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 读书笔记

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 读书笔记
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 读书笔记

2018年10月自考00464中外教育简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卷 (课程代码0046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羁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商代时新出现了一种学校形式,被称为 A.校 B.序 C.庠 D.瞽宗 2.提出著名的“性相近,习相远”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3.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君子 B.真人 C.神人 D.兼士 4.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儒道兼综的“新学”,被称为 A.南学 B. 北学 C.玄学 D.理学 5.古代被称为“社学”的基层学校创设于 A.宋代 B.元代 C.金代 D. 明代 6.《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孔子 B.苟子 C.王充 D.董仲舒 7.洋务运动时期兴起的留学活动是 A.庚款留美 B.赴日游学 C.派遣留美幼童 D.留法勤工俭学 8.中国近代首次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教育家是 A. 蔡元培 B.梁启超 C.康有为 D.严复 9.我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是 A.《强迫教育章程》 B.《颁定教育要旨》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中强调 A.国民教育第一 B.儿童教育第一 C.干部教育第一 D.群众教育第一

11.古希腊完全控制斯巴达教育的是 A.家庭 B.学校 C.国家 D.社会 12。共和早期的古罗马教育形式主要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早期教育 13.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统治时期聘请进行教育改革的英格兰教士是著名学者 A.约克 B. 阿尔琴 C.卡西诺 D.查理斯 14.1534年,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天主教组织是 A.加尔文 B.路德 C.日内瓦 D. 耶稣会 15.18世纪末至l9世纪初,由英国教育家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学校制度叫 A.学生制 B.导生制 C.教师制 D.导学制 1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A.《教育论》 B.《教学论》 C.《大教学论》 D.《大教育论》 17.卢梭认为,爱弥尔最初几年的教育应该是 A. 学校教育 B.积极教育 C.消极教育 D.成人教育 18.20世纪50-80年代,英国对学校组织进行调整和改革,普遍设立 A.技术中学 B. 综合中学 C.文法中学 D. 现代中学 19. 1917年前苏联建立的全国教育最高领导机构是 A.教育委员会 B.中央教育委员会 C.国家教育委员会 D. 教育人民委员会 20.杜威认为,人有四种本能,其中最重要的本能是 A.交际与探索 B.表现与制作 C. 制作与探索 D. 表现与探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苟子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要具备的条件包括 A.博习 B.博喻 C.知微而论 D.耆艾而信 22.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三舍法”,以下史实正确的有 A.王安石对太学实施的改革措施 B.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C.范仲淹对太学进行的改革措施 D.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23.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有 A.废除八股取士 B.颁布壬寅学制 C.创建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2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五项竞技”内容有 A.赛跑 B.摔跤 C.划船 D.跳跃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教案f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一)课程内容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要点提示:晚明清初思想家) 2-2-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长期处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要点提示:四大名著、昆曲与京剧) 2-2-5描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情景和事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要点提示:明代城市生活、明清乡村生活的变化)。 (二)活动建议 1.以《晚明清初主要思想家》列表,梳理主要思想家及其主要代表思想,结合主要著作、言论来分析。 2. 组织学生举办文学鉴赏会、故事会等活动,由学生结合已知知识介绍四大名著和京剧、昆曲,从文学作品中体验当时社会风俗和折射的进步思潮。 3.以《南都繁会图卷》、《货郎图》等描绘明朝城市、乡村的画作,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感悟明朝中后期商业繁荣景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晚明清初主要思想家(李贽、清初三大家)及其思想。 (2)知道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明清主要文学作品,知道昆曲和京剧,能结合已有知识积累介绍1-2部明清小说、戏曲作品。 2..能力目标 (1)结合明清小说、戏曲作品的描述,理解明清小说、戏曲所反映的社会变迁。 (2)借助文图资料,了解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感知当时城市、农村生活发生的变化。 (3)能根据晚明清初思想家主要言论判断、分析其思想观点,并说明这种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情感目标: 在明清文学作品和进步思想启蒙中,感悟个性解放、自由思想、民主平等、崇尚爱情的可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经济生活、文化内容、业余生活三方面感受明清社会的世俗化。 难点:从明清文艺作品中感受、归纳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并探讨这种变化的原因。三、教学策略 1.根据学习难度确定学习方式,对于主要思潮、四大名著等能从教材梳理归纳得出的教学内容,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互评互判,全班归纳总结。而对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的表现及其原因的分析,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做好引导。 2.以“那些离经叛道的孙悟空”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线索清晰。 四、教学过程

八股取士进阶练习A

进阶练习题A 一、单项选择: 1.明朝规定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四书五经B.《四库全书》C.诗赋D.《资治通鉴》【答案】: A 【解析】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颁布科举程式,规定考试内容包括四书、经义、论、判、昭、经史时务策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四书、经义,到明宪宗时期规定首场考经义做八股文,题目就是摘自四书五经的原文,并且逐步以首场为重。故选A。 2.十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上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 A.答卷的行文格式主要由八个部分组成 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 C.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D.考中者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答案】: C 【解析】文章议论的内容必须根据指定的书目,模仿古代圣贤语气,不得有个人发挥的见解。故选C。 3.某人是生于明朝中后期的读书人,请从他一生的四个场景中选出

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A.清晨起来埋头读《孟子》 B.经过各级学校考试取得参加科举考试资格 C.曾经三次参加科举考试 D.考试中的诗赋得到了考官的赞扬 【答案】: D 【解析】八股文的命题都出自四书五经的原文;文章的格式必须按照固定的套路做成八股文,特别是明朝中后期,更以首场的八股文为重,不考诗赋。故选D。 4.“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此言论抨击的是() 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文字狱 【答案】: B 【解析】此言论出自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他目睹了明朝末期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之下的吏治腐败、统治危机日益深重的状态,认为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危害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要大。故选B。 5.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最根本的目的是() A.实现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规范化B.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 读书笔记

《“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读书笔记 本文在中国社会学科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着力分析讨论西方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论范式。作者在文中勾勒出了经验社会科学研究的八个组成部分:问题,理论(文献),假设,数据,测量,方法,发现和结论,即“洋八股”结构,它反映了后实证主义逻辑。 尽管“洋八股”与“土八股”都以刻板、学究为特点,但在内容和功用上却大相径庭。“土八股”用来写作道德哲学的文章,而“洋八股”是经验研究的范式,反映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问题、理论(文献)、假设可以称为“前操作化阶段”,而数据、测量、方法和结果可以称为“操作化阶段”。本文着重分析前三股,对“洋八股”其它各股只作原则性的概括,最后也讨论“洋八股”与本土化的关系。 第一股:研究问题 问题是一项研究的灵魂,假设是研究的心脏,但一篇文章应该起始于研究问题而不是研究假设,因为问题是开放的,可以容纳不同答案,而假设则容易排斥其他答案和解释。从问题开始能使我们思路保持开放,避免偏颇;从假设开始则可能使我们对异己的观点存先入为主的观点。作者认为,所有社会学的研究都是探索性的,只有描述性、

解释性或意释性这三大类经验问题,对现象的描述和分类属于分类学的范畴。 一个好问题往往比正确的答案更加重要,因为好问题会激发讨论和争论,关于如何才是好问题,作者认为取决于个人的知识结构、经历和灵性。并提出如下参考标准:1.具体:经验问题应该明确而具体,切忌空泛,以小见大远胜于虎头蛇尾。纯实证研究最好看料下锅,根据手中的经验资料提出问题。2.集中:专注于一个问题,或者彼此相关的一组问题,当一篇文章问多个问题时,这些问题应该围绕同一个理论轴心,而不是同一个现象或事物。3.原创性:研究独特或罕见的现象不一定就是创新,而对一些老话题或普通现象以崭新的视角提出研究问题则可能具有独创性。我们应避免在老生常谈的问题上耗费精力,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围绕当前学术界前沿争论提出问题。4.意义:包括语义上的意义和理论意义。语义上有意义的基本要求是研究问题要符合逻辑、符合事实,不应是假问题。理论意义的评价根本上是主观的判断理论意义不仅需要学者的理论功底,并且必须是学术界认可。 应该注意的是,对理论缘由的追逐也可能将研究引向歧途。研究者的个人动机不能算理论缘由,政治意义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也不能作为选题的理论缘由。 第二股:文献(理论)综述 文献综述有三个作用:澄清贡献,提供理论框架,提出理论缘由。 功用一:澄清贡献经验研究具有积累性,从哲学的意义上讲,

《离散数学》试题和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设集合A,B,其中A={1,2,3}, B= {1,2}, 则A - B={3} ; ρ(A) - ρ(B)={3},{1,3},{2,3},{1,2,3}} . 2. 设有限集合A, |A| = n, 则|ρ(A×A)| = 2 2n. 3.设集合A = {a, b}, B = {1, 2}, 则从A到B的所有映射是α1= {(a,1), (b,1)}, α2= {(a,2), (b,2)},α3= {(a,1), (b,2)}, α4= {(a,2), (b,1)}, 其中双射的是α3, α4 . 4. 已知命题公式G=?(P→Q)∧R,则G的主析取范式是(P∧?Q∧R) 5.设G是完全二叉树,G有7个点,其中4个叶点,则G的总度数为12,分枝点数为3. 6设A、B为两个集合, A= {1,2,4}, B = {3,4}, 则从A?B={4} ; A?B={1,2,3,4}; A-B={1,2} . 7.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R所具有的关系的三个特性是自反性, 对称性传递性. 8. 设命题公式G=?(P→(Q∧R)),则使公式G为真的解释有(1, 0, 0), (1, 0, 1),(1, 1, 0) 9. 设集合A={1,2,3,4}, A上的关系R1 = {(1,4),(2,3),(3,2)}, R2 = {(2,1),(3,2),(4,3)}, 则 R1?R2 ={(1,3),(2,2),(3,1)} , R2?R1 = {(2,4),(3,3),(4,2)} _ R12 ={(2,2),(3,3). 10. 设有限集A, B,|A| = m, |B| = n, 则| |ρ(A?B)| = . 11设A,B,R是三个集合,其中R是实数集,A = {x | -1≤x≤1, x∈R}, B = {x | 0≤x < 2, x∈R},则A-B = -1<=x<0 , B-A = {x | 1 < x < 2, x∈R} , A∩B ={x | 0≤x≤1, x∈R} , . 13.设集合A={2, 3, 4, 5, 6},R是A上的整除关系,则R以集合形式(列举法)记为 {(2, 2),(2, 4),(2, 6),(3, 3),(3, 6),(4, 4),(5, 5),(6, 6)} . 14. 设一阶逻辑公式G = ?xP(x)→?xQ(x),则G的前束范式是?x(?P(x)∨Q(x)) . 15.设G是具有8个顶点的树,则G中增加21 条边才能把G变成完全图。(完全图的边 数 2)1 (- n n ,树的边数为n-1) 16.设谓词的定义域为{a, b},将表达式?xR(x)→?xS(x)中量词消除,写成与之对应的命题公式是_ (R(a)∧R(b))→(S(a)∨S(b)) _. 17. 设集合A={1, 2, 3, 4},A上的二元关系R={(1,1),(1,2),(2,3)}, S={(1,3),(2,3),(3,2)}。则

《反对党八股》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反对党八股》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 修上) 素养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式”逻辑思路和论证结构,并学会筛选信息、提取信息。 2、学习运用在对比中褒贬分明的论证方法和学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能力,能发表个性的见解。 3、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并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认识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课文预习案(任务一) 一、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

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二、背景介绍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犯过几次左倾和右倾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领导者不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而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纯洁党的作风,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党在1941年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伴读],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反对党八股(节选)》这篇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改进“文风”的问题。 延安整风历时三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后来的历史发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三、文体介绍 1、文体

保定市二模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A卷 含答案

【2014保定市二模】河北省保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A卷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八股文与科举制 明清时代考科举,必须使用八股文这种文章体裁。八股文,又称八比、时文、时艺、制艺、经义、四书文等,全文分八个部分,格式要求严格、死板。不管是乡试(省内统考)还是会试(全国统考),都是三场考试,“首场《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清史稿·选举三》)三场考试并不都用八股文,只有第一场使用,但由于第一场对于是否考中最关重要,所以科举考试与八股文就当然被看成是紧密的连带关系了。 另外,虽然没有看到有关论证,但推测八股文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与试卷的评判有关。如果不规定文体,同样的题目就会有许多种类型的回答,而这对于评判者来说,难度是加大了的,而同一种八股文,结构的严格一致,很方便评判者对考生进行对比排队。林则徐曾经指出,科举乡试试卷多而校阅的考官少,“校阅情形,定弃取于俄顷之间,判升沉于恍惚之际”,可见评判用时非常短。由此可见,完全相同格式的答卷应该是有利于迅速校阅的。明代的八股文,在最后有一个部分叫“大结”,是自由发挥的部分,但清朝取消了这部分,理由是容易做暗号给考官,可能也有不希望增加校阅试卷工作量的意思,当然谁也不会把这当做公开的理由提出罢了。 八股文事关圣贤微害大义、士人心术,又有利于考官评卷,再加上清人迷信文风关乎气运,于是即使有人反对也没能动摇它的地位。何况,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人急于在科举上找到出路,而科举非通过八股文这块敲门砖不可,所以事实上也形成了很大的一个市场。清人徐继畲把自己的一百多篇八股文结集,还选编明清的优秀八股文做批注,他还专门写了一篇《示诸生行文法》,不厌其烦的讲解八股文的写作技巧。 但是到了近代,人们思考方向发生了变化,对“八股文空言无用”的观点渐渐达成共识,八股文也就从无用变成了有害。清人郑观应认为,八股文的教育与实际需求的矛盾是严重的:一是徒然消耗了士人的生命,二是并不利于政治,三是导致了言行不一致的道德问题。一大批知识分子撰文历陈八股之弊,掀起了一股反对八股文考试的浪潮。 但值得注意的的是,在反对八股文考试的浪潮中,并不是所有观点都把八股文与科举考试的内容联系起来,更多的人反对的只是八股文这种文体而已。至于四书等科举的内容,许多人还是抱着极大地尊重态度的。在科举制改革问题上,因为八股文集中了最大的反对意见,所以成了科举改革的首选对象。当废除八股文从思想变成行动的时候,直接推动者的思想就变得很关键。康有为成了当时中国改革的民间倡导者和变法运动的领袖,而他在科举问题上,恰好是一个只反八股,不反“四书”的人。 八股文体,形式主义太强烈。在康乾的年代,它还可以用于心术训练,得到纪晓岚的认可,但到了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袭,国将不国,八股取士不仅无法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而且成了阻碍历史进步的障碍。用康有为的话说,就是八股弊端有二,“能使天下无人才,一也。即有人才,而皇上无从知之,无从用之,二也。”因此,八股文在首次科举制改革中就落马毙命。 (摘编自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下列关于“八股文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时代考科举,必须使用八股文这种文章体裁。八股文只有第一场使用。但由于第一场的重要性,所以科举考试与八股文关系密切。 B.科举考试最终确定采用八股文这种形式的原因是试卷多而校阅的考官少,采用完全相同格式的答卷有利于迅速校阅。 C.因为有成千上万的青年要通过科举找到出路,八股文在明清文人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很大的一个关于八股文写作的市场。 D.明清时代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八股这种文体,因此八股文就成了通过科举的必修文体,还有人编写专门教授写作八股文技巧的文集和文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近代,开始产生反对八股文的观点,许多人撰文历陈八股之弊,掀起了一股反对八股文的浪潮。 B.近代,人们发现八股文并不利于人才的选拔,而且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产生矛盾,因此废除八股

数据库范式理解例题

范式分解 主属性:包含在任一候选关键字中的属性称主属性。 非主属性:不包含在主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函数依赖: 是指关系中一个或一组属性的值可以决定其它属性的值。函数依赖正象一个函数 y = f(x) 一样,x的值给定后,y的值也就唯一地确定了。 如果属性集合Y中每个属性的值构成的集合唯一地决定了属性集合X中每个属性的值构成的集合,则属性集合X函数依赖于属性集合Y,计为:Y→X。属性集合Y中的属性有时也称作函数依赖Y→X的决定因素(determinant)。例:身份证号→姓名。部分函数依赖: 设X,Y是关系R的两个属性集合,存在X→Y,若X’是X的真子集,存在X’→Y,则称Y部分函数依赖于X。 完全函数依赖: 在R(U)中,如果Y函数依赖于X,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Y不函数依赖于X',则称Y对X完全函数依赖。否则称Y对X部分函数依赖。

【例】;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假设一个学生有几个属性 SNO 学号 SNAME 姓名 SDEPT系 SAGE 年龄 CNO 班级号 G 成绩 对于(SNO,SNAME,SDEPT,SAGE,CNO,G)来说,G完全依赖于(SNO, CNO), 因为(SNO,CNO)可以决定G,而SNO和CNO都不能单独决定G。 而SAGE部分函数依赖于(SNO,CNO),因为(SNO,CNO)可以决定SAGE,而单独的SNO也可以决定SAGE。 传递函数依赖: 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x、y、z是U的子集,在R(U)中,若x→y,但y→x,若y→z,则x→z,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记作X→TZ。 如果X->Y, Y->Z, 则称Z对X传递函数依赖。 计算X+ (属性的闭包)算法: a.初始化,令X+ = X; b.在F中依次查找每个没有被标记的函数依赖,若“左边属性集”包含于X+ ,则令X+ = X+∪“右边属性集”, 并为访问过的函数依赖设置标记。

【秦淮区】2016-2017学年下学期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九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本次考试历史试卷共4页,分选择题(共25分)和材料题(共35分)两部分。全卷满分60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材料题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作答,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2.石天禄神兽,是汉代的祥瑞之物,像老虎又像狮子。狮子生于中亚一带,未见于中原地区。汉朝物品具有中亚地域特征主要得益于 A.以德化民的宣传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盐铁官营的推行 D.轻徭薄赋政策的开展 3.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A.古代民族融合 B.古代宗教传播 C.古代商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4.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运河开凿于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隋炀帝统治时期 D.康熙帝统治时期 5.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则材料反映明朝强化 A.对边疆的管辖 B.思想控制 C.军事力量 D.君主专制 6.《中国通史》中描述:“旋议定《和约》十款。其中重要的:……(二)割让奉天南部和台湾、澎湖。(三)赔款二万万两。”“《和约》”指的是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确立毛公统率兵”是中共 A.一大 B.遵义会议 C.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8. 李宗仁曾说:“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之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才有辉煌战果。”文中“战果”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9.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这部“文献”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D.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0. 始创于清康熙八年、久负盛名的中医药企业同仁堂,在历经近300年的风雨历程后,掌门人乐氏响应中共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 承包责任制 B. 私有化 C. 公私合营 D. 中外合资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s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d18162469.html,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 2-2-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长期处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要点提示:科举制) 2-3-8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活动建议: (1)科举制度,可着眼某一特定阶段,综合多领域的因素,归纳这一发展阶段的特点;也可着眼整个古代社会历史,综合多个阶段的发展,概括不同领域发展的总体特征。 (2)组织学生讨论明清文化专制的表现与危害,与西方科学革命、启蒙思想做比较,引导学生探究清末中国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的。 (3)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文字狱案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会文字狱的残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明清加强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及其危害,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从中认识明清政治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综合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能够以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科举制。 (2)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专制皇权在文化、思想上的表现。 2.难点: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 三、教学策略 1.“学为中心”──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明代的八股制义文阅读附答案

明代的八股制义文阅读附答案 明代的科学制度,是由唐、宋时代科举体制传袭而来,并且以兴起八股文作为考试规定文体的做法。《明史·选举二》:“科目者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題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由于八股文成为成为官方所规定的科举应试文体,而一般文土如果想通过科举这一关,跻身仕宦的行列,势必要对这种应试程文苦苦研习。这就造成了明代八股文的流行。 从表现特点来说,明代兴起的八股文的一个重要体裁特征便是它的对偶性。明成化以前,八股文的句式基本上还是“或对或散,初无定式”,显得比较自由。成化以后,句式趋于严格化,八股对偶结构越来越明显。应该说,对偶句式并不是八股文的独创,它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早在先秦诗文中就已应用。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种以偶句为主要特征的文体即骈文。唐宋时代,骈文的句式更趋严整。八股文的成熟,与它吸取古代骈文的艺术体制显然是分不开的。明代洪武至成化、弘治年间,八股文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并出现了一些创作名家,如王鏊、钱福。尤其是王鏊,为八股文制作的一位大家,被人推崇,他的名篇如《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破题简洁明了,议论平缓不迫,层层展开,结构紧凑,对偶工整,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八股文的一些基本特点。 进入正德、嘉靖以后,八股文的创作走向兴盛,在众多的作者当中,较有名气的则有归有光、唐顺之、胡友信。除此之外,如茅坤、瞿景淳也是当时八股文制作的大家。归有光、唐顺之、茅坤等人是唐宋文风的推崇者,称“唐家派”,他们时或将古文作法融入八股文之中,从而给八股文创作带来某些新的特点。 到了明代后期,八股文的创作经历了一次新的变化,一些作家身处不断更迁的时代环境,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赵南星、汤显祖、陈子龙、黄淳耀等。他们在八股文中往往借题议论时政,悲时悯俗,抒发个人胸襟,手法上讲究灵活多变,不是一味地刻求成式。 本来,八股文作为一种特殊文体而存在,是无可厚非的。它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的散文、诗歌,乃至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从总体上来说,它在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僵化说教,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而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同时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委靡不振的创作风气。 (《明代的八股制义文》节选自袁行需主编《中国文学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代的科举制度继承了唐宋的科举体制,考试的科目一样,只是考试方法有了一些变化,变成了以八股取士。 B. 对偶句式在先秦诗文和南北朝的骈文中都有应用,明代成化以后对偶句式成了八股文的一个重要标签。 C. 明代唐宋派作家主张回归唐宋文风,并将这一理念应用在八股文创作中.让这一时期的八股文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D. 时代环境的变化让明后期的作家敢于在创作中运用灵活的手法关注现实

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

学号:200915140111 黄冈师范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英文题目: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Popularity of Marxism 作者:乐阳 专业:音乐学 班级: 0901 指导教师:缪小勇 2012年3 月29 日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缪小勇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查询。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2012年4月7日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引言……………………………………………………………………………… 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价值 (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 二、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 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创新(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传统文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内核,是传统文化在传播内容上的价值;传统文化的传播机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借鉴是传统文化在传播路径上的价值;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思想教育资源是传统文化在传播方法上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普及化和通俗化。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地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主要有:传统文化进课堂、进社会实践、进社区和新农村、进媒体等。 关键词: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历史进程;路径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Marxism popularizing,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capable of achieving the loc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The generational Chinese leader groups ale constantly promoting the popularity of Marxism troug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propagation.Currently, the main ways us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achieve the popularity of Marxism arc-plac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lassroom,social practice,communities and newsocialist countryside,medium,etc. 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e;popularity of Marxism;historical process;ways

主范式的求法及应用

分类号O158 单位代码 11395 密级学号 1204210135 学生毕业论文 题目主范式的求法及应用 作者王定超 院 (系) 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祁兰 答辩日期 2016年5月21日

榆林学院 毕业论文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毕业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摘要 主范式即主合取范式与主析取范式,它是数理逻辑中重要的基石也是推动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动力,其方法与应用颇有价值.本文通过介绍主范式的相关定理、定义并作出相应解释,以及由范式的不唯一性引出主范式的唯一性,得到求主范式的三种方法:真值表法、真值指派法、等值演算法,并给出主范式的四种应用:判断几个命题公式是否等价、命题公式的类型、求公式的成真成假赋、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主范式;真值表;真值指派法;等值演算法

ABSTRACT The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p rincipal normal form ABSTRACT Principal normal form are the host conjunctive normal form and the host disjunctive normal form. It i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in the mathematical logic and the power of impelling the computer science development. The method and the application is of great value. In this paper, we make corresponding explanation and the non-uniqueness of the paradigm leads to the uniqueness of principal normal form by the introduction of related theorem of principal normal form and definition. We get the methods of principal normal form: truth table method, true value assignment method, and equivalent calculating method, and then give the applications of principal normal form: judging several propositional formulas whether equivalent or not, the type of propositional formula, seeking the formula of becoming true or fals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words:principal normal form; truth table; true value assignment method; equivalent calculating method

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文

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① 陶行知 “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这句话已经成为今日学校里的口头禅。但是细考实际,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依然渺不相关。这是因为什么缘故?我们先前以“老八股”不适用,所以废科举,兴学堂;但是新学办了三十年,依然换汤不换药,卖尽气力,不过把“老八股”变成“洋八股”罢了。“老八股”与民众生活无关,“洋八股”依然与民众生活无关。但是新学校何以变成“洋八股”,何以与民众生活无关?这其中必有道理。 人的生活,必须是相当工具,才能表现出来。工具充分,才有充分的表现;工具优美,才有优美的表现;工具伟大,才有伟大的表现。“老八股”与“洋八股”虽有新旧之不同,但都是靠着片面的工具来表现的,这片面的工具就是文字与书本。文字与书本只是人生工具之一种,“老八股”与“洋八股”教育拿他当作人生的唯一工具看待,把整个生活都从这个小孔里表现出去,岂不要把生活剥削得皮黄骨瘦吗?文字、书本,倘能用的得当,还不失为人生工具之一;但是“老八股”与“洋八股”的学生们却不用他们来学“生”,偏偏要用他们来学“死”。中国教育所以弄到山穷水尽,没得路走,是因为大家专靠文字、书本做唯一无二的工具,并且把文字、书本这个工具用错了。我们要想纠正中国教育,使他适应于中国国民全部生活之需要,第一就须承认文字、书本只是人生工具的一种,此外还有许多工具要运用来透达人生之欲望;第二就须承认我们从前运用文字、书本的方法是错的,以后要把他们用的更加得当些。 现在有一班人,开口就说:西方的物质文明比东方好,东方的精神文明比西方高。这句话初听似乎有理,我实在是百索不得其解。精神与物质接触必定要靠站工具。工具愈巧则精神愈能向着物质发挥。工具能达到什么地方即精神能达到什么地方。动物以四肢、百体为工具,所以他的精神活动亦以四肢、百体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地方为限。人的特别本领就是不专靠自己的身体为工具。人能发明非身体的工具,制造非身体的工具,应用非身体的工具。文明人与野蛮人的最大分别就是文明人能把这些非身体的工具发明得格外多,制造得格外精巧,运用得格外普遍。有了望远镜,人的精神能到火星里去游览;有了显微镜,人的精神就能认识那叫人生痨病的不是痨病鬼乃是痨病虫。今年五月七日,第一次飞渡大西洋的飞行家林白从德国柏林通电话到美国和他的老母谈话,是精神交通破天荒的成功,也是物质文明破天荒的成功。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合而为一的。这合而为一的媒介就是工具。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生活教育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生活工具。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没有工具则精神不能发挥,生活无由表现。观察一个国家或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合乎实际生活,只须看他有无生活工具;倘使有了,再进一步看他是否充分运用所有的生活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中国教育已到绝境,千万不要空谈教育,千万不要空谈生活;只有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才是真教育,才是真生活。 (原载1927年7月1日《乡教丛讯》第1卷第12期) 〔注释〕

《反对党八股(节选)》学案

《反对党八股(节选)》导学案 环节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了解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的中后期,中国共产党中的部分领导者不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而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纯洁党的作风,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党在1941年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反对党八股(节选)》这篇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改进“文风”的问题。 3.了解“党八股” 党八股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所写的文章。这种文章对于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如同“八股文”,所以称为“党八股”。 4.解题 这是一篇声讨党八股的战斗檄文,标题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旗帜鲜明。这篇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改进“文风”的问题。本文节选的是《反对党八股》中9~18 节。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精粹.()胆怯.()量.体裁衣( ) 可憎.( ) 滥.用( ) 蹩.脚( ) 接洽.( ) 寅卯.( ) 檄.文( ) 恐吓.( )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言之无物: 量体裁衣: 无的放矢: 原形毕露: 装腔作势: 莫名其妙: 对牛弹琴: 面目可憎: 祸国殃民: (二)初读课文 【思考1】快速阅读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环节三:文本研究 【思考1】分析第一部分。 问题:第一部分怎样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题? 【思考2】自主研读 ?任务:通过问答的形式,体会层进式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及论证方法。 示例: 1.什么叫“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进行论述? 3.分析语句

洋八股

“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彭玉生 西方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论范式指被学术共同体奉为标准的一系列普遍性规则、方法、概念及理论,其经验社会科学研究的八个组成部分分别为:问题、理论(文献)、假设、数据、测量、方法、发现和结论。范式反映后实证主义逻辑,这被作者权称其为“洋八股”结构。文中侧重讨论提出好问题,做好文献分析的指导性原则;强调假设乃连接理论与经验之桥梁,最后讨论了“洋八股”与本土化的关系。 作者首先比较了“洋八股”与“土八股”的区别: “洋八股”分为:问题、文献、假设、测量、数据、方法、分析、结论 “土八股”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通过比较得出两种八股虽然都刻板学究,但其内容和公用却不同的观点,“洋八股”是经验研究的范式,反映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 随后,作者将八股拆分,详细分析了其中的每一股。 第一股:研究问题。一项研究要从问题出发,然后综述相关文献和理论、讨论各种不同观点和可能的答案,进而从中抽出假设命题;之后测量概念,收集数据,设计分析方案;最后分析数据以检验假设,并做出总结。 作者强调一个好问题往往比正确的答案更加重要,因为好问题会激发讨论和争论,如果问题不好,再正确的答案也会很快被忘记。 好问题需要做到:1、具体。经验问题应该明确而具体,切忌空泛,要以小见大。2、集中。专注于一个研究问题,或者彼此相关的一组问。3、原创性。要敢于对一些老话题或普通现象以崭新的视角提出研究问题。4、意义。研究问题要符合逻辑、符合事实。 第二股:文献(理论)综述。文献综述指对与中心问题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和综合。文献综述有三个功用:澄清贡献、提供理论框架和提出理论缘由。 好的文献综述要做到:1、前沿性。文献综述应该关注学术的最新发展,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为了防遗漏。2、覆盖性。一个好的综述应该涵盖所有重要文献,围绕研究的中心问题,探索方方面面的答案,包括自己不同意的答案。3、相关性。只需要回顾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或至少间接相关的文献,避免讨论不相关文献。4、分析而不是堆砌文献,依据不同的理论视角将文献进行归类,比较各种观点之间的差异和逻辑关系,并且批判性地评估各种观点的理论价值和经验证据。5、连贯性。好的研究综述应该自始至终围绕一条主线展开研究。第三股:假设。假设一般定义为尚未验证或证据不足的命题。假设必须从现有理论或文献、彼此竞争的理论或文献,或学者自己创新的理论中演绎而来。 构建假设有三种方式:1、应用普遍理论方式2、间接演绎方式3、直接演绎。 验证假设有三种策略:1、证实单一假设策略2、证伪单一假设策略3、仲裁竞争假设策略。第四股:资料描述。资料部分系描述资料的来源或搜集过程,并向读者解释所用资料的可靠性。 第五股:概念的测量与操作化。操作化是将概念层次和经验层次联系起来的认识论过程。透过测量间接观察概念。 第六股:方法设计。该股解释资料分析的技术策略。如果研究者所做的是比较案例分析,那么需要解释研究设计;如果是统计分析,则要说明统计分析的类型,如OLS线性回归模型等,写出回归方程,明确哪些是核心变量,哪些是控制变量。 第七股:经验分析。该股报告分析的过程和展示分析的结果,是证实或证伪假设的经验过程。第八股:结论。结论部分有三个任务:1、概括经验发现,即验证了或证伪了什么假设和回答中心问题;2、探讨假设的证实或证伪有什么理论含义;3、如果研究者愿意,还可以做进一步的理论上的推论(新假设),有些作者还在这一部分总结自己研究的贡献和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分析“洋八股”得出其与本土化的关系,认为本土理论应该立足于对中国现实的切肤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