岛细胞中只有胰岛素基因 B、上述3种细胞的分化是由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某些基因丢失所致 C、在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表达了β—珠蛋白基因 D、在输卵管细胞中无β—珠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 3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D )

复制 转录 翻译比较

复制转录翻译比较 DNA 的功能复制遗传信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转录翻译 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 成子代DNA的过程以DNA中的一条链为模 板,合成mRNA的过程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 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 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间 期或有丝分裂间期在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 中 在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中 场所在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条件模 板 以DNA的两条链为模 板 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mRNA为模板 原 料 四种游离的脱氧核 苷酸 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 酶DNA解旋酶,DNA聚 合酶等 DNA解旋酶,RNA聚合酶 等 (各种合成酶等) 能 量 需要ATP 碱基配对原则A—T,T—A,G—C, C—G A—U,U—A,G—C,C— G A—U,U—A,G—C,C—G 过程①DNA双螺旋解开, 每条链提供准确模 板; ②按照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各自合成子 链; ③子、母链结合盘绕 形成两个新DNA分子①DNA双螺旋解开,其中 一条链提供准确模板; ②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形成mRNA; ③合成的mRNA从DNA链 上释放,而后,DNA双链 恢复。 ①mRNA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 合,mRNA作为模板; ②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 mRNA上每三个碱基配对的tRNA 运载着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以 mRNA上的遗传密码顺序,把一定 的氨基酸放在相应的位置,合成 有一定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产物两个一样的双链DNA 分子 一条单链的mRNA 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 留式复制,多起点复 制边解旋边转录,双链DNA 分子全保留式转录。(可 有多个基因同时转录) 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 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 的合成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亲代DNA→子代DNA DNA→mRNA 通过RNA将遗传信息反映到蛋白 质分子结构上,使后代重现亲代 性状 计算规律DNA(基因)中的碱 基数 (6n) mRNA分子中的碱基数 (3n) 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数 (=参加转运的tRNA) (= mRNA分子中的密码子数) (n)

遗传信息的转录(教案)

《遗传信息的转录》教 学 设 计 拉萨外语学校 德吉央宗

第四章基因表达 第1节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遗传信息转录 授课班级:北京中学高二(2)班 一、设计思想 1.1指导思想 高中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当前新课改体系中指出本学科素养包括具备生物科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释生命现象、获取新知识;善于反思、能带着科学的思想主动参与探究相关问题,这与生物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生物科学素养不谋而合。而对于高二的课堂,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更扎实、更丰富的相关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而本学科课程依据记忆规律,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发展生命科学能力的课型。其课型特点是:教学内容重复性;大容量、系统化;知识要与方法、能力相结合;需要及时反馈等。因此本堂课成功的关键是要学生调取自身知识内存,并对之进一步加工、编码、储存、应用,从而获得创造性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1.2 理论依据:信息加工理念 知识加工活化过程也就是建立知识联系、提高知识理解水平和优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有效储存的过程,同时也为信息的迅速提取提供有效的提取线索。不断强化有利于信息提取通道的顺畅,实现知识的迅速再现。同时应用知识又会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加工水平,增强对知识本质的认识、调整知识储存形式、顺畅知识提取通道。 二、教学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4章《基因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的内容。本课堂内容主要是针对“遗传信息的转录”进行重点讲授。既是“DNA的复制”即“遗传信息的传递

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第7章 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1 本章主要内容 1)转录的基本概念 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及其转录 3)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转录 4)RNA的转录后加工和反转录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转录的基本概念,原核转录的主要参与者(RNA聚合酶和启动子)以及原核转录的过程(起始、延伸和终止)。 1)掌握真核转录的三种主要RNA聚合酶、所转录的基因类型和参与转录过程各种因 子等。 2)了解不同前体RNA的加工机制。 3)了解反转录的特点 3 重点难点 1) 转录 2)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原核转录的过程 3)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真核转录过程、转录因子 4) RNA的转录后加工、反转录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交流互动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5 授课内容 1) RNA转录概述 2) 细菌基因的转录 3) 真核生物的转录 4) RNA的转录后加工 5) RNA的反转录 第一节 RNA转录概述

一、信使的发现 ?1955年Brachet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 –若加入RNA酶,则蛋白质合成就停止; –若再加入来自酵母的RNA,又可合成蛋白质。 这表明什么? ?同年Goldstein和Plaut用同位素标记变形虫RNA前体—— ?发现标记的RNA在核内。 ?标记追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又发现被标记的RNA在细胞质中, ?这表明什么? ?1956年E. Volkin和 L.Astrachan: ?用同位素脉冲一追踪标记 ?表明T2噬菌体新合成的RNA的碱基比和自身的DNA碱基比相似,而和细菌的碱基比不同。T2感染细菌时注入的是DNA,而在细胞里合成的是RNA。 ?这表明什么? ?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Hall.B.D和Spiegeman,S的DNA-RNA的杂交实验: ?将T2噬菌体感染E.coli后产生的RNA分离出来,分别与T2和E.coli的DNA进行分子杂交。 ?结果这种RNA只能和T2的DNA形“杂种”链,而不能和E.coli的DNA进行杂交。Jacob和Monod预言: (1)这种“ 信使”应是一个多核苷酸; (2)其分子平均不小于5105bp,足以携带一个基因的遗传信息; (3)它们至少是暂时连在核糖体上; (4)其碱基组成反映了DNA的序列; (5)它们能高速更新。 Jacob和Monod将它定名为: 信使RNA (Messenger RNA) 或mRNA。 二、几个基本概念 ?转录(transcription):是指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和酶催化下,以4种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说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能力目标 (1)分析DNA和RNA的对照得出类比方法。 (2)尝试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阐明图例用意,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认同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指导思想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二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本节教材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的比较及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本节的核心内容是观察、探究等活动明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 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利用探究—发现结合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和打比方,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同时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课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展示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和原理。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这节课在以下两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而探究转录、翻译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兴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观察和归纳能力;二是通过收集展示相关基因研究的素材,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研究等教学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及比较、分析、想象等探究性思维能力。但教学中发现,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脑手结合形成技能,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充实。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教学设计 彭三群湖南省永顺县第二中学416700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②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能力目标: ①通过DNA和RNA的对照掌握类比方法及读图能力。 ②通过RNA的碱基决定氨基酸的学习,掌握先逻辑推理再经验验证的方法。 ③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学习,建立信息意识,学会从信息角度认识物。 ④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法。 (3)情感目标: ①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②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激发学生探知未知世界的望。 ③通过介绍科学史实,开阔学生视野,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教育。 ④感悟科学破解遗传密码的过程。 二、教学指导思想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基因是如何表达为性状的?这是本章学习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本节集中讲述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课程标准中对本节教学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 因此,本节教学不应局限于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单纯描述,而应当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达到理解层次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为什么是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呢?”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

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习题

第二章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一)选择题 A 型题 1.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是 A.线性双链DNA分子 B.环状双链DNA分子 C.线性单链DNA分子 D.线性单链RNA分子 E.环状单链DNA分子 2.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是 A.线性双链DNA分子 B.环状双链DNA分子 C.线性单链DNA分子 D.线性单链RNA分子 E.环状单链DNA分子 3.有关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转录,叙述正确的是 A.产物多为多顺反子RNA B.产物多为单顺反子RNA C.不连续转录 d.对称转录 E.逆转录4.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主要存在于 A.质粒 B.线粒体 C.类核 D.核糖体 E.高尔基体 5.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基因组DNA虽然与蛋白结合,但不形成真正的染色体结构 B.结构基因中存在大量的内含子 C.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小 D.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 E.基因组中有大量的重复序列 6.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与调控序列以操纵子的形式存在B.在操纵子中,功能上关联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C.在一个操纵子内,几个结构基因共用一个启动子 D.操纵元件也是结构基因E.基因组中只存在一个复制起点 7.真核生物染色质中的非组蛋白是 A.碱性蛋白质B.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C.识别特异DNA序列的信息存在于蛋白上 D.不能控制基因转录及表达E.不参与DNA分子的折叠和组装 8.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α-螺旋B.核小体 C.质粒 D.?-片层 E.结构域 9.关于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转录,正确的说法是 A.产物多为多顺反子RNAB.产物多为单顺反子RNAC.不连续转录D.对称转录E.新生链延伸方向为3'→5' 10.外显子的特点通常是 A.不编码蛋白质B.编码蛋白质C.只被转录但不翻译D.不被转录也不被翻译E.调节基因表达11.下列有关卫星DNA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种高度重复序列 B.重复单位一般为2~10 bp C.重复频率可达106 D.能作为遗传标记 E.在人细胞基因组中占5%~6%以上 12.下列有关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构基因大都为断裂基因 B.结构基因的转录是不连续的 C.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 D.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小 E.产物多为单顺反子RNA 13.染色体中遗传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RNA E.mRNA 14.真核生物染色质中的组蛋白是 A.酸性蛋白质 B.碱性蛋白质 C.一种转录因子 D.带负电荷 E.不带电荷 15.指导合成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序列主要是 A.高度重复序列 B.中度重复序列 C.单拷贝序列 D.卫星DNA E.反向重复序列

复制转录翻译1

复制转录翻译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如图为浆细胞中抗体基因转录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产物是RNA B.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C.在细胞质中进行D.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位于() A.DNA和mRNA上B.DNA和tRNA上C.mRNA和tRNA上D.染色体和核基因上 3.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关于该流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图中①过程需核糖核苷酸的参与,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4.下图为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过程的示意图,数字表示过程。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①②过程的酶相同 B.②③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C.DNA分子中某一基因通过②过程只能产生一种甲物质 D.图示③生理过程可发生在病毒体内 5.如图为细胞核中某真核细胞基因进行转录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B.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催化 C.若图中进行转录的基因含300个碱基对,则其指导合成的RNA最多含 150个核苷酸 D.图中②③的化学本质相同 7.下图是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A.图1、图3过程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B.图1、图2过程都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的催化 C.图1、图2、图3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图2、图3过程所需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8.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都是贮存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B.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中携带着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C.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的表达与环境密切相关 D.在真核生物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可表示为: 9.仔细观察下面两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只进行______(填“图1”或“图 2”)过程。 (2)a~f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翻译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图1信息显示一条 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为细胞中遗传信息流动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指导合成rRNA、tRNA和mRNA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② 为某时刻mRNA参与的示意图,这对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 (2)核糖体形成与细胞核中的__________有关,有人认为核糖体也是 一种酶,则这种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 (3)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三叶草形状结构的一端是 __________,另一端含有反密码子,反密码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表示真核生物体内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